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2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好人一生平安—布依族花灯老艺人——罗济群

[复制链接]

7

主题

1

听众

69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1-3-3
注册时间
2004-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8-7 11:0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好人一生平安

—布依族花灯老艺人罗济群

何仕银

在我们山城,甚至全县每一个乡村,提起罗幺妹,大凡上了不惑之年的男女,就没有不认识的。那名气,与现在的一些大腕明星差不到哪里去,就象人们提到独山,就会想起那遍布全城的水井一样,清澈而甜润。当然与独山自然组成的独特文化现象的人文景物很多很多,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一提到独山花灯,人们就自然地想到了罗幺妹,提到罗幺妹,人们同样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独山花灯。

毕竟罗幺妹用自己的心血继承和发扬了独山花灯的传统技艺,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舞台形象,而更重要的是他男扮女装、扮出了不同时代女人特有的魅力,同时也装出了女人和慈爱与贤淑。以至于久而久之,人们只记住罗幺妹,而忘记了“罗幺妹”的真实姓名。

其实,有人告诉我,“罗幺妹”的真实姓名叫罗济群,家住独山县城关镇中华街九段,老人今年已是七十三岁的高龄,原系独山县刺绣厂老工人。1992年企业倒闭后,成为独山县第一批下岗职工,现在靠国家发放的低保生活费度日。

对一个在花灯表演艺术上和花灯的挖掘继承上有如此深厚功底和造诣的人,其人生经历却如此复杂和坎坷。这不能不令人感到迷惑。于是,我决定上门去拜访这位被称为“幺妹”的老人。

第一次被告知老人到古塘去教人唱花灯。

第二次又被告知老人到下司备寨去教人跳花灯去了。

第三次再被告知老人被聘请到基长阳地民族文化村去教人跳愿灯扎扇子、编花篮……

世上有些事无法解释,越是想见到的却始终见不到,越是想知道的就越无法得知。但我的责任驱使我非采访到他不可。于是,就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早晨,我驱车来到了阳地。

走过小桥流水,走过门闾石阶,在一户农户小院里,我见到了这个慕名已久的“罗幺妹”。

此时他正在教几个布依族中年妇女扎扇子。我们的话题便从扇子拉开,“扇子在花灯歌舞中起到什么作用?”我试探性地问老人。

“扇子在花灯中称花扇,它与锣鼓一样是花灯歌舞中不可缺少的道具之一。”老人摘下眼镜,转身拿着一把扎好的大红花扇对我介绍起来,那声音兴许是一辈子唱惯了旦角的调,说起话来轻言细语、娓娓动听。他接着介绍:因独山花灯的舞蹈身段动作有40多个,在表演上载歌载舞,而且舞蹈的矮桩步较多,摇、摆、流、拐度较大,用花扇和花帕加以衬托,才能完整地将舞蹈语言表现出来。这样,独山花灯的耍扇姿式就有“蝴蝶扇”、“招扇”、“抖扇”、“拧扇”、“抱扇”、“扛扇”、“圆花扇”、“莲花扇”等二十多种,说到好处时,老人在不大的屋子手持花扇跳跃起来,连舞边唱、歌声立即引来不少的村民。。

对花灯所涉及的手位和手式、脚位身段动作等,老人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看得出来,“罗幺妹”的美名是不虚传的。由此,我意识到眼前这位老人是一个真正的花灯老艺人了。

对于“罗幺妹”的爱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喊的提问,老人笑着说:“那还是解放前的事了,那时我才16岁左右……”

老人点上一支烟大口大口地吸着,随着一阵阵烟雾的飘散,老人又为我们翻开了他尘封多年的往事……

民国二十年(1931年)他出生在都匀,七岁以后全家随当私塾老师的父亲迁居独山。那时独山县城是商贾云集之地,因其繁华而吸纳南来北往的客商,一度被称为“小上海”,各地民间艺术团体不断地在街头卖艺。于是他背着父母在街头戏坊学会了湖南花鼓戏中的《九连环》、《烟花告状》、《孟姜女》等等灯 调,并对戏中女角那细腻的身段和舞姿,以及那优美迷人的唱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兴趣的支配,他学什么像什么、学什么成什么,包括唱腔、舞姿都被他摹仿得惟妙惟肖。那时,社会上流传“好男不唱戏、好女不看灯”的传统观念,一个戏班要找一个女子唱旦角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地方上的戏班旦角大部分都是男扮女装,但要找一个观众喜爱的旦角,其困难犹如上天揽月,听说罗家后生唱旦角唱得很好,于是就有戏班请他去试唱。不想,这一 试,便试出了观众们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掌声为戏班带来了丰厚的效益,这掌声鼓动他走上了一条不平常的求艺之路,这掌声却也捧出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美名“罗幺妹”。

从艺之路漫漫兮,幺妹一生坎坷。走上花灯艺术之路的罗幺妹,解放后在县州花灯艺术战线不停地求索,用花灯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由于他思想活跃、技艺超群,多次被评为群众喜爱的演员,并多次出席省州的先进工作者表彰会。但也因为这样,在那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年代,他成了只拉车不看路的四类分子而被下放解除,后为了生存,在独山县刺绣厂谋到一份职业,在后来的岁月里,尽管他离开了文艺战线,离开了他热爱的舞台,但他却并未因此而放下对花灯艺术的追求,只要有机会,他便为县文化工作队、谱曲、编导、当义务教员,并积极参加文化工作队走村串寨去演出、去宣传政策。那时他们白天参加群众劳动,晚上又在村头挑灯演出,演出的花灯剧目成为支撑群众走出贫穷、走出困惑、走向进步的精神食粮。他从艺60多年,演过花灯歌舞《踩新台》、《七妹与蛇郎》等各种大小剧目近百余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花灯是他生活的内容,离开花灯,他无法想象生活的滋味会是什么?

尽管他热爱这门艺术,为这门艺术奋斗了一生,但他到今天终究没有回到他应该回到的艺术舞台上,没有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的生活,但他不因此而放弃对花灯的求索。所以,只要群众喜爱、只要社会需要,他都会尽心尽力地演好、唱好、教好。所以他到阳地来了,一来便扎在这里,他说“只要他们肯学,我要把花灯等艺术传下去,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群众……”

一个靠国家低保而安度晚年的人,其心境如此平顺,其心地如此善良,其心胸如此宽广,这不能不说是花灯这门独特艺术造化的结果,抑或是一种心静如水的思想境界吧。

离开阳地村时,老人悄悄地对我说:“下次你来时,麻烦帮我带两把金嗓子润喉片和两把感冒胶囊,要1元两把的。”

我点点头,记住了,同时他附在我耳边的悄悄嘱咐,使我又记起了一句百姓常用的话:“好人一生平安”。

就让我也用这平平常常的语言祝福你吧,一生平安,老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沙发
发表于 2008-7-14 09:50:00 |只看该作者
为艺术奋斗了一生,可贵。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6 09:48 , Processed in 0.16704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