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46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央视到云南广南拍摄《消失的句町古国》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

听众

493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8-3-7
注册时间
2011-10-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09:3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央视到云南广南拍摄《消失的句町古国》

 

本网讯  由中央电视台著名制片人梁钢导演执导的历史探秘系列影视纪录片《消失的句町古国》于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广南县境内拍摄,本片通过考古发现、人文遗存、史料分析,进一步探寻句町神秘王国的历史。

据了解,该片时长约52分钟,已被央视列为精品工程,拍摄完成后将于明年年初在CCTV9频道播出。该片以考古调查为线索,以句町人在战争中的壮大与消亡为冲击点,充分利用纪实追踪、写意性再现、出土文物的细节性拍摄和对考古学者、历史学者的采访等方式,通过在广南的考古发现、人文遗存、史料分析,来探寻这一神秘王国的历史。为做好摄制工作,央视拍摄组梁钢一行今年4月就深入广南县,对牡宜句町贵族墓群考古发掘现场全程实拍,随即咨询相关专家,查找考证相关实物史料,跑遍文山州、红河州、玉溪地区等地对与句町国有关的特征性遗物遗迹进行踩点。拍摄期间,拍摄组以广南为重点,先后拍摄了猫洞山岩画、壮彝民居、铜鼓舞、龙牙歪舞、壮家武术、唱经诗、算鸡卦、壮人祭毋波等句町先民遗俗以及句町国战争场景、“文象水”上游—西洋江、广南历史文化名城全景、铜鼓广场、博物馆等主题内容,到砚山县拍摄大山村岩画,到玉溪地区江川县李家山古滇国文物和通海县句町王庙等进行补充拍摄。并采访了云南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帆、文山副研究馆员曾跃明。目前已完成全部拍摄内容,将进入后期制作。 (编辑资云波)

http://wsnews.com.cn/NewsView.aspx?ID=6818

2007年9月在广南牡宜汉墓中出土盛酒用的漆耳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4 9:37:11编辑过]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沙发
发表于 2011-11-16 16:12:00 |只看该作者
lw109肯定很蛋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板凳
发表于 2011-11-14 10:00:00 |只看该作者

广西西林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铜棺,据说是句町古国。可惜被砸碎了。

要不应该能解释句町古国的许多秘密啊!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地板
发表于 2011-11-14 10:02:00 |只看该作者

神秘的西林普驮铜鼓墓葬

广西日报   2006-12-18          李伟东

广西日报   2006-12-18          李伟东

 

高山之国汉句町

  据文献记载,西林县在汉代属句町,句町设县是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之前,在这里生活的部族理应就是句町族。那么,句町是怎么一个部族呢?晋代人常璩在《华阳国志》一书中说道:句町国置自濮,王姓毋。句町是古代百濮族中的一支。百濮原来是生活在江汉之南地区的,何时进入云贵高原,已无法考证。但从句町在汉代的活动情况来看,他们至迟是在战国时代,或许在庄王滇之前就到了云贵高原。到汉代,句町的活动地域已包括现在云南的富宁和广西的西林、隆林、田林、百色、凌云一带。句町族在历史上活动的时间很长,在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在开发祖国西南边疆的斗争中,作出过重大贡献。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两次意外的考古发现,立即引起了考古学界和民族学界的极大兴趣,争相探索这崇山峻岭之间的历史奥秘。

  被严重破坏的古铜棺

  1969年冬,西林县政府修筑西林至田林的公路。公路通过西林县普合村普驮屯驮娘江南岸的一座叫洞龙山的小山坡,负责修筑这段公路的是八达公社土黄大队平那小队的民工。12月15日下午,一个民工举锄落地碰上一件硬器,发现地下有异常的响声,像是敲铜鼓的声音,便兴奋地喊道:我挖到宝了。同在一起筑路的几个民工出于好奇,围拢过来,刨的刨,挖的挖,终于发现铜棺的一角,有明显的铜锈,也有点点发亮的金光。看看天色已晚,估计再挖也挖不完,又怕惊动工地上的其他民工,就找了个借口说晚上再来加班。于是,他们几个便七手八脚又把已露出的棺角用土盖起来,然后收工回工棚吃饭。

  当晚县里派出电影队到工地放电影《农业学大寨》,县革委会要求组织民兵民工观看、讨论。天黑后工地上的民兵民工全都到田坝上看电影去了。发现铜棺的那几位民工便悄悄地来到工地。

  到电影快散场时他们已经把整个铜棺全挖平到了地面。但铜棺又大又重,撬不开棺盖,他们只好用钢钎、铁锄撬开一角,由其中的一个人伸手进去摸索,大件的拿不出来,就随手抓出一把小的,搓净泥巴,大家围上来一看,是珠宝。急得撬的撬,敲的敲,终于把整个棺盖打开,趁着天黑,你一件,我一件,成件的东西很快拿光了。这时电影散场,工地发现铜棺材的事很快传开,天黑人多,有的拿着火把,有的打着手电,把铜棺材团团围住,早赶到的都拿到了珠宝,晚到的只能伸手去捞里面的泥土,寻找剩下的零星小件。许多民工连夜赶7080里路把东西拿回家收藏。

  公社领队和公路指挥部的同志次日才到工地观看铜棺。只见铜棺为长方形,长约2米,宽约66厘米,高约70厘米,棺板厚17厘米,内外表面全部鎏金,棺上镶有虎头、人面、云纹,十分漂亮。县革委会领导便叫生产指挥部派一辆汽车将铜棺材运回县里,放在县革委大院。1970年2月,西林县农业机械厂要铜做离心泵,口头向县革委会领导提出申请。当时是文革后期,每个县都有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抓促指挥部的一位负责人说:不就是一副铜棺材吗?拿去熔炉吧。于是批准把铜棺拉到农机厂,砸成碎片,投入熔炉。直到1972年西林普达屯粮店发现铜鼓墓时,自治区博物馆派人下去调查才知道此事,但为时已晚,绝大部分棺板已化成了铜,剩下的部分也被砸成碎片。当时收集到半麻袋碎片,重达116公斤,一些关键部位已失散,再也拼凑不起来,人铜面具8个,只收回5个,此外还收回虎头一件,玉环一件,破碎玉环4件,4个跪俑以及不少的玉管和玛瑙。经过调查得知,铜棺里原来还有一对铜马和两个平面人像,但如今下落不明。

  西林铜棺被破坏的事件被反映到自治区革委会,主任韦国清非常重视,指令区博物馆的同志继续清查,要求百色地区、西林县两级领导作出深刻检查。1972年12月,区革委会政工组指示区、地、县共同组织联合调查组前往西林调查铜棺出土情况。1973年1月,西林县革委会作了检讨,承认对文物同四旧的界限划不清,铜棺出土和处理都没有向上级汇报的错误。2月,百色地区革委会也作出了检查。4月,区革委会向全区转发了这两份检讨,并通报了这一起破坏文物的严重事件。

  铜棺材虽然被砸碎了,但其文化价值是抹不掉的。也许人们要问,在云贵高原的南麓,在这样一个高山延绵的边远地带,如此高精度大部件的铜器是如何铸造起来的?其实,句町族在汉代时候的青铜冶铸技术已经很高了,不仅能铸造出形体巨大的铜棺材和厚薄均匀、纹饰复杂精美的铜鼓,能铸造出十分精巧的青铜工艺品和装饰品,而且还能在青铜表面鎏金、鎏银。

  在距铜棺墓25米处发现普驮铜鼓墓

  1972年7月3日,西林县普驮屯粮店开辟晒谷场时,在距铜棺墓25米处,挖出一座用四面铜鼓互相套合做葬具的古墓。工人发现后立即停工,报告粮站负责人。该负责人闻讯后立即前往现场,并动手发掘,揭开石板及铜鼓盖,又发掘铜鼓两侧,直挖到铜骑马俑才打电话报告县领导。县革委会派人武部一位科长前往处理,这位科长又擅自主张采取盗宝式的发掘,从上午开始,挖到中午,把全部器物取了出来,运入粮站仓库暂存,下午运回县城。7月4日,县文化馆打电话给自治区博物馆和地区文化局,叫派人下去了解。区博物馆立即派两位同志赶赴西林,但发现现场已遭到严重破坏。这座墓的形制非常特殊,墓坑略作圆形,造作不规整,直径1.5米1.7米不等,深2米;在地表之下深约0.6米处有一块圆形石板盖住墓口,石板下面并排放着十二块大小不等的石条,石条下面就是铜鼓,铜鼓四件是互相套合埋在地下的,在最内层的铜鼓内推放骨骸,后经广西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鉴定,认为死者为男性,二十五岁左右。从骨骸堆放的情况判断应是二次葬。根据墓里所出土的器物看,都有西汉初期的特征,所以墓葬的年代被推断为西汉前期。

  铜骑马桶,四个铜俑和六博棋盘

  从普驮铜鼓墓出土的最有价值的文物就算是铜骑马桶,四个铜俑和六博棋盘了。

  铜骑马桶包括马、鞍、骑士三个部分。器表全部鎏金,明亮夺目。马是雄马,膘肥体壮,昂首而立,迎风嘶鸣。马鞍方形,覆在马背上。骑士头戴武冠,身穿夸褶,束臂鞴,缚裤腿,脚蹬统靴,双腿跨坐鞍上,两手置胸前,作勒缰状。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形象。

  随葬品明显分为两类,一类同中原内地的风格一致,一类有浓厚的西南少数民族色彩。其中的四个铜俑和六博棋盘是典型的中原造型风格,它们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浓厚兴趣。这四个铜俑和六博棋盘现珍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每个俑的高度大约在10厘米左右,都着宽袖长裙,双膝跪地向后而坐,是秦汉时代最流行的装束和坐姿。那么在随葬品中,四个铜俑反映的是什么场面,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呢?专家分析认为,四个铜俑呼三喝四的造型,正是对弈六博棋的情景。据文献记载,六博是古代中原地区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也称为博戏。它的出现最迟不会晚于商代,自战国以来就十分流行。《战国策》中讲到齐国都城临淄的殷富时,举例说: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六博鞠者。在《楚辞》中也有关于六博的内容。到了汉代,六博更为盛行。那么这种六博棋究竟是如何下的,怎样才算输赢,由于它很快就失传了,后人已无从破译。但有一点在史书里得到反映,就是下六博棋时,获胜的一方高兴叫喊,被杀吃的一方,会有不快的动作和表情变化。这与西林县普驮铜鼓墓出土的四个六博铜俑的情形是相符合的。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也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据考证,六博传入广西时,是在贵族阶层人员中首先展开的一种娱乐,因此用六博铜俑和棋盘随葬的墓主人,地位是很高的。而在该墓葬中发现的四面铜鼓更能说明这一点。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兄弟民族的珍贵重宝,在《隋书?地理志》中说: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用铜鼓给死者做葬具,自然更是不寻常的事。那么这个墓主人到底是什么身份的人呢?据记载:得鼓二、三便可号称王。就说有两、三面铜鼓,你就可以当一个地方王了,所以这有四面铜鼓陪葬的墓,因为它的规格很高,应该是句町王的墓葬。

  铜骑马桶,四个铜俑和六博棋盘已被国家文物局全国一级藏品专家确认组定为一级藏品。

 

西林博物馆:古句町国的铜棺葬侧面雕刻图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4 10:06:36编辑过]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5#
发表于 2011-11-14 10:02:00 |只看该作者


存于西林博物馆的铜棺复制品。

铜棺中出土的鎏金面具残片。

驮娘江畔访古国

本报记者 熊红明 文/

悠悠驮娘江,弯弯绕青山。

  驮娘江是游走于广西西北部“滇桂黔三省之地”的一条河,是珠江源头水系之一。驮娘江流程曲折,从云贵高原向东婉转而下,好比一个悠然行走于滇黔桂三省山间的壮家女人。它没有大江大河的奔腾澎湃,却在婉约、宁静中,默默地孕育出了神秘的古国文明

  驮娘江畔 触摸人类远古文明

  驮娘江发源于云南省广南县五株乡,流经广西西林县八达、普合、那劳和田林县的定安、八渡、八桂等乡镇后,与西洋江汇合流入右江,最终归流珠江奔向大海。西汉时期,驮娘江被称为文象水,清朝时又被称为同舍河、驮阳江。

  远古时代 谁在江边称王

  相传古时候,有一年大旱,人们纷纷逃荒他乡。一位壮族青年因家中70多岁的老母无人照料,不得不留下来。一天,母亲口渴难耐要喝水,青年就背上母亲翻越高山去找水。当他到达离江边不远处,看到这里有清澈的水,青年便把母亲安顿在一山崖下,独自下山取水。然而,当他把水取回来时,母亲已咽气了。青年失声痛哭,随后毅然背上母亲投江而死。后人为纪念这位孝子,便把这条江取名驮娘江。

  比传说更动人的,是驮娘江所孕育的神秘古老文明。

  西林县八达镇土黄村,坐落在驮娘江畔。“土黄”,壮语意为“王住的地方”,这一村寨依山傍水,是居住、生活的绝佳选择地。

  2009年4月25日上午,在西林县文化局、考古专家的带领下,记者爬上了土黄村西头的一座小山。考古专家说:“走到山顶,你就站在了5000年前古人类的历史之巅。”

  一个小小山头,敢称5000年前的人类历史之巅?这座山上究竟有何历史?

  站在山顶,土黄村寨尽收眼底,驮娘江从村头蜿蜒而过,留下一片肥沃的田地,村民们正忙着耕作,村寨间鸡犬相闻,好一幅田园牧歌景象。

  小山头上的旱地里,村民们种下的玉米已开始抽出新芽,泛出层层绿意。在玉米地的沟垄间,有一堆堆青色石头和砖瓦碎片。这些石头与山上的红色砂石相比,质地更坚硬,两石相撞,铿然有声;而不少残砖烂瓦大小约30厘米,厚8厘米左右,上面的祥云、花草纹饰清晰可见。

“这些石头砖瓦都是村民从地里挖出来的。”考古专家、原西林县文化局局长陆辉向记者介绍说,几年前,县里的文物部门听说这里发现了一些带有花纹的砖块,来调查后发现,这些砖块与当地居民现在使用的砖块不一样,根据花纹、质地推测,这些砖瓦很像是明清时期的物件。

  根据清朝《西隆州志》记载,清康熙初年,土黄已设甲制(清朝的政府基层机构,相当于今天的乡镇的政权设置),而土黄村当地群众至今还有“土黄三百闸”的说法,一闸相当于一个大户人家,土黄有300多户大户人家的规模,在清朝应该算是比较繁荣的圩镇了。陆辉推测认为,山头上出现的这些砖瓦,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庙宇或是官府的遗留,而土黄在远古时代应该是部落首领居住的地方。

  5000年前 谁在山上歌唱

  记者纳闷:山上的这些残砖断瓦最多不过几百年的历史,怎能代表5000年前的人类历史?

  考古专家手拿一块残缺的青色石头神秘一笑:“历史之门只会给那些懂得发现的人打开。”

  无意间,记者在一簇玉米苗旁发现了一条形状如茄子、质地光滑的青石条。记者伸手将石条从泥土里拔出,却发现青石条一端已经被折损,留下了一道锋利的缺口。本想当它作为奇石收藏,不想却是残石一块,记者有些遗憾地将它扔到了沟垄间的乱石堆里。

  见记者扔掉石头,西林县博物馆馆长王奕然赶紧将它捡起,仔细抚摸查看。他笑着说:“你已经拿到了历史之门的钥匙,结果又把它丢掉了!你刚刚丢掉的,是5000年前古人类使用过的石斧呀!”

  馆长的一句话,令记者大为震惊。

  “这是一个典型的旧石器时代的工具,有明显的古人类打制的痕迹。”王奕然向记者介绍说,这块石条断口的地方有明显的打击点,坚硬的石头断口锋利,可用来切割动物的骨肉或者兽皮。

  就在记者为刚才的冒失怅然不已的时候,考古专家又有了不少发现。他们在乱石堆里找到了不同类型的石器,有的是断口已经变钝的废弃石器,有的是经过精心打磨,中间有穿孔痕迹,具有明显的新石器时代特征的石器。

  考古专家介绍说,记者脚下的这座小山应该是古人类生活聚居点,山上的石器应该是古人类从驮娘江边背上来的,因为山上的石头容易碎裂,无法加工成劳动工具。古人将石器打制好使用后,一些废弃的石器就被丢弃在了山上,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从发现的石器看,这个不起眼的小山头存留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多种石器,代表的是5000年甚至上万年前古人类的生产力。

  如今,尘封数千年的历史在现代人的耕耘下逐渐显露,种地的农民将古人使用过的石器堆放在田间地头。一堆堆石块俨然将这片充满了生机的土地,变成了一个陈列新旧石器时期的古人类生产工具的天然博物馆。

  当天,考古人员在山头上收集到了整整一箱子的石器和残破的瓦当。王奕然说:“土黄山头新旧石器的发现,足以证明驮娘江流域曾繁衍出了古人类文明,而瓦当的发现则证明,驮娘江流域的人类文明就像江水一样连绵不断。”

  逝者如斯,来者如斯!

  历史碎片 揭开古国神秘面纱

  句町(音gou ding)古国,一个谜一般的国度。

  有关句町古国的记载,首见于《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书中记载,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句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虏有功”而被汉室封为“句町王”。晋代人常璩在《华阳国志》一书中也说道“句町国置自濮,王姓毋”。

  据历史记载,句町与古滇国、夜郎国属于同时期的西南小国。但句町古国究竟在哪里?这个神秘的国家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历史遗存?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解开句町之谜而一直在寻找。

  铜棺出土 启封历史之门

  历史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人一个惊喜。正当人们苦苦追寻句町古国的踪迹时,一位筑路民工的铁锄,为人们敲开了通往神秘古国的历史之门。

  1969年冬,西林县政府修筑西林至田林的公路。公路通过西林县普合村普驮屯驮娘江南岸的一座叫洞龙山的小山坡,负责修筑这段公路的是八达公社(现在的八达镇)土黄大队平那小队的民工。12月15日下午,一个民工举锄挖土时,锄头碰上一件硬器,发现地下有异常的响声,像是敲铜鼓的声音。一起筑路的民工出于好奇,围拢过来,刨的刨,挖的挖,结果发现土里埋藏的是一具铜棺。

  看到天色已晚,也怕惊动工地上的其他民工,发现铜棺的民工七手八脚又把已露出的铜棺用土盖起来,然后收工回工棚吃饭。

  当晚,县里派电影队到工地放电影《农业学大寨》。县革委会要求组织民兵、民工观看并作观后讨论。天黑后,工地上的其他民兵、民工全都去看电影去了,发现铜棺的民工便悄悄地来到工地。到电影快散场时,他们已经把整个铜棺全挖了出来。约两米长的铜棺又大又重,撬不开棺盖,民工们就用钢钎、铁锄撬砸开铜棺。

  电影散场时,工地发现铜棺材的事很快被传开。闻讯赶来的人们把铜棺材团团围住,天黑人多,在火把和手电筒的照射下,大家将棺材里的东西抢个精光。

  第二天,得知挖到铜棺的那劳公社领队和公路指挥部负责人到工地查看铜棺。出土的铜棺为长方体,长约2米,宽约66厘米,高约70厘米,棺板厚0.5~1.5厘米,内外表面全部鎏金,棺上镶有虎头、人面、云纹,十分漂亮。

  这是无疑一件珍贵的文物!西林县革委会领导命令公路指挥部将铜棺运回县里,放在县革委会大院保管。

  荒唐年代 遗落多少宝物

  然而,在那样一个荒唐的年代,好不容易重见天日的铜棺再一次遭遇厄运。

  1970年2月,西林县农业机械厂需要铜来做离心泵,于是厂里向县革委会提出口头申请,要将铜棺熔化来做原材料。当时是“文革”后期,每个县都在“抓革命,促生产”,“抓促”指挥部的一位负责人说:“不就是一副铜棺材吗?拿去熔了吧。”

  于是,铜棺被当作“四旧”之物拉到农机厂,砸成碎片,投入熔炉。没有用完的铜棺碎片后又被当作废品,有的流落到了民间,有的被做成了西林县水泥厂球磨机的轴瓦。

  记者在西林县博物馆见到了铜棺的复制品,这是一件按原棺1∶1比例复制的展览品,棺首镶嵌的虎头、棺身两侧镶饰的鎏金人面具、祥云纹饰,足以彰显铜棺的豪华。在铜棺旁边的陈列柜里,博物馆还收藏了几块铜棺棺体残片和一个鎏金铜面具残片、一个铜棺铺首环。

  说起这些残片和铜环的来历,工作人员都为人们当年的荒唐感到痛心。

  由于保管不善,铜棺的绝大部分棺板已被人为熔化,剩下的部分也被砸成碎片。文物工作人员在西林四处搜寻,也只收集到半麻袋,约116公斤重的棺板碎片。

  铜棺的一些关键部位已失散,再也拼凑不起来。铜棺上镶嵌的人铜面具8个,只收回5个。工作人员还收回了铜棺里的虎头一件、玉环一件、破碎玉环4件、4个跪俑以及一些的玉管和玛瑙。经过调查得知,铜棺里原来还有一对铜马和两个平面人像,至今下落不明。

  几年前,普合村附近的一位村民向西林县博物馆上交了一尊石制人首。这位不愿透露家庭信息的村民,可能就是当年的铜棺发掘者之一的后代。他将这个来自铜棺墓葬的“小人头”藏在家中,后来被妻子发现。妻子认为这是来自死人的东西,是不祥之物,就要求他把“小人头”扔到驮娘江中。他舍不得扔,就将“小人头”上交到了县博物馆。

村民交到博物馆的石制人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4 10:15:31编辑过]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61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11-14
注册时间
2011-11-14
6#
发表于 2011-11-14 10:05:00 |只看该作者

啊,时间已经过了啊,不知道都去哪里拍啊。

第一次发言,请大家多多关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7#
发表于 2011-11-14 11:13:00 |只看该作者
句町古国,符合政治正确思想的绝佳影视题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4 11:14:0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418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4-2-27
注册时间
2012-1-30
8#
发表于 2012-1-30 15:57:00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6 17:22 , Processed in 0.268145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