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一个百姓,一个观众结合时政,是否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呢?又有多少人愿意这样理解呢?
1、2009年国务院12月份下发文件,关于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到要加强壮族语言文字工作,要加强壮语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要扩大其覆盖面。而广西电视台,从2010年1月1日起,却是把原有的19点40播放的18分钟的《壮语报道》缩减为10分钟,放到半夜23点40分播出。看似节目时刻的调整,工作计划的变更,但是,这样的安排透露的信息却是让人深思的。能不让人“误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电视台送给全国1800万壮族人民的新年礼物吗?认为广西次举是背道而驰,视中央的文件而儿戏,为一纸空文。即使国务院的这个文件只是“意见”,但是,广西次举似乎也太出乎寻常了,中央的“意见”可以不采纳,可以保留自己的态度,但是,由“加强”“扩大”的中央“意见”却在新年变为广西台严重相反而作的行动。这样的举动,能让人理性起来,能让人舒服?
因此,这样的举动,让人“误认”中央的文件、文件、意见为“一纸空文”,说话不算话,失信于民。
2、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面对媒体,明确表态“广西电视台正在积极筹备壮语卫星频道”。而今这样的举动,不仅不能让人看出有任何积极的意向,反倒让人看到的是更加恶劣的举动。即便《壮语报道》只是一个应景之作,现在已经完成它的使命,但是,如此明显的摆布,应景产生---》缩减、半夜---》撤消,不能不让人觉得我们的党,我们的区党委失信于民,甚至让人“误解”为“愚民”。
这个含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恐怕不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吧!
3、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时候,中央给予广西高度的评价,称赞广西是“民族团结”的模范。如此的举动,广西作为壮族自治区,壮族最为特征的就是其语言文字,自治区一级的电视台,电台必须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自治民族壮族的语言文字的义务,这是广西电视台、电台分内的责任,是它们维护民族团结形象的具体工作,这个更是我们党和政府赋予自治民族最基本的权利。但是,此举,对民族团结有那点好处?不但没有好处,甚至会成为影响民族团结的隐患。毕竟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啊!
中央的高度评价,因为此举而大大的掉价哦!
4、温家宝总理风尘仆仆地到壮乡和全区各族人民一起欢度新春佳节,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壮乡的深切关怀,想必也是寄托了厚望的吧,不仅在经济社会上厚望,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恐怕也是有所寄托的。但是,总理一走,就出现这样的事情。可以说,这只是巧合,但是,也太巧了。哪怕是牵强附会,我也会认为这是广西电视台又一力作,送给壮族人民新春礼物。
温总理喜欢引用“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福祸避趋之”的古代名言。这个事情是祸是福,不言自明。是否“避趋之”,广西自己就可以掂量了。
总理到壮乡,欢欣鼓舞,振奋人心,可谓寄托厚望;总理回北京,壮语节目便撤消,是否又算有负中央领导的厚望呢?!
5、广西台时刻在宣传自己在打造“时尚品牌、东盟品牌、民族品牌”。这“民族品牌”便是如此打造的?每期找找金花美女,唱唱刘三姐的歌,走走看看乡间风光,猎奇捕获民俗怪事,品品尝尝各地小吃……这便是广西电视台的特色了?最为基本的义务和责任都没有认真执行,最为精髓和内质的文化元素——民族语言都没能得到正确认识和对待,其他的元素再好,再绚烂,再能创收,却因为一个民族尊严的最显著的特征没能得到基本的尊重和重视而变得黯然失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电视台,没有认清自己,又怎能真正创造不朽的精品呢?
广西电视台此举,让人看小它发展的眼光!
……
……
呵,至于其他的,什么有没有市场啊,有没有人才啊,壮族的语言差异啊,壮族自己的语言态度啊,壮族文字的状况啊,远景计划啊,财政投入啊,成本费用啊,技术难度啊,创收是否啊……说什么都可以找到借口的,也就不多说那些道理了,说多了,累赘!
反正,上面那些,我就是那样认为的!我只有认为的份儿,意义是否重大,问题是否严重,广西电视台自己掂量掂量咯……
Gangj lai dai dangq vi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23 21:16:2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