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0694|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流沙河回忆: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复制链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2 13:52: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流沙河回忆: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来源:八儒客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此文摘自流沙河先生在成都草堂读书会“纪念抗战胜利一甲子”讨论会上的讲话。)


  各位朋友(热烈的掌声),我比在座各位朋友蠢长得多,我今年已经74岁了。我这个人谈不上什么"思想";但是由于我的年龄比你们大,我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比如抗日战争你们没有经历过,这就是我跟大家不同的地方。今天来,我只跟大家讲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大家不是都看过有一个戏叫《抓壮丁》吗?这是40年代编的。后来政权改变以后也还演过。但最近这十多年这个戏突然一下就红起来,......(略)......他们用的武器根本没法跟人比,但是他们去赴死了。这是我终身难以改变的印象。这就是我要讲给大家听的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也是我亲身看见的。

  我要告诉大家: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中国人在全世界唯一最好的朋友是美国人。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第二年的"庚子赔款"所有的八个列强,其中只有一个国家拿到这个钱没有动,就是美国。后来以各种方式退给我们了,其中一种方式叫"庚款留学生",还有的拿来补贴我们的大学。我告诉你们,抗战时期山西有一个"铭贤学院"迁到我的家乡来。这个学校是和美国欧柏林学校挂了钩的,欧柏林大学有个"山西基金会"就是美国政府用庚子赔款设立的。"山西基金会"的钱就用来资助办铭贤学院,从30年代创办就是用的这个钱。后来抗日战争了辗转数千里逃到我们家乡,我们家乡最大一个姓曾的地主,他主动把自己一个寨子腾空,全部免费借给这个学校。这个学院就这样一直办了下来。政权改制后它就变成了"山西农学院"和"山西工学院",然后跟美国交恶后每年的这个钱就没有了。那头也没有作任何解释,我们这头说"我们革命国家,谁要你帝国主义的臭钱",就这样从建国以后这个钱就断了数十年。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欧柏林大学的"山西基金会"派了一个工作人员,一个27岁的小伙子到中国大陆来,找到中国政府。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你们国家从前有个铭贤学院还在不在?哦,大家就告诉他说这个铭贤学院从建国后就迁回了山西,在它的基础上办了一个"山西工学院"和一个"山西农学院"。然后这个小伙子就去找,找到里面一些老的教师,果然证明这是事实。考察后他就走了,也没有说什么话。过了一段时间美国方面就正式派代表来,说是要接触你们原来铭贤学院、现今是"山西农学院"和"山西工学院"的人,要拨一大笔款给他们。你想我们这边的官员听说有"美圆"来,那个积极性之高啊(笑声),马上把工学院、农学院的党的领导,党委书记、院长每个单位派起代表团来。但是一接触没有发现一个真正是原来铭贤学院的人。人家"山西基金会"说你们来的都是官员,我们要见铭贤学院的人。怎么办,怎么办?最后才想起山西农学院有个右派分子是原来铭贤学院的,于是去把这个扫厕所的教授老头找来,说让你加入我们这个代表团,你走在前面。结果人家还认得到他,从此以后每年20万美圆就没有断过,10万给农学院,10万给工学院。这样大家才知道,原来尽管中共夺取政权后这个钱就断了,但美国人一分钱都没有动,全部拿来存起连本带利增值了几十年,现在就能够每年拿出20万给这两个学校。这是我一个在铭贤学院读过书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我听了当时就哭起来了(掌声)。

  八国联军中没有一个国家这样做。其中最恶劣的有两个,一个是日本,日本把我们赔的钱都拿去制造武器再来打我们;第二个就是俄国,极其无耻贪婪。而不久前我读一个清朝派到美国去的人写的笔记,当时的美国总统接见这名外交官时曾表示:有两个国家想要侵略你们,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俄国。贵国受列强欺负,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是同情你们的;我们希望你们要强大起来,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八国联军走后,中国的赔款绝大部分不是给的银子,根本没有那么多现银。是通过什么方式给的呢?是从中国的海关收入里每年扣出。中国总署由八国推举的代表、一个叫赫德的美国人管理赔款帐目,赫德管理的帐目那是一清二楚。美国人在这方面的品行也为世所公认。

  抗日战争爆发时我刚进小学,到我进初中的时候抗战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时期。我13岁那年曾经与其他同学一起去美军的军用机场,跟所有大人一样参加劳动。一样吃的是糙米饭,米汤是红颜色有气味的;一样是八个人一桌,只有一小碗不见油花的盐拌萝卜丝。就这样修了一个星期机场。我们这些娃儿是怎样想的呢???再不出力国家就要亡了。因为从小我们的老师就跟我们讲:一定不能当亡国奴!当了亡国奴就要像朝鲜人那样,见到日本人来了就要立正鞠躬,日本人要骑马还要垫背让日本人踩着上马。这就是亡国奴!因此我们从小就知道要爱自己的国家。当时国民政府也好、老师也好,要我们爱国从来没有说过"爱国主义" 这几个字。你要知道,"爱国"成了"主义",就是一种"学说",一种学说是不含任何情感的(掌声)。我们的老师说"要爱国",余光中对我说"爱国是一种感情,不是一种主义"。我从小就是被这种感情所制约的。

  后来这个机场修起了,我当学生亲自看见这些美国飞行员从我家院子上空飞过,去轰炸东京,轰炸日本的钢铁城市八幡,有B-29、P-51("野马式"战斗机)、还有一种叫"黑寡妇"的战斗机。往往是早上看见一架架B-29编队飞走,下午回来时都已经是打散的了。我亲自见过有些回来的轰炸机,四个螺旋桨有三个都不转了,就靠一个螺旋桨飞回来;还有的翅膀上被高射炮打穿的洞有桌子那么大,透过洞看得见蓝天。小时候看见这些飞行员只觉得他们很英勇,却不知道他们中还有很多人早已葬身太平洋鱼腹之中了。这些就是我们的朋友啊,死在这里啦!这些死让我无法释怀。

  另外我还要讲讲美国人的善良。我们中国人,我们贫穷,我们没有自尊心,我们不争气,我们那么多中国人,去偷机场里面美军的军用品,美军从来没有来追查过。在我的家乡,每天黄昏后地下摆的摊子卖的全是军用品,贼货。偷来的美军皮靴、腰带、衣裳、罐头,连花生米罐头都偷,最后就是美军卫生用纸,一捆一捆的偷出来在那里卖。任何美军都没有来追查,换了其他国家是做不到的。美国人单纯天真,而且体谅穷人,晓得你们这个国家没有办法。搞到什么程度,连美国人的枪都要偷,流落出许多卡宾枪,美国空军战士用的那种短卡宾。是由于这些美国兵,他们自由散漫惯了,他们进食堂吃饭有个规定:不允许带武器进入。所有卡宾枪都在食堂外的墙边排成一排,结果吃了饭出来发现枪被偷了。偷了美国人还是就算了,说没关系他又去领。偷美国人皮靴的情况是,美国兵的营房晚上睡觉他们要空气流通不关门,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哇啦哇啦闹鞋子没有了,于是再去领一双。

  后来我在60年代文化大革命前所在的农场,靠近凤凰山飞机场。那里的农民对美军也很熟悉。当时有个姓黄的老大爷是"贫下中农协会"的主席,属于"无产阶级",党很信任的那种人。他跟我摆起过去的事说:"美国人都是些瓜娃子(傻瓜)!"我说:"咋个喃?"他说:"嗨呀,我们净整他们!"说是美国空军因为要有营养,就在天回镇那边买了许多鸡,委托他们去熬鸡汤。"我们只要炖的鸡汤一煮开,就把整鸡捞起来丢在潲水桶里,每天下午挑潲水走时美国人又不检查,结果挑了几十只鸡出来每天晚上在天回镇卖白斩鸡,嗬哟,吃的人还多得很!"(笑声、叹息声)"美国人居然还不知道,不是瓜娃子吗?"

  另外还有我亲自见到的一件事。在广汉机场那里有一个小娃儿。那个机场虽然是军用的,但小孩进去美国人根本不管,我就进去很近的看过飞机,有一个小娃儿突然就丢失了,于是那些农民就闹,说美国人把娃儿偷了。结果过了一个月那个美军休假回来把娃儿带了回来,给他换了一身新衣服,包包里还塞满了美圆,送他回家。这些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使我对美国人的单纯善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不管在朝鲜战争开始后说美国人咋个咋个的坏。50年代初我们国家编了一套连环画,是中国那些最有名的画家集体创作的,叫《美帝百年侵华史》,拿来在全国宣传,连每个村庄都贴得有。那美国人简直是青面獠牙啊,美国人坏得不得了。后来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在凤凰山机场挖地,因为那里过去是美军机场,有个"左派同志"就说:"不晓得他们在这里强奸了我们多少中国妇女!"我当时忍不住冒了一句 "还要调查了才晓得。"嗬,这下报告上去,说我是"坚持反动立场"(笑声)。所以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人的记忆无法抹杀。人们信仰的"主义"可以改变,记忆、事实却无法抹杀。

  到了80年代我年纪很大了,也都可以出国了,这种记忆依然在起作用。我两次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一次作为团员、一次是团长。作为团长那次是到菲律宾。去之前我就知道菲律宾马尼拉南郊有个美军墓园,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牺牲的七万人,有二万五千零七百多人埋葬在这里。因为当年本人研究台湾诗,有四位台湾著名诗人都到过这个墓园并写过诗,其中写得最好的是罗门(大意):"......太平洋的海底没有门,史密斯、威廉斯你们已经去不成了,就在太平洋的海底吧;哦,等待你们的烟花肯定要放过,等国丧节吧......"[整理者注:原诗较长,相应部分为"......史密斯 威廉斯烟花节光荣伸不出手来接你们回家......史密斯 威廉斯 当落日烧红满野芒果林于昏暮/神都将急急离去星也落尽/你们是那里也不去了/太平洋阴森的海底是没有门的"]

  看了很难过。所以我就立下誓言:只要我到菲律宾就一定要去那里。结果到菲律宾后??我是团长,下面还有几位团员。那边一安排,参观的节目里没有这个,没有这个叫"麦金利堡"(Fort Mckinly)的二战美军墓园。一看我就很失望。我就琢磨要想个什么办法。在那里一切都要服从大使馆,而到菲律宾的作家代表团我们已经是第三个了,以前两个都没有去美军墓园的安排。因为菲律宾政府的安排要跟中国大使馆商量,80年代中国大使馆绝对不会允许去参观。到后来第二天我们就要走了,每个人包包里都还揣得有几百个比索,那天下午我就说"今天下午放假,各位同志你们要采购什么的赶快去"。等大家走了,我就一个人找到当地一个写诗的华侨叫李云鹤(音),请他带我去。他说"可以,可以,但是你们中国作家从来没有哪个去的啊。"我说"台湾呢?"他说"台湾是每个作家非去那里不可!"我一下就明白了:人各有感情。我们这边是枪杆子造反打出来的江山,当然就把美国当成敌人;而台湾那边他们记得到,是他们曾经的战友。在我们这边的人里,我是第一个去的。

  那个下午我真是感慨良多。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墓园,更让我惊奇的是下面的情况。首先是所有的墓碑上一律只有四项内容:一、姓名;二、籍贯;三、部队番号;四、牺牲年、月、日。起先我很纳闷:这里埋葬的军人中既有将军,又有其下不同军衔的和普通士兵,怎么一点没有反映?后来一想才恍然大悟??别人认为将军也好、元帅也好、士兵也好,都是活着时候的一个身份;他死了在上帝面前就都是一个普通人了,就没有这些区别了。不像我们,死了很多年还叫毛"主席"(笑声、掌声)。这是鄙人受的第一个教育。

  其次是不分军阶所有墓都修得一模一样,占的面积就那么一点??他们那个不能叫"坟",中国式的坟是要鼓起来的,而它是平的,上面是一个十字架墓碑。别人的政府花的是什么钱?绝对是我们这些脑筋想象不出来的。80年代我的全部财产加起来还抵不上这个小小的十字架!为什么呢?那是从意大利西西里岛产的"雪花大理石" 专门采下来,刻制好了再绕半个地球运到这里来。我连运费都出不起,而且每个都是一样的。我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分14个等级,好多老干部临到要死的时候,千方百计都要争取到"八宝山";有些家属还要去闹"我们该享受哪一级待遇",包括我们这里写讣告,人都死了它下面还要加个括弧"相当于副厅级待遇"!(笑声、掌声)真是见鬼了。他都变了鬼了还有啥子待遇!(笑声、热烈鼓掌)只有一个丑陋的民族才去搞这些事情,自己还不知道丑陋(长时间掌声)。这是我看见的:别人没有分任何等级。别人坟墓的排列次序是按ABCD的顺序区分的,你叫Adam你就排在前面,在A区;叫Zemota就在最后,查找起来很方便。别人不仅活着的时候要平等,死了都要平等(掌声)。

  这样的事情是在中国我看不见的。还有在墓园前面刻了很多标语,都是黑色大理石填金,它的英文翻译出来就是:"主啊,在我们和强大敌人搏斗最艰难的时候,是祢鼓舞我们勇往直前"**是"主",你注意:不是"民主党"、"共和党"(掌声)?"上帝啊,祢从太平洋海底把他们的灵魂带回去吧","主啊,原谅我们的软弱,多亏祢的支持我们才坚持到最后英勇牺牲"等等?里面没有一个字提到美国总统罗斯福,虽然罗斯福那么伟大;没有一个字提到"民主党"、"共和党"。这是不是就是说他们迷信呢?不是的。因为在这里"主"是一个符号,意味着平等,"我们所有的人,死后在GOD面前大家都是一样的"。因此无论你对"主",对GOD怎样崇拜,都不会造成个人崇拜、领袖崇拜。这就是别人的制度之所在。

  然后到了整个墓园的中心区,有一座灰色水泥方塔,三面都是光的,只有一面刻有浮雕,没有任何文字。这浮雕也令当时的我十分惊诧。因为按照我们的想法,它的内容应该是歌颂这些牺牲了的美国将士,如果要我来为我们的革命墓园设计的话,那就是一幅战士端枪冲锋、领袖在后面挥手之类的图景;但我一看却完全不是这样,很让我感到惊奇。它刻的是一个半裸的小伙子双手持剑,这样握着,边上有一些树林。哦,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圣乔治。所有欧洲人都知道的民间传说里斩恶龙、救爱人的圣乔治。这是用圣乔治这个形象代表全体牺牲的美国将士。而且圣乔治脸上没有一点胜利的喜悦,完全是面临大搏斗的紧张,两手紧握宝剑、双目凝视着远方正在扑来的恶龙。这形象一下打动了我。再一看,还有:圣乔治上面两边各有一个少女,穿着古希腊长裙,是自由女神(一个叫Freedom,一个叫Liberty),意思是说他这样英勇战斗是为了自由(掌声)。还没有完。在自由女神的更上面,还有一个妇女,半身像,我一看就懂了,她一手拿天平,一手持权杖,这个女子是 Virgin,正义女神。哦,战斗是为了自由,自由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正义。她这个正义女神一手拿天平,要有平等,一手拿着权杖??要有民权、人权。正义女神上面还有没有?还有。还有就不是神啦,是一个普通美国妇女怀抱一个婴儿:那个美国妇女是"祖国",那个婴儿就是"祖国的未来"。一个妇女护着婴儿就是整个立意,没有任何文字说明,但我却是深受教益:这就是别人社会、立国的基本价值取向,都在这里面了。

  后来我又看见有个墓碑,上面既无姓名籍贯又无部队番号,只刻了一些英文分三行排列,翻译出来就是:"这里躺着一个武装的同志......Oh God,只有上帝才知道他是谁",这是一个无名战士的墓。按照我们这边,任何革命墓园,都要审查历史。如果你连姓名都没有,就没有资格进革命陵园,因为万一你是叛徒呢?而别人就是没有姓名的也一样给他立了碑。再往下看,又看见一个墓使我心头非常快活。这个墓是一个华裔的,因为他姓名的写法是:N一个省略点;M一个省略点;后面K、I、N??他姓"金"。我在这个墓碑前照了一张相,为此感到些许欣慰。

  我的菲律宾华侨朋友对我说:"有几个墓的墓碑不是十字架,我们搞不懂是什么东西,是不是你去给我们认一下?"于是我们就一起去找,找到了我一看,是一个六边形的墓碑,上面还是刻着姓名、籍贯、部队番号、牺牲年月日。我说:"他是犹太人。"凡是读过《旧约》"出埃及记"的都知道,摩西带着以色列人(犹太人)在沙漠里走了几十年都没能回到故乡,摩西死后由大卫王继续,每次迷了路天上都有颗星指引方向,这就是"大卫星"。我说这表明别人尊重他的宗教信仰。

  然后他又说"还有个墓碑非常奇怪,不是大理石的。"在他的指引下我看见有个东西在夕阳的余辉里闪着金光,到了那块碑前上面刻的文字又一次使我震惊:"这里躺着我们十八个战友,由于他们身体的部位已难以互相区别,因此让他们在这里一起长眠"??这是那些身体被炸成碎块、难以区别这块是张三的、那块是李四的,只晓得是这十八个人。如果喊我来管,干脆刨18个坑,每个坑里弄一点进去不就了事了?结果别人不。就是说人死了都不要欺骗他,不能欺骗死者,要让他死后都能够真实(掌声)。这些都使我感动。离开时偌大一个墓园只有我和我的菲律宾朋友,在黄昏的夕照之下依依不舍。最后我去看它那个纪念窗、纪念图,比这个墙还高。其中有一张图,地图上画的是从中国内陆、从四川画了一个红色箭头,越过整个中国、越过黄海直插东京,这就是画的我修过的广汉机场,从那里500架B-29去轰炸日本东京的示意图!看到这张图我一下子泪洒衣襟,因为我修过它的跑道,这跟我有关!

  所以在10年前,二战胜利50周年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叫《二战我修飞机场》。这篇文章是台湾《中央日报》的约稿,后来占了一个整版。《中央日报》还加了个 "编者按",说是这篇文章让我们又回复到当时中国的艰难情景中,连小小13岁一个学童都要去修飞机场,可见国家、民族的危机之严重。文章发表后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有个名叫"林达"的美国女士,到成都后通过各种关系找我,最后由一个考古队的朋友带到我家里。

  她问我:"你是不是写过一篇文章《二战我修飞机场》?"

  我说:"是的。"她说:"你这篇文章是不是发表在台湾《中央日报》某年某月?"

  我说:"是。"然后她出示一张照片,一言不发盯着我。我一看那是我最熟悉的Super Fort in Air[Super Flying Fortress?] "超级空中堡垒"B-29。我就告诉她"这是B-29,但是你们已经把它背上的炮塔拆掉了;它的腹部还有一个炮塔,像锅一样凸出来的也没有了。"

  她说:"是的,是我们拆掉的。"我说:"还有最重要的它尾舵上有一根天线一直拉到头部,你们这架飞机没有了。"

  她说:"对,你说得完全正确!"于是她才告诉我,说"我来找你是因为,我的父亲曾经从广汉机场驾驶B-29去轰炸东京,他读了你的文章后要我采访你。"

  我连说那时我还是一个13岁的孩童,也只是修了一个星期的机场。她说你把当时关于美国飞行员的各种所见所闻都讲讲吧。我说好,我来讲讲。于是我就把当时所见美国飞行员是什么样子给她描述了一下,还有他们指着几个在河边洗衣服的中国妇女说的一句话,虽然我学过一点英语,但他们的口语还是听不懂:There are "微敏",There are"微敏",这"微敏"是什么?结果原来是我读英语读成的那个"窝门",W、O、M、E、N"窝门",就是"女人"。

  然后我又告诉她有美国地勤人员被炸死。是怎么回事呢?被中国人炸死的。因为美军把炸弹堆放成金字塔样,有一面靠墙,没有任何防备什么人都可以进去。那些贼就要去偷炸弹??炸弹是没有用的,但炸弹里面有一样东西很有用,就是把撞针卸下来有一圈用最好的锡制作的保护圈,这些中国贼看中的正是它。他们把撞针卸下撬走保护圈,然后再一切恢复原样,那炸弹一样可以炸。在这些中国人的观念里觉得没有什么关系。这就跟契诃夫小说里的农民是一样的,把铁轨的螺栓撬下来拿走了,法官问他"你知不知道这样做会造成火车出轨?"那个农民说"俺没有那么傻!俺晓得隔好远才取一根螺栓,怎么会出轨!"(笑声)结果有一次美军用吉普车运炸弹,有一颗炸弹爆炸就炸死四名美军。就是这样都没有说要把中国贼抓出来枪毙。后来都没有追查,美国人算了。这些事情她都一一记录下来。
  我又告诉她修机场是怎样铺石子,我们小孩怎样做、怎样补,美国军人又是怎样对我们竖大拇指"顶好,顶好"......所有这些她都记了下来。

  林达回去一年后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们美国有一个"B-29协会",美国全国还有400多个B-29飞行员在,他们要建立一个B-29纪念馆,美国政府给了他们一架飞机,相片上那架就是。这个纪念馆中心砌了一个台子安放这架B-29,周围砌墙用的每一块砖上都刻着一个名字,凡是跟B-29有关的人员——飞行员、地勤人员等等——全都有份。她父亲说"那个13岁的年轻人为B-29修过跑道,我出钱!"她父亲出钱订了一块砖,上面用英文拼的是本人"流沙河"的名字(掌声)。

  这件事使我深深感到美国人的认真。比较起来,有位志愿军战士对我说他们重新到朝鲜去,他战友的墓已经非常潦倒,有些早被朝鲜人挖了。这就是"亲兄弟","鲜血凝成的友谊";而那个是"帝国主义",别人还记得起太平洋这边一个13岁的娃娃,修过7天飞机场!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两件事。

  一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壮丁是自愿去的,是勇敢的;

  第二,美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今天我要告诉在座各位的只有这两件事,其他的道理我讲不清。我讲得拖沓占了大家时间,对不起。(长时间热烈鼓掌)(摘自Allyon.com)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8-2-27
注册时间
2007-12-20
38#
发表于 2008-6-16 12:03:00 |只看该作者

长江明月峡一带的石牌,是当年阻止日军西进重庆和四川盆地的一个险要和重要的关隘.为了阻挡日军,当年在此血战了数昼夜.牺牲的很多国军战士.经过沐浴更衣后都就地掩埋.沐浴的水是战士们一挑挑从山下的长江中担的.沐浴后的池就叫"浴血池".旁边还有记念碑.此处解放后被当地小学占用."浴血池"还在,记念碑不在了.据说做了学校的基石.孩子们常在池中嬉戏,并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先辈们的故事.

知道了这些后,我没忍住泪,但我并不为这感到羞耻!!!

也许吧,中国的苦难太多,人们需要忘记,所以,在不经意中把不该忘的也忘了.

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记住真实地发生过的一切??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不作为政治的宣传中介,而是真实地面对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

听众

1404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09-7-31
注册时间
2004-2-5
37#
发表于 2008-3-7 23:12:00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美国刚独立,还是一个很淳朴善良的国家,呵呵

苏联刚独立不是也做了很多帮助中国还有其他国家的事情吗?

中国建国不久的时候不是还勒紧裤腰带帮助更穷的兄弟吗?

不过,总体而言,美国是一个能为善就为善的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0

听众

2919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9-12-18
注册时间
2008-2-11
36#
发表于 2008-2-18 00:26:00 |只看该作者
这都是真的吗???

gu eiq cuenghcuz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听众

693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5-18
注册时间
2006-4-20
35#
发表于 2006-4-27 17:30:00 |只看该作者

美国自古本来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以前是以后也还是。

要是讲不好的,也是对现在中国的持政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34#
发表于 2006-1-11 12:30:00 |只看该作者

現在美國後遺症嚴重耶,據說美國在伊拉克要付出二萬億美元的代價,遠超出預計的二千億耶,還不計在阿富汗的耶。

不過美國不好的話,就全世界都不好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僚国家园总设计师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7-20
注册时间
2005-8-27
33#
发表于 2006-1-11 12:25:00 |只看该作者
他老大爷都是钱害的后才胡说话

我不再回忆回忆什么过去现在不是从前的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32#
发表于 2005-11-23 12:04:00 |只看该作者

中东的事情自古以来就很复杂耶!把大鬼收拾了,各色各等小鬼就出没耶。布什单打一容易耶,大脚踩蚂蚁就不容易耶!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31#
发表于 2005-11-23 10:43:00 |只看该作者

布殊打錯算盤,以為推翻侯賽因政權就會順風順水耶,誰料遜尼派的反抗會如此激烈,還有阿爾蓋達插隻腳進來耶。

什葉派也是陽奉陰違,暗中勾結伊朗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09-7-9
注册时间
2005-4-4
30#
发表于 2005-11-22 20:22:00 |只看该作者
伊八路的游击战,显然令美军失去了方向。

僚园作客,四海为家。 [img]http://aaawww.tolaku.com/akaunews/UploadFiles/200599205945160.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9#
发表于 2005-11-22 17:49:00 |只看该作者

不過現在的美國跟以前的美國差得遠耶,看美軍在伊拉克所幹的就知道耶。

我曾經到過德國海德堡,領隊說,海德堡是德國在戰後保存得比較好的古跡耶。

盟軍向德國展開全天候空襲,而負責向海德堡進攻的美軍司令事前先閱讀關於海德堡的歷史,然後向駐守海德堡的德將展開游說,最後德將同意投降,海德堡可以避過一劫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28#
发表于 2005-11-22 17:02:00 |只看该作者
多谢北姑转帖的资料!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7#
发表于 2005-11-22 16:22:00 |只看该作者
另一個說法是,美國因為跟西班牙爭奪太平洋及加勒比海利益而展開的戰爭,使到美國無暇全力去東亞爭逐,但又要牽制英、法、德等列強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6#
发表于 2005-11-22 16:19: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48.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二十四)

──附篇:中國兵匪自焚翰林書院!西洋學者痛惜《永樂大典》

北明

中國官方歷史教科書說翰林院是八國聯軍所焚毀的。但事實卻是:翰林院毀於使館被圍攻的623日,而那時,除了獲清政府許可先期抵達北京的340名外國使館警衛人員,八國聯軍尚未進京。八國聯軍抵達北京的確切時間,是814日。當他們解救被圍攻的北京公使館時,翰林院已經在大火中和槍炮聲中變為廢墟將近兩個月了。

翰林院被焚與其位置有關:其內牆之大部與英國公使館北壁緊密相連。英國使館「牆厚八尺,高二丈有奇」不易攻破,而且「其大可容千人」,所以,在庚子之亂中,英國公使館內,容納了大量各地逃到使館避難的中國教民。在各國使館被包圍之初,十一國使館最初聚集有限警力死命抵守,後來發現失策,遂分兵抵守使館各要塞。當使館區外緣的比利時、荷蘭等國使館被徹底毀壞之後,為了保證英國使館不被攻破,內裡的外交人員及大量中國難民得以倖免於難,各國使館採取了更為積極的措施:佔據了英國使館東壁僅一條御河之隔的肅親王府和與北壁緊緊相連的翰林院(參見胡思敬《驢背集》)。

翰林院是皇宮內服務於皇帝的翰林學士,也就是國家級別的文人學者經常出入的地方。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圖書館,藏有卷帙浩繁的各類古版善本。舉世罕見的珍品——《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的底本就珍藏於此。以金黃色絲綢裝訂而成的萬卷冊的《永樂大典》,是中國明代由兩千名學者參與編修的大型綜合性類書,經明末文淵閣大火,僅存副本。到了清代,這些副本已散佚兩千餘卷,收藏於翰林院內(參見《中國大百科全書》)。另外,乾隆年間由紀昀、陸錫熊與眾多清朝優秀學者合編的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叢書,巨達七萬九千卷的《四庫全書》的各類底本,當時也珍藏於翰林院內(參見美國漢學家恆慕義Arthur W. Hummel 所編的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2 vols.”《清代名人傳略 卷二》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1943)。

中國兵匪自焚翰林書院

621日,清政府對外宣戰,義和團和清軍開始圍攻使館及西什庫教堂。據包括著名美國來華傳教士、記者雷德(Gilbert Reid,中文名,李佳白)和當時法國駐華公使皮雄(Monsieur Pichon,中文名,畢盛)在內的諸多在華傳教士、西方學者、駐華外交官記述,翰林院大火是中國官兵拳匪自己點燃的:622日黃昏,清軍燒毀英國領事館東南角鄰接的密集民居。次日,清軍乾脆引火翰林院,試圖一舉燒毀英國公使館:「1900623號,伊斯蘭教徒士兵董福祥(清廷「甘軍」首領--引者)在翰林院點燃了火,醉翁之意不在酒(“cutting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很明顯,他期待火勢蔓延到毗鄰的英國公使館。」(引自 “In Search of Old Peking” by L.C. Arlington and William Lewisohn, first edition 1935; revised edition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Oxford, New York 1987, p.16)當時藏身在使館的一位美國女教士,安德魯斯(Mary E. Andrews,中文名,安美瑞)記述說:「明顯地,煤油被澆到了樹上,以便助長火勢。」(轉引自 “The Boxer Rebellion: The Dramatic Story of China's War on Foreigners that Shook the World in the Summer of 1900” by Diana Preston, Walk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p.139

公使館內避難的人們「運氣不錯,風轉向了,使館沒有招致損失。但是翰林院及其輝煌的圖書館全然被毀了」(引自 “In Search of Old Peking”,同上)。其內副本僅存的《永樂大典》也成了這次大火的犧牲品。同樣慘重而無法彌補的損失是--據瑞典漢學家馬悅然先生考證--從全國各地搜聚的《四庫全書》的大量底本,在那次翰林院大火中也被徹底燒成灰燼(參見「台北聯合報副刊,馬悅然專欄」第45集)。

將近一百年之後,我們還被告知「翰林院的數萬冊經史典籍,包括《永樂大典》……均被(八國聯軍--引者)洗劫一空」(《國恥事典》P. 296)。然而一百年前翰林院的那場大火,曾經同時映照中外當事人的面龐和身影,也澆鑄著他們不同的情感和認知。一百年前使館區內飽受驚擾的「洋鬼子」們,無從預料他們的經歷將被改寫得面目全非,也不知道他們的記錄將被用來重新見證扭曲的歷史,他們當時的記述毫無疑問是可靠的。我希望通過當年外國的傳教士、漢學家和記者的記錄以及後來外國學者的考證與描述,看看當時的情況,看看他們的反應和表情,判斷一下我們教科書中的歷史描述是否真實,我們頭腦中的歷史常識是否可靠。

後來的英國駐華記者、作家弗萊明(Peter Fleming,中文名,傅勒銘)在他的《圍城北京》一書中記述道:「許多世紀以來,翰林院……它的大廳和庭院是中華學者精華的聚集地……那裡各處有華美的木雕屋簷。外交官們覺察到了這種危險(指被焚毀的危險--引者)。但是他們覺得,中國人對學養、傳統和建築美的崇尚,會阻止他們以任何手段毀滅一個擁有世界上最古老悠久、收藏最豐富的圖書館。」這位作家接著寫道:「次日清晨,風從北面強勁吹來。外交官們的判斷再次被證明是錯的。中國人在翰林院點燃大火,他們有條不紊地一個庭院一個庭院地燒。當董福祥率領的回教徒們(指清廷「甘軍」,其士兵大都來自甘肅青海一帶--引者)從上方的窗戶裡透越濃煙,猛烈開火的時候,怒吼聲淹沒了持續的槍聲。這座古老的建築在這怒吼中燃燒起火,就像一個易燃物。」(Peter Fleming, “The Siege at Pek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1986, p. 121-122

確實如此。例如當時躲在英國公使館內的馬丁(Lizzer Martin)記述說:「翰林院是他們所珍貴的文學館,我們不認為會有什麼危險。因為中國人沒有必要摧毀它……。」不過這個傳教士接下來就記述說,「我們相當擔心敵人會把我們燒死,因為他們自己在這個地方(翰林院)點燃了大火。」

西洋學者痛惜《永樂大典》

火勢猛烈,沒有任何可能搶救翰林院裡的典籍。這些價值連城、有些甚至從未在皇宮以外面世的古版書籍,被隨意拋到院子裡,池塘中。此情此景震撼著當時在使館內避難的西洋學人的心靈。 「公使館界內的外國學者們在撿拾灰燼中殘片時,淚水幾乎奪眶而出。」(引自 “The Boxer Rebellion”,同上)他們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的價值。他們肯定懂得,這些珍貴的書籍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全世界。它們是人類精神寶庫中的財富,它們是人類悠久文明的輝煌象徵。

曾任袁世凱的政治顧問的英國漢學家,當時英國駐華記者毛里遜(George Ernesr Morrison)痛見翰林院在大火中焚毀,他記述道:「……灰燼中的大堆的殘骸、木本與殘枝敗葉一齊飛散,裝點著這個帝王中國的輝煌書館的廢墟。」此情此景令他心潮如湧,他對肇事者感到極為憤怒,他寫道:「為了向外國人洩憤雪恥,不惜毀滅自己最神聖的殿堂建築。而這座建築數百年來是這個國家及其學者們的驕傲與榮耀所在!對於作出這等事的民族,我們能夠作何感想?這是一次輝煌的災難聖奠。如此褻瀆神聖,駭人聽聞!」

一個字都不用改!這便應當是真相大白之後,我們中國人真實的反應。如果不是,真要重複毛里遜當年的憤怒和感慨:對於這樣一個民族,我們應當做何感想?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輯的那部所有「事實」都不標明資料來源的《國恥事典》還告訴我們:「八國聯軍還用《永樂大典》代替磚塊,修築工事和鋪路,甚至做成馬槽,肆意糟蹋。」關於此種情況我想還是西方當時人後來的回憶記載比較客觀:「多卷價值連城的百科全書實際上被攻、守的雙方用於加固自己的工事。」(引自 “In Search of Old Peking” by L.C. Arlington and William Lewisohn, first edition 1935; revised edition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Oxford, New York 1987, p.16)中國兵匪為消滅英國公使館,不僅踐踏國際公約,而且自毀自己的翰林院,為了同樣的目的繼續糟蹋那些灰燼中未被燒毀的書卷。既然如此,有何顏面把自己打扮成一個當時的受害者,轉臉就以愛國者自居,譴責遭到攻擊的一方沿用他們的方式來加固自己的防禦工事進行自衛?公使館警衛隊(不是正式的八國聯軍)以中國珍貴書卷代替磚塊固然值得譴責,但是一個恣意焚燒踐踏自己家園毫不心疼的人,如何能夠如此理直氣壯地指責別人揀拾利用那些被丟棄被毀壞的傢俱,說那是刻意的搶劫偷盜和犯罪?何況那是在戰火紛飛,時局混亂利的情況下的自衛選擇。

然而這並不是翰林院故事的全部。

實際上,翰林院大火之後,出面要求採取措施、搶救殘稿的,並非中國政府,卻是英國官員!在清軍義和團和使館守衛雙方都利用殘卷書籍當作磚頭加固工事這事發生之前,在翰林院大火剛剛熄滅的次日,「英國公使竇納樂(Claude Mmaxwell Macdonald)就通過專線給中國外交部門(總理各國事物衙門--引者)發出急電,告知他們,他曾試圖搶救圖書館並要求他們出面收拾翰林院殘剩書稿。」寫下這段回憶的是當時在中國任郵政官員的美國人阿靈敦(Lewis Charles Arlington)和他的同伴盧因森(William Lewisohn)。「不必說,中國政府那時--用一個適當的說法--正『馬踩著車』(having at that moment quite other fish to fry),沒有理睬他的通知。」(引自 “In Search of Old Peking”)不過另據記載,這位英國公使並不就此罷休:過後,他進一步採取行動,乾脆把搶救出來的部分手稿和書籍送交到了清政府的總理衙門(參見 “The Boxer Rebellion”,同上)。毫無疑問,他希望這些殘卷在中國政府官員的參與和努力下得到保護和保存。

竇納樂爵士棄而不捨的做法連美國人都覺得驚訝,認為這是一種「被圍攻期間特殊外交智慧的表現」,雖然「不可思議但是無可置辯」。但是中國的這邊就不是讓人不可思議而是令人難過了。急電發過去的時候固然因為兩宮蒙塵逃亡在外,用當時美國郵政官員的話說是「中國政府那時正『馬踩著車』,所以沒有理睬」(參見 “In Search of Old Peking”,同上);可是事後這位英國外交公使將搶救出來的部分手稿書籍送交時,清政府方面仍然沒有回音(參見 “The Boxer Rebellion” 同上,下同)!

英國公使館挨著翰林院。燒翰林院是為了毀英國公使館。結果翰林院被毀,大量珍貴書卷被燒,公使館卻完好無損。竇納樂爵士乃英國公使與漢學家身份兼於一身,他在狼藉滿地的翰林院廢墟和公使館之間,心情必定複雜,也許幾分歉疚,也許十分惋惜,但肯定他覺得對於此禍他責任重大。但是不管出於「外交智慧」還是出於愛護中國古籍之心,反正英國人為挽救那些殘卷所付諸的正式的外交努力沒有任何回應。翰林院廢墟餘煙裊裊,敗紙殘頁破書片稿,滿處飄散遺落。中國人自己居然無人心疼,無人在乎!中國人竟然將國寶棄之如敝屣!就這樣,在翰林院廢墟裡,灰燼中撿拾殘片,一些書籍在當時在場的外國人手中得到了保存。有記載的是:當時的英國駐華領事希萊斯(Lancelot Giles,中文名,翟蘭思)保存了一卷成為珍貴的殘存樣品的《永樂大典》,以及一些其他珍品。其中包括皇帝舉辦的科舉考試的一些卷子。這場著名的大火過去十三年之後,1913年,曾經在華執教的英國漢學家巴克毫斯(Edmund Ttrelawny Backhouse,中文名,巴克斯,1944年去世)將他精心保存的六卷《永樂大典》卷呈交給了英國牛津博多利安(Bodleian)圖書館。為了保護這些飽經災難的古籍,圖書館為這六卷古老的著作特製了精美的木制封套,同時小心翼翼封補了書上的槍眼(參見 “The Boxer Rebellion”,同上)。此外,另幾卷《永樂大典》殘本,經過英國人的收集保存,最後在劍橋東方圖書館和大英博物館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地(參見參見 “In Search of Old Peking”,同上)。

翰林書院的大火令使館內外國學者痛心疾首。他們將撿拾到的殘片由英國公使出面送交總理衙門,也沒有獲得任何反饋。公使館已經解救,清軍拳民逃之夭夭,清政府回宮無期,這種情況下,收拾殘局,撿拾碎片,清理廢墟的當然是各國公使人員及其聯軍。於是在灰燼中,殘閣裡撿拾珍品,收為己有,自行珍藏。有的事後送交本國圖書館,小心保存收藏。這便是半個世紀過後,我們的教科書中所說的,八國聯軍搶劫中國珍古書籍了。

如果不是這樣的「搶劫」,可能還有另外兩種結局:一,各國公使人員面對被焚毀的書院幸災樂禍,以至於轉嫁憤怒,助火於廢墟之上,將各處殘稿乾淨徹底焚成灰燼;二,對廢墟殘稿強做視而不見,以珍惜自己名譽清白為理由,任散亂各處的殘稿隨風隨雨化為烏有。果真如是,前者未免殘忍,後者未免虛偽。

平心而論,設身處地,我寧肯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撿拾珍藏中國珍品的外國學者,應當特別得到中國後人學者的理解,甚至值得我們的尊敬、欽佩和感謝!尊敬他們珍視異國文化的精神;欽佩他們雖身陷中國兵匪重圍,卻仍然珍視中國文物古籍而不遷怒於物;感謝他們在大火之後的灰燼中,為世界保留下了一些中國《永樂大典》殘卷,同時感謝他們多年來的精心收藏和保存。

各國就焚燒翰林院的指責要求更正事實

一年之後的19016月,八國聯軍陸續撤離中國。清廷掌院學士昆中堂,上奏朝廷,報告翰林院被毀情況並請求朝廷撥款興修。文人學士愛文化的拳拳之心誠可嘉也,不過不知什麼原因,他順便把翰林院焚毀之罪責歸於八國聯軍。事情剛剛過去一年,誰都知道把翰林院之毀歸罪於洋兵,就像說他們在被圍攻中故意自我引火燒身一樣,等於是無稽之談。他這麼做也許無心,也許有意,也許意在言外,希望奏請撥款時少生事端。否則,指出是清軍幹的,等於給太后皇上臉上抹黑,弄不好節外生枝。當初慈喜太后不計後果,決計與洋人決一死戰的連續三度「宣叫大起」(召見大學士六部九卿),朝廷內裡有目共睹。現在國難剛平,陣痛尚在,誰願意戳太后的傷口!能撥款復修翰林院就是目的

可是這奏摺內容不知怎麼就讓各國公使知道了。在拳亂期間,北京各國駐華公使處於漩渦中心位置,雖然環繞在他們周圍的是喧囂的仇外情緒和殊死戰鬥,不過他們自己能做的不過就是動動手發發電報寫寫公文,要麼動動嘴開開會傳傳消息,即便在「四面為營」、「教民分守」、「人以為必死」的緊急時刻,他們也不過幫著挖挖地道抱抱孩子。一年過去,卻忽然聽聞前來拚死救助的自己的洋兵成了焚毀翰林院的罪魁!而且是清廷官員正式上奏的摺子中這樣指證的。當時心情可能就和一年前美國將軍威爾遜,忽然聽聞自己成了毀滅中國白塔建築的罪魁的心情差不太多。

於是他們召開緊急會議,詳細瞭解情況,磋商對應辦法。辦法其實很簡單,就和過去一樣,給朝廷在京全權大臣發出正式照會,要求立即澄清事實,更正錯誤。其實清廷對內對外滿腦門子官司剛有眉目,未必會認真對待奏摺上對洋兵焚毀翰林院的指證。只是外國人自己一出來正式照會,中國官員便不能再假裝糊塗。當即傳遞消息,疏通情況。而掌院「肇事」的中國官員「昆中堂」聞訊而動,即刻做了更正和聲明。(參見190169日《申報》)

外國公使這次如此鄭重其事的外交正誤行動,除了要求實事求是,與國際媒體的監督作用有間接關係。八國聯軍進兵中國,是當時的全球關注的重大國際事件。八國聯軍在中國的一舉一動不能逃脫西方新聞媒體的注意。這些西方媒體不受官方控制,各國隨軍記者能夠秉筆直書所見所聞而不被自己「愛國情操」干擾。

當時的俄、日、德、英等國都對中國各懷貿易擴張進而領土擴張的野心。俄國侵佔中國東北三省,血腥屠殺中國百姓的殘暴、德軍在華擴大打擊拳匪範圍,不分青紅皂白仇殺中國百姓的野蠻復仇行徑、以及其他聯軍僭越進兵中國之初衷的行為,都在西方媒體上有大量報導,並且引起了國際間的普遍譴責。當時沒有聯合國,除了美國一貫堅持的「門戶開放政策」及其種種外交努力,國際輿論是唯一監督八國聯軍在華行為的力量。雖然這種輿論監督並不具有強大的制約力,但各列強亦不敢置若罔聞,全然不當一回事。若有重要報導與事實不符,必定認真要求澄清事實。

(注:第二十三集空缺的原因:第二十三集的內容是談德國燒毀儀鑾殿的質疑,以及美國日本德國等軍隊在紫禁城內外救火,其實文章早已草成。但是不久前發現了更多的原始記錄,綜合起來,儀鑾殿在1899年到1900期間有記載的火災至少有三次,而且具體時間上相互衝突,無法歸納,此外關於火災原因各家說法也不一致,無從判斷。事實上,資料顯示,庚子國難期間儀鑾殿火災由於發生時間,次數和肇事原因的記載混亂相互矛盾,使得它成為一個歷史懸案,撲朔迷離,難以定論。快刀斬亂麻,乾脆歸罪於德國人,如中國大陸史學界已經做的那樣,當然簡單,但是這種囿於意識形態化之束縛的做法不僅不負責任,而且有失治史的嚴謹。然而無論採取當年記載中的哪種說法--失火,雷劈、外國人所為等--都需要更加翔實的材料和更加大量的調查研究。慎重起見,我決定暫時跳過這一集,以便有充分的時間做進一步的研究。在此特向讀者致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5#
发表于 2005-11-22 16:19: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46.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二十二)

──附篇:「聯軍無擾紫禁城」

北明

似是而非的指證

「整個北京城,包括城市中心的皇宮……遭到了洗劫。」「……事實上各國軍官們和士兵們都曾經利用各種機會進入紫禁城劫掠財寶。」這是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胡繩著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有關章節的觀點。

也許我們有充足理由相信,八國聯軍雖然沒有機會毀壞紫禁城,但卻洗劫了它。因為美國隨軍記者拉爾夫.佩因(Ralph D. Paine)寫於當年913日聯軍將軍參觀紫禁城的報導,也不時暗示他們搶劫的可能。他寫道:「被制止的搶劫熱,在每一位旁觀者的胸中強烈燃燒。」(轉引自“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In the Imperal City of Peiking” p.462)「看守的太監不讓參觀者聚集成堆。他們的監視令人痛苦。全然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作紀念品。看起來美國官員自己也為不應拿走任何東西而感到焦慮。但是,看上去要是一個人的口袋裡裝滿了如此多件無價翡翠,也值得同情,搶劫風既可傳染又挫傷士氣。而且只要傳教士們主持在北京搶劫的日常拍賣,普通人就難於保持其良好的道德情操。」(同上)

這樣的描寫給人的印象是:參觀的一行人幾乎不可能不在紫禁城劫掠珍寶!不過,如果為了確證這種印象而回頭再度仔細查閱這篇報導,卻可以發現,其中沒有任何文字明確地指證說,在那次參觀中聯軍槍了或者偷了珍寶。聯軍在故宮行搶的印象是報導中暗示性文字造成的。

仔細審視這樣的文字,還會發現其中充滿記者的想像和發揮,通篇行文風格略有渲染和誇張色彩,更像是一篇文字修飾過的文學紀實而不像一篇冷靜客觀的新聞記述。論其究竟,這種作風也是自由言論制度下某些美國記者的職業風格:「新聞眼」特別好,敏感度相當高,不過有時不免炒作新聞,恨不能語出驚人。往往越是有關政府行為,越要大做文章,甚至在重大國際問題上不惜嘩眾取寵,有時無事生非(注一)。

事實上,在美國隨軍記者佩因撰寫報導之前,另一家西方報紙已經報導了同樣的消息。報導卻明確指出,聯軍在紫禁城僅僅參觀而已,「別無舉動」。報導的篇幅不長,文字記述雖然簡明但十分扼要。文章報導了參觀的時間;一行人入與出的方位、大門;描寫了聯軍所見到的禁城內「宮殿連雲,率多頹廢玉階金砌,閑衰草離離,臨風搖曳」的敗落景像;甚至提及禁城之內「尚餘內侍數人在房廊棲止」的情況。報導也提及各聯軍人數,說是「以俄兵最夥,至各國兵士,則數甚寥寥也」。這篇報導在結束前明確指出:聯軍一行人,「覽畢遂由北門而出,別無舉動。」(轉引自中國報紙《申報》1900912日,「瞻仰宮禁」)

通觀全文,與美國隨軍記者相比,這篇報導用詞中性,記述風格相當冷靜。

聯軍不可能洗劫紫禁城

關於聯軍洗劫紫禁城這個說法,與一個基本事實相左:紫禁城內大部分資財已經轉移了。連好事的美國隨軍記者在寫下上述那些誇張性文字時,也不能不秉實指出:雖然「皇帝的處所裡,所有的裝飾和古董都沒有撤走」,「傢俱陳設充滿房間」,慈禧的房間陳設也沒有撤走,但是「其他先前所有參觀過的建築裡,所有東西都被轉移了」。(同上)紫禁城內大部資財轉移的消息並非西方記者的孤證,當時的中國報紙也引述直隸消息來源報導說「惟大內所儲財物則皆搬運入營。」(參閱190099日《申報》頭版「京師近況」條)

除了可資「洗劫」的東西不多,難以行搶而外,根據當時的具體情形分析,聯軍即便有賊心有賊膽「劫掠」故宮,在技術上也還是比較困難:

一、美日官兵日夜守護,來回巡邏,進去參觀都要獲得批准(參見「守護紫禁城」一文);二、就算能夠進去,裡邊地面不熟,弄不好摸不著門找不著北出不來;三、即便在大街上搶平民百姓,聯軍士兵還要趁天黑出門,他們何以有勇氣在故宮裡如入無人之境,明火執仗地搶擄?四、若在街上行搶,惹的是平民百姓,而在故宮行搶,明顯招惹美軍日軍。聯軍之間是友軍關係,外交禮儀總是要守,這點面子都不給,不僅得罪友軍,在國際上也難以交代(注二)。

尊重清廷威嚴,停止在紫禁城內剿匪

什麼情況下搶劫紫禁城最為方便?應當是戰亂之中,人群四散人心惶惶之際。不過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是,聯軍自動放棄了這樣的機會:

815日,聯軍解救被圍困的公使館之後,北京城裡拳民燒殺搶劫的混亂尚未解除,而且拳民和清軍仍然盤踞紫禁城內。使館區西北部與紫禁城接壤並在其射程之內。為了保證公使館人員的生命安全,美軍將領謝費依(Chaffee)在當日帶美軍進入禁城內(依據美國公使康格1900816日給美國務卿約翰海的電報內容,是否有其他聯軍進入不詳),與義和團拳民和兵丁交火,試圖把他們攆出使館區的射程。但是次日,美國洋兵就不勝而撤,退出了紫禁城。

什麼原因?原來紫禁城內槍聲一響,聯軍各統帥即刻為此緊急召開聯合會議。會議期間,俄軍、日軍認為:禁城是清府皇家重地,在對兵匪發出要求投降的正式通牒之前,不應以武力攻佔之。聯軍一致認同此一見解,遂退出紫禁城。由此可見聯軍並無意搶劫紫禁城。聯軍進兵北京前後,多次聲明其目的是解除使館危難,平息失控的暴亂,乃至於幫助大清政府維護社會治安。事實上,聯軍在紫禁城中的進退權衡中,所考慮的要點與他們的公開聲稱相符。

中國重要民間報紙指出「聯軍無擾紫禁城」

在聯軍進京以後,中國當時的重要民間報紙,《申報》,幾乎每天都有關於聯軍在華各類消息的報導。而當時有關「義和拳匪」、「八國聯軍」的消息,幾乎全部是頭版頭條重要新聞。我查閱了這份報紙自19008月八國聯軍進京後之後至次年7月聯軍悉數撤軍以前的全部報導,結果驚訝地發現,在這些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有關消息中,沒有任何一篇報導指證說八國聯軍公然搶劫紫禁城!

令人震動的是,《申報》中不僅沒有關於八國聯軍搶劫行為的報導,而且有與之相反的、更加明確的、關於聯軍無擾紫禁城及頤和園的報導。例如,190098日,聯軍進京後不到一個月的時候,《申報》以「京師近況」為標題,明確指出:「各國聯軍入京之後,並不擾及頤和園及禁城各處。」(注三)

關於京城百姓情況,報導描述說:「民人之不及奔逃者,各授白旗一面令高懸門外,以示與兵事無干。」至於城內的秩序,《申報》的記述則與美軍將領關於美軍駐地情況的記述,以及美國駐華公使館給美國國務院的情況報告全然吻合:「市中已貿易如常。鄉人每挑運菜蔬等物入城,以博蠅頭之利。守城兵毫不阻人出入,惟不准攜帶財物出京。」

上海的《申報》創辦於1872年,終刊於中共接管中國的1949年,是那以前中國出版時間最長的民間報紙。這份報紙「記錄了我國近代和現代的社會歷史情況,保存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引自上海書店「申報影印說明」),從過去到現在,都被國際公認為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大,信譽高的自由媒體之典範。其報導具有相當的真實可信度。由此觀之,聯軍公然搶劫紫禁城的說法,有捕風捉影之嫌,值得懷疑。

注一:一個極端的例子是,韓戰期間關於「美國準備對華使用原子彈」的「事實」就是美國記者自己在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新聞發布會上窮追猛問,然後炒做出來的。這似是而非的消息弄得當時世界轟動。以至於英國首相埃德里即刻專程飛到美國進行勸戒。全世界都看著英國怎麼勸美國。不料埃德里在機場發表立志勸戒美國的話音剛落,就在杜魯門那裡弄清了美國原本沒有使用原子彈的打算!遺憾的是,和西方世界不同,社會主義陣營對此一消息的報導只有上文,沒有下文,只有前面的不實之詞,沒有後面的事實澄清。這個炒出來的消息於是順理成章地成了新中國政府所發動的中國反美運動的有力工具,成了中國人民記下的美帝反華行動的又一筆惡帳。

注二:在西方媒體廣泛監督之下,各國公使和聯軍相當注重其國際聲譽。此前有美國將軍威爾遜,針對西方指責他毀滅中國白塔,要求澄清事實更正報導失誤;後來還有各國公使聯合,就翰林院乃西方公使所焚的中國官員奏摺,要求中國官員作出修正,恢復名譽(另文詳論)。

注三:《申報》中也沒有任何關於聯軍搶劫頤和園的報導。由於沒有獲得其他有關旁證資料,對於聯軍是否搶劫了頤和園這一問題,本文暫且存而不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4#
发表于 2005-11-22 16:18: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45.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二十一)

──附篇:聯軍將軍參觀紫禁城

北明

翻出一百年前的英文報導來,看看當時「洋鬼子」自己寫的,他們對大中華帝國京城中的城中之城——紫禁城的態度,令人耳目一新。

最初聯軍無人可以進入參觀

自從西方打開中國古老的大門,北京這座皇城中的紫禁城,就一直是西方人心中的神秘處所。當時來自美國東海岸費城的隨軍記者拉爾夫‧佩因(Ralph DPaine)寫道:「從外國人第一次描寫這個神聖王國開始,這個天國子民的神聖皇城就被西方獨特的、充滿猜測的、浪漫和神秘色彩的、甚至困惑的好奇所渲染。……紫禁城被列位世界上最奇妙的城市之一。文學的想像狂亂地渲染著它沒來由的、臆念中的輝煌。」(轉引自“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In the Imperal City of Peiking” p.457

如今外國大兵進城,清廷重地的紫禁城則已經基本上是一座空城。雖然各處把了門,但把門的是聯軍自己。常駐北京的各國使節,總有機會進宮辦事,順便觀瞻。初來乍到的聯軍就不同了,他們無人不想近水樓台借個方便,見識一下傳說中神秘輝煌的紫禁城。可是駐守京城美軍二任指揮威爾遜,自知「責任重大」,他與日本人聯合佈置崗哨,在各門之間巡邏,自己不進去參觀,別人也一律不准進。為此,各聯軍「將軍們進入參觀的請求徒勞無益」,而「記者們只能在大牆之下探頭張望,咬牙切齒」(同上,p.458)。

俄國將軍破例進入,參觀需要美軍批准

不過日復一日,總是有人前來說情,威爾遜將軍壓力很大。末了,說好不能破禁的這個禁城之禁,最後是讓俄國將軍打破的:駐守天津大沽的俄國海軍上將阿列克謝耶夫(Alexiev)遠道而來,據說旅途相當艱辛。他一路風塵僕僕到北京,目的就是想看看這座禁城!他覺得自己不過進去走那麼一遭兒,四處觀瞻一下而已,有什麼了不起?威爾遜知道其實不那麼簡單。但是念及人家拳拳之心和旅途辛苦,猶豫再三,最後批准了他的申請。

紫禁城大門這一開,就難以再全然封閉。

阿列克謝耶夫參觀完不過「幾天以後,日本海軍監察長尾阪(Osaka,注一)中將,提出了同樣的申請」。其實尾阪在俄國人阿列克謝夫獲准參觀之時,就主意已定了。他有他的道理:俄國將軍都去進去了,為什麼我大日本將軍就不能進去?我還是守衛紫禁城的負責人呢!他據理力爭,找了個翻譯,跟威爾遜說情。威爾遜左思右想,覺得無法拒絕。因為「拒絕他的請求等於打破國際間親善友好關係」。尾阪終於獲得批准。參觀時間定在上午十時。威爾遜將軍決定陪同前往,他也想借機會仔細看看這座傳說中了得的皇宮(同上)。

本以為二人悄沒聲地就把紫禁城看了,誰料這次開宮門的消息沒能封鎖住。消息在美軍總部不脛而走。美軍總部共有大小官員三十名,全都不甘心:「當人們得知威爾遜將軍特許日本將軍進行這次朝聖遊覽的特權,並將陪同前往時,美國官員紛紛提交申請,要求肩負這項臨時的義務陪同任務。」

威爾遜面對嘩啦一下冒出來的諸多正式申請,咬緊牙關,力排眾議。美軍大小官員都讓他們跟進去,跟其他聯軍怎麼交代?他權衡去、權衡來,最後只批准了三個人:他的副官里夫斯(Reeves),他作為日本將軍的陪同一道前往。這項應允在美國記者眼中被認為純粹是「一項私人性質的允諾」,言外之意,不那麼公平。另外獲准「義務陪同」的還有兩名官員,他們分別是美國第九步兵團的韋布‧海斯(WebbHayes)少校和柯立芝(Coolidge)中校。他們將專門「負責警衛工作」。

不過事情到此還沒完。日本方面的要求又有加碼:另一位日本將軍山口(Yamaguichi,注二)不甘被自己的同事關在門外,提出要求,希望一道參觀。

最後,這個讓所有人羨慕得牙根癢癢的參觀活動,人數從一名將軍變成了由三名將軍、一名陪同、兩名警衛組成的六人,一個小型參觀團!用美國記者報導的話說就是,威爾遜本人不算在內,「日本將軍將由三十名美國官員中的一名和一個小的步兵警衛組陪同,進行參觀」(同上)。這已經是最嚴格的限制了。

記者聞風而動,乘機混入

然而事情到此還是沒完。記者們聞風而動。「無論如何,兩名美國記者在官方隊伍指定進入的時間,等候在紫禁城的北門外。當威爾遜陪同尾阪和山口兩位將軍及隨從官員一行人走過的時候,兩名記者溜進了隊伍。穿過威嚴神秘的高牆甬道和皇宮建築,他們伴隨著將軍們完成了上午觀光遊覽。」終於,威爾遜將軍發現參觀隊伍中多出了人!但是高牆之內,木已成舟,這位鐵面無私的將軍還算通情達理。他對兩名死皮賴臉記者板著臉發話說:「記著,我沒有准許你們來。但是既然你們已經在這兒了,我就不把你們趕出去了。」(同上)

要求參觀皇帝太后臥室,太監為難

宮內太監們在聯軍進城前後,經歷了和城裡百姓同樣的戲劇性心理變化,先是飽經拳匪殺人放火的恐怖;然後擔心聯軍進城必定大難臨頭;繼而發現聯軍竟然為他們守衛大門,心中不免竊喜;不過終於發現好日子不到一個月就開始了新一輪的精神痙攣:進來了俄國軍人。說是參觀參觀。還好,看完了走人,沒弄出什麼麻煩來。剛鬆一口氣,不幾天,又來了日、美將軍,還是說要參觀參觀。看守殿門宮門的太監們臉上堆著笑容,心裡審時度勢,知道參觀比先前想像中的燒殺搶掠不知要好多少倍。況且人家已在皇城安營紮寨了,不過客客氣氣要求參觀,焉有不恭敬從命之理?於是再度帶路,走東穿西,亭台樓閣橋榭殿裡殿外,能看得都給看了。不僅讓洋人驚嘆各種法國、英國、美國等製造的「外國貴重鐘表(一些價值連城),對古老中國時間計演算法的和平演變」,而且對這些將軍和隨員們好茶好點招待著。(同上)

「參觀的隊伍在樹蔭裡、避暑別墅、牆蔭下和花園裡拉得老長。太監們呈上了更多的茶水和甘甜的果點。他們大概覺得朝聖要結束了。不過威爾遜將軍不這麼想。要是他只帶著聯軍士兵隊伍穿行紫禁城,他就不會因為只進行了這類一般性的參觀,而要求看得更多更具體。這會兒,通過翻譯,他要求參觀皇帝和太后的臥室。」他覺得既來之,則「觀」之,過了這個村,真的就沒有這個店兒啦!「可是太監們聽聞此言,臉色由白變青,然後喋喋不休地尖著嗓子發出抗議和警告:從來就沒有外國人邁進過紫禁城中這些最神聖的地方!要是讓洋人進去了,等待他們的將是被斬首的厄運!但是時間不多了,威爾遜將軍變得語氣強硬、態度堅定。最後,太監們只能默認。」他們軟著腿,哆嗦著手,弄的鑰匙嘩嘩啦啦亂響,終於為這些外國軍人啟開了封條,卸下了大鎖,打開了城中之城、房中之房的門中之門,帶他們走了進去。

一行人從光緒居住的殿堂出來覺得還是不夠過癮,威爾遜將軍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了當提出最後的要求:把慈禧太后的住殿也打開讓他一行人參觀。聞言,「太監們表現得幾乎要垮掉」!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他們找不到鑰匙了」!不過這又如何可能?太監掌管大內各殿鑰匙,此乃他們職責所在,丟了什麼也不可能丟這個!區區伎倆在洋人面前根本不奏效,弄得太監的臉色青了又白、白了又青。他們既不敢對主子不忠不效,也不敢對洋人不恭不敬。「經過了大約十分鐘的異常混亂和持續爭執」,最後還是太監讓步。慈禧居住的大殿「內門終於被不情願地旋開了」(同上)。

洋人驚嘆西方鐘表對中國的「時間」演變

對神秘禁城的瞻仰,某種程度上滿足了聯軍將軍們的文化好奇。不過結果他們發現「在許多方面,紫禁城的都明顯地、毫無疑問地令人失望」。而且「從歐洲的標準來看,這個聖城的任何建築都使這個世界之『宮』名不副實。」「……威爾遜將軍及其一行穿過這座橋離開了這個天堂子民的家園。雖然美好的佳餚和欄杆上繁雜的雕鏤可以仔細品味和觀賞,但對紫禁城的深刻印象也在這樣近距離的漫遊中消失了。」(引自同上p. 457-464)這是美國記者1900913日關於聯軍參觀紫禁城的記述。顯然,這位來自美國的記者對中國傳統建築,從審美風格到實用功能乃至文化內涵既不瞭解也不欣賞。而紫禁城內空曠如野,威嚴之氣隨文武百官逃離而散,「衰草離離,臨風搖曳」(西方報紙,轉引自1900912日《申報》)的凋敝景像,更使洋人先前不著邊際的想像和神秘感盡掃一空。

雖然如此,紫禁城內還是有讓這些戰爭專家、建築外行們目不暇接的東西:光緒的臥室裡「精巧的木雕傢俱桌椅、古老的鏤雕櫃、裝臻精美的中國書、文房四寶、扇子、煙具」統統讓洋人大開眼界。倉皇逃離的皇帝的大殿裡,家俱擺設竟然「散陳各處」,氣氛如此典雅安詳,他們為此感到驚訝,覺出這裡與外界的鐵馬金戈戰火硝煙有天壤之別。他們覺得,「似乎這個地方全然被聯軍在北京大街上啪的槍聲所引起的、必定席捲紫禁城的驚慌失措和逃離旋風所遺漏了。」(轉引自“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In the Imperal City of Peiking” p.461

在皇帝和太后房間裡,最讓洋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熟悉的東西--那些從歐美進口的外國鐘表。在中國皇城宮室裡,外國鐘表不僅用於時間計算器,更作為貴重稀有物品,被多多益善地掛在牆上,好像「富麗堂皇的展覽」一般。「法國、美國和英國造的鐘表掛在牆上顯著的位置,至少有一打。」不僅展覽鐘表本身,也彰顯鐘表的價值:「光緒的臥室內所看到的全部鐘表,都是第一流的。」那些鐘表「全部貴重之極,有些藝術價值連城。」慈禧太后殿堂大牆上陳列的鐘表更令「洋鬼子」們驚嘆:其價值「足夠買下百老匯街上的一個珠寶店!」(同上,p.462

西歷19009月是光緒二十六年八月間。那天,中國皇城上空艷陽高照,紫禁城裡一樣酷暑難當。唏噓驚嘆之間,被外國將軍們折磨的幾乎要昏過去的太監,在最後一刻終於挺著沒有昏過去。畢竟他們知道,主子已經逃亡在外,武衛中軍等清軍大小兵將已人影全無,大清敗局鐵定如山。這種前提下,外國佔領軍其實可以其勢洶洶、為所欲為。至少,可進入紫禁城如入無人之境。

注一,英文「Osaka」代表多重日本姓,有多種中譯法。由於此處英文原文不是全名,故無法確定翻譯的準確性。請以英文原文為準。

注二,據《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沒有這個日本姓。疑為「Yamaguchi」,並據此譯為標準日本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3#
发表于 2005-11-22 16:18: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44.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二十)

──美軍守衛紫禁城,聯軍維護大清朝

北明

被刻意忽略的事實

一個始終被中國史學界忽略或避之不提的事實是:駐京美軍派兵守衛紫禁城。守衛區域包括紫禁城正門出入口的午門,以及紫禁城內各殿堂廟宇建築設施,還有各公王府以及三宮六院妃子太監的所有居所。美軍留守北京的指揮官威爾遜在他的題為《老旗幟之下》(Under The Old Flag)的回憶錄中,對此有明確記載。

從當年的英文報導來看,日本人也是故宮的守衛者(注一)。

這個事實不僅有違於49年以後中國百姓的歷史常識,在當年京城百姓眼中似乎也出乎意料。當時美國的隨軍記者拉爾夫.佩因(Ralph D. Paine)在一百多年前,就為太平洋對岸的美國讀者描寫過這種戲劇性的場面:

「從天津一路打過來的多國部隊佔領軍踏上了這座皇城的土地,甚至穿過它更加威嚴的紫禁城建築。這種方式旨在向中國人炫耀,聯軍是北京的主人。中國人被他們極度褻瀆神聖的鐵馬金戈所震懾,認定,恣意搶劫的狂歡必將席捲而至,囊中之物將被悉數拋空,毀之殆盡。但令人嫉羨的是,彷彿皇太后頒布了諭旨那樣,當佔領軍蔚為壯觀的凱旋步伐終止之後,紫禁城的大門卻被關閉、封鎖和警衛了起來。」「美國人和日本人的哨兵巡邏於各大門之間……」(轉引自“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by J. Martin Miller.1900. p.458

公使館在將近兩個月的圍困中飽受兵攻炮轟火焚,除了三家外國銀行、郵局、日本築紫辦館以及所有海關官員的住所悉數被毀之外,比、荷、意、奧使館的全部和法國公使館大部,也被徹底毀滅了(參見1900817日美國公使康格給美國國務卿海的電報及胡思敬《驢背集》卷二)。據當年的中文媒體記載,為安全穩妥起見,聯軍請各國公使暫時移住紫禁城。保衛各公使的安全是聯軍進京的目的,所以美、日軍守衛紫禁城,目的之一就是保護失去住所的公使們的安全。

不過,倘若守衛紫禁城的目的僅限於此,這個歷史細節就未必值得把庚子國難史當做宣傳工具的權力集團刻意回避,從而,也就不值在幾十年之後,於故紙堆中發現這個細節之後,對之進行專文論述。

事實上,聯軍守衛紫禁城並非僅僅為了保護其中為數不多的外國公使。否則,從裡面把公使們的居住區或房間圍起來就成了。完全用不著興師動眾,輪著班,在紫禁城大牆下、各入口處巡邏、值班、守夜。更用不著禁止聯軍入內,想方設法嚴格限制進去參觀瞻仰的人數。

守衛紫禁城的目的

在駐華列國的觀念中,紫禁城不僅是東方建築文明的象徵,它一如既往地,是中國政府所在重地。在義和團猖狂暴虐,「數百年精華盡矣」(李希聖《庚子國變記》)的北京,保護這個城中之城,是他們的責任。這個結論,可以下列事實為證。這些事實中的大部分,同樣被中國歷史教科書刻意忽略了:

第一,八國聯軍雖然聯合進兵中國,但是自始至終沒有向所謂交戰國中國宣戰。公開宣戰,乃是歷史上任何國際間戰爭的傳統。何況八個國家一齊「侵略」一個國家,這等重大國際戰爭,怎麼能不宣而戰?!究其原因,八國1900年夏季出兵中國,不是針對中國領土,不是針對中國政府,不是針對中國百姓,而是針對被圍攻將近兩個月的他們自己使館的危機,是為了解救危在旦夕的外國公使館和內裡的公使,以及各地逃來避難的西方神職人員和中國教民。僅就八國聯軍19007月、8月間在天津和北京的對華軍事行動而言,在本質上,它不是八國對華發動的侵略戰爭。

第二,不僅沒有宣戰,早在進兵北京之前,各國就對中國政府有過多次聲明和溝通:由於中國政府不能夠制止半年多來的義和拳匪暴亂,導致各國在華生命財產傷亡和進一步危機,所以決定派兵自救。各國兵源抵達天津港口之後,更進一步向中國政府申明,各國進兵並非要與中國和中國政府為敵:「此次進兵之目的,在討伐以義和團之名欲顛覆中國政府之有力叛徒」,同時也是為了「援助中國政府鎮壓叛徒,若中國政府不討伐叛徒,則各國自行討伐」(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四卷,1932年版,p10-11)。從美國在73號對各其他列強發出的二度「門戶開放政策」內容來看,則這個意圖表達得更為明顯。

第三,各國公使們在公使館被圍之初,仍然努力與被動之極的清廷總理衙門保持聯絡,卻最終發現那裡已經人去樓空。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進城之後竟發現,紫禁城這個清廷重地也已經變成了空城一座!秉實研究中國這段歷史的人應該知道,大清朝廷,主要是慈禧太后等文武重臣出走西安,其實等於是畏罪潛逃。因為他們對這場國難爆發的原因從頭到尾心知肚明。從鼓勵、利用地方團匪,到下詔他們為義民,徵召他們進京,頒發他們國庫貲財,到組編他們由清軍統一指揮,最後下令圍攻所有外國公使館,並且公然以弱國勢力、和八國同時宣戰(另文詳論)!國際協約、一個國家對國際間合作的承諾和應當履行的義務,從來就不是咱們大清王朝處理外交關係的參照系!從來也沒有歷史學家論述過,西方列國在這場中國庚子國難中,對清政府之作為的瞭解程度是多麼膚淺!他們頂多發現這個政府至少在義和團問題上,簡直沒有效率,後來進而懷疑有支持拳匪之嫌(注二)。就是在進京之前,他們也不過驚詫於這個軍事弱國居然宣戰了,而且是和八個列強同時宣戰!不過宣戰之威還沒逞過十天,即刻就忙著反悔議和。面對空曠的皇城,八國聯軍和各國駐華使節寧願認定,大清王朝由於不能控制北京暴亂局面而逃走了。他們逃的是義和團拳匪,是失控的局勢,是皇權的危機。因此,聯軍相機採取了三項措施:

第四,首先,聯合決定,終止紫禁城內的剿匪戰鬥。原因是紫禁城乃清廷重地,不宜捲入戰事(詳情另文論述)。

第五,然後,為了維護北京的秩序,防止義和團拳反攻,不僅分兵守衛駐守暴亂與戰亂中驚魂未定的北京城,而且規定,對於紫禁城也要派兵守護,嚴禁他人隨意出入。旨在為清廷保護這個京畿之重地完好無損。

第六,其次,派出日軍馬隊,沿途追索慈禧太后和皇宮大臣一行,希圖將之請回宮中,恢復朝政。這正是聯軍進京前再三聲明的目的之一。聯軍之所以派日軍承辦此事(以及後來許多與清廷官員談判期間的類似公務),是因為「日本與中國同處亞洲,中國之事尤悉」(《申報》1900823日)。

一些聯軍士兵進京後有搶劫行為,但是他們的搶劫與義和團拳匪和各路匪盜的搶劫相比,是小巫見大巫(詳情將另文論述)。儘管如此,聯軍守衛紫禁城,在防止拳匪以及竄入京城趁亂做案的各路匪盜的劫掠燒殺之外,同時對他們自己內部將劫掠行為擴張到紫禁城內的動機和做法,也是一種無形的制約。

關於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另一種思考

在當代中國的觀念中,八國聯軍出兵中國當然就是「侵略中國」。「八國聯軍」這個詞彙,已經成為中國近代屈辱的象徵詞彙。既然侵略中國,必定無惡不作。而故宮,作為中國特色的絕代建築群和京畿重地,不可能不是實施暴力的重要目標。由於中國民間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這一歷史事件的真實情況無從瞭解,許多歷史事實在相關教科書中缺席,另外一些事實則被放在了錯誤的歷史背景之中,成了誤導民眾的工具。從而致使中國民眾曲解外國聯軍進京的援救目的,強化它抽象的政治意義。例如曾經有讀者來電話,在談及這段歷史時,在錯誤事實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無法成立的問題:「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政治意義是什麼?」(參見「關於火燒圓明園和中國的誤解」一文)

只是基於這樣的一種普遍的錯覺和錯解,美軍和日軍守衛紫禁城的事實,才值得鄭重提出並認真解讀。否則,按照庚子國難發生前後的事實和邏輯,聯軍守衛紫禁城是意料之中之事,無需特別提出和進行分析。

不過讓人深思的是,既然認定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殺人放火搶劫姦淫無惡不作,為什麼沒有人以此思路發現一個不合邏輯的問題:八國聯軍為什麼竟把故宮完好無損地留給了中國?大清政府反正已經逃之夭夭,且追之不及!清軍潰敗,義和團做鳥獸散。為什麼不趁此天賜良機,焚燒搶劫故宮,將之夷為平地?或者佔領故宮,建立八國臨時政府接管中國?那不正是西方列強唾手可得,求之不得的嗎?

當年有中文報紙在報導中明確指出:「各國聯軍入京以後,並不擾及頤和園及紫禁城各處。」不過這將是我在本系列的附篇中,要向讀者報告和請教的內容。而在本文結束之前,我不禁感到遺憾的現象只是:圓明園廢墟一座,雖然冷在荒地,卻觸目驚心,教我們不斷回憶洋鬼子的暴行(順便也掩蓋和忘卻自己同胞在那之前的焚搶暴行);可是故宮完好無損,就立在眼前!可以瞻仰和參觀。然而在五十年代起延續至今的、對八國聯軍侵華暴行的聲討中,卻沒有人意識到它在八國聯軍手中毫髮無損的事實,或者沒有發出過這樣的疑問,乃至思考一下這個事實所包容的歷史資訊。我為此感到的驚訝和遺憾,也包括對自己接觸到這些資料之前的、失去獨立思考能力的驚訝遺憾。還包括對我們所處的、被控制的資訊環境之強大洗腦功能的驚訝和遺憾。

注一:一說紫禁城由各國封閉,派兵把守,具體不詳。但是從聯軍將軍瞻仰紫禁城的批准特權掌握在美軍手中來看,此一說即便成立,美軍至少是守衛紫禁城的主力。

注二:聯軍解救任務完成於8月14日,但是直到9月份,美國國務院仍在調查清政府與義和團的關係,並通過美國公使出示證據確證清政府確實是義和團圍攻北京公使館的組織者、指揮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2#
发表于 2005-11-22 16:17: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43.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九)

──阻止英軍毀滅中國建築

北明

在追剿義和團拳匪的聯合行動中,美國除了制止德國的暴行,還對英軍的宗教復仇行動提出反對、進行制止。

英軍毀滅北京外圍中國白塔

1989年到1900年期間,大面積發生在中國的義和團暴亂在中國各地焚毀了不計其數的外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這一行動曾經令全世界震驚。這種震驚在某種程度上基於對中國民間文化與宗教信仰以及仇外心理的無知。也造成了兩種宗教文明之間的強烈衝突。無以數計的外國教堂的被摧毀,引發了下列這則真實的故事:

1900年以前,北京外圍附近的山陵上,曾經聳立著一座美麗的白色寶塔。我們無法知道它的建造年代和具體外觀,但它的古老與美麗得到了美國的尊重。這座美麗的中國古代建築卻在美英聯軍追擊義和團殘匪的行動中,被毀滅了。它毀於英國軍隊之手。當英美聯軍在美國二任指揮威爾遜的指揮下,追擊義和團殘匪至此時,他們發現那裡顯然是義和團的指揮部,為此英國指揮向美軍總指揮申請批准鏟平這座古建築。在遭到那次行動總指揮美國將軍威爾遜的嚴詞拒絕之後,仍然不顧反對和阻止,在美軍撤離時擅自毀滅了它。

美軍制止無效

當事人威爾遜將軍在12年之後,寫下了有關回憶,記載了這段故事的發生過程。於是我們有機會瞭解那座美麗白塔的存在,並具體瞭解它的消失所代表的英軍的一次對華暴行。下面是威爾遜將軍回憶的原文:

「全部行動在八點以前結束(指追擊義和團殘匪的行動--引者),半小時後,英國副總指揮參加了進來。熱烈祝賀並對整個聯合行動的方案及技術大加贊揚,這之後,他要求以麥克唐納(Claude MacDonald,竇納樂爵士,英外交官,當時駐華公使--引者)閣下的名義鏟除美麗的白塔寺。這座塔就坐落在丘陵之脊,千年來俯瞰這下面的平原。它依然新美一如剛剛建造。我對這樣的要求感到驚訝不已,它似乎源自一種野蠻精神。我立即聲明,當我仍然是這次聯合行動的指揮官的時候,我不能夠允許毀滅一個如此美麗的建築。」(“Under the Old Flag” p. 530

美國將軍威爾遜雖然參加過解放古巴的戰爭和解放菲律賓的戰爭,久經沙場,但是他的智慧顯然不足以使他瞭解,英國這樣的西方文明國家在面對異國文明時,為什麼這樣野蠻?「無論如何,我很想知他能夠提出什麼樣的正當理由來支持這樣一種奇怪的要求,我問巴羅(Barrow)將軍,為什麼英國大臣想要毀壞這個如此著名的歷史文物。」(同上)

結果,對方的回答使他更加驚訝。巴羅將軍直接了當地回答說:「如果基督徒不毀滅這個著名的中國寺廟,中國人,那些已經毀滅許多教堂的中國人將會認為,這個白塔寺所供奉的他們的神比基督教的上帝更有權威。」(同上)

美國將軍遇到宗教問題。他的先輩從歐洲大陸移民美國的原因不一定是由於宗教迫害,否則他不會對宗教之間的戰爭和殘忍沒有知覺。他覺得英國毀滅白塔的欲意不可思議,其理由更是匪夷所思。他當然無法認可這樣的理由,批准這樣的行動。於是,在北京郊外的丘陵上,白塔寺旁,沐浴著中國的殘陽和晚霞,兩國二位將軍之間有了一次相當微妙而簡單的對話。他們各執己見,相持不下。其實如果全然不守仁義之師的道德,全然沒有尊重文物的習慣,全然無視他國的尊嚴,以軍隊的暴力毀滅一座白塔和寺廟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但畢竟不是美國自己的軍隊,兩國雖然合作追擊拳匪,仍然存在著一個外交距離,而且美國人畢竟是美國人,他們通常的為人交往習慣是,堅持自己立場,尊重別人的主張。於是美國將軍威爾遜當即決定,放棄指揮權、解散英美聯軍司令部、帶美軍撤離現場。他不無憤怒地對英國那位野蠻的巴羅將軍表示:他「要解散英美司令部並將於次日淩晨把我們的士兵撤回北京。在這之後,如果英國大臣和英國指揮官認為這樣做合適的話,當然可以沒有顧忌地採取他們想要採取的行動。」於是談話結束,軍隊就地露營休息。

次日清晨,美軍撤離。而那座如今已經從中國文物古跡中消失的美麗白塔寺是這樣被毀滅的:當美軍在白塔矗立的丘陵之下「艱難地穿過平原撤離時,已經開始破壞這座塔的基礎的英國陸軍,向這塔的基座發起猛烈射擊,使這座世界著名建築不可避免地坍塌為一片廢墟。」(同上)

國際輿論中美國代人受過

聯軍對此一行動持批評態度。依據威爾遜將軍的記載,各聯軍一般認為,英軍毀滅白搭寺的做法「是一種迷信導致的野蠻行為」,雖然如此,美國認為「它同樣損壞英國軍官的聲譽和他們所代表的英國文明」。(同上)

西方媒體至少英國媒體《倫敦時報》(London Times)報導了這一暴行。但是英國媒體駐中國記者米德爾頓(Middleton),卻在沒有核查事實的情況下,把毀滅白塔寺的暴行歸咎於美國將軍威爾遜的命令和授權。這一媒體誤報事件大概是近代史上美國因為中國問題屢次蒙冤中的第一次。這樣的誤解當然情有可原,因為暴行就發生在那次的軍事行動之中,而那次軍事行動的指揮者正是威爾遜將軍。記者也許順理成章地將暴行責任者張冠李戴。

但是這一誤報被威爾遜本人稱為「不能饒恕的錯誤」。他在很快得知誤報消息之後,立即要求那米德爾頓澄清事實。他回憶說,事實確實得到了澄清。但是這次在西方國際間的失實報導,給這位始終譴責野蠻暴行的美國將軍留下了非常不愉快的記憶。威爾遜將軍在12年之後回憶說,其嚴重程度可與他親眼看見中國古代建築被毀於一旦所造成的不愉快印像相比。(同上,p.530-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1#
发表于 2005-11-22 16:17: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42.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八)

──制止德軍在華暴行

北明

清政府已經癱瘓,慈禧攜光緒出走西安。北京社會完全陷於混亂。美軍以及其他聯軍在解救了北京被圍困兩個月之久的外國公使館之後,最重要和首要的行動是平息發生在北京的暴亂,恢復北京秩序,追擊北京外圍殘匪,防止他們捲土重來。在京的美國軍隊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搜索義和團拳民,制止他們的搶掠行動;二、聚集(散失的--引者)財產;三、保護各傳教地點安全仍然受到威脅中國教民。

美國二任指揮官威爾遜(James Harrison Wilson)在他1912年出版的回憶自傳體回憶錄《老旗幟之下》(Under the Old Flag)的最後一章〈中國的義和團戰爭〉(The Boxer War in China)中具體描述了美軍進入北京之後的主要作為:「謝費依將軍不在的時候,我在北京負責。我派出了幾支小分隊前往這個國家的東部、東南部和這個城市的南部進行搜索,制止義和團團夥的搶劫,聚集財產,保護傳教點的中國教民,……」(p.531

譴責德軍在華暴行

德國公使克德林(Kettele)在公使館被圍困期間,獨自外出與總理衙門聯繫,要求清政府採取措施,結果被槍殺。德國人為此怒火中燒,懷恨在心。德國大帝派出一個由瓦德西(Count Waldersee)率領的懲罰遠征軍到中國,聲稱要摧毀北京,令中國人從此再也「不敢再直視德國人」。當時八國聯軍的解救任務已經基本結束。雖然如此,這些德國後援軍仍然四處燒殺搶掠,行徑與「野蠻人並無二致」。為此「其他國家表達了他們的憤怒」(The Life and Letters of John Hay by William Roscoe Thayer, p.244)。

德國人瓦德西由於相關的資歷豐富,被選為八國聯軍的統帥。當時在北京參與聯合追剿義和團殘匪的美軍第二任指揮威爾遜,為德軍的暴行感到驚訝和不解。威爾遜將軍雖然在聯軍行動中接受瓦德西的指揮,但是他曾經面對面指責德軍的暴行。美國人歷來有尊重他人行為方式的優良傳統,但這並不永遠表示他們對那一行為本身的贊同。此外,畢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而暴行是針對第三國中國而不是美國自己,所以從下面引述的威爾遜將軍的親筆回憶錄中,除了可以品味出兩個國家的兩位將軍之間談話的內容針鋒相對,還可以看出雙方並沒有拉破臉皮卻始終保持著外交風度:

「幾個禮拜以後,在一次與威嚴的陸軍元帥瓦德西的談話中,我抓住機會,譴責了暴力、凌辱與搶掠的野蠻主義大規模的復發。在有歐洲人亞洲人以及美國人參加的戰鬥中,考慮到瓦德西相應的資歷,他被選為聯軍統帥,而那些暴行明顯地發生在歐洲人與亞洲人參與的戰鬥中。在談話中,我表達我的想法說,當我們的先輩到美洲之後自我克制,將中世紀的風俗習慣留在身後的時候,先輩們的歐洲同種兄弟十分令我驚訝:他們看起來自然地退回到了原始人的殘忍。我坦率地承認我對此不能理解。」(“Under the Old Flag” p.522-523

接下來,威爾遜將軍用諷刺的筆調回憶了瓦西德這個野蠻指揮的公然無恥:「對此一評論,仁慈而禮貌的陸軍元帥瓦德西回應道:『啊,將軍,我很遺憾地告訴您,歐洲人--無論他們來自何處--從來沒有放棄您所公正地譴責的殘忍與野蠻的習性。』」(同上,p.523

制止德軍在華暴行

德軍在華暴行引起了美國極大的不安。美國國務卿約翰.海在當時給美國總統麥金利的信中表示:在執行美國保護中國領土完整的二度門戶開放政策的時候,「所有方面進展良好直到瓦德西在保定的耀武揚威。我擔心他的表演將在中國其他地方引起不良後果。」(《約翰.海的信件與生平》,作者:塞耶。“The life and letters of John Hay” by William Roscoe Thayer. p.245

美國為此斡旋於各國之間,借助輿論和其他列強的力量,形成了一個列強之間相互制約的局面,最終在「全世界傾向於加入進來的時候」,在「所有的媒體和站在我們(美國--引者)一邊的人都贊成我們的時候」,美國終於成功地「制止了德國的荒謬行動」。為此,美國國務卿約翰.海回憶道:「我們一行動,其他國家就暫停,最後他們都站在了我們一邊。難得智慧但是獸性十足的德國政府,恢復了他們的理性,低頭認輸,並提出方案,全然表現出站在我們一方了。」(同上p.2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0#
发表于 2005-11-22 16:16: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41.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七)

──美軍日軍在華行為自律

北明

英文各方面資料及相關中文資料顯示,美軍在平定京津附近暴亂局勢之後,撤出了聯軍四處出擊,剿滅拳匪的軍事行動。

美軍日軍無涉聯軍在華暴行

暴亂局勢被控制之後的八月,各主要聯軍爭先佔領天津到山海關的鐵路線,俄軍搶先佔領這條鐵路線上的蘆台,而後乘火車抵達山海關。但是英軍已經佔領了那裡的炮台和車站。俄英在德國調停之下,將這一線的炮台、車站、要塞、鐵路沿線及各站瓜分管理。這次行動沒有美國參與。

繼後,法軍進兵冀中地區,再向西保定府,與從京津出發的德、英、意、法聯合縱隊在保定府匯合。這次討伐聯合行動,美國不在其中。

九月,德、意、奧三國軍隊經宣化進兵張家口;幾乎同時,德、法、英、意軍隊經易州佔領紫荊關;十二月,德、法兩軍經正定向西取獲鹿;次年三月,德軍進佔娘子關。

「南至正定,北至張家口,東至山海關,均在聯軍勢力圈內,往來穿梭,足跡殆遍。凡拳匪巢穴,無論官衙民居,遇則焚毀,往往全村遭劫」(《聖教史略》,轉引自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下,p.620)。然而在這一系列的軍事討伐行動之中,都不見美國的蹤影。

事實上,據當時的中國民間報紙《申報》102日報導,美國在十月份已經聲明退出德國元帥瓦德西所統領的剿伐義和團亂拳的行動:「……聲明美兵之在中華者,不再興聞戰事,雖德國爵臣華爾德西(即今譯「瓦德西」)氏總統聯軍,美亦當置身事外也。」

在所參與的追擊平息義和團暴亂的軍事行動中,美軍也軍紀嚴明,禁止濫殺無辜。僅以美軍參與行動的通州暴行為例:北京指揮部收到了來自通州的一份報告。報告指控聯軍在那裡的暴行。這份報告立即引起美軍北京總部的高度重視。由於 擔心美軍在那裡的行為出軌,美軍總指揮立即決定全面調查發生在通州的聯軍暴行。他派了默爾(Meur)少校和一名翻譯專程前往通州瞭解情況。調查結果證明:美軍在那裡的紀律良好,行為規範。暴行不是美軍所為。(在美軍調查員趕赴通州之前,也許考慮到各列強一貫的對華政策和行為方式,美軍總部曾經作出估計,認為通州暴行可能是俄軍和日軍所為。但是結果出乎美國意料:不僅美軍沒有捲入,日軍也全然無辜;俄軍幾乎沒有參與;法國才是最大的暴行責任者。參見 “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by J. Martin Miller.1900. p.452

美軍嚴令制止搶劫

美軍在聯軍大規模的搶劫行為中也是例外。在隨軍記者的記錄中,有下列這樣的表述,證明美軍嚴令禁止並制止搶劫。當時的外電報導說:

「……在美國人的佔領區,美國人試圖徹底制止搶劫。有報導說他們有令開槍。」(同上,p.392

這段報導的英文原文沒有說明對誰開槍。但上下文的意思很明確,是指對搶劫者開槍。也就是說,在美軍不僅禁止自己的士兵搶劫,而且在自己的佔領區內,可以對搶劫者開槍鎮壓。由於與其他各聯軍之間的外交距離,美軍當然不可能管到其他國家的佔領區去。此外,一些聯軍軍人畢竟尚知廉恥,他們往往趁夜間出沒街巷進行搶劫。同時,也有北京本地流氓地痞和外來盲流趁火打劫,大發橫財的。為此,美國負責北京地區美軍行動的指揮官威爾遜(James Harrison Wilson),特地將自己的所有軍隊命令和安民告示全部翻譯成中文,張貼各處,以便區內中外朝野各類人等都能瞭解。

美軍紀律的嚴明還可以從下列當時的外電報導中看出:「美國有組織地徵收牲畜,支付合理價錢。並且頒布了命令,禁止以其他各種手段獲得牛羊肉。」(同上,頁394

美軍在華行動直接受到美國國務院的關注。美國在華專員羅克西爾(Rockhill,中文名柔克義)在北京暴亂平息後,專程赴天津市區及京津一線視察。1900101日,他給國務卿約翰.海發了一份重要電報匯報情況。其中提及,在京津之間的郊區,他看見了幾具被外國軍隊槍殺的農民屍體。在陳述說外國軍隊可能槍殺他們發現的個別在道路與河邊徘徊躲藏的農民之後,他報告說:「我很高興能夠告訴您,我們軍隊在這裡和別處任何地方的行為正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他們的紀律和良好的耐力受到所有方面的讚許。」下令禁止搶劫的事實還可以在美軍二任指揮官威爾遜的回憶錄中得到確證(詳見下期)。

外國記者的報導顯示,日軍也不參加搶劫:「……只有日本人採取旁觀態度,不參與搶劫,並且認為搶劫戰利品是全然錯誤的。」(同上,頁393

唐德剛在他的《晚清七十年》中也陳述說「庚子年攻入北京的日軍,倒是頗為不同(指不同於作者此前敘述的「軍紀之壞」、「無以復加」的德軍--引者)」。聯軍中日軍在京全然沒有對平民百姓行搶掠之道,是當時有目共睹的:「作戰爭先,擄掠落後,一時頗為他們入侵的友軍和本地華民,另眼相看。」(以上轉引自台灣《傳記文學》二十六卷第四期)。

縱觀美國對華外交行為和原則的歷史,美軍在京的克制和自律並不奇怪;而順查後來的日本對華行為,日軍良好紀律則令人相當意外,因為它全然不符合後來的日本軍國主義傳統。為此,唐德剛提供他的分析說:「那時的日本剛做了外黃內白的香蕉帝國主義。初嘗滋味,乍得甜頭,他們要自我表現,力爭上游……」(轉引自同上)。此見解是否中肯,有待考證,但日軍當年的良好紀律確是不容否認的。

美國佔領區最先恢復正常生活

美軍進京後駐紮在先農壇。美國將軍威爾遜把它稱做「一大片雪松叢林邊的先農壇,一個典雅的古老廟宇」,並認為「這個廟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了」。驕陽似火的季節,美軍並沒有進駐這座令他們驚異的古老建築,而是在外面安營紮寨。殿堂裡的空地不得已留給了使館裡面飽受圍攻之苦的中美兩國受難者中的病弱者和傷兵。美軍的佔領區是北京的繁華商業區,也是被義和團焚燒破壞搶劫最嚴重的前門一帶。在北京的留守美軍立即進行的工作,是在這一帶被焚成廢墟的千餘家鉅賈大鋪以及二十四家鑄銀爐廠的廢墟上,「清理街道,擴清空間」,著手建立秩序,恢復治安。(參閱「Under the Old Flagby James Harrison Wilson, 1912

恢復秩序不僅是佔領軍的責任,也牽扯到這個當時處於無政府狀態的中國民間的認同。於是,威爾遜將軍想了一個辦法,他請當時外國人中最好的中國學者、美駐華外交官,後來任李鴻章顧問的畢德格(William N. Pethick)把他的全部有關命令和指令「譯成中文並張貼在所有公共場所,以便開業的店主商販和當局官員能夠不需翻譯而自由閱讀」(參閱同上)。

當那裡的人們從緊閉的門縫中,看到美國大兵清理街道,聚集散失各處的財物、財產的身影,已經十分驚訝了。不久,他們又看到了美軍司令張貼在各公共場所的中文的命令和指令。美軍司令部不僅對自己的軍人下令禁止搶劫,而且在這一帶嚴格維護治安,保持安定,嚴禁任何人、任何方面的燒殺搶掠行徑。「自從命令張貼之後,沒有發生任何一次違反紀律的行為。其結果出奇地好。」隨著美國大兵日常平和的表現和嚴明的紀律,美軍維護治安,禁止燒殺搶掠暴行的消息在當地民間漸漸傳開:「先是漸漸地,但當然全然是在最後,中國人開始明白,在美國佔領區他們不僅有人身安全,而且所有的財產也是安全的。幾天以後,街道秩序恢復,市場重新開張,所有階層的人們返回他們的住宅,彷彿外國軍人不存在或者外國軍人的存在不會使他們害怕。」(參閱同上)

據威爾遜將軍的記載,讓美國人感到愉悅的是,日本人在自己的佔領區效仿美國的做法,也將命令譯成中文張貼各處,不久後也收到同樣的效果。

上述情況在美國公使康格在917日給國務卿的電報中得到了證實:「這個城市正在建立良好的秩序,尤其是在美國人和日本人管轄的區域內,中國人正在返回他們的家園,店鋪正在開業,等等。」

救治誤傷的中國婦女

在天津拒絕參加攻打大沽戰鬥的美國艦隊指揮,曾經於戰鬥結束後在岸上發現了一位受傷的中國百姓,並把他和兩名其他國家的傷兵一起抬到艦上進行手術治療。在這裡需要補充的另一個類似細節是,美國軍人在追擊義和團拳匪時,發現誤傷了一名中國婦女。美軍指揮為此感到悲哀和抱歉,立即對她進行了手術治療並將她保護了起來。美國軍人的如此舉動,使這名中國婦女感到十分震動。下面是這段記錄的有關文字:

「當美軍主力宿營休息進早餐時,巴魯徹人(Baluchs)四處搶劫(注)。勝利輕而易舉,但是足以讓我感到悲哀的是,我看到一名中國婦女受了傷。走火的來福槍射中了她的肘部。當然,她立即接受了手術治療並被確保安全和鎮定而沒有受到進一步傷害。但是很明顯地,她為此表現出十分地震動。」(參閱同上p.529

注:巴魯徹人(Baluchs)是中東地區一個遊牧民族。活動於伊朗,以及與中國接壤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區。他們中絕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從本文所引的美軍第二指揮威爾遜回憶錄的其他有關文字判斷,這些巴魯徹人當時充當美國追擊義和團殘匪的嚮導,而且雖然擅長攀山,他們的嚮導工作並不出色。不排除這些人借庚子國難混亂之際在北京和外圍地區進行暴力犯罪,至少進行搶劫的可能。但是除了本文所引證的材料,到目前尚沒有發現任何確切有關英文材料記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16 04:51 , Processed in 0.330874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