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57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计宗道:《上当道乞减马平县余田加征状》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3:5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计宗道:《上当道乞减马平县余田加征状》

  马平土田经兵燹后多为猺獞所据,民存如晨星落落。国朝洪武年间,贼势日炽,朝廷命都督韩公观捕剿之,玉石俱焚,地旷田荒。至永乐二十年,拉其残民,仅七里,较之前代,己亡十之八九。田之美者,民收出庸,次者拔作屯田,又其次者,皆野峒深山,草木交结,城郭远甚,民所不敢蹑,付诸猺獞耕者,名曰余田也。田虽余,粮则仍在。正统间,管田佥事王受分田为上、中、下三等,广募猺獞佃之。然不能必其足数,任其所出。民为输督粮者请兵深入催征,犹不能绝其侵渔,及致骚扰。景泰元年,其围城连攻七日束书于矢,射于城中,曰:“官给田我耕,本已安我,而追征严重,所以致此也。”虽托朝廷威福,幸城不陷,而四境之内,已被其残破矣。于是掌户部事太保金琏议之减田租之半,俯就夷情。自是以来,催科者率以为常例。今者不此之依,而依正统间旧册口征,岂以琏所奏者未之察耶?岂谓景泰以来荒田皆熟,而欲加征焉耶?若为荒田皆熟,何民于上田累告荒,而朝廷又为之蠲免也。大抵广西土田于猺獞代耕,非如中土,皆百姓自为也。以夷所耕者,民为代输。力强者则得之。力弱者,则目皮之。而况下田荒远者乎?今欲余田增粮,官必取于民,民必取于夷,赋赋于民,民纳于官,于国计得矣。倘所增数不足,官必责于民,民必责于夷,官责民逋,负系累之而己。民债夷欠,租岂得以拘哉?必请陈师鞠旅抵其村落,威慑之而后能尔也。倘或有一二强项持险拒抗负固不服,威又不能慑之,其奈之何?不但不服而已,我兵一退,或聚众俘劫,声言激变,责将谁归?且蛮夷之性,易动而难安。善抚之,仅制其侵暴足矣。有匹夫焉,或逞其一决,几何而不致其激变也。迩来幸获名将镇于上,德既足以绥怀,威又足以临制,所以黎民安于下,粟方得以循取于夷,租方得循完于官,疮痍方痊,生齿方苏,而边庭将晏然矣。兹复增数以征,又众而招之也。其不旋踵而背去者几希。故曰宽得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此又在仁民者所当恤也。或曰国赋为重,不能已而行之。余窃有一说焉。田或前荒而今熟,增之可了,或前熟而今荒,减之可也。于乎自洪武迄今,百有二十余年矣,所增者几何,而减者已过半矣。余稽版籍,洪武十四年编户,马平尚余十七里,而今则里半矣。继以水旱屡至,猺獞占据,而又无几矣。然此特姑举马平一邑论耳。若通一省究之,又不忍言也。夫民,户岂不欲加增,田岂不欲加辟哉,此又在当道者留心焉耳。于乎稍得其食,而又夺之官,民云何不穷也,户云何而不减也,田云何不就荒而资夷也。

计宗道:(1461—1519年) 字惟中,马平县五都都亳(今柳江县福塘乡寨上)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举人第一,是马平县历史上第一位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任常熟知县,衡州知府等职。英果有为,阔达持大体,为民请命,力争减免赋税。在常熟知县任上时,与诗文名流酬唱于虞山尚湖,筑雅集亭,建览翠楼。正德元年(1506年),主持重刻天文图、地理图碑。今存的《天文图碑》被称为在我国古代天文历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还收藏铜铸字(铜活字),并亲自设计自动吸水机械桌,又校订宋人著作《诸史偶论》。

注解:

兵燹: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里:洪武三年(公元1370),明朝在全国实行户籍制度,户籍由政府保存,户帖发给住户。这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明政府发给徽州府(今安徽省 )祁门县江寿的户口卡。户帖是明代户籍制度的一部分,明初为保证国家赋税儒役的征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清丈土地,编绘成"鱼鳞图册",是征收税粮的依据;并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正式编制成"赋役黄册",成为征调摇役的依据。编制户籍时由政府发给各户表格,住户据实填报,称为"清供长单",内容包括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政府根据各户填报的清供长单,正式填写编造成册,每册四份,分别收藏在县、府、布政司及中央。由于送中央的用黄纸作封面,故称"黄册"。发给各户的称为户帖。黄册每十年更造一次。明政府依据黄册,在地方卖行里甲制,110户编为一里,10户编为一甲。

庸:即(土地的)赋税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沙发
发表于 2009-4-12 23:57:00 |只看该作者

呵呵,短短一篇文章,可以洞晓当时很多状况。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板凳
发表于 2009-4-26 22:19:00 |只看该作者
英果有为,阔达持大体,为民请命,力争减免赋税——到底有没有这么好啊?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地板
发表于 2009-5-1 23:03: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著虎尾在2009-4-26 22:19:10的发言:
英果有为,阔达持大体,为民请命,力争减免赋税——到底有没有这么好啊?

从计宗道的《上当道乞减马平县余田加征状》一文看,其应该不失为一个好官,只不过,和当时所有的士大夫一样,华夷之辨在他们的心里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所以其对“猺獞”歧视也无可避免,表露无遗。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

听众

2188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9-11-24
注册时间
2007-9-8
5#
发表于 2009-4-30 11:54:00 |只看该作者

很明显的民族、阶层歧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6#
发表于 2010-3-22 21:52:00 |只看该作者

短短一文,却反映了当时广西社会的许多情况,趁着有空,试将该文剖析一下,想到哪就写到哪,慢慢来。

---------------------------------------------------------------

原文:“马平土田经兵燹后多瑶獞所据,民存如晨星落落。国朝洪武年间,贼势日炽,朝廷命都督韩公观捕剿之,玉石俱焚,地旷田荒。至永乐二十年,拉其残民,仅七里,较之前代,已亡十之八九。

原文直译:马平县的田地经过(元末明初的)兵灾后大多数被瑶民獞民所占据,剩下的居民(汉民)寥寥无几。洪武年间(1368 ——1398),瑶獞贼民的势力日趋坐大,朝廷命令都督韩观将军对瑶獞贼民进行清剿。瑶民獞民及当地的居民(因受战事波及)都受到重创,地上看不到村落,田地也都荒芜了。到了永乐二十年(1422),组织那些战火过后余下的居民,仅有770多户,比前朝减少了八九成。


    
马平县(今柳州市)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析桂林县置马平县,县治所设于今柳州市柳北区雀儿山附近双山,属象州;自唐朝时开辟渝州(今重庆)经牂柯(今贵州境)至柳州线路及开凿桂柳运河后逐渐成为桂中地区的政治及经济中心;明时为柳州府府治。关于马平县的历史人口状况,手上并没有什么资料,按《壮族通史》中所录《元史》卷63《地理志》六及《柳州市志》所载,至元十六年(元1279年),柳州安抚司改柳州路总管府,领柳城(今柳城县)、马平、洛容(今鹿寨县)三县,有户19143,口30694。这个人口数不知是否包括“瑶獞”在内,但柳州所处广西腹地,人口一向以壮族人口为多,直至明中后期的《殿粤要纂.柳州府图说》中仍载:“郭以外,绕地率瑶獞矣”。如按《上当道乞减马平县余田加征状》一文所言,柳州至1422年的汉民人口770户,较前代少了八九成,大约可以推算元代时马平县的汉民应该有3000-5000户。又按《元史》载柳州府有户19143,马平县为府治所在地,人口应该较其它两县多,估算应该有8000-10000户。用《元史》推算的马平县人口数(8000-10000)和《上》文推算的汉民人口数(3000-5000)相比较,我认为《元史》中所载的人口数应该包含了“瑶獞”的人口,并且汉民与官方登记在册的“瑶獞”人数应该相当。但是我们知道,壮族作为广西的土著民族,广西一向为被中原王朝视为未开化的南蛮之地,在明朝对广西实行殖民式的军事移民政策以前,中原的政权是很难深入统治的。因此,不服官府统治,不在官方统计的处于“野峒深山”的“瑶獞”人口应该远比列入统计的为多。

从人口的地理分布情况看,广西原为“瑶獞”所居,后来逐渐移居的汉民其所居住范围仅仅集中于城郭及附近的范围,或者是官道、交通线上的村落, 呈点线状楔入“瑶獞”的分布范围之内。因此,每有战乱,交通要地自然成了战略要地,居住在城镇及交通要道上的汉民往往会首选受到战火的波及,而处于“野峒深山”的“瑶獞”则相对要稍微幸运些。于是,每每战乱后,居于交通要道及城郭的汉民往往“亡十之八九”,而“瑶獞”则“贼势日炽”。

-------------------------------------

今天累了,先到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2 22:01:15编辑过]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7#
发表于 2010-3-23 22:08:00 |只看该作者

韩观,(?—1414)明初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字彦宾。韩成子。《明史》评价他性鸷悍,诛罚无所假。 此人平素即喜杀人,实属一个靠屠杀少数民族起家的十足刽子手,明史有其在广西得贼必处以极刑。间纵一二,使归告诸蛮,诸蛮胆落。由是境内得安的记载。《上》文中所提韩观“剿捕”一事发生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韩观时任桂林右卫指挥佥事,正是因为此次“剿捕”,讨平柳州、融县诸蛮而升任广西都指挥使。此后,此人因不断平“蛮”有功,一路迁升,不断用僚人先民的鲜血铺就了他功名之路。二十七年(1394年)讨全州、灌阳诸瑶,斩千四百余人,翌年捕擒宜山诸县蛮,斩其伪王及万户以下二千八百余人,因此晋升至征南将军,是一个靠屠杀少数民族起家的十足刽子手。他在洪武年间的最大战绩是在二十八年(1395年)移兵征南丹、奉议及都康、向武、富劳、上林、思恩、都亮诸蛮,先后斩获万余级,这个战功使他在二十九年(1396年)晋位都督同知。其后,韩调离广西,但永乐初,韩观再任征南将军,镇广西,节制两广官军,指挥贵州、两广部队扑灭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起义,其中的一次战斗,斩首万余级,擒万三千余人,可谓“战果累累”。
   

明朝对广西的殖民统治,可谓惨烈。广西各少数民族对明朝殖民统治的反抗,自明建立以来直至明朝灭亡,从未停止。明朝征剿广西的刽子手,即有韩观这样杀人如麻的武夫,甚至还有王守仁这样的一代大儒。

广西本就是南蛮之地,世为僚人先民所居,汉民从来就是寥寥无几,如“晨星落落”,瑶獞“贼势日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纵观秦汉至宋元,虽然中央政权对僚人先民的镇压,历朝历代皆为常态,甚至常设什么“平越中郎将”之类的专司镇压岭南越人的官职。但镇压的原因也还说得过去,如秦帝国是为了扩大疆土,汉晋是为了收括财富、镇压越人起义,唐宋更不用说,僚人的祖先想独立嘛,自然是打啰。唯独这个明朝,对这个“瑶獞”的“剿捕”理由很无厘头,是因为广西汉民少了,而“瑶獞”多了,“贼势日炽”。呵呵,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明王朝要对广西的“瑶獞”不惜“玉石俱焚”地进行“剿捕”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3 22:08:50编辑过]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8#
发表于 2010-6-9 23:37: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10-6-2 14:00:14的发言:
这样的文本细读是有志于历史研究者的必由之路。路贝侬在僚人家园开此风气,难能可贵。
建议更多贝侬关注并参与讨论,共同进步。
我打算先学习完路贝侬的见解,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原来也打算完整细读下去的,但三分钟热度一过,加上在明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这一块,自己没什么涉及,说不太清楚,所以也就放在一边了。季人贝侬多提供点资料啊。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

听众

386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1
注册时间
2008-7-22
9#
发表于 2010-6-2 00:03:00 |只看该作者

再读,“贼势日炽”。


我是黄峒蛮!!我生于斯长于斯,本土主人,蛮族斗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7-27
注册时间
2007-4-21
10#
发表于 2010-6-2 19:09:00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

听众

6579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7-21
注册时间
2005-8-15
11#
发表于 2010-6-2 08:56:00 |只看该作者

[转帖]王阳明旋风

王阳明旋风 

王阳明,原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因筑室阳明洞,故得名。官至兵部尚书,封新建伯,是新儒家"心学"的主要创始人。其学说影响深远,近世为蒋介石等人所激赏,亦曾风靡日本。这次,王阳明应邀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再次引起轰动,刮起所谓"王阳明旋风",其演讲文如下:

一、我的一生

先祖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我,从小聪明好学,善射能骑。11岁时随祖父王天叙赴京师,途经金山寺,赋诗曰: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又曰: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次年,我在京师就读,曾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答:"惟读书登第耳!",我却近乎狂妄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27岁时,我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转兵部主事。34岁时,因上疏营救被奸臣刘瑾迫害的戴铣等人,被责打40大棍,贬为贵州龙场驿臣。其时,大悟"格物致知"之理,提出"知行合一"说。44岁时,我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平息了谢志山、池仲容、陈日能、龚福全、詹师富等部农民暴乱,因功升为右副都御史。从剿寇的实践中,我悟得"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道理。47岁时,我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反叛,但反遭诬陷,甚至被认为是朱的同党。明世宗即位后,虽封我为新建伯,但未授实职。此时,我始揭"致良知"之教。55岁时,思恩、田州酋长卢苏、王受造反,朝廷始起用我总督两广兼巡抚。我定计招抚,仅把投降的卢苏、王受打了一顿棍子后便释放了,被招抚的群众多达7万人。广西八寨断藤峡瑶、侗族暴动,范围达三百余里,数十年未被平定,随后也被我平息。虽立了大功,但我却未得到皇上的奖赏,直到57岁因病去世后,桂萼等人仍不肯罢休,弹劾我擅离职守,说我"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请求皇上"禁邪说以正人心"。

二、我的心学

我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的批判与补充。朱子注重"理"与"气"、"道"与"器"、"知"与"行"、"天理"与"人欲"等范畴的对立、分二,而我则强调他们的和谐、统一;朱子以"理"作为客观精神,来构筑他的哲学,而我则以"心"作为主观精神,来形成我的体系。此心不是孟子的"心之官则思"的思维器官,而是一种主观意识,是内在于人的日常伦理。在我这里,"心"与"理"是可以合一的,"心即理",应"求理于吾心"。因此,学贵得之于心,不应以"圣贤经传"为是非标准。

在对待"心"与"物"的关系上,我认为"心外无物","心"是"物"的主宰,而人是物的创造者,是一切是非价值的标准;并且,人心都是自足的,愚夫与圣人并没有什么区别,"满街人都是圣人"。

"知"与"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老子主张"不行而知",程朱主张"知先行后",而我则首倡"知行合一",这为我"破心中贼"、"致良知"奠定了基础。我认为:"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去除货、色、名、利等私欲和闲思杂虑,就是我之"为圣之功。"

"良知"说亦是我的哲学核心内容。"良知者,心之本体",良知即"天命之性"、即主体意识。因此,"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圣之自我道德修养回到明洁之本心,进入超越现实的自由之境;我认为,只要透明本心、体认良知、胸中洒落、充满生机,即可达圣贤气象。

纵观我的为官为学,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破山中贼",二是"破心中贼",我为冲破死水一潭的理学秩序竭尽了心力。

王阳明的演讲在电视电台播出、在报上发表之后,引起广泛的争议,参加讨论的有政治家、学者、普通老百姓等社会各阶层人士。一日本共产党员指出:"王氏大谈自己镇压农民起义的'功劳',实乃屠夫、刽子手!"一汉学家指出:"王阳明破心中贼,是当代中国'大公灭私'、'斗私批修'、'兴无灭资'、'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思潮的先声,也是现代以来中国空想主义、浪漫主义、准宗教主义思潮的先声。"一名中国留学生质问:"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不能容忍人欲、私心,而西方人却利用它来发展市场经济,却致力于完善法制来保护隐私、私产?"一学者认为:"王阳明高扬人的主体意识,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否定权威,不以孔孟之是非为是非,是近代以来中国启蒙思想的先驱。"《东京新闻》评论员指出:"王阳明致力于'内圣'之时,正是西方人寻求'外王'------寻找新大陆,扩张殖民地,探索自然,醉心发明之年代,可以说,悟心穷理使中国错失了第一次发展机遇。"

在褒与贬的旋风中,王阳明回到了北京,与孔子、荀子、胡鱼等人会合,众人感慨良多。胡鱼道:"我教的天眼隐身功的功法有效期一个月快到了,若想再看看花花世界,只能回去以后重新练功再来。"大儒们与胡鱼约好再会的日期,然后恋恋不舍地回到了隐物质世界。

摘自网络作品《中国臆谈——批判传统中国》(http://www.oklink.net/a/20013/1417093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

听众

6579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7-21
注册时间
2005-8-15
12#
发表于 2010-6-2 09:19:00 |只看该作者

王阳明自述:从剿寇的实践中,我悟得"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道理。

后人把王阳明的话精简为“山贼易治,心贼难防”、“山贼易除,心贼难绝”、“山贼易破,心贼难解”、“撼山贼易,撼心贼难”等。

近现代俺们国家不少官员、文人仍致力于破除人民之心中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13#
发表于 2010-6-2 14:00:00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本细读是有志于历史研究者的必由之路。路贝侬在僚人家园开此风气,难能可贵。
建议更多贝侬关注并参与讨论,共同进步。
我打算先学习完路贝侬的见解,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21 20:54 , Processed in 0.21115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