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66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汪古人ZT

[复制链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7-13 18:2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漠孤煙  ﹒岷嘉﹒

  一九二七年,在孤獨的心境和慘淡的生活中,后半生致力于中西交通史研究的王國維自溺于頤和園昆明湖。與他相約而終未殉節的,是已近耄老的柯劭玟。多虧了這位蓼園老人沒有殉節,不然他的力作《新元史》就無人來修改了。
  就在這一年,探險家斯文赫定第四次考察蒙新,由于當時中國知識界已對國寶外流倍感痛惜,斯文赫定的這次考察是以“中瑞西北考察團”的合作形式成行的。這在當時的中國,無疑是極為難得的機會。考察團的中方專家中有西北史地學家黃文弼。
  這是一次令國人歡欣鼓舞的考察。當考察團出發才一個多月,他們就在內蒙古烏蘭察布草原上發現了阿倫斯木城。黃文弼是在聽了一個牧羊女的描述后,又在一個孩童的帶領下,才在百靈廟(今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東北三十公里處發現的這座小城。
  其后几年,黃文弼在那里做了艱苦細致的考察和記錄,一個中國、蒙古歷史上頗為奇特的民族─汪古族,開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柯劭玟在一九三零年以耄老之齡出版了他的修訂本《新元史》,里面的有關汪古族的部份仍只是一張統治家族世系表。黃文弼大量的考察發現,也漸為塵封土埋,一個甲子轉過了,汪古族的研究好像又被人們遺忘了。
  真正的史學家是不畏正史材料的不足的。一個甲子后,史學家憑借著這張統治家族世系表,在家譜族譜研究不為所重的中國,寫出了令世人贊譽不已的《汪古部統治家族》。一九九○年,《黃文弼蒙新考察日記(1927─1930)》首次出版。汪古族,再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談汪古族,就要談成吉思汗崛起前的蒙古。當時的蒙古部占據著今日的蒙古國的東北、中部一帶。在南面,便是汪古部。在西南面,是克烈部﹔克烈部西北部是蔑兒乞,再北邊在今日的烏梁海一帶是乃蠻。這些部族都是與蒙古部不同的突厥人。他們的北邊還有與蒙古部結下仇的韃靼部和鮮卑遺民失必人。蒙古部要征服突厥人,抗衡韃靼人,就必須聯絡突厥人的部族。成吉思汗看中了汪古部。當吞并了克烈部和蔑兒乞部的乃蠻太陽可汗想聯合汪古部打蒙古部時,汪古部的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酋長反率汪古部同蒙古部合打乃蠻,繼而征戰金兵,為蒙古部統一漠北立下奇功。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酋長被封高唐王,他的兒子孛要合謚封越王,這一封號在有元一代被世襲。
  汪古部和蔑兒乞、克烈部、乃蠻等突厥人一樣,統治家族是信仰基督教的景教的。在中國、蒙新歷史上統治家族信仰景教本已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有趣現象,汪古部信仰景教則更具特殊意義。
  汪古部本來是從中亞東遷而來的突厥人,他們帶有典型的中亞、西亞人特征,被元人叫作白韃靼。他們的祖先據說就是在中國歷史上風云一時的沙陀人。他們一直保留著的中亞突厥語,使得他們在接受景教時也成功地接受了突厥文字的古敘利亞語。在阿倫斯木城遺址,人們發現了古敘利亞語的碑刻銘文,這一銘文的發現,凝聚了從瑞典人斯文赫定到中國人黃文弼、又從美國人拉鐵摩爾到日本人佐伯好郎探險、發掘、翻譯、考証之功。銘文是:
  『這是那茲韃靼中最受尊敬的阿剌古希之墓。』
  墓碑上的紋刻向人們展示了富于特征的景教十字雕飾,大量精美的建筑和工藝品,令人驚嘆這一草原上的古老民族的文化成就。
  汪古部確實是值得驕傲的。它是從古至今我們所知的唯一的在蒙古草原上從事農業的民族。早在與元聯姻前,汪古部就被金人派到了這片介于草原和耕田之間的地帶。汪古人曾為金人守金界壕,這是王國維和翦伯瓚盛贊不絕的一項奇跡。汪古部,這一夾在游牧民族和農業民族間的民族,這一周旋于金人和元人之間的突厥,這一兼通東西南北各族語言的白韃靼,在元朝時達到了極盛。元朝諸帝,無不以聯姻拉攏汪古貴族﹔景教從汪古部的集體信仰發展成了元帝國崇福司的主要議題。正是在元朝,汪古部在蒙古草原上建起了阿倫斯木城這一規模宏大的都城。
  景教文物在中國、蒙新的建造似在元朝末年突然終斷了,汪古部在元朝末年如謎般地從史書上消失了……
  汪古部是一古老而奇特的民族,它的歷史是一部中西文化史。當年亨利玉耳的《古代中國見聞錄》中記載的羅馬教皇尼古拉四世派遣天主教大師孟德高維波到東方傳教一事,也因汪古部而得証實。孟德高維波所述汪古部的歷代酋長生年,與元史記載吻合。這樣,按照孟德高維波在一三零五年一月八日給羅馬教皇的報告,汪古部早在一二九三年就接待了這位天主教大師。看來,汪古部對中西文化交流貢獻不小。孟德高維波說他們是“闊里吉思王之景教徒,系印度僧拍萊斯脫約翰之苗裔,余來此地結為友,……”上帝的子民還是認同的。
  汪古部的歷史還是一部中蒙南北民族文化史。當你讀到元史中汪古人因養得好馬而賜姓馬,當你看到阿倫斯木城遺址那些散布的青花瓷碎片和窯址時,你是否意識到這是中蒙南北文化的精品?你是否在為柯劭玟慶幸?
  王國維先生九泉有知,當不眠于地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

听众

6974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8-27
注册时间
2005-3-12
沙发
发表于 2005-7-13 21:06:00 |只看该作者
 景教?是不是基督教?

父客家,母闽南,说广府白话 生于桂西长于桂西居于桂西 壮家女婿,已有汉壮混血小宝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板凳
发表于 2005-7-14 09:19: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cathlinks.org/his-ty.htm

天主教自意大利人耶穌會士利瑪竇於1582年(明萬歷十年)傳入中國以來,到今已有四百餘年。

早在利瑪竇之前,基督教的教義,也即天主教的教義就曾傳入中國。據史書記載,唐太宗貞觀九年( 635年),由當時的基督教分裂出去的聶斯多略派(Nestorianismus)就曾將其教義傳入我國,在長安一帶,以及我國的好多地方廣泛流傳,歷史上稱為景教。景教在唐代延續 210年,雖幾經波折,但未曾間斷。(西安碑林今存《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最終由於受唐武宗滅佛運動的影響,走向消亡。景教雖非天主教,而只是一個由基督教分裂出去的教派,但其教義除個別與天主教不相同外,其它所有部分,與天主教的教義是完全吻合的。因此景教的傳入中國,在某些意義上說,也可說即系天主教的傳入中國。

十三世紀七十年代,蒙古族崛起,忽必烈統一了中國,史稱元朝。元朝實行著宗教開放政策.此時天主教內的方濟各會傳教士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首先來華者系意大利人柏朗嘉賓,也稱若望嘉賓(Joannes de Carpino)。爾後,1298年意大利人方濟各會士蓋高米諾( Ioannes de Monte Corvino)及在其後不久來華的德國方濟各會士亞爾諾、谷路(Arnoldus von Kolu)在北京共同創立了教區,是為中國天主教史上出現的第一個教區。孟高未諾擔任了北京教區總主教。元代在中國方濟各會傳教士中,較著名的尚有弗拉芒人奇躍謀、意大利人和德理及克萊蒙納等,他們勸化了不少蒙古族上層人士,把天主教的教義傳到了不少地區,包括江蘇省的揚州,以及福建省的泉州等。天主教在當時是相當發展的。但由於方濟各會士傳教的方法,其對像局限於占統治地位的蒙古貴族和上層階級的小圈子內,未能紮根於廣大漢族人民之中,因而在元朝覆滅之後,天主教也隨之而消亡了。

十四世紀中葉,明朝取代了元朝。明朝所實施的是關閉政策。因而直至明末,200 餘年間,天主教未能暢通無阻地進入中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1997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05-11-5
注册时间
2005-3-26
地板
发表于 2005-7-22 13:38:00 |只看该作者

景教?是不是基督教?

================

基督教聂斯托利教派,元人好象称也里可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5#
发表于 2005-7-22 13:48:00 |只看该作者
景教是經敘利亞人傳入蒙古大漠的,雖然以德魯茲人為主的敘利亞人都被同化成為阿拉伯人,不過仍然有敘利亞人不是信奉伊斯蘭教的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1997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05-11-5
注册时间
2005-3-26
6#
发表于 2005-7-22 14:01:00 |只看该作者
俺印象中德鲁兹人好象基督徒比例更大一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1997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05-11-5
注册时间
2005-3-26
7#
发表于 2005-7-22 14:04:00 |只看该作者
景教当时在蒙古地区拥有众多信徒,好象整个克烈部也都是景教徒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8#
发表于 2005-7-22 14:1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无名氏在2005-7-22 14:01:58的发言:
俺印象中德鲁兹人好象基督徒比例更大一些吧。

只是在黎巴嫩的情況而已,敘利亞的是以伊斯蘭的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9#
发表于 2005-7-22 14:18:00 |只看该作者
克烈,是突厥化的蒙古部落,跟突厥種的乃蠻與及汪古等部落一樣,景教都是由敘利亞傳教士到大漠傳導的,敘利亞文獻也有記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0#
发表于 2005-7-22 14:32: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islam.org.hk/lebanon.asp

黎 巴 嫩

黎巴嫩共和國於1943年11月22日宣佈獨立。人口總數三百七十多萬。有一半左右居住在城市,首都貝魯特就有一百萬左右的居民。其民族系統單一,93%以上是阿拉伯人;還有亞美尼亞人和少數庫爾德人、土耳其人、希臘人、猶太人、歐美人和非洲人等。阿拉伯語是國語。穆斯林264.3萬,約佔居民總數的70%。

黎巴嫩曾經是古代腓尼基的一部份,最早的居民是迦南人,文化淵源上屬閃語系。公元一至七世紀,黎巴嫩受羅馬帝國統治,與巴勒斯坦一同劃歸敘利亞行省,由於羅馬統治者大力推行基督教化政策,居民大都信奉基督教。公元636年,阿拉伯人的伍麥亞王朝征服黎巴嫩,開始傳播伊斯蘭教。當時,山區居民雖仍保持原來的宗教信仰,但在語言、文化和生活習慣上已逐漸阿拉伯化。自公元七世紀至十六世紀,黎巴嫩長期處於阿拉伯各王朝的統治之下,後為奧斯曼帝國所征服,成為帝國的一部份。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在法國殖主義當局的扶植下,基督教勢力日見增長,伊斯蘭教勢力有所削弱。近年來,因大批巴勒斯坦難民流入,穆斯林人數已遠超過基督教徒。

黎巴嫩雖然面積不大,民族結構簡單,但在宗教方面卻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國家之一。國內教派林立,互相紛爭不已,階級矛盾、教派衝突、外國勢力的爭奪等交織在一起,呈現出極為複雜的局面。法國統治黎巴嫩時期,曾把黎巴嫩和敘利亞劃為一政治實體,實行分治。除以馬龍派聚居的黎巴嫩行省為中心外,另劃入穆斯林聚居貝魯特、特里波里、西頓等地區,構成現在的黎巴嫩。在法國的扶植下,馬龍派天主教徒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居於支配地位,造成與穆斯林的尖銳對立。

1943年黎巴嫩共和國成立,根據伊斯蘭教和天主教達成的協議,總統必須由天主教馬龍派人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教徒擔任,議長則由十葉派穆斯林出任。政府其他各部職位,也都按各教派的實力分配。按現行議會選舉制度,議員候選人不是由各政黨,而是由各宗教團體推選出來。基督教徒與議會中的席位按六比五的比例分配。

各大教教派有自己的宗教政黨,有些並擁有武裝民兵。在蘇、美加緊爭奪中東的國際背景下,黎巴嫩內部教派鬥爭不斷加劇,往往引起武裝衝突,進行內戰,給黎巴嫩造成很大的損失和災難。

伊斯蘭教的傳播

黎巴嫩的穆斯林分屬遜尼派十葉派十葉派中又有十二伊瑪目派德魯茲派阿拉維派信徒。十葉派佔穆斯林總數54%以上,遜尼派佔45%左右。

(一)十葉派── 十二伊瑪目派信徒佔全國居民總數18%以上,主要居住南方,五分之三集中在南黎巴嫩省。90%以上的信徒是農民,城市居民不到10%。根據協議,議會議長從該派信徒中產生,該派信徒在議會中有十幾個席位。政治組織有「被剝奪者運動」,後改為真主黨,1975年成立,擁有武裝兵民。

德魯茲派信徒佔全人口總數6-7%,五分之四的德魯茲人民居住在黎巴嫩山省的南部。關於德魯茲人的起源有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傳說,西方有些人認為德魯茲人是法國十字軍戰士的後裔,十一世紀末被擊潰後遷居黎巴嫩山區;另一部份人認為他們是古代亞西利亞人的後裔;還有一些人認為他們是高加索的移民。有些人認為德魯茲派不僅是獨立的宗教組織,而且是獨立的民族。這是一個至今仍有爭論的問題。

德魯茲派在政治鬥爭中十分活躍。1968年議會中有六個德魯茲派議員。國內有幾個政黨,全部或部份地由德魯茲人組成。比較有影響的有:社會進步黨,1949年由卡邁勒‧卜拉特創立,其主要力量在德魯茲教派中。機關刊物為《新聞》周刊,用阿拉伯文在貝魯特出版。該党擁有武裝組織。

阿拉維派人數不多,僅幾千人,主要分佈在北黎巴嫩省。

(二)遜尼派──遜尼派信徒佔全國居民總數的21%,五分之二以上居住在北黎巴嫩省,主要在的里波黎(佔居民總數的78%)和阿卡爾(佔居民總數82%)。在首都貝魯特集中了四分之一以上的遜尼派居民,成為該城最大的宗教集團,佔居民總數的35%以上。的里波黎市是黎巴嫩第二工業大城市,該城被認為是遜尼派的宗教中心。有許多清真寺高塔凌駕於其他建築物之上;婦女們都帶面紗;人們穿著民族的傳統服裝,遵守著嚴格的穆斯林風俗習慣和傳統,從這一切都可看到該城市與非常歐化了的貝魯特有很大區別。

根據規定,黎巴嫩共和國的總理由遜尼派穆斯林產生。遜尼派在議會中有二十個席位。遜尼派出版有自己的報刊,如:《貝魯特報》。1976年前後在黎巴嫩內戰期間,逐步形成政治組織「伊斯蘭聯盟」,參加者都是遜尼派的頭面人物,反對天主教馬龍派獨攬大權,支持巴勒斯坦人的鬥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1#
发表于 2005-7-22 14:33: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pladaily.com.cn/pladaily/20000630/gb/20000630001069_World.html

希望与忧虑交织的土地--踏访戈兰高地

           新华社赴中东报道组

  目前,中东和平进程正处于微妙阶段,叙以和谈是整个阿以和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以色列占领了33年的戈兰高地则是叙以和谈的焦点所在。近日,记者分别从叙利亚和以色列两侧踏访了戈兰高地。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的一块狭长山地,位于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交界处,南北长约7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5公里,总面积约1860平方公里。戈兰高地居高临下,往南俯视以色列的太巴列湖和胡拉谷地,往北控制着通往叙首都大马士革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1967年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全部高地。1974年,根据叙以达成的协议,叙收复了高地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库奈特拉省。

  驱车来到库奈特拉城。该省副省长纳迪姆告诉记者,1967年中东战争期间,库城被以军占领,原有的7万居民背井离乡,撤往叙内地。1974年以撤出前用炸药、坦克、推土机等,将全城4000多座各类建筑几乎全部摧毁。步入库城老区,映入眼帘的是三层楼的戈兰医院的断壁残垣和满是弹痕的混凝土空架。登上医院残留的顶层平台,看到的是废墟片片。陪同官员告诉我们,叙所以仍保留这片战争遗迹,就是要教育后代勿忘国耻。

  越过飘扬着联合国旗帜的维和部队哨卡,是叙以军事分界线。一道1米多高的铁丝网绵延在树木葱茏的山地上,把戈兰高地一分为二,两边亲人天各一方,他们只能在约定时间登高喊话,相闻而不能相见。目前,以仍占据着戈兰高地近120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领土。在库城对面,以控制着三面俯瞰库城的阿布· 纳达等3个山头,构成了马蹄形包围态势。在铁丝网对面,以军雷达站和哨所依稀可见。

  从以色列一方登上戈兰高地则是另一种景象。目前,那里居住着1.8万名犹太定居者。戈兰高地水资源丰富,数条河流注入太巴列湖,因此被称为以色列的水库。以色列坚持1923年的国际边界,这条边界线距离湖边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而叙利亚则声称应以1967年中东战争前的停火线为界,该边界线直达湖边。叙以谈判难点之一就是这块长约10公里、宽不过数十米的地方。47岁的司机马可表示,作为以色列人,他不反对归还戈兰高地,但不希望太巴列湖与叙接壤,以使重要的水资源受到直接威胁。

  以控戈兰高地还居住着1.7万名祖辈生活在这里的叙利亚德鲁兹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盼望戈兰高地早日回归叙利亚。30多年来,几乎每个德鲁兹家庭都经历过这种生离死别:人们聚集在一座俯瞰叙利亚的小山头上,通过牛角大声传递家族消息。德鲁兹人一直拒绝加入以色列国籍。一位40多岁名叫穆罕默德的德鲁兹人对记者说。“尽管以占领戈兰高地30多年,但我们从没有放弃回到祖国怀抱的决心。”

  我们穿行在种满果树的绿色高地,为这里的秀美景色所吸引。戈兰高地正是块希望与忧虑交织的土地。不管是叙利亚人还是以色列人,他们都在企盼和平永远降临到这块高地之上。(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29日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2#
发表于 2005-7-22 14:36:00 |只看该作者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47364/47365/3362971.html

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

  人口:675万(2003年底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同比增长1.7%,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犹太居民),其中犹太人为545万,占81%,阿拉伯人、德鲁兹人及其他人占1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9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居民中大部分信奉犹太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3#
发表于 2005-7-22 14:37: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islam.org.hk/syria.asp

敘 利 亞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全國居民總數大約一千五百六十萬。其中阿拉伯人佔80%以上,此外還有庫爾德人(6.5%)、亞美尼亞人(約3%)、土庫曼人(0.5%)以及少量的徹爾克斯人、茨岡人、土耳其人、伊朗人、亞述里亞人、猶太人等。絕大多數(9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約有1404.7萬穆斯林。阿拉伯語是國語。

伊斯蘭教的傳播

敘利亞是一個有著四千多年歷史的古國。伊斯蘭教於公元七世紀中葉開始傳入。在此之前,敘利亞先後受羅馬帝國和拜占延帝國統治,國內居民信奉基督教(主要是東正教與基督一神論教派)。公元635年,阿拉伯軍隊攻佔大巴士革,次年,征服敘利亞全境,大馬士革成為伍麥亞王朝首都,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得到高度發展,伊斯蘭教逐漸取代了基督教,居於統治地位。到十一世紀,敘利亞已完成伊斯蘭教化和阿拉伯化過程。

同許多阿拉伯國家一樣,敘利亞也是一個伊斯蘭教傳統影響很深的國家,有許多有價值的建築物。如:清真寺(僅大馬士革就有二百六十餘座),伊斯蘭學校、陵墓等。在國家最南端的布斯拉城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歐麥爾清真寺,或如民間所稱呼的「母駝靠留處」。據傳說,載運第一部《古蘭經》到敘利亞的母駱駝曾在此歇腳。伍麥亞王朝建立的著名的大馬士革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築藝術舉世聞名的的傑作,該清真寺於八世紀初由基督教堂改建而成。

敘利亞國民教育中很重視《古蘭經》、伊斯蘭教法等的學習,在國立的中、小學中,宗教是必修課。國內設有專門的宗教學院,如1954年在大馬士革大學附設的伊斯蘭法律學院,專門研究伊斯蘭教義和教法,為國內各中學培養宗教課教師,還附設專門的教師進修班。在該學院學習的,除敘利亞人外,還有外國留學生。

自敘利亞復興社會黨執政以來,宗教的影響逐漸削弱。1973年憲法條款中取消了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伊斯蘭教事務由宗教基金部主管。

敘利亞伊斯蘭教徒分屬遜尼派和十葉派,遜尼派佔全國穆斯林的百分之八十二, 十葉派佔百分之十八。

在敘利亞,遜尼派的四個教法學派都有信徒,哈乃斐教法學派佔遜尼派信徒的一半,罕百里、沙斐依、馬立克教法學派各佔六分之一。蘇非派的秘密團體和兄弟會在敘利亞也有活動。遜尼派的宗教中心是霍姆斯城的大清真寺。全國的宗教領袖是大穆夫蒂。

敘利亞的十葉派信徒分屬五個支派,人數最多的是阿拉維派,佔十葉派信徒的70%以上,或全國居民總數的11.5%;德魯茲派佔十葉派信徒的20%以上,或全國居民總數的3%多一點;伊斯瑪儀勒派佔十葉派信徒的7%左右;伊瑪目派約佔3%;阿里一伊拉希派約佔0.3%。阿拉維派按傳統聚居在西北部拉塔基亞和塔爾圖斯省。卡達哈城是該派領袖熱衣斯所在地。阿拉維派的信徒主要集中在敘利亞。德魯茲派是十葉派另一極端派,十八世紀初從黎巴嫩遷來部分德魯茲部落,敘利亞開始有德魯茲教派。現在他們主要居住在南部蘇韋達地區,山地高原地帶(德魯茲山集中了81%以上的該派信徒),還有15%的德魯茲士革。德魯北人有自己的宗教法庭,初審法庭有一個教法執行官(卡迪),上訴審判法庭有三個法官。現在德魯茲教派最高宗教領袖的府邸設於蘇韋達城。伊斯瑪儀勒派主要居住在哈馬省的塞累米亞城一帶(佔該派信徒的86%),該地區從九世紀時就是敘利亞伊斯瑪儀勒派古老的中心。還有一個部分(13%)居住在塔爾圖斯省。伊瑪目派人數不多,主要居住在哈塞克和哈馬省。敘利亞的伊瑪目派承認黎巴嫩的伊瑪目教法官為其宗教領袖,其府邸在黎巴嫩的巴勒貝克。阿里一伊拉希派信徒主要是居住在阿勒頗省西北部以及與土耳其交界山區的庫爾德族居民,人數大約有幾千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4#
发表于 2005-7-22 15:18: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68/4133/483574.html

拥有先进武器,战时全民皆兵
以色列军力有多强(独家报道)

  阅兵式中的以色列伞兵部队。
  艺菲

  近来,巴以局势更加严峻,以色列国防军曾几次突入巴方控制区,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这支军队的关注。
  一支能征善战之旅
  以色列国防军前身是哈加纳。哈加纳希伯来语中意为防卫队。哈加纳建立于1920年12月,是一支以工人为主体的地下军事组织。以色列1948年建国后,于当年的5月26日宣布组建国防军。同年,以色列组成空军和海军。50多年来,以军进行过3次大整编。第一次是在1948年至1949年的巴勒斯坦战争中的两次停火期间,整编是在本·古里安总理领导下进行的。整编的主要内容是:以1944年建立的犹太旅的正确化建制为基本框架,以勇猛作风全面改造和更新部队。第二次为巴勒斯坦战争停战后的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整编由先后担任以军总参谋长的伊加尔·亚丁和达扬负责,推出了独特的国防体制和动员制度。第三次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整编重点是对军事情报部门进行了整顿,并强调利用高科技侦察装备搜集情报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经过三次大整编,以军成为一支训练有素、作风顽强、能征善战之旅。在与阿拉伯国家进行的5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中,数量上处于劣势的以军,凭借其明显的质量优势,一再表现出令人惊异的战斗能力。目前,以国防军是中东地区装备最好、素质最高、战斗力最强的武装力量。
  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以国防军总兵力64.75万人,其中现役17.25万,预备役42.5万,编为4个军区,装备各型坦克3900辆,各型装甲人员输送车5500辆,各型侦察战车400辆。海军1.15万人,编有3个基地,拥有潜艇2艘,护卫舰3艘,导弹艇12艘,巡逻艇32艘,两栖艇1艘。空军5.6万,装备作战飞机446架(其中F—16和F—15分别为237架和98架),武装直升机133架(其中“阿帕奇”42架)。
  以军非常重视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士兵,在改进现有装备方面,以简直到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以军1973年换装的“加利勒”5.56毫米多用冲锋枪,是在苏制AK—47冲锋枪基础上改制的,为最现代化的枪械之一。其枪身轻巧,可作为轻机枪使用,它还能发射枪榴弹,枪架折叠后可以当铁丝网剪刀使用。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M—48型和M—60型坦克,被以军改进了114次之多。偷来的法国“幻影”战机图纸,以改进数百处,再装上美制J—79型发动机,便成了世界一流的“幼狮”战斗轰炸机。
  以军在研制新型武器方面的才能亦堪称一绝。以军装备了一种单兵携带的折叠式渡桥,伸长了有7米,重仅20公斤;以自行研制的“梅卡瓦—4”型坦克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比美国先进的M1A1坦克更适应中东沙漠地区作战;以“费尔康”型预警机也比美国先进的E—3预警机略胜一筹;以自己研制的无人侦察机和空对空导弹的性能都是世界一流的;以在电子装备研究技术领域居于世界前列。另外,以色列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自行研制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从而使以军具有了太空侦察能力。目前,以军品研究与生产的单位已超过200家,从事军事工业的员工约4万人,建立了部门齐全,设备先进的军工生产和科研体系。近年,以军工企业年销售额均在40亿美元左右。
  独具特色的战时动员体制
  以最高军事决策为国防委员会,由总统、总理以及国防、外交、内政、财政、运输、通讯部长和总参谋长组成,总理任主席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战时成立以总理为首的战时内阁。国防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国防部长行使总司令职权。总参谋部负责训练和作战指挥,下辖陆、海、空三个军种司令部。
  1973年10月6日下午2时,特拉维夫上空响起凄厉的警报汽笛声。埃及和叙利亚军队联合对以发动突然进攻。战斗开始几个小时内,以军遭到重创,损失惨重。但以色列迅速做出了反应。战斗打响后仅15分钟,以广播电台即开始动员军民立即投入战斗。以军指挥部通过口头、电话、信使、广播、电视及电台暗语,下达征集令。听到命令的数十万应征人员身着自己保管的战斗服装,搭乘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赶到专用仓库领取武器装备,然后到达集结地点报到,在24—48小时内先后开赴前线。一个星期后,以军转败为胜,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以军之所以能够在这次战争中迅速扭转战局,在很大程度上是仰仗了它高效能的战争动员体制。以兵员缺乏,一个约620万人(2000年的最新统计)的国家不可能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唯有建立全民武装体制。这一体制使以在平时只保持一支17.25万人的现役军队,到战时则迅速把训练有素的预备役官兵送上前线,使总兵力扩大到64.75万人。
  自从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以采用的是全民皆兵的国防体制。实行独特的志愿服役、义务兵役与预备役三结合体制。义务兵役制是以全民武装的基本内容。以兵役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犹太和德鲁兹男女必须服义务兵役。服役年限:军官48个月;男性士兵36个月;女性士兵21个月。青年男女服完现役后,还要转入持续时间更长的预备役,男性至51岁,未婚女性到24岁。以预备役是军队主要组成部分,其编制、训练内容和程度与现役军队相差无几,每月训练一天,每年再集中训练一个月,军官和军士还要再增加7天。动员体制要求预备役人员在24—48个小时内投入战斗。志愿服役包括现役职业军官和军士。完成义务兵役后继续留在部队服役的军官和军士为志愿服役。平时,只有现役部队和定居点犹太人配备武器,预备役部队有自己专用的武器装备仓库,此外,为防止战争随时爆发,以境内大部分建筑外表装修简单,一般都不加以粉饰。
  以色列有完善的军事教育体制,以军拥有各类军事院校30所,分初、中、高三级。初级军事院校28所,按军兵种划分,负责本军兵种新兵训练和军官军士专业培训。中级军事院校为指挥参谋学校,负责培养陆、海、空三军营至旅级指挥和参谋人员,学制1—2年。学员为上尉至中校级军官,毕业后将成为部队营、旅级主官。高级军事院校为国防学院,学制1年。学员中中校以上军官占60%,来自外交部、国家安全总局等部门的地方学员占40%。
  此外,以色列还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情报队伍,这就是摩萨德。其全名为“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总部设在特拉维夫,其搜集情报能力之强,办事效率之高,令美俄情报机构刮目相看。目前摩萨德已成为以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西方国家给予大力支持
  以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光靠其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以军广泛接受来自西方的支持。
  英国是以军武器最早供应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就帮助犹太人建立了哈加纳,并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1948年—1967年期间,法国是以色列主要武器供应国,先后向以提供各型飞机近500架、坦克近300辆、各型舰艇近20艘。法还帮助建立迪莫纳核反应堆及生产“杰里科”地对地导弹。目前,以军已拥有携带核弹头的100枚“杰里科”导弹,射程为500—2000公里不等。1967年“6·5”战争后,法一度限制了对以的军火供应。
  美国是目前以色列最大的援助国。据不完全统计,1948—1987年期间,美共向以提供了38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军援占了62%。1987年至今,美国每年向以提供30亿美元援助,其中军援为18亿美元。可以说,从美援总额及人均受援额上来看,以都是世界上接受美援最多的国家。▲


《环球时报》 (2001年08月31日第十三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5#
发表于 2005-7-22 15:19:00 |只看该作者

同為以色列公民的亞美尼亞人、巴勒斯坦人及其他阿拉伯人不用服兵役?

阿拉伯人之中只有德魯茲人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1997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05-11-5
注册时间
2005-3-26
16#
发表于 2005-7-22 18:21:00 |只看该作者
北姑兄弟说得不错,应该是黎巴嫩德鲁兹人中才是基督教徒比较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0-28 15:21 , Processed in 0.27037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