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壮族现代化:概念、目标、难点和途径——壮族现代化问题学术座谈会综述》(赵明龙著,载于《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
一、关于壮族现代化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关于壮族现代化的概念
三、关于壮族现代化的指标(标准)和目标
四、关于壮族现代化的进程、特点和难点
五、关于壮族现代化的道路和途径
六、关于壮族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对于壮族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座谈会上大家提出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在壮族现代化过程中,对壮族传统文化要进行科学地扬弃。张声震研究员认为,岭南的壮族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但是也吸收了汉文化。壮族现代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要好好处理。现代化当然有一部分的物质生产的成份要西化,但并不是完全西方的模式,精神文化决不应该是完全的西化,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态度来进行扬弃。李甫春研究员认为,现代化进程在民族地区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族习迷失”了,也就是“族习迷失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是共性的问题。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日本人、韩国人、朝鲜人,他们的民族意识仍很强烈,民族特色非常鲜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怎样为中国的政府做出正确的导向?如果按照现在的导向,中国的少数民族在未来几十年里就要消失了。中国的汉族占到92%,少数民族只占8%,现代化往往和汉族混淆在一起,搞不清楚。……人类的趋同性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多样化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多样化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多民族的文化构成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那才是文明的真正的现代化。如果让一个民族的文化来代替世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那是世界的悲哀。覃彩銮研究员认为,壮族传统文化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进步的,优秀的,因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保持、继承和发扬。一种是中性的,没有多少先进性,即对社会进步不起多大的推动作用,但也不是落后腐朽,对社会也不造成什么危害,这种传统文化就让其在现代化过程中自生自灭。另一种是落后的腐朽的,对社会进步起到阻碍作用的。这种传统文化必须在现代化过程中铲除。
在壮族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中心潘其旭研究员指出,一个民族如果拒绝接受外来文化,这个民族文化就会僵化、停滞。但是如果用外来文化完全代替本民族文化,就会危及民族文化的生存。所以,文化交流应该以我为主进行交流发展。民歌节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是民歌搞成了摇滚乐,广西的歌手没有很好的推出。民族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引导和提倡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现代化必须要体现民族的精神。
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族的现代化就是使民族走向同化与融合。郭晓合教授认为,壮族现代化建设要结合民族性,对民族传统进行扬弃。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创造一种新的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是承袭,更是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民族特性会被抹杀掉,但是会产生一些新的特性。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民族溶合、同化的过程,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