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千年的交流与磨合,壮语从汉语借进了大量的词汇,主要有四大“板块”:
一是根据汉字的读音和壮语语音系统的特点“仿造”壮语的词语,如根据“女”字仿造出“nawx”字。
二是从白话中直接借用词语,如“新民”说成“saenjmaenz”。
三是从西南官话或桂柳话中直接借用词语,如“电脑”说成“dennauj”。
四是目前标准壮文搞的“汉语借词规范”,把“农业”写成“nongzyez”(实际上老百姓一般多讲“nongznez”),把“规范”写成“gveihfan”(老百姓多讲“gveihfamq”)。这种规范在推行过程中最吃力不讨好。
由于各种借词的存在,特别是使用这些借词的观点、原则不同,不少壮文资料言不达意,还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如,“学雷锋做好事已经蔚然成风”这句话被演绎翻译成“学雷锋做好事已经变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fungheiq)”。fungheiq是由“风气”分别按不同的借词构成的,而在壮语当中,它是“关节炎”的意思。那么,东拼西凑以后的整句话就成了这么一个东西:
学雷锋做好事已经变成一种良好的社会关节炎。
又如“对话”,写成“doiqvah”,容易让人理解为“退话”,即把别人讲的话退回去的意思。既然“doiqvah”中的两个字都是借词,干吗不借“doiqvaq”这个词呢?如果觉得它容易跟“退化”混淆,那似乎应该按照口语的讲法写成“doiqhvaq”才好。要不就干脆全部用壮语词语构词,写成“doxcam”(互相问话)。要是写成“doxneauz”或者“doxgangj”,又变成了“对骂”、“互相讲坏话”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