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棉树在 2003/01/23 06:40pm 编辑]
“训读”和“音读”是日语吸收汉字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日语里,一个汉字常常会有两个以上的读音。以“山”字为例,在训读里读成yama,也就是日语固有民族词汇的发音,而在音读里读成san,那是借用汉语的音,音读和训读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凡是与中国的人名、地名、汉语借词有关的,就要用音读,反之就是训读。
比如说,“あの山が奇麗ですね”,意思是“那座山好漂亮”,这种场合“山”就要读民族词汇的yama,又比如说“中国の山東省”意思是“中国的山东省”,那“山”字要读音读的san,而日本的地名、人名,如“山梨县”“山本太郎”,其中的“山”则都要读训读的yama 。这种汉字的读法看起来很麻烦,但是它避免了再造出很多生字,从前后文就可以知道该字应该如何去读,习惯了也成了自然。
关于路漫老师的疑问,我的解答如下:
1.在壮语的汉字训读里,每个汉字的训读只能有一个发音,即每一个汉字采用在各个方言里最常见的那个词汇的发音。汉字不宜全部都吸收到常用壮字里,仿照日韩的做法吸收1500到2000字即可。
2.古壮字字库的建立在技术上应该是可以解决的,只是没有人去做而已。采用汉字训读的方法以后,古壮字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使用,但是有少量字无法用汉字来训读的,我们可以采用古壮字,我初步估计在正式文体里采用古壮字不会超过100个字。我们也应该规范所有的古壮字,吸收到字典里作为训读汉字的对照,这样可以通过真实的手法整理或再现历史典籍。
3.任何学习方式都是习惯成自然的,因为汉字吸收到壮语里来,有“音读”和“训读”两套读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音读的读法规则去推出汉语的读法,避免训读的习惯影响汉语的学习。
我想什么方式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也只是在探索中而已,请多加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