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25
2
7199
东灵神
朋友发来的贴,不知道出处。
你必须知道五个救命常识 >>>> > >>>> > >>>> 个案1:有一妇女手提包被偷,里面有手机、银行卡、钱包等。20分钟后,她打通了老公的电话,告诉自己被偷的事。老公惊呼:“啊,我刚才收到你的短信,问咱家银行卡的密码,我立马就回了!”他们赶到银行时,被告知里面所有的钱都已被提走。小偷通过用偷来的手机发送短信给"亲爱的老公"而获取了密码,然后在短短20分钟内把钱取走了。 >>>> > >>>> > >>>> 提醒:不要在手机通讯录中暴露自己与联系人的关系,忌用“家电”、“老公”、“爸妈”等称呼。一律用名字,字越少越安全。 >>>> > >>>> > >>>> > >>>> 个案2:有三位自驾游的朋友不慎连人带车跌落一百五十公尺深的山谷,受困四日三夜后,才获救。其间,他们曾多次想以手机向外求救。无奈一只被摔坏,一只没电了,一只收讯不良。他们还多次移动位置以寻找较佳的收发信号地,但都不成功。如果这三位人士平常就知道112专线,紧急时刻也能知道如何用那只收讯不良的手机拨出112专线,相信他们可以很快获救。 >>>> > >>>> > >>>> 提醒:全国各地通用的112专线,在手机打开后即使没有接收信号,甚至电力极为微弱,任何厂牌的手机在任何地点皆可拨通。拨出112后,马上会进入语音说明如下∶这里是行动电话112紧急救难专线,如果您要报案,请拨0,我们将会为您转接警察局;如果您需要救助,请拨9,我们将会为您转接消防局。中文讲完后,会以英文重述一遍。此时只要拨0或9,一定会有人接听。以三位人士所处的情况,或登山迷途或遭遇其它困境时,应拨9,将可获得及时的救助。为测试此项功能,本人曾数次至偏远深山等收信不良处实地测试,结果是百试百灵。希望大家都能知道112这项手机功能,也希望大家能互相转告。并且每个人应实地至荒郊野外测试三次以上,以增加记忆和使用能力 >>>> > >>>> > >>>> > >>>> > >>>> > >>>> 个案3:有位同事的侄子在英国念书大约一年半,他喜欢吃速食杯面。后来,这位留学生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生发现他的胃壁附着一层蜡!原来,杯面的容器里包含一种可食用的蜡!各位下次吃杯面的时候摸摸看杯壁是不是觉得滑滑的,那就是了。而长时间的食用杯面,将造成我们的肝脏无法分解这种食用蜡。最后,这位留学生不得不寻求手术治疗以移除这层蜡,不幸去世。 >>>> > >>>> > >>>> 提醒:吃泡面的时候,尽量把面拿出来,另外用碗来泡食,不要用碗面、杯面所附的容器直接冲开水食用。哪怕是出差,也要带上一只大茶缸泡面用。为了自己的身体,不要偷懒啊! >>>> > >>>> > >>>> > >>>> > >>>> 个案4:我听过一件很可怕的事:有一天,一个21岁男生戴着隐形眼镜去参加一个烤肉野聚会!就在他开始以木炭生火之后的几分钟,他突然大叫一声,然后很痛苦的跳来跳去,在地上打滚……全场的人都吓呆了,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大家赶紧送他到医院,医生检查后遗憾地说,他的眼睛失明了! >>>> > >>>> > >>>> 提醒:参加野外烧烤或任何有可能接触到火源的时候,请不要戴隐形眼镜!因为隐形眼镜是用塑胶制成的,过热的温度会熔化我们眼中的隐形眼镜! >>>> > >>>> > >>>> > >>>> > >>>> 个案5:苏西跌倒了,雪丽看到苏西跌倒就立刻问了苏西“三个问题”。她见苏西无法回答这三个问题,就立即打120电话求救。虽然当时苏西的血压正常,看起来也没有中风的样子。但因为雪丽有“三个问题”的认知常识,坚持把苏西送到医院救治,使苏西很快康复而没有留下后遗症。 >>>> > >>>> > >>>> 提醒:有时候中风的征兆很难辨识,常因为中风患者旁边的人没有适时发现,延误救治而使患者脑部受损。我们要问患者的三个问题是:要求病患展示笑容;要求病患两只手都举起来;要求病患说出一句简单的话。如果病患无法做到这三点,周围的人就应该立即打120救护电话,并且告诉随车的救护人员这是中风的征兆。如果我们能够广泛传递并且应用这种询问方式,测试中风征兆,就可以迅速诊断治疗中风患者,最大限度地避免患者脑部受损。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9
5万
花王
42
0
3450
铜鼓精灵
803
1
3万
超级版主
第一条和最后一条比较有参考价值,其他的多少有点问题。
国内的紧急号码不是“112”,紧急情况应该拨打110或者119等号码。但手机在没有信号的地方不可能拨打任何号码。
“杯面容器表面的蜡会在肠胃里形成一层蜡涂层”和“烤火会使眼睛里的隐形眼镜融化”都是不可信的网络谣言。
发表回复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回帖并转播
用微信扫一扫互动赢积分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6 02:42 , Processed in 0.162043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