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85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陆荣廷的“驱魔碑”、“驱魔诗”及其他

[复制链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00:1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武鸣新闻>>武鸣文化大观>>
[古今名人]关于陆荣廷的“驱魔碑”、“驱魔诗”及其他


2007-8-6 16:28:00



  武鸣人陆荣廷,是清末民初的一位对近代史有重大影响、誉毁兼存、褒贬交集的历史人物。他出身贫苦,平生东冲西闯,很富有传奇色彩。他性情厚道,很讲义气,同情天下穷苦人,其身上具有不少道德气质。但只因文化素质低,政治眼光短浅,故一生升沉屡易,最后一败涂地。纵观他的一生,青年时为谋求生存而在龙州水口圩秘密加入了“三点会”, 并成了当地“三点会”会友推崇的小头目,接着在水口越南边境地带发展民间武装队伍,当了绿林义盗,顽强地专与侵越法帝官兵智战勇斗。后他大难不死,壮年受封建王朝清廷招抚,后为清廷卖命效劳。军阀混战年代,他同情支持辛亥革命,参加讨袁护法,审时度势宣布广西自治,清剿乱党等,身经百战,曲折苦斗,从而官 爵步步高升,从管带到右、左江镇总兵、广西提督、广西都督、两广巡阅使,成为拥兵自重、叱咤风云的旧桂系军阀总头目,后来实际上发展到雄霸一方的“两广王”。他曾荣获“再造共和”的美誉;1916年国会选举副总统时被时人推举为副总统候选人。他在任广西都督治桂十年,在当时整个大陆都十分混乱的情况下, 决迁省府,整军建政,体恤民情,抚剿兼施,竟能把广西整治得省泰民安,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升平景状,因而在老百姓口碑中相当叫好,骂声不多。至今武鸣及邕江各县的老百姓,都还以欣佩的心情用“陆老帅”的尊名称呼他,这与那个时代的其他军阀们相比是少有的。


  历史的问题真值得认真研究,1911年宣统皇帝提升陆荣廷为广西提督,又追封他早已亡故的父亲陆业秀为“建武将军”、亡母欧氏为“一品夫人”。1913年3月,从孙中山手上窃取 了共和国临时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任命陆荣廷为广西都督兼民政长,并授予陆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不久,又特授他为“宁武将军”等,位重爵尊,此时,陆荣廷产生了很大的胜利感。1913年,年已55岁、戎马一生的陆荣廷旋即携其家眷和武卫团团长马逵返归武鸣故里,在县城大兴土木,营建“上将第”、“上将台”、 “业秀公园”;1914年又在他出生地宁武建“宁武庄”,以坐镇家乡指挥广西军政,设法巩固他的小集团政治地盘。1915年他又开辟“明秀园”。“驱魔 碑”就是1913年为建造纪念其亡父业秀公园奠基时竖起的,同时也在他的上将第及同僚李静诚、李祥禄比邻的楼舍靠西江河岸的大榕树根下竖起同样的一块“驱 魔碑”。民间传说在这两块驱魔碑上刻着陆荣廷的画像和他自撰的一首“驱魔诗”:“少壮振粤裳,威震百蛮疆。左执斩妖剑,右执平虏枪。鹰扬播四海, 鬼神遁地方。”虚实如何不甚清楚。


  过去地方史籍没有记载下陆荣廷竖碑和撰诗的事迹,而石碑又于1921年早被海丰籍军阀陈炯明部队全部毁坏了, 社会上知道其内情的人又很少,对此,民间传说众传纷纭,评断各异,莫衷一是。1987年9月,武鸣人陆君田、苏书选编著的《陆荣廷传》一书公开出版发行, 嗣后不少研究军阀问题的专家学者,都根据此书的关于竖碑刻画刻诗的描绘内容加以发挥论述,也引起人们的不少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核实,我认为必须对陆 荣廷的“驱魔碑”、“驱魔诗”的史实进一步考核清楚,方能进行较为切合实际的评析。


  一、 关于竖碑、撰诗问题考证琐记


  凡史必实,不能马虎。我从1996年春至今深入做了一些调查。


   1996年春节过了几天,某日,我专门去找《陆荣廷传》的第一作者广西文史馆馆员陆君田先生谈过一次。当我向他询问该书这些问题的描述其真实性问题时, 陆先生支支吾吾,没有正面明确的回答问题,反而笑笑地说:“我们编著那本书时,思想上还受不少‘左’的影响,有些问题就处理得不是很仔细了。”他的话语引 起我的一些疑惑,觉得要多问一些本地的知情人。


  不久我采访武鸣县街上人苏成高先生。他50年代曾在桂林广西艺专毕业,留校任声乐教师,后因事辞退返里赋闲在家一段时间,70年代后期县政府吸收他为县志办成员,与陆君田、苏书选一起调查过陆荣廷的平生事迹,收集有不少关于陆荣廷的资料。采访中, 苏老坦言:“1921年那两块驱魔碑已被陈炯明攻桂部队毁掉了,建园竖碑后,又因公园只是陆荣廷的私人花园,不允许外人进去参观,这样,人们对园 内的那块碑无从知道。倒是那竖在陆荣廷上将第后院的那块碑,因父亲早年爱去那河边钓鱼,来来去去亲眼看过摸过石碑,记得比较清楚。据回忆,我父亲在家经常给我们家人讲过,说陆荣廷因听到有人向他反映,说西江河转弯的深潭里有鬼作崇,年年有些受虐待的女人来到这里跳水自杀,这些冤鬼阴雨天夜晚经常号叫不停, 有时鬼火来去幽忽,非常令人害怕。陆荣廷平生很同情穷苦人,就决定在河岸上竖一块驱魔碑,震住恶魔,一来企望挽救穷人不再受难,二来也使冤鬼不敢乱闯自己 的大宅作崇。奇怪得很,人们都传说自从陆荣廷在江岸上竖了那么块驱魔碑了之后,在再没有什么女人去跳水自杀了。所以,附近村屯和街上的老百姓都佩服陆老帅,也很相信驱魔碑的神力。我父亲多次对我说:那块碑的碑眉上阴刻有‘驱魔碑’三个字和钟馗手执一根长长的镇妖棍的画像。”说着,他把他收藏的陆荣廷的幕僚军师、其随身教师、翰林学士崔肇琳的《扶荔吟.天崎》的手抄宣纸诗词集借给我看。我趁机把其中的有关陆荣廷的诗作转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中保留至 今。那个手抄本前有一小序,原文转录于后:

  一苦涂抹,漫不留稿。已酉(系宣统元年,即1909年。—抄者注)


  公暇始追忆录之,拉杂凌乱,散无秩序,中间有失记者,意定成之而已。雪鸿留爪,籍志前尘;偶一拾阅,如历昨梦也,天琦自笺。(崔纂刻私章一桢--抄著者,印坭红色。)


   手抄本对每首诗歌的写作情况记得还相当清楚,有的诗作是老帅亲自拟了初稿,然后叫崔帮过目润色;有的则是崔奉老帅之命意写下初稿,然后由老帅最后定夺。 成高老人说,这个手抄本是解放前他在桂林读书时在旧书摊上买下而珍藏的。小序盖有红印坭的崔翰林的私章,我猜测这可能就是崔的一份手稿。奇怪的是该手抄本 就没有陆荣廷的那首驱魔诗,我问苏成高先生说为什么手抄本没有陆老帅的这首诗,成高说:“这可能是陆老帅不想让别人知道他要竖碑在某个暗处而自撰之作吧!?”这看法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后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诗碑立于何处,反正公开立在县城西门河岸边的驱魔碑没刻有该诗是事实。接着我又问苏成高对陆君田、 苏书选在《陆荣廷传》书中关于“驱魔诗”、“驱魔碑”的那样描述有什么看法,他爽脆的回答说:“大概是因为民间都那么流传下来,作者就从诗句的内容加以推 测而妄定的。诗的前四句特别是第三、四句即‘左执斩妖剑,右执平虏枪’对仗、形象。引起人们的联想,老陆、老苏就不深入调查核实而那么写了。”成高老还说 为此曾向陆君田先生提过意见,陆君田不太高兴的对他说:“历史题材的小说适当的描绘一下不成问题。”后来成高不再向苏书选谈过此事了。据了解,苏成高与陆荣廷没有什么沾亲带故的关系,其提供的情况是比较可靠的。


  作者介绍:原南宁文联主席、研究员。参加主编的主要著作有《壮族科学技术史》、《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壮族风情录》等。其一生著作丰硕,各类文章计200万字以上。壮族,武鸣籍。


  (注一)参见陆君田、苏书选编著的《陆荣廷传》第150-151页。1987年8月广西民族出版社,南宁。该书把诗歌第一句第三字,写成“震”字。今据陆荣廷幕僚李祥禄的儿子、曾任台湾司法科长李魄提供的回忆资料订正为“振”字。


  (注二)崔肇琳:清末进士,字湘琪,号天琦,浔州人。清末国乱当头,时政日下,遂跑到南方边陲,被陆荣廷延为秘书长、财政厅长和随军军师、随身教师。


  为了取得更多些确切的材料,弄清问题,我于1994年12月即第一次召开陆荣廷学术研究会前,前去广西财政专科学校(即现在的广西财政学院)采访陆荣廷的孙子陆肇宁。他是陆老帅的第四个儿子即“四少爷”陆裕璋的亲生仔。当我向他问到关于驱魔碑及其诗作的问题时,陆肇宁有点不快地说:“据我父亲讲,我祖父晚年下野在上海当寓公时多次对我们家人讲过这件事,后来我父亲又常讲给我听,所以记忆尤深。1913年那时,祖父准备营建为纪念我曾祖父的公园 (即业秀公园)和大宅第(即上将第),事先就请地理先生来到定点的地址堪舆过。我们南蛮老百姓都很相信关于龙脉结穴、山向分金风水那一套,我祖父也不例外。蛮乡习俗,不管搞什么建筑,或者修什么祖坟之类都得依古例那样做,否则会犯‘三煞’之忌而不吉利,惹来恶鬼作祟,弄个儿女不安、六畜不旺,甚至要遭什么奇灾大祸。我父亲特别讲到我祖父当时的心思,因为那个地理先生也是本地人氏,好像他对我曾祖父早年亡故的事也略知一二,他架好罗盘之后,就低气慢声的对我祖父说:这是一块宝地,但在南边城外是一片阴森森的幽林和墓冢垒垒的荒野,那是县衙门经常拉犯人来斩首示众的阴间地狱,故冤鬼很多。您老要在近旁营建祖嗣公园,建家庙,得在县城附近墙边竖块驱魔碑,这就保证万无一失。祖父听了这番话就问他竖什么样的石碑才最灵验、最有神力?地理先生很肯定的说:钟馗是世间抓鬼、斩鬼、吃鬼最得力的鬼王,竖此石碑保证万事大吉,洪福齐天。就这样,我祖父就决定在城边和河边先竖两块钟馗驱魔碑。”接着,话题就转到《陆荣廷传》这本书,肇宁不高兴地说:“那本书在描写我祖父立的是刻有自己画像和诗歌的石碑,这简直就是造谣。俗话说‘祖宗为大’,那时,我祖父官当得再大,也不 能违背祖宗的宗规仪义,在我曾祖父面前摆什么太上皇嘛!”说着,肇宁老师指着客厅白壁上挂的一幅泛黄了的《钟馗嫁女》国画说:“这是我老头从祖父那里接下 来而珍藏的传家宝。我们家人在上海陪祖父赋闲居住时,祖父买了好几张关于钟馗的画像发给伯叔几家,吩咐大家要把画常挂在房中。世易沧桑,家境破落,旧时什 么家产都已一付东流,成了云烟,唯一的就是我把这张祖父赐给的传家宝保留下来了,去哪里都把它带到那里,贴身珍藏。解放前夕我读高中,参加过进步的学生运 动,闹学潮;解放后我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到了满洲后组织又保送我去读财政大学;1957年‘大鸣大放’我向党交心,主动向组织上交了收在箱子里的我祖父的一迭照片,有人就诬说我保留变天账,糊里糊涂地把我送到北大荒去劳动改造,我不服,老是给党委写信申辩,后来党委才把我调回广西,分配我去财专当大学老师。那些照片后来给吉林省公安厅没收了。走南闯北,沉沦度日,我只保存得这幅珍物,爱钟馗神袛似乎是我家的文化传统!”一席话说得我心中有些震撼。 通过这次采访谈话,我觉得陆肇宁的情况介绍当是属实的,也很有参考价值。


  前不久,我又去采访了懂得一些关于陆荣廷竖碑、建大宅地情况的兽医药检老技术员梁敏(80岁)、李佩英(78岁)夫妇。他俩也都是武鸣街上人,与陆荣廷家没有什么沾亲带故的关系。他们那矮小的祖屋就挨在县城西门江岸边陆荣廷及其幕僚的房子旁,因比邻关系,他们的父亲对陆荣廷大兴土木的情况也略知一二。梁老夫妇把父亲亲见的情况向我们介绍说:那年陆荣廷准备建什么上将第,就在我们家门前靠河边的那块草坪上搭了一排草棚,雇了几十名石匠、工人在此安营扎寨,加工石础、石条,制坯磨石,刻字雕花,预制石材构建,石工一共搞了半年多时光,白天轮番作业,晚上还点上十多盏汽油灯加班加点,好不热闹。他父亲亲眼看见当中刻有五块大碑,其中两块驱魔碑,雕有过年时民家挂的面长刺鬓、手执大刀的钟馗门神像,另一块是上端刻有几行文字、下端阴雕陆老帅画像;再另外两块刻有文字的。因为父亲是文盲,不懂得那些有文字的是什么内容。后来,其中那一块刻有钟馗像的石碑就是竖在陆老帅的大宅,也呵护我们这些矮屋的。那时,人们心里都暗自感谢陆老帅。其他的石碑后来都拿到哪里去竖放父亲就不 知道了。梁老夫妇的介绍大可作为对上面其他人介绍的有力佐证。


  此后的一个星期五,我根据梁老夫妇所提供的线索和别人的介绍,又到广西中医学院采访了老同学梁德茂教授。他也是武鸣街上人,现已78、9岁。他亲眼见过并亲手摸过刻有陆荣廷画像和驱魔诗的那块石碑。他说那块石碑就镶嵌在陆荣廷上将第后园靠河边的拱形排拱的坑道石墙上。因为碑是藏在秘密暗处,因此1921年陈炯明之乱没有被洗劫。抗日战争那时1939年、1944年武鸣县城曾两次沦陷, 日寇对县城经常用飞机狂轰乱炸,极不安宁,有时一天拉几次警报,躲都躲不及。梁德茂青年时期与陆荣廷的孙子陆肇宁是同年同班同学,比较相好。敌机出动,警报一响,他们就一同跑到那排拱沟那里,钻进深沟里躲飞机,因此能亲见亲摸那块石碑。后来中学毕业离乡升学,老帅画像碑的下落就不知道了。


  为了进一步弄清陆荣廷画像的下落底细,我立即赶回武鸣向文体局的同志和其他人了解了解,终于弄清了此碑的下落和结局。解放后搞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国家没收了老帅及其幕僚的那一排排房产,后来拨给县邮电局、县印刷厂等单位办公使用,因遭焚烧后重建的房子已陈旧,又不适用,机关单位加以整修扩建,填平后院一带的小池塘、小花园,县建筑队的一些工人,趁机把陆荣廷画像石碑迁竖到河边大木棉树根旁的大水泥墩上去。迁碑过程还有点小故事:工人用公家房用的石料、水泥先在大木棉树下砌了一大水泥墩,高宽都一米多,某日天麻麻亮,工人们点香摆酒,拜祭过石碑,口喃有词:“老帅老帅,现在解放啦,还躲在深沟干什么,该站到光天化日下去了。”说着,大家一齐动手,两下就把石碑撬出,稳稳当当地迁竖到那大石墩上去。《武鸣时讯》(即原《武鸣报》)编辑记者黄绍武向我介绍,说 他上个世纪60年代在县城的城厢小学读书时,常到离木棉树不远的码头游水,走过河边还看见那块石碑,只可惜在‘十年动乱’期间,在大破‘四旧’的狂热中给 造反派彻底砸烂,并把碎石片全抛到河里去了。过不多久,因修河边马路,那石墩也铲平了,接着木棉树也枯死了。


  通过一番调查,真相终于大白了! 两碑变三碑,阴碑到明碑,心碑现真碑,假碑冒真碑,历史又给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解放前夕,很少有人见到和知道驱魔碑,后来在短暂的时间内陆荣廷画像石碑从阴处到阳处,后来人们只见此碑,就错误的把陆荣廷画像碑当作钟馗驱魔碑了。陆君田、苏书选编著的《陆荣廷传》的那段描述,看来不是存心糊弄,而是不知不觉的给沧桑的历史给弄糊涂了!


  今天,史实应该还其本来面目:两块钟馗驱魔碑。是陆荣廷受传统风水意识传承影响而期盼神力保佑,并希神力能解除民间苦难的迷信碑、慈善碑;陆荣廷画像碑是陆荣廷在其人生上升时期社会实践道路非完全理性体验的某种心绪的述志碑。


  这里,我还想强调指出清末民初那个时期的政治大环境对陆荣廷的制约和各派政治力量相互碰撞激战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从而使我们更能比较公允地评价陆荣廷。大家知道,清末民初那个时期,神州大地的政治大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清末阶段和民初阶段。前个阶段是如何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问题,后个时 期是建立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即政治体制问题;两个时期的政治课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神州大地,由于列强逼签《辛丑条约》和清朝推行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 国之欢心”的国策,最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外有强邻环列,虎视鹰瞵;内有“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经济凋敝,民生困苦。面对大厦 将倾的局势,首先要推翻清王朝,同时外争独立,内争民主,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这是急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反反复复,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各有主张。对此,尤其是对后者各界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从自己的立场和经验出发,提出各自解决时代课题的经世方案。地主阶级改革派要求清廷整顿中法,采 用西法,仿行立宪,以法治国。资产阶级立宪派发起立宪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法度政令”,在改造国民性的前提下,兴民权,立宪法,设议院,变君主专制为君主 立宪。改革派和立宪派都希望在不必消除旧有统治阶级主要基础的前提下,在政治领域进行民主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掀起革命高潮,依据西方的民权学说,效法欧美革命,力主消除旧有统治阶级主要基础,武力推翻清朝统治,变更国体,以民主立宪代替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然而,革命派中并非铁板一块,其中也有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也有反对代议制的。这位偏寓南疆边陲、文化素质较低、没有多大政治头脑,只知道要改变受苦受难的景况就要坚决反对压迫者、剥削者和凶恶蛮横的帝国主义分子的叫化子出身的陆荣廷,政治形势在他头脑中是朦蒙胧胧的,所以,农民造反典型的陆荣廷,平生既能享有骑马紫禁城的“殊荣”, 又能做为百姓炒牛下水这样的“贱事”;既是拥兵自重的军阀,又不与传世门阀联姻;既拥孙中山而又气孙,既拥袁世凯而又反袁;既降清又反清;既守旧又能连滚带爬跟上时代;他虽拥兵权重,但不投靠帝国主义,不出卖祖国,而且相反的坚决反帝;他拥兵主张民族平等团结,休养生息,希望大家能过上平静的生活,这殊属不易啊!(注九)清末民初十多年里,各派力量互相碰撞,共同汇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各有各的贡 献,功劳都不可抹煞。所以,我始终认为陆荣廷的重兵为本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对复杂历史人物进行公允的评价的一些建议


    (一)历史研究要做到实事求是,认真务实,这就必须以广泛搜罗“史事”为前提。政协文史委员会整理出版了《老桂系纪实》,这是很好的,为深入研究陆荣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我认为其中有不少同志还多少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或者其个人恩怨的干扰,其所提供的材料也有一定的偏颇,应该给以甄别;另外,还有很多 资料如各派书刊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报道、清和民国的档案资料还相当的缺乏,应该花大力气继续广泛搜集、挖掘、整理、补充,公开出版,以帮助和推动研究工作的 深入开展。


  (二)史学研究要避免简单化、公开化、片面化,不应单纯以某党派或某个重要人物的角度和观点来看待陆荣廷。长期以来,史学界似乎形 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陆荣廷只能作为一个反动人物出现于史册,即使他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有利于革命和社会发展的事,也多被轻描淡写,有的甚至有意无意地抹去,或者乱上纲戴帽,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思维的实质是以政治来取代真实的历史,把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单化、公式化;这种思维 方式和做法,或许可定某位领袖于革命自尊的地位,突出正统,但有违历史科学求真的基本价值观,其结论必然是片面的和不客观的。我们认为,研究陆荣廷,必须 看到近代社会的复杂性,围绕着争取独立、民主、富强的总目标,有多种人物、多种方案、多种办法、多条道路的客观存在,它们各具自身特点和价值。许多志 士仁人都在“摸石头过河”,探索追求,他们与时代潮流、世情国情区情的适应程度和可行性的异同可以比较,但不能抹煞它们的存在,或者简单地肯定此一种观点 否定彼一种观点;要看历史实践所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方案、做法的长处相辅相成所形成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合力。同时还要看到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失败或反 复都是正常的,某种理想在某一阶段显得不合理不可行,并不能就此认为在未来情况变化的某个阶段该理想就没有可行性、合理性。因此,细心认真发现、珍视各种 理想的可贵内核,并予以正确的评价,是历史研究者的重要史责和自觉的挚着追求。


  (三)治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要力求避免 乡情、亲情或者党派成见的影响。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有乡情、亲情或者党派成见是正常的。但研究陆荣廷,既不应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或党派成见,为亲者 讳,为尊者讳,应摆脱党派成见,摆脱政治干扰,采取中立客观、科学理性的态度,好者说好,坏者说坏,科学分析产生的原因和指出应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只有 这样,我相信关于陆荣廷的学术研讨必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取得更大更好的切合实际的研究成果,为近代史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写到这里,我想以一首大约是群众创作于民国初年城乡流传至今的武鸣腰脚韵《咀老帅》(即“赞颂陆老帅”的意思)给本文作结。这首山歌是在上个世纪搞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三套集成”工作时我们深入武鸣农村收集到的。山歌这样唱道:


  
                   LaujCai seng ndohoengz,
                   Bae guengjdoeng hoenx ciengq;
                   Dauq ma guenj deihfieng,
                   Mbawj lwgnuengx rai roz.
   
  
   回顾那时搜集到的几千首山歌,当中却没有一首是骂陆老帅的,反而有那么十多首流传地域很广、流传时间很长的赞颂陆荣廷的歌谣。大家知道,民间歌谣是异常浩瀚的人民口头韵文创作,更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以及日常生活的情况,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在这里,壮话山歌《咀老帅》难道不也能够引起我们某些思索吗?!    

  (注九)参看《陆荣廷新论》中梁庭望教授的《陆荣廷与壮族文化》一文。


(2007年4月1日于邕州)
           (全文完)                                       



编辑:梁芳 作者:黄全安 来源:武鸣县新闻信息中心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沙发
发表于 2011-7-31 14:47:00 |只看该作者
文章太长,有重点标出会更一目了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板凳
发表于 2011-8-3 16:29:00 |只看该作者

陆君田、苏书选编著的《陆荣廷传》的那段描述,看来不是存心糊弄,而是不知不觉的给沧桑的历史给弄糊涂了!

原来如此。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地板
发表于 2011-8-5 22:22: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打陆的“粤军”,实际上是闽军,海丰佬陈炯明带头的,从福建那边班了大批兵马。


孙中山其实也是有福建渊源的。
翠亨村原先没有孙氏人居住,是孙中山的太公还是谁,从附近的左埗头村迁了一支入翠亨。
而左埗头是一条闽村,村中 孙、欧、阮 三大姓,欧姓来源未知(比较可能是广府),孙和阮是比较确定来自福建的。
孙姓在广府是极罕见姓,相对较多见于闽南。

中山有一大片面积的土地是被几百年前海路迁来的闽人占据的,但人口较稀少。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5#
发表于 2011-8-5 22:24:00 |只看该作者
翠亨的建村姓主要是 陆、谭、杨 三家人,最早的蔡姓已不存。“翠亨”其实是“蔡坑”的音误。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17:42 , Processed in 0.165131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