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网]炎黄资源的 “钱景”与忧虑
--------------------------------------------------------------------------------
来源: 东方今报 发布时间: 2007-04-03 09:03:17
【核心提示】
近年来,文化寻根旅游、姓氏寻根旅游成为旅游的热门,湖南炎帝陵、陕西黄帝陵和新郑黄帝故里的祭祖活动影响日盛尤以陕西黄帝陵为甚。
炎黄二帝巨塑能否从寻根旅游中分一杯羹?它又如何与同属河南的新郑黄帝故里、灵宝铸鼎原遗址群、济源天坛等一起打造河南的炎黄品牌?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能否和陕西方面互动,在分享炎黄品牌资源上实现双赢?
这是炎黄二帝巨塑除了政治意义、文化价值之外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
●前言
今年春节期间,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郑州市民开放了炎黄二帝纪念坛和广场,游客比去年同期暴增3倍,同时,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的300多名游客专程乘包机参观炎黄二帝巨塑,畅游母亲河。炎黄二帝的经济价值正在浮出水面,郑州市正在把它作为吸引国内外游客寻根拜祖的新“旅游名片”。
●炎黄二帝初显品牌魅力
炎黄二帝巨塑开建之初,其品牌吸引力就显露出来。为此,“炎黄二帝”曾两上法庭。
王仁民说,经过5年的设计,炎黄二帝定稿。然后,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确立了其著作版权,1994年外观设计专利获批,围绕炎黄二帝注册了38个商标,1995年郑州资产评估事务所等评估该专利无形资产价值6000万元。
但是,1991年,新郑卷烟厂未经炎黄文化研究会同意,擅自将炎黄二帝巨塑形象用到了该厂生产的“炎黄”牌香烟的烟盒上,申请了商标注册,被炎黄文化研究会告到法院。1997年4月9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判决新郑卷烟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5万元现金,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1996年,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再递诉状,状告河南省泌阳东方威士忌酒厂、河南启元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将炎黄二帝巨塑的图像用于商业宣传和商品标签,是侵权行为。最后,法院判决两被告共赔偿原告2.5万元。
王仁民乐观地认为,随着炎黄二帝巨塑建成,影响力增大,其品牌吸引力和价值不可估量。
●黄河风景名胜区的机会
炎黄二帝巨塑位于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北侧,紧临黄河,坐火车经过黄河铁路桥时就能一睹芳容。这是当初选址时就考虑到的:在每年数千万的铁路乘客中留下印象。同时,王仁民以20年的精力和心血建造巨像的过程,更为风景区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毫无疑问,炎黄二帝巨塑将成为黄河风景名胜区提升品牌竞争力的一个砝码。
王仁民算了一笔账:门票拟收30元,保守计算,每天来1000个游人,就是3万元的收入,一年1000万元,5年就是5000万元。
黄河风景名胜区市场营销处工作人员称,炎黄二帝巨塑作为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景区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拉长了寻根经济的产业链条。
据了解,从2002年起,黄河风景名胜区相继迎来了几件大事:2002年,黄河风景名胜区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确定“以黄河为主题”。2004年,炎黄二帝巨塑工程转交给黄河风景名胜区。2005年8月,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成功申报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投资1500万元在景区内建设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以此再现自然黄河、文化黄河、历史黄河。
而炎黄二帝巨塑和中华炎黄坛的姓氏文化展、历史文化展、海内外名人事迹展,使以黄河为主题的景区形象和文化内涵进一步鲜明。
黄河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雒国栋表示,要把黄河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万里黄河第一景”。
●炎黄旅游资源整合难题
不少专家都认为,炎黄文化最具优势的是寻根旅游,一是文化寻根旅游,一是姓氏寻根旅游。河南的炎黄文化资源很丰富,如炎帝都陈、神农祭天坛、黄帝故里、轩辕丘、黄帝铸鼎原、黄帝合鬼神于西太山、黄帝秘宫,以及炎帝、黄帝和蚩尤发生战争的阪泉、涿鹿等。这些资源都是旅游开发的名牌。但是,河南炎黄文化的开发却存在一些问题。
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河南新郑现有黄帝文化遗迹20多处,是公认的黄帝故里,陕西黄帝陵则是黄帝的衣冠冢。然而,陕西黄帝陵长袖善舞,借力造势,祭祖活动影响日盛,声名远播海外;而新郑黄帝故里尽管文化内涵丰富,品位价值极高,却一直未能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究其原因,在于开发建设缺位,宣传推介滞后,活动规格低、规模小、档次不高,影响有限。
同时,炎黄二帝巨塑、新郑黄帝故里、灵宝黄帝铸鼎原遗址群、新密黄帝宫、济源天坛等,这些炎黄资源如何和谐统一,互不打架,共生共赢,是河南炎黄文化旅游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
河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温民中说:“黄河风景区、新郑还有济源和灵宝,都在开发炎黄二帝资源。现在的问题是各自为政,想吃炎黄文化资源饭的人多,没有形成一个拳头,各家出各家的牌。”
他建议:应该综合考虑,客源互补,比如拜祖到新郑,再到黄河风景名胜区跪拜炎黄二帝,游览黄河,去灵宝黄帝铸鼎原遗址群等。
河南省战略经济学会党委书记王金成认为:地区之间的人为割裂是炎黄文化产业力量分散、无法成拳的一个体制性障碍。从政策层面上应加强引导,形成层次分明、彼此联合的格局,才能最终打造出寻根文化产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此次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把炎黄二帝巨塑落成大典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而将更多的炎黄文化资源串联起来,还需要各景区的努力和政府的远见。
●打造跨省沿黄祭祖线路的思索
陕西黄帝陵每年清明都要举办祭祖活动,新郑黄帝故里每年也举办拜祖大典。为了不相互冲突,河南与陕西正在传递“拜祖到新郑、祭祖到黄陵”的共识和规制,实现二者的遥相呼应、拜祭互补。
陕西和河南同属黄河文明流经区域。如果无休止地争论谁主谁辅、谁是谁非,对两地甚至中国的寻根经济都是一种伤害。从地理位置来看,陇海铁路线和高速公路贯穿陕西和河南的炎黄文化资源分布区域,如果海内外同胞乘飞机直接去陕西祭拜朝谒黄帝,那么可以再乘大巴到灵宝、洛阳、郑州,探寻炎黄古迹,寻根问祖,游览黄河。反之亦然。
这条跨省线路,人文历史景观极为丰富,可以构成独特的旅游线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一段时间。正像王仁民所说,需要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对有关文化遗址、资源进行搜寻、挖掘和整合,使炎黄史迹和传说串联起来。
【王仁民其人】
1925年,王仁民出生于山东烟台,12岁上街宣传革命,抗战胜利后投奔延安,参加刘邓大军。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就因家庭出身等原因被打成反革命。被审查的日子时断时续地持续到1971年。
1971年6月13日,时年46岁的王仁民和其他12位同志戴着“走资派”、“反革命”的帽子被发配到邙山劳动改造。
1978年10月,王仁民最后一次挨批斗,但批来批去,适得其反,他被宣布为邙山提灌站的党支部书记和主任,全面主持工作。1979年,邙山提灌站改为郑州市自来水公司的邙山水源厂。1981年4月,王仁民酝酿数年的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被郑州市政府正式下文命名。
1986年7月,《人民日报》刊发“王仁民——黄河之子”的专题报道。
【炎黄二帝巨塑三问】
记者:炎黄二帝巨塑为什么要建106米高?
王仁民:炎黄二帝巨塑依山而建,山体本身高55米,是二帝的身体,二帝头胸部分高51米,这个比例符合审美。同时,很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全球第一高更能增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
记者:炎黄二帝巨塑为何没有按传说中的形象,而是塑成人的模样,且是成年男子的模样?
王仁民:在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炎帝是牛头人身,黄帝是龙头蛇身。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次,有些专家、学者主张按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认为这样尊重历史。但综合上百名专家的意见后,炎黄二帝巨塑筹建委员会认为:炎黄二帝距今约5000年,在遥远的历史年代,人类尚未掌握现代科技,搞出一些图腾作为崇拜对象,可以理解。但今天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为民族始祖塑像,只能塑成人,不能塑成神。有专家考证,炎帝、黄帝历史上确有其人。
炎黄二帝巨塑选用的是50岁左右的成年人造型。这个年龄既体现了他们开拓创业的光辉形象,又不至于因太年轻了,不像老祖先。
记者:为什么炎帝比黄帝高,而且面部表情也有差别?
王仁民:炎帝像比黄帝像高4米,因为他的活动时间早,传说比黄帝大300多岁。
炎帝即神农氏,活动于南方,主要发明农学、衣食、百药、火种等,称为“火神”,所以他的鼻子有些凹,面孔智慧慈祥,有科学家的风度。黄帝号轩辕氏,活动于黄河流域,主要发明指南针、兵器、舟车、医学、养蚕、文字、音律等,公正之神。他雄才大略,威武刚强,有军事家的气度。他的鼻梁骨是一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