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3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若舟:传承创新并举,壮人壮心可鉴

[复制链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2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传承创新并举,壮人壮心可鉴

——古笛从艺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若舟

 

这是一个呼唤传承的岁月,也是一个激励创新的年代。三十年举世瞩目改革开放的三硕成果,六十年盛典大庆的辉煌成就,传承与创新,把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把广西送进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古笛从艺六十年座谈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文化艺术和文艺人才的重视;也是顺应潮流传承与创新并举,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古笛先生已年近八旬,老骥伏枥毕竟是“老骥“,当他渴望更多的千里马超越他的时候,这样的座谈会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宝贵。

我是江西人,1998年西部大开发前夕来到广西。我是冲着歌仙刘三姐来的,也是为拜师而来。在文学创作上,我渴望得到老量贩指点和提携。天赐良机,我拜在古笛门下,成了他的关门弟子。在长达十年的日子里,我也古笛先生朝夕相处,按先生的话说,就是跟着他读了十年“民族文学艺术创作”研究生。十年来,我为拥有一位这样的老师引以为豪。当吃斋念佛的母亲知道我拜了一位壮族老师,无比欣慰地说:“祖上积德,菩萨显灵,你遇上贵人啦!”十年来,我协助先生编纂《古笛艺文集》1-21卷,共计五百余万字,自己也创作了《古笛传》和其它作品共计二百多万字,让我一步步靠近先生的执着,一遍遍倾听先生的心声,一点点领悟先生的传承与创新。

古笛先生从1949年入伍当上文艺兵至今,已经在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园地辛勤耕耘了六十年,他的奋斗历程与新中国同步,他的憧憬梦想与新中国共举。六十年他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其中五千余件发表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其余的或发表在空气中,或在民间流传。古笛先生从艺六十年,是吸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精华老实传承的六十年,是面对世界朝代风云变幻大胆创新的六十年。下面结合古笛先生参与的几项重要创作和经历的几件重要事情谈谈传承与创新。

先说古笛先生参加歌舞剧《刘三姐》的改编工作。这是一次政府领导集体参与的确良传承与创新的民功范例,是在汉族老大哥的帮助下进行的。古笛作为壮族代表,与汉族老大歌齐心协力,在传承和创新上做文章,让歌舞剧《刘三姐》既保留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散发着清新的时代气息,在许多唱词中留下了特有的印记。比如“山歌好比春江水”“只要嘴巴抢不去/留着还要唱山歌”。

在诗歌创作上,我认为长诗《壮山的路》值得引起中国诗坛的特别关注。在我的阅读范围内,古笛先生1963年创作的长诗《壮册的路》可与任何民族此类篇幅的诗作媲美。它是古笛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广西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作品,更是古笛在传承与创新上的重要尝试。1963315日这首二百多行长诗在《广西日报》副刊上整版刊出,产生了很大反响。这一天又恰是古笛与梁凤引新婚燕尔的第二天,双喜临门。我想这在中华民族的诗歌创作史上,也是一个颇有喜剧色彩且令人回味的花絮。

唱诗《毛主席来到我广西》的创作,是古笛又一次重要的实践。这首唱诗谱曲传唱开来之后,它就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它讲述了领袖和壮乡人民心心相印的故事,唱出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心声。

还有《赶圩归来啊哩哩》和《壮族山歌》。这两首歌典作品民族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时代印记深刻,堪称传承与创新的力作。《赶圩归来啊哩哩》极力赞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喜人变化。《壮族山歌》表达了古笛先生渴望为民族而歌的心愿,是他交给广西父老乡亲和历届父母官的一份作业。

再说重要事情。第一件当推“漓江三考”。1962年春末夏初,中国一代文豪郭沫若携夫人于立群游览桂林山水,古笛作为广西文学艺术界年轻一代的代表参与陪同。在陪同过程中,古笛接受了郭沫若先生两次考试,就是在限定时间即兴吟诗。古笛不令顺利通过考试,还为歌海壮乡赢得了郭老的赞誉。同时也亲身感受了郭老的大家风范。不久后,同样是在桂林漓江,古笛又接受了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考试“即兴吟诗”,体现了中国文人才思敏捷,厚积薄发的学养,进一步领悟了中国诗歌的魅力。

第二件是古笛有幸于2002626日这天登上田阳敢壮山,发现布洛陀文化遗址。这座其貌不扬的山,香火非常旺盛,歌圩千年不断。经权威专家考查论证,一致确认田最敢壮山是“布洛陀文化遗址”。中国主要媒体和新闻单位对此作了大量翔实的报道。高度的民族自觉性和责任心,传承与创新的意识,让古笛先生能够站在敢壮山上振臂一呼:“打到了!找到了!壮民族的精神家园找到了!”在古笛心目中,壮族先祖布洛陀开天辟地,无所不能,是后代子孙引以为荣的人杰。

古笛先生热爱文学艺术,更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这份热爱让古笛六十年如一日,坚定传承与创新的信念,并努力在作品中体现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传承创新并举,壮人壮心可鉴”是我今天发言的题目,也是古笛先生一生的追求。作为老一辈文学艺术家,他为学生晚辈树立了榜样,也将凝聚成一份无价的精神财富,激励无数千里马奔腾向前。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0-12-26
注册时间
2006-12-31
沙发
发表于 2010-1-4 02:54:00 |只看该作者

“打到了!找到了!壮民族的精神家园找到了!”

希望这里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板凳
发表于 2010-1-7 22:59:00 |只看该作者
古笛先生从1949年入伍当上文艺兵至今,已经在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园地辛勤耕耘了六十年,他的奋斗历程与新中国同步,他的憧憬梦想与新中国共举。六十年他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其中五千余件发表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其余的或发表在空气中,或在民间流传。古笛先生从艺六十年,是吸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精华老实传承的六十年,是面对世界朝代风云变幻大胆创新的六十年。令人信服。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05:37 , Processed in 0.139118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