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news.yahoo.com/060318/12/1m68c.html
波鞋街 既潮且舊 重建復修 潮店始祖面臨抉擇
3月 19日 星期日 05:05 更新
【明報專訊】在香港,重建恍如家常便飯,由灣仔喜帖街到近日的旺角花園街及奶路臣街一帶的波鞋街,都難逃重建命運。具有本土特色的香港主題街道,難道真的不能與時並進﹖
昔日的波鞋街原來和普通老街沒有分別,直至70年代末,本地商人看準波鞋在全球興起熱潮,發展了一條他們形容為「全球獨一無二」的波鞋街。此後,年輕一輩天天在波鞋街與潮流起舞,但卻苦了商舖樓上老街坊的耳根。重建,究竟是禍是福﹖
究竟波鞋街當年為何會出現﹖記者找遍史料俱不得要領,有人說,要談波鞋街,得找「允記」體育用品公司的老闆。
允記的老闆很神秘。接到記者來電,職員把電話轉駁再轉駁,終於傳來人事部經理的聲音,「老闆甚少接受訪問的,你知啦,波鞋街共有50多間店舖,由五大家族掌控,還是低調點好。老闆叫什麼名字﹖他姓陳。」
陳先生讀過有關波鞋街重建的新聞後,「破例」接受訪問,他送上名片的一刻,記者才知道他的全名﹕陳錦波。陳錦波的允記集團,現時在波鞋街共有13間分店,是在該路段擁有最多分店的體育用品商。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不停來回在波鞋街上巡舖,下屬稱呼他「波哥」。記者說了一句「波鞋大王」,他即緊張大叫﹕「千萬不要叫我『波鞋大王』,這裏有很多行家。」
老闆不愛穿波鞋
56歲的陳錦波最愛穿格仔恤衫,外加一件背心毛衣,還有他腳上那對沒有光澤的皮鞋,阿叔的外表與來購物的紅綠潮人打扮有點格格不入,「我其實不愛穿波鞋」。陳錦波所以賣波鞋,原來是繼承父業。父親陳志允是網球教練,60年代在灣仔售賣網球拍。陳錦波受父親影響,也熱愛網球,人生第一對波鞋也是在網球場穿上的,他雖嫌波鞋「焗腳」,但波鞋卻偏偏圍繞他一生,更讓他安居九肚山。
1979年,年近30的陳錦波決定大展拳腳,將父親的體育用品生意由灣仔搬到旺角這片人流旺地,「當年的彌敦道車水馬龍,只有花園街和奶路臣街一帶有現舖出租」,他最後租了位於奶路臣街、現今旺角電腦廣場的舖位作試點。
率先進駐打破老街氣氛
當時的花園街,只有街坊式酒樓、打鐵舖、麻將舖,充斥着一股老街氣味。一雙雙潮流波鞋突然進駐,送來活力與朝氣,一班喇沙仔、拔萃仔被簇新鞋味吸引,放學便走來試鞋。80年代是波鞋興起之時,年輕一族認定這是最「潮」之物,人人追捧,難怪陳錦波的首間店開幕後,半年內即再開兩間分店。行家聞風而至,紛紛在花園街及奶路臣街一帶搶佔位子,逐漸形成了具特色的波鞋街。
90年代波鞋街光芒四射,氣墊、閃燈、球星等新款球鞋,每天招來了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個個都追尋着心中的「波鞋夢」。高峰期,允記每間舖每天售出逾30對氣墊波鞋、20對NBA球迷最愛的「米高佐敦(相關新聞 - 網站)」球鞋﹔有人買來收集,也有人用來炒賣。
見證年輕人「波鞋夢」歷史
曾有一個學生哥,每天放學都到陳錦波店內,默默盯着那雙米高佐敦第二代球鞋良久,終於有一天他跟店員說﹕「我明天便儲夠1000元了,你記着替我留一對9號。」翌日他帶着大堆10元、50元紙幣來,捧走了「戰利品」。
「今天的學生,人人碌卡買波鞋,不用再辛苦儲錢了。」陳錦波說,80年代人人對波鞋珍而重之。時至今日,擁有一對波鞋已是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然而,面對重建復修,難道我們腳上那對波鞋,以及擁有27年歷史、見證了不同年代年輕人成長的波鞋街,就不再值得珍惜﹖
明報記者 盧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