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各地有做滋耙的风俗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落街买衫    时间: 2005-12-13 15:49
标题: 各地有做滋耙的风俗吗?
田阳县城这里很风行,几乎每家每户都做,大部分的村屯是在农历10月初10做,而我们村是最特别的,七个自然屯中有四个是在不同的日子做的,我们屯是最后的农历十一月十六号,跟另一个村的某个屯一样。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5-12-13 16:46

这个滋耙是通用的说法,具体的可不一样.

你说说你家是怎么做的?


作者: 落街买衫    时间: 2005-12-13 16:52
拿糯米来煮,然后把它弄得像一团泥,然后包上菜或豆沙就可以了,在我们哪里叫做“石”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5-12-13 18:09

果然不一样!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05-12-14 19:46
反正好吃,呵呵.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5-12-14 21:58

我家的做法,把糯米蒸熟,倒进石臼,用仵掏烂,再用手捏成饼状.

晾干即成.

吃法,可煨可烤,也可刀后用糖水煮.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5-12-15 09:02
以下是引用落街买衫在2005-12-13 16:52:24的发言:
拿糯米来煮,然后把它弄得像一团泥,然后包上菜或豆沙就可以了,在我们哪里叫做“石”

我们上林也有类似做法。先把糯米磨成粉,加热水和成团,取小块捏成碗状,包入菜肉馅,捏合似河蚌状,下锅煮熟。

一般是在冬至时做,每个有手掌大小。我每次吃两个就饱了。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05-12-15 10:02
哪位贝侬把糍粑的照片上传上来看看,也好解解馋啊,呵呵.
作者: 黄连山    时间: 2005-12-15 12:29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5-12-15 9:02:01的发言:

我们上林也有类似做法。先把糯米磨成粉,加热水和成团,取小块捏成碗状,包入菜肉馅,捏合似河蚌状,下锅煮熟。

一般是在冬至时做,每个有手掌大小。我每次吃两个就饱了。

上林的这种做法与田阳的“石(ciz)”差别相当大的,后者是糯米煮熟后再用石臼舂成泥,最后再包馅无需烹煮即可食用,季人所说的那种应该相当于德保这边的“bizlaoz”。


作者: 伊麦酒长    时间: 2005-12-15 12:41
朝鲜人也有类似的食品呢,好像名字叫“打糕”(东北人的说法),这是不是也证实了朝鲜人的祖先可能有一部分来源于百越呢?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5-12-15 14:10
以下是引用伊麦酒长在2005-12-15 12:41:32的发言:
朝鲜人也有类似的食品呢,好像名字叫“打糕”(东北人的说法),这是不是也证实了朝鲜人的祖先可能有一部分来源于百越呢?

呵呵!

你的想象力真是丰富!

佩服啊!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5-12-15 14:15

转贴一个和冬至、糍粑有关的民间故事。故事虽然是个讽刺不孝儿子的笑话,但笑过之后也有几分令人心酸。这样的故事在僚人中间代代相传,就是为了教育后代要孝顺父母吧。

“帽子跌落火”的故事
(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

  从前,某村有一对老夫妇居住在一个陈旧的祖屋里,三个儿子均已成家另居。

  冬至那天,村里家家户户做糍粑吃。当天天气很冷,老夫妇一大早就起床,他们一边烤火,一边等待着儿子们送来糍粑。

  再说各居一处的三个儿子,都做了很多好吃的糍粑,三家大小吃得津津有味。老大想:老父老母吃得几多?二弟,三弟送去就够了。老二想:老父老母吃不了几个糍粑,有大哥和三弟送去就行了。老三想:这么冷的天懒得出门,反正父母也吃不得多少,大哥二哥每人送去五、六个,足够二老吃两天了。

  老夫妇烤火已烤去一捆柴,不知咽了多少口水,一直等到夜幕降临,可一个儿子都见不到。老太婆等到眼皮都打架了,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到卧室睡觉,而馋得不得了的老头子执意再等下去,他想也许儿子们晚些再来。

  夜里,老太婆在梦里迷迷糊糊听到“呼、呼、呼”的声音,她兴奋得一下子坐起来,心想:儿子们送糍粑来啦!还热着呢,老头子一边吃一边吹热气呢!

  于是,老太婆对着老头子喊:“老头,他们送来糍粑啦?”“送什么送,是帽子跌落火的!”老头没好气地骂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5 14:28:34编辑过]

作者: 伊麦酒长    时间: 2005-12-15 18:54

转贴:http://news.sina.com.cn/o/2005-12-05/14527625766s.shtml

图:朝鲜族打糕南京现做现卖受欢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14:52 中国新闻网
  12月5日,吉林的朝鲜族打糕在南京现做现卖受到市民欢迎。打糕是朝鲜族的传统特色风味,它以糯米为原料,用蒸好的糯米饭,经人工用槌捶打而成后切成块,蘸上糖等佐料,或中间夹豆沙等馅,味道清香,粘润可口。作者:谷昌旺


作者: 路    时间: 2005-12-15 21:54
有啊,一般比较大的节气都要做一些的,外其他时间只要想吃也经常做。
作者: 骆越情哥    时间: 2005-12-16 09:59
叫糍粑的东东太多啦,要明确一些才行。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5-12-16 11:16
以下是引用骆越情哥在2005-12-16 9:59:49的发言:
叫糍粑的东东太多啦,要明确一些才行。

各地不少食品译成汉语都叫“糍粑”。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糍粑,甚至不知道我家乡有没有糍粑(我们没有这样的叫法)。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5-12-16 11:25
邻村有做et daem(et粽,daem舂)的,可能可以叫“糍粑”。我村做et nengh(et粽,nengh连),同样食品在别的地方好象也有人翻译成“糍粑”。et(咸粽)、et ndaengq(凉粽)这样的东西,有人翻译成“粽粑”。et naemj(et粽,naemj水)在我家乡话里是“水圆”、“汤圆”,没有人把它翻译成“糍粑”,但它的用料跟et nengh(et粽,nengh连)是很接近的,不同之处是前者滚圆、后者扁长,前者煮、后者蒸。
作者: 依维    时间: 2005-12-16 23:16

我们老家逢年过节要冲糍粑(一年要过十多次节日的),亲人远出要冲糍粑,远方客人来要冲糍粑,喜事婚事丧事建房迁坟要冲糍粑..............我家几乎每半个月冲一回糍粑!!前两天我大哥才丛老家姑爹那里弄来了冲糍粑用的木盆!!家乡人糍粑的制作总喜欢用土木盆和木棍子冲,不喜欢用粑粑机碾,因为碾出出来的不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6 23:30:19编辑过]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5-12-18 20:19


转自 靖西在线


作者: 落街买衫    时间: 2005-12-18 20:47
呵呵,前几天刚吃过.
作者: 黄连山    时间: 2005-12-19 18:06

好久不得吃了,想啊。

19楼浪人哥给出的是靖西特有的吧,白得像北方的馒头,在德保好像都是暗灰色的吧?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5-12-24 19:48
以下是引用浪人在2005-12-18 20:19:30的发言:


转自 靖西在线

我们村一般是实心的!

没有馅!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5-12-24 20:39

说到“糍耙”,应该是以糯米为主的食品的总称吧。在靖西,虽都是糯米制品,但有所不同。现在将我知道的说说:

1、糍马(cizmaj):初春二月特有的食品。糯米水磨滤干,和春天田野采来的叫做“诺马”和在一起,和好后,包上芝麻或豆沙馅。蒸熟。也有没有馅的,但就涅成小小个的,油炸,再过糖浆。

2、米带(midai):糯米水磨滤干后,后包上芝麻或豆沙馅(也有肉馅的),用芭蕉叶或“冬(粽叶)”包好,蒸熟。一般是农历七月十四前后必吃的食品。

3、米浓、米涝(minueng 、milauz):也就是汤圆。米浓是甜的,也可以包馅也可不包,有馅的则清水煮,无馅的糖水煮。“米涝”则是咸的,一定包馅。以前在靖西,那是冬至日的传统食品。

4、糍那(ciznaz):之所以叫“ciznaz”,是因为一定是秋天“收那”季节特有的。一般都在农历10月10日或霜降日左右。做法是:先把糯米蒸熟烂,然后放在石臼舂成糊状,再包是芝麻或豆沙馅等,再在炒香的豆粉滚滚以防粘手就好。上面的图片就是“糍那(ciznaz)”。为了表示喜庆,一般不是单纯的白色,至少也有一半红色的。在靖西,做好了糍那(ciznaz),一定分给所有亲戚朋友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在乡下做老师的,得到最多礼物就是“ciznaz”了。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4 20:41:50编辑过]

作者: 5460    时间: 2005-12-25 15:03

我想吃饺子,你们那的饺子蛮好吃的哦!


作者: 明月    时间: 2005-12-26 21:50

55555555,我都想吃得不行了!

好怀念家里的糍粑呀!

放假回去我要我妈给我做!


作者: sun10    时间: 2006-1-5 22:09
有馅无馅的我家乡都做。。。每年四月初八就要做糍粑,做成圆球形(楼主说的那种)。。里面加有馅。馅呢视个人口味而定!!!!!而到了冬至呢。刚做成山谷散人所说的那种。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1-6 10:31
茶果都是吧?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1-6 12:07

http://www.countryminiature.com/cd.html








作者: 度莫    时间: 2006-1-6 12:42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6-1-6 10:31:42的发言:
茶果都是吧?

茶果是油炸的吧!在俺那旮旯,不算“糍耙”。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1-6 12:50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06-1-6 12:42:37的发言:

茶果是油炸的吧!在俺那旮旯,不算“糍耙”。

當然不是耶,茶果的皮用糯米粉做成,中間放餡料,放在蒸籠蒸熟的耶。


作者: 度莫    时间: 2006-1-6 14:23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6-1-6 12:50:54的发言:

當然不是耶,茶果的皮用糯米粉做成,中間放餡料,放在蒸籠蒸熟的耶。

哦,不好意思!俺还以为茶果是煎堆之类的。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1-6 15:20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06-1-6 14:23:21的发言:

哦,不好意思!俺还以为茶果是煎堆之类的。

茶果好像是客家人食品耶。


作者: 鲜荷子    时间: 2006-1-8 00:28

呵呵,我是柳州地区的.

我们那做的糍粑--米字旁,大概与山谷散人形容的差不多,前半过程可以类似朝鲜人打糕,即用大竹桶把糯米蒸熟后在大理石臼里用木锥子砸成黏糊状(一般是三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围着石臼一起接续地砸).

"打出来的糕"弹性很好,妇女小孩们将其摊到洒了蜂蜡的桌子上,趁热分成一个个小团,再捏成尽可能圆状的饼,这时刚出来的有如浪人附上的照片,柔软白嫩,实心,一个个分开晾干变硬,再泡到水缸里,一直从年底吃到第二年开春.

可以在碳火上烤着吃,熟了以后往里面夹心也可以有浪人传的第二张图片的模样;也可以煎成饼吃.

小时候,物质生活还不怎么丰富的时候.糍粑是一年到头很重要的年货之一.一般在春节前10天左右就大家就开始陆续做了,因为是个体力活,经常邻里合作着做,一个厨房做上100斤左右,慢慢留着吃.也是走亲戚之间必不可缺少的常礼之一.

本人还是24年前,除夕的前几天,母亲还参与做糍粑的时候生下来的:)

后来生活好过了,能买到的吃的多了,糍粑就慢慢被人们遗忘了;有些为了赶常礼,每年还会做10多斤,或者干脆就托亲戚做,或在集市上买.完全已经不是原来的感觉.

而本人,素来爱糍粑;特别喜欢在冬天烤火的时候,架上铁丝,精心地烘上一个,正到火候,不夹任何东西,口感很舒服.可惜我13岁就出来了,家里少了一个主力.不过每年回家过节母亲都记得给我装上几个.其实也就当做怀念,因为在学校里我只能放在水里煮着吃了.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挺受这些北边同学的欢迎的:)

有机会我要把做糍粑的整个过程场景拍下来,以防在某年岁的时候,我们将来的孩子们已经不知糍粑为何物.在人们对大自然进行辛勤探索,并努力争取\创造生存的美好的过程中,糍粑是时代的特殊风景,意韵远长.


作者: 落街买衫    时间: 2006-1-26 14:35
科技的时代我们将渐渐遗忘一些美好的东西。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6-1-26 14:42
我記得日本也有的耶,蠟筆小新也吃過耶。
作者: 新桂系    时间: 2006-2-9 19:31
以下是引用山谷散人在2005-12-14 21:58:55的发言:

我家的做法,把糯米蒸熟,倒进石臼,用仵掏烂,再用手捏成饼状.

晾干即成.

吃法,可煨可烤,也可刀后用糖水煮.

河池都是这样做的


作者: huizehao    时间: 2006-5-20 16:34

糍粑有好多种的

我吃过好多种

但用糯米煮了之后再打成的那种好像不是很好吃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0 16:36:19编辑过]

作者: 萧萧瑟瑟    时间: 2006-5-20 23:40
以下是引用sun10在2006-1-5 22:09:01的发言:
有馅无馅的我家乡都做。。。每年四月初八就要做糍粑,做成圆球形(楼主说的那种)。。里面加有馅。馅呢视个人口味而定!!!!!而到了冬至呢。刚做成山谷散人所说的那种。

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的,有实心的,也有加馅的,加馅的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甜馅的(芝麻糖馅和花生糖馅);另一种是菜馅的(里面放有碎肉、豆角、还有那种叫什么来着的腌咸菜)。我觉得最好吃的就是菜馅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0 23:42:16编辑过]

作者: 上林绿茶    时间: 2006-10-5 14:35

我们上林也有类似做法。先把糯米磨成粉,加热水和成团,取小块捏成碗状,包入菜肉馅,捏合似河蚌状,下锅煮熟。

一般是在冬至时做,每个有手掌大小。我每次吃两个就饱了。

 

不错...就是这样....
作者: 初生牛犊    时间: 2006-10-8 21:03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谷散人在2005-12-14 21:58:00的发言:

我家的做法,把糯米蒸熟,倒进石臼,用仵掏烂,再用手捏成饼状.

晾干即成.

吃法,可煨可烤,也可刀后用糖水煮.

和你的一样


作者: 布楼    时间: 2006-10-18 19:16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谷散人在2005-12-14 21:58:00的发言:

我家的做法,把糯米蒸熟,倒进石臼,用仵掏烂,再用手捏成饼状.

晾干即成.

吃法,可煨可烤,也可刀后用糖水煮.

做法一样,热的也可以吃啊,撒上芝麻之类的很好吃。这做法很费力,掏得很累。
作者: 简单女孩    时间: 2006-11-18 17:56
我很喜欢吃,每次可以吃3-6个有乾头那么大的哦!^V^
作者: qqwei1234    时间: 2006-11-19 04:54
QUOTE: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5-12-15 9:02:00的发言:

我们上林也有类似做法。先把糯米磨成粉,加热水和成团,取小块捏成碗状,包入菜肉馅,捏合似河蚌状,下锅煮熟。

一般是在冬至时做,每个有手掌大小。我每次吃两个就饱了。

我们那里也有这种做法!
作者: 僚仔    时间: 2007-1-9 16:14
QUOTE:
以下是引用浪人在2005-12-18 20:19:00的发言:


转自 靖西在线

对了``这个才是``ET不是粽子嘛~~


作者: 僚仔    时间: 2007-1-9 16:17
QUOTE:
以下是引用僚仔在2007-1-9 16:14:00的发言:

对了``这个才是et``哪个讲et是粽子啊?~~


作者: 高峰南邕江北    时间: 2007-1-12 05:34
我家还有用高粱混糯米做的呢!现在南宁街上都有卖!5毛钱一个呢!
作者: 僚仔    时间: 2007-2-3 10:40
 都有啊~每逢过年过节的家家户户都会做,不是节日在大街上也有很多卖.我认为糍粑现在不仅是一种节日的代表,更重要的已经作为代表壮族的一种特色食品,之所以大家都可以在大街小巷都可以买得到是深入人心,确实也好啊~~~呵呵~~现在还有很多材料制作的糍粑,本人就很爱吃!
作者: hacdu    时间: 2011-1-28 16:26
QUOTE: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转自 靖西在线

我们叫et用芭蕉叶包起来  粽子叫faeng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8 16:28:32编辑过]

作者: mcvince    时间: 2011-2-12 20:35
都有的,做法不一样而已 做出来的样子也不一定一样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