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4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三月歌坡,和我民族的印象

[复制链接]

31

主题

1

听众

4912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6-1-12
注册时间
2003-11-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23 17:1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载自左江在线http://www.chongzuo.net.cn/bbs/

作者:壮人新传

  五月初一个周日的早晨,人赖在床上被一阵喇叭声叫醒,仔细一听,是家附近广场传来,音质很差的扩音器放的是本地的男女声山歌。
  很熟悉的唱腔,但歌里的唱词却令人一片茫然。今年的五月正是农历闰三月,猜想今天广场有歌坡,否则假日里没有人这么早来凑热闹。广场设计建造了一个圆形的中间水泥地,周围两三圈条形坐墩的“歌坡”会场。是否举行过歌坡没有注意到,歌坡附近的草地倒是时不时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天黑时坐在那儿对山歌。
  长假也是无处可去,打算起床来弄点东西填饱肚子,走几步路到广场,看热闹去。
对歌坡的最初印象,是人们刚从“集体、生产队”中解放出来不久后,有了相对活动的自由,还在人心里记挂着的中断了几十年的本民族的歌坡,又渐渐在阳光下,在这片红土丘陵的山水间兴起了。第一次看歌坡,已经十三四岁,歌坡在一棵榕树下四周围散开,一小圈一小圈的人群,一层一层地把两对歌手围起来。拼命挤进去后,只见坐在地上的歌手都用黑雨伞遮着,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已经没有了印象。那时候附近有驻军,那些年轻的军人也在人丛中挤热闹,看着一对对歌手在那里捏腔作调,怎么听也听不懂唱了些什么,与电影“刘三姐”里的对歌没有丝毫相象之处,只好失望地走开了。
  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到,而山歌的唱腔跟葬礼上的哭腔很是相似,对成长中的青春实在是一种忌讳,世界也似乎越来越大,人便对不知所云的山歌失去了兴趣。工作后,偶尔在回老家的途中,在拥挤破旧的班车上,又见到三两成群上了年纪的乡人,男男女女,带着草帽和手编的藤篮或很旧的皮包,挤成一堆,在往某个村镇举行的歌坡赶路或是散了歌坡回家的路上。而车上的熟人,则是打趣的语气,用土话问这些白发苍苍年老的歌手,山歌里唱些什么或是得了什么样的奖品――这些场景,总让人觉得,山歌与一般人的生活,有一层很厚实的隔阂。
  重新对山歌起兴趣,是在一次公事后的酒桌上,听邻座一个二十出头也是吃公家饭的后生仔说起了广场唱山歌的事。他说有个晚上到广场散步,经过“歌坡”时,听到幽暗中几个老人坐着对歌,也是听不懂,只是山歌里来来回回的“哥呀妹呀”这两三个词,让他感到肉麻不已,大倒胃口。有人接着把听来的与山歌有关的“风流韵事”讲开一番,酒桌上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这些笑声倒让我疑惑起来:是什么原因,让那些已经走过人生大半,我们这个年龄人的父亲和母亲们,在他们的余生中,不顾旁人和后辈的不解乃至嘲弄,执着地表现对山歌的热情与爱?
  将近10点,广场“歌坡”那一端来了六、七十位乡下的老人,在草地上三三两两地散开说着话,场面看上去很是热闹。“歌坡”上的那排树挂着一幅很长的标语,注明这次歌坡要宣传的内容,树底下一字摆开6、7张桌子,满满地坐着一样上了年纪的人,统一穿着印有字的黄色文化衫,让人知道他们是某“山歌委员会”的成员,“主席台”中间坐着位脸色圆润的中年人,猜想他应该就是此次歌坡“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委员会”的十几个老人忙着与领导排队合影,倒茶、预备歌坡开场的鞭炮。而趁歌坡的的人们则自顾言谈交流,仿佛两不相关。
  我无所事事地在人群和广场另一端闲逛着,高声喇叭开始传来“委员会”主持人的吼叫,他希望四周的群众静下来留心一、二、三位领导们的讲话,领会精神,把山歌唱好。这种情形让人感觉时光在倒流。主席台排排坐的领导们开始一一说话,高音喇叭也毫不吝啬地向广场传递说话人的歇斯底里,警告歌手们这一不准与那一不准。半个小时过去,歌坡的中心水泥地鞭炮终于响了,挤在主席台中间的领导们而后脱身离去。
  歌手们在草地的水泥路两端面对面,用着我所熟悉的唱腔与不懂的唱词,演绎着民族传自古老的情感、山歌。每一个对歌阵都是两名男歌手对两名女歌手,尔后周围是一圈同样对山歌痴迷的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有的对歌阵围的人多些,三十多人,有的则少,十人左右。但是,总是与歌手一样的投入,神情专注,对一些精彩的对歌词,满脸会心的笑,甚至全场爆笑。
  翻了翻“委员会”准备的山歌词小册子,感觉没有太令人惊讶的东西,歌词所描述与表达的,大多是壮族人在物质匮乏年代中,男女间朴素的恋情,甚至是“苦情”――歌词里出现大量的予人温饱的物质词汇:米、薯、玉米、锅……
  歌坡前与两三个男歌手聊了聊,他们认可了山歌大抵唱的这些内容,说山歌唱到最后,也总是为了两情相悦。其中一位说到这里,借口歌坡要开始,他要找搭挡,不再应付我的好奇心,让我悻悻走开了。
  我在人群中走走停停,懊丧着无法听懂那些让人群开怀大笑的唱词,也无缘由地宽慰于一张张苍沧脸上舒心的笑容。人群中不论歌者或者听者,他们大多白发花苍苍,镶着假牙,穿着最便宜简朴的衣服,脸上的绉纹沟壑纵横,肤色黝暗,岁月的艰辛一览无遗。在这开心与会意的歌坡,山歌让他们回到了青春的年代,让他们再一次触摸到那段人生美好的恋情。
  歌坡一直延续到下午四、五时多,对歌和听歌的老人们从草地移到树荫底下,聚集的人群并不见少,只是更集中在几对对唱显得更精彩引人的歌阵。太阳一点一点移向左江对面的山峦,整个广场开始显露近晚的一丝凉意,阳光从正午的灿烂逼人过渡到和缓的金黄色,仿佛要给这些年老者的歌会,一个温和的时辰与空间。
  广场下,左江静静地流淌,下午的阳光无声地在水面刻画波纹。
  山水无言,这个民族的歌声已经在它们左右周围唱响千百年,从久远青春嘹亮的嗓子到今天年老酸涩的歌喉,它们永不为所动――即使山歌是这个民族区别于世的标识,即使这个民族的山歌,将随那些年老的歌者湮灭于地底。山水只与阳光同在,抚育属于它们的生灵万物,人类不过是它们其中的一个孩子,其中的这个种群依借歌声催情,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却没有文字,没有音乐,没有舞蹈,历史只是村头那棵年老的榕树,只是那只日渐衰老喑哑、不再亮丽秀色的歌咙,只是与山歌一同传承而来的驭畜役已、掘土刨食,用一体筋力的极限过完一世的人生。
  我不懂山歌,正如山歌不懂我,它在这片山水近晚祥和的时空,孤独地品味自己最后的光荣。


                    2004.5――2005.5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沙发
发表于 2005-5-23 20:05:00 |只看该作者
有点欣喜,有点心酸!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板凳
发表于 2005-5-24 23:53:00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大学毕业后才开始接触本民族山歌文化的我,很理解作者的心情,因为我大学之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山歌文化,那时候的心情和作者一样对山歌有种墙外人看墙内人的感觉,现在深入接触了本族山歌文化,感觉到实际上是平易近人、丰富多采,奇妙无比的,无怪乎有这么多人如此热衷。希望贝侬们不要轻易断言山歌文化如何如何,不去尝试接触,如何知道其中的内涵呢?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1812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5-7-16
注册时间
2005-4-18
地板
发表于 2005-5-31 17:46:00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懂山歌!~~~ 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8 03:47 , Processed in 0.277448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