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概况--
天等县民族·语言概况
摘自《天等县概况》2002年04月03日,部分资料由红棉树搜集整理。
天等县是南宁地区壮族聚居纯度最高的县份,全县42万人口当中,98.5%都是壮族。
壮族:解放前,到外地读书或谋生的都自称是汉族。解放后,经甄别确认天等县土著人为壮族。
瑶族:天等县的瑶族为兰靛瑶,聚居在向都镇民族、乐久、汉洞、定明、贵合村。清末,在今平尧村巴梅屯附近山(山加弄)里居住过几十户瑶族人家,因不堪忍受土官统治与民族歧视而迁居他方。相传瑶族几代前由田东县作登迁来。民国21年(1932年)广西省政府编印的《广西民族视察报告汇编》载。"有瑶民约160人,散居于第一区之下丘村、陇息村、汤盖村等地,与土人相投并无族类不同之仇视,此系奉仪属之瑶民乡来。"《镇安府志》载“向武土州瑶人稻田无几,种水芋山薯佐食。男子草鞋竹篮,妇女短衣长裙,元旦互携酒肉到亲邻歌饮数日始止,冬月焚山(余加田)谓之火种”。解放后,人民政府尽力扶助瑶族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部分人迁居平地,今乐久村胜利屯瑶族于50年代从山里迁来。
汉族:多聚居把荷乡怀安村各屯、巴兰村教丰屯、那样村楞念屯,相传五代前由邕州迁来,操平话,成年人通当地壮话。其他习俗今已与壮族无大差异。部分散居天等、中和、龙英、进结、把荷等圩镇,从事商业、手工业和服务性行业。
天等县97%的人使用壮语。县内壮语属壮语南部方言左江土语,俗称依语,与大新、德保、靖西县的壮语方言腔调相通。东平乡的安然、那造、利益及进结镇的天南、品力、盂养村操的壮语属北部方言,俗称锐语,与田东、平果县壮语腔调相同。
把荷乡怀安、巴兰村的汉族操平话,又称蔗园话,其成年人均可讲天等壮话。瑶族讲瑶语,亦可使用壮语。
解放前,能讲汉语的人不多,只有一些读书人和外出的男子会讲柳州话和白话,各地中小学教学多用柳州话和壮语相结合,部分来自桂南的初中教师以白话讲课。解放后,推广普通话,中小学教学及县级会议普遍使用普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