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0745|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流沙河回忆: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复制链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2 13:5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流沙河回忆: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来源:八儒客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此文摘自流沙河先生在成都草堂读书会“纪念抗战胜利一甲子”讨论会上的讲话。)


  各位朋友(热烈的掌声),我比在座各位朋友蠢长得多,我今年已经74岁了。我这个人谈不上什么"思想";但是由于我的年龄比你们大,我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比如抗日战争你们没有经历过,这就是我跟大家不同的地方。今天来,我只跟大家讲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大家不是都看过有一个戏叫《抓壮丁》吗?这是40年代编的。后来政权改变以后也还演过。但最近这十多年这个戏突然一下就红起来,......(略)......他们用的武器根本没法跟人比,但是他们去赴死了。这是我终身难以改变的印象。这就是我要讲给大家听的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也是我亲身看见的。

  我要告诉大家: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中国人在全世界唯一最好的朋友是美国人。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第二年的"庚子赔款"所有的八个列强,其中只有一个国家拿到这个钱没有动,就是美国。后来以各种方式退给我们了,其中一种方式叫"庚款留学生",还有的拿来补贴我们的大学。我告诉你们,抗战时期山西有一个"铭贤学院"迁到我的家乡来。这个学校是和美国欧柏林学校挂了钩的,欧柏林大学有个"山西基金会"就是美国政府用庚子赔款设立的。"山西基金会"的钱就用来资助办铭贤学院,从30年代创办就是用的这个钱。后来抗日战争了辗转数千里逃到我们家乡,我们家乡最大一个姓曾的地主,他主动把自己一个寨子腾空,全部免费借给这个学校。这个学院就这样一直办了下来。政权改制后它就变成了"山西农学院"和"山西工学院",然后跟美国交恶后每年的这个钱就没有了。那头也没有作任何解释,我们这头说"我们革命国家,谁要你帝国主义的臭钱",就这样从建国以后这个钱就断了数十年。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欧柏林大学的"山西基金会"派了一个工作人员,一个27岁的小伙子到中国大陆来,找到中国政府。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你们国家从前有个铭贤学院还在不在?哦,大家就告诉他说这个铭贤学院从建国后就迁回了山西,在它的基础上办了一个"山西工学院"和一个"山西农学院"。然后这个小伙子就去找,找到里面一些老的教师,果然证明这是事实。考察后他就走了,也没有说什么话。过了一段时间美国方面就正式派代表来,说是要接触你们原来铭贤学院、现今是"山西农学院"和"山西工学院"的人,要拨一大笔款给他们。你想我们这边的官员听说有"美圆"来,那个积极性之高啊(笑声),马上把工学院、农学院的党的领导,党委书记、院长每个单位派起代表团来。但是一接触没有发现一个真正是原来铭贤学院的人。人家"山西基金会"说你们来的都是官员,我们要见铭贤学院的人。怎么办,怎么办?最后才想起山西农学院有个右派分子是原来铭贤学院的,于是去把这个扫厕所的教授老头找来,说让你加入我们这个代表团,你走在前面。结果人家还认得到他,从此以后每年20万美圆就没有断过,10万给农学院,10万给工学院。这样大家才知道,原来尽管中共夺取政权后这个钱就断了,但美国人一分钱都没有动,全部拿来存起连本带利增值了几十年,现在就能够每年拿出20万给这两个学校。这是我一个在铭贤学院读过书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我听了当时就哭起来了(掌声)。

  八国联军中没有一个国家这样做。其中最恶劣的有两个,一个是日本,日本把我们赔的钱都拿去制造武器再来打我们;第二个就是俄国,极其无耻贪婪。而不久前我读一个清朝派到美国去的人写的笔记,当时的美国总统接见这名外交官时曾表示:有两个国家想要侵略你们,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俄国。贵国受列强欺负,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是同情你们的;我们希望你们要强大起来,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八国联军走后,中国的赔款绝大部分不是给的银子,根本没有那么多现银。是通过什么方式给的呢?是从中国的海关收入里每年扣出。中国总署由八国推举的代表、一个叫赫德的美国人管理赔款帐目,赫德管理的帐目那是一清二楚。美国人在这方面的品行也为世所公认。

  抗日战争爆发时我刚进小学,到我进初中的时候抗战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时期。我13岁那年曾经与其他同学一起去美军的军用机场,跟所有大人一样参加劳动。一样吃的是糙米饭,米汤是红颜色有气味的;一样是八个人一桌,只有一小碗不见油花的盐拌萝卜丝。就这样修了一个星期机场。我们这些娃儿是怎样想的呢???再不出力国家就要亡了。因为从小我们的老师就跟我们讲:一定不能当亡国奴!当了亡国奴就要像朝鲜人那样,见到日本人来了就要立正鞠躬,日本人要骑马还要垫背让日本人踩着上马。这就是亡国奴!因此我们从小就知道要爱自己的国家。当时国民政府也好、老师也好,要我们爱国从来没有说过"爱国主义" 这几个字。你要知道,"爱国"成了"主义",就是一种"学说",一种学说是不含任何情感的(掌声)。我们的老师说"要爱国",余光中对我说"爱国是一种感情,不是一种主义"。我从小就是被这种感情所制约的。

  后来这个机场修起了,我当学生亲自看见这些美国飞行员从我家院子上空飞过,去轰炸东京,轰炸日本的钢铁城市八幡,有B-29、P-51("野马式"战斗机)、还有一种叫"黑寡妇"的战斗机。往往是早上看见一架架B-29编队飞走,下午回来时都已经是打散的了。我亲自见过有些回来的轰炸机,四个螺旋桨有三个都不转了,就靠一个螺旋桨飞回来;还有的翅膀上被高射炮打穿的洞有桌子那么大,透过洞看得见蓝天。小时候看见这些飞行员只觉得他们很英勇,却不知道他们中还有很多人早已葬身太平洋鱼腹之中了。这些就是我们的朋友啊,死在这里啦!这些死让我无法释怀。

  另外我还要讲讲美国人的善良。我们中国人,我们贫穷,我们没有自尊心,我们不争气,我们那么多中国人,去偷机场里面美军的军用品,美军从来没有来追查过。在我的家乡,每天黄昏后地下摆的摊子卖的全是军用品,贼货。偷来的美军皮靴、腰带、衣裳、罐头,连花生米罐头都偷,最后就是美军卫生用纸,一捆一捆的偷出来在那里卖。任何美军都没有来追查,换了其他国家是做不到的。美国人单纯天真,而且体谅穷人,晓得你们这个国家没有办法。搞到什么程度,连美国人的枪都要偷,流落出许多卡宾枪,美国空军战士用的那种短卡宾。是由于这些美国兵,他们自由散漫惯了,他们进食堂吃饭有个规定:不允许带武器进入。所有卡宾枪都在食堂外的墙边排成一排,结果吃了饭出来发现枪被偷了。偷了美国人还是就算了,说没关系他又去领。偷美国人皮靴的情况是,美国兵的营房晚上睡觉他们要空气流通不关门,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哇啦哇啦闹鞋子没有了,于是再去领一双。

  后来我在60年代文化大革命前所在的农场,靠近凤凰山飞机场。那里的农民对美军也很熟悉。当时有个姓黄的老大爷是"贫下中农协会"的主席,属于"无产阶级",党很信任的那种人。他跟我摆起过去的事说:"美国人都是些瓜娃子(傻瓜)!"我说:"咋个喃?"他说:"嗨呀,我们净整他们!"说是美国空军因为要有营养,就在天回镇那边买了许多鸡,委托他们去熬鸡汤。"我们只要炖的鸡汤一煮开,就把整鸡捞起来丢在潲水桶里,每天下午挑潲水走时美国人又不检查,结果挑了几十只鸡出来每天晚上在天回镇卖白斩鸡,嗬哟,吃的人还多得很!"(笑声、叹息声)"美国人居然还不知道,不是瓜娃子吗?"

  另外还有我亲自见到的一件事。在广汉机场那里有一个小娃儿。那个机场虽然是军用的,但小孩进去美国人根本不管,我就进去很近的看过飞机,有一个小娃儿突然就丢失了,于是那些农民就闹,说美国人把娃儿偷了。结果过了一个月那个美军休假回来把娃儿带了回来,给他换了一身新衣服,包包里还塞满了美圆,送他回家。这些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使我对美国人的单纯善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不管在朝鲜战争开始后说美国人咋个咋个的坏。50年代初我们国家编了一套连环画,是中国那些最有名的画家集体创作的,叫《美帝百年侵华史》,拿来在全国宣传,连每个村庄都贴得有。那美国人简直是青面獠牙啊,美国人坏得不得了。后来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在凤凰山机场挖地,因为那里过去是美军机场,有个"左派同志"就说:"不晓得他们在这里强奸了我们多少中国妇女!"我当时忍不住冒了一句 "还要调查了才晓得。"嗬,这下报告上去,说我是"坚持反动立场"(笑声)。所以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人的记忆无法抹杀。人们信仰的"主义"可以改变,记忆、事实却无法抹杀。

  到了80年代我年纪很大了,也都可以出国了,这种记忆依然在起作用。我两次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一次作为团员、一次是团长。作为团长那次是到菲律宾。去之前我就知道菲律宾马尼拉南郊有个美军墓园,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牺牲的七万人,有二万五千零七百多人埋葬在这里。因为当年本人研究台湾诗,有四位台湾著名诗人都到过这个墓园并写过诗,其中写得最好的是罗门(大意):"......太平洋的海底没有门,史密斯、威廉斯你们已经去不成了,就在太平洋的海底吧;哦,等待你们的烟花肯定要放过,等国丧节吧......"[整理者注:原诗较长,相应部分为"......史密斯 威廉斯烟花节光荣伸不出手来接你们回家......史密斯 威廉斯 当落日烧红满野芒果林于昏暮/神都将急急离去星也落尽/你们是那里也不去了/太平洋阴森的海底是没有门的"]

  看了很难过。所以我就立下誓言:只要我到菲律宾就一定要去那里。结果到菲律宾后??我是团长,下面还有几位团员。那边一安排,参观的节目里没有这个,没有这个叫"麦金利堡"(Fort Mckinly)的二战美军墓园。一看我就很失望。我就琢磨要想个什么办法。在那里一切都要服从大使馆,而到菲律宾的作家代表团我们已经是第三个了,以前两个都没有去美军墓园的安排。因为菲律宾政府的安排要跟中国大使馆商量,80年代中国大使馆绝对不会允许去参观。到后来第二天我们就要走了,每个人包包里都还揣得有几百个比索,那天下午我就说"今天下午放假,各位同志你们要采购什么的赶快去"。等大家走了,我就一个人找到当地一个写诗的华侨叫李云鹤(音),请他带我去。他说"可以,可以,但是你们中国作家从来没有哪个去的啊。"我说"台湾呢?"他说"台湾是每个作家非去那里不可!"我一下就明白了:人各有感情。我们这边是枪杆子造反打出来的江山,当然就把美国当成敌人;而台湾那边他们记得到,是他们曾经的战友。在我们这边的人里,我是第一个去的。

  那个下午我真是感慨良多。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墓园,更让我惊奇的是下面的情况。首先是所有的墓碑上一律只有四项内容:一、姓名;二、籍贯;三、部队番号;四、牺牲年、月、日。起先我很纳闷:这里埋葬的军人中既有将军,又有其下不同军衔的和普通士兵,怎么一点没有反映?后来一想才恍然大悟??别人认为将军也好、元帅也好、士兵也好,都是活着时候的一个身份;他死了在上帝面前就都是一个普通人了,就没有这些区别了。不像我们,死了很多年还叫毛"主席"(笑声、掌声)。这是鄙人受的第一个教育。

  其次是不分军阶所有墓都修得一模一样,占的面积就那么一点??他们那个不能叫"坟",中国式的坟是要鼓起来的,而它是平的,上面是一个十字架墓碑。别人的政府花的是什么钱?绝对是我们这些脑筋想象不出来的。80年代我的全部财产加起来还抵不上这个小小的十字架!为什么呢?那是从意大利西西里岛产的"雪花大理石" 专门采下来,刻制好了再绕半个地球运到这里来。我连运费都出不起,而且每个都是一样的。我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分14个等级,好多老干部临到要死的时候,千方百计都要争取到"八宝山";有些家属还要去闹"我们该享受哪一级待遇",包括我们这里写讣告,人都死了它下面还要加个括弧"相当于副厅级待遇"!(笑声、掌声)真是见鬼了。他都变了鬼了还有啥子待遇!(笑声、热烈鼓掌)只有一个丑陋的民族才去搞这些事情,自己还不知道丑陋(长时间掌声)。这是我看见的:别人没有分任何等级。别人坟墓的排列次序是按ABCD的顺序区分的,你叫Adam你就排在前面,在A区;叫Zemota就在最后,查找起来很方便。别人不仅活着的时候要平等,死了都要平等(掌声)。

  这样的事情是在中国我看不见的。还有在墓园前面刻了很多标语,都是黑色大理石填金,它的英文翻译出来就是:"主啊,在我们和强大敌人搏斗最艰难的时候,是祢鼓舞我们勇往直前"**是"主",你注意:不是"民主党"、"共和党"(掌声)?"上帝啊,祢从太平洋海底把他们的灵魂带回去吧","主啊,原谅我们的软弱,多亏祢的支持我们才坚持到最后英勇牺牲"等等?里面没有一个字提到美国总统罗斯福,虽然罗斯福那么伟大;没有一个字提到"民主党"、"共和党"。这是不是就是说他们迷信呢?不是的。因为在这里"主"是一个符号,意味着平等,"我们所有的人,死后在GOD面前大家都是一样的"。因此无论你对"主",对GOD怎样崇拜,都不会造成个人崇拜、领袖崇拜。这就是别人的制度之所在。

  然后到了整个墓园的中心区,有一座灰色水泥方塔,三面都是光的,只有一面刻有浮雕,没有任何文字。这浮雕也令当时的我十分惊诧。因为按照我们的想法,它的内容应该是歌颂这些牺牲了的美国将士,如果要我来为我们的革命墓园设计的话,那就是一幅战士端枪冲锋、领袖在后面挥手之类的图景;但我一看却完全不是这样,很让我感到惊奇。它刻的是一个半裸的小伙子双手持剑,这样握着,边上有一些树林。哦,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圣乔治。所有欧洲人都知道的民间传说里斩恶龙、救爱人的圣乔治。这是用圣乔治这个形象代表全体牺牲的美国将士。而且圣乔治脸上没有一点胜利的喜悦,完全是面临大搏斗的紧张,两手紧握宝剑、双目凝视着远方正在扑来的恶龙。这形象一下打动了我。再一看,还有:圣乔治上面两边各有一个少女,穿着古希腊长裙,是自由女神(一个叫Freedom,一个叫Liberty),意思是说他这样英勇战斗是为了自由(掌声)。还没有完。在自由女神的更上面,还有一个妇女,半身像,我一看就懂了,她一手拿天平,一手持权杖,这个女子是 Virgin,正义女神。哦,战斗是为了自由,自由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正义。她这个正义女神一手拿天平,要有平等,一手拿着权杖??要有民权、人权。正义女神上面还有没有?还有。还有就不是神啦,是一个普通美国妇女怀抱一个婴儿:那个美国妇女是"祖国",那个婴儿就是"祖国的未来"。一个妇女护着婴儿就是整个立意,没有任何文字说明,但我却是深受教益:这就是别人社会、立国的基本价值取向,都在这里面了。

  后来我又看见有个墓碑,上面既无姓名籍贯又无部队番号,只刻了一些英文分三行排列,翻译出来就是:"这里躺着一个武装的同志......Oh God,只有上帝才知道他是谁",这是一个无名战士的墓。按照我们这边,任何革命墓园,都要审查历史。如果你连姓名都没有,就没有资格进革命陵园,因为万一你是叛徒呢?而别人就是没有姓名的也一样给他立了碑。再往下看,又看见一个墓使我心头非常快活。这个墓是一个华裔的,因为他姓名的写法是:N一个省略点;M一个省略点;后面K、I、N??他姓"金"。我在这个墓碑前照了一张相,为此感到些许欣慰。

  我的菲律宾华侨朋友对我说:"有几个墓的墓碑不是十字架,我们搞不懂是什么东西,是不是你去给我们认一下?"于是我们就一起去找,找到了我一看,是一个六边形的墓碑,上面还是刻着姓名、籍贯、部队番号、牺牲年月日。我说:"他是犹太人。"凡是读过《旧约》"出埃及记"的都知道,摩西带着以色列人(犹太人)在沙漠里走了几十年都没能回到故乡,摩西死后由大卫王继续,每次迷了路天上都有颗星指引方向,这就是"大卫星"。我说这表明别人尊重他的宗教信仰。

  然后他又说"还有个墓碑非常奇怪,不是大理石的。"在他的指引下我看见有个东西在夕阳的余辉里闪着金光,到了那块碑前上面刻的文字又一次使我震惊:"这里躺着我们十八个战友,由于他们身体的部位已难以互相区别,因此让他们在这里一起长眠"??这是那些身体被炸成碎块、难以区别这块是张三的、那块是李四的,只晓得是这十八个人。如果喊我来管,干脆刨18个坑,每个坑里弄一点进去不就了事了?结果别人不。就是说人死了都不要欺骗他,不能欺骗死者,要让他死后都能够真实(掌声)。这些都使我感动。离开时偌大一个墓园只有我和我的菲律宾朋友,在黄昏的夕照之下依依不舍。最后我去看它那个纪念窗、纪念图,比这个墙还高。其中有一张图,地图上画的是从中国内陆、从四川画了一个红色箭头,越过整个中国、越过黄海直插东京,这就是画的我修过的广汉机场,从那里500架B-29去轰炸日本东京的示意图!看到这张图我一下子泪洒衣襟,因为我修过它的跑道,这跟我有关!

  所以在10年前,二战胜利50周年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叫《二战我修飞机场》。这篇文章是台湾《中央日报》的约稿,后来占了一个整版。《中央日报》还加了个 "编者按",说是这篇文章让我们又回复到当时中国的艰难情景中,连小小13岁一个学童都要去修飞机场,可见国家、民族的危机之严重。文章发表后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有个名叫"林达"的美国女士,到成都后通过各种关系找我,最后由一个考古队的朋友带到我家里。

  她问我:"你是不是写过一篇文章《二战我修飞机场》?"

  我说:"是的。"她说:"你这篇文章是不是发表在台湾《中央日报》某年某月?"

  我说:"是。"然后她出示一张照片,一言不发盯着我。我一看那是我最熟悉的Super Fort in Air[Super Flying Fortress?] "超级空中堡垒"B-29。我就告诉她"这是B-29,但是你们已经把它背上的炮塔拆掉了;它的腹部还有一个炮塔,像锅一样凸出来的也没有了。"

  她说:"是的,是我们拆掉的。"我说:"还有最重要的它尾舵上有一根天线一直拉到头部,你们这架飞机没有了。"

  她说:"对,你说得完全正确!"于是她才告诉我,说"我来找你是因为,我的父亲曾经从广汉机场驾驶B-29去轰炸东京,他读了你的文章后要我采访你。"

  我连说那时我还是一个13岁的孩童,也只是修了一个星期的机场。她说你把当时关于美国飞行员的各种所见所闻都讲讲吧。我说好,我来讲讲。于是我就把当时所见美国飞行员是什么样子给她描述了一下,还有他们指着几个在河边洗衣服的中国妇女说的一句话,虽然我学过一点英语,但他们的口语还是听不懂:There are "微敏",There are"微敏",这"微敏"是什么?结果原来是我读英语读成的那个"窝门",W、O、M、E、N"窝门",就是"女人"。

  然后我又告诉她有美国地勤人员被炸死。是怎么回事呢?被中国人炸死的。因为美军把炸弹堆放成金字塔样,有一面靠墙,没有任何防备什么人都可以进去。那些贼就要去偷炸弹??炸弹是没有用的,但炸弹里面有一样东西很有用,就是把撞针卸下来有一圈用最好的锡制作的保护圈,这些中国贼看中的正是它。他们把撞针卸下撬走保护圈,然后再一切恢复原样,那炸弹一样可以炸。在这些中国人的观念里觉得没有什么关系。这就跟契诃夫小说里的农民是一样的,把铁轨的螺栓撬下来拿走了,法官问他"你知不知道这样做会造成火车出轨?"那个农民说"俺没有那么傻!俺晓得隔好远才取一根螺栓,怎么会出轨!"(笑声)结果有一次美军用吉普车运炸弹,有一颗炸弹爆炸就炸死四名美军。就是这样都没有说要把中国贼抓出来枪毙。后来都没有追查,美国人算了。这些事情她都一一记录下来。
  我又告诉她修机场是怎样铺石子,我们小孩怎样做、怎样补,美国军人又是怎样对我们竖大拇指"顶好,顶好"......所有这些她都记了下来。

  林达回去一年后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们美国有一个"B-29协会",美国全国还有400多个B-29飞行员在,他们要建立一个B-29纪念馆,美国政府给了他们一架飞机,相片上那架就是。这个纪念馆中心砌了一个台子安放这架B-29,周围砌墙用的每一块砖上都刻着一个名字,凡是跟B-29有关的人员——飞行员、地勤人员等等——全都有份。她父亲说"那个13岁的年轻人为B-29修过跑道,我出钱!"她父亲出钱订了一块砖,上面用英文拼的是本人"流沙河"的名字(掌声)。

  这件事使我深深感到美国人的认真。比较起来,有位志愿军战士对我说他们重新到朝鲜去,他战友的墓已经非常潦倒,有些早被朝鲜人挖了。这就是"亲兄弟","鲜血凝成的友谊";而那个是"帝国主义",别人还记得起太平洋这边一个13岁的娃娃,修过7天飞机场!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两件事。

  一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壮丁是自愿去的,是勇敢的;

  第二,美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今天我要告诉在座各位的只有这两件事,其他的道理我讲不清。我讲得拖沓占了大家时间,对不起。(长时间热烈鼓掌)(摘自Allyon.com)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1815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9-5-10
注册时间
2005-9-7
沙发
发表于 2005-11-22 13:58:00 |只看该作者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天下僚人把手握在一起,同心协力打造一个富饶的新壮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

听众

3573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6-2-11
注册时间
2005-10-19
板凳
发表于 2005-11-22 15:54:00 |只看该作者

美国是为了民主理想而自以为是、粗爆行事滴年轻牛仔。

不过,这粗暴强壮滴家伙很揍那些流氓政权,吾却是十分开心地耶!


吾系矮黑土人耶&&&&&吾手里有投标&&&对东亚四国滴奸人和骗子勿想放过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地板
发表于 2005-11-22 16:00: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25.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一)

──美軍參加「八國聯軍」在華行動的考證及更多疑問

北明

在美國對華外交行為史中,美軍在八國聯軍中的行為是一個不能夠超越的問題。而「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要案,是中國近代遭受外侮的象徵,是半個世紀以來國人心中不解的民族情結。在審視美國對華行為歷史過程中,我將依據所發現和掌握的資料,對這個在中國學界已明確定論的重大歷史問題做一番檢視和研究。希望為以後相關的研究提供一些從未面世的史料和不同的審視角度。本次先依據我最近查閱的相關史料,對我早先提出的美軍在華「侵略行為」的疑問做一簡單回答,並就將要展開的調查做一個簡要的說明。

在〈美軍在聯軍中的「侵略行為」闕疑〉一文中,我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提出了有關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期美軍在華行為的四個疑問:一、美軍是否參加攻打大沽炮台佔領天津的軍事行動;二、美軍是否全程參加了進攻北京的軍事行動;三、美軍是否參加了聯軍對北京的分片佔領;四、美軍是否參加了隨後相應的軍事討伐行動。這些問題,經過反覆求證和資料核實,有些可以做結論,有些則需要進一步研究:

一、美國拒絕攻打天津大沽

美國海軍是否攻打大沽這個疑問之所以提出,是因為美國在那之前,針對義和團暴亂導致的中外緊張局勢,明確而強硬地提出要保護中國領土和行政管理完整(將另文詳論,簡要介紹見〈重評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一文)。而與聯軍一起攻佔天津大沽這一軍事行動,顯然至少在表面上,與美國當時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精神相矛盾。

依據夏建先生在〈美國加入八國聯軍在華行動的歷史考證〉一文中提供的美國調兵(商船船員)大沽的時間,對照聯軍攻打大沽的時間,我曾經撰文認為美國參加了那場戰鬥。但是中國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的著作《晚清七十年》有關章節明確指出:「大沽之戰時,美國海軍拒絕參加。」此外,英文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在提到相關歷史時,其說法是「歐洲聯軍攻打大沽」。這一說法顯然把美國排除在外了。這些資訊告訴我們的是相反的可能:美軍沒有參加最初的對華軍事行動。然而究竟情況如何,上述兩個資料來源都沒有詳情報告。

所幸的是,筆者在一百年前的有關英文書籍中,找到了美國沒有參加攻打大沽這一聯軍軍事行動的確鑿證明,這就是當時的美國海軍艦隊司令路易士.肯普夫(Louis Kempff)和當時唯一停泊在大沽的美國軍艦莫諾凱西(Monocacy,一艘輪船)號的指揮官懷斯(F. M. Wise)當時的正式情況報告。這本書和其中的文獻引證,不僅詳細敘述了聯軍攻打大沽的原因,而且陳述了美國拒絕參加這一軍事行動的原因。 我將在本系列中另文陳述這一史實。

二、美國參加了全程對北京的進兵,但事件的性質需要重審

美軍參加了全程對北京的「進攻」,直到解救出被圍困在外國公使館的美國公民和中國教徒。關於美軍出兵中國的證明之一,是1901126日和323日,八國在京商議庚子索款期間,美國海軍部(Navy Department)和作戰部(War Department)應美國政府要求,分別就對華軍事行動的軍費開支和損耗作出的評估報告。海軍部的評估有三個項目,其中第一項就是「在大沽期間」。作戰部則是按照所屬各分部開支分別列出的。這兩個部門的評估單在1924年美國國會關於免除中國未來分期支付的庚子賠款「201聯合決議」聽證會上,由會議主席出示給聽證會各議員,作為討論的參考資料之一。這份資料因而也連同聽證會一起被記錄在案,保存至今,成為確認美國在義和團暴亂期間,出兵中國天津和北京的重要文獻。

美軍出兵中國的第二項證明是一部當事人的回憶錄。當事人是關鍵人物:美軍當時在華行動陸軍第二指揮威爾遜(James Harrison Wilson)將軍,回憶錄題為《老旗幟之下》(Under the Old Flag)。這本1912年出版的回憶錄在「中國義和團戰爭」一章裡,敘述了作者出征前耳聞的有關戰事,然後描述說「……接下來我就聽說作戰部長命令菲律賓的一支部隊開赴大沽和天津,並通知謝費依(Adna R. Cheffee)將軍任救援遠征(relief expedition)的總指揮」。這位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和古巴獨立戰爭的將軍接著回憶說:「三個禮拜之後的722日,我接到阿迪奧坦特(Adjutant)將軍的電報,通知我說一支更大的部隊將被派出,如果需要,我將作為副指揮派往中國。」

此外,仔細翻閱那一時期的美國政府與中國外交關係的檔案記錄,也可以間接看出美國介入在華救援行動的資訊。塞耶(William Roscoe Thayer1908年出版的關於約翰海的生平一書,對於美國出兵中國也有具體的記載。還有一本美國在中國庚子之亂當年刊印的回憶錄叫做《中國,古老與現代》(China, Ancient and Modern),更為詳細地記錄了美軍當時在京的軍事行為。

然而關於促成這個事件的基本事實、具體原因和歷史背景,在相關的漢語簡體字史書中卻被全然省略了。大量基本事實的省略,最終導致對這個事件性質的歪曲。對事件性質的曲解和證據不足的認定,也直接影響到對事件本身的研究調查和求證。例如,什麼叫做「對北京的進攻」?這個提法給人的誤導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美軍在內的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佔領北京,從而這沒有疑問就是侵略中國的行為。但是如此理解就與事實本身相當遠了。這樣的提法首先忽略了八國聯軍尤其是美國被迫出兵的事實,其次忽略了義和團暴亂所造成的北京公使館亟待解救的事實;再次忽略了清政府暗中勾結並准許義和團進京,遂公使館被圍困的事實;第四,忽略了八國尤其是美國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多次反覆與清政府聯繫,敦請清政府解決問題卻終於無效的事實;最後,忽略了各國每一步措施,尤其是進兵北京這樣的重大措施已經全然通告了清政府,後果的嚴重性也警告了清政府這一事實。

本系列將依據美國國會保存的當年外交文獻,對這些問題一一作出陳述。

三、美軍參加了對北京的佔領,而且沒有立即撤軍

美軍確實參與了聯軍對北京的分片佔領。既然如此,就這一事實必然要問的問題是:既然進京的目的是解救北京被圍困的公使館,那麼解救之後為什麼不撤軍?美軍在北京佔領的是哪片地區?佔領時期當地情況如何?這佔領期間都做了什麼?依據美國國會那些至今在美國也沒有公開出版發行,極少學者認真觸及的材料和文獻以及當事人的回憶,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和結論,將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

而關於1900年美軍在京緊急軍事行動結束並恢復北京秩序之後,是否立即撤回菲律賓的問題,我的考察結果是:美國政府確實準備在解除公使館危機之後立即撤軍,這是為了避免節外生枝,為了維護二度門戶開放政策的宗旨。美國政府當時幾乎下達這樣的命令。甚至在當年10月,將在華行動陸軍第二指揮威爾遜調回了美國。然而這並不是事情的終結。美國政府在認真聽取在華專員羅克西爾關於北京情況的詳細匯報之後,採納了他暫不撤軍的建議。美軍是和聯軍一起,在次年辛丑條約簽訂之後才撤離北京的。有關詳細內容及其原因,我將在以後的文章裡披露。

四、美軍沒有四處討伐,反而譴責並制止了英軍德軍在京外圍的暴行

從夏建先生〈美國加入八國聯軍在華行動的歷史考證〉中,基本可以得出結論:美軍沒有四處討伐。筆者進一步的考察結果完全支持上述結論。

有關美軍沒有參加聯軍在京討伐行動的證明,是1900101日美國在華專員羅克西爾(Rockhill,中文名叫柔克義)發給國務卿海的一份重要電報中提及的內容。這封電報首先描述了聯軍進駐天津和北京之後那裡的情況,然後,在提及美軍的表現時這樣報告說:「我很高興能夠告訴您,我們軍隊在這裡和別處任何地方的行為正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他們的紀律和良好的耐力受到所有方面的讚許。」事實上,美軍沒有辜負北京百姓的希望,迅速恢復了佔領區社會治安。在義和團暴亂平息之後,美軍臨時佔領區在全北京城各區中,是市民首先返回家園的、最先恢復市場商貿和正常生活的地區。

美軍當時的佔領區不是別處,恰恰是人去樓空的大清政府所在地紫禁城。紫禁城毫髮無損的存在,即是美軍和平管理的見證。如果美軍在北京燒殺搶掠,那麼故宮早在一百年前就不存在了。而故宮的廢墟將成為比圓明園廢墟更令今人義憤填膺的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見證。此外,當時的美軍總部進駐先農壇。而為了愛護這些美國軍人眼中珍奇古老的中國建築,美軍司令部甚至沒有進入先農壇廟宇,而是在驕陽似火的夏日八月,紮營在先農壇外面的空地上。

不僅如此,我在美國國會查閱的重要當事人的回憶錄及其他資料還顯示:美國譴責英軍毀滅中國古代建築的行為,制止德軍在北京以及外圍地區的軍事報復行動。所有這些詳細情況,我將在以後篇幅中依據國會保存的一百年前的原始檔案,文獻、資料進行陳述。

五、關於美軍在「八國聯軍」行為中的進一步疑問

我認為有責任說明的是:對於澄清重大歷史真相而言,依據已經掌握的那些從未發表過的美國國會和美國檔案館相關資料文獻為背景,關於這段歷史,正確的疑問(或者歷史空白)應當是:

(一)美軍究竟是如何或者在什麼情況下,作出出兵中國的決定的?

(二)在各國啟動軍事行動之後,美國卻率直聲明要保護中國領土完整。既然如此,為何又要加入七國聯軍進兵北京?

(三)面對義和團的暴力攻擊,美國政府不僅肩負保護自己公民生命財產的責任,同時給自己加上了保護中國領土完整的義務。二者雖然不是完全相互矛盾,但卻由於列強吞併中國的野心使決策環境變得複雜,執行過程變得艱難,美國如何運作?

(四)更進一步,在保護本國公民生命財產上,美國於七國利益一致,但在擴大在華勢力範圍、借機侵佔中國領土上,美國與七國態度全然相反;另一方面,在姑息甚至縱容乃至支持義和團濫殺無辜問題上,美國與中國政府嚴重對立,但是在保證中國領土完整和全權管理上,美國完全站在中國立場;義和團運動使美國的公正原則和門戶開放政策受到嚴重挑戰,美國如何處理這期間多方的複雜關係,跨越義和團障礙,實施既定政策?

(五)在解除公使館危難之後,美國為什麼沒有立即撤兵?美國滯後撤兵行為與其保護中國領土完整的門戶開放政策之間是什麼關係?

(六)關於美軍進京後至撤兵前的行為方式,歷史文獻是如何記載的?

所有這些疑問,我希望在以後的「八國聯軍中的美國」系列文章中依據史料作出陳述和分析。

歷史上多年來,美國對華實行友好親善的外交原則,但義和團暴亂終於導致危及美國在華生命財產。這兩個基本事實,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現實矛盾和外交困境,成為二十世紀開端時期,美國必須面對的難題。慈禧為首的中央政府縱容利用乃至支持義和團暴亂,而各列強由來以久的擴張野心,使得現實的矛盾更加尖銳,外交困窘更為嚴重。中國的庚子國難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上形成的。本系列對於這段歷史的澄清,也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上進行的。此外我想指出的是,對上述問題進行實事求是的陳述和初步的解答,不僅有助於我們瞭解美國在那一歷史時期的對華行為,也有助於重新檢討我們過去關於「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知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5#
发表于 2005-11-22 16:09: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26.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二)

──義和團暴亂由來及美國解決問題的誠意

北明

中國歷史上的「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歷史文獻記載,庚子年間義和團之亂危害在華外人以及中國教民生命財產,而清政府在半年之久的時間裡無視各國多次警告,對義和團暗中鼓勵,將國際信譽喪失殆盡,其直接的後果就是八國引兵自救。「義和團」原名「義和拳」,其名首次出現在官方文獻上是1808年,嘉靖年間。終於釀成中國庚子之禍,簡單說來基於兩個原因:一、列強19世紀下半葉對中國的侵略和欺淩導致的民間普遍仇外情緒;二、清政府的縱容導致義和團之亂迅猛發展。

庚子之禍的具體由來

早在19世紀後半葉,在華外國傳教士就不時遭到中國民間勢力的攻擊。不過這種攻擊在1899年底之前從來沒有演變成全國性的暴亂。義和團之亂起於山東。山東註定成為庚子禍起之源是因為,山東巡撫李秉衡對外來宗教文化引起的教民衝突不問是非,將義和團暴亂的全部責任歸咎於基督教徒。他建議朝廷對義和團採取懷柔政策。他的縱容間接導致1897年兩名德國教士被害。而德國竟以此為藉口強佔膠州灣,使得當地中外關係更加緊張。對於德國人對中國百姓態度的傲慢無理,德軍在山東的橫行霸道,甚至作為第三者的美國外交使節都憤憤不平。1899年美國公使康格(Conger)就為德軍借魯東日照縣一起很小的教民衝突而拘留中國士紳,專門向美國國務院報告,希望美國政府關注(Mr. Conger To Mr. Hay, Leg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eking, China, April 17, 1899)。

18993月年毓賢繼任山東巡撫,繼續支持義和團暴亂,賞拳民以銀兩,令其設廠教授兵勇拳藝。不僅如此,還在山東出告示將「義和拳」稱號為「義和團」,收歸官方所屬的團練。官方的支持加劇了拳民對各地教士與教民的攻擊。而毓賢卻上奏朝廷曰「絕未有酷虐教民之事」。朝廷納取毓賢奏議,轉而持更強烈的排外態度(T'an, The Boxer catastrophe),致使1899年底亂拳迅猛向外省發展。(參見《劍橋中國史.晚清篇》、唐德剛《晚清七十年》)。

美國首先、多次提請清政府解決義和團問題

受列強欺壓要反抗本是極為正常的民族情緒。但以暴民政治的形式危及到外國和本國生命財產,就從情緒變成了法律問題和違反協約的問題。1899年底,美國開始注意到中國興起了「一個叫做『義和團』的秘密社團」,它以暴力攻擊西方外國傳教士和基督徒並「誓言驅逐外國人和滅絕基督徒」(Mr. Conger to Mr. Hay. Leg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eking, China, December 7, 1899)。那時美國就開始與中國政府聯繫,請求清政府關注並妥善解決。依據美國政府刊印的當時有關外交檔統計,僅在當年11月期間美國在華公使就至少於11日、16日、25日、26日四天內給大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寫了七次通告(早前文章中的「四次通告」為誤--特此更正),報告在山東、天津各地針對天主教會、基督教會生命財產的殺戮和暴亂,敦促清政府採取相應措施。

暴亂態勢有增無已,12月,在華各外國公使要求清政府撤換毓賢職務。毓賢為此入京,竟說服朝廷守舊派支持義和團並獲慈禧首肯。慈禧於此前的18992月在義大利對福建三門灣問題上,就實行強硬抵抗政策。奏效後,對外更是不問是非曲直,一律「不思媾和,亦不賴外交略矣」(譚春林,Chester C. T'an. The Boxer catastrophe, 轉引自《劍橋中國史,晚清篇》)。慈禧的強硬態度本來無可指責,但這位葉赫那拉老太太卻欲利用義和團這樣的不治之眾發洩國憤,以家政心態處理國家外交事務,將「態度情緒」與「政策策略」混為一談,全然沒有契約精神和規則意識,實乃中國之大不幸。到了19005月情況變得更加嚴重,保定府南部也發生了義和團攻擊天主教會事件,義和團通過直隸向北發展。

法國傳教士的見聞

518日,保定府附近,天主教村莊被毀滅。61名基督徒被殺,有些被活活燒死。北京以西40英里處一名中國牧師和一名中國教徒被殺,教堂被毀(Mr. Conger to Mr. Hay. Leg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eking, China, May , 141718, 1900)。情況在法國人眼中更為嚴重。519日著名的法國傳教士樊國梁(Favier)給法國在華公使畢盛(Pichon)寫了一封長信,表述他所瞭解到的情況說:「被殺死的基督徒有70多名,……許多村莊被搶掠和燒毀,更大量村莊被廢棄。2000多基督徒赤手空拳,無衣無食,四處逃竄。僅北京一地,就大約已有400多名難民,包括男人,婦女和兒童。成千上萬人將在近期趕來。我們將必須停止中學以及大學的課程;利用所有的醫院做空房接待這些不幸的人們。在東部,搶掠和焚燒情況嚴重,每小時都有警報消息傳來。北京已被四面包圍,義和團日漸臨近北京,唯一耽誤他們行程的是他們對基督徒的燒殺搶掠。……宗教迫害不是唯一的宗旨,真正的目的滅絕歐洲人……北京城裡他們的同夥已經準備好攻擊教堂並清除領事館……。」這位主教最後請求法國在華公使:「派送至少4050名海軍來保護我們的人員和財產。」(Bishop Favier to Mr. Pichon, French minister. Pekin. May 19, 1900)。

如我在〈重評美國門戶開放政策〉一文中所陳述的,早在4月份之前,在華各外國公使已經三度聯合照會清政府解決義和團問題。歐洲報紙以及美國報紙都大幅報導並繼續關注數月來在中國連續發生並愈演愈烈的違反協約,濫殺宗教人士的消息。世界並不理解中國由來以久的仇外心理,也沒有多少人懂得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就事論事的國際媒體不明白的是:究竟中國政府對義和團濫殺外國教士和中國教民抱什麼態度?人們推測:「清政府如果不是這場大面積謀殺的唆使者,就是過於脆弱而沒有能力平息這樣的暴亂。」(Mr. Conger to Mr. Hay. Leg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eking, China, May 21, 1900. 此信收到日期是73日。下同)

美國與中國懇談義和團問題

518日康格給約翰.海電報義和團危機的同一天,與大清外國事務總理衙門官員就平息暴亂、恢復秩序問題舉行單獨會晤。對於列強瓜分中國,美國一貫站在同情中國的立場;對於德國在山東的侵略和在教民衝突中的蠻橫無理,美國也明確站在中國一邊。但是鑒於當時義和團暴亂的持續發展,康格對與會的總理衙門大臣明確表示了美國政府在列強與中國之間的艱難選擇:「各外國政府眼見暴虐行為不能繼續坐視不理。我只能代表美國政府說話。但是由於中國持續違反協約,這種做法(代表美國政府說話--引者)正在變得非常緊迫艱難。」康格的話很委婉,但是意思很明確:各國要起來指責清政府,康格不能過多干涉。因為康格最多只能代表美國政府行事,繼續表達美國對中國的關注。但是由於中國持續違反協約,美國獨立於列強的立場正在變得越來越艱難,美國正在失去保持過去立場的耐心!

針對美中之間在義和團問題上的矛盾,他進一步表示:「美國一向是、現在仍然是中國的好朋友,希望中國繁榮昌盛,但是目前更為決定性的是維護所有美國公民和基督徒在協議上的權利。」說白了,美國支持中國不是無條件的,中國必須遵守過去協議上的規則。這是國家與國家之間交往的根本前提。

康格表示「美國希望支持中國政府對違反協議的暴行嚴格履行自己的義務。美國願意這樣做,不僅是為了美國的利益,也是為了中國人民自己的利益,這個國家的政府目前正遭到不法組織的威脅……」

康格在這次會晤中委婉或明確地闡述了三個觀點:一、由於義和團持續的暴虐行為,美國可能被迫轉換以往在列強與中國之間既定選擇;二、美國必須為自己的在華生命財產而提請清政府解決問題;三、為了美國也為了中國,美國願意幫助清政府履行協約義務。

盡管事態嚴峻,美國的一番好意已經盡在康格一番忠告之中。這些忠告基本上表明了美國在義和團拳亂期間所持的立場。雖然必須作出選擇,必須維護本國利益,美國不願放棄原則,拋棄中國。舉目當時情況,各國於請示電函往來,信息交換、商議照會之間,忙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和算盤,美國即要參加各公使館敦促清政府解決問題的聯合行動,同時努力地與中國政府保持單獨聯繫,希望就美國的獨立於列強的立場更好地對話溝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6#
发表于 2005-11-22 16:10: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27.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三)

──希望落空,要求警衛公使館

北明

美國保持對清政府的信任

美國努力與中國政府保持單獨接觸,試圖使中國瞭解美國在拳亂和七國之間選擇立場的難處。但是美國公使康格在這樣做的時候卻不知道,正是在5月,中國政府原本欲採納山東做法收納拳民為官方練團,只是由於裕祿和袁世凱勸阻而未能實施。他當時無法判斷美國對華的善意和勸戒註定不會有積極結果。

儘管不瞭解內幕,半年來的交往卻使清政府的信譽大打折扣,所以當總理衙門大臣向康格宣讀平息暴亂的公告之後探問康格,是否會電告美國政府清政府能夠或者正在鎮壓暴亂時,康格的回答是:「由於我已經向美國政府電告了清政府保證平息暴亂法令,卻發現六個月來那不過是一紙空文,所以我不會電告美國政府說大清可以或者正在平息義和團。但是如果您們在三天之內付諸行動,我將樂於盡快如此電告我的政府。」清政府官員向康格保證以足夠的兵源恢復秩序。康格強調說:除非情況緩和,暴民威脅解除,否則他將強烈要求派遣足夠的美國海軍警衛保證安全。總理衙門大臣對此表示反對並認為「沒有必要」,同時重複半年來的說詞:將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

然而事實是,清政府仍舊拖延時間,一直弄到外國救援警衛開赴北京,卻轉而加入了義和團的圍堵攔截。

對此毫無預料的康格在521日向約翰.海匯報上述談判情況時表示:對於外國生命財產構成的危險「不是來自任何智慧團體的或有組織的攻擊,而是來自憤怒的烏合之眾的暴力。」美國已經與許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和商業往來,有著十分成熟的商業規則和契約精神,但是美國人誠心誠意在中國作雙邊互惠的生意,遇見的怪事不只是遭受烏合之眾的暴力攻擊,他們壓根不懂的是中國政治!在有三千年韜晦傳統的中國王朝面前,康格犯的是所有美國人必然要犯的錯誤。所以,雖然康格相信:「眼見為實,無人可以(為中國是否採取有效措施)斷言」,他還是過於天真地寫道:「無論如何,正如我此前的電報所表示的那樣,中國政府已經警醒到義和團暴力的危險而將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康格在521日發往美國國務院的上述電報,匯報他與中國政府協商的情況和中國政府的態度,要多重要有多重要。奇怪的是這封電報遲至73號才抵達美國。其中原因也許只有在慈禧太后的政治黑匣子裡才能找到。而且這不過是後來許多遲到的美國外交電文的第一封。以後還有多封報告燃眉之急,要求救援的電文被延遲數月之久,在北京平息暴亂、恢復秩序之後,才跚跚遲及大洋彼岸。

各國第四次照會清廷解決義和團之亂

520日,為回應法國的請求,在華公使團主席召集各國公使開會。會議依據在京天主教主教的信件以及其他傳教士的見聞,就當時各地遭受攻擊的情況交換了資訊。由於情況十分嚴重,各公使紛紛建議主教向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呈交信件並要求立即採取有效措施(Mr. Conger to Mr. Hay. Leg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ekin, China, May 21, 1900)。

次日,在華外交使團主席葛洛幹(Bernardo J, de Cologan)代表在華各外國公使館就解決義和團暴亂問題聯合向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發出照會。如果不是當時情況混亂記錄疏忽或者資料繁雜統計錯誤,除了美國在上一年底首次對清政府的數次照會,這應當是各公使就同樣問題聯合向清政府發出的第四次照會。照會為解決義和團在各地濫殺無辜的行徑向清政府提出了六項具體要求。(The Diplomatic Body To the Tsungli Yamen. Pekin, May 21, 1900

要求警衛進京,強調保衛公使館的目的

然而所有與清政府的正式溝通都無濟於事:5月底,魯、直隸兩省北暴亂已經失控,北京地區外圍村莊被毀或被棄,教堂焚毀,難民四處逃竄,而且眼看義和團逼近北京。各外國公使官紛紛與本國聯繫出兵保衛在京生命財產。1900526日,康格發電給約翰.海:「情況沒有變化。如果必要,如果其他國家領兵進京,我是否可以與海軍艦隊司令一起安排公使館的警衛?」康格提出要求的目的十分明確:保衛美國公使館;康格提出要求的前提也十分明白:危機情況沒有緩解、「必要」而且「其他國家領兵進京」。這應該說是一個國家在數度尋求和平解決方式無效後的正常反應(Telegram. Mr Conger to Mr. Hay. Pekin, May 26.1900)。

同日,代理國務卿希爾(Hill)的回覆全文是「如果公使館需要安全保衛,就派送警衛作為你的護衛(力量一事)與海軍艦隊司令協商」。美國政府的態度顯然十分謹慎。雖然康格提出要求的目的已經十分明顯,在給警衛力量開放綠燈的同時,希爾還是再次強調那個不言而喻的前提:「公使館需要安全保衛」(Telegram. Mr. Hill to Mr Conger. 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 May 26, 1900)。事實上,早在5月上旬英國人在自己的租借地威海衛遭到當地民眾攻擊之後,517日康格就給海軍發過急電,報告「情況日益嚴峻,要求軍艦速抵大沽」(Telegram. Mr. Conger to Admiral Kempff at Yokohama. Pekin, May 17, 1900)。美國國會當時沒有就此要求按照規則及時開會進行討論,美國顯然沒有意識到事態的發展,更談不上準備對華出兵。

據美國海軍部的歷史文獻記載,接下來從5月27日到31日,美國的56名船員和海軍陸戰隊員抵達天津大沽港--這就是美國在「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中的最早的行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7#
发表于 2005-11-22 16:10: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28.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四)

──警衛進京,清政府認可

北明

中國婦孺被殺,康格要求全面調查

義和團運動在19005月下旬已經發展為公開的全面殺戮和暴動。525日,又有9名歸依美國基督教衛理公會派的中國婦孺教徒以殘忍方式被害,家園被搶劫並焚毀。與此同時,北京附近保定的鐵路橋梁、車站被毀,車上外國公民逃往天津。清兵違規襲擊外國公民。接下來,北京附近通往天津的車站豐台被焚燒,京津交通中斷。義和團繼續向北京進發。

美國卻依然相信中國政府的誠意,康格28日電告海說「中國政府試圖平息但是顯然無法奏效」(Telegram. Mr Conger to Mr. Hay. May 28.1900. p.132 and June 2, 1900)。

各公使館已經一再調整對中國時局的策略。而美國的注意力卻首先集中於中國基督徒被害事件上。經過兩天的調查核實,確證九名婦孺被害消息無誤。美國公使館遂於29日將事件調查報告作為備忘錄呈交清政府總理衙門。

30日,公使康格寫信通告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憤怒地指出:僅僅由於這些婦女兒童歸依美國宗教就被義和團殘忍地殺害了。「我曾經最早並多次為此警告您的聖上和閣下,堅持要求保護這些窮苦人,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中國政府並未立即派兵制止。而且很多情況下士兵行動遲緩,不僅沒有逮捕兇手反而與義和團關係密切。」歷經半年多與清政府官方的交往,康格終於意識到他所面對的棘手局面,中國政府並非無能,而是縱容殺戮。康格言辭明確卻仍然有所保留地指出,美國「不能夠忽略中國政府部分官員公然無視中國在協約上所承擔的義務的事實。因此,對於這項恐怖事件,中國政府不能逃脫其全部責任。」康格要求立即全面調查事件,逮捕並適當懲罰兇手,保護目前倖免遇難的中國教徒安全返回家園,並不再受到迫害。康格最後要求清政府就處理上述問題所採取的措施盡快通知他。最後,他這樣結束這封令他十分焦慮而憤怒的外交信件:「我再次提供一個機會以便確保我對您的最高敬意」(letter. Mr. Conger to the Tsungli Yamen. Legation of the Unites States, Pekin, China, May 30, 1900)。

各國連續通告清廷派警衛進京

528日,收到九位婦女兒童被殘害的消息之後,其他各國的反應首先是自己的安全。包括美國在內的德、英、奧、法、意、日、俄八國聯合致信大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通告說八國決定為立即派軍事派遣隊抵京召開會議。並要求清政府為此安排火車運送派遣隊到京。通告強調說:各國使節長時間以來一直呼籲解決義和團問題。這個問題的持續發展只能使中國當前的局勢惡化。對此一要求,各國使節沒有授權中國政府置之不理(The Dean of the Diplomatic Crops to the Tsungli Yamen, Pekin, May 28, 1900)。

次日,29日,總理衙門的回覆重複過去的陳詞濫調說,已經派清兵赴各地平息暴亂,同時將再度頒發諭旨令有關地區恢復秩序。盜賊源起於長矛大刀並無槍械,故易於迅速平息。總理衙門請求三、五日之後各國再做決定(The Tsungli Yamen to the Dean of the Diplomatic Corips. Pekin, May 291900)。而事實上,自1890年代山東巡撫李秉衡對義和團的暗中煽動,到1899年繼任巡撫毓賢公開庇護,朝廷對義和團的縱容乃至支持在民間已經不是什麼秘密。雖然由於裕祿和袁世凱的勸阻,朝廷沒有收納義和團拳民為團練,但是慈禧已經召拳民入京,不僅獎勵其首領,而且命內侍宮女習其武藝。此風一開,不少拳民還被親貴、公王府召去衛護宮邸,清軍官兵也入團習拳。

各國公使未必瞭解這些情況,但是清政府和總理衙門的信譽資源已經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喪失殆盡。在華各國公使接到總理衙門回覆,斷定乃是一紙空文。「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歷史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530日,英國公使麥克唐納(Claude MacDonald,即竇納樂爵士)帶領各國公使面見清政府總理衙門徐用儀、許景澄、袁昶、廖壽恆和聯元五位大臣,懇切要求特許派送各國武裝警衛人員到京保護外國公使館並提供運送設備。麥克唐納舉例說明他們無法再依靠中國軍隊的保護(兩個英國人在豐台遭受守護永定門的清兵襲擊,以及保護法國工程師的清兵在法國人離去後燒毀了他們的住房)。麥克唐納強調,如果中國政府拒絕應允這項合理要求,警衛將在沒有准許的情況下抵達。衙門官員回應說要請示正在頤和園的光緒皇帝,次日清晨才能做答。麥克唐納指出,回答不能延遲,每一刻的延遲都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在俄國、法國、美國公使表示了對麥克唐納意見的明確支持後,麥克唐納再度強調指出,中國軍人的行為證明與盜賊並無二致,在如此的緊急情況下無法依靠。清政府官員表示當日下午就將此次會面內容上奏皇帝。焦慮失望而憤怒的各國公使們在會議結束前再次告知,無論清政府是否奏准,他們都堅持引兵自救(Memorandum of an interview between the ministers of Grant Britain, Russian,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ssrs. Hsu Yungi, Hs Chingcheng, Yuan Chang, Liao shouheng, and Lien Yuan, ministers of the Tsungli Yamen, on the 30th of May, 1900. 下同)。

會晤結束在31日下午四時許。接下來三十個小時內焦慮等待中的各國公使沒有得到任何回覆。

各國警衛抵京

31日淩晨,聯合公使發出聯合命令,緊急調遣警衛隊進京擔任公館保衛任務。命令同時抄送清政府總督。31日淩晨兩點,公使館得到通知說,命令已經送出。5月的最後一天夜間八點許,三百多名英國、俄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和美國的警衛人員(美國50名,俄國75名,英國75名,法國75名,義大利40名,日本25名)終於抵達北京。德國和澳大利亞的警衛則已經登途(Mr. Conger to Mr. Hay. Legation of the Unites States, Pekin, China, June 2, 1900)。

人都到了,清政府的回覆才跚跚來遲。說是,如果外國公使堅持派軍隊進京,清政府將採取中立立場而不進行阻止(The Tsungli Yamen to the Foreign Ministers. Pekin, June 1, 1900)。

按照國際慣例,保護外國領事館的安全是所在國政府的責任。外國武裝出兵實屬違反規定。然而這一慣例並不適合八國警衛進京。因為誰都知道,義和團暴民正在外圍濫殺無辜,並向北京接近。半年之久的和平交涉非但沒有緩解危機,反而清軍又和義和團私下聯手。清政府政府違反協約在先,各國派警衛在後。及至德國公使和日本書記官死於北京街頭亂匪之下,就更無慣例可言了。再者,最初所謂軍隊進京,不過是些駐天津大沽港口的水兵。因為情況緊急,遠海來不及運送正規軍,所以美國在內各國大都以水兵湊數,只求有武裝人力進京自保。此外,八國從召開會議到決定派出安全警衛,從通知清政府到下達命令,所有過程不僅公開透明,而且通知到位。對義和團暴力心知肚明,算盤精細的清政府,當然知道事情如何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清政府沒有理由像一百年後今天被誤導的中國民眾這樣,認為八國武裝入京,鐵定是「對華侵略行為」。

康格對於警衛到達的感覺是:在義和團燒殺搶掠的威脅中,北京極大地獲得安定。然而他還是過於天真了(Mr. Conger to Mr. Hay. Legation of Unites States, Pekin, china, June 2, 1900)。事情並不像康格想像的這樣簡單,「八國聯軍」還必須對更嚴重的危機作出更嚴重的反應。康格本人面臨亂局,身陷困境,感受日漸臨近的危難,為了保護在華公使和美國人及中國教民的安全,他與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政府還將有一場相當艱難的溝通。而美國政府為了自己的理想和原則,還將作出更艱難的選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8#
发表于 2005-11-22 16:11: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29.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五)

──試圖迫使清政府採取強力措施

北明

危勢迫近,各國再度強調警告出兵

各國警衛人員的到來寬解了公使館外國領事及各國難民們的心情,然而實際情況並沒有得到任何緩解:北京外圍義和團的暴亂持續加劇。鐵路作為西方工業文明的標誌已經成為義和團破壞襲擊的重要目標。由於受到529 日朝廷另一上諭的鼓舞,復修通車的京津鐵路再度被拳民截斷。鐵路工作人員受到威脅,保定府鐵路暫時廢置,而北京-漢口一線交通運輸告停。此外英國傳教士(Robinson)在距北京四十英里處的一個村莊被暴民殺害,他的同事(Norman)被囚。所有外籍人士四處逃避。「武昌的鄂督張之洞和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奏請朝廷鎮壓暴動,但徒勞無功」(《劍橋中國史,晚清篇》)。

駐華公使開始瞭解到朝廷為守舊派所掌控,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危險決非僅僅來自民間,也不是十數武裝警衛可以應付的,因之更加憂慮北京外人的安全。6月初,英國公使致電天津艦隊司令西摩(Seymour)求助。而各外國公使紛紛以照會或口頭形式反覆通告清政府:

一、繼續要求恢復秩序;二、再度通報將出兵保護本國公民;三、嚴重警告此舉一旦失敗或引起更嚴重後果,清政府負有全部責任(Telegram. Mr. Conger to Mr. Hay. Pekin, June 4, 1900)。話已說得十分明白。各國公使開始真正意識到武力衝突的不可避免了。

康格試圖創造清政府解決問題的條件

美國公使康格似乎總算悟出問題出在清政府內部。64日,他給約翰.海寫了長信,說「清政府不能夠或者不願意(也許二者兼有之)對付他們」、「有充分理由相信,雖然朝廷下諭反對義和團,但他們秘密號召受命的愛國者和士兵不要與他們(義和團)開戰」。康格終究不是一個中國政治家,他至多只能相信朝廷授命清兵不要和義和團正面衝突。諸如朝廷明諭「人民習技藝以自衛身家不應視為會匪」一類的上諭(1900112日頒布,Tan, The Boxer catastrophe),以及拳民被召入宮廷,受獎、授拳、守衛宮邸一類的事情,就超出他的想像能力了。雖然如此,再遲鈍的外交官也不能不開始懷疑統治集團解決義和團問題的誠意。他確實開始意識到這場暴亂能夠曠日持久並愈演愈烈的原因在於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他告訴約翰.海:目前情況主要是由於清政府內部在義和團問題上的嚴重分歧,削弱了控制力量而導致的。他說可靠消息來源證明,宮廷內派系間的關係非常緊張。

同樣意識到義和團之亂的不可避免,康格作為美國公使,他的反應跟其他各國公使不盡相同。他集中考慮的仍然是依靠中國政府自行解決問題。當然他不再消極地訴諸口頭照會,而是希望增加外部壓力。他在給約翰.海的電報把這個意思表述得非常清楚:「如果這個政府足夠強大,各國當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迫使他們恢復秩序保護安全。」他為此設想的非常具體:「事實上,也許唯一可以促成這個行為的辦法是,幾個政府聯合行動從而迫使他們(清政府)或者訴諸必要的兵力,或者承認他們缺少兵力。」他最後表示,「過去二十八小時發生的事情充分暗示採取如此行動是必要的」(Telegram. Mr. Conger to Mr. Hay. Pekin, June 3 and 4, 1900. 上同)。

康格再度要求海軍保護

上述電報發出之後,康格立即得到消息:通往北京的鐵路電線已被切斷。康格畢竟不可能把安全的賭注全部壓在八字沒有一撇的對清政府的外力作用上,而他也不可能不受其他公使的影響,尤其不可能不注意到周圍具體情況的嚴峻。他轉身有又發了一封:「情況惡化。……我們可能被圍困在北京。鑒於此,我請求--正如我的同事所做的那樣--給海軍司令下達指令,與大沽騎兵領隊配合,採取措施,做好準備,保證最終抵達北京。」(Telegram. Mr. Conger to Secretary of State. Pekin, June 4, 1900.

521日獲知60名天主教徒被害,康格就開始「希望並相信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Telegram. Mr. Conger to Mr. Hay. Pekin, May 21, 1900)。但是情況只是越來越糟。而且對於美國既定的門戶開放政策而言,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到來。這個書生氣十足的美國公使在那些日子裡,每日要到公使館的窗口向外焦慮地張望很多次!同時,他也在電報員身邊往復多次並在打字機旁不停地敲字。然而他許多時候都是白忙活:從開始希望並相信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的時候起,他的電報就被攔截,而他寫的前述長篇分析清政府內部原因,陳述拳亂情況之嚴重根源的電報正是被攔截的多封電報之一。美國國務卿約翰.海是在三個多月之後的9月下旬才收到這封跚跚來遲的電報(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ecember 3, 1900.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02)。

美國政府對於康格對海軍的要求沒有作出任何回應。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政府關注的是列強的在華行動是否將蠶食中國領土和進一步瓜分中國利益,從而導致美國在華門戶開放政策的破產。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擁有一個整日替中國著想的「中國總理大臣」,卻對自己的安全反應遲鈍。當政府官員從媒體上讀到有關在華美國牧師的朋友的報導,代理國務卿希爾立即打電報問康格:「他們是否受到了足夠的保護?」(Telegram. Mr. Hill to Mr. Conger. Department of States, Washington, June 6, 1900)但是聯絡的不通暢使美國多次失去具體瞭解北京危機的機會。

次日,康格再度給海發報,全文只有七個英文字:「More ships are badly needed at Taku(大沽急需更多船艦)。」(Telegram. Mr. Cinger to Mr Hay. Pekin, June 5 1900)康格的要求不是沒有道理。當時各國為了保證北京的安全,已經紛紛調遣戰艦抵達大沽。但是二十四艘戰艦中,只有一艘是美國的。而逃到美國公使館尋求保護的美國人一點不比別的使館少。

國務卿海這次沒有猶豫,次日覆電,准許康格採取所有與海軍配合的可行措施。但這位國務卿這次仍然沒有忘記同時強調:這些措施應當是「切實可行的和慎重的」,而且僅僅是為了「保護公使館和美國的利益」(Telegram. Mr. Conger to Secretary of State. Pekin, June 6, 19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9#
发表于 2005-11-22 16:12: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30.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六)

──「絕對不結盟」

北明

充分意識到義和團失控問題根源在大清政府,七國已經先走一步調兵遣將了。而且由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一再失信,朝廷內部最高決策人慈禧和光緒意見不和,各國決定進見光緒皇上,直接與之溝通,通告各國對事態發展的態度和將採取的行動。顯然,各國的外交方式已經進一步升級了。身在其中的美國公使康格最不好拿捏。他管其他各國的公使叫自己的「同事」。同在中國為外人,各自對本國政府負責。由於義和團拳亂的危機,各國公使無形中加強了相互的溝通和聯繫。無論他們的對華外交政策有多少不同,卻同是受到威脅的一方,在維護本國公民及財產方面利益是一致的。

然而美國政府不光顧及自己利益,同時要執行門戶開放政策,要看住俄、日、德、法、英這些對中國野心勃勃的國家。康格深知局勢已經發展到十分嚴峻的地步,面對各國調兵遣將,他將採取什麼行動,站在什麼立場至關重大。所以,曾經多次和各國公使一起行動,會見清政府總理衙門的康格,這次破例發電報請示國務院他下一步的行動:

「任何地區的情況都沒有緩解。天津受到嚴重威脅,鐵路又被切斷了。中國政府仍然兩面三刀見風使舵。如果外國公使團認為有必要要求與皇上特別會面,我是否應該參加?」(Telegram. Mr. Conger to Secretary of State. Pekin, June 7, 1900

次日,忙亂焦慮的康格再往美國連發兩封電報。頭一封是就保定府傳教士的安全問題,婉轉地表示目前沒有可能從北京抽調警衛力量前去執行保護任務。這封電報遲到三天(Telegram. Mr. Conger to Secretary of State. Pekin, June 81900. No.1.)。接著獲知,更多的鐵路線被破壞,而保護京津沿線鐵路的清軍已經撤兵。這意味著派送更多警衛力量到京的難度加大。他再度發電通報這一情況,並告知說,俄國、英國、日本軍隊將肩負保護鐵路暢通的任務。同時提醒美國艦船在大沽告缺。(Telegram 2. Mr.Conger to Secretary of State. Pekin, June 8, 1900. No2.

接下來,康格就收到了國務卿約翰.海關於他是否可以參加七國要求皇上特別會見的指示:「獨立行動,以保護美國那些切實的利益;如果確有必要,與其他國家代表進行進行合作。」(Telegram. Mr. Hay to Mr. Conger. 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 June 8, 1900

身在美國大洋彼岸的約翰.海覺得再也沒有比這個回答更為滿意的回答了。原則已經十分明確,具體怎麼做應由具體辦事人權衡。但是什麼叫「確有必要」?究竟康格能否就要求皇上特別召見,參加在京外國公使團的聯合行動?牆外刀光劍影,殺氣逼近;牆內束手無策,等待援兵。北京公使館內外每一天的日子都十分具體。具體辦事人康格當然對美國對華外交政策和行為方式瞭若指掌。正因此,他才意識到事關重大,才在各國突破常規的接觸計劃中,要求具體指示。康格一腦門子官司,不滿意海的答覆,當即給國務院又發了一封急電。這次他把問題提得十分清楚,而且要求作出具體的答覆:

「我的大部分同事提議要求拜見皇帝。這項要求獲得支持並(將)向皇帝陳述,除非義和團戰爭立即被鎮壓、秩序恢復,外國將被迫自己採取措施直到它的結束。我應否加入?快回答。」(Telegram. Mr. Conger to Secretary of State. Pekin, June 8, 1900. No.3

海見電終於明白康格此時面對的局面非常相當嚴峻,他的回覆不僅迅速、而且明確,同時極為簡短。只有一個字:「Yes.」(Telegram. Mr. Hay to Mr. Conger. 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June 9, 1900)這是中國庚子國難期間,往來頻密,為數眾多的美國有關外交電報文獻中最短的一封。

然而,約翰.海做完他任國務卿期間最簡短的外交指示,覺得不放心。他拿著康格的電文仔細閱讀,注意到康格在電文中已經使用了(並第一次使用了)義和團「戰爭」這個字眼。而且他對電文中外國將「被迫自己採取措施」結束戰爭的字句相當敏感。這位門戶開放政策的掌門人,美國大鬍子,感到有必要重申美國在中國問題上一貫堅持的外交方針。他說完「Yes」之後,次日又發了一封電報,對康格做了一番指示。這項指示確定了康格在京行動的原則界限,這就是不與任何其他國家結盟:

「除了用心保護美國利益特別是美國公民和公使館的利益,我們在華沒有任何政策。你一定不能做任何事,致使我們將來行為有違於你的通常指令。絕對不結盟。」(Telegram. Mr. Hay to Mr. Conger. 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 June 10, 1900

美國的不結盟對於中國國難的來臨而言並沒有實際的用處。詳細觀察歷史進程,發現從那時起,對於阻止庚子國難而言,中國已經基本上把手裡可以利用的棋子一個個放棄,把可以利用的時機一次次錯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0#
发表于 2005-11-22 16:12: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31.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七)

──全方位升級的緊張局勢

北明

1900年的610日,太陽從美國的東方升起來的時候,中國已經到了那天的晚上。那是中國庚子年間重要的日子。那天,無論各國聯軍還是美國公使,無論中國政府還是美國政府,無論義和團拳民還是政府的清軍都有重要事項發生。這些事項當中唯一對中國的長遠有利的,就是美國政府堅持不與七國結盟。而其他的變動,都即刻將處於長矛大刀原始殘暴的中國引向一個更加困難的境地。

康格要求保存自救權利

首先是在美國國務卿約翰.海指示駐華公使康格絕對不與列強結盟的那天,康格給清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寫信表示,由於迅猛發展的義和團運動嚴重威脅在京的外國人生命,康格正式通知總理衙門和皇上,康格必須保留使用各種必要手段的權利,以便保證美國公民的生命安全(Mr Conger to the Tsungli Yamen. Leg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ekin, China, June 8, 1900)。

總理衙門的數名大臣半年來與各國公使交往頻密,對事態發展的經過和外國公使的心路歷程瞭若指掌,都是主剿反戰派。他們不僅瞭解美國的一番苦心,而且深知一旦鬧到各國真出兵,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但是無奈他們只能執行慈禧的指示而沒有任何主動全權。面對日益緊張的中外關係和戰爭的危險,他們將滿腹意見裝回肚裡,板著官僚面孔以總理衙門的名義回電給康格說:皇上上諭已經於68日再度頒發,局面即將漸漸得到控制。他們建議康格不應輕信周圍的傳言,而應當解除內心的焦慮。對於康格保留使用各種方式保護美國生命的權利,他們表示這將可能被認作是傷害兩國友好關係的證明,中國政府將很難允許這樣做(the Tsungli Yamen to Mr. Conger.Pekin, June 8, 1900)。

清廷撤換數名大臣

跟康格說這話的是大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五名官員徐用儀、許景澄、袁昶、廖壽恆、聯元。這應當是他們為保護外患逼近的中國,所能夠做的最後一件事。草擬了這封外交文書的當日,這五位反戰大臣就基本靠邊站了。清政府認命了載漪、啟秀、溥興、那桐四名主戰反剿且不通外務的大臣接管他們的工作(Mr. conger to Mr. Hay. Leg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ekin, China, June11, 1900)。這是那天清廷裡所發生的重要的事件。不僅如此,他們已經來日無多,不久,在清廷對外宣戰的強硬政策中,他們就因倡言和議而拉到菜市口斬首了(《劍橋中國史.晚清篇》;唐德剛《晚清七十年》)。

聯軍進京演變為戰爭

610日發生的另一個重要事件是聯軍2100人乘火車前往北京,試圖警戒北京公使館區。其中美軍雖然數目不大(僅112人),但畢竟隨各國聯軍出動進發北京。可見約翰.海對康格絕不結盟的忠告不是沒有來由。這次大隊人馬出動立即引起天津義和團拳民的注意,途中遭拆毀鐵路阻攔。而且正如各國公使所預料和警告的那樣,引起了更為嚴重的後果:直隸總督裕祿下令武衛軍前往圍堵。清軍參戰,外國警衛公使館的行動由此演變成八國聯軍與中國軍民的戰爭。

遲鈍的清政府在聯軍進兵之後曾經派總理衙門大臣許景澄前往交涉,要求聯軍中途折回。但各國半年之久的多次口頭、信件、會商等請求、敦促、警告、通告都不奏效,及至聯軍真正出兵再去說詞已經為時太晚了!許景澄的奉命要求遭到英國統領西摩的堅決拒絕。

日本公使館書記被殘殺

北京這邊已經和天津失去聯繫。在聯軍進京受阻鏖戰的時候,11日,日本公使館書記杉山乘車外出公幹。在沒有弄清身份的情況下,他被董福祥統帥的武衛後軍(甘軍)殺死並肢解屍體,剖腹挖臟,將馬糞填於其中然後陳屍道旁。日本人的面孔與外國毛子沒有相似之處,倒與中國面孔相似。問題出在他坐的車上。義和團那時已經發展到連同為外國毛子們服務的中國人一同虐殺。而這樣的濫殺無忌和殘忍手段不僅立即令世界輿論大嘩,認為中國是一個野蠻不化的國度,對於北京公使館外國人和在華傳教人士而言,簡直等於雪上加霜,弄得人人自危(唐德剛《晚清八十年》)。

聯軍進兵北京想必讓拱衛京師的甘軍更加憎恨各種「毛子」,而他們的殘酷暴行反過來卻使得在京外國人更加緊迫地調兵遣將,期待救援。許多歷史悲劇都是這樣一步步演化而成的,一旦繼發事件進入互為因果的關係鏈,就難以再做簡單的是非判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1#
发表于 2005-11-22 16:13: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32.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八)

──十萬義和團在京行暴,清廷對外職能癱瘓

北明

中國庚子國難在聯軍2000人進京之時加快了速度。中外交火,清政府已經失去最後控制局面的機會。面對突然出現的聯軍,為了保住政權,清政府必須作出選擇,雖然無論什麼選擇都為時晚矣。慈禧為首的清政府613日終於作出重要決定:認可義和團的合法性,准許他們進入北京。這招棋一出,「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就基本成定局了。

13日後,義和團十萬人湧入北京。關於他們的在北京的作為,我願意援引著名史學家唐德剛在他著作《晚清七十年》(在中國大陸出版後被禁)中的陳述。他把義和團比作文化大革命時期打砸搶的紅衛兵。而且認為,義和團的作為比當年的紅衛兵有過之無不及:「義和團也要殺掉他們的一龍二虎。一龍者光緒爺也;二虎者搞洋務的李鴻章、奕劻也。這還是比較文明的上層。那些設壇長街,十萬人摩肩接踵,歹徒再乘間鬧事,一呼百應,群眾獸性大發,燒殺奸擄,一時俱來,北京城就秩序大亂了。義和團在北京之燒也,始則逢『洋』必燒。616日拳眾在大柵欄焚燒『老德記』西藥房。一時火焰衝天失去控制,左右前後,烈火延燒三日不滅,把最繁華的前門大街一帶,千餘家鉅商大鋪(一說四千家),焚成廢墟。正陽門樓亦被燒塌。京師二十四家鑄銀爐廠亦全被焚毀。北京市所有錢莊銀行因之被迫歇業。通貨既不流通,市場交易全停,一夕之間。北京就不是北京了。(見618日〔穩定行市事上諭〕,見〔史料匯編〕頁604。)義和團在北京之燒也,是從殺教民開始的,他們集體殺教民的屠場,便是莊親王府前的大院。在這空闊的廣場之上,他們一殺千人。真是人頭滾滾、屍積如丘、血流成渠啊。(見〔義和團史料〕上冊,頁50。)迨教民為之趕盡殺絕,倖存者則逃入使館區和西什大教堂,依附洋人,築壘自保。教民既絕跡,義和團便捕斬私仇,濫殺無辜。市民被他們以『白蓮教』三字獄砍頭者,為拳民趁火打劫燒死戮死者,軍團相鬥、軍軍相殺、團團武鬥而暴屍街頭者,尤不計其數。天熱屍腐,臭氣燻天,全城鬼哭神嚎。……庚子夏天的北京城,尤其是莊王府前的廣場,天天殺人,雖婦女兒童亦所不免,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人類屠宰場啊!與北京這個屠宰場相比,巴黎瞠乎後矣(指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大屠殺--引者)。至於庚子夏天發生於北京的姦和擄,則禁軍、甘軍也是首惡啊。婦女被姦被殺的無法統計。而商戶被搶被劫的,則1992年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洛杉機暴動,相形之下也是小巫見大巫啊。我們的義民和軍人,在洗劫北京商民之後,並擺出興隆的『跳蚤市場』把贓物公開拍賣呢。(見〔要錄〕頁190,引〔史料叢編〕及〔史料檔案〕。)搶掉商戶不算,像吏部尚書孫家鼐和大學士徐桐那樣的深院大宅,也不能倖免。他在被搶時,義和團小將還把這位『老道』〔徐的諢名〕拖出公審。八十歲的老進士只得跪地哀求,才倖免毆辱。義和團和各路清軍在北京搶夠了,殺夠了,再分頭攻打東郊民巷和西什教堂來助興。」(另參見《劍橋中國史,晚清篇》)

義和團在京瘋狂肆虐的暴行不僅直指北京外國公使館和所有洋人,也不僅直接危及北京市民生命財產,破壞北京商業經濟和文化設施,同時潛在威脅清政府權力。唐德剛教授這樣陳述道:「總之義和團運動發展至此是完全出軌了;7月初,清軍副都統(一「旗」中的第二位高官)神機營翼長慶恆一家十三口,竟為義和團尋仇,全部殺害。慶恆是二品高官,又是滿族,且係載勛、載漪的好友,而一家被殺,兩位王爺皆不敢深究。終以兇手為『偽義和團』而銷案,可見義和團此時的聲勢了。」

對於當時中國的前途,唐德剛先生認為:「若非清軍打敗仗,『八國聯軍』入京『助剿』,任義和團如此發展下去,則老太后的四人幫是否控制得了,猶在不可定之天也。」

大清總理衙門人去樓空

「整個北京城處於騷亂和暴徒的謀反殺戮中」,美國公使康格報告說。雖然危在旦夕,康格報告北京情況,仍然一本正經地把筆觸放在清政府的職能上:「看不到政府以任何方式限制暴亂的跡像。」(Mr. Conger to the Tsungli Yamen. Leg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ekin, China, June 8 and 12, 1900

614日瘋狂的義和團拳民包圍了公使館區。使館區內警衛力量以障礙物攔截了鄰近的街區。然而空間大,警衛少。使館區內人員隨時可能在湧入的暴民中喪生。聯繫中斷,道路阻隔,使館封鎖,該逃來的都來了,該逃走的都走了。新上任的一、二、三、四名總理衙門大臣,康格已經知道「據云是更加抗外的」,更不大可能接受美國的勸告了(Mr. Conger to Mr. Hay. Leg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ekin, China, June 151900)。除了守住公使館,保護好逃到公使館內的70名美國公民(其中51名是婦女和兒童),等待援兵到來,康格基本無事可做了。使館外圍義和團拳民拚命向裡衝擊,警衛被迫還擊,拳民死傷慘重。

康格聽著外面的槍聲和呼喊,看著倒在使館外面的拳民,他一面祈禱平安,一面明知無用地給美國政府發了一封發不出去的電報,匯報情況。這封電報一經發出,就不知去向。直到義和團暴亂解除的三個月之後才抵達美國。在電報中,康格喃喃自語般地表示,「無論如何,我們希望堅持到救援軍的到來。」他同時為被迫擊斃衝擊領事館的拳民感到憂心忡忡:「我們只是簡單地希望保護自己的安全,直到援兵到來。但是將近一百名拳民已經被使館警衛擊斃。如果要保持我們的安全感,更多的拳民將在這樣的反擊中死去。」

這位性格非常美國化的康格竟仍然希望與清政府取得聯繫!而要將這樣的希望付諸行動,在日本公使館書記官暴屍街頭之後相當危險。不僅危險,而且註定徒勞,因為次日發生的義和團對公使館的圍攻,正是在清軍的參與和協同下進行的。不明就裡的康格在13日義和團湧入北京的那一天,痛下決心,派手下切希爾(Cheshire)冒生命危險,悄然繞道清政府總理衙門,希望設法溝通,依靠清政府解決問題。令他失望而憤怒的是,那裡大門緊鎖,空無一人!

康格憤怒地指出:從那時起,就不再有任何跡像顯示總理衙門的存在。「事實上,目前外國公使們認為,總理衙門不存在。而且切實地說,不管什麼樣的中國政府部門,都不存在。」

雖然如此,美國政府尤其是約翰.海似乎總是懷疑情況是否真有這麼嚴重。他把著兵權,權衡美國的對華政策和出兵後果,遲遲不肯從美國派兵。最後真正促成美國決心用兵實際上另有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2#
发表于 2005-11-22 16:13: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33.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九)

──美國正式調兵北京前後(上)

北明

北京在暴民殺戮中成為孤城

聯軍2000人乘火車趕赴北京卻被攔截和圍困的消息再度震驚世界。當世界把眼睛投向中國的時候,義和團湧入北京燒殺搶掠的暴行,使得世界失卻了和北京的聯繫。從610號美國國務卿約翰.海發電報明確指示康格,在義和團暴亂中,美國絕對不做任何有違美國歷來在華行為和原則的事,絕對不於與列強結盟。然而在這之後的數日,約翰.海沒有收到康格的任何回電。康格在其後曾經發了數封陳述情況的電報,不過它們是在三個多月之後才抵達美國的。它們的價值只是在時過境遷之後,成為史學家手中的歷史見證,為一百年後仍然不明真相的中國人瞭解當時的情況,留下一個機會。

世界各地也沒有任何關於北京的實況報導。615日,約翰.海預感到情況不妙,往北京發電詢問康格:「你需要更多軍人嗎?與海軍指揮聯繫並回報。」(Mr. Hay to Mr. Conger. Department of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June 151900

孤城北京中的外國公使館更是被層層包圍,與外界徹底失去聯繫。5天以後,困守公使館的各國公使再度召開會議,商議解決辦法。德國公使提出,各公使館代表聯袂前往總理衙門要求保護。雖然情況危機而且十分必要,但是有日本書記官殘酷被殺、暴屍道旁的前車之鑒,為人身安全考慮,各國公使對德國公使提出的集體行動的建議表示拒絕。德國公使克林德(Freiherr von Ketteler)堅持面見總理衙門官員而單獨行動。他去聯絡的行動成為他生涯中做的最後一件事:他一去無返,他在自己乘坐的豪華大轎上被清軍一槍打死。這是外國公使最後一次企圖依靠清政府解決問題而訴諸聯絡溝通的結局。這個結局正式地、徹底地掐斷了各國聯合請求清政府解決義和團暴亂的念想。

然而世界當時並不知道德國公使已經在北京大街上飲彈身亡。國際社會等待的是更壞的消息。而各當事國則斷然拒絕再等待。

美國方面仍然沒有北京的回音。約翰.海轉而求助清政府駐美國公使伍廷芳,希望得到北京公使館的任何消息,但是徒勞無功。消息中斷將近一個月的時候,約翰.海通過義和團控制的電訊給清朝實權人物,兩廣總督李鴻章發密碼電報,請他轉交美國公使館的康格。這位國務卿十分謹慎,他在密碼電報中對康格平靜而沒有表情地說了三個英文字:Communicate tidings bearer(與信使聯絡。Mr. Hay to Mr.Conger, Department of United StateWashingtonJuly 111900)。但數日過去,仍然沒有任何回音。其他各國對駐本國的中國公使的求助也同樣沒有結果。

圍城之下,沒有消息等於就是不祥之兆。國際社會開始流傳義和團已將駐北京所有公使斬盡殺絕的傳言。幾個星期過去,仍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得到自己的公使館的任何消息。人們開始確信那些不脛而走的傳言是真的(“The life and Letters pf John Hay” by William Roscoe Thayer1915)。

719日,美國總統麥金利(McKinley)任命柔克義(Rockhill)為美國駐華專員。約翰.海指示柔克義說,他將啟程赴中國,並依照他所接受的口頭指令行事(Mr. Hay to Mr.Rockhill. Department os United StateWashingtonJuly 191900)。

確證「死而復生」的公使館

720日,絕望的約翰.海突然收到一封密碼電報。電報是中國駐美公使轉交的。電文是康格寫給約翰.海的:「一個月以來,我們一直被圍困在英國公使館,中國軍隊的槍擊和炮彈聲不斷。只有迅速解救才能阻止大量屠殺。」電報落款日期是四天以前的716日。(「The life and Letters of John Hayby William Roscoe Thayer, 1915。下同)

這封電報如同一個炸彈,啟動了在絕望中歸於平靜的國務院。人們奔相走告說美國公使館還存在,北京的美國人還活著。但是最初的興奮過後,人們開始冷靜下來發出疑問:這封電報是真的源自康格之手嗎?中國駐美大使轉交的這封一個月以來的唯一一次消息,雖然是以密碼形式遞交到國務院的,但是難道義和團沒有佔領他們圍困的公使館嗎?如果佔領了,難道他們不會發現轉移密碼電報的工具嗎?如果發現了,他們就沒有可能以康格的名義起草這封電報並脅迫清政府轉交嗎?為什麼這封電報只提及「中國軍隊的槍擊和大炮聲」而沒有提及義和團?

費盡猜疑之後,次日,約翰.海在乾脆直截了當給康格發了一封密碼電報,希望確證那封突然抵達的來電的真實性,確證康格及其公使館到目前為止安然無恙。海在電文中說:「轉交電報收到,真實性值得懷疑。請回覆,告知你姊姊(或妹妹--引者)的名字。」義和團可能從密碼本上學會密碼翻譯,但是不大可能知道康格家人的名字。約翰.海用這個辦法證實了公使館依舊安然於危難之中(Telegram.—Cipher. Sent through Chinese minister. Mr. Hay to Mr. Conger. 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 July 211900)。

決定遠征北京解救公使館

既然公使館及其人員還在,虛驚過後,美國開始真正考慮派兵中國。721日在海要求康格確證自己姊姊(妹妹)姓名的同日,美國陸軍司令查飛(Chaffee, Adna Romanza)將軍接到魯特(Root)的命令,肩負「遠征解救」任務,即刻啟程中國。次日,美國陸軍將領威爾遜(James Harrion Wilson)也接到隨時待命出發的通知,屆時他將出任解救遠征的第二任指揮官。美國終於不再猶豫了。

史學家唐德剛在他的《晚清七十年》有關章節中說,「美國之最後入夥(指參加八國聯軍),實在是康格公使喊救命喊來的」;「美國入侵北京之戰,原是勉強加入的」。翻閱那一時期的美國文獻,不僅事實確乎如此,道理也確乎如此:康格坐困北京,守著他要對為之負責的所有公使館內命在旦夕的美國人生命財產,經過與中國政府艱難的交涉而無效之後,康格豈有不向自己政府求救之理?而美國政府即便對於出兵中國十分被動,經過中斷消息這一折騰,不大可能在公使館及其人員生命「失而復得」之後,仍然坐視不救。

雖然北京亟待解救,決定調兵中國對於美國及其一貫的對華政策而言仍然是一項極為重大的決定。美國還有相應的重要外交舉措要實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3#
发表于 2005-11-22 16:14: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34.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

──美國正式調兵前後(中):拒絕攻打天津大沽炮台

北明

事實上在美國二度照會各國門戶開放政策,強調保證中國領土完整之前,在美國正式調兵中國之前,另有一項重要的歷史事件應當澄清,這就是美國對攻打天津大沽炮台的態度和行為:美軍拒絕參與各國攻打天津大沽炮台的聯合軍事行動。這一拒絕行為發生在北京成為暴亂中的孤城,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北京公使館已被夷為平地的時候。

攻打大沽炮台的背景

由於2000名義和團拳民準備攻擊直隸總督守衛的大沽炮台,切斷通往北京的大沽站鐵路線,並在附近埋設爆破裝置,各國聯軍於615日在停泊於大沽的俄國海軍巡洋艦羅西亞號(Rossia)上召開會議。會議認為有必要守衛清政府軍隊控制中的大沽火車站,以保證北京與天津聯絡的暢通無阻。為此,聯軍決定聯合採取保守的軍事防衛措施(‘From Taku to Tientsin’ , “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by J. Martin Miller. Copyright 1900)。

但是這樣的防衛方式由於清政府軍隊與義和團的聯手而被迫改變。美國當時的戰地記者馬丁.米勒在當年撰寫的題為《中國,古老與現代》一書有關章節中陳述說:「雖然中國政府沒有反對各國聯合行動維持秩序和保衛生命財產,並且保證在上述方面履行自己的職責。但很明顯的是,清軍正在水中佈雷,而且與義和團聯手拆毀了鐵路。這種情況迫使聯軍必須不斷地想方設法採取行動,以便保證與登陸軍隊的聯繫,同時保證天津不被圍困。」616日,北京公使館陷入義和團拳民的重圍;義和團焚燒前門大柵欄、正陽門一代繁華商業區的大火熊熊燃燒;五名倡言和議的大臣被拉到菜市斬首。慈禧下了狠心,為一己皇權不僅繼續無視國際協約,而且無視國家利益,借助義和團「刀槍不入」之勇,同時與八個強國的武裝對抗。也是在這個時候,天津方面,聯軍再次在羅西亞號上召開會議,決定限期強行軍事接管大沽,由300名日本海軍進駐並守護大沽火車站。聯軍為此正式通知了直隸總督府和清軍。

對於將要採取的軍事行動,聯軍目的明確,一致表示「對中國的戰爭狀態並不存在」(《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馬士,中文版第三卷,P244,轉引自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各國將領在通知中表示「我等之本國,現與中國政府保持和平,所以決非對中國政府進兵」。(參見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四卷,1932年版,p1011,轉引自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雖然如此,美國仍然拒絕加入。

美國拒絕參加攻打大沽

617日,在交出大沽期限前的不到兩小時前,清政府大沽守軍首先向聯軍炮艦開火。停泊在大沽港的俄國、德國、法國和英國海軍七艘戰艦進行反擊(日本宣稱其炮艦引擎故障,無法參戰)。戰鬥從午夜1250分左右開始,持續到清晨545分結束。俄軍200人、英德兩軍380人、日軍300人從地面佔領大沽炮台。

美國,不僅在戰鬥之前就拒絕參加守衛天津大沽火車站的防衛軍事行動,而且自始至終拒絕參加攻打大沽炮台的軍事行動。

接管大沽港,保證聯絡暢通,保證解救軍隊順利登陸,同樣是美國解救自己公使館生命財產的需要所在。美國為什麼拒絕參戰?當時的具體情況是,開戰前,美國唯一的船艦「莫諾凱西號」(Monocacy)和日本故障炮艦一起,停泊在東沽岸邊水域距俄國炮艦不遠處。開戰後,美國拒絕參戰的船艦奉命停泊原域。炮火紛飛中各國炮艦紛紛開火還擊。為此俄、法、英、德各國艦隻均有傷亡(德國艦隻中炮彈八顆,艦長被炸斷了腿),美國艦隻卻無動於衷,美軍為何這樣「無情無義」,拒不伸出援手?(ReportUnited States Flagship NewarkTakuChinaJune181900. by Louis KempffRear Admiral U.S.N. ReportUnited States Steamship MonocacyTong Ku, ChinaJune 171900 by WiseCommender of Monocacy and Rear Admirel U.S.N. 引自"ChinaAncient and Modern"by J. Martin Miller1900

不僅如此,當日軍、俄軍為守護大沽車站而在附近岸邊安營紮寨時,為了避免戰事中的槍炮危險,美國艦隻「丟棄所有物件,上溯河口,在遠離岸邊兩英里的避彎處重新停泊」,直至槍炮聲稀落,遙見大沽炮台上空飄揚起了日本旗,確認戰事結束,才返回原處(資料來源同上)。美國如何能夠這樣不顧「顏面」地臨戰「逃脫」?

更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戰事結束,「莫諾凱西號」返回岸邊,將逃避戰事而躲在船上的三十七名婦女兒童以及大沽傳教難民送回岸上之後,艦長懷斯(F. M. Wise)順手帶回了他在岸上發現的三個傷員登船進行手術救治。這三名傷員,兩名分別是日本士兵和俄國士兵,另外一名居然是中國人!這位中國人是個苦力,被炮彈片擊中而失去了胳膊(資料來源同上)。美國人為什麼不僅拒絕參戰,臨戰脫逃,而且還要這麼具體地充當聯軍中的「漢奸」?

美軍艦隻「臨戰脫逃」的原因

大沽攻打的當日(17日),美國海軍少將路易士.肯普夫(Louis Kempff)在他的正式報告中,陳述了美軍拒絕參與攻打中國大沽防禦工事的理由。簡單說來就是受國家指示約束,不能夠向一個一向保持友好關係的國家首先開戰。這份公文是寫給美國政府的情況報告,不是寫給傳媒的聲明,迄今為止也沒有向世界公開過。這份檔表明:美國兩次拒絕簽署各國聯合軍事協約,不僅拒絕參與防守大沽火車站的軍事行動,而且拒絕參與奪取大沽炮台的軍事行動。下面是這份報告的全文:

「美國紐沃克(Newark)旗艦,大沽,中國,1900617日--先生:鑒於正在發生的事情(指聯軍攻打大沽炮台--引者),我向您報告昨天此地的其他外國高級海軍官員決定佔領大沽炮台之前的情況。

614日星期四,海軍少將布魯斯(Bruce)電話問我,對此(佔領大沽炮台--引者)有何想法,我告訴他說,我沒有被授權對一個我國過去與之和平相處的國家首先作出任何戰爭的舉動;我的權限是,按照常規條例和最近來自美國國務院、美國亞洲海軍總司令兩方面的指示保護美國的利益。

15號,在一次協商會上,外國海軍官員一致同意接管中國政府控制下的東沽火車站,並且決定,如果中國政府軍隊抵抗任何一國的軍隊,所有外國都應當介入並採取統一行動。根據授予我的指示,我不能夠加入接管中國政府所屬領地這一行動,也無意在沒有任何特許的情況下,加盟到這樣一項協約中。

昨天,616日,一些外國海軍官員簽署了關於有必要暫時佔領大沽炮台的協議,並就協議內容通知了天津總督和炮台指揮官。關於即將發生的事情,在天津的領事已經接獲通知。我沒有參加攻擊炮台的行動。基於國務院的指示,『莫諾凱西號』艦長懷斯授權保護美國利益,但是他一度考慮,如果遭到中國政府軍攻擊,那就是宣戰,而他將採取相應的行動。美國海軍少將路易士.肯普夫。」

雖然堅持維護被損害的美國利益,但拒絕對華首先開戰。為此,美國始終沒有參加攻打大沽的戰鬥。即便是中國政府軍隊首先開火,美國「莫諾凱西號」也仍然退避三舍。

然而作為一名具有軍人榮譽感的戰艦指揮官,懷斯在攻擊中掌舵退卻脫離戰區,他是什麼感覺呢?在給美國海軍總部的報告最後,他這樣寫道:

「除了炮台被佔領,我對這場戰鬥情況一無所知。我感到一種本能的遺憾--沒有疑問,對此我的同事們與我同感--我們的責任和所接受的命令阻止了『莫諾凱西號』用它老舊的無膛線炮開火的最後一次機會。」(引自同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4#
发表于 2005-11-22 16:14: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35.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一)

──美國正式調兵前後(下):重申保護中國領土,兩度調查中國情況

北明

中國庚子國難十五年後,《約翰.海書信與生平》的作者塞耶(William Roscoe Thayer),在分析海決定出兵中國的心理時這樣寫到:「也許海以這樣的想法寬慰自己,對他更甚與對別人:(出兵)是為了解救公使館。幾乎只有他一個人孤單地相信他們仍然活著,並且他不遺餘力地跟他們聯絡。他的信念致使Secretary魯特(Root)始終保持處於待命狀態,所以北京的第一封電報一到,魯特先生一天也沒有耽擱,就命令查飛(Chaffee, Adna Romanza)將軍趕赴中國並要求美國遠征解救。」

及時協助制止英國擴張行動

德國公使的被害以及北京聯繫的徹底中斷,引起國際社會極大擔憂。一些西方國家反應強烈,不僅關注北京公使人員情況,而且擔心它們在各地的貿易勢力範圍。清政府對外宣戰之前,英國一度向美國駐上海總領事古德納揚言要佔領江陰炮台、江南造船廠和整個吳淞地區。英國人此舉是試探美國的反應。但是兩江總督劉坤一得知此訊,秘密派遣美國人福開森(J. C. Furguson)與古德納疏通,報告美國政府,請求美國設法制止。劉坤一同時調兵遣將,決心武力抵抗。即便沒有劉坤一的請求,美國也不會支持英國的做法。英國見狀,權衡利弊,終於知難而止。(Telegram , Mr Goodnow to Mr HillJune 291900。參見唐德剛《晚清七十年》)

及時申明保護中國領土完整

為了遏制列強進一步藉口鎮壓義和團之亂瓜分中國的野心,美國在中斷與北京聯繫,不知公使館人員死活的情況下,於73日經駐外使館向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俄國、奧地利、比利時、日本、西班牙、荷蘭、和葡萄牙發出照會,再度申明門戶開放政策。這次照會,除了強調要保護美國在華生命財產,同時強調要維護與中國歷來的和平關係。表示雖然北京已經處於「事實上的無政府狀態」,但「只要他們(指義和團暴亂地區的地方政府--引者)沒有明顯地與叛亂相勾結並運用他們的權力保護外國生命財產,我們就視他們為中國人民的代表,並與之保持和平友好關係」。同時希望「幫助防止動亂擴及到這個帝國的其他省份並重現同樣的災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第二度照會。

美國不僅沒有對中國政府反目為仇,沒有關上友好的大門,相反,為了遏制其他列強蠢蠢欲動的野心,美國強硬申明「要保護中國領土與管理完整」、「維護世界各國與完整的中華帝國(之間)平等、公正貿易的原則」。我曾經在〈重評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長文中介紹過這一政策的二度頒發以及內容。瞭解了前因後果,再來回顧這一政策的內容,對我們瞭解這份重要文獻的行文和內容以及目的,將更有幫助。

應當補充的是,俄國的侵略野心並未因美國的強硬政策而稍有收斂:714日天津被佔領之後,俄國立即搶佔海河東岸一帶,劃為俄國租界。同時藉口鎮壓義和團之亂,俄國遣兵二十萬,於715日俄軍從黑龍江畔海蘭泡入境,屠殺中國六千人(詳見本系列第十六集)。為此歐洲媒體提出嚴重抗議。美國國務卿海對俄國提出嚴肅質問。中國政府未敢深究(《晚清七十年》,p15)。1900723日俄軍取璦琿,30日佔齊齊哈爾;101日奪瀋陽(《劍橋中國史,晚清篇》p136-137)。中俄雙方最終談判結果是,次年2月俄國名義上將滿州歸還中國,但留下了禍根:提出以維護中國鐵路為名,佔有在滿州境內軍事優勢和鐵路、採礦特權的十二條款。並由此埋下了後來日俄爭奪中國的太平洋戰爭的隱患。

調兵同時希望瞭解中國全部有關資訊

中國已經失控,愈演愈烈的局面不給美國保護中國的政策留有迴旋餘地。雖然遠征解救勢在必行,但出兵中國畢竟是一個極為重大的決定,關係到美國門戶開放政策二度照會原則的貫徹和實施。為此,海在27日給新任命的美國專員羅克希爾發電,要求他提供全部中國方面與美國有關的消息和當前中國的詳細局勢,並要求他瞭解和掌握美國既定的門戶開放政策方針:

「雖然目前不可能就你作為一個美國駐中國專員的任務明確你的職責,就先前在國務院給你的口頭補充指示而言,通知你下列任務也許是適當的。你的特別職責是,及時而全面地通報國務院所有你意識到的、關於目前中國事務一般情況,特別是影響美國利益的所有方面的資訊。關於美國在中國的政策,你將接受我73號的指示(指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二度照會),以及--附屬指示--我719日給中國駐華盛頓公使的通告和總統723日給中國皇上的信中的指示。」(Mr. Hay to Mr. Rockhill. Department of United stateWashington, July 27, 1900。美國總統給光緒的信將另文論述)

進兵北京前再度全面瞭解情況

世界終於弄清北京公使館及其裡面的大部分生命財產依然安在,84日,各國決定從天津進兵北京進行解救。事關重大,美國為此再度要求瞭解中國情況。這次是美國總統麥金利親自要求匯報情況,而且具體指定了匯報的題目。85日清廷下詔保證外國與其駐京公使館聯絡暢通,88日美國駐上海總領事古德納(Goodnow)轉交美國總統麥金利的指示給康格:

「美國公使康格:……總統指示你立即以密碼急件報告(下列情況)--

一、目前的狀況和情形;美國人的傷亡。

二、所有有關(清)政府軍隊參與攻擊公使館的證據。

三、使館被困期間你與清政府之間聯絡的所有物件(文本,備忘等--引者注)。

四、你所知道的清政府或者清政府官員在使館被困期間的所有行動,尤其是關於在防守中的保護與救援行動、阻止攻擊的行動、提供食品的行動。請與中國政府聯繫,提供具體行動的日期。

五、謝費總司令率領的向北京進發的遠征解救隊已經抵達並佔取北倉。與其他大使商量,就在京可能遭遇的抵抗提出看法,並就前進的方向以及應採取的行動提出建議。」(Mr. Adee to Mr. Conger via ConsulGeneral Goodnow. 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 August 81900. 此文本括號中文字為引者所加)

這次特別調查不是為了調整美國一貫的對華友好政策,而是為了遠征解救公使館的軍事行動。美國有深厚的實用主義傳統。說得好聽點,叫實事求是,說得不好聽,叫就事論事。已經調兵進京了,遭遇阻擊,戰鬥正酣,卻還要調查中國政府的態度和行為,而且正面的反面的都要記錄在案,做為美國採取下一步行動的依據。

話又說回來,這也是清政府給逼出來的。清政府內部「帝黨」為守的洋務派與「后黨」為首的保守派之間的鬥爭,使各國殖民列強客觀上獲得一個極好的機會擴張他們的在華勢力範圍,使中國最終竟必須同時面對八個強國的武裝進兵。而美國即要堅持看住列強擴大在華勢力範圍的野心,又要和七國一同出兵保護美國在華生命;面對日益嚴峻的中國局勢和美國公使館危機,美國既不放棄自己的在華利益,又要堅持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和管理自主。不久後的歷史證明,美國這一期間的對華外交原則在清政府提供的蹩腳舞台上,得到了很好的實施(詳情參見〈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而無論從其利益與道義並舉的外交行為特徵方面,還是從實行對華政策的艱難和曲折方面,這一時期的美國外交都在外交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5#
发表于 2005-11-22 16:14: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36.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二)

──美國家檔案館重要發現:光緒親自請求美國出面保護中國和平

北明

714日,聯軍進佔天津,情勢危機。而清廷內部,抗外與主剿的鬥爭正面臨白熱化:當天,對外持開放態度的中國東南十三督撫聯合奏請朝廷鎮壓暴民,保護外國人,賠償義和團暴亂造成的損失並對德國公使遇害事件賠禮道歉。迫於壓力,清廷對外態度暫時緩和。清總署邀請外國公使及家屬前往總署避難,同時送物資給公使館,並暫停圍攻。李鴻章授權通知中國駐外國使節向各國政府表示,中國將保證各國駐華公使的安全。但是兩天以後,山東巡撫李秉衡抵京。在他的影響下,朝廷復又採取強硬態度。五名已被撤換的通悉國際外交方式的總理衙門大臣,被拉到菜市口斬首。對外主和派「袁世凱有見及此,認為中國已達完全無望之境地」。(《劍橋中國史.晚清篇》)

清政府的駐外公使是最早一批切實接觸西方文化,瞭解西方契約精神和商業傳統、懂得運用國際通用話語(即協商,談判,妥協,契約等)與西方國家打交道的官員。然而在義和團暴亂期間,他們很少收到任何來自己政府的指示,無法發揮其外交才能。面對日益緊張的中外關係,他們一籌莫展,無能為力。

伍廷芳,作為清朝派駐美國的公使,畢竟瞭解美國的對華政策。他同樣不能違背慈禧的旨意與美國做任何實際上有益與中國的溝通。但是,這位中美外交史上重要的外交大臣,並沒有漠視中國面臨的困境,放棄自己的職責。在美國二度門戶開放政策照會之後,在接到中國政府對外緩和指示的那日,他抓住時機,向大清政府通報了美國希望與中國政府溝通並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願望,以及堅持保護中國領土以及行政管理完整的立場。他顯然希望這些資訊能夠有利於中國政府挽救面臨的困境。(Translation of a cablegram the received by Minister Wu on July 201900, from the taotai if Shanghaidated july 191900.

伍廷芳的匯報源自清廷對外短暫的緩和和鬆動,也觸動了光緒以及對外主張議和的官員。有念中國的危難局勢,光緒為首的「帝黨」緊急商議之後,光緒親自寫信給美國總統麥金利。在信中,一、表達中國對美國的信任和友好之情;二、表示對中國目前局勢的嚴重擔憂;三、要求美國主動出面,為中國維持和平作出努力。

這封重要的信件寫於1900年的719日。從它的傳遞方式上看,顯然繞過了北京的正常傳遞渠道,而且十萬火急。它先是由山東巡撫袁世凱在北京的幕僚(privy council)以緊急形式傳遞給在山東的巡撫袁世凱的;袁世凱再發給在上海道台衙門的浙江巡撫余聯沅;余聯沅再遵照袁世凱之命發給中國駐美國公使伍廷芳;最後由伍廷芳呈交美國官員。雖然傳遞環節不少,但此信在光緒書罷落款的次日,就越過大洋到了美國總統麥金利手中。

接手轉遞此信的袁世凱和余聯沅都是後來抗命違旨,拒不與慈禧政府合作,私下與外國非正式簽約實行「東南互保」的要員;派駐美國的伍廷芳,則更是一位頭腦清醒,懂得利用外交手段爭取同情和幫助的官員。

對於研究義和團與八國聯軍這一歷史要案而言,這封信產生的本身比信的內容更為重要。因為它說明:清政府內部「改革派」的「帝黨」官員不僅信任美國門戶開放政策,認同美國的對華友好政策,而且意識到在多國列強之中唯有美國這個「外夷」可以依靠和利用來挽救中國危機。

現將這封一百年來從未面世的重要歷史文獻的全文披露如下(由於資料來源是美國國家擋案館保存的當年的美國政府外交文獻,文本是英文,故轉譯為漢語時,為方便當代讀者,不刻意還原為古文。英文原文請見附件):

「中國長久以來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並且深深意識到,美國的目的是從事國際貿易。中美雙方對對方均無懷疑和不信任。最近爆發的中國人與基督教傳教士之間相互的憎恨,引起了列強對朝廷立場的懷疑,認為清政府贊成人民歧視傳教,此懷疑並無根據。但是這種懷疑引起了大沽炮台被攻佔,並由此引發了具有災難性後果的軍事衝突。情勢日益嚴峻危急。我們剛剛收到我們使節伍廷芳的電報,我們十分欣慰地得知,美國政府一直期待兩國的友好往來,對目前狀況十分關注。目前的中國被不可抗拒的進程所驅動,不幸招致國際上幾乎普遍一致的憤慨。為了解決目前的困境,中國對美國寄予特別的信賴。我們誠懇率直地致信於您,希望閣下想方設法,採取行動,協調各國一致為恢復秩序與和平作出努力。懇請您,並萬分焦慮地期待您的回覆。光緒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三日(1900719日)。」

此信並沒有公開清朝內部的派系鬥爭及其對義和團暴亂所持態度上的嚴重分歧。在所謂「招致國際幾乎普遍一致的憤慨」的原因上,也含糊其詞。但是非常明顯的是,此信對美國表達了友好的情感,尤其明確表達了希望依靠美國解決列強進兵中國的問題。為了收拾慈禧一干保守派製造的危局,大清皇帝光緒如此謙卑懇切地請求外援,可謂忍辱負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6#
发表于 2005-11-22 16:15: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37.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三)

──美國總統麥金利給光緒皇帝的回覆

北明

接到光緒皇帝的求援信後,經過三天對中國政治局勢、權力結構以及北京暴亂情況的分析判斷,美國總統鄭重作出回應。他沒有拒絕光緒的請求,但前提是:清政府立即解除公使館的危難,保證各國聯絡暢通,配合各國的軍事援救行動。

下面是這封重要歷史文獻的全文(英文原件請見附件):

「我收到了您719日的信,我欣慰地獲悉您瞭解,除了希望正義與公平之外,美國政府和人民對中國別無他求。我們派軍隊到中國的目的是為了解救我們處於危難中的公使館,保護在華美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依據國際法和協約,這些是美國人應當享有的權利。所有其他派軍隊抵達貴國的國家也公開表達了他們派兵出於同樣目的。

從您的來信中我推斷,那些攪亂中國和平、謀殺德國公使和日本使館人員,而且目前圍攻倖存的北京外交人員的罪犯,不僅沒有從聖上您這裡得到贊同和鼓勵,而且他們實際上是在反抗陛下帝國的權威。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十分鄭重地敦促您的政府,向公眾確證:

一、外國領事們是否還活著,如果活著,他們目前狀態如何。

二、立即讓各國的外交代表與其國家自由聯絡,解除威脅他們生命與自由的所有危險。

三、由帝國當局與遠征軍聯絡溝通,以便他們之間為解救公使館、保護外國人和恢復秩序而進行合作。

如果這些目標都能達到,本政府相信,在列強這方面,妥善解決最近的麻煩所出現的所有問題將不會存在任何障礙。為達此目的,在其他各國的贊同下,本政府各友好部門將愉快地接受陛下的部署安排。威廉.麥金利。1900723日。國務卿約翰.海副署。」

從麥金利的回信可以看出,美國人首當其衝的憂慮仍然是公使館的危機和裡面人員的生命安全。美國不可能放棄自己國家的利益而首先考慮中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政府是一個民選政府,這樣的政府的責任是對自己的人民負責,為自己的人民服務。退一步講,暴亂圍攻在先,軍事解救在後,八國用兵事出有因,無論光緒多麼懇切地要求美國斡旋退兵,作為肇事的一方,不徹底平息暴亂,解除危機,消除進兵的理由,只是請求受害方單方撤防,至少不大現實。

從這封回信的內容和表述還可以看出,對於義和團的暴亂,美國人的理解與慈禧政府不盡相同。美國人認為義和團暴亂除了危害外國在華生命財產,違反國際協約,而且是對中國皇權的威脅和挑戰。美國人認為,在清政府不能解除公使館危機的情況下,美國以及受難各國自行出兵解救,是正當行為。因此,對光緒皇帝急切而中肯的請求,美國人的思路很清楚:設法解救公使館危機,然後才談得上維護中國的和平。而且事實上美國一直認為,出兵解救公使館,同時就是幫助中國政府鎮壓暴亂,維護和平。

另外,一個技術上的難題是:使館被圍了已經一個多月,清政府雖然迫於壓力暫緩圍攻,但天津已被聯軍佔領,各國已經遠洋調兵登程,中國政府不徹底平息暴民暴亂,恢復北京政治、經濟、社會、秩序,僅僅單方要求美國撤兵並出面說服列強撤兵,不僅不夠現實,而且為時已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7#
发表于 2005-11-22 16:15: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38.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四)

──聯軍的解救與記者的震驚

北明

清引火翰林院徹底失信,美拒絕接受護送離京

719日,清政府以局勢難以控制為由,要求護送各位公使到天津。但是這項要求遭到各國公使的拒絕。主要原因是對清政府這一決定的目的不信任。

而美國方面,麥金利政府似乎仍在猶豫。約翰/海為此與李鴻章有過溝通。事後他對總統麥金利覆述了他對李鴻章所表達的猶豫:「如果中國政府有能力把外國公使安全護送到天津,他們就有能力保證我們與他們之間的溝通聯絡;如果中國政府沒有事先安排好就送他們離京,一旦失敗,將不會有任何可能讓外國政府相信中國政府此舉的良好信譽。」(1900729日約翰海給麥金利的信,引自“The life and Letters of John Hay” by William Roscoe Thayer, 1915)。雖然如此,美國並沒有當即否決中國政府護送離京的要求,一直等到從康格的報告中瞭解了更多的具體情況。

康格一直主張美國出兵解救。因為公使館內有800名外國人,其中傷員50名,婦女兒童200名。此外還有三千之眾的中國基督徒。康格認為,如果撤離,這些中國教徒絕對不能丟下,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被屠殺的厄運。因此康格向美國政府表示:唯一保證他們安全撤離的辦法是以足夠外國兵力前來救援,而各國公使也拒絕接受清軍的護送。康格匯報說,由於清政府持續要求護送各國公使立即撤離,並要求立即決定離京的時間,外國公使團回應說他們將與本國政府聯繫並等待指示。(Mr.Conger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Pekin, August 51900Mr. Conger to General Chaffee, Pekin, August 8, 1900)。

到了89日,清軍引火翰林院,試圖一舉燒毀外國公使館(清代翰林院設於外國公使館區內,內牆之大部與使館區內的英國公使館緊密相連)。結果,外國公使館內六十人死亡,一百二十人受傷(注)(Mr.Conger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Pekin, August 9, 1900)。這樣的軍隊和政府何堪信任?在接到康格上述報告之後,美國政府於次日(810日)終於作出決定:同意康格拒絕清兵護送出京的意見。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同時將此決定正式通知了清政府,並敦促清政府配合已於84日開始並遭到抵抗的遠征解救行動。(Mr. Adee to Mr Conger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 August 10, 1900

八國聯軍進兵北京的日期是190084日(此前撰文「10日」為誤)。當聯軍在進兵北京途中與阻擊抵抗的清軍及義和團開打時,北京公使館外圍的情況是:

「自從620日被榮祿所指揮的清軍徹底圍困以來,截至717日,炮轟槍擊不斷。然後就是持續不斷的猛烈進攻。……成千上萬的中國基督徒被殺害。」「法國、義大利、比利時、澳大利亞、荷蘭公使館以及其他外國在京財產被毀滅。……」據此康格終於明白:從一開始,清政府「所有的救援與保護都是假的」(Mr. Conger to Secretary of State Telegram.Paraphrase, Pekin, August 111900)。具體到公使館內部,情況是:除了清軍點燃的大火導致使館區死傷總數將近200,還有6名兒童死亡,更多的兒童掙扎於病中。食物只夠兩個星期,尚有半扇馬肉可以食用(Mr. Conger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Pekin, August 91900)。

815日,聯軍攻入北京,被困的外國僑民獲救,但已經有65人被殺。而僅在天津南門外附近一戰,由於義和團掘堤放水和清軍憑城固守,聯軍就被打死800餘人。清軍和義和團損失當然更為慘重。

外國記者親臨北京暴行現場的感受

足跡踏遍中國土地的旅遊家,《20世紀歷史與世界地圖》的作者,馬丁.米勒(J.Martin Miller)在他1900年撰寫的《中國,古老與現代》一書有關章節中,引用了當時的隨軍記者對聯軍遠征解救公使館情況的大量記述。整個國際社會其實是在記者親臨北京市區以及公使館現場之後,才通過他們的報導瞭解了中國人對外國人的刻骨仇恨,以及公使館當時所面臨危機的嚴重程度。這種普遍的仇外情緒和瘋狂訴諸暴力的事實,令來自西方世界的眼睛和心靈感到相當的困惑和震驚:

「目前,關於被圍困的公使已經解救、內裡人員獲得安全的消息傳遍了世界。但是在這裡,我們這些解救隨行人員與在隔離路障裡面飽受中外之間驚異矛盾之苦的所有人一樣,對那種矛盾衝突感到十分困惑。中國人所展示出來的野蠻與樸素的結合令人驚駭。現在,一切都結束了,我們因而有機會和盤托出中國人的方式。中國人真的曾經決定鏟除公使館,這簡直不可思議。而且從他們攻擊的暴行和殘忍程度以及他們的策略來看,除了徹底滅絕外國人,他們不可能有任何其他意圖。這也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像畢德格(William N. Pethick,美駐華外交官,後任李鴻章顧問)和赫斐秋(Virgil C. Hart,美在華傳教士)那樣的人,把自己生命奉獻於為中國人服務,他們也無法佯裝理解,而只是一次次地說,也許不久會有解釋的。」(轉引自“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by J.Martin Miller

上述這種反應可以看出,面對中國事務,在對同一問題的反應以及立足點上,中國與西方世界有嚴重的錯位。按照中國的邏輯思路,這簡直就是外國魔鬼把自己打扮成天使和受害者。因為魔鬼對遭受向自己乞憐的弱小者的反擊不會感到困惑乃至震動,因為魔鬼應當明白這種反擊不過是弱小者的反抗。可是我們知道,當時那些報導是西方記者寫給西方人自己看的,既然如此,外國魔鬼有什麼必要在自己人中假裝天使和受害者呢?外國魔鬼有什麼必要在自言自語中自欺呢?如果不是假裝的困惑和震動,那麼這種反應源自何處?這種錯位又說明什麼呢?歷史對於當代而言並不總是清清楚楚。經驗證明,歷史可以被掩蓋,事實可以被歪曲。如果刻意如此,如果利用控制在手中的工具這樣做,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過,即便全然不瞭解八國聯軍進兵北京的事實種種,或者所知全是不實之詞,一個眼睛不近視,大腦不糊塗,思想不混亂,情緒不污染的正常人,瞭解到這種不合中國邏輯的西方反應,至少應當對那段歷史畫出一個問號來,闢出一點繼續思考和調查的空間。

另有一段描述也值得跟讀者分享。這段描述間接反應了西方人對中國庚子之亂之感受,不同於中國人的角度和方向:

「某種程度上,我料想被救的人會失聲痛哭,但是沒有。我只看到了一個男人流淚:他去醫院看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在此前的困境中表現得非常頑強,但那時他已經相當地病重衰弱,不能講話,甚至無力從他的手中抽出自己的手。這個男人出門,來到院子裡,站在一棵樹下,哭了。」

西方人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是庚子之亂的受害者而不是製造者。這種感受從事態的發展進程來看,不能說沒有根據:義和團暴亂起於將近一年之前,到了19005月份逼近北京,演化為非常嚴重的對使館人員生命財產的直接威脅。在此期間西方世界多次正式通告、照會、敦請清朝政府採取措施。這種敦請一直延續到北京被圍,總理衙門人去樓空,德國公使在敦請途中被殺害。最終出兵中國自行解救是出於無奈的自救,不僅目的明確,而且也數次通告了清政府,並在最初終於獲得認可,雖然認可得十分勉強。如果不是慈禧為首的大清保守派一意孤行,挑唆利用義和團,無視國際協約和各國多次通告請求,利用外亂外患打擊光緒為首的洋務派,中國斷然不會發生庚子之難,「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侵略行為」不會有機會發生。

外國公使館倖免被毀的重要原因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清軍夥同義和團已將公使館團團圍困又全力攻擊,為什麼居然久攻不克?事實上,公使館在義和團和清軍的包圍之中,之所以倖免於徹底被毀滅,不過由於清軍中某一關鍵人物的一念之差:

被調到「武衛中軍」炮隊掌管德制「開花大炮」的軍官張懷芝,在瞄準公使館開炮前,突然念及轟平外國公使館後果過於重大,責任難以承擔。他於是前往軍機大臣榮祿府上,要求榮祿下達開炮命令。然而榮祿也不傻:公然違反國際協約而且殺害外國使館人員乃至轟平公使館,事關重大,榮祿不敢下達命令。慈禧有令與列強決一死戰,榮祿又不敢不下達命令。榮祿居然如此猶豫,這讓張懷芝出了一頭冷汗,他更加害怕,賴在榮祿府上就是不走,非要一個開炮的手令以備後用。僵持之中,榮祿支支吾吾說了一句話,這話註定在後來成為歷史名言:

「橫豎炮聲一響,裡邊(指宮裡邊--引者)是聽得見的。」

張懷芝聞言茅塞頓開。他知道公使館終究是不能轟平的了,否則將來追究下來便是殺頭之罪。而慈禧那邊聽見炮響便可交代。於是他匆匆回城,藉口炮位不準重新校正,對使館後的空地猛烈轟擊。聞炮聲,使館區內膽戰心驚,清宮內則皆大歡喜。一夜過後,接到停止轟擊的上諭(參見唐德剛《晚清七十年》及《義和團史料》下)。所以,僅僅是由於張懷芝一念之差,外國公使館未被轟平,使館人員生命財產得以倖免,沒有導致中國庚子年間更嚴重的禍難。

注:舉世罕見珍品中國國寶,明代官修大型綜合性類書,萬卷冊的《永樂大典》當時僅存不完全副本,珍藏於翰林院,亦遭此次大火焚燒,損失慘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8#
发表于 2005-11-22 16:15: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39.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五)

──關於「火燒圓明園」和中國的誤解

北明

寫下這個題目,知道將犯眾怒。寫下這個題目,同時知道,這其實是一個假的歷史題目,一個本不應該存在的問題。中國當代一些類似的歷史課題其實是無中生有,是由於對歷史的長期誤導而產生的。

澄清一個事實

提及近代百年國恥,不少中國老百姓把「火燒圓明園」的罪行安在美國頭上。筆者近來在收到的一些聽眾反饋中,其中個別於此有關。他們詢問「既然美國跟其他的七國不一樣,那為什麼還要火燒圓明園呢?你該不會說美國沒有火燒圓明園吧?」(摘自2002412日自由亞洲電台「聽眾熱線」原始記錄)或者:「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有什麼政治意義?」(摘自200231日自由亞洲電台「聽眾熱線」原始記錄)

需要澄清的是:火燒圓明園發生在1860年,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國、法國聯軍幹的。而八國聯軍進兵北京是1900年的事。這期間相隔40年。在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的1860年代,美國距離成為世界工業強國還有將近半個世紀時間。對外實行關門主義,勵精圖治。國內則反對奴隸制呼聲高漲。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不久,美國本土因為奴隸制問題爆發了南北戰爭。美國完全沒有參與歐洲殖民主義國家在中國勢力範圍的擴張。把那一時期火燒圓明園的罪行安在美國頭上,顯然是錯誤的。而「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是否有政治意義」這一問題,也由於不是事實而無法成立。

據悉,圓明園在被英法聯軍焚燒之後,情況並不像今天這樣糟糕。圓明園廢墟是在英法聯軍的惡行之後,再度被義和團拳民、當地無業遊民以及盲流亂匪等輩偷盜搶劫瓜分之後的結果。而這一筆帳,並沒有被受到控制的中國教科書記錄下來。

令我感慨的其實並非國人歷史知識的缺乏,而是把自己錯誤的歷史知識當成正確的知識,毫不懷疑而且不屑查證的態度。當那位指正美國火燒圓明園的聽眾被建議是否應當先做家庭作業,查查哪怕是中國當代的教科書,然後再提出正確問題的時候,他竟然說他「做過了也查過了」。然而即便中國相關教科書中的相關事實充滿刻意的誤導或者無意的錯解,也很難相信書中能夠犯這樣明顯的錯誤,把相距40年的兩個歷史事件混為一談,張冠李戴。

一般來說,如此不顧事實的義憤和指責,可能出自國民仇美心理和民族情結。但是有時候,這種民族情結雖然泰半是教科書的誤導以及多年來媒體宣傳歪曲事實的結果,也不能排除某種民族集體無意識的催化,一種唯恐天下不亂的潛在衝動的作用。下面這段摘自2002412日自由亞洲電台聽眾熱線主持人與上述聽眾之一的對話,也許可以說明這一點:

談到台灣向美國購買軍事武器,這位始終保持冷靜態度的大陸聽眾,仍然語氣平緩,態度溫和地表達了下列駭人聽聞的想法:

聽眾:「我非常希望中美因為台海問題或其他問題爆發全面的軍事衝突。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

主持人:「這個我們早就知道。」

聽眾:「我非常希望華盛頓能夠給北京一顆原子彈,就像1945年華盛頓給東京一個原子彈那樣。」

主持人:「您的希望只能是您的希望。」

聽眾:「如果我這個希望能夠達到(實現)的話,就是讓我折壽十年我也是心甘情願的。」

事實並不總是勝於雄辯:遇上這樣的讀者聽眾,事實不過是他情緒和心理中可以幻化做任何色彩或形狀的材料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9#
发表于 2005-11-22 16:16: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40.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六)

──俄法德聯軍在華暴行

北明

八國聯軍進京後在北京實行分片佔領,以便最低限度維持住北京市區剛剛平定的秩序。這期間聯軍都做了些什麼呢?我願意援引隨軍記者或西方目擊者當時的報導及信件的原文,以便瞭解當時的情況,順便體察他們的感受方式和觀察角度。首先是對被解救者的描述:

「這些法國人和中國人很高興被解救。他們一直在為此艱苦奮爭,一場在北京的真正的奮爭。但是老神父法維耶(Favier, Alphonse Pierre Marie,中文名:樊國梁)只是笑笑說,是的,他們度過了難關。」(「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by J. Martin Miller.1900. p.392

接下來是聯軍從各城門進入北京時,記者所看到的義和團阻擊防衛措施及其暴行:

「外國軍隊進入它(指北京--引者)各處外圍的每一時刻,那裡就四處起火,夜如白晝,道路通明。所有的地方都已經被義和團拳民和中國人毀壞殆盡。這個事實可以向人證明,北京已是一座廢墟之城。各處的外國人或基督徒,或者任何同情外國人,同情中國基督徒或有財產的中國人都被屠殺了。南堂,大教堂的南部(可能指被義和團火藥炸破的北京西什庫教堂的仁慈堂--引者)全然被毀。這不過是一個例子。各處大同小異。」(同上,p.392

俄法德聯軍在華暴行

中國史料中關於聯軍在華暴行的記載,一般籠統稱之為「八國聯軍」、「侵略聯軍」、「侵略軍」或者「洋兵」,不做具體的國別區分。也許一是因為辨別不易,二是認為不需辨別。但是事實上,在英文世界,對八國聯軍進兵北京解救公使館之後的在華暴行的記載,都對國別做了清楚的區分和認定,而從未將八國所有聯軍混為一談。從相關的英文史料記載來看,除了京津一線清掃義和團殘匪的軍事行動,在華其他腹地實施暴行的國家包括俄、德、法、英、意、奧八國聯軍的大多數。但是美國除外。令人尤其驚訝的是,日軍也不在其列(詳見下集)。

「無論如何,並非所有的暴行都是中國人所為。復仇之火引爆了聯軍士兵的野蠻。考慮到文明教化的責任,俄國人、法國人和德國人所表現的觸目驚心的野蠻殘酷,比中國人的野蠻更加令人無法原諒。」(引自同上,p.448

首先是俄國軍隊藉口鎮壓義和團暴亂全面進犯中國東北三省,並在佔領幾乎所有主要城市過程中,對當地及當地華人實行屠殺政策。一位叫的維克托.科林(Victor Collin)的比利時記者從84號到98號,從莫斯科穿越俄國和西伯利亞,他沿著中俄邊境有關地區進行實地採訪、調查和遊覽。他的足跡從黑龍江交匯處的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行進到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他為當時的國際媒體寫下了俄國人在進攻璦輝時,在黑龍江北岸的海蘭泡(Blagoveshchensk)對華人進行大屠殺的詳細見證。他寫道:

「這個地區,在我穿越它之前的不到四個星期,曾經是一個戰場。歐洲的媒體對這個戰場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報導,但是它真正特點卻全然被忽略了。」「這不是在黑龍江岸邊發生的、有組織的交戰雙方的一場武裝較量,這是一場對手無寸鐵的全體居民的冷血屠殺以及對其家園的系統毀滅。」「76號,麻木的人們就看到黑龍江面浮滿屍體,飄動和堆積在這條江的中國沿岸。人們最初認為那是俄國人的屍體,但是不久就真相大白:員警在哥薩克人的幫助下,把所有海蘭泡居民帶到距黑龍江七俄里的地方,然後把他們扔進激流。由於受難者人數眾多,在將他們槍劫一空之後,他們是被分組拋入河中的。這次可怕的行刑一直持續到710日。嗜血的兇手們全然不顧男人、女人或者孩子們的乞求。生活在海蘭泡的六千中國居民,只有六個人倖免於難。」(同上,p.450)「這項屠殺是在格里比斯基(Gribski)將軍的命令下、在M.巴塔里維奇(M. Batarevitch)的指揮下進行的。兇手們懲罰受難者並屠殺那些試圖在水中自救的人。他們用受難者的長髮辮把他們梆在一起,再投入水中。現在被稱做瑪麗亞瑪德琳堡壘(Fort MarieMadeleine)的艾根(Aigun)的小鎮,已被毀滅;沒有任何居民倖存;所有黑龍江邊的中國村莊都被夷為平地,許多人是手無寸鐵被屠殺的。」(同上,p.451452)這之後,俄國人進一步在江東六十四屯大量屠殺驅趕中國居民,造成兩千多中國人死亡。

俄國人的上述暴行發生在八國聯軍進兵北京之前。而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之後,法國人的暴行最為令人觸目驚心。

一位英國記者辛普生記載他的目擊說:「法國步兵之前隊路遇中國人一團,其內拳匪、兵丁、平民相與攙雜,匆遽逃生。法國兵以機關槍向之,逼至一不通之小巷,機關槍即轟擊於陷阱之中,約擊十分鐘或十五分鐘,直至不留一人而後已。」(《庚子使館被圍記》,載於《義和團史料》第二冊,p.358。轉引自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另一位外國目擊者寫道:「全副武裝的法國士兵三三兩兩進入屋舍,屠殺安靜、平和的小商販,搶走他們的財產,焚燒他們的家舍。不幾天,整個城市對他們是如此地恐懼,許多婦女為了躲避他們,在自家院子裡跳井或自焚而死。」(“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by J. Martin Miller.1900.p.452)「……聽那些窮苦人哀告求饒是很痛苦的。當軍官下令『開火』時,每個受難者被四顆子彈射中。我們聽到沉重的呻吟,看到身體翻倒在墓坑中。然後一切就結束了。那是禮拜天的早上。」(同上,p.456

當年為世界寫下上述見證的,是長老教會教堂一位著名傳教士的兒子,在北京居住多年的實習醫生羅勃特.考特曼(Robert Coltman,中文名滿樂道,來華傳教醫師,商人,1862-1931)。他是義和團暴亂的受害者。經歷了兩個月之久的被圍困和瀕死的絕望以及被中國人折磨的恐懼之後,他回憶說,「對那些強壯的中國士兵或者農民階級,我心中已經不存太多的溫情。但是看到發生在通州(Tungchau)的殘忍肆虐的景像,我還是為那些不到一個月前曾經竭力置我們於死地的人們中的農人老鄉,流下了同情的淚水。我們感到,文明國家的代表們能夠犯下如此令人震驚的暴行,同樣地可恥。」(同上,p.452

德國人在解救行動結束之後兩個月抵達北京,仍然四處燒殺搶掠,不問所遇是否義和團拳民,為他們被殺害的公使和在大沽一戰中斷掉一條腿的戰艦艦長,對華人實行瘋狂血腥的報復。他們的暴行遍及他們足跡所到之處的「京津四郊,鐵路沿線,南及保定府,北至張家口,西去紫荊關,竄擾不停。大小村鎮,稍不如意,便被冠以義和團殘匪罪名,恣意燒殺。」(唐德剛《晚清七十年》,轉引自台灣《傳記文學》二十六卷,第四期)

俄法聯軍在華搶劫最甚

從外國記者隨處記錄的見聞報導來看,聯軍在京更為普遍的惡行是搶劫:「自那(聯軍進入北京--引者)以後,除了安營紮寨,分割市區和搶掠,再無其他事情發生。北京混亂一團。」「……現在,外國之手介入這個廢墟,情況變得更加糟糕。(“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by J. Martin Miller.1900. p.392

從報導上看,在他們尚未進兵北京之前,就在天津進行搶劫了:「搶劫比在天津時更加方便。這裡,沒有很多中國人在周圍等待冒險,他們人少而且十分膽小怕事。……所有的戰利品在公使館周圍堆積如山,等待拍賣。……這樣做輕而易舉,不會像我們一樣感到良心責備。」(同上,p.392

報導顯示,聯軍中俄國軍人和法國軍人大肆行槍:「俄國人和法國人放縱自我,自發地興致勃勃地搶劫。他們在自己的佔領區盡力搜刮他們喜歡的東西。如果兩個俄國佬駕著一輛他們的大型二輪車,碰巧發現一棵好植物,他們不會停下來問問誰是那裡的警衛。更多的時間裡,由於北京居民比天津的居民更加容忍,搶劫看上去更為輕鬆。」(同上,p.392393

對於聯軍在北京的行為,記者不僅記錄親眼所見,把耳聞的事也寫上了:「這裡的戰利品比天津更多。皮貨質量好得多。絲織品也不錯。還有一種綠色的材料,他們叫做翡翠,另外也聽說有一種古老的盤子以及價值連城的花瓶等類似東西……」「我從某些傳教士那裡聽說了可笑的事情。他們中三、四個著名的傳教士告訴我,收集那些被丟棄的東西不是搶劫,而只有從所有者手中獲得財物才叫搶劫。所以他們得到了很好的皮貨。我看見過一個屬於皇宮親王的床單一樣大的毯子。發現者把這個毯子送給了一位在圍困中表現出色的女士。」(同上,p.393

除了搶財物,也搶食物:

「……從鄉村趕攆牛羊等家畜,把牠們變成大約25000名佔領軍的口糧,這成為北京另一個日常景觀。……指出下列情況也許不無趣味:這裡的其他某些國家的軍隊認為,在所有情況下,他們都不必為獲得食物而付錢。」(同上,p.3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0#
发表于 2005-11-22 16:16:00 |只看该作者

http://home.kimo.com.tw/emperor1871/literature/literature/article1_41.htm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七)

──美軍日軍在華行為自律

北明

英文各方面資料及相關中文資料顯示,美軍在平定京津附近暴亂局勢之後,撤出了聯軍四處出擊,剿滅拳匪的軍事行動。

美軍日軍無涉聯軍在華暴行

暴亂局勢被控制之後的八月,各主要聯軍爭先佔領天津到山海關的鐵路線,俄軍搶先佔領這條鐵路線上的蘆台,而後乘火車抵達山海關。但是英軍已經佔領了那裡的炮台和車站。俄英在德國調停之下,將這一線的炮台、車站、要塞、鐵路沿線及各站瓜分管理。這次行動沒有美國參與。

繼後,法軍進兵冀中地區,再向西保定府,與從京津出發的德、英、意、法聯合縱隊在保定府匯合。這次討伐聯合行動,美國不在其中。

九月,德、意、奧三國軍隊經宣化進兵張家口;幾乎同時,德、法、英、意軍隊經易州佔領紫荊關;十二月,德、法兩軍經正定向西取獲鹿;次年三月,德軍進佔娘子關。

「南至正定,北至張家口,東至山海關,均在聯軍勢力圈內,往來穿梭,足跡殆遍。凡拳匪巢穴,無論官衙民居,遇則焚毀,往往全村遭劫」(《聖教史略》,轉引自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下,p.620)。然而在這一系列的軍事討伐行動之中,都不見美國的蹤影。

事實上,據當時的中國民間報紙《申報》102日報導,美國在十月份已經聲明退出德國元帥瓦德西所統領的剿伐義和團亂拳的行動:「……聲明美兵之在中華者,不再興聞戰事,雖德國爵臣華爾德西(即今譯「瓦德西」)氏總統聯軍,美亦當置身事外也。」

在所參與的追擊平息義和團暴亂的軍事行動中,美軍也軍紀嚴明,禁止濫殺無辜。僅以美軍參與行動的通州暴行為例:北京指揮部收到了來自通州的一份報告。報告指控聯軍在那裡的暴行。這份報告立即引起美軍北京總部的高度重視。由於 擔心美軍在那裡的行為出軌,美軍總指揮立即決定全面調查發生在通州的聯軍暴行。他派了默爾(Meur)少校和一名翻譯專程前往通州瞭解情況。調查結果證明:美軍在那裡的紀律良好,行為規範。暴行不是美軍所為。(在美軍調查員趕赴通州之前,也許考慮到各列強一貫的對華政策和行為方式,美軍總部曾經作出估計,認為通州暴行可能是俄軍和日軍所為。但是結果出乎美國意料:不僅美軍沒有捲入,日軍也全然無辜;俄軍幾乎沒有參與;法國才是最大的暴行責任者。參見 “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by J. Martin Miller.1900. p.452

美軍嚴令制止搶劫

美軍在聯軍大規模的搶劫行為中也是例外。在隨軍記者的記錄中,有下列這樣的表述,證明美軍嚴令禁止並制止搶劫。當時的外電報導說:

「……在美國人的佔領區,美國人試圖徹底制止搶劫。有報導說他們有令開槍。」(同上,p.392

這段報導的英文原文沒有說明對誰開槍。但上下文的意思很明確,是指對搶劫者開槍。也就是說,在美軍不僅禁止自己的士兵搶劫,而且在自己的佔領區內,可以對搶劫者開槍鎮壓。由於與其他各聯軍之間的外交距離,美軍當然不可能管到其他國家的佔領區去。此外,一些聯軍軍人畢竟尚知廉恥,他們往往趁夜間出沒街巷進行搶劫。同時,也有北京本地流氓地痞和外來盲流趁火打劫,大發橫財的。為此,美國負責北京地區美軍行動的指揮官威爾遜(James Harrison Wilson),特地將自己的所有軍隊命令和安民告示全部翻譯成中文,張貼各處,以便區內中外朝野各類人等都能瞭解。

美軍紀律的嚴明還可以從下列當時的外電報導中看出:「美國有組織地徵收牲畜,支付合理價錢。並且頒布了命令,禁止以其他各種手段獲得牛羊肉。」(同上,頁394

美軍在華行動直接受到美國國務院的關注。美國在華專員羅克西爾(Rockhill,中文名柔克義)在北京暴亂平息後,專程赴天津市區及京津一線視察。1900101日,他給國務卿約翰.海發了一份重要電報匯報情況。其中提及,在京津之間的郊區,他看見了幾具被外國軍隊槍殺的農民屍體。在陳述說外國軍隊可能槍殺他們發現的個別在道路與河邊徘徊躲藏的農民之後,他報告說:「我很高興能夠告訴您,我們軍隊在這裡和別處任何地方的行為正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他們的紀律和良好的耐力受到所有方面的讚許。」下令禁止搶劫的事實還可以在美軍二任指揮官威爾遜的回憶錄中得到確證(詳見下期)。

外國記者的報導顯示,日軍也不參加搶劫:「……只有日本人採取旁觀態度,不參與搶劫,並且認為搶劫戰利品是全然錯誤的。」(同上,頁393

唐德剛在他的《晚清七十年》中也陳述說「庚子年攻入北京的日軍,倒是頗為不同(指不同於作者此前敘述的「軍紀之壞」、「無以復加」的德軍--引者)」。聯軍中日軍在京全然沒有對平民百姓行搶掠之道,是當時有目共睹的:「作戰爭先,擄掠落後,一時頗為他們入侵的友軍和本地華民,另眼相看。」(以上轉引自台灣《傳記文學》二十六卷第四期)。

縱觀美國對華外交行為和原則的歷史,美軍在京的克制和自律並不奇怪;而順查後來的日本對華行為,日軍良好紀律則令人相當意外,因為它全然不符合後來的日本軍國主義傳統。為此,唐德剛提供他的分析說:「那時的日本剛做了外黃內白的香蕉帝國主義。初嘗滋味,乍得甜頭,他們要自我表現,力爭上游……」(轉引自同上)。此見解是否中肯,有待考證,但日軍當年的良好紀律確是不容否認的。

美國佔領區最先恢復正常生活

美軍進京後駐紮在先農壇。美國將軍威爾遜把它稱做「一大片雪松叢林邊的先農壇,一個典雅的古老廟宇」,並認為「這個廟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了」。驕陽似火的季節,美軍並沒有進駐這座令他們驚異的古老建築,而是在外面安營紮寨。殿堂裡的空地不得已留給了使館裡面飽受圍攻之苦的中美兩國受難者中的病弱者和傷兵。美軍的佔領區是北京的繁華商業區,也是被義和團焚燒破壞搶劫最嚴重的前門一帶。在北京的留守美軍立即進行的工作,是在這一帶被焚成廢墟的千餘家鉅賈大鋪以及二十四家鑄銀爐廠的廢墟上,「清理街道,擴清空間」,著手建立秩序,恢復治安。(參閱「Under the Old Flagby James Harrison Wilson, 1912

恢復秩序不僅是佔領軍的責任,也牽扯到這個當時處於無政府狀態的中國民間的認同。於是,威爾遜將軍想了一個辦法,他請當時外國人中最好的中國學者、美駐華外交官,後來任李鴻章顧問的畢德格(William N. Pethick)把他的全部有關命令和指令「譯成中文並張貼在所有公共場所,以便開業的店主商販和當局官員能夠不需翻譯而自由閱讀」(參閱同上)。

當那裡的人們從緊閉的門縫中,看到美國大兵清理街道,聚集散失各處的財物、財產的身影,已經十分驚訝了。不久,他們又看到了美軍司令張貼在各公共場所的中文的命令和指令。美軍司令部不僅對自己的軍人下令禁止搶劫,而且在這一帶嚴格維護治安,保持安定,嚴禁任何人、任何方面的燒殺搶掠行徑。「自從命令張貼之後,沒有發生任何一次違反紀律的行為。其結果出奇地好。」隨著美國大兵日常平和的表現和嚴明的紀律,美軍維護治安,禁止燒殺搶掠暴行的消息在當地民間漸漸傳開:「先是漸漸地,但當然全然是在最後,中國人開始明白,在美國佔領區他們不僅有人身安全,而且所有的財產也是安全的。幾天以後,街道秩序恢復,市場重新開張,所有階層的人們返回他們的住宅,彷彿外國軍人不存在或者外國軍人的存在不會使他們害怕。」(參閱同上)

據威爾遜將軍的記載,讓美國人感到愉悅的是,日本人在自己的佔領區效仿美國的做法,也將命令譯成中文張貼各處,不久後也收到同樣的效果。

上述情況在美國公使康格在917日給國務卿的電報中得到了證實:「這個城市正在建立良好的秩序,尤其是在美國人和日本人管轄的區域內,中國人正在返回他們的家園,店鋪正在開業,等等。」

救治誤傷的中國婦女

在天津拒絕參加攻打大沽戰鬥的美國艦隊指揮,曾經於戰鬥結束後在岸上發現了一位受傷的中國百姓,並把他和兩名其他國家的傷兵一起抬到艦上進行手術治療。在這裡需要補充的另一個類似細節是,美國軍人在追擊義和團拳匪時,發現誤傷了一名中國婦女。美軍指揮為此感到悲哀和抱歉,立即對她進行了手術治療並將她保護了起來。美國軍人的如此舉動,使這名中國婦女感到十分震動。下面是這段記錄的有關文字:

「當美軍主力宿營休息進早餐時,巴魯徹人(Baluchs)四處搶劫(注)。勝利輕而易舉,但是足以讓我感到悲哀的是,我看到一名中國婦女受了傷。走火的來福槍射中了她的肘部。當然,她立即接受了手術治療並被確保安全和鎮定而沒有受到進一步傷害。但是很明顯地,她為此表現出十分地震動。」(參閱同上p.529

注:巴魯徹人(Baluchs)是中東地區一個遊牧民族。活動於伊朗,以及與中國接壤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區。他們中絕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從本文所引的美軍第二指揮威爾遜回憶錄的其他有關文字判斷,這些巴魯徹人當時充當美國追擊義和團殘匪的嚮導,而且雖然擅長攀山,他們的嚮導工作並不出色。不排除這些人借庚子國難混亂之際在北京和外圍地區進行暴力犯罪,至少進行搶劫的可能。但是除了本文所引證的材料,到目前尚沒有發現任何確切有關英文材料記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18 15:56 , Processed in 0.311274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