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8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西上林居民的洞居生活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18 10:0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塘红乡龙祥村下敢庄(下敢庄:壮语意为岩洞下的村庄)樊氏家族从清朝末年就居住在山洞中,并建造了一座成为当地奇观的山洞老屋。1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历尽沧桑的山洞老屋繁衍了樊氏家族8代共100多子孙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洞居的樊氏家族一些成员已经搬出山洞到山下平地建新房居住。但由于这个山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和对祖宗留下来老屋的眷恋,目前仍有4户樊姓壮族人家共24人不愿下山,住在山洞老屋里———

  洞中古屋保存完好

  山洞老屋所在的下敢庄是一个典型的石山地区村寨。这里群山环绕,山石嶙峋,村民们的房子就高高低低散落在形似一个小盆的下敢庄村寨中。村寨的一面挺拔着一座名叫“敢多山”的石山,从山脚到山腰约500米处有一个大岩洞叫狮子洞。洞口上方倒挂着不少钟乳石,整个洞口的形状就像是张开着的狮子大口,樊氏家族的老屋就建造在狮子洞里。

  穿过弯弯曲曲的村寨小路,记者来到了狮子洞下。抬头望去,首先看到的是古朴山洞老屋洞口那座坚固的青砖门楼。通往山洞老屋的是数十级长满青苔的石板台阶。进入门楼之前我们还得穿过一道红砖拱门,这算是进入老屋的第一个关口。

  门楼正中是樊氏家族古香古色的宗祠,这是樊氏山洞老屋的主体建筑。宗祠由青砖精心砌成,顶上是瓦片、木梁。宗祠正中墙上还保留着一个雕龙画凤建在天然石头上的大神龛。这是樊氏家族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地方。主人告诉记者,神龛在“文革”时已经被破坏过,现在只隐约看到“颐和堂”3个大字。站在门楼中,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座传统的壮族老民居,根本没有感到这是一座建在山洞口的建筑。

  洞中老屋依地势用木板围成3层10多间小房间,楼上楼下以木楼梯相通,房间与房间之间有相连的通道。这里4户人家的房间都分有主房、客房、厅堂、厨房等,屋内各种家具、厨具齐全。由于是上百年的人居,山洞中充溢着一股暖暖的人气,并不是我们想象中荒洞特有的清凉。

  爬过宗祠右边一座木梯,眼前一个豁然开朗的地方便是居民樊守忠7口之家。樊守忠家的地板,靠里的一半是被凿平的岩石,外面一半则接铺着木板。他家的主房、客房、厅堂、厨房就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一一划分隔开。由于空间有限,他家很有创意在洞口门楼后面修建了一个晒台,利用照进山洞来的太阳光晾晒粮食、衣物等。

  山洞靠近最左边的是住户樊保基家。今年52岁的樊保基是一位在职小学老师。他家的后一半是山洞老屋,前一半则是一座两层楼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前后两屋由木梯相通,可以说是“古老与现代的结合体”。这座现代化的水泥楼房被山洞盖住,雨水还是不能打落到楼顶上。樊保基家就是利用这个楼顶作为家里的晒台,平时摆放着农具。

  樊保诚家的孩子都搬到洞外山下居住了,山洞老屋只住着他和老伴两人。家里有电灯、液化气炊具。他家摆放着的老石磨、石臼和一扇篱笆门等留下历史痕迹的老家当给老屋增添了不少的古朴色彩。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这里住户卧室都是用木料经过考究的工序制成的方形房间,卧室有门有窗,有的在窗框门楣上还雕刻各种简单的花纹图案。每间卧室内都摆设有一张床和桌子、箱子等家具。由于主人收拾勤快,卧室内摆设整洁,整理得井井有条。

  谈及为何不搬到外面去住时,依然留守在山洞老屋中的住户都说,他们在这里住惯了,舍不得离开,而且这里有冬暖夏凉的天然“空调”。樊保诚说:“这地方是祖宗留下来的,我想更要住在这里。”山洞老屋通光条件好,早上的阳光正好从洞口照射进来。站在洞口举目眺望,洞外田园风光尽收眼底,阡陌纵横交错,山水相映成趣。

  百年沧桑说往事

  樊氏家族是什么时候搬进这座山洞建老屋的?今年80岁的壮族老人樊保诚告诉记者,他们祖先原先住在下敢庄附近一个叫顺良村的村庄,后来由于樊氏家族在顺良村繁衍生息的子孙过多,那里田地少,所以一位名叫樊胜东的先祖便搬到下敢庄来。

  樊保诚说,清朝末年,下敢庄一带匪帮横行,匪患严重。樊保诚的曾祖父辈樊超群及弟弟樊超辉兄弟俩一旦有劫匪“光顾”下敢庄,便带着家小跑到狮子洞中躲藏,一些带得动的家当也往洞中搬。

  在多次躲藏匪患的过程中,樊氏兄弟看中了这个拥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山洞,认为长期这样鸡犬不宁地躲避匪患不是办法,何不将房子搬到山洞中去,在里面安居乐业既坚固又不怕匪患侵扰。

  樊氏兄弟经过商议之后,不惜大量工时、材料和银两,历尽数年,在敢多山狮子洞精心打造了一座清代壮族民居,即现在的山洞建筑群。至今樊氏家族在山洞中居住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了。

  今年50岁的樊守业告诉记者,山洞老屋的主人们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搬进山洞去住的。他的祖上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当时的山洞老屋简直就是一座小城堡,洞中的老屋居高临下,地位险要。屋内是经过精心设计建造的木板楼,四周是坚不可破的天然“墙壁”和“天花板”,洞口有一座青砖门楼。山洞下面的平地上还围着一道高大的石头围墙,把山洞严严实实地包围起来,匪徒想前来攻打山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且,山洞中还有一条可通山后的秘密暗洞,主人们紧急时可以从暗道逃生。这暗洞平时封闭,不知情的人很难觉察到。

  安居乐业乐融融

  在这山洞中生活了100多年的樊氏家族,并没有因为住进山洞而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相反,他们平日耕种田地,和外面的人交往密切,和别的村民一样过着知足平淡的农耕生活。

  樊保基说,他们山洞住户和外面村民一样,每人平均分到0.35亩的旱地和0.15亩的水田,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种养业。有些家庭则依靠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收入作家用补贴,有的则到外面去做生意赚钱。

  樊保诚告诉记者,以前的山洞老屋和外面的人一样都是依靠煤油灯取光照明。1985年,为了解决村民的用电照明问题,上林县有关部门拨了专款架设电线,把电送到了他们村庄,他们山洞居民也从此用上了电,家中买了必要的电器。其中樊春家用上了电视机、电冰箱。樊保基的小儿子樊覃学为了方便做生意还专门买上了一部移动电话和一辆摩托车,经常在上林县城和山洞老屋之间来回奔忙。

  山洞居民的饮用水,以前要到山下一眼山泉去挑,一个来回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1999年,上级有关部门拨了专款给下敢庄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安上水管将自来水送到每家每户。现在,山洞老屋的住户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教育上,山洞住户的孩子和山下村民的孩子一样上学,少年儿童都能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下敢庄附近有一个小学教学点,山洞居民的孩子到教学点只有10多分钟的路程。

  樊氏宗祠上刻着一副祖宗流传下来的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好好相传;为善昌积德昌昌昌勿替。”龙祥小学老师、又是山洞住户的樊保基告诉记者,他们樊氏祖上对世代子孙读书积德行善很重视,曾经办过私塾。到目前为止,山洞人家的后代已经出了1个本科生,4个大专生。这些山洞“秀才”现在都已经毕业找到了工作单位,飞出了这个养育他们的山洞老屋。

  樊守忠的女儿樊春洁告诉记者,她现在是塘红乡中学的初中生。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也没有因为她是山洞老屋的后代而看不起她。

  长期居住在山洞中,樊氏家族后代并没有因为穴居条件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樊保基的母亲在山洞中就活到了95岁。现年已经是80岁的樊保诚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们所住的村庄建有了卫生所,山洞村民一旦有病都能及时得以就医。

  洞内洞外无分隔

  住进山洞以后,樊氏家族与外界交往密切,有很多亲戚朋友。从樊氏祖宗开始他们与村庄内外的村民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经常来往的友好关系。

  下敢庄樊守业告诉记者,他虽然从祖父那一代就开始搬到洞外居住,但他们村庄在洞外居住的樊姓村民和其他村民70户330多人与依然居住在山洞里的住户来往密切,平常生活起居互相关照和商量,农忙时节互相帮忙,逢年过节在一起庆贺。

  樊保诚说,在过去,山洞居民确实被人看不起,有些青年人因为住在洞穴里被人歧视而娶不上媳妇,嫁出去的姑娘也找不到好婆家。可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

  下敢庄周围都有他们的亲戚。

  樊春是樊保基的大儿子。他的妻子蓝金荣的娘家就是下敢庄附近的长帅村。这位从山洞外自愿嫁到山洞老屋来的樊家媳妇说,她和樊春自由恋爱嫁到山洞老屋已经有6个年头,他们的女儿今年已经4岁了。她在嫁到山洞老屋之前从来没有对山洞中的条件犹豫过,嫁到山洞老屋这么长时间,也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应,生活起居都和外面村民家庭一样方便,家庭也很和睦。

  山洞未来需把握

  樊氏家族所在的下敢庄地处偏僻,加上交通条件的限制,山洞老屋直到近年才被有关部门发现。

  樊保基说,他们樊氏家族所住的狮子洞如果能很好利用可以建设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因为山洞老屋本身就是一个人文景观,加上山洞有一条70多米的暗洞通往后面的山外,游客对这些都是很好奇的。上世纪90年代,他发动了他所在的学校的老师以及村民,集资3万多元把狮子洞开发成为旅游景点。一个名为“狮子洞·百年洞屋”的旅游开发项目于1995年动工兴建,并在山洞暗道中修了100多米的旅游道路,修建一些游览亭台和装饰景点。景点开放以后,引来了广西各地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但由于这里的交通条件比较差,游客们来了一次以后就不再回头。1997年,这个旅游景点因为没有游客光顾而被迫关门。

  曾经实地考察过这个山洞的中央民族大学一位教授说,山洞老屋中的房屋建造格局具有特殊韵味,这在壮族地区已不多见,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建议当地旅游部门进行开发,让旅游者尽情享受完美的壮族村民穴居情调,民风民俗。(陆汉魁 陆波岸)

  (中国旅游报)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

听众

4019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0-10-11
注册时间
2005-3-6
沙发
发表于 2005-3-18 22:26:00 |只看该作者
岩洞下的村庄音译为汉语还不如写为板拉敢,如柳江的拉堡(尾部的再下面)

以前因为害怕错过了很多,以后越是害怕的事情我越要去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7-4-6
注册时间
2003-4-8
板凳
发表于 2005-3-18 23:37:00 |只看该作者
可惜没有图片给大家看看,体会一下。

冰天雪地时,谁在悄然独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

听众

1431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2-11-27
注册时间
2003-2-10
地板
发表于 2005-3-21 22:41:00 |只看该作者
以后有时间回去时一定去看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16 18:34 , Processed in 0.13830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