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葬是壮族独特的葬俗。顾名思义就是第二次安葬。相传在骆越时期,壮族聚居地方因为动乱经常迁移,为了在迁移的时候带上祖先的遗骨,在先人去世的时候,先把尸体放进棺材里埋葬三年,三年过后殓骨,放进一个金罐里,在迁移的时候背上行李和金罐。到达新的地方,再择地安葬灵骨。二次葬体现了壮族人不忘祖先的思想,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记得祖先,即使是去世了很多年的祖先,依然放遗骨进金罐里,好好地保存,直到永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壮族人再也不用背着祖先背井离乡。但是二次葬依然存在。壮族人坚信,二次葬得好的祖先,可以保佑他们。这些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是在任何壮族地区的任何一家,没有人不会对祖先的遗骨进行二次葬。壮话有一句谚语叫“三代不葬,不绝则灭。”意思是说,三代都不进行二次葬得人家,基本是断子绝孙完了。殓骨寄金不能超过太长的时间,否则后代多有愚笨。在与村人斗嘴巴的时候,人家会抓住这个把柄反击嘲笑说“你家连墓都不葬,你们家都是墓寄生的子孙!”这是任何壮人都不能容忍的耻辱!
要进行二次葬,是花费一定精力的。首先根据即将葬的先人遗骨生辰八字寻找墓地的走向,还要讲究后山来龙去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吃水出水等判断是否可以定穴走向安葬。假如家族里面的人没有任何异议的话,就再即将安葬墓的地方围起一个土堆,寓意此地已经有主了,后来者不得占用。承包制以后,尽管土地资源十分珍贵,但是壮族人一般是不会阻止有人在他们的地上葬墓的。当然,假如可以给与一定的补偿是再好不过了。
选好地以后,就去择日。择日是有专门的人士才可以资格。择日的高手在街上随便一问便可知道住在哪里。家主说明来意,描述即将安葬的先人遗骨生辰八字,择日的人就哗啦啦翻书了。然后就在一张红纸上写上吉时。家主自奉给一些辛苦费就算可以了。
家主还要把吉时上告道公,请求主持葬事。葬墓的那天,家主请来家族里面的人,还有亲朋好友,一个人用布袋背上装先人遗骨的金罐,一个人撑一把遮阳伞盖住金罐,其余人等扛锄头、铁铲、带上香蜡纸钱、一只煮熟的公鸡、一只活的公鸡还有果品、白酒、米饭、碗筷等来到即将下金罐的地方。到达地方后,放下金罐,专人给金罐撑伞,不得让阳光照射到金罐上。道公念咒语开第一把锄头之后,家主的请朋好友都拿铁铲与锄头帮忙挖金穴。挖好后,把金罐放进穴内,道公用罗盘定向,分金,正线从头盖骨上划过为佳。参加葬墓的人还需向金罐里投放硬币。立向分金完毕后用片石封住穴口。盖土。在主墓后侧、前两侧各造一个、两个小土堆,曰头与足。最后是用树枝缠上纱纸插在顶部,曰为标。
接下来就是礼土了。摆上祭品,点燃香蜡。道公年做莫念咒语,在新墓撒上公鸡血,也就是把刚才拿来的活公鸡切掉鸡冠一块,血流出后撒在墓身上。敬倒三次酒,每个人都放,孝男孝女然后到其他亲人。道公还需放“教”。放“教”是问先人是不是中意这个阴宅。一直放到同意为止,放不中就要倒一次酒。
最后是点燃纸钱,放鞭炮。回家吃饭。结束。
每年清明都要扫新墓。三年后再探金。假如届时揭开金罐盖,无水,无泥土,骨干燥,有光泽,则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