藏文乃至英文現在的標音能力都不強,藏文按音節分寫、英文按單詞分寫,這些音節和單詞的發音必須強記。英文沒國際音標,拼讀不出正確讀音。因爲英文拼寫的也是十三四世紀的英語古音。
藏文拼寫的是7世紀古音,的確每個音節形式在各方言裏的發音都不同。各藏方言區的兒童強記該音節形式的發音,正如漢語各方言區的兒童強記“月”在自己方言裏的讀音。所以表音文字最終不能標音,走上了和表意文字功能相同的道路。
這也是拼音文字的缺點。一種語言的語音是不斷變化的,拼音文字過幾百年,就不再符合口音,這時有兩种選擇:要麽重新修改拼音規則,使之符合新口音;要麽維護傳統拼法,強記其新發音。
第一种選擇,會導致新一代人讀不懂古書,導致文化斷層。第二种選擇避免了前者的缺點,但是此時拼音文字的標音能力其實比漢字形聲字強不了多少,記單詞的發音就和記表意文字的發音一樣費事。
英語term, girl, turn, work的發音在13世紀時正如其拼法,讀作[term], [girl], [turn], [work],現在都讀成了[t?:m], [g?:l], [t?:n], [w?:k]。但是爲了保持文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沒有按今天的發音,改拼成term、gerl、tern、werk。假設改了,就是做了第一种選擇,那麽今天的受過教育的英國人將只認得term、gerl、tern、werk,認不得term, girl, turn, work,他們也就讀不懂莎士比亞的作品,於是出現文化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