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6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侗台语言与文化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4-12
注册时间
2004-4-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00:2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侗台语言与文化

李锦芳 著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

语言、文化是各个人类群体、种群、族群的两项重要特征,因此也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所研究的两个重要范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现代汉语词典》)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语言”的含义: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时候,它是认知事务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相对而言,人们对“文化”一词内涵的认识的差别要大的多,据说有人在1951年的时候统计出当时人们给“文化”下的定义多达164种。在欧洲“文化”一词最早出自拉丁文colere,意为“耕耘”,后来在英语变成culture,有“栽培、养育”意,又引申出“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身心修养、文化、文明”等意。亦有cultivate“人工培育、耕作”,agriculture“农业”等衍生词。日文以“文化”对译culture,后被汉语借用。其实“文化”一词在中国很早就出现,指“文治、教化”,相对“武功”而言。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称:“凡武之兴谓之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广微《补亡诗·由仪》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化一词古今中外含义不断演进,近现代中外学者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林林总总,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英国泰勒《原始文化》(1871):文化指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广义的文化是指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侠义的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成为集团成员所共有。范围包括语言、传统、习俗和制度,以及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它们在物质工具的制造物重的表现。

《苏联大百科全书》:广义的文化是指社会和人类在历史上的总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侠义的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

《辞海》: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侠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简单的说,文化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习惯把文化区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范畴,也有人把制度文化从精神文化中分离出来。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并随之发展,消亡,文化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发展,语言文化都具有民族性、群体性、语言属于文化范畴,我们所说的某种文化一般包含语言,例如汉文化与汉语、阿拉伯文化与阿拉伯语,当语言又独立于文化领域的文学、艺术、制度等其他部门之外而存在,是文化领域的一个独特范畴,它作为符号形式而存在,其主要功能是承载、传递信息,因此它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有人认为“全部人类的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正是语言符号才使我们的类人猿转变为人,并成为人类,仅仅由于符号的使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流传不绝”①的确,正是因为使用了语言,人类的每一点进步才被这重要的符号形式表述起来,记录下来,并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而传播。很难想象,没有语言这一符号系统,人们将如何交际、交流思想,如何代代传递知识和技能。

人们早就注意到语言的文化信息承载功能。德国文学家。民俗学家和语言学家格林(Jacob Grimm 1785-1865)曾指出:“我们的语言历史也就是我们的历史。”同时期的欧洲学者保扑(Franz Bopp 1791-1867)、洪堡特(W.Humboldt 1767-1835)、拉斯克(R.Rask 1787-1832)以及后来的欧美学者如梅耶(Antoire Meillet)、博厄斯(F,Boas 1858-1942)、萨丕尔(E.Sapir1884-1939)等都发表过许多言论,提出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认为语言研究对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受印欧语研究的鼓舞,人们也尝试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去探索古代印欧人的文化及历史关于原始印欧语使用者的故乡,语言学家猜测:

我们构拟不出原始印欧语中关于“棕榈”、“橄榄”、“柏树”、“葡萄”、“月桂”等词语。在这一反证的有力基础上,我们可以万无一失的排除亚洲和地中海国家可能是印欧人移民群的来源这一看法。但是,我们却能够构拟处下面的一些树名:“白桦”、“山毛榉”,“白杨”,“栎树”、“紫杉”,“柳树”,“云杉”,“桤木”等。对于每个树名,证据都不同样的确凿可靠;我是按照可靠程度的递减而排列顺序的。然而,在每个例子里至少存在某种可以成立的可能性,而在“柏树”、“棕榈”和”“橄榄”这样一些树名中却不存在着这种可能性。

在这些树名里,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山毛榉”。由于山毛榉不能够从波罗的海的哥尼斯堡(现称加里宁格勒)到里海西北岸敖德萨一线以东的地方生长,所以我们必须得出这种结论:印欧人居住在欧洲而不是亚洲。斯堪的那维亚可以不去考虑,因为我们知道,山毛榉移植到那里是很迟的事勒。这个区域可能是在中欧偏北的地方,即维斯拉河与易北河之间的区域。就在这里,我们发现勒现今印欧语言最稠密的聚集地,属于西支的一种语言(德语)与属于东支的语言(波罗的语与斯拉夫语)并存着。

通过可以构拟出来的动物名称,我们可以看出,印欧人是来自这一地区的,因为这些名称都带有该地区的特点。我们没有发现“虎”,“象”,“骆驼”,“狮”或者“豹”这样的语言。然而,我们却搜集到关于“狼”,“熊”,“山猫”,“鹰”,“隼”,“枭”,“鹤”,“鸫”,“鹅”,“鸭”,“龟”,“鲑”,“獭”,“海狸:”,“蝇”,“大黄蜂”“蚂蜂”,“蜜蜂”(从”蜜“一词推导出来),“虱”和“蚕”等动物寓言,我们还发现“狗”、“牛”、“绵羊”、“猪”、“山羊”或者是“马”等有关家畜的词语。

关于构拟处原始印欧语的“大麦”、“储存”、“播种”、“耕地”、“磨碾”、“村落”、“牧场”等词,人们认为他们曾经定居的农耕生活。此外,人们还通过对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指出古代印欧人的家庭为父系家长制,进入了父系社会。

分布在广袤的太平洋地区的两亿多南岛语(Austronesian)使用者的来源也是个谜。学者们通过构拟出原始的南岛语的“水稻、栗、甘蔗、狗、猪、独木舟”等词,推测其故乡应该在热带的边缘地区。此外还据白保罗(Paul.K.Benecdict 1911-1997)所构拟的原始澳泰语(Proto-Austro-Tai)的一些词汇,如"田、湿田、园子、犁、水稻、甘蔗、牛、水牛、斧头、独木舟“等,认为南岛语和仍使用于华南的侗台语有共同的特征,从而推断:南岛、侗台语湿在新石器时代从华南沿海水稻耕作者的居住地开始向外扩展的。考古学的大量发现表明,这些居民约生活在距今8000-5000年之间。

我国的学者也注意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罗常培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就开设了”语言与文化“课程,以云南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料来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后来出版了《语言与文化》一书,成为我国第一份较系统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论著。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开拓了语言学研究的领域,也为相关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路,推动了学术的进步。

侗台语民族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广大的地区,人口近9千万,是世界上一个大的民族群体,他们有近似的语言和历史来源。侗台语民族研究在国际上是显学,有关语言、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国际研讨会也频繁召开。但直至目前,仍很少能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系统研究侗台语民族。侗台语民族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历史较短,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其历史文化、社会是个有效的途径。我们将试图从语言学的材料。理论方法阐明、诠释侗台语民族历史文化的一般现象与重大问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审视侗台民族文化。

侗台民族文化的基本面貌怎样呢?有人说在中国其先民古越人最先学会使用铁,侗台先民百越人可能也是稻作文化的始作俑者之一。仡佬先民"夜郎"雄踞西南,似乎靠的就是这两种武器:高于周边民族的先进的冶炼和稻作技术。果真如此,如今其他方面均不如周边民族的仡央民族的打铁、植稻技术却高于人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侗台民族的文化创造是多种多样的,国酒"茅台"系侗台民族之杰作,人们也许会有疑问,但的确是事实,它产自仡佬族世居的贵州省怀仁乡茅台镇。那么,通过语言作为手段来研究侗台民族的文化是否有可能呢?这其中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语言史的重构来获得文化的 信息,而这其中的关键史我们对侗台民族分化前的语言状况了解多少。先看一个例子,西双版纳傣族的"洗"的5个近义词如下:"洗"(头)sa1,“洗(衣)”sak8,“洗(澡)aap9”,“洗(碗)”laŋ4,“洗(收、脚、腿、菜)soi5。这与壮语等十分一致,与侗语也基本相通,说明侗台民族虽然分化已久,但由于民族生活、文化习俗没有大的变化,又由于语言的保守性,两三千年来,侗台语言的变化是有限的,而且又由于有规律可循,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侗台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比较有把握的重构早期的侗台语言,从而获得大量的文化信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2 13:51:19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4-12
注册时间
2004-4-18
沙发
发表于 2004-9-12 10:46:00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侗台语民族及其文化特征

侗台语民族系指使用侗台语语语言的诸民族群体,将之视为一个有别于其他民族集团的一个群体,首先是基于对其语言共性的认识,但从现阶段看,其内部文化形态差异较大。虽然其深层次的文化特征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人种特征也相当一致。现代侗台语民族分布在华南、东南亚地区,东起广东省的西北部,西至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即约东经112度向西至92度这么个跨度,呈东西向月牙行。侗台语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和印度等国,马来西亚,柬埔寨也有少数泰人,人口约近9千万。

一、中国的侗台语民族

中国的侗台语民族有壮、布依、傣、侗、仫佬、水、毛南、黎及仡佬九种,另外其他几个民族群体,分布在华南、西南地区的广西、广东、海南、湖南、贵州、云南、四川7个省、市、自治区,人口约两千五百万(主要依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按年千分之十五增长率,今应为2900万左右)。各族体的人口、支系、分布依次介绍如下:

壮族-1548万,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曲靖市、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贵州省从江县、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另有约数万人散居在云南省临沧、玉溪地区、丽江地区、大理州鹤庆县、昆明市、禄劝县、昭通市、巧家县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瑶区乡、勐伴乡及勐腊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5千人左右,四川省宁南、木里、会东等县有3千人左右。陕西省柞水县也有千余人。壮族依据语言的区别可以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两大支系,基本上以右江、邕江为界,云南地区的分界也基本上以此纬度划分,依据自称、他称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壮、雅依、沙、侬、代、土、布曼、布央、娄、偏、生、弄等多个支系。“布壮/布雄”、“布衣/布雅依”、“侬”、“代”为4个最大的支系,前两种属于北壮方言群,后两种属于南壮方言群。“侬”支系自称nuŋ,,分布在桂西南、滇东南尤其是中越交界地区。“代”支系自称dai/tai,分布在滇东南、广西龙州县也有。

布依族-245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云南、广西部分自称pu4jai1的,称其先辈来自贵州,多报布依族(云南省北部散居的部分未报布依,报壮族)。过去汉族称布依族为“仲家”。布依族有少量自称“布绒”,”布样“的可能是有仡佬族、布央人变来。

傣族-10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中部。其他地方也有少量分散居住。四川会理、盐边、渡口三县市、金沙江沿岸也有少量傣族居住。傣族一般自称tai2,有多个支系。分布在西双版纳的为”傣仂“(tai2lƜ4),住在滇西南德宏等地的为”傣德“(tai2taƜ3)或”傣哪“(tai2nƏ1),住在金平县的有”白傣“(tai2dƆn5或tai2xaau1)和”黑傣“(tai2dam1),住在新平县的有”傣雅“(tai2ja5,他称”花腰傣”,在思茅、西双版纳也有居住“),住在红河州的还有“傣仲”(tai2tɕuŋ4),“傣拉”(tai2la2),“傣友”(tai2hiu4)等支系。

侗族-251万人,主要分布在黔桂湘交界地区,湖北省也有少量分布。内部语言文化差别不明显,分南部、北部两个方言。

仫佬族-1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附近县市也有少量分布,内部语言文化差别很小。

水族-34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及其附近一些县市,广西南丹、融水二县也有分布,内部语言文化差别不大。

毛南族-7万多人,分布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内部语言文化差别很小。

黎族-111万多人,分布在海南省。自称“赛“(ɬai),有多个支系,分侾(哈)、杞、本地、美孚、加茂(台)5种方言,前4种差别不大,加茂(台)自成一派。

仡佬族-4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也有分布。四川、重庆南部过去也有仡佬族分布。仡佬族有”花仡佬“,”青仡佬“,”红仡佬“、”白仡佬“等支系,另有”披袍仡佬“、”剪头仡佬“、”锅圈仡佬“、”打牙仡佬“、打铁仡佬”、“水牛仡佬”、“黄牛仡佬”等称谓。分为“稿”(qau)、“阿欧”(aɣəu)、“哈给”(hakei)和“多罗”(toʔlo)4个方言,方言之间的差别较大,不能通话,使用母语的仅有1万人左右

在中国,除以上9个民族,尚有多个使用侗台语言的群体,人口约近90万。简略介绍如下:

临高人-分布在海南省北部临高、琼山、澄迈、海口、儋州等县市,岛西东方、昌江县和岛南三亚市也有临散分布。自称是“翁贝”(aŋ3be3,aŋ3vo3,),为“乡下人”之意。内部语言差异不大。人口约60多万,报汉族。

-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6 21:36:3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板凳
发表于 2004-9-12 13:21:00 |只看该作者

贝侬,你转帖所用的字号太小啊,我帮你转为2号字了。

这个论坛只合适用2号字,用其它字号都不理想。大过2号字的,行距就很挤,比2号字小的就不能看清了。是所用软件或者设置有问题?请管理员查一查。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6 20:22 , Processed in 0.14557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