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luomaren在 2003/04/16 11:10pm 编辑]
保护濒危语言抢救文明遗产
陈振藩
保护濒危语言抢救文明遗产
——《濒危语言研究》读后
陈振藩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随着族群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众多的语言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中从现实世界中消失。
当今时代,语言濒危现象大大加剧,无论是消失的速度,还是消失的范围,在世界各地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趋势。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现在世界大多数语言都处在衰退,乃至濒临消亡危险之中,语言濒危现象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存
在的危机。据语言学家估计,在新世纪的一百年里,至少50%以上的语言将会灭绝。这种语言大规模消失的现象,
必然使人类的文化遭受重大的损失。这不仅是语言学家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全人类应该共同关心的事情。
最近十几年来,濒危语言问题在国际语言学界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出版专门论
著,成立基金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濒危语言作为世界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成立有关机构,设立大型课题,
建立全球信息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濒危语言的调查和语言资料保存工作。近年来,我国语言学家也非常关心
濒危语言,有些语言学家在有关论坛上发表意见,呼吁要保护濒危语言;有些语言学家在内部或公开报刊上发表文
章,强调保护濒危语言的重要性。在2002年7月举行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八届研讨会上,这一话题成为大会代表
共同关注的热点,两次引起热烈讨论。而全面系统地论述濒危语言,是我院民族所徐世璇研究员的《濒危语言研究》
一书。这一研究成果在学术上具有前沿性和拓展性,填补了语言学领域中一个空白。
《濒危语言研究》描述了世界以及我国语言数量急剧减少的现象,探讨导致语言消失的多种原因,分析语言濒
危的过程和层级,介绍语言学界和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态度、作出的反响和采取的行动,并从积极方面提出了延缓和
减轻语言濒危现象的最佳对策。该书材料丰富,论点新颖,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是一部语言学重要专著。
撰写语言学专著,文笔很重要,文笔不好,易于枯燥。可是读了《濒危语言研究》,好像谈家常,随书中的叙述,
唤起读者保护濒危语言的责任感。行文波澜起伏,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分析问题,似庖丁解牛,层层深入。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http://www.cass.net.cn/webnew/show_news.asp?id=5352
《处于险境中的语言:语言的丧失如何威胁我们的未来》
(Language in Danger:How Language Loss Threatens Our Future)
安德鲁·多尔比(Andrew Dalby)著
现时全球约有五千种使用中的语言,但其消失率很高,每两周消失一种。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则两个世纪
之内我们的地球将变成单一语言。在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多尔比看来,这种危险的严重性,不逊于迅速耗损的生物
多样化。如果世界变成单一语言,这语言很可能就是英语。语言消失有三大危险,首先是一种语言消失,该文化对
自然世界的理解亦告消失;其次,一种语言的消失是对我们大家的无可弥补的损失,也即失去理解人类经验的其他
方式,因为每一种语言都建立一种不同的世界观;第三,我们自己的语言之灵活性与创造性,是建立在与其他语言
互动的基础上的,一旦取消这种互动,例如一旦英语成为全球单一语言,则英语也将停滞,人类心智的发展也将受
阻。
许多非洲部族语言面临消失危险
2002-4-30 10:34:4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总共1400种非洲部族语言中,有400至500种语言的影响力已大大
下降,其中250种语言面临在近期消失的危险。 报告说,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以及西非
的尼日利亚等国,当地语言消失的情况最为严重。其中,肯尼亚有16种部族语言处于很快就要永远消失的危险境地,
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分别有6种和8种语言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消失。
研究语言问题的专家们指出,都市化以及父母对子女指导不力是非洲部族语言影响力减少的主要原因,政府没有
采取保护性措施也是造成当地语言消失的重要原因。
报告说,在中南部非洲的赞比亚,总共73种部族语言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据赞比亚国家档案馆的语言问题专家
艾萨乌介绍,赞比亚政府鼓励各部族的首领们经常举行部族内的多种形式集会活动,宣扬各自的部族传统,向孩子们
推介部族语言。http://www.jschina.com.cn/gb/jschina/culture/culture/foreign/userobject1ai87441.html
全球6800种语言 本世纪末之前至少消失一半
据语言学家估计,世界现存的六千八百种语言,有一半到九成可能在本世纪末之前消失。出现语言危机的主因,是
全球有一半语言每种都只剩下少于二千五百人会说。战争与种族屠杀、天灾、政府的语言禁令等因素,都令这些少数语
言濒临绝种危机。
美国曾禁止夏威夷语教学
天灾人祸方面,如印度西部本年初的震灾,就令当地八十万操库特奇语人士死了三万。另一威胁是政府禁令,如夏
威夷在一八九八年加入美国后,曾禁止在学校用夏威夷语教学,令夏威夷语几近消失,直至当地人在一九八三年争取撤
销禁令,才免于此劫。
美国华盛顿“世界监察研究所”的研究员桑帕特,最近在研究所出版的杂志撰文谈论这问题。她说,“在某些方面
这和物种备受威胁一样”;政府取消语言禁令,以及当局鼓励儿童说母语外的另一种语言,都可有助纾缓问题。
现时其中几种最濒危的语言,包括西伯利亚的乌迪内语、亚马逊森林的厄里克普语和美国阿拉斯加的埃亚克语,分
别只有一百个、六个和一个人懂得说。
现年八十三岁、全球唯一懂得埃亚克语的史密斯女士说:“当硕果仅存的一人是很可怕的。”
语言消失不利人类史纪录
一种语言消失,不但是有关社群受影响,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也无法接触使用这种语言纪录的原材料,无法得知有关
社群的历史、知识和追踪其地域流动。语言消失并不是新事物,专家相信至今已有几千种语言消失,如在爱尔兰海马恩岛
流传的马恩语,就于一九七四年随最后一个懂得此语言的人死去而湮没;高加索地区的尤比克语有多达八十一个辅音,冠
绝世上所有已知语言,但亦在九二年消失。
美国语言学会濒危语言委员会主席克劳赫斯特表示,问题在于少数语言现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语言学家以前流行的
说法,是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但以桑帕特的估计,消失速度会更快。
转自东方网http://www.cyol.net/gb/news/2001-06/20/content_244890.htm
看过以上报道,请允许我插一句,说得不对请指正!
既然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至使壮族从古至今未能拥有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文字,但凭心而论,目前的环境要比
解放前好得多,扯远一点,起码在蒋介石政权的时候,当局还不承认中国南方存在少数民族,现在既然有比以前好了
很多的条件,就应该把握住不要放松,特别是在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主,政府部门推广壮文力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必须有人肩负起这重担,我看过一篇资料,里面分析如果再不加以拯救,云南基诺族的民族文化将于20年后消失
殆尽,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弱势文化对于强势文化的的浸透无力抵挡的最鲜活的一个例子,同是少数民族,
难道还没有唇亡齿寒的感觉吗?!可能会有人说,和基诺族相比,壮族人口多,瘦死的骆驼都会比马大,但是这只
一种假象,作为少数民族,必须对自己的民族语言与文化有危机感,要知道每二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在这个世界上
消失啊!就说一个事实,自小在壮语环境中成长的壮族子弟进入以汉语言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城镇中定居后,他们的
下一代能熟练的用壮语来交流的比例有多少,还有下一代的下一代能说出几句壮语的又有几人,说壮语的祖父居然
无法与说普通话的孙子进行交流,真是令人长叹啊!为什么要人为的设置这种语言的代沟呢?我并不抵制推广普通
话,我只想说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要让人们失去说自己民族语言的机会,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尤其不赞成那种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那种做法,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误导,人为的割裂民族的情结,难道在一些身份证上写壮族的
人看来,壮语已经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美丽,最悦耳的语言了么?,这种现象叫什么,用两个字来表述:同化!!!
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这不是他们的责任,出于从众心理,又没有家庭的教育和环境在维系,从小到大,从课堂到
公共场所,从社会到家庭,从书本到电视,从说话到吵架,就连祖先遗传下来的善歌的本能也只有用汉语才能进行,
对于真正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壮族人来说,这难道不是民族的一种悲衰吗?!著名的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虽然生
活在北京,但他仍旧要求自己的子孙们在家里一律说贵港话,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贵港人的情结,才能不忘记自己的
祖先。所以说热爱民族文化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居安思危,要知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啊!那要谁去做这件
事情呢,靠一个人吗,可以吗?不,要靠我们每一个人,人多力量大,民族的未来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否则,别人
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以小见大,从个体看到民族的走向,保护民族文化是每一个真正热爱和关心自己民族文化
的壮族人应该认真、严肃考虑的一个问题,应该想想自己能为本民族的文化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实在的,
就是从现在,从身边做起,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不仅是保护自己的文化,而且也是在保
护人类的文化,让一种语言能存在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说吧,骄傲的说吧,因为这是孕育了自己的祖先的语言,
难道还有比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能更好的维护民族文化的办法吗?忘却意味着背叛。
当然,这要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才能考虑,还好已经看到报道: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已经跨入了小康生活了,
既然物质问题已经解决了,就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来考虑精神问题了,那为什么至今尚未出现民族语言文化大讨论的
社会现象呢?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更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追求物质利益,这一方面体现出人们对于
富裕生活、物质享受的追求与向往,这无可非议,既然大环境如此,你我他也是如此,不可免俗。但这也正好看出
人们精神生活的匮乏,在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更应该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解决
生活水平提高后与精神生活道德水平不相协调的现状,如果说这也与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的水平高低有关,那也不一
定,看看敢壮山上的人们,他们依旧歌唱,她们依旧纯朴,她们依旧善良,他们对于祖先,对于故土,对于自己的
文化,有着发自内心虔诚的热爱,但是一个民族也需要忠于自己民族文化的政治家、教育家,需要能为民族的未来指
出正确方向的人,需要能更好的引导民族文化经济良性发展的人!按照西藏喇嘛的说法,之所以有的人如此急功近利,
是因为没有宗教信仰,不相信有人世轮回,人生苦短,能捞就捞吧,管你什么污染,管你什么破坏,更不要提什么建
设,也更不要提什么文化了,忘记了责任,也忘记了一句古话: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那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子孙
后代们营造什么样的民族文化环境呢?难道就是那种远远看去台上色彩缤纷的民俗表演,而台下却是另外一种语言的
环境吗?所以有时在想,当年的桂西自治州可能会比自治区更能让壮族更有凝聚力,但一切已成过去,只有把握现在
才是真实的。
如果这么说,一个民族的总体的经济水平发展提高了,往往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会随之得到提高,那么让我们看看
满族,据说上次人口普查后,得出满族的生活水平是中国各民族中排第一(朝鲜族第二),超级富豪不少,拥有的财
富总量不可小视,但是也有报道,如今会说满语的满族人不足百人(相关报道http://manchu.nease.net/jrmz/w052.htm),
大多数的满族人只能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语言,难道我们希望这种悲剧在我们身上上演吗?要知道千年一挥间,
我们看不到的事情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何况身边又有如此多的事实,这又告诉人们,民族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发展
不一定成正比,哪怕这个民族曾经是国家政权的缔造者、是统治阶层的主体成员。再让我们看看朝族,而朝族人保持
自己民族文化的精神才真正让人称道,据说朝族的文化水平在中国各民族中排第一。由此可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如何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壮文化的载体是语言和文字,这两个问题需要改进,所以才需要贝侬
们的积极参与,没有参与就没有讨论,没有讨论就不能统一认识,不能再拖了,免得恶性循环,时不我待,总得有人
去推动它向前发展,比如覃怀升老人的努力,比如论坛的成立,在这里,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我期待有更多的贝侬
参于,重在参于啊!这不仅是奥林匹克的精神,也应当是我们民族,我们贝侬的精神!
[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也正是这个民族的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基石。
没有对自己母语深沉的热爱,
就不可能有对自己民族历史的尊重和对自己民族价值观念的操守。]
http://www.ccnt.com.cn/tradition/zhuanlan/xibu02.htm
http://www.cbe21.com/zhuanti/minzujy/minzujydd/0003.htm
http://gzdaily.dayoo.com/content/2002-11/27/content_838475.htm
http://cssd.acca21.org.cn/2003/news0112.html
http://myhome.asia1.com.sg/special/newspapers/2002/02/liberty220202.html
http://edu.enorth.com.cn/system/2001/08/10/000113032.shtml
http://www.ep.net.cn/cgi-bin/ut/topic_print.cgi?id=9043
http://www.hnby.com.cn/docroot/199910/19/km03/19232105.htm
http://archive.udn.com/2002/12/21/GB/NEWS/CULTURE/READTOPIC/1123382.shtml
http://www.superlogos.com.tw/s10_1.htm
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18/10/class001800002/hwz80562.htm
http://iwebs.edirect168.com/main/html/hef/537.shtml
http://wayne.cs.nthu.edu.tw/~iosoc/hakka/news/
http://www.sciam.com.tw/read/readshow.asp?fdocno=120&cl=19
http://www.goodnews.org.tw/journal/2002_11_121.htm
http://www.nbtvu.net.cn/xsdd/openedu/hyybk/yy/yyfd8.htm
http://fuzi.51.net/htm/article/69.html
http://www.ynethnic.gov.cn/world/europe/_14a.htm
http://www.pouchoong.com/cgi-bin/topic.cgi?forum=8&topic=98&show=0#lastview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