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30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给讲一下布罗陀和莫一大王的故事?

[复制链接]

59

主题

1

听众

2132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4-26
注册时间
2002-5-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7-12 21:1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先谢谢了!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沙发
发表于 2002-7-13 17:03:00 |只看该作者
我从前是读过的,是长篇的叙事诗。据说是从壮族巫师的经书“壮族土俗字”翻译过来的。但十多年了,记不是很清楚了。主要内容和“盘古开天地”有相似的地方。但内容更多,包含有对大自然的理解(如红水河是他犁出、赶山到海没有成而今天壮族地区多山等)、对壮族人的风俗、原始宗教的解释等等。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板凳
发表于 2002-7-15 11:11:00 |只看该作者
五谷庙节
名称:五谷庙节 别称:莫一大王节

时间:农历六月初一 意义:祭祀活动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胜一带。相传六月初二是莫一大王的诞辰日。传说莫一力大无比,被奉为壮族头领。有一年,皇帝到壮乡征用人皮去盖宫殿,他用计谋使壮人避免了这场灾难。其后,皇帝任命莫一在京城做官,但也留恋故乡,每晚骑着神马回壮乡家里睡觉。后被朝廷发觉,他逃回壮乡,皇帝派大军讨伐,莫一抵抗,因寡不敌众而被杀。可他被砍下的头不仅不落地,会说话,能痛骂皇帝和宦官,而且在官兵走后,又从天上落到自己的颈上,复活了。壮人认为莫一是一位刑天式的英雄,对他非常崇敬。每年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以家庭为单位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莫一大天保佑壮家人安宁。大祭以村寨为单位,届时杀牛、猪各一头,用肉、骨头、肝、肠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这些菜不能同时摆上神台,而是隔一会儿送一道,十二道齐全,即可焚纸行礼,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地板
发表于 2002-7-15 11:23:00 |只看该作者
莫一大王的故事我看过小人书。
大概是莫一是很有本领的人,在京城做官,每天偷偷飞回家。后来妻子怀孕,为了向婆婆证明自己的清白,把莫一的鞋子藏起来。莫一耽误上朝,触犯了皇帝,逃回故乡。本来要等到竹笋长得齐眉毛那么高,向京城方向射箭就能射死皇帝。当时因为他太心急,忘记自己是蹲在地上看竹笋,箭射得早了,只射中宝座。好象还有他做的纸兵纸马因为时辰未到,打不过皇帝的军队。莫一被抓住砍了头,他把头安在脖子上回家,路上问人空心菜割了头还能不能长之类。因为有人回答说人砍了头就不能活了,结果他就死了。

传说肯定有很多版本,各种细节有所不同,但是大体如此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5#
发表于 2002-7-15 11:34:00 |只看该作者
贴一篇参考文献,不好意思,是繁体字。

林道乾傳說中「早發神箭」母題的探討
(1998.11.07上網)

蔡蕙如


--------------------------------------------------------------------------------

  傳說中的林道乾以三支箭射皇帝的座椅,以圖謀帝位,這是流傳於台灣高雄附近的傳說,故事中的場景打狗山(打鼓山),即位於今日的高雄。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林道乾原是明嘉靖年間的海盜,作亂於浙江、廣東,福建沿海一帶,他原是廣東潮洲人。有關他的歷史事蹟可見於清蔣毓英等撰《台灣府志》(1687)(註1),王瑛曾的《重修鳳山縣志》(1764)(註2);日據時期連橫的《台灣通史》(1918)(註3)。依陳大達《鳳山縣志》中記載大致如下:

明都督俞大猷,討海寇林道乾,道乾戰敗,艤舟打鼓山下,恐復來攻,
掠山下土番殺之,取其血,和灰以固舟,遁占城。餘番走阿猴林,今之
北屋而居者是遺種。(註4)

  記載了林道乾戰敗後,聚船於打狗山下,打狗山又稱埋金山,即今日的高雄壽山。明末有平埔族打狗社人聚居於此,故稱打狗,後原住民為林道乾所掠殺,餘人遷至阿猴林,阿猴林即今日的屏東。

  至於有關林道乾的傳說故事寫定文字,最早是描寫林道乾妹妹林金蓮埋金於打鼓山的神奇事蹟。另外於乾隆時鳳山縣的儒生施陳慶,也有一首<打鼓詩>(註5)。至於林道乾本身的傳說故事,直到日據中期始由文人寫定,由李獻章編輯的《台灣民間文學集》,書中包括夜潮的<林道乾與十八攜籃>(1936)(註6)、黃石輝的<林大乾兄妹>(1936)(註7);戰後則有王詩琅的<林道乾鑄銃打自己>(1955)(註8)、林藜<打貓與打狗>(1991)(註9),鄭水萍主編的《壽山記事》(1995)(註10)。另外本人也採訪到口述者一則口頭傳說(註11)。在傳說故事中大體將他傳述成一位具有特殊能力者,命中注定可成為天子,淡化了史實上所記載的海盜事蹟,而強化他與皇帝間的對立行為,憑藉著「三支箭」於某日某時,向北京射去,即可射死君王,登基為帝。

  這種以「三支箭謀奪政權」的母題,是如何被創造出來呢?檢視台灣原住民的神話,雖有以箭射日的神話故事,但並無三支箭射帝王的傳說流傳,所以不應是原住民傳說的影響;另一方面大陸卻有許多相同母題的傳說,故可與大陸的傳說相比較,藉以探討來源的可能性。首先試從故事的情節單元來探尋,關於林道乾的傳說,其故事梗概大致如下:

有一位道士(此道士被認為是神仙所化)為林道乾選擇埋葬父親的風水,找到真龍穴,葬後子孫可為皇帝。

某一陌生人(或道士)見林道乾,驚其有帝王面相。

道人贈林道乾三支箭,囑咐某日某時,錦雞初啼,向西北射去,即可射死皇帝,自己登基為帝。(採訪的內容則是贈送三支箭、一把劍、一根羽毛)

林道乾囑咐其妹關注錦雞,林妹不敢睡,怕誤了時辰,常常去撫摸牠。反而驚動了錦雞,提早啼叫,林道乾不知有異,即射箭,結果皇帝還未早朝,僅射中椅子,反招來禍害。

再遇道士,言其真穴移位,導致無法稱帝成功。

妹以死謝罪(或愛錢甚於生命,不肯離去),林道乾責備錦雞,錦雞不啼,再次誤了林道乾逃亡時辰。林道乾怒殺錦雞,將錦雞與其妹和十八籃金埋葬。

敵軍圍攻,林道乾拔劍祝告天地,把打狗山喝成為二,成為天然港門,手中寶劍落入海中,此寶劍既使被漁人撈起,放在漁籠,亦自行躍入海中。

林道乾乘坐仙人所贈送的一根羽毛逃至呂宋島。

林道乾逃至呂宋島,鑽研鑄銃,並以身試銃而身亡。

金蓮為其兄守護十八籃金,並送出半籃金於一名樵夫或一名小女孩。樵夫欲重還舊地,再尋寶,卻迷失山中不可得。小女孩之父想獲得更多的金子,要小女孩殷勤待金蓮,從此金蓮不再出現。

從以上的故事大綱,可以歸納出幾個情節單元:

道士的出現(選龍穴、告知有帝王相、贈寶(箭、劍、羽毛))-錦雞初啼,射出三支箭-射出過早-奪位失敗-逃亡-鑄銃-埋金傳說

  關於此情節的故事,丁乃通將其歸于AT592亞型《險避魔箭》(註12)。他認為此類型乃是中國所獨特擁有的,並非屬世界性類型,故在世界民間故事類型AT592之下(註13),另外歸類出一型,稱之為AT592亞型。而大陸學者劉守華對這類型故事稱為《早發的神箭》,這是由於角色立場的不一樣。本文探討的對象以「射箭者」為主,所以採用《早發神箭》此名稱。關於這些故事的情節單元,丁乃通將其歸納如下:

〔密謀殺害皇帝〕這個密謀是男巫(占卜者)搞的,這人(a)是被壓迫的少數民族中的一員,痛恨中國皇帝(b)想幫助一位了不起的,似乎注定要做皇帝的青年人(c)自己想奪篡皇位。

〔魔弓和魔箭〕它們是用(a)竹子製成的。(a1)從男巫墳中長出來的或是用(b)桃木(c)紙(d)和其他材料製成的。用這個弓射出的箭能刺中并殺死皇帝,但必須在某一個固定的日子和時辰射出才行。

〔射出過早〕快要到預定時間(a)主角笨拙的妻子(或親戚)(b)一位恨他的叔父(c)英雄本人判斷錯誤。(d)由於某一婦女的錯誤,劍箭早了一點射出。

〔陰謀失敗〕結果,箭飛向宮殿,但(a)略差一點中皇帝(b)皇帝剛要登座前,射中皇帝的寶座(c)射在宮殿中別的東西上。

〔懲罰〕皇帝派兵去捉主角,他(a)逃跑了(b)很快北被抓到(c)終於被人告密。(註14)

而這些母題的故事分佈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一帶,大部份是華南區域的少數民族所流傳,如苗族、土家族、侗族、壯族、瑤族及麼佬族等。劉守華對這類型故事于<楚文化中的民間故事-《早發的神箭》文化型態剖析>一文中提出「此類型故事乃是楚文化下的產物,是一種獨具楚人天子夢的民間作品,且此類故事未曾在楚文化圈以外的區域流行。」(註15)有趣的是丁乃通已將台灣林道乾的傳說收入此類型,不知是劉守華未詳查故事,或因兩岸相隔,無法取得台灣的資料,以致稱說「未曾在楚文化圈以外的區域流行」。於是本篇我想嘗試跳脫楚文化圈下,另從「不同區域、不同文化」的角度著手,藉由林道乾傳說與同類型中的少數民族傳說的差異性,來探析林道乾傳說中「早發神箭」的母題。

 

  首先從AT592亞型幾個基本情節單元〔謀殺害皇帝〕-〔魔弓和魔箭〕-〔射出過早〕-〔懲罰〕整理出關鍵性的情節單元,作一比較:

 

(一)謀奪帝位的動機

  大陸收集的故事背景大都在明代年間。如侗族的《吳勉》(註16)故事背景明洪武年間;瑤族的《侯大茍的傳說》(註17)是明景泰年間。他們謀殺皇帝的動因,是在皇帝政權強力的壓迫下,已危及到家園或族人生命及生存空間,故事中主要人物進而起來抗爭。或是在旱災之際,民生疾苦,皇帝還強徵米糧,所引起族人的反動,於是有一人奮起帶領族人抵抗強權。像苗族的《田螺相公》(註18)的田螺家中的田地被皇帝沒收了;麼佬族的《稼》(註19)中因官官相護,官方強佔民產;苗族的《哈氏三兄弟》(註20)、土家族的《覃厚王》(註21)的強徵民糧;《侯大茍》中的苛政連連。這些都是少數民族受到迫害,民族英雄為抵抗惡勢力,起而反抗皇帝。

  在林道乾的傳說中,並沒有外在的壓力和迫害,迫使他對抗政權,反而是由一位道士(有謂仙人變成)告知他具備了天子面相,也告訴他何處是龍穴,以埋葬父親,獲得庇蔭成為皇帝。林道乾奪帝位的動機全然建構在「面相」、「風水」上。這與其他同母題的少數民族故事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其他故事並沒有出現英雄面相和家族風水。像田螺的父親被懸掛山壁;覃厚王的母親埋於後院;稼的父親被沉湖底,似乎無一處安身立命之地。在此不難發現奪帝動機的差異,實反映出生活背景,華南少數民族純然為生活壓力,著力於現實上;林道乾的傳說則反映出漢族民間通俗的命定觀念。

 

(二)神奇的三支箭

  在AT592亞型的故事中,主要人物謀殺帝王,奪取政權的工具的是「魔弓和魔箭」。它之所以神奇,主要是它能夠橫跨千萬里的路途,穿越過時空的限制,射殺帝王,作為政權轉移的媒介。而這神奇的力量主要來自三方面,一為箭本身的魔力,一為持箭者的能力,及時辰的配合。

  關於魔箭本身,在少數民族的傳說中,經常會說明它是由何等材質所製造,通常以桃、柳、竹居大多。而「桃」、「柳」、「竹」,在神話傳說及宗教上,經常隱藏著神秘力量,具有普遍性驅魔避邪的象徵(註22)。是以用「桃」、「柳」、「竹」製造弓箭本具有神秘的力量。除了這些材質本身具有的神秘力量外,它們的出處也值得注意,像田螺的竹箭是生長於他父親死後所懸掛的崖壁。覃厚王的桃弓柳箭,是其母親死後,母親於夢中告知他,供奉神龕上的一張桃弓,三支柳箭;稼的犀牛毛所做的箭是出於其父死後所轉化的犀牛身上。這裏箭的魔力來源於抗爭者的父母死後所賦予的,這都強化了箭的神秘性。

  而林道乾傳說中的「三支箭」為道士所贈,並沒有說明它的材質及屬性,也未明言道士傳授何種魔法,只強調配合某個時辰。因此此弓箭的神奇魔力無從探源,只能說它是道士(神仙所化)所贈予的寶物。既然是寶物,自然有它神奇之處。而它的神奇性自不須懷疑,便能從打狗山射出,直到北京,殺死皇帝,奪取政權。關於這點也可從《哈氏三兄弟》中找到相同的情節,由一位算命的朋友贈予他們弓箭。這都是將箭的神秘性直接轉換在寶物上。

  除了箭本身的魔力外,也需要持箭者的能力。傳說中的林道乾他能獲得打狗山中的錦雞(這隻錦雞是盤古開天以來就棲宿在此,每日須牠啼叫以後,其他的公雞才敢啼叫,由於牠啼叫的時間很精準,因此人稱其標準雞)這隻人人不敢碰觸的神雞,卻在無意中為林所獵得;其次,兵敗後林道乾持劍喝開打狗山等,都顯現他異於常人的特殊能力。同樣地,少數民族的傳說故事中的持箭者,亦同具有不凡的能力。如吳勉的不平凡自幼即可見,出生時雀子停在他家屋頂上,且晃出紅光;一出母體,即左手持書,右手拿鞭,會叫爸媽,三歲不畏虎豹,五歲會騎牛。哈氏三兄弟會挾簸箕飛行,一手射箭射柳的好功夫。稼能射穿星辰。田螺相公能駕御一匹野馬,一頓飯的時辰可由湘西鳳凰到貴州銅仁,亦能射穿星辰等,個個也都是身懷絕技。由此可見,神弓魔箭,惟具特殊能力者,才能使其發揮效用。這正如一般寶物傳說中「寶物需由特定人物才能使喚」的母題。

  除物與人相當的配合外,還要加上適當的時辰。而時辰正是關鍵所在,能不能成事完全憑藉在此。雖然故事中僅提及「某日某時」,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數目字,來說明此時辰所隱藏的意涵,不過卻可以從後續的故事來判斷此為皇帝登基之時。至於為何能預知這個時辰呢?若換個角度而言,這或許正顯現出人們對「時」的一種揣測和幻想,認為時辰本具有某種神秘力量,需於在一定的時辰才會產生一定的效應。

 

(三)循環式的失誤

  在AT592亞型的故事中,關於整個欲謀奪帝位失敗的原因是不斷的循環失誤。

  林道乾傳說最具關鍵性的錯誤就是射箭時辰不對,林道乾本要天亮發箭,卻比預定的時辰提早發射。時辰如此重要,怎會造成如此大的失誤?當發箭的前一夜,林道乾囑咐他的妹妹林金蓮好好看管錦雞,以備牠隔日能準時啼叫,這時林金蓮因好奇,一直逼問原因,林道乾基於天機不肯洩露,不願相告,然林妹堅持「若不願說明原因,則不願配合」,林道乾只好說明原由。但林妹知道了真相,因過於興奮又緊張,不時地撫摸錦雞,不時地掀開布帘探視,反驚嚇了錦雞,而造成了提早啼叫的失誤。在這裏的失誤是由於林金蓮不能全然的信任他哥哥,又耐不住性子且求好心切下所造成的。這種過於急躁而形成的錯誤,幾乎是AT592亞型故事中共通的特色。《田螺相公》中的婆娘以「煩躁」耐不性子,等不到天亮,就把簸箕裏的米倒出來,輕拍簸箕,而使田螺誤以為雞拍翅,急上山射箭;《覃厚王》中的嫂嫂也是耐不住性子,等不到時,故意將雞趕得滿天飛,把小黑狗抓上屋,製造「雞滿天飛,黑狗上屋」時辰已到的現象,促使覃厚王趕快射箭,而造成提前六個月的時差。結果這些提早射出的箭,不是射在皇帝尚未上朝的龍椅上,不然就是壁板上,洗臉架上,與皇帝擦身而過。

  這種險些成功,卻因時機尚未成熟,即採取行動而導至前功盡棄失敗的情形,卻不斷的產生。在事蹟敗露後的逃跑情節中,這些英雄者都有機會再次反擊,如覃厚王以培養竹人竹馬的方式反擊,然因時辰未到,又被同一個關鍵人-嫂嫂破壞,而又再造成一次時辰未到提前舉事,以至竹人竹馬尚未成熟,無法作戰的遺撼。稼和莫一大王(註23)的化為蜂,欲再抗爭,卻因其母親過早打開罈子,而造成這些蜂不成氣候,不能蟄死皇帝。在這裏可發現同樣的錯誤由同樣的人所形成,而這位關鍵往往是與抗爭者關係密切的人,不是母親就是妻子或有親戚關係者。這種以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人來製造重覆的失誤,面對這不斷的失敗,不斷的抗爭,一再的循環,無不呈現出一種無奈的嘆息。

  而林道乾傳說中,這種「循環、重覆的失誤」的關鍵性,並不全然建構在林金蓮身上。最主要的是在於「錦雞」。傳說中記載需牠啼三聲後,其他雞才敢啼叫,這似乎象徵著牠是雞之尊者。如此的一隻神雞為什麼會因人為的疏忽而誤報了時辰?再則第一次的失誤後,林道乾面臨逃亡時,仍需要牠的準報時辰,以便順利撤軍,可是萬萬沒想到牠又再次失誤,這一次不是提早啼叫,而是因為受到林道乾的責備而不啼叫,以致延誤了撤軍的時辰。如此一來,「提早啼叫」和「不啼叫」皆誤了時,亦同於一種循環性的失誤。

  此處製造再次循環失誤的關鍵者建立在動物身上,與前面幾則故事所述,事情壞於關係密切者,所呈現出來的意義是不同的。前者所呈現出來的是功虧一匱,悲劇英雄的無奈,後者除了一些無奈外,似乎亦隱藏著一種譏嘲。畢竟林道乾他不是一名英雄,而且他的「抗爭-失敗-再次抗爭-再次的失敗」也不是出自為民抗爭,一切的作為可說是為自己要做皇帝而努力,是以他的海盜身份,他的循環式失誤就形成了一種「反英雄」的效應。

  除了林金蓮、錦雞這關鍵者所製造出的失誤外,在傳說中也說明了形成這些失誤的隱藏力量。那就是事蹟敗露後,有一位道士再次重新勘驗林道乾的祖墳,發現其真穴已移位,龍袍僅著一半,無法成就大業。如此一來,把失誤真正的肇因歸之於風水真穴的走移,相對地也形成一股神秘力量主導著關鍵者製造失誤。這與前面所述故事中的失誤,著力於人為上是截然不同的。

 

  由前述情節的比較下,發現林道乾傳說與這些少數民族傳說,僅以「三支箭射殺皇帝,因時辰過早而失敗」的情節相似,其餘皆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及區域風物民俗不一樣,而有所不同。然在不同的區域下所產生的特色也就不同了,林道乾所呈現出區域特色與流傳在華南少數民族的區域,各自呈現出民族色彩和區域特色。

 

(一)

  由歷史的發展來看,華南區域的少數民族和漢族的爭戰由來已久。少數民族對於漢族的皇帝、地方官吏的抗爭或下階層族眾對本族的頭人(族長、長老)的反動不斷發生,百姓對統治階層的欺壓與剝削,有所不滿且懷恨在心,於是不斷的抗爭產生。相對地,也不斷地展現在民間文學作品上,這些都是以「官逼民反」為主題的傳說,領導族人對抗漢族的英雄,就成為傳說中的主要人物。這些傳說中的主要人物,往往是一位神化的民族英雄。人民對他們以「王」稱呼,來與漢皇帝對立,如侗族吳勉王、土家族覃厚王、壯族莫一大王等,都希望能不受異族的剝削而能自成一個自治體系。另外對於本族人之間的欺凌,人民亦希望藉由理想中的英雄替他們排除惡勢力。少數民族流傳說以「三支神箭殺皇帝,不斷循環式的失誤,不斷的抗爭」的情節,無不充斥著濃厚的民族意識及不願向惡勢力低頭的抗爭意識。

但是林道乾的傳說中,則毫無抗爭意識。他之所以要抗爭皇帝,主要是一位道士幫他死去的父親覓得一處龍穴,可以庇蔭他為天子,他本身又具天子像;而他不斷的失敗,無法奪帝成功,則是因為真穴移走,龍袍只穿一半。在這裏我們看不到強烈的民族意識,取而代之的是漢民族的命定觀,也就是要成為帝王是一種「命之所在」、「數之所定」的定數,這種抽象的神秘力量,在現實的生活裏,人們認為可由「風水」來決定。因為


風水是來自陰陽五行說,認為宇宙之間的萬物,其生生不息大本在於風和水,因為「風水」二字就意味著天地之氣。凡是天地二氣完全調和的地方,才是對我們人類生活最有利的地方,生存在這裡的人都能得到繁榮。(註24)

  這種風水說影響人們的生活,希望地靈人傑,能得到「龍脈」為吉(註25)。在民間有許多人尋尋覓覓吉地的所在。在民間傳說中更有許多「龍脈」與帝王之位互相影響的故事,如朱元璋葬父時,突遇大雨,於是暫撇下屍身,自行躲雨去,待雨停,該處已成一座高阜(註26),這正是龍穴的所在地。後來朱元璋成帝後,不時派人尋龍穴,以「掘斷龍脈」防後起之主。(註27)是以「尋得龍穴可成帝王將相,斬斷龍脈可防再起之主」,在帝王的傳說事蹟中經常可見。在AT592亞型中亦有一則《老龍潭與白竹崗》同是由風水師獲得一處龍穴,後因未出世的天子夭折,而無法達成謀奪地位的計劃(註28)。這有別於前面所述流傳在少數民族的故事,而是由風水力量決定帝地。這即是民族性的差異吧。

  另外傳說中也不時藉著神仙的出現,來為人們解決困惑,如故事中經常出現的道士、風水師都是神仙的化身或代言者。(註29)給予一種神秘性,這種觀念在漢族的民間傳說是經常可見。

 

(二)

  除了情節的差異,可探尋出不同的民族性外,又可發現其各地風物民情的差別。如前所說在少數民族的傳說中,三支箭的材質、以及再抗爭情節中的竹生「竹人竹馬」來自竹的崇拜(註30)、「斷頭再戰」來自南方民俗「飛頭僚」、「飛頭之俗」(註31)這些母題都是與少數民族的生活背景、圖騰信仰及原始神話有密切關係。

  省視林道乾傳說,我們可發現它雖然與這些故事同具有謀殺皇帝、三支神箭、循環式的失誤等母題外,卻沒有了少數民族的色彩,而添增一些台灣當地的風物,來取代西南區域的風物情節,自成一個林道乾傳說的區域特色。如棲宿打狗山的錦雞,原是本地山中的「雉雞」,及成謎的十八亞籃金,更是反映出當時當地的民情民況,因為明、清初之際,台灣尚未開發,使外來的人對這塊蠻荒之地,人們往往會附會上幻想,再加上林道乾海盜的行為,無數掠奪財物。他逃亡後,當地遂產生一連串的埋金傳說(註32),以致後來的打狗山亦稱為「埋金山」。更有趣的,隨著流傳的時代的變遷,所埋的「金」,也就有不同的看法,打狗一帶本是一個漁業據點,而其沿岸盛產石灰、鹽、薪材等物,在非捕漁時節,經常有船來此進行這些貨物的交易。(註33)因此有些傳說認為打狗山所埋藏的「金」就是石灰(水泥)。

  另外林道乾逃亡後,到呂宋島鑄銃以備再舉事,這種以當時海域作戰的工具-「鑄銃」(大炮)替代西南地區的「竹人竹馬」來抗爭,更是突顯出在區域性的作戰特色。

 

  同一個類型的傳說故事,因分佈不同區域,而呈現出不同的特色。然而流傳在台灣的林道乾傳說,與AT592亞型故事的分佈地相差甚遠,何以產生連繫?

  從故事的傳播與相互影響下來看,所謂

一個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時,總要把外來因素納入本民族原來的文化結構,對其進行必要的改造。(註34)

針對這個觀點來看林道乾傳說中的「三支箭射殺皇帝,因時辰過早而失敗」的情節單元,極可能來自這些少數民族傳說,何以見得?

  首先從流傳於華南區域的AT592亞型故事,大多是少數民族,而且彼此分佈的區域,亦相互毗鄰,自然相互交流。以「莫一大王」為例,多位學者已論定「莫一大王」實衍化於於竹王傳說。(註35)而竹王傳說早於漢魏時代《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註36)和《後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註37)已記載,另以「竹箭」射敵乃是先秦至三國時巴蜀軍隊的一大特色。(註38)因此這些情節單元的形成,可能早至漢魏,再加上封建社會的影響,形成這種被壓迫者反異族統治的類型。少數民族與漢民族長期交流下,自互相影響,這種類型亦流傳於漢民族,漢民族採用了這種基型,再加上自己的文化特色與自己生活周遭的情景。林道乾的傳說則採用此基型再結合漢民族想成為帝王的類型而形成的。

  再則從林道乾本人來看,他本是廣東潮州人。就故事的分佈區域而言,廣東雖不屬於此類型故事的集中地,卻有三則零星的同類型的故事(註39),就地緣關係而言,此處也應同屬一個柳田國男所稱說「傳說圈」(註40)。而林道乾傳說藉由相似的情節單元,應由大陸東南一帶擴展到台灣。除了明清之際由廣東省嘉應州、惠州、潮州的居民陸續移民到台灣打狗、安平港、布袋港一帶(註41),所流傳過來,或許可以如此大膽的假設,在傳說圈流傳的旅行者,也就是這個傳說傳播的媒介者,很可能就是林道乾本身,不然就是與林道乾相關的人士。由於林道乾身處這個傳說圈的範圍內,再加上他為明軍所剿圍、追趕,來到台灣自據一方,自然而然將這個具有「謀奪帝位」母題的傳說,加以轉換核心人物,帶入台灣,甚至特意加以轉換帝王創業傳說。(註42)

  如此一來,原本是一個具有相當濃厚反抗當權者、惡勢力類型的故事,由於「人物平面移動替代」(註43)--以一個海盜身份的林道乾替代了少數民族的民族英雄,自然而然跳脫離族群相抗,反強權、爭取生存空間的主題,相對取代的是以完成個人當皇帝的「天子夢」。

綜觀林道乾傳說流傳到台灣,不僅跳脫AT592亞型廣泛流傳區域的風物民情,賦予本地的風物特色外,亦呈現出濃厚的個人色彩。整個傳說藉由通俗的「成帝」觀念來渲染自己的與眾不同,作為「謀奪帝位」強有力的解釋。相對地在「循環式的失誤」也滲入了人們對他一種反英雄的譏嘲。這與AT592亞型故事中對於抗爭者呈現出以一種對「悲劇英雄」的憐憫和惋惜,是絕對不一樣。因此林道乾傳說的類型雖有AT592亞型的基型,然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區域環境的變遷,傳說有了變化,也反映出不同的意蘊。

 

註解

清蔣毓英等撰,《台灣府志三種》(北京,中華書局,1985.),頁386。

王瑛曾,《重修台灣鳳山縣志》(台北,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大通,1984)。

連橫,《台灣通史》(台北,幼獅,1994年3月),卷一開闢紀,頁7。

陳大達,《鳳山縣志》(台北,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二四種),頁164。

鄭水萍主編,《壽山紀事》(高雄,高雄文化中心出版,1995),頁36。

李獻章,《台灣民間文學集》(台北,1936刊,龍文出版社影印再版,1989),頁27-31。

同註6,頁31-44。

王詩琅,《王詩琅全集二.孝子尋母記》(高雄,德馨室,1979年)。

林藜:《台灣傳奇》(四)(台北,稻田,1991)。

同註5。

筆者于1997.2.1于彰化採訪原籍高雄市的王國鈞先生。故事大略如下:「有一位神仙送林道乾一隻金雞、三枝箭、一支劍、一支羽毛。伊向林道乾講,在四五更金雞啼時,向北京射箭,可以射死皇帝,若失敗可以坐羽毛逃走。結果那天到了,想不到林道乾ㄟ小妹,去弄金雞,金雞提早叫,結果皇帝還沒上朝,射不得,皇帝看到箭上寫台灣林道乾,馬上派兵來抓林道乾。林道乾叫伊小妹顧十八鼎金,自己用劍破開高雄港,坐羽毛逃到呂宋島。這十八鼎金其實就是水泥」。

丁乃通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四川,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年)頁205-206。

AT592 <The Dance Among Thorn>,The Types of Folktale:A Classification and Bibliography Antti Aarans Verzeichnis der marchentypen(F.F Communication No3)tranltated and enlarged by Stith Thompson,Indiana University second revision,Helsinki,1964,頁184。

同註12。

劉守華,《比較故事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頁268-281。

烏丙安等編,《中華民族故事大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第四卷,頁871-878。

同註16,第五卷,頁242-246。

《民間文學》,第十二期,1956,頁37-41。

同註16,第十一卷,頁317-335。

同註16,第十二卷,頁903-907。

同註16,第五卷,頁689-692。

有關這類資料:金寶枕,<淺析中國桃文化>,《民俗研究》,第二期,1994,頁4;季智慧、羅曲、屈小強<西南民族竹崇拜鳥瞰>,《民間文學論壇》,第六期,1991,頁38。

陳慶浩、王秋桂,《中國民間故事集-廣西(貳)》(台北,遠流出版社,1989),頁157-172。

高賢治、馮作民,《台灣舊習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78),頁50。

吳瀛濤,《台灣民俗》(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87),頁158。「據風水說,山脈象徵龍,因稱龍脈。龍脈突起稱龍腦,分脈稱分龍,脈之起處稱起龍頭,脈之終處稱注龍或龍尾,而以龍腦相通為吉地,分龍為最吉,注龍及無龍脈為凶地。」

李幹忱,《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三十).破除迷信全書》(台北,學生書局,1924),頁10。

江日昇,《台灣外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頁1-.2。

同註22,<西南民族竹崇拜鳥瞰>,頁42。

參見李豐懋,<六朝仙境傳說與道教之關係>,《中外文學》,八卷8期,1980,頁171。同註15,頁273。

同註22,頁40。

相關資料有覃德清,<莫一大王原型顯、隱結構內涵與壯族民族文化心裡>,《民族文化研究》,第五期,1992,頁18。

關於林金蓮的埋金傳說,請參見拙作<有關林道乾的寶藏傳說>(台南,第三屆成大校友學術研討會,1997)。

戴寶村,<打狗的地理環境與歷史發展>,《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台北,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1994)。馬學良、梁庭望、張公瑾,《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2),頁11。

馬學良、梁庭望、張公瑾,《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2),頁11。

同註15;同註31;同註34。

晉常璩撰,劉琳校注本,《華陽國志校注》(台北,新文豐,1988),頁224-225。

宋范曄,《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頁2844-2845。

同註22,<西南民族竹崇拜鳥瞰>,頁42。

關於這三篇流傳廣東AT592亞型的故事是《陳白沙的傳說》、《王庵的傳說》、《蜂王》。因本人至今仍無法尋得此三篇資料,而無法進一步說明它們與林道乾傳說的關係。

〔日〕柳田國男,連湘譯,紫晨校《傳說論》(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頁49。

陳漢光,<台灣移民史略>,《台灣文化論集》,(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4)。

參見拙作<由民間「命中注定觀」來看林道乾的傳說>,《首屆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員林,台灣磺溪文化學會,1997)。

程薔,《中國民間傳說》(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頁195。

【本篇論文曾於清大中文系主辦之「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宣讀,1998.03.07-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2

听众

7489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3-29
注册时间
2004-6-10
6#
发表于 2010-4-24 02:06:00 |只看该作者
金城江区位于河池市地理的中心位置,右连刘三姐故乡宜州上接风情万种环江左靠锡都南丹下连西南出海大通道重塞都安。也是河池市委市ZF驻地。金城江区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解放前还只是属于河池县的一个小镇,后成立河池地区后才将地委搬迁到金城江镇,从此金城江走上了跨跃式发展的模式。一越从几个小渔村庄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成为了河池市GDP总量最大,交通便利,商贸物流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的地级区域性中心城市。
金城江游还是从西向东游吧,最西面是老河池镇,该镇以前一直是河池县府所在地,有很久的历史以及各种人文景观供游人欣赏。以前的老河池镇地名便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壮族始祖布洛陀与圣母娅洛甲(姆洛甲)在田阳敢壮山开天辟地以后。桂西北一带河流太少,天地又十分干旱,后来他们便令布伯神前来整治,而布伯只是整治完红水河一带便牺牲了性命,后再无人神敢前来整治了。
这样时间又过了千百年,终于又有一英雄之家请缨前来,他们就是英雄地莫一大王一家大小,他们领着自己的一列族人,浩浩荡荡自西而东向着太阳而来。
当他们走到老河池公华村的帝王山脚时,便被这里的自然美景迷住了,他们决定就在此定居下来。时下也只有这座帝王山后有一口小泉(帝王山泉)可供他们一族人的人畜饮用。可是他们原先从始祖布洛陀与圣母娅洛甲(姆洛甲)那领来的六牲五畜中就是没有耐旱的黄牛,人们种地都只有靠人力耕作,非常的辛苦。
人们整天都怨天怨地地说:“河池,河池- - - - - -!”(壮语意为穷缺黄牛之意),当有外地的人到这里问他们这地方叫怎么地名时,就都不约而同的说是“地河池”(壮语意为穷缺黄牛之地),就这样河池这地名就被叫开了。
再后来,英雄地莫一大王长大了,他对族人的辛苦劳作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背上行囊向着田阳敢壮山走去,他去和祖公布洛陀要黄牛,祖公答应给他,但要他自己到南宁的大明山(壮语地名叫黄牛山)去取,而且抓得多少头就可要多少头,英雄地莫一大王在大明山上抓了一天的黄牛,一共抓到了九九八十一头,他连夜赶着黄牛翻山越岭过红水河,一直赶到老河池公华村的天堂垌(壮语地名叫黄牛垌场),而后凡族人们谁需要用黄牛耕作的就自己到天堂垌去取,用后送回便可,从此桂西北再也不“河池”穷缺黄牛了。
现在听说莫一大王的墓埋在帝王山下,水南高速公路便是从此地开始向南宁延申的。水任村里有个水任水库,文革前还水库内还有个莫一神大王庙在库底,后在四人邦扫牛鬼蛇神活动中被破坏一光,只余下一些残瓦破片,且还埋在水库底了。不过也怪,这水任水库自建库以来水从未曾干过,这便是老人们所说的莫一神大王显示灵了。
以前金城江区的白马街中央树立着一匹白马上面便骑着莫一大王相,只是在后来改造成步行街后将莫一大王放进后山的动物园内罢。只余八匹马立在步行街中央,外加东兰铜鼓高高屹立于中央,铜鼓象征着财富和权利,马儿代表自由奔放,故有如财源滚滚,政通人和之意。

我还是那句话,地球人一生就学两种语言足矣,一种肯定就是自己的民族语,另一种应该就是英语啦!每个国家所谓的国语嘛都去掉吧,当然单民族国家国语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30 09:34 , Processed in 0.149874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