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13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摘)“黑衣壮”亮相T型台

[复制链接]

5

主题

1

听众

565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5-8-4
注册时间
2004-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 10:5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黑衣壮”亮相T型台

南方周末   2004-11-18 14:59:40

  有学者认为黑衣壮“以黑为美”的服饰文化是秦汉崇尚黑色的审美遗风,即一种黑色图腾崇拜的文化

  李丽娜在型台边演唱黑衣壮民歌(图)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的印度艺人(图)   □本报记者黄端文/图

  在广西那坡县大石山区,居住着五万多名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壮族支系“黑衣壮”,他们甚至还留存有某些新石器时代的生活习俗。今年十一月,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黑衣壮民歌《壮家敬酒歌》被选定为二○○四年东南亚国际时装秀的开台节目。

  在那坡县弄文屯,原生态的黑衣壮甚至还留存有某些新石器时代的生活习俗,例如,其土葬仪式是在坟上按照活人房子模样盖上瓦片,仿佛把亲人葬在家中,以表达对故去亲人的思念。弄文屯目前还有土司建筑遗址、城楼和炮塔遗址,同时土司家族(黄氏家族)尚保存了传统的文化生活习俗,包括歌舞会(坡歌节)和庙会(扫邪节)等。

  漆黑的体育馆中,忽然亮起了一束白光,T型台靠近舞台的左侧,站着一位“天外黑仙”:黑色的菱形头巾,黑色的紧身短上衣,黑色的宽脚裤外罩着黑色的裙裾,前边绣了一团大红花;头巾、上衣袖口、裙摆下沿镶滚有彩色丝线绣成的波浪形线条,足踏一双红色绣花鞋,胸前悬着一串长长的亮白的银饰———原来是一位“黑衣壮”姑娘,来自广西那坡县城厢镇龙华村弄文屯的20岁的李丽娜。   “贝呀侬哎,客人来到家门口,敬上三杯迎客酒,米酒香醇唱山歌……贝呀侬哎,壮家敬酒要唱歌咧,喝啊唱啊喝啊唱啊……好比春风过哎过山坡……”   这时台上的李丽娜手中没有壮家米酒,而是一面五星红旗。11月初的广西南宁,除第6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外,从今年起还开始举办政治、经济意味浓厚的“中国-东盟国际博览会”,其中的“东南亚国际时装秀”就由这嘹亮悦耳的原生态壮族山歌领唱开幕。与李丽娜一起唱响《壮族敬酒歌》的,还有一百名黑衣壮姑娘,分成十块方阵———据说是喻示中国“领唱”东盟十国,她们穿插在T型台下的潮流人士中间,腕上的银镯不时因碰撞而发出整齐的响声,仿佛是天然的节拍器。   短短几分钟后,“天外黑仙”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只剩下犹在绕梁的天籁之音,人们正待细细回味,耳边响起了诡异多变的电子音乐。彩灯亮起,回到观众席上的黑衣壮姑娘们完全被时尚看客们淹没,来自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中国等十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著名服装设计师,正与包括关琦、李冰、吴英娜三位世界小姐及四位新丝路模特冠军在内的一众名模合作,在T型台上一一展示时装作品。   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先于世界小姐登台表演,“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像是在做梦。”来自桂西北大山的李丽娜说。因为家里困难,读完小学后她就到那坡县城的砖厂里搬了好几年砖头。3年前,采风专家来到弄文屯,她的生活才有了改变。李丽娜还在妈妈背上的时候就对山歌耳熟能详,只不过以前歌声都是在家乡黑色的石头山上流出,现在对着那么多人而不再是石头和草树,李丽娜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她的家乡在离南宁近400公里的那坡县,那里的大石山区,居住着5万多名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壮族支系“黑衣壮”。她家所在的弄文屯只有54户229人,却是唐末以后实行土司统治制度的黑衣壮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旧称“三联垌”),由于历代外来冲击不多,时至今天黑衣壮在建筑、服饰、信仰、习俗等方面还保存了古老的壮族文化传统。上世纪90年代,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何毛堂在进行了文化、物质、精神、制度层面上的人类学考证后,于1999年6月出版了《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论证了这一壮族支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首次提出“黑衣壮”的概念。而黑衣壮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源于2001年9月广西民俗摄影协会在南宁举行的“神秘的那坡”黑衣壮民俗风情摄影展;同年11月,黑衣壮在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首次亮相。   两年前,李丽娜和村子里的韦文———此次和她一起在民歌节分会场上表演对唱的小伙子,及另外两名青年,一起参加了县里组织的黑衣壮原生态合唱团。去年,由政府组织的合唱团到北京参赛,还获得了金奖。李丽娜说,合唱团成立那年演出还比较多,但去年就少了。今年上半年,李丽娜他们退出了合唱团。   此次,李丽娜和她的黑衣壮姐妹们能够跻身于国际时尚舞台上,得力于一位自称是“被大山里的牛铃声敲醒”的42岁商人刘长球。在南宁出生、长大的刘长球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工程工作,因为对歌唱的兴趣,20年前他曾专门跟有“广西歌剧王”之称的黄建业老师学习声乐。今年5月初,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家中接触到了黑衣壮的歌声,立即被那“神秘而富有穿透力,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和流行性的音乐”深深迷上了。   因为黑衣壮,刘长球认识了大学中文系老师覃守达,这位蓄着一圈小胡子的腼腆的壮族小伙去年刚刚研究生毕业。去年元旦期间,还在广西师大念书的覃守达曾带领两位学弟学妹到那坡作田野调查,在弄文屯进行了扎实的人类学调查。覃守达在调查中为黑衣壮的纯朴民情所感动,他意识到,那有着六个腔调的黑衣壮音乐是不可多得的原始音乐富矿,他开始设想,能否将这个原本属于学术范畴的人类学考察案例,与经济领域中的民族文化产业挂上钩。   4个多月后,刘长球注资30万元,成立了广西南宁黑衣壮文化研究有限公司,自己担任董事长,覃守达担任总经理。生活在那坡的71岁的黑衣壮土司黄绍英受邀出任公司副董事长。民歌节期间,黄绍英的女儿黄丽波也来到了南宁,组委会在青秀山国际美食节广场上给黑衣壮免费留了一个展示摊位,她除了照看摊位以外,还为在“绿城歌台”上放歌的黑衣壮老乡拍照。   “8月底公司成立,为了能在国际民歌节上亮相,我们马上由南宁开车到弄文屯去采风。”弄文屯离那坡县城还有十多公里,刚刚修好的石头路影响了车速,到寨门时已是晚上8点。刘长球记得非常清楚,那天下着大雨,寨门前无法通车,车子停在了离寨门很远的地方,然后他们一行四人踩着满脚泥泞向寨子走去。   因为修路,地处石山上的弄文屯电力不正常,那天刚好停电。寨子离寨门有一段距离,但提前得到了消息的黑衣壮老乡还是早早就来到寨门守候,一见到客人,老乡们就吹响牛角,手捧米酒,打着火把在泥泞的山路上载歌载舞把他们迎进寨子。然后是坐在火塘边唱歌、喝酒、吃饭、聊天。   “那天晚上我喝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刘长球说,“壮乡的雨夜有点冷,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着的。黑衣壮老乡抱来了专门准备的新棉被,他们还把自己的房间让给了我们。半夜里,我听到木楼板下传来一阵阵时轻时重、时长时短的铜铃声。黑衣壮住两层木楼,人住楼上,楼下拴着牲畜。他们给自家的牛拴上铜铃,有蚊蝇叮咬的时候,这牛就会摇头摆尾,铃铛便会响起来;如果是有人前来偷牛,那么这铃声就会响个不停。每天晚上,只要在梦中不时能够听到这几声铃响,主人就知道这牛还是安全的。”   壮乡雨夜木楼下的牛铃声,感动了刘长球,也给了他启发。刘长球计划开发黑衣壮服饰、音乐,包括一种名叫“平安铃”的牛铃吉祥物。他说,成立黑衣壮公司一半是因为黑衣壮音乐的魅力,另一半是因为乡亲的纯朴热情。刘长球说,他的公司除了研究黑衣壮文化外,更重要的是让黑衣壮文化能够在产业领域转换为商业价值,为乡民谋求一条新的致富路。这次国际民歌节,除李丽娜、韦文外,刘长球从弄文屯里请来了二十多位乡亲,他们都得到了一定的报酬。   美学家、47岁的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杰曾经和52岁的张利群教授到弄文屯考察。短短几天,纯朴的黑衣壮就与他们结下了深厚感情。分别那天,大学毕业后就没有流过泪的张教授哭成了泪人。后来他和王杰开玩笑说:你不掉眼泪,看样子是被官场给异化了啊。王杰说,黑衣壮独特的精神气质在喧嚣的现代社会里有着难得的普世价值,但是全球化给少数民族脆弱的文化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少数民族文化本身的价值与审美换不来钱,于是李丽娜便只好去搬砖头,韦文只能开摩托搭客或开发廊,其他青年也只有到城里当服务员。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弱项来对付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压力。   20岁的农贵英也在这个晚上参加了T型台下的方阵演出。正在百色师专念中文的她和李丽娜是小学同学。她原来读物理,是因为听说学电脑在深圳比较好找工作,而又以为学物理的电脑可以学得更好。王杰知道后,建议农贵英改专业,并打电话给百色师专校长,承诺如果农贵英成绩优秀,毕业后可以到广西师大继续念本科和研究生。王杰说,师大非常重视支持黑衣壮文化的研究,从2004年5月起,学校已经在弄文屯和那坡县人民政府分别设立了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审美人类学研究工作站。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那坡作田野调查,同时正着手为黑衣壮培养表演与研究人才,今年夏天就录取了好几名黑衣壮新生。得知学校着意培养黑衣壮人才,有几名老生甚至主动和校方说,其实自己也是黑衣壮。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

听众

565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5-8-4
注册时间
2004-12-2
沙发
发表于 2004-12-2 11:01:00 |只看该作者

4个多月后,刘长球注资30万元,成立了广西南宁黑衣壮文化研究有限公司,自己担任董事长,覃守达担任总经理。生活在那坡的71岁的黑衣壮土司黄绍英受邀出任公司副董事长。

==================

成立文化研究有限公司,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0-2
注册时间
2003-1-29
板凳
发表于 2004-12-2 11:17:00 |只看该作者

有学者认为黑衣壮“以黑为美”的服饰文化是秦汉崇尚黑色的审美遗风,即一种黑色图腾崇拜的文化

近于胡说八道,秦汉的文化对古越文化有那么大的影响吗?越人就不能自己产生尚黑的审美观念吗?什么都是汉文化影响,估计黑人都是受秦汉崇尚黑色的审美遗风的影响才变黑的。


Mengz gaangc Xuangh,gul gaangc Qyaix,Haausxuangh Haausqyaix doc deg Haausrau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地板
发表于 2004-12-2 11:26:00 |只看该作者
越僚贝侬说得在理。从生活环境的角度去上,黑衣壮的服饰颜色是适应周边自然环境的需要,从黑衣壮民间传说本身对自身服饰颜色的解释来看,黑衣壮服饰基调是有着自己的审美情绪的。那种“秦汉崇尚黑色的审美遗风”的说法,是莫名其妙的,甚至是哗众取宠的。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

听众

4030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8-4-15
注册时间
2003-9-5
5#
发表于 2004-12-2 11:31:00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汉族本位思维,是潜意识的大汉族主义,一切周遍的文化都是汉文化派生而来,别人是不可能有自己的东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6#
发表于 2004-12-2 12:12:00 |只看该作者
有点想当然。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7#
发表于 2004-12-2 13:18:00 |只看该作者

秦代尚黑,并不是说当时人们都穿黑色服饰。黑色只是在某些正式的场合使用而已。 转贴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秦代的流行色。;)

秦俑的彩绘颜色 袁仲一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中的一组陪葬坑,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一、二、三号俑坑内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一列列、一行行的排列有序,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陶俑、陶马的造型是以秦王朝真实的军队作为原型塑造的,是秦军的缩影。 陶俑、陶马身上原来通体彩绘。由于俑坑建成初期,骊山的山洪暴发,俑坑内被洪水浸泡;秦朝末年项羽的军队进入关中后,俑坑又被放火焚烧,因而兵马俑身上的颜色基本上已全部脱落,仅存少量残迹,使人难以了解秦俑原来那绚丽多姿的风采。 近来在二号兵马俑坑的发掘中,偶然发现几件颜色保存基本完整的跪射俑。这是盼望了20多年的新收获,令人心情振奋。把新出土的彩色俑,与过去发现的俑身上的一些颜色残迹综合考察,可以比较完整地了解秦俑彩绘的技法、秦俑服装的颜色等许多重要的问题。 一 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陶马身上的彩绘颜色有红、绿、蓝、紫、黄、黑、白、褐(赭)等。每一种颜色又有浓淡、深浅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色阶谱系。如红色有朱红、枣红、粉红、土红;绿有深绿、粉绿;蓝有深蓝、粉蓝等。说明当时人们已有丰富的色彩学知识。颜料的成分经分析检测,大都是天然的矿物颜料。红色的成分为朱砂或铅丹,白色为磷灰石或铅白。朱砂和磷灰石为自然的矿物颜色,而铅丹 (Pb3O4)、铅白PbCO3·Pb)(OH2),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颜料之一。制造铅白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的《计倪子》:“黑铅之错(醋)化为黄丹,丹再化之为水粉”(见《太平御览》812页),水粉即铅白。铅丹的制造最早见于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人间训》:“铅之与丹异类殊色,而可以为丹者,得其数也。”文献与实物两相印证,证明我国的人工合成颜料历史久远,是颜料史和化学工艺史上的一项重要的成果。 紫色是秦俑坑中发现较多、使用较普遍的一种颜色。经多次分析发现紫色的成分为硅酸铜钡(BaCuSi2O6)。 分析,认定其为化合物。本世纪80年代人们在研究超导材料时,偶然发现了硅酸铜钡这种物质,认为是人工合成的,并定名为汉紫。我们对秦俑坑出土的紫色进行分析时,发现了硅酸铜钡,又再次发现此物质,证明以合成的硅酸铜钡作为紫色颜料,始于秦,流行于汉,汉代以后未见。该颜料是怎样制造的,其工艺过程是什么?是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古代及近代国外一些地区所用的紫颜色,多为近似色及调和色。如古希腊、罗马用茜草素作为染料及绘画颜色中的紫色,但色偏红;德国在17世纪前后使用的金的氯化物,名曰金紫,其色也偏红;日本在17-19世纪用铁的氯化物,即带紫色的赤铁矿作为紫色用于绘画,但其色为紫棕色。另外,古意大利及印度、波斯等国用的紫色多为混合红、蓝的调和色。单纯紫色的使用始于近代,用化学方法合成紫色始于本世纪50年代。因而秦俑坑出土的用人工合成的紫色硅酸铜钡,确实是科技史上的奇迹。 秦俑彩绘的施色方法:是先在陶俑、陶马身上平涂一层生漆作底,然后再绘彩。涂生漆作底的目的,在于使俑体的表面滑涩相宜,吸水适度,便于施色;另外也可增强颜色的附着力。颜色厚薄不一,面、手、足部的颜色较厚,施色两层;其余部位施色一层,颜色较薄。颜色系用毛刷涂抹,有的部位毛刷刮划的痕迹仍清晰可见。颜色较浓稠,似用动物或植物胶作为调和剂。由于胶的成份已分解并严重流失,具体用的何种胶已不易确知。在陶质器物的表面先涂生漆作底,然后再绘彩,这种工艺可能始于秦,盛于汉,汉代以后比较少见。 二 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以其身份地位的不同,可分为军吏俑和士兵俑两大类。而军吏中又有高级、中级、下级军吏俑的分别。一般士兵俑中又有车兵、骑兵、步兵等不同的区分。上述各种武士俑原来身上都穿什么样颜色的衣服,这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现根据陶俑身上存留的彩色遗迹,将其服色简要介绍如下: 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二号兵马俑坑T4试掘方出土的一件高级军吏俑,身穿双重长衣,外长衣为深紫色(近似玄黑),内长衣为朱红色,下身穿粉绿色长裤,头戴褐色冠,脚穿黑色履。上身并穿着彩色鱼鳞甲,甲片为褐色,甲片上缀有朱红色的联甲带。甲衣的周边及领部、胸部、肩部绘有精美的彩色图案花纹,花纹的颜色丰富、艳丽。另外,还有几件高级军吏俑,有的(ⅠT2G2:97)身穿粉紫色长衣,下身穿粉红色裤,外披彩色鱼鳞甲;有的(ⅡT9:1)身穿双重长衣,内长衣为白色,外长衣为绿色。 中级军吏俑:如二号俑坑T4试掘方出土的一个中级军吏俑,上衣为粉绿色,衣领和袖口镶着白色和红色的花边;下衣为红色,冠和履为黑色。铠甲的甲片为褐黑色,联甲带为朱红色。甲衣的周边及背带上绘着精美的彩色图案花纹。 下级军吏俑:出土的数量较多,衣服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上衣为朱红色,下衣为粉绿色;有的上衣为粉绿色,下衣为白色;有的上衣为天蓝色,下衣为粉红色或绿色。下级军吏俑的铠甲一律为褐黑色,甲上没有彩色图案花纹。 战车上的御手及车左、车右俑:如二号俑坑T1试掘方出土的战车上的三件武士俑,其中御手俑,身穿粉绿色的上衣,外套黑色的铠甲,甲上缀着朱红色的联甲带和白色的甲丁。下身穿粉紫色裤,绿色的护腿。头戴白色软帽,足穿黑色履。另两件俑,一穿红色上衣,下穿天蓝色裤,套着粉紫色护腿;另一件俑穿粉绿色上衣,下穿粉紫色裤,套着白色和深紫色护腿。两件俑的铠甲均为褐黑色,甲上缀着白色的甲丁和朱红色的联甲带,头上均戴白色软帽,足穿黑色履。 骑兵俑:均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如T12试掘方出土的一骑兵俑,身穿粉绿色上衣,外披褐黑色铠甲,甲上缀有朱红色的联甲带,下身穿粉紫色长裤。另外有的骑兵俑还穿红色长衣,下穿绿色裤。 跪式步兵俑:如二号俑坑T10试掘方出土的一跪式步兵俑,上身穿绿色长衣,衣领和袖口为朱红色,下身穿天蓝色裤,套着粉紫色护腿,头上扎着朱红色的发带,脚上穿着褐黑色履。 立式步兵俑:此种俑的数量最多,有身穿铠甲的重装步兵俑,也有不穿铠甲的轻装步兵俑。其服装的颜色多种多样。上身穿的长衣有绿色、红色、天蓝色等;下身穿的裤子有天蓝、粉紫、粉绿等不同的色彩。 从上面列举的各种不同身份、不同兵种的陶俑身上的服装颜色,可以获得如下两点新认识: 第一,秦国的军队除铠甲外没有统一的服装颜色,上衣和下衣的颜色都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不但车兵、骑兵和步兵三大兵种服装的颜色不统一,而每个兵种内部也没有统一的服装颜色,就连同一辆战车上的三个乘员的服色也互相歧异。这说明秦国没有统一的军服。 秦国实行的是征兵制,士兵成份主要来自农民。达到服兵役年龄的农民都被编在国家的户籍之内,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战时被征入伍,战争结束即回家种田。服役的年龄为17~60岁。服役其间铠甲和兵器是统一由政府配给外,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自备的。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四号秦墓出土的两件写在木牍上的家信,是参加攻淮阳的秦军士兵黑夫和惊兄弟二个向家中写的要衣服和钱的家信。木牍甲(M4:11)黑夫的家信:“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令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禅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木牍乙(M4:6)惊的家信:“……钱衣,愿木幸遣钱五、六百, 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实)弗遗,即死矣。急急急”。这两封信清楚地说明秦军的服装是自备的,在军中的零花钱也要从家中索取。秦人从军纯是尽义务,没有薪俸。兵马俑中各个武士俑的服装和服色,实际上是当时秦国社会上流行的服色、服装,是秦人服饰文化的真实缩影。 第二,秦国军队中的服装颜色没有等级的区分,也就是说军官和一般士兵,以及军官中的高级军官和中、下级军官,彼此之间所穿衣服的颜色,都没有明显的区别,而是各随所好。秦军反映等级高低的主要标志在冠与铠甲的不同。高级军吏俑,头戴鶡冠,穿彩色鱼鳞甲;中级军吏俑,头戴双板长冠,穿有彩色花边的铠甲;下级军吏俑,头戴单板长冠,穿没有彩色花纹的铠甲;一般士兵,头上一律不戴冠,穿的甲衣甲片比较大,甲上不带彩色花纹。上述情况为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它不见于文献记载,可补史书之缺。 三根据兵马俑坑出土的各类武士俑身上残存的颜色,大体可以了解秦人对什么颜色的服装比较喜爱。 上衣的颜色:已出土的武士俑的身上存有颜色残迹可明确其上衣的颜色者,计277件俑。其中穿红色上衣者88件,粉绿色118件,粉紫色52件,天蓝色16件,白色2件,褐色1件。可见绿、红、紫三色是上衣的主色,分别占总数的42.6%、31.8%、18.8%。天蓝、白、褐三色数量很少,分别占6%、0.7%、0.4%。 下衣的颜色:下衣即长裤和短裤,根据俑身上存留的颜色残迹,可知下衣的服色者计425件俑。其中穿绿色下衣者223件,红色78件,天蓝色61件,粉紫色50件,白色13件。这说明下衣的主色为粉绿色,占总数的52.5%,其次为红、天蓝、粉紫三色,分别占18.4%、14.4%、11.8%,白色为少数,占3.1%。 护腿的颜色:护腿分为两种,一种是圆筒形的一节护腿,另一种是分为上下边属的两节护腿,两节的颜色不同。现以第一种护腿为例说明其服色。根据颜色残迹可明确其服色者计177件俑。其中穿粉绿色护腿者102件,粉紫色29件,红色20件,天蓝色19件,白色7件。可见护腿是以绿色为主色,占总数的57.6%;其次为粉紫、红、天蓝色,分别占16.4%、11.3%、10.7%,白色最少,占4%。 围领的颜色:根据182件陶俑围领上残存的颜色遗迹,其中绿色围领68件,粉紫色60件,朱红色26件,白色18件,天蓝色10件。可见以绿色和粉紫色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7.4%、33%;其次为朱红色,占14.3%;白色和天蓝色数量较少,分别占9.9%、5.5%。 袖沿的颜色:袖沿的颜色有单色和双色两种,这里仅以单袖沿为例。单色袖沿目前发现239件,其中绿色99件、粉紫色80件、朱红色47件、天蓝色8件、白色5件。可见以绿色、粉紫色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1.4%、33.5%;其次是朱红色,占19.7%;天蓝色、白色分别占3.3%、2.1%。 从上面的统计数字,我们大体可以了解2000多年前秦人最喜爱穿的上衣颜色是绿、红、紫三种颜色,其次是天蓝色,个别的为白色、褐色。下衣的颜色主要的是绿色,其次是红、天蓝、粉紫三种颜色,个别的为白色。护腿主要是绿色,其次是粉紫、红、天蓝三色。这说明当时秦人的服装是以绿、红、紫、蓝四色为流行色,其中尤偏爱于绿色。另外,在上衣的领部和袖口都镶着彩色的花边,使其绚丽美观。 从上衣和下衣以及衣服上镶的花边的颜色,可知秦人非常讲究颜色的搭配,喜爱强烈的对比色。绿色的上衣,一般压着粉紫或朱红色的花边;下身穿天蓝或紫色、枣红色的裤。红色的上衣,其领和袖口一般是压着绿色或粉紫、天蓝色的花边,下身穿深绿或粉绿裤。这种上下衣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色调明快,服色绚丽。秦人的服色给人的感觉、感情和精神力量是热烈、喜悦、活泼,而又深沉。秦人这种审美的情趣,反映了其积极的生活内容及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服装的颜色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和思想情感。服装的颜色又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生活习尚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又有时尚色和民间流行色的区别。中国历代的时尚色,传说的黄帝时代尚黄,夏代尚青,商代尚白,周代尚红,秦代尚黑,汉代及其以后各代均尚黄。时尚色是当时认为最尊贵的颜色,绝不是说全国人都穿一样颜色的衣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把黑色作为最尊贵的颜色,有重大的祭典活动皇帝要穿黑色的服装。从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的服装颜色,可以说明民间流行的衣服颜色与时尚色很不相同,民间喜爱的是颜色鲜艳的服装。时尚色多含有政治或道德、伦理等诸方面的因素。而流行色则是反映人们的审美情趣,是单纯色彩欣赏的表现。所以兵马俑的服色反映了当时人们审美观点的趋向。 在阶级社会里,什么阶层的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庶人只能穿白色、青色的衣服。而秦朝时期却打破了这个限制。这是因为自春秋战国之际开始,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旧的一套反映奴隶制的等级观念的服饰制度已随之崩溃。战国以至秦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一套适应封建地主阶级等级制的服饰制度尚未完全确立,因而反映在服饰的颜色上“与民无禁”,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西汉初期。到西汉中后期对衣服的颜色和质地上才有不同的禁限,等级差别才较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

听众

2735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8-8-28
注册时间
2003-1-20
8#
发表于 2004-12-2 17:13:00 |只看该作者

纯色的衣服,朴素,~~我喜欢


=== See me fly....看我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2

听众

7933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3
注册时间
2004-4-27
9#
发表于 2004-12-5 22:21:00 |只看该作者
我想有那样的一套壮族衣服。我都想好了,我不适合穿黑色,就改成墨绿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0

听众

4689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2-7-2
注册时间
2004-11-6
10#
发表于 2004-12-7 01:51:00 |只看该作者

我看可以开个僚人照相馆,专为想穿僚人服装臭美的我等僚人拍艺术照


一棵树要长多久才能开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11#
发表于 2004-12-7 08:39:00 |只看该作者

估计这种出租民族服装照相的摊点会首先在各旅游景点出现。 前不久不是有朋友说到南宁民族文物苑的经营问题吗?我看完全可以采纳英树贝侬的建议,在文物苑里出租民族服装,加上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一定会有很多人去那里拍照。 好像那附近就有一家摄影店,说不定他们也经常到文物苑里拍外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2

听众

7933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3
注册时间
2004-4-27
12#
发表于 2004-12-7 13:45:00 |只看该作者

臭美不能穿此衣服照相就了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202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4-12-12
注册时间
2004-12-12
13#
发表于 2004-12-12 21:47: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ngdou.gxnews.com.cn/hongdou/forumcenter/forumview.asp?topic_id=559130&pagenum=1

下面的图片,是我在吃饭用来垫桌子的报纸上发现的,是2004年11月18日出版的《南方周末》报。 

我吃着吃着发现了这几个黑衣壮美女,再一看,下面有一行字:“有学者认为‘以黑为美’的服饰文化是秦汉崇尚黑色的审美遗风,即一种黑色图腾崇拜的文化”。 

我当即放下筷子,掏出别在上衣口袋的钢笔,飞快的写下:“神经病”。 

那个鸟学者大概认为,这衣服是小妹们去到商场在琳琅满面、五颜六色的布匹中,因为秦汉文化的熏陶,于是选定了黑色的布料,做成了着美丽的衣裳。诛不知,这衣服(颜色与款式)是经过壮民祖祖辈辈使用而流传下来的,使用黑色我想更多是因自产土布印染技术的限制和使用中比较耐用,实用耐脏的优点而选择了黑色和深色的靛蓝。跟你“秦汉崇尚黑色的审美遗风”有什么关系!莫名其妙!! 

红和绿是互补色,“当一对互补色并列时,能够引起人们的最大的满足和平衡的感觉——对立的平衡”,简单说:是自然、和谐。所以汉族民间传统喜欢大红大绿。“秦汉黑色图腾崇拜的文化”——没听说过——我是业余的。 

看见我们“黑衣壮”就以为是“秦汉崇尚黑色的审美遗风,即一种黑色图腾崇拜的文化”,那我问你:大理石是黑的、煤炭是黑的,是不是也体现了“秦汉崇尚黑色的审美遗风,即一种黑色图腾崇拜的文化”。 

再骂:“神经病”。

哎,《南方周末》是越来越没人了,几经修理,时事财经报道不论不类,搞点文化学术呢,比二桶水的时尚类报刊还业余。不看它,有几年了。

  

欢迎砸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

听众

1285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09-2-15
注册时间
2004-11-10
14#
发表于 2004-12-16 15:39:00 |只看该作者

呵呵,习惯了,有些人就是比较无聊,好像什么东西都和他有关系才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255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5-12-31
注册时间
2004-11-22
15#
发表于 2004-12-16 23:21:00 |只看该作者
替我再写一次“神经病”!真是令人气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20 12:26 , Processed in 0.166199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