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伟 一名代课老师,站在三尺讲台整整16年,他无怨无悔;一位知心“朋友”,陪在他身边24个春秋,他们难舍难分,正因有了这位“朋友”--壮文,最终圆了他一生梦寐以求的作家梦,也使他的作品连连获奖。这位壮文情结的人便是平果县广电局、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余执同志。 从壮文老师到汉文代课老师 余执出生在平果县太平镇巴乐村的一个山区里。1986年7月,余执高中毕业由于几分之差落榜了。他家兄弟多,又是排行老大,所以他看着家里劳动力少,决定不再补习,在家劳动了。第二年,正值平果县举办壮文培训班,于是他报名参加了。经过几个月的壮文培训,余执又肯于钻研,使他很快掌握壮文的基础知识和语法。结业后,余执被安排到七良村龙荒屯任教的农民壮文夜校。从那时开始,他在那夜校中听到那朗朗的读书声,他找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曾以为教壮文会持久下去,谁料1988年学壮文的人越来越少,不久,那夜校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余执和其他壮文老师下岗了。也许老天爷会看中一个有信心的人,那一年,平果县又招聘一批汉语代课老师,于是他又报名参加代课老师考试,结果被录用了。从那时开始,余执从壮文老师又变成汉文老师了。 从想“家”到有“家” 余执当汉文代课老师后,他为了巩固壮文的基础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广西民族报》和杂志《三月三》(壮文版)。久而久之,他被报纸里的文章吸引了,他也想写一篇习作投去看看。于是,他写了一篇《荒田有主》的文章投给了《广西民族报》,不久,这篇文章见报了。从那时开始,余执的壮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当时巴乐村还没通电,他在煤油灯下苦苦写作。天长日久,余执就做起作家梦来。 2001年,平果县为了打造嘹歌品牌,组织和挖掘平果嘹歌,准备出版平果嘹歌集。县领导要物色一位精通壮文翻译的人,由于余执经常在省级刊物《三月三》和《广西民族报》发表壮文文章,相当有名气。于是县人大主任农敏坚发现了余执,并特邀余执来县府参加嘹歌壮文翻译工作。余执翻译了5本大部头嘹歌集,并出版发行,在广西文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2005年1月,经广西作家协会的审核,批准了余执加入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当余执收到作家证书的那一天,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十分感激壮文,是他圆了他的作家梦。 从练笔娱乐到获壮族文学奖 余执做嘹歌壮文翻译工作完后,县里就把余执调到平果县电视台工作,当了一名新闻记者。这更最合适他的爱好不过了。在24年的工作中,他先后在区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壮、汉文学作品500多篇,被区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采用新闻稿件1200多篇(条)。余执搞写作原来只是想从中得到娱乐而已,但没想到的是他的文章却连连获奖:壮文小说《山乡两姑娘》获2005年度广西第五届壮文壮族文学奖;《好心人》获得2011度广西第六届壮族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