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铜鼓老人"韦万义
-------------------------------------------------------------------------------- 2001-12-14 05:05:48 来源:Tom 资料库
铜鼓,是壮族文化的象征。而每当打铜鼓的人背着铜鼓走出家门,到晒坪歌台上摆起铜鼓阵时,大家自然地分站两边,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铜鼓王”在正中央敲响第一声鼓音,其他的人才有规律有节奏地打起铜鼓。据说,在当地收藏铜鼓最多、打铜鼓的时间最长、并收有出色徒弟的人,才有资格当上“铜鼓王”。近日,记者在大化就寻访到了来自东兰的最年长的“铜鼓王”——今年74岁高龄的韦万义老人。
韦万义在八九岁时,就对铜鼓以及老人们口中关于铜鼓的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铜鼓响起,他都会跑出门听鼓声来自哪一个方向。只要村里有人打铜鼓,他就会痴痴地在一旁看,情不自禁地用手在腿上拍打节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仅学会了铜鼓的打法,还创出了许多花样鼓点,让民族传统的4面鼓的打法有了更默契、出彩的呈现。村中许多人都自发跟他学习,到目前为止他的徒弟不下几十人。
韦万义告诉记者,在他们那一带,每年从秋收起就有人开始打铜鼓,一直持续到农历大年三十晚,为了庆祝丰收和企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一般婚嫁、起房子都有人打。遇上村外、甚至更远的地方过节,需要把铜鼓搬出去用时,铜鼓的主人也会跟去。在主人的眼中,铜鼓是珍贵的传家宝,比生命还重要。
在整个东兰县,保存下来的铜鼓至今仅有500多面了。现代技术打造出来的铜鼓,声音和质量都无法和古老的相比。保存有8面铜鼓的韦万义说,保存和发展古老的铜鼓文化迫在眉睫,他现在正在为此做努力。从前有的人用木头甚至更硬的东西来敲打铜鼓,很容易击破鼓面,现在,他用的鼓棰是用布一层层包卷起来的,敲打起来声音不但好听,还起到保护鼓面的作用。
2000年,韦万义和他的徒弟们受邀到江苏无锡参加中华鼓王的表演。在来自全国各地的鼓队中,他们的铜鼓是惟一的金属制品。许多人都跑过来和他们合影,有些观众甚至要出高价钱买下其中的一面,但韦万义没有答应。作为声望很高的壮族“鼓王”,他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护和敲打好自己的每一面铜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