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81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水和人文——文山壮族稻作文化略论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1

听众

8549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0
注册时间
2002-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5:4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山水和人文

——文山壮族稻作文化略论

徐旭平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 从山水与人文的视角,对文山壮族稻作文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梳理。认为文山独特的山水是孕育稻作文化的天然土壤和温床,这里的“那文化”是作为稻作文明历史遗迹的语言体现;具体分析了文山壮族稻作文化的几种表现形态:花街节、铜鼓、三种原始的祭祀方式、独特的干栏式建筑以及婚丧、禁忌、礼俗,解读了其背后所蕴涵的稻作文化内容。

[关键词] 山水;人文;“那”;铜鼓;祭龙

[中图分类号] K892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303(2007)02002904

 

2006820日,中国“壮族稻作文化与区域经济文山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隆重开幕,开幕式由稻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国营主持。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了发展壮族稻作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保护壮族稻作文化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富宁县有着丰富悠久的“那” (稻田)文化,有上万年的稻作文明史,这些民族文化如果能在继承和保护的基础上,与开发利用充分结合起来,就能带动富宁经济的发展。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肯定了文山壮族稻作文化存在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本文拟就文山的特殊地理环境与稻作文化的关系,文山壮族稻作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两个方面,从山水与人文的视角,来审视文山独特的稻作文化。

一、文山独特的山水是孕育稻作文化的土壤和温床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看,是存在决定意识,并且铸就一个地方的人的精神风貌。文山地处亚热带,有极少部分地方在热带,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聚集在这里的主要有壮、苗、瑶、彝四个少数民族。对各自的生活环境,本地人是这么说的:苗族住山头,瑶族住箐头,壮族住冰头。形象地说明了壮族的居住环境是以水为家,无水不成壮寨。文山的壮族不是居住在水头,就是居住在水边,他们临水而居,乃是因为他们主产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笔者认为,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中,彝族是粗犷的山性,而壮族是灵秀的水性。这里特定的山水培育了特定的壮民族精神:以水为灵魂以稻作文明为主体的精神。

文化是精神范畴内的意识形态,依据马克思的哲学理论,其核心必须以物质为基础,而对壮族来说,这物质基础便是“那”。“那”在壮语中为“田” 的意思,壮族的农业非常发达,这与对“那” 的重视不无关系。因为“那”为安身立命之本,有了它才有生存的依托。所以壮族有了“据那而作”、 “依那而居”、以“那”为本的“那文化”,通俗地讲就是稻作文化。壮族人民正因为依“那”、依“稻”,也才有了最基本的生活的保障,从而为其他精神领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按西方的符号学原理,人是符号的动物,就壮民族而言,他们明显地是凭借“那”这一特殊的地域符号存在和发展的民族。在文山壮族聚集比较集中的广南县和富宁县,从地名上一看就知道,以“那”字打头的地名特别多,如“那榔”、“那坡”、“那伦”、“那洒”等;这种以“田”字命名的地名的主要特点是:以各类田的俗称作为标志,采用“类名加专名”的办法,构成以“那”起头的“齐头式”地名。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地理实体、居民聚落和地域区划所取的专有名称,是特定的语言符号和人类早期活动留下的历史印记,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又有着顽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T·Grimm说:“关于各民族的情况,有一种比之骨头、工具和墓葬更为生动的证据,这就是他们的语言”。根据语言发生学原理,事物的名称是随着这一事物的出现而出现的。由此推断, “那”字地名的出现,是与壮族早期稻作农业的出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稻作文明出现的历史印记,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壮族稻作农业文化的本来面目。它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即稻作文明历史遗迹的语言体现。最近在富宁县发现了野生稗,更有力地证明了这里栽种稻谷的悠久历史。

如果说地名仅仅是作为文山壮族稻作文明历史遗迹的语言体现,那么在现实中的稻作文明的具体体现就应该是以富宁的皈朝和广南的八宝两地最为典型。皈朝是在河边,周围青山环绕,水源丰富。八宝是典型的喀斯特丘陵地区。这里河道纵横,山如碧玉簪,水似青罗带,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被赞誉为“滇中小桂林”。这里有着见山不走山,百里踏平川的景致:壮家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自然山野田园之趣。一座座山峰孤直笔立,群峰之间是平展的田畴,清澈的八宝河从东南向西缓缓地流去。这里出产的八宝米因独特的软和香在古代被奉为“贡米”,但奇怪的是只要一移栽到其他地方,第一年就会失去八宝米的色香特点,第二年就完全变质,被当地人称为“神米”,它只能生长在八宝这块独特的地方,勤劳的广南人民终于赢得“中国广南八宝贡米之乡”美誉。即使在今天,正宗的八宝米仍然是紧俏的地方特产,被作为招待嘉宾和送礼的最好方式。在皈朝,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与稻作文化有关的宗教和祭祀活动,可以说是寻找稻作文化之根的一块活化石。

此外,在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丘北的普者黑,因其也有着和八宝一样秀美的山水,也以盛产水稻而著名。虽然近来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一些水田改种了莲藕,以利于观光,但这里实在是种植水稻的天然沃土。

二、壮族稻作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文山的4个少数民族中,壮族可以说是节日最多的一个民族。而纵观这些节日就可以发现:它们都与稻作文化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都可以说是稻作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花街节

壮族是以善于唱歌著称的一个民族。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广西的壮族叫“三月歌圩”,云南的壮族称为“花街节”、 “吉糯来”,即“花糯米节” 的意思。(P75)壮族的侬人一般在旧历的三月过这一节日,具体日期各地不同,按各自固定的属相日来过,但节日的形式和内容是同一的:这一天要采用多种有香味且有一定药物作用的植物色汁,把已经浸泡的糯米染成各种颜色,然后蒸制成食品——花糯米饭。色有十二种以上,饭松软可口,清甜芳香。这一天还进行“祭者”活动, “祭者”是全村男性的义务,在外谋生的男性也要回村参加。

文山的花街节主要流行于那伦、者兔和珠琳甲板村这三个侬人聚居的壮乡。民间的说法是为了传递春耕芒种节令信息而兴起的风俗,也有人认为是过去人们为冲破婚姻包办、自由择偶而兴起的。从三月的第一个寅日在那伦开始,辰日会于者兔,午日结束于甲板,隔一天换一个街场。寅日又称插秧节,辰日称为开秧门节,午日称为关秧门节。由此分析:花街节应

该是传递农忙信息的节日活动,它非常符合插秧——开秧——关秧的农耕时节,表现出的是壮族对稻作文明别有情趣的超前意识。

花街节上的歌圩分为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的“倚歌择偶”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则在村子里,主要以吟唱和传授生产和生活劳动技能为主。从现存的壮族民歌可以看出,以反映生产和劳动的作品数量最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他们以稻作为本的特色。

()铜鼓

铜鼓在壮族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灵物,而且也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其作用类似于北方的“鼎”。壮族人认为铜鼓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所以铜鼓也就由最初的炊具功用,逐步发展为用稻谷养铜鼓,在重大场合供奉铜鼓、民间收藏铜鼓、在节日祭祀时击铜鼓等习俗,并以铜鼓为载体,形成了本地壮族独特的铜鼓文化。

铜鼓的纹饰丰富多样:壮族先民的太阳崇拜、蛙崇拜、鸟崇拜, “额”神崇拜、天地水崇拜、葫芦崇拜、水牛崇拜等,在铜鼓上都有相关的纹饰记载。在这些纹饰的背后,特别是蛙崇拜和水牛崇拜,明显带有稻作文明的历史遗迹。

铜鼓的功能主要是:在家中用稻谷养铜鼓以增加其灵性;击鼓与神灵沟通;击鼓传递信息;战场上击鼓指挥军阵;祭祀仪式上通过击鼓驱邪降福等。在壮族的社会发展历程中,铜鼓始终伴随着先民们战胜自然、战胜敌对势力,战胜邪魔。铜鼓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有灵魂的,是蕴藏有战无不胜的力量的灵物,从而获得壮族人民永久的崇拜。在上个世纪末,广南的那榔酒厂(以本地所产稻谷为主要原料)陷入了困境,但在推出“铜鼓那榔酒”后,就一下子畅销,这背后的奥秘其实是悠久的铜鼓文化挽救了酒厂。所以即使是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最原生态的文化仍然能展现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它是一个民族的根。

壮族的先民创制的铜鼓,最初是作为炊具之用,以后逐渐扩展到以鼓娱神,以鼓祈雨,以鼓聚众,以鼓号令军阵,以鼓节奏歌舞,以鼓作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他们敲击着铜鼓,开辟出一处处水边的家园,并使这个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民间的俗语说得更好:铜鼓不响,庄稼不长。

()原始的祭祀方式

(1)祭龙。每年春季,广南九龙山下的者兔、革佣等壮族都要进行“祭龙”仪式。在壮语中, “龙”是“森林” 之意。所以“祭龙” 其实是祭祀山神。因为有青山才有绿水,有绿水才有稻谷丰收。当地的12个壮族村寨集资宰杀猪牛对九龙山进行祭祀。这里有一丘专门为祭祀用粮而保留的公田,叫“那翁”,即“神田”之意,长期由一个村寨的村民轮流耕种,到时交出固定数额的粮食。这丘田从不施肥,都是栽多少收多少,收割时由青年男子一束一束地拔取稻穗,放在屋梁上晒干。对山的保护也有专门的规定,若有人上山采伐林木,先由护山人向12个村寨的寨老通报情况,然后每村派一名代表组成勘察队进行核查,查实后对违者进行重罚。到祭龙的时候,村民们都穿上最好的传统服装,用自己织的土布裹在头上,扎成特殊的犄角去参加这一盛会。在者兔乡,九龙山保护得很完整:清澈的河水,绿油油的稻田,成片的干栏式建筑,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景观。

在文山的壮族村寨,村村有“者山”,壮语又叫“坡者”、“布洛朵”,即“神山” 的统称,汉语又叫“龙山” 或者“后龙山”,它是壮乡的土地神、山神、守护神的综合神祗,是壮族原始宗教崇拜万物有灵观念的反映。用神的意志对山加以保护,这背后其实蕴涵着一个简单的道理:保障水源的充足,满足稻作文明的最基本生产需求。

(2)陇博。壮语的“陇博” 即开春之意。大部分地方在正月选择一吉日,用三柱香、纸钱和鞭炮,到自己认为当年大吉大利的地方去砍来青枝绿叶,插挂在房屋的外壁四周,算是开春了,从开春之后就可以下田干活。在广南的者兔、八宝、者太三个地方,在开春之日举行隆重的跑马开春活动,所以又称跑马节。

(3)草人舞。草人舞是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大兴寨壮乡独特的传统节Et中的主要活动,也是这里壮族中的土支系过开年节表演的舞蹈,壮语称为“古独木”。草人舞只在每年正月属猪Et举行“开年节” 时表演。开年节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Et,活动内容很多,先由全村集体向祖先敬贡食品,席地围餐。届时,各家各户都要捐出一些食物,或出钱粮,或出菜肴,多少概不计较。男女老少聚于村庙,点上香火供上熟鸡、刀头肉、米酒、蒸糕、糍粑等食品。并摆有几个用稻草编织的草墩,请祖先坐享食品,同时乞求祖先保佑后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全寨平安。之后,支起两口大锅,将各家所捐之米、肉、菜蔬等分别煮入锅内。男女老少围坐于庙前场子上,边吃边喝,谈笑风生。草人舞经历了最初的自娱性到后来的祭祀性的发展过程,一代一代传到今天,仍保留着浓郁的古风特色。

草人舞的表演为一天,届时,不论男女老幼,都要盛装参加,场面隆重盛大。此舞由两个老年人分别操小胡琴和小三弦伴奏。表演开始,l6名浑身上下只包裹着稻草的小伙子,分两批先后扛着犁耙进场。他们在乐曲伴奏下,时而作犁田耙地状,时而作猜拳行令状,边舞边吆喝,全身裹严的稻草,在舞动中唰唰作响,场面非常热闹。小伙子们越跳越热烈,顿时观众中欢笑声、鼓掌声和喝彩声四起,舞者、观者兴奋不已,气氛热烈非凡。“稻草人” 刚刚舞毕,十多个身着民族盛装的大姑娘,在一位男歌手带领下,右手拿着围腰包裹的木棒,左手拿着鲜艳的绣花头帕掩面入场。歌手口唱《考喔眉》(开年歌),引领着姑娘们顺逆时针方向缓缓舞动行走。与此同时,一个妇女抬着捞兜入场表演捞虾,又有两人扮为父子入场表演乞讨,还有个小伙子背着稻草扎成的“弟”或“妹”入场,他边逗边哄背上的草人,边伸手悄悄去掏取捞虾妇女捞兜里的虾子,接着又与捞虾人争斗起来。情节嬉戏、动作幽默、诙谐。草人舞的舞蹈动作古朴,乡土味浓,民族特色鲜明。从它的社会功能来看,主要是向晚辈展示祖先的生产生活形象,昭示子孙要勤劳勇敢,同时提醒人们莫耽误农时,要按节令栽种庄稼,由此可见以稻作为主的壮族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从以上三个比较原始的祭祀活动来看,紧紧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稻作文明。祭龙仪式名为祭山,实为祭水。因为有青山才有绿水,而稻作文明恰恰是最离不开水的。“陇博”是开春的一种仪式,预示着新的一年春耕开始了。草人舞在祭祀的形式下,紧紧围绕的是传授和延承生产劳作这一主题。在者兔,笔者还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当地壮族用来育秧苗的田,都是年年放荒的,不再栽秧。据说是因为秧田一般在水源头,而且肥料较多,为保秧田的肥质才放荒。而在汉族地方,秧田是同样要栽种而且收获的。

()独特的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房屋是文山壮族传统的建筑形式之一,尤其以广南县的较为典型。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县城东部的八宝、南屏、黑支果、那洒、珠街等地区的壮族,因为建筑用材不足,只能盖与汉族房屋相近的木架土垒结构房屋,而在西北部的那伦、者兔、者太、阿科、洛里等地,因为森林覆盖面大,建筑用材丰富,仍然盖木结构全楼和半楼两种房屋形式,全楼比较古朴和轻巧,最能反映地方民族特色。这种房屋一般面阔12米,进深8米,高6米。一背四面坡,用青瓦覆盖。每层三间,共三层,底层关养牲畜,堆放材禾;中层为人居住,铺设木板,离地面18米左右,客厅、灶房、寝室都设在中层。顶层是存放粮食和其他作物的地方。房屋的山头两端,各向外伸长24米,名为偏厦,以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并起到房屋两头不被日晒雨淋的作用。全屋共24根圆柱,内外上下全用木板装栏,门前斜靠一具有9级台阶的木梯。

这种独特的房屋结构,最大的优点是防潮、通风良好,存储的粮食不易发霉。笔者认为最初的干栏式建筑恐怕就是为解决稻谷的大量储藏而精心设计的。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大量的粮食存放成为现实问题,聪明的壮族祖先就地取材,以简朴和实用为原则,发明了这种独特的房屋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出现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又把它作为居室。三层的设计,以人为本,各得其所。人在中层,牲畜在底层,作为生存之本的粮食作物则置于最上层,这才是真正的民以食为天的现实体现。

()婚丧、禁忌、礼俗

文山壮族人认为:人的一生只有三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事,那就是出生、结婚和死亡。传统的壮家婚礼在迎亲这一天,男家要请一个伴郎以及男女亲戚十多人备着轿子,吹着唢呐陪新郎去女方家,还要送去糯米粑粑三五挑和一定数量的酒肉。结婚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娘家也要由新郎挑一挑粑粑去。在壮族的丧葬仪式上,同村人无论远近亲疏,都自觉参与,亲戚参与守灵,在出殡前一直用最好的米饭祭奠死者。出殡日最能体现这里的壮民族特色:人们敲击鼓,跳牛头舞,舞兵器或是跳纸马舞、手巾舞来送丧,非常隆重。在死者下葬时,还要专门用陶罐装一罐谷粒,用红布封口,供奉在死者棺材的前头。

图腾方面,壮族由于不是由一个氏族部落发展而来,没有单一的图腾物,呈现出多种图腾崇拜并存的情况。一般来说,太阳、龙、青蛙、水牛、鸟是较为常见的,而这些图腾物,均与稻作文化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

在禁忌上,壮族忌捕杀青蛙,忌吃狗肉,明显带着图腾崇拜的影子。因为在传说中,青蛙姑娘使旱地变成了水田,狗给他们带回了稻种。

 

[参考文献]

政协广南县委会.壮乡广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070423

[基金项目]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基金项目(2003102)

[作者简介]徐旭平(1967-- )男,云南永胜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摘自:《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带领族人,实现壮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沙发
发表于 2007-11-9 17:09:00 |只看该作者

很多民族都有“狗给他们带回了稻种。”的传说!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

听众

3682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8-7-24
注册时间
2007-6-5
板凳
发表于 2007-11-9 23:17:00 |只看该作者
支持大力挖掘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做为最大的僚人自治区的广西更应该提高自觉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07-11-10 16:58:00 |只看该作者
这几年,云南壮学研究搞得有声有色.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4 07:52 , Processed in 0.201698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