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3日10:58 西藏日报 钟醒民
江歌,姓韦。这是一位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排名第46位的赫赫有名的国家级英雄,是一个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广西几乎家喻户晓的响当当的名字。“胸怀革命大目标,永做劈山开路人”。江歌的英雄事迹曾在全国各地广为传诵。这位出生在广西宜州市屏南乡果立村北角屯的农民的儿子,这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大熔炉中陶冶出来的筑路英雄,既是壮乡儿女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
岁月流逝,光阴荏苒。转眼间,30多年过去了,英雄近况如何?带着对老英雄的深深敬意和牵挂,我们一行4人于八一建军节前夕拜访了江歌。
4人中,带路的是一位热情的屏南乡领导,我们3人也是与江歌曾有过某种缘分的人:一位是七十年代初期曾编审过《江歌的故事》,但却一直未曾与江歌谋过面的广西著名作家陈肖人;一位是在八十年代中期采访过江歌,写过《江歌还在北角村》的宜州市文联主席谢树强;我则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在一次县级展览中曾采访过江歌的摄影人。
也许是曾有过的缘分,使江歌在听了乡领导的介绍后握住我们的手不肯放下,眼眶里闪出了异样的泪花。英雄的举动令我们感动,作为摄影人,我立即按动相机的快门,定格了这珍贵、美好的瞬间。虽然岁月的霜刀风剑给江歌的脸上留下了沧桑之痕,但这位现年87见岁的老人看上去精神依然矍铄,行走自如,身板还挺硬朗,没有老人的那种龙种之态。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老人完全无拘无束,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他谈起了解放战争中的战斗故事,回忆了当年转战川藏公路的峥嵘岁月。他伸出手,让我们看他在雀儿山修路时留下的伤痕;他哼起了“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万丈”的小调,向我们讲述了和战友们立根悬崖,在雪花飞舞、险象环生的川藏公路大会战中抡大锤、打钢钎、放石炮的难忘经历;他拿出了一面写有“赠给韦江歌老英雄。高原筑路,劳苦功高。西藏军区接兵部队”的锦旗,向我们讲述了西藏军区接兵部队的同志到广西宜州市接新兵时,受军区首长委托专程到北角屯看望他,并赠送锦旗的故事;还讲述了当年济南部队为表彰这位多年失去联系的部队功臣,多方设法寻找,终于依靠当地政府找到,并专程接江歌到济南部队隆重庆功、颁奖的故事……听着老英雄的叙述,敬佩之余不免感慨:这是一位多么平凡、朴实、可爱、伟大的老人啊!我们充满敬意地对老人说:“以您老这样的经历和英雄级别,如果当年继续留在部队,恐怕也应该是将军了。”江歌谦虚地连连摆手说:“我没文化,不敢想,也不敢当。”话语真挚,一副憨厚老实相。听老人说起到他家拍照的记者不少,可是他至今也没有得到一张令自己满意的个人照片时,我赶紧调整好手中相机的角度,为老人拍了几张照片,并准备挑一张比较满意的放大制作成水晶照片送给老英雄。
英雄也是凡人,也有凡人的苦恼。每当遇到家中不顺心的事时,江歌通常总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泰然处之,精神状态较好。同行的屏南乡领导对我们说:“江歌虽然是一位闻名全国的英雄,但要求自己很严格,他对个人或自家人的事情,从来没有向党和政府提出过份的要求。而他对家乡的建设却倾注了许多心血和精力,如学校危房的改造、新建,水利、道路、篮球场、文化室等的建设,他或四处奔走,或多方联系,作出了了很大的贡献。”江歌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平静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应该做的。”对于党和政府的关怀,江歌非常感激,他对我们说:“这几年来,市里拨出专款,给我建起了新房子,市武装部及部队的同志还赠送了不少家具,帮我安了电话,添置了大彩电,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只诉心里情,不讲漂亮话,这就是我们的老英雄,这就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江歌。 我们衷心祝愿老英雄健康长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0 20:47:1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