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64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外专家研讨文化线路遗产保护

[复制链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6:2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载自:文化传播网 http://www.ccdy.cn/pubnews/492735/20090414/573575.htm

中外专家研讨文化线路遗产保护 
 
——东亚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遗址保护新模式

发布时间:2009-04-14来源: www.ccdy.cn 作者:刘修兵  

   

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09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4月10日至11日在江苏无锡举行。来自国内外文物保护界的140多位领导及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问题。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出席论坛。

1994年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专家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线路”概念。2008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6届大会暨科学委员会会议在加拿大魁北克城召开,大会通过了具有标志意义的《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线路遗产资源,构成多种文明荟萃、各种文化融合、各种宗教并存的历史文化长廊。近年来,随着对这一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一些重要的文化线路遗产相继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丝绸之路(中国段)、大运河等则进入了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开幕式上,单霁翔分析了我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现状,阐述了保护文化线路遗产的时代意义,指出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有利于整合文化遗产资源,有利于提升文化遗产价值,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发展,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待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各民族大团结。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我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及“编制保护规划,实施整体保护”“制订专项法规,健全管理机制”“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知识”等课题进行研讨。论坛闭幕时,形成并发布了《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倡议》呼吁,要提高对文化线路遗产的重视程度,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应不断加大对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在经费、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文化线路遗产的基础研究,鼓励以建立科学研究机构、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召开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开展更大范围的研究工作,并不断完善文化线路遗产的评估、保护、管理和修缮体系;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文化线路遗产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调查,科学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编制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和管理规划,探索文化线路遗产整体保护的方法;建立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协调机制,解决保护中的重大问题,控制破坏速度,减少因开发和忽视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采取法律措施、多学科方法、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保护实践,促进不同地域间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

又讯 2009东亚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4月1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60余名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古遗址的保护、利用与对策等展开研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出席研讨会。

由南京博物院和无锡新区共同主办的“2009东亚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共享东亚各国古遗址保护的成果与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古遗址保护尤其是高温高湿地区古遗址保护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并探讨如何建设人文、活力、体验、和谐的遗址保护新模式。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沙发
发表于 2009-4-14 19:17:00 |只看该作者
好,我们也来申报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板凳
发表于 2009-4-14 22:44:00 |只看该作者

很想去带上全部户外用品做一次百粤古道的穿越.很久不去做穿越脚痒痒了.

期待有人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地板
发表于 2009-4-14 21:03:00 |只看该作者
走近广西茶马古道

9月11日,在广西德保县城郊,几名行人从年代无法考证的"百粤坡"3个大字旁的古道上经过。

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西南通往印度、缅甸的一条重要的贸易线路,有几条分支,流通的商品以茶叶、马匹、食盐、瓷器为主,被称为我国西南的"丝绸之路"。据专家考证,广西至云南的茶马古道东线的起点实际上是田东县的古城横山寨,从横山寨经广西百色市的德保、靖西、那坡、云南的富宁、广南、昆明,到达大理,再延伸到缅甸、印度直至西亚。如今保留较为完好有田东县的一段和德保县的两段,其中最著名的是百粤坡茶马古道,绵延约5公里古道上深深的马蹄印和光滑的石头见证了当年古道的繁荣景象。

9月11日,在广西德保县城郊,该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在百粤坡茶马古道上考察马蹄印。

9月11日,在广西德保县城郊百粤坡茶马古道上,最深的马蹄印深达11厘米。

9月11日,一位村民从广西德保县城郊百粤坡茶马古道上经过,直至今日,古道仍是一些村民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5#
发表于 2009-4-14 21:13:00 |只看该作者

按文化线路的要求,百粤古道可以申请非遗保护项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6#
发表于 2009-4-14 16:27:00 |只看该作者

文化线路成世界各国遗产保护“新宠”

转载自:人民网

文化线路成世界各国遗产保护“新宠”

 
2009年04月14日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11日公布《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各国文物保护界专家一致认为,文化线路近年来作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载体被世界各国接受,世界文化遗产将在人类更理性的多维度保护中得以延伸拓展。

文化线路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结合的线形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2008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六届大会在加拿大古城魁北克通过了《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标志着文化线路正式进入世界遗产保护的视野。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线路遗产资源。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在会上透露,国内一些重要的文化线路遗产已相继列入各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丝绸之路(中国段)、大运河等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列。

单霁翔说,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有利于整合文化遗产资源、提升文化遗产价值,重新唤起沿线民众对传统文化、自然生态、习俗风情的理性认识和历史情感,形成自觉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据了解,长三角中心城市无锡经济发达,人文汇粹,穿城而过的千年古运河成为无锡的经济命脉,造就了明清以来的米市、丝码头、布码头和钱庄码头,该市因此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

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指出,古运河作为一条厚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彩带,是无锡人须臾不可离的根基,保护古运河及其线型区域内的珍贵遗产族群,无锡人责无旁贷。(记者 洪晓红 孙权)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7#
发表于 2009-4-14 16:29:00 |只看该作者

“文化线路遗产”不仅仅具有旅游价值

转载自:新京报网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guanchajia/2009/04-13/008@053001.htm

“文化线路遗产”不仅仅具有旅游价值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9-4-13 5:30:01 . 来源: 新京报  
  ■ 观察家

  道路如同筋脉与血脉,使人类成为一个文化整体,通过文化交流、交融、冲突、和解,实现文化提升,使人类文化达到一种价值上的共识,美学上的互赏,器物上的互利。复活文化线路看起来可以直接服务于当代人的文化旅游,但更深远的意义与影响却远不止于此。

  4月10日至11日,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会聚无锡,首次举行以“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为主旨的论坛,并将论坛共识形成的《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向国内外发布。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是一个全新概念,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对迈向现代化的中国而言,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4月12日新华社电)

  1993年,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路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无形的历史宗教线路成功申遗前无先例。在次年于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专家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应将“路线作为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线路”的概念。自此,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拓展,保护对象由遗产本体扩展到周边环境、视线走廊,遗产的规模由点状发展到线状和面状,遗产类型由静态向动态和活态发展。

  有鉴于此,这次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研讨会通过了无锡共识,呼吁各地政府加大对文化线路遗产的调查、研究、认证与保护,并建立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尽可能全面而系统地复活文化线路记忆,利用现有文物进行展示,提高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线路的认知。

  文化线路就是传播文化物质与非物质的路径,我们知道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郑和下西洋之“道”,都是闻名世界的文化线路,我们正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运河故道,也是一条经世传文的文化故道,还有秦直道、以及学术界正在复活与描述的汉籍外传之道。道路如同筋脉与血脉,使人类成为一个文化整体,通过文化交流、交融、冲突、和解,实现文化提升,使人类文化达到一种价值上的共识,美学上的互赏,器物上的互利。

  复活文化线路看起来可以直接服务于当代人的文化旅游,人们可以循着先人的足迹,重温文化故道的传奇,历览文化遗址里的残垣断壁,但更深远的意义与影响却远不止于此。

  文化线路是文物之路,沿着特殊的文化之路,我们会发现只有线路才会特有的文化景观或人文遗迹。隋朝开始兴修的大运河的开通,更使中国南北文化与物资得到快速传递,一条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条物资运输线,也是一条文化风景线,有了这条运河,整个运河系的文化生态就发生了根本性改观。中国的长江与黄河则是自然形成的文化故道,两岸留下了无数因河流而建起的宗教与文化建筑,而这些建筑或风俗因文人墨客与史载而独具人文内涵,航行在自然之河中,因历史传说与诗篇使人们同时也航行在历史之河中。

  有些文化线路则难有足迹可循,譬如中国的汉籍之路,汉文化典籍通过陆路海路向欧洲特别是东亚、东南亚传播,并对世界文明特别是东亚、东南亚文明形成巨大的影响。国外一些图书馆还典藏着中国古代版本的经典图书,研究这些图书的版本,找寻历史记忆,就可以复活一条汉籍之路,那些历史人物的身影,就会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眼前。因此,保护与研究文化线路,更要有世界眼光。毕竟,复活文化线路,首先是文化人类学的历史课题,然后才是文化社会学的现实价值问题。

  □王徽(学者)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8#
发表于 2009-4-14 16:31:00 |只看该作者

文化线路遗产: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挑战

转载自:新华网主页 - 新华社会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13/content_11174946.htm

文化线路遗产: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挑战 
2009年04月13日 07:05: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无锡4月12日电 题:文化线路遗产: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挑战
 

    记者廖翊

    4月10日至11日,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会聚无锡,在古运河畔首次举行以“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为主旨的论坛,并将论坛共识形成的《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向国内外发布。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是一个全新概念,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迈向现代化的中国而言,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条朝圣路线拓宽人类遗产关注视野

    1993年,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路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无形的历史宗教线路成功申遗,可谓前无先例。在次年于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专家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应将“路线作为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线路”的概念。

    自此,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拓展,保护对象由遗产本体扩展到周边环境、视线走廊,遗产的规模由点状发展到线状和面状,遗产类型由静态向动态和活态发展。

    在这一全新概念的启发和激励下,许多隐性文化遗产浮现于世,一系列无形的“文化线路”相继申遗成功,引发世界关注:法国米迪运河、奥地利塞默林铁路、印度大吉岭铁路、阿曼乳香之路、日本的纪伊山脉胜地和朝圣之路、以色列的香料之路、秘鲁的印加之路……

    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6届大会正式通过了《文化线路宪章》,成为国际文化线路保护的基础性文件。

    丝绸之路、大运河——中国文化遗产丰富性再认识

    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线路遗产资源,其中既包括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古代栈道、藏彝走廊、邮驿道路、豫晋朝拜之路等,也包括代表了近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成就,并将影响对我国不同区域间社会、经济、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的“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京秦铁路、成昆铁路、川藏公路、青藏铁路、红旗渠等。

    这种认定,确立了今后我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新视野。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大型文化线路遗产的整体保护研究的力度: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列入了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同年12月,依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世界遗产的工作程序和规程,国家文物部门完成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工作,将“大运河”列入其中。

    2007年9月,国家文物局确定了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申报推荐项目名单。丝绸之路有望成为我国首个与他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学者丁援认为,线路遗产最重要的特征是“有文化意义和整体文化意象的线路”。自有了大运河的通航,就有了贯穿中国南北及辐射广泛的商路、邮路、文化、艺术等往来及行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长廊,大运河可谓中国文化的“交融之路”、“认同之路”;将于2010年申遗的丝绸之路则以文化线路类型申报,完全抛开了丝绸之路的道路实体,以历史上丝路经过的中国及中亚48个地点为申报主体,“对话之路”是其最大遗产。

    当运河失去故事:线路遗产保护充满挑战

    “文化线路遗产往往首尾相连千百里,形成历史千百年,是一条条见证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长河,是一部部展示中国辉煌文化的百科全书。加强文化遗产线路的保护,有利于文化遗产集群的抢救,有利于整合文化遗产资源。”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强调文化遗产线路保护的时代意义。

    在本次论坛上,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新课题,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和支持,加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影响,以及因对遗产认知不清导致的人为破坏等,我国文化线路遗产普遍面临生存威胁,相关遗存正不断消失。

    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大规模城乡建设对线路遗产保护造成冲击。仅就大运河而言,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并开发这条“黄金水道”的经济效益,作为流动的文脉,大运河承载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及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大运河渐成失去故事的河流。

    为此,本次论坛提出了“进行资源调查,开展科学研究”“制定专项法规,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多学科参与的体系”等前瞻而务实的具体措施,呼吁全社会重视并加强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4 16:33:09编辑过]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9#
发表于 2009-4-14 16:35:00 |只看该作者

转载自:扬州网 http://www.yznews.com.cn/yznews08/2009-04/13/content_2693934.htm

扬州:拓展“文化线路”视野  

来源:扬州日报 时间 2009.04.13 06:29  

扬州网讯(记者 陈跃) 扬州是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徽商之路三条文化线的交汇点,中国的三条超大型文化线路(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中,有两条与扬州有关。

4月10日、11日,来自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界的15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相聚无锡,参加一年一度的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高思想峰会——2009年中
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共同研讨“文化线路”遗产这一国际新型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这三条“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成为本届论坛的核心内容,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尤其成为无锡论坛热点话题,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也受到广泛关注。扬州是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徽商之路三条文化线的交汇点,中国的三条超大型文化线路(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中,有两条与扬州有关。

扬州观点受到关注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丝绸之路分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丝绸之路”中的“沙漠之路”将于2010年申报世遗,中国将与中亚五国联合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中国已初步确定了48处遗产点,涉及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6个省、自治区。而丝绸之路中的海上、草原线路的申遗工作也将随后推进。

在论坛上,扬州申遗机构(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所作发言《申遗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和扬州价值》、《文明的空间联系:大运河、徽杭古道、新安江构建的徽商文化线路》引起了与会者广泛关注。

扬州商业文明之召唤

《申遗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和扬州价值》从属性、特征、价值三个方面,对唐及以后扬州在海上丝路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初步的探寻和发掘,指出扬州是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城市和著名港口,它在海上丝路沿线各节点城市中影响突出,作用重大,地位独特,在海上丝路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中地位不可替代。《文明的空间联系:大运河、徽杭古道、新安江构建的徽商文化线路》揭示了明清徽商从新安江、徽杭古道到大运河的地理转移,描绘了从徽州、杭州、到扬州的商业活动线路,最终指出,这条徽商文化线路,一端维系着水墨青山环抱的徽商故里,一端连接着由他们缔造的具有巅峰意义的商业文明的所在地扬州,这条线路,代表着徽商奋发进取的人生里程,代表着儒家思想接受商业文明的趋于开明的转型旅程,代表着中国农耕文明后期,重农轻商价值传统被局部打破,不仕则商、弃官就贾理性社会价值的诞生。

“文化线路”的世界性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每年确定一个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前三届论坛分别讨论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中国乡土建筑保护、20世纪遗产。此次论坛主题是“文化线路”,“文化线路”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世界最新理念。目前,西班牙的桑地亚哥.德.卡姆波斯拉朝圣之路、法国的米迪运河、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防御战线、奥地利的塞默林铁路、印度的大吉岭铁路、阿曼的乳香之路、日本的纪纪伊山脉圣地和朝圣之路、以色列的香料之路等,相继列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名录》,内容涵盖宗教、交通、商业路线等。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10#
发表于 2009-4-14 16:37:00 |只看该作者

保护文化线路遗产 留住传统文脉

转载自: 广东文化网 http://www.gdwh.com.cn/culturalheritage/show.php?itemid=1513

保护文化线路遗产 留住传统文脉  
   时间: 2009-04-14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众多文化线路遗产资源家底不清,缺少具有宏观视野的总体保护规划,同时,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超载开发,导致文化线路遗产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呼吁——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线路遗产资源,既包括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古代栈道、藏彝走廊、邮驿道路、豫晋朝拜之路等,也包括代表了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并将影响中国不同区域间社会、经济、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的“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京秦铁路、成昆铁路、川藏公路、青藏铁路、红旗渠等。这些串联起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首尾相联千里,见证了我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是一部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线路,不仅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其中很多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有着其他文化遗产类别难与比拟的特点、功能和价值。

但是,在当前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大规模城乡建设过程中,文化线路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日益沉重的压力。

整体保护状况堪忧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与会的专家表示,我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整体状况堪忧,各项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众多文化线路遗产资源家底不清,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和支持,保护管理、综合整治、合理利用等方面缺乏统筹协调,缺少具有宏观视野的总体保护规划;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不够深入,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认识、对保护对象和范围的认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整体环境恶化,导致文化线路遗产面临生存威胁,文物本体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水患、风化、腐蚀等病害的侵蚀。

以大运河为例,其保护现状就不容乐观。由于上千年来的历史变迁和几百年来的取直疏浚,各段河道有过不同的变化,尤其是全线河道漫长,各河段高低不一,淤积湮涸常有发生。除去自然原因,更有管理不善、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等人为原因,再加上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地区甚至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大运河,致使大运河水质不断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和人文景观损毁、旅游和休闲功能衰退、文化遗存不断消失。

城市化带来新挑战

对于大运河沿岸不少城市而言,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贯穿的运河风光已成记忆。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各种元素、环境风貌、生态系统又是一次较大的人工干扰。大规模建设对文化遗产本体构成现实威胁,城市化带来沿河居民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在资源利用上,人们只注意“黄金水道”内河货运量的增长与否,却很少关心运河文化对生态环境、特色风貌、建筑传统等方面的巨大影响。

同时,作为流动着的传统文脉,大运河承载着千百年的文化积淀。附载在大运河两岸的民族民间文化,如地方戏曲、民间传说和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由于缺少详细调查和保护措施,而面临逐渐销声匿迹的危险。一些地方不注意对文化资源的积极利用,未将城市规划建设和文化资源保护齐举并重,缺乏长远战略眼光,特别是超载开发使文化遗产地不堪重负,破坏了文化线路的生存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破坏整体性

交通道路、市政管网、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使文化线路遗产在区域范围内被切割得四分五裂,对其生存构成严峻威胁。电力、通讯、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以及工业生产、农业灌溉、林木种植、矿业开采等,都经常出现对文化线路遗产造成损毁的现象。不少地方在遗址内乱建设施,竖立电线杆,架设高压线,铺设市政管线,各种地质、水文标识更是随处可见。长期以来,一些大、中型水库的修筑,对文化线路遗产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影响。

缺少国家层面协调机制

目前,很多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管理分散,导致综合整治、合理利用等缺乏统筹协调。大运河作为航运水道,一直由各地水运局或交通局分段管理,导致不能从整体上关注沿线的文化遗存,而文物部门始终未能有效介入对大运河的监控。另外,许多文化线路遗产位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旅游风景区范围内,分别归属各地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旅游等部门管辖,机构重叠交叉,重经济效益而轻文化内涵,造成文化线路遗产无序开发和管理混乱的局面。

近些年,一些省、市、县政府提出“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招商引资”政策,致使一些地方政府和主管单位在旅游开发中鼓励将一些文化遗产交由企业经营,错误地将市场经济模式引入公益事业,也造成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的混乱。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11#
发表于 2009-4-14 16:39:00 |只看该作者

中国河流“文化线路”申遗首尝试

转载自: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txt/2008-09/17/content_16467854.htm

中国河流“文化线路”申遗首尝试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9-17 

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3月24日至25日在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江苏扬州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8省、直辖市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人,大运河沿线32个城市的政府分管领导、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文物保护和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等近两百人聚集在烟花三月的扬州共商申遗大事,共同筹划联合申遗的各项合作。开幕式上,大运河申遗网站正式开通。

在这个现代交通格局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次参加大运河申遗工作会议的全国三百多位与会者分别是乘坐飞机、火车或者自己驾车来到扬州的,如果是在两百多年前或者一千多年前,他们一定会乘着三月的春风,迎着大运河的迷人波光扬帆而来。那样虽然不会是夕发朝至的便捷,但会是欣赏沿途风光的另一种悠然情趣。因为在这条母亲河和她的两岸,有数不尽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民俗风情和生机勃勃的民间生活。

新型申遗形式:线性文化遗产和文化线路

和人们过去所熟知的文化遗址以及文化景观的申遗不同,此次大运河的申遗是作为“文化线路”来提起申请,线性文化遗产以及“文化线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新样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的类别,很多的种类和样式,过去我们知道的遗产都是一个个的点,比如罗马遗址、颐和园、故宫等,这叫遗产点。后来就有了面,由好多点组成的面。比如德国中上游莱茵河河谷,由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组成了一个面,即文化景观。文化艺术的遗址、酒窖、葡萄园、古堡、城堡、沿岸的小镇等共同组成了文化景观。随着时代发展,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内涵和外延不断发展,线性文化遗产以及文化线路,就是新的文化遗产类型。

究竟什么是线性文化遗产呢?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由文化线路衍生并拓展而来,主要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其中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都是重要表现形式,大多代表了人类的运动路线,并体现着地区文化的发展历程,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法国的米迪运河、以色列的香料之路都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线性文化遗产又包括文化线路、遗产廊道、文化廊道、历史路径、线状遗迹等。

线性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线路,简单说来,指的是由一条线组成的、贯穿的,一个代表人类历史文明的一个阶段或一种形式的一条线路。如此看来,最为世界人民熟知的我国的长城严格说来不是文化线路,它虽然是线状的,但是它功能单一,就是个军事的堡垒。而文化线路不一样,它贯穿了很多文化遗产的点,比如它贯穿了古城、古镇、村庄、古村落、民居、寺院,河道本身的桥梁、古坝、码头、遗址以及两岸的建筑,它是把这么多个元素链接起来的一条线。

大运河的特殊性:世界罕见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中国目前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进行申遗的文化遗产。虽然此前,法国有米迪运河以及加拿大的里多运河申遗成功,但这两个运河都不是线性文化遗产,而是人类文化中体现工程技术文化的水利设施,但中国的大运河不一样,它是个复杂的、精密的机体。它既是精致的运输的纽带,又是文化沟通的渠道,对中国来讲,它甚至改变了隋代以后中国政治和文化的格局。这个河流太特殊了。

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所说:我国的大运河流经今天中国区划的六个省、两个直辖市,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了统一的水运网,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运河沿岸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有沿河兴起的城镇及其各类建筑,有码头、仓库、船闸,有桥梁、堤坝等,形成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罕见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城市和文化的催生婆

从多年前中央电视台的专题片《话说运河》之后,运河似乎被人们所淡忘了。“问任何一个人,不论大人小孩,长城什么样,几乎没有不能回答的…… 可是,问到运河呢,就不是如此,差不多什么也答不上来……可是,运河和长城一样伟大,一样了不起,一样是国宝,一样是世界奇迹。”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在文章《运河,残缺的辉煌》中如此动情地谈起运河。

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伴随运河而兴盛的是沿河的一系列城市,它们之中不少是因运河而生、而旺、而出名。它们是镶在运河上的一串明珠,构成了运河经济和运河文化的主要载体。运河沿岸的城镇多达两千余座,其中许多是古城、古镇。最有名的大城就有18座。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大运河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隋朝后,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贞观盛世,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

大运河承载的文化,也像一条大河,一路吸纳,一路浸溉。运河沿岸涉及到诸多文化带,中原文化、河洛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以及苏北、安徽的文化,江南文化。这条线路连接着中国东部的经济、文化、商贸、民俗、文学、艺术。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副馆长周新华说:“其实,四大名著都和运河有关。”《水浒传》里对杭州的描写非常详细准确,水泊梁山也是运河水系。《红楼梦》里,林黛玉是沿着运河去投靠贾府的。 “运河沿线城市,文化面貌各异,但大运河让各种文化融合到了一起。”周新华说。以京剧的诞生为例,京剧并非发源于北京。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祝皇帝80寿辰,由高朗亭领衔的扬州三庆班被选赴北京演出。这是徽班进京之始。嘉庆年间,扬州四喜、和春、春台三徽班先后进京演出,与早先进京的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徽班在京演出,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徽班,就是沿着运河北上的。 可以说大运河好比一条流动的“丝带”,串起了我国东部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粒粒“南珠”。

此外,大运河是活的,这点至关重要。“活的,有两个含义。一是说它的功能并未丧失,现在仍在发挥作用;二是说它还在发展,是一个既有过去,又有现在,还有未来的活物。”舒乙写道。

无论从哪个侧面来看,大运河都是由点、线、面共同组成的文化遗产的廊道。 (广州日报记者 许珍)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12#
发表于 2009-4-14 16:41:00 |只看该作者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

转载自:景观中国 http://www.landscapecn.com/paper/detail.asp?id=1622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

作者:李伟 俞孔坚   发表:《城市问题》2005(4):7-12

景观文章.景观中国 http://paper.landscapecn.com

摘 要: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最重要的动向之一就是对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 or cultural itinerary)的保护。系统介绍了文化线路保护的发展动态,并将之与在美国已经盛行有年的遗产廊道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做了探讨,认为借鉴两者的有关理念,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区域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保护遗产廊道文化景观

New direction in the conservation of world heritage:cultural routes (cultural itineraries)
LI Wei YU Kong-jian
Abstract:Cultural routes(or cultural itinerary)w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conservation of world heritage in recent years.The article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outes systematically,and compare the cultural routes concept with "heritage corridor" which have been prevailing in America for years.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comparison,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two concepts in Chinese context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The article point out the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use the two concepts as reference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gion planning.
Key words:cultural routes;world heritage;conservation;heritage corridor;cultural landscape

  近年来,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新动向之一就是所谓“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 or cultural itinerary)。2003年以来,有关这一动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极为引人注目:一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03年3月17日至22日召开的会议上,委派ICOMOS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文件《行动指南》(下简称《公约》)的新一轮修订作出计划,其目的就是加入有关文化线路的内容;二是又一条文化线路的重要部分——阿根廷的科布拉达•德•胡迈海卡(Quebrada de Humahuaca)山谷进入世界遗产名单。此前,继1993年桑地亚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路(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西班牙部分以后,已有多条文化线路的重要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文化线路已经成为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界的热点之一。

  本文拟扼要介绍“文化线路”这一较新的世界遗产保护动向,并把它和在美国已经形成多年、国内已经有介绍的遗产廊道保护方法做一些比较,最后再结合我国国情做初步讨论。

  一、文化线路发展历程

  国际上开始重视自然和文化保护相结合的标志是1968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遗产保护”白宫会议,该会议呼吁保护世界的自然风景区和文化遗产,这是公开发表的官方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合二为一的最早声音之一。1972年UNESCO签定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把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一起作为具有普遍价值的遗产加以保护。与这一权威公约及其不断修订的《行动指南》并行的是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经典文献,其核心趋势就是对历史环境越来越强调和保护范围的日益扩大:从单体到街区,由街区又扩大到城镇。又进而兼及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遗产区域(heritage area)。这些都构成了文化线路概念发展必不可少的背景。

  对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线路保护得比较早的要数美国,美国人对户外运动的偏好、对自然保护觉醒较早、国家历史相对较短等诸多因素促使美国很早以来就重视文化景观作为整体的文化意义,注重自然和文化保护的结合,这种结合中最基本的作法之一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游道(trail)把自然和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形成绿色通道,逐渐发展形成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其较早的实例如1980年代指定的伊利诺斯和密歇根运河(Illinois and Michigan Canal)国家遗产廊道等。

  在桑地亚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路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同时,西班牙就宣布它愿意邀请有关专家对文化线路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批准下,1994年,西班牙政府资助召开了马德里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专家会议。会议形成的《专家报告》指出文化线路是一种具体的动态的文化景观,认为文化线路是指“建立在动态的迁移和交流理念基础上,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连续性”;“指的是一个整体,其价值大于组成它并使它获得文化意义的各个部分价值的总和”;“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对话和交流”;“是多维度的,有着除其主要方面之外多种发展与附加的功能和价值,如宗教的、商业的、管理的等等”。

  专家报告建议世界遗产委员会及UNESCO的总干事要求各国推动这一新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认为文化线路真实性的判别应建立在它的文化意义及组成它的各个部分之上,应考虑时间、现在使用状况、立法、自然框架以及它可能具有的其他实体和象征层面的问题。

  专家会议还形成了一份提交给UNESCO公约《行动指南》的附加文件,该文件同时也作为在加拿大召开的运河专家会议的建议提交给UNESCO。该文件详细讨论了文化线路的判定和分界标准,这一文件形成了文化线路研究的基础。

  继马德里会议之后,1998年,ICOMOS在特内里弗召开会议(Tenerife,1998,西班牙),会上成立了国际古迹理事会文化线路科技委员会CIIC(The ICOMOS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ultural Routes),会议通过了包括《CIIC工作计划》、《CIIC章程》等一系列文件。CIIC的成立标志着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新型的遗产理念得到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界的全面认同。

  随着CIIC的成立,文化线路保护开始步入正轨,一系列更为具体和细致的相关讨论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陆续又召开了圣克里斯托堡•德•拉。拉格拉会议(San Critobal De La Laguna,1998,西班牙)、伊比扎会议(Ibiza,1999,西班牙)、瓜拉吉托会议(Guanajuato,1999,墨西哥)及帕姆劳拉会议(Pamplona,2001,西班牙)等多次会议。这些会议在1994年马德里会议和1998年特内里弗会议的基础上,分别就文化线路保护的预登记(preinventory)、保护中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具体文化线路的保护、文化线路评价标准、登记及世界遗产申报程序、格式等保护实践中更为具体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3年3月17日一22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巴黎总部召开的会议上,把对《行动指南》的修订作为第5项议程,这一修订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加入有关文化线路的内容。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派下,CIIC在马德里召开会议,讨论形成了《行动指南》文化线路内容的讨论稿,准备提交给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修订计划,这一修订有望在近年内的世界遗产大会中成为正式文件。《行动指南》中加入文化线路的有关内容,标志着文化线路的保护已经成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文化线路发展历程中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文化线路的栅念定义及其特征

 在最新的提交给世界遗产委员会《行动指南》修订计划的讨论稿(2003年5月30—31日)里,文化线路的定义是:“文化线路是一种陆地道路、水道或者混合类型的通道,其形态特征的定型和形成基于它自身具体的和历史的动态发展和功能演变;它代表了人们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国家和地区内部或国家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地得到体现”。

 这个定义说明了文化线路的如下几个特征:
  ——它的本质是与一定历史时间相联系的人类交往和迁移的路线,包括一切构成该路线的内容:城镇、村庄、建筑、闸门、码头、驿站、桥梁等等文化元素之外,还有山脉、陆地、河流、植被等和路线紧密联系的自然元素。
  ——作为一种线形文化景观,它的尺度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国际的,也可以是国内的;可以是地区间的,也可以是地区内部的;可以是一个文化区域内部的,也可以是不同文化区域间的。
  ——它的价值构成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既有作为线路整体的文化价值,又有承载该线路的自然地本身作为山地、平原、河谷等生态系统拥有的生态价值;不仅包括分布在其内部的建筑和其他单体遗产自身的价值,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涵的价值。

  三、文化线路保护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1.文化线路的判别

  人类历史上各种各样的路线数也数不清,那究竟什么样的线路才算文化线路呢?尽管CIIC给出了一个还算清晰的定义,但为了避免和其他路线的混同,1994年马德里会议形成的附加文件里还讨论了文化线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判别标准,指出应强调文化线路使用所带来的文化上的反响和在文明传播上的贡献,同时以以下四点为基础
  ——空间特征:长度和空间上的多样性反映了文化线路所代表的交流是否广泛,其连接是否足够丰富多样。
  ——时间特征:只有使用达到一定时间,文化线路才可能对它所涉及的社区文化产生影响。
  ——文化特征:即它是否包含跨文化因素或是否产生了跨文化影响,指它在连接不同文化人群方面的贡献。
  ——角色和目的:它的功能方面的事实,例如曾对文化宗教信念或贸易的交流起到作用,并影响到特定社区的发展等等。

  CIIC强调把文化线路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来看待,即它不是某个在某一时期盛极一时的事件或事物的载体,也不是某个特定历史事件或历史时刻的产物。也就是说,象长征故道这样的线路尽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也不能算文化线路。CIIC同时还强调文化线路要将旅行和交流合一,单纯用作旅行和运输的道路也不能算文化线路,如古罗马的行军路线,尽管它们有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被认为是重要的遗产(建筑上的、技术上的等等),但它们也不能算作文化线路。

  2.文化线路的真实性

  帕姆劳拉会议(Pamplona,2001,西班牙)的《决议》强调CIIC定义的文化线路必须要满足真实性标准的判别。为了清晰地鉴别文化线路的真实性,在CIIC以前有关文件的基础上,2003年的《行动指南》修订计划讨论稿(5月30—31日)里再次明确强调应判别以下几个方面的真实性
  ——文化线路的物质形态;
  ——文化线路的历史感,文化线路所携带的信息,及其重要的精神特征;
  ——应考虑相关时间因素及各个部分现在的使用状况;
  ——受线路影响人群的立法愿望。

  如果一条线路的局部物质形态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也并不意味着文化线路就没有真实性,因为文化线路强调的是线路整体,在其物质形态上残缺的部分,其真实性存在和价值可以通过非物质的层面追溯出来。同时,文化线路强调社区的参与,公众对文化线路建立的愿望是文化线路真实性判别中的重要一环。这就意味着文化线路的世界遗产申报要建立在激起公众对遗产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文化线路理念提倡的中心目标之一。

  历史性建筑群、文化景观等相对复杂的文化遗产,其真实性判别历来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难点。象文化线路这种大尺度、多维度、包含多种内容的文化遗产,其真实性判别就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其解决无疑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保护实践的大量积累。

  3.文化线路的界定和登记

  由于文化线路包含内容极为广泛,尺度又相对较大,因此在对它进行登记和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时,首先就应确切地定义它的范围,同时这也是登记文化线路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线路保护的范围取决于组成它的各个重要遗产节点元素的保护范围,文化线路整体保护范围的界定,也以这些遗产元素的保护范围的界定为基础。在这些遗产节点元素中首先是它作为旅行线路的遗产节点元素。对于这些遗产节点元素的辨别,1994年马德里会议附加文件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中心点元素:包括旅行线路的出发点,到达点等;
  ——宿营场所:旅行线路的驿站、商队旅店等;
  ——饮水处:包括旅行线路中的井、泉水等;
  ——必须经过的场所:如涉水处、桥梁、山路、港口等。

  在这些遗产节点所在之处,一般都会有建筑或考古遗存,进一步就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整合使之成为线路整体的一部分。此外,历史上在文化线路上进行的旅行会有一些记载,也会有关于人员组成、旅行证件、文献等方面的资料,对这些资料都应统一进行整理。

  文化线路与其他遗产类别不同的一点是它更为强调线路带来的各文化社区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非直接的,不仅有物质的方面,更有非物质的方面,其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随着一些线路所发生的宗教、思想文化观念的传播。这些传播参与了对各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塑造,因而意义往往十分重大。这些影响和传播,也会在该线路上遗留下一系列的文化遗产节点元素,如发源地、传播中的具体场所、发生重要影响的地点等,在这些节点中也会有一些物质或非物质遗留、文献记录和其他方面的证据,对这些都应统一整理。

  很多文化线路本身还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对区域生态过程起着重要的廊道作用,如有的运河就有其景观生态效应。也有一些文化线路对于生态环境有着不利影响,如造成森林砍伐等。对文化线路形成的自然生态上的影响,包括该线路所依赖的自然系统的运行状况资料,也应进行记录和整理。

  在保护实践中,由于大多数文化线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进和变迁以后,一些局部区段在自然灾害、城市化侵蚀和其他因素影响下已经面目全非,因此要清晰准确地界定文化线路的范围并非易事,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大量研究来支持。

  在这些遗产节点元素辨别和范围界定的基础上,文化线路范围的界定应遵循三个标准:空间标准、时间标准和文化标准。空间标准是线路在空间上的属性,包括线路的空间形态、重要的地点场所、纪念物、影响范围等;时间标准则指线路在历史时间上的属性,包括形成时间、衰落时间、使用频率和强度及其变化等;文化标准则强调线路在文化上的影响,包括线路的目的、交流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它对人类记忆和经验形成的影响等。

  在UNESCO、ICOMOS和CIIC一系列会议的基础上,2001年在西班牙纳瓦拉的帕姆劳拉召开的会议上形成的决议文件中对文化线路的登记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指出文化线路的登记必须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预登记

  即准备文化线路的基本清单,该清单应包含文化线路的基本内容、地理位置和领域范围(是跨国、跨地区还是地区性的)、特性(宗教、商业、政治管理或混合特性)、自然背景方面的状况(是河流、陆地、海洋还是混合等)。这一步不要求提供所有信息,只要求提供基本信息以及尽可能多的其他信息。

  (2)对文化线路各个组分的判定和登记
在上述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对各遗产要素和组分进行分类登记,分类如历史城镇、堡垒、宗教建筑、公共场所、文化景观等等,各分类的登记要按照适用的登记文件要求进行,如ICOMOS《关于文化遗产登记的原则》等。CIIC还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表格,形成统一的登记格式。

  (3)对路线的调整

  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路线进行检查并进行必要调整,以全面体现路线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并确保所有潜在的遗产要素和组分都已经包含在文化线路范围内部。

   (4)按地理区域进行工作分配

  在上述因素都确定了以后,就可以按照地理和行政区域上的划分分配登记工作了。

   (5)各个工作小组进行文化遗产组分的登记工作
  各个小组通过适当的方式完成本区域的登记工作。

   (6)对文化线路整体的登记

  在上述任务圆满完成之后,CIIC将完成该文化线路的登记工作。

  在登记申报和相应的法律、管理方面,CIIC支持和提倡各国间就跨国文化线路进行立法合作,同时对自己国家内部的文化线路也要加强立法上的保护。由于许多文化线路尚缺乏基本的测绘,CIIC呼吁要加强文化线路基础资料的准备和测绘。

  四、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的上比较

  遗产廊道主要盛行于美国,它是绿色通道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区域化结合的产物。就其概念来讲,遗产廊道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自从伊利诺斯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被国会指定以来,许多州都在它的成功感召之下建立了它们自己的遗产区域和遗产廊道计划。截止2001年,美国国会已经指定和认可了23个类似的项目。加上州立的遗产区域以及其他朝着正规的指定和承认的方向努力的项目,数量达到100多个。

  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比较而言,可以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主要共同点在于两者都建立在历史时期人类迁移与交流线路的基础上,以路线本身的文化意义为基础,以文化遗产的集体责任为根本,不仅保护有形的文化遗产,更以社区精神的推动和无形文化遗产的研究、展示和保护为己任,并且都倾向于提供一个区域的跨越边界的保护工作平台。同时,两者都是一种具有动态特征的文化景观,集文化与生态保护、地区振兴、旅游开发等多个维度于一体。因此都重视和提倡多方面的合作。

  以遗产廊道为例,其运作涉及来自政府、产业和非营利机构的领导力量之间的合作。政府在遗产区域中扮演的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一般可以给予技术和小规模的资金支持及政策上的帮助,各州都通过文化发展、遗产保护或类似计划来扶持遗产廊道,如宾州的遗产公园计划、马里兰的新遗产保护和旅游计划、路易斯安那文化、游憩和旅游部的相关管理计划等;强大的非营利机构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如伊利诺斯和密歇根运河委员会的运作和非赢利组织运河廊道协会密切相关。这些非赢利组织和捐赠来源关系密切,很容易为遗产区域的项目找到资金支持;遗产廊道也是产业开发机构、行会的密切合作伙伴,如黑石河河谷商业行会就骄傲地把遗产廊道作为他们区域进步和高质量生活的范例,其宣传资料上说他们的商业开发拥有“和工业革命一样悠久的地方传统”

   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CIIC的文化线路更注重线路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严格性,更强调线路在文化上的影响、强调交流和对话。尽管其他ICOMOS组织如文化旅游委员会可能会因为旅游或其他考虑接受一些线路为“文化线路”,CIIC却只有在线路满足CIIC的定义要求的情况下才予以考虑和登记。而遗产廊道则只是拥有文化资源的线形景观,尽管也强调线路的文化意义,但更多的以经济振兴为目标,其指定远没有CIIC那么严格。

  CIIC强调文化线路不可以与一些通过精心设计把相似的甚至是当代的遗产连接起来的路线混为一谈,也不能和那些连接着遗产但不是历史发展形成的路线,或被连接的遗产元素根本没有通过它形成共有文化交流的路线混同起来。而遗产廊道经常包括废弃煤田和采矿地等近代乃至现代的遗迹,对这些遗迹进行精心的景观整理,设立步道和自行车道,使之重新获得价值。

  总而言之,和文化线路比较起来,遗产廊道更具有草根特征,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地方发展战略或规划方法,而非象文化线路那样从遗产保护出发,把文化线路看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遗产种类。美国对遗产廊道认定上的不够严格是和它的历史相对较短、土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分不开的,正因为这两个因素,它才有可能为一些历史并不久远的遗产去划出大片土地建立遗产廊道,从而实现一种“自然”的保护。同时,也正因为此,遗产廊道能够经常性地和自然保护实现结合,成为一种兼具生态效益的综合意义上的绿色通道。

  遗产廊道的界定是如此不够严格,甚至一些人担心国家公园管理处和内政部的国家指定权力是否被滥用了。尽管遗产廊道的指定和建设带来了不错的结果,还是有人建议建立更为严格和清晰的标准以备指定和建立遗产廊道。

   五、结语:结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在文化线路已经受到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界广泛重视的今天,中国作为具有悠久文明传统的文明古国,当然理应受到国际文化线路保护界的重视。在被CIIC认为是文化线路研究基础性文献的一些研究文件如产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的相关文献中,中国以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文化线路遗产都占据着突出的重要地位。

  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至今中国尚未成为CI—IC成员;在基于《文物保护法》等一系列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至今也没有涉及线路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学术界在国内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开展。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又是人地关系矛盾最突出的国家之一。一方面,中国显然有责任去保护那些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线路,如丝绸之路;另一方面,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人地关系危机也使得中国区域性绿色通道生态网络的建设刻不容缓。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不论是CIIC严格意义上的文化线路,还是美国的遗产廊道,对于中国都有其借鉴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应有重点地进行以下线路类文化遗产或类线路文化遗产的保护:
——作为重中之重,立即启动丝绸之路等极少数具有代表性,有关研究已经表明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线路的整体保护,进行预登记和重点区段的世界遗产申报可行性研究工作。特别是大运河,在南水北调工程背景下,其整体性保护,无论是从文化遗产角度看,还是从景观生态角度看,都迫在眉睫。
——重点进行文化意义和生态价值都比较突出的区域性文化线路或遗产廊道的整体性保护,如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文化遗产密集、文化意义突出的部分区段;通过这些遗产廊道的建设,形成区域性绿色通道网络的骨干。
——保护一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地方性文化线路。鼓励建设地方性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并重的遗产廊道。

注释
见参考文献l,这部分内容同时也形成了2003年《行动指南》文化线路内容讨论稿第25条的一部分。
见参考文献10
见参考文献1
见参考文献10
见参考文献1
见CIIC,Pamplona Conclusions
见参考文献13
见参考文献10
见参考文献13

参考文献
CIIC.Reports of Experrs.Madrid,Spain,1994
CIIC.Canary Conclusions.Canary Islands,Spaian,1998
CIIC.Tenerife Work Program.Tenerife,Spain,1999
CIIC.Ibiza Declaration,Congress on Methodology,Definitions and operative Aspects of Cultural Routes IBIZA.Spain.1999
CIIC.Ibiza Conclusions.International Seminar on“Hispano—Por tuguese Bastioned Fortifications, a Cultural Route Across Five Conti nents”.IBIZA,Spain,1999
CIIC.The cultural route of Vines and Wine Among the Peoples of the Mediterranean.Santo Domingo de la Calzada,La Rioja,Spain.1999
CIIC.Guanajuato Concluions.INTERNATIONAL CIIC/ICCR SEM. INAR.GUANAJUATO.Mexico.1999
CIIC.Pamplona Conclusions.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COMOS CIIC.PAMPLONA,NAVARRA,SPAIN,2001
CIIC Consider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 ICOMOS 13th General Assembly Meet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s.Ma. drid,Spain,2002
CIIC.3rd Draft Annotated Revised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m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Madrid,Spain, 2003
Little,C.E.Greenways for America.Baltimore,MD,Johns Hop. kins University,1990
Means,Mary C.Heritage Area as an Approach to Regional Plan— ning,In:Donald Watson,Alan Plattus,Robert G.Shibley.eds. Time—Saver Standards for Urban Design.New York:McGraw— Hill Companies,Inc.,2003
王景慧.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规划师,2002(18)6:9-13
王志芳,孙鹏.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中国园林,2001(5):27—30
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京杭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城市问题,2004(1):28—54

作者简介
李伟(1972-),陕西咸阳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
俞孔坚(1963-),浙江金华人,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

听众

6492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9-2
注册时间
2008-11-12
13#
发表于 2009-4-14 23:39: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14#
发表于 2009-4-15 00:10:00 |只看该作者

 香草到百粤坡一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5#
发表于 2009-4-15 10:18:00 |只看该作者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早就改动了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16#
发表于 2009-4-15 22:26:00 |只看该作者
百粤坡在德保县城东北部一里左右,有一大山坡,两边危崖对峙,只有一坳口通过,百粤坡遗道从汉龙村弄迷屯后山到阿弥坳下县农资公司仓库,遗道东西坡度70度,最大宽度3.6米,最小宽度2.2米,均为青石板路面,遗道全长1.75公里,其中阿弥坡段389米,百粤坡遗道弯曲的陡坡石级上,留有许多马蹄印,最深的蹄窝达10厘米,在朝东南面的坡脚左侧石壁上,刻有行书体“百粤坡”三个字,相传为东汉名将马援所题,字清晰,字幅和落款模糊。高坡坳口,垒设烟墩一座,旧址尚存,坳口东西面的大石和崖间均刻着“阿弥陀佛”四个大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

听众

941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1-2-21
注册时间
2008-11-26
17#
发表于 2009-4-18 01:13: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23 00:36 , Processed in 0.246837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