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达山泉一瞥
2009年4月1日中午,在那雷赵总的邀请下,与潘其旭教授、小蔡、李伯、陶叔等人同游“壑涧庄园”。
壑涧庄园位于德保县燕峒乡兴旺村陇大屯,“陇大”即壮语的“Luengh-dah”,luengh意为“石山间的平地”,也可以理解为“山谷”、“沟壑”,dah即河流,luenghdah意为“有河流的石山山谷”。经营“壑涧庄园”的许教进先生,是德保县足荣镇人,陇大屯是他外婆家所在的村子,两年前在偶然机会下他和村民们商议后决定承包村子前面的这条从地下岩洞冒出来的山泉小河,进行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他原先并非一个从事服务业或旅游行业的人,而是从事水泥建筑的生意人,却能够睿智地发现这条小河的美和价值,并单独投资建设起了这个对外开放的私人庄园,实在难能可贵。许先生最令我欣赏的一点,就是他保护生态的理念,以及他为保护整个村子周边自然环境而劝说村民们不要过度放牧、放弃砍柴卖柴填补生计等生产生活方式的努力,在他的努力下,全屯原有的12群山羊,现在已经减少至3群了,陇大屯的周边现在大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应该得益于许先生的努力。
“陇大”是这个村子的汉字地名,但许先生却也不失文雅地按照壮语字义给他经营的庄园起了“壑涧”这样一个汉语名称,“壑”对应luengh(山谷、石山间平地),而“涧”则对应dah(河流)。不过,德保县到过壑涧庄园的人,大都记不住这个汉语名称,如今说要到该庄园游玩,都说“兴旺那个山庄”之类,我们也觉得过于拗口和文雅了,不适合壮族人的审美情绪,也不容易记住它,于是建议许先生恢复它的壮语名称,他也说曾经考虑过改用接近原来壮语名称的音译“龙达”,这样字面上比“陇大”寓意要好一些,我们也觉得不错,于是就当场给它重新定位为“龙达”了。
在我看来,龙达山泉溪流景区可以分为水源区、服务区和下游原生态景致区三个部分。
水源区是从一个宽敞的地下溶洞冒出来的大山泉(也许是一条地下河的地表出处),一年四季涌泉不断,村民们早就在该处建起一个水坝,并有一个抽水机用于灌溉,这个岩洞口四周的岩壁上,到处是古树大藤,树根沿着岩壁往水里垂,一副天然淳朴的生态景象,源头的流水处经常有一些小翠鸟和其他小鸟儿,游人进入的时候它们叽叽喳喳地飞走,等人走后它们又会飞回来停留在栏杆上、树枝上,望着水里的小鱼儿伺机猎食。
余水沿着蜿蜒崎岖的溪流,流入村子前面的服务接待区,形成一个宽敞的河道。这个宽阔的水面是许先生营建庄园的时候建起的两条水坝而蓄起的,我们已经看不到这个河段原来的景象是什么样了,但据洗衣服的一个老妪说,以前水面很低,也没有这么宽阔,就是不起眼的小河而已。话虽这么说,但看不到原始的景象也很难想象,也为这个河段带有太多的钢筋水泥味道而略显遗憾。服务接待区的河段有游泳场,有茅草亭式的餐厅,还有主人的居所。这个区域还可以做烧烤、野炊等活动。令人欣慰的是,水坝之上河里的鱼还很多,而且都是现在鉴河已经很少见到的byalingz,一群群的在水里穿梭和翻滚肚皮,有时候还在河边洗衣服或洗菜的妇女的脚下穿梭,十分可爱。
最令我和潘教授激动的是下游的原生态景致区,那里是我们在下游水坝散步后偶然发现的,距离村子这么近的河两边,居然还保留着茂密的树丛河岸,竹林、木棉树、古藤、怪石等,形成十分雅致的自然景观,特别是河岸还有两柱高耸的铁木(mayxhinj),已经是非常珍贵的树种了。河岸两边有简单的土路和石路,这种路正是我们理想当中的原生态旅游景区的样式,还有一个小坝桥,游人可以经过它到达河对岸,虽然现在还是枯水期,水位尚低,但四周的绿意盎然还是令这个河段充满着生机和春色,令人流连忘返。我们在那里游逛了很久才回到服务区吃饭,等差不多离开龙达的时候,许先生才问我们,刚才在那段河岸有没有遇到那条大蛇,我们才知道那里原来还有蛇,而且是一条十几二十公分直径粗、几米长的过山风,这种剧毒而脾气暴烈,随时给人致命危险的蛇,而且是这么的粗长,说出来挺吓人的,但许先生说那条蛇很温顺,他平时去那里散步,遇上它的话,他还会和他打招呼,然后和它byebye告别,总之不要过份靠近它就不会有危险,有点匪夷所思。想起来还有点后怕,因为潘教授在铁木旁的乱石堆上碰到一棵古藤,还在那里逗留了许久,并留影留念了,那蛇大概也是在那里盘踞的吧。有点怀疑那里虽然距离村子近却保持着这么原生态的景观和植物,是不是和那里有大蛇出没有关,德保壮人对大蛇一般都有敬畏之意,认为那不是普通的动物,而是ziox(汉字近音“聚”),多指神蛇或神龙,一般来说那种长着大树又靠近水源、并有乱石堆的地域,都是“ziox”盘踞之地,那种大树也通常叫做mayxziox(汉字近音“梅聚”),不能随意砍伐,否则遭殃,而那种地方普通人也不会靠近,特别不能在那种地方撒尿,否则据说生殖器会肿烂之类。
下午三点多,我们抱着对龙达山泉河溪的眷恋,以及对那个原生态景致区的几分疑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