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2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忻城土司建筑群的建筑艺术

[复制链接]

257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8-21
注册时间
2004-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1 20:3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广西土司制度,自宋至清,历时千年,各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土司建筑应运而生。随着改土归流政策的不断推行,加上连年兵燹,土司衰落,这些建筑也因此而一落千丈,大多坍塌被毁,直至今日,以忻城土司衙门为主体的忻城土司建筑群是广西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了。   忻城莫氏土司,从其始祖莫保自元代任土千户时开始,到清光绪三十二年莫保的二十代子孙莫绳武被撤土司职务时止,历经三个朝代,长达五百多年。忻城土司建筑是莫氏第八代土司莫镇威于明万历十年始建,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其中土司衙门的土司祠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者由照壁、前门、正堂、长廊、二堂、三堂、后苑组成,另有东西辕门、东西花厅、东西厢房和兵舍、牢房分布左右,大门两侧阴刻“守斯土,莅斯民,十六堡群黎谁非赤子;辟其疆,利其赋,三百里区域尽隶王封”的楹联,为清同治年间著名学者郑小谷所撰。后者分照壁、大门、祭堂和正寝四个部分,是莫氏祭祖圣坛。二者占地9500平方米,全部砖木结构,飞檐挑脊,镂空花窗,庄严雄伟,堪称壮乡建筑瑰宝。   衙门东有风格独特的三清观,西为鳞次栉比的代理土司府第、土兵练武场和瑰伟的关帝庙,南为造型别致的“伴云亭”和专供致仕土司修身养性的石山溶洞——“龙隐岩”。北为亭榭、小桥和环布奇花异木的土司官塘,西北为庄重肃穆的土司陵园,园门立有华表的石制牌坊,神道两旁立着石人、石鼓、石马、石牛、石狮、石象,其建筑格局与土司衙门协调相称,形成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巍峨壮观的古建筑群。建筑群的背后是苍翠如屏的翠屏山,山上古木遮天,怪石峋嶙,石径通幽,是个令人留连的游览佳境。笔者不辞浅薄,今就其建筑艺术构思,谈谈个人一管之见。   巧妙的建筑布局   忻城土司建筑群,构思巧妙新颖,布局完整自然,它不仅利用了山光水色的自然条件,为建筑物增加了色彩,从而形成了山水与建筑自然结合的独特风格,而且更加突出的是有效地利用了地形地势,来维护莫氏家族的切身利益,以实现其“本支百世”的长远目标。   我国古代习惯,以坐北朝南为尊。莫氏土司衙署则定在翠屏山北麓,并且坐南朝北而建,何也?考察过翠屏山的人都懂得,该山全长700多米,宽50米,高150米,东西走向,山的南面,如刀削斧砍,猿猴难登,地面凹凸狭窄,不是兴建成大型建筑的理想之地;山的东西两端,虽然较之南面优越,但由于山面过窄,如欲在此建署,则建筑物左右两翼均无所依,遇上兵荒马乱,易被攻破;山的北面,平坦宽阔,山下一汪清泉长年不断,山水之间相距400余米,是一片阶梯式平地。莫镇威心里明白,倘若衙署迁至此地,署后有弧形的翠屏山可成自然屏障,不用多少士卒,就可安然无事。在其前面的那汪清泉,不仅可以解决用水问题,还可作为制敌障碍。而其左右两侧,只要少量兵员坚守,十天半月亦难攻进,假若事急,可退至山上,以待援兵。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土司莫镇威梦寐以求的,而只要能保住莫氏家族生命财产的安全,至于衙署的方向和尊卑等等,自然退居到第二位。   莫氏土司除了对衙署的选址问题上进行精心推敲之外,对其它建筑的定点问题也围绕着“安全”二字进行了巧妙的安排,鲜明地体现了以土司衙门为主体,也就是以土司为中心的规划思想。现就其布局的艺术构思概述如下。   前已说过,忻城土司建筑群,规模宏大,大群体中又分若干小群体,群体中又有若干单体。怎样安排才能主次分明,和谐统一,又便于武装防卫?在莫氏土司的脑海里是十分明确的。中国封建时代非常强调对祖宗的崇拜。宋理学鼻祖朱熹在《家礼》中说道:“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莫氏土司,自然把祠堂视为高于一切的神灵起居之地,视为保佑子孙兴旺发达的精神力量,毫无疑问,应当遵循古训,把莫氏土司祠堂兴建在土司衙门之东,以便于祖先享祭,遇到水灾火警,盗贼窃掠,便于先救祠堂,迁神主遗书,以尽子孙之孝;如若事急,还可作为衙署障蔽,以保卫土司家族的安全。除此之外,土司最新近的人莫过于其弟妹、叔侄等家庭的成员了。这样官族府地的定向问题,自然而然就紧挨在土司衙署的西面,其间还建有戏台、士兵的练武场等,以加强土司和这些亲属的联系,保护他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反过来也缓和了土司来自西面的外部压力,仅仅如此还是不能令人放心,于是又在土司祠堂东侧建造一座三界庙,在官族府第西侧建起了关帝庙,并在两庙附近安排了韦、刘、杨三姓亲戚的住所,再往外是群众的住房和城墙了。这样,整个建筑不仅对称、协调,主次分明,任何队伍若想从左右两侧攻入衙署,至少要越过城墙、民房、庙宇、官族府第四道障碍。   衙署前面如何布局呢?精明的土司把那眼流泉加深加宽,使其水面面积迅速增加到20多亩,中间建起亭榭,是为土司官塘,而在其东西两侧,布满了群众房舍。这样一来,在武器粗劣、无良好交通工具的年代里,要从官塘对岸涉水攻入土司衙门,就只有望塘兴叹了。   多彩的建筑装饰   忻城土司建筑群不仅以其巧妙的建筑布局闻名乡里,而其丰富多彩、饱含着等级、权威和吉祥寓意的色彩、装饰也吸引了四方观众。   我国早期房屋建筑的色彩来自矿物和植物颜料。随着阶级的出现,色彩的使用和演绎,除了上述生产条件外,还为历代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所左右。忻城土司建筑群对色彩的运用,也深深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它遵照封建社会色彩以黄为尊,赤色居次,以下依次为绿、青、蓝、黑、灰的严格规定,避开帝王的宫廷建筑常用的金黄颜色,大量使用了赤色这个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高贵色彩。在衙署内,以赤色为主调,以绿、黑、白颜色为补充,对大门、柱子、屋架、檩条、椽皮、花窗、隔板以至床架、茶几、桌凳统统以赤红的颜色,给人以温暖、热烈和富丽堂皇的感觉,从而巧妙地烘托出土司的富有和权威。   忻城土司建筑群的装饰,种类殊多,尤以屋脊、柱础、花窗为最,仅以土司衙门和土司祠堂为例,它上至屋脊,下至柱础,内至屏风,外至照壁,大至花窗,小至瓦当,或石刻,或木雕,或泥塑,或彩画,布满了各种生动活泼的人物、动植物形象和几何图案。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人物以外,动物的有蝙蝠、蝴蝶、鹿子、鹭丝、螭吻、狮、虎、鹤、鱼、猴、兔、象、麒麟、喜鹊等,植物的有松树、葫芦、竹子、花草等,器物的有石鼓,文字有“寿”、“”二字,总共二十多种。同种内容的图案,又有大小、形状、种类的差别,如“寿”字,就有长寿字,团寿字,篆体寿字,或方或圆,或大或小,或立或卧,形象各异。又如蝙蝠就有彩画、泥塑、木雕三种,大的超过七尺,小的仅有二寸,或升腾,或俯冲,或正面,或侧面,均各有别。   莫氏土司为何选择上述图象作为土司衙门的装饰?主要是图个吉祥如意,以满足其“本支百世”,稳坐江山的心理要求。如蝙蝠的“蝠”字,蝴蝶的“蝴”与“福”谐音,表示屋主乞望“家富人贵,儿孙满堂”;葫芦的“芦”字,鹭丝的“鹭”字,鹿子的“鹿”子,与“禄”是谐音,表示主人希望“高官厚禄”“出人头地”,二者与“寿”字连在一起,自然是“福、禄、寿”三者齐全,是举家富贵长寿之寓意。   在衙署的屋脊上,有一种形象活泼的草本植物图案,名为草龙,亦称凤草。为何在龙凤前后要加上“草”字?大家知道,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皇帝自称为“真龙天子”,以凤喻为有圣德之人,“凤凰不与燕雀为伍”。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社会,凡是龙凤形象的建筑物,只有皇帝及其家属才能享有,别人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否则,就要承担僭位的罪名。官阶只有七品的莫氏土司,自然不敢去冒这个风险,但他渴望得到世人最崇敬的祥端之物,以庇护自己全家平安的思想是不亚于别人的,于是他变了个法儿,在屋脊上塑出这种看去象草,似龙非龙,似凤非凤的图案,以应“龙凤绕脊,瑞气盈门”的心理要求。   忻城土司衙门是砖木结构的建筑,极易引起火灾,迷信鬼神的土司,渴望一种能避火祛灾的神物,保佑造价昂贵的屋宇不被大火烧毁。装饰在大门屋脊两头龙头鱼身的奇异动物,就是承担灭火的责任。这种动物名叫螭吻,传说是龙的二少爷,龙头鱼身,通身鳞甲,能降雨灭火。所以,数百年来这个屋脊上的神物,总是坏了又修,缺了又补,让它日夜防范火神的袭击。   精美的石雕艺术   忻城土司建筑群石雕,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人物以及动植物龙、凤、狮、虎、牛、马、象、鹿、羊、猴、鼠、兔、花草和石鼓等,总共两百余件,其特点是:造型生动,寓意深刻,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衙门前面有两只狮子,高达二米,重约两吨,由大青石雕刻而成,石狮前脚竖立,后脚曲坐,作者一反过去民间剪纸技法,故意略去嘴中球体,巨口半张,双目平视,挺胸敛腹,既勇猛而又不显得凶恶,魁伟又不显得霸道,线条粗犷,栩栩如生,堪称壮族石雕珍品。   石鼓是土司建筑群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装饰物,在门口、在庭院、在陵园以及百余座柱础上面,无不留着它们的身影。为了改变饰物的孤寂单调,聪明的石工巧妙地给它们搭配了一些别的事物,使整个构图内容由单一变为多样。如侧立在门口和庭院的石鼓,为使其富有生机,工匠们便给它增镌了个鼓垫,并在其上添加了几朵云纹,从而使人感到,地上石鼓,似在浮飘,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如何把鼓状柱础打扮得更加漂亮,石工们在鼓下巧制了一个由八根柱子组成的鼓架,架间磨成八块光滑的平面,浮雕了麒麟等八种动物,这样一来,柱础比之原来显得更加多姿多彩。这是构图上的匠心独具。至于刻工,石匠们并不因为石鼓单一易成而漫不经心,粗制滥造,相反,却更加耐心细致地进行雕刻,让它更加完美生动。每当游人用手抚摸着那圈排列整齐,大小一样,隐约可辨的鼓钉时,莫不叹服雕工的细腻和一丝不苟的制作精神。   土司陵园的石雕,是土司建筑群大型石雕的总汇,是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赏戴花翎的十九代土司莫向岩于同治初年督工制成的。起自陵园大门,向南坐北,由低到高,石雕以等距离在神道两旁向莫向岩墓延伸,全长100多米,给人有小十三陵的感觉。   华表,是立在陵园入口处两侧,作为装饰用的圆形石柱,高约6米,分为柱头、柱身、基座三部分,柱头镌成葫芦状,柱身圆筒形,阴刻龙凤草,像是古代越族文身一样。基座比柱身粗大,是一个长约1米的四方体。整座物体,笔直光亮,刀工流利,技法精巧。   牌坊,立在华表的后面,由4根石柱和2根石条横连而成,形似牌楼,为防倒塌,每一石柱上由两块阴刻花卉图案半葫芦状的大青石镶入其内,从侧面看,像一完整葫芦,高大、古朴,颇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神道两旁有石雕,有石人、石牛、石马、石狮、石象、石兔和石鼓,高约四尺,全由大青石雕刻而成。这些石像,造型朴实生动,匀称和谐,线体流畅,劲健雄伟,十分壮观。   莫向岩墓,位于神道末端,直径5米,高3米,由桐油、黄糖、糯米、石灰、沙土混合制成,四周以一人高大石料镶住。墓顶立一圆石,俗称宝顶。墓前立一高大石碑,阴刻莫向岩生平文字,工整隽秀,碑前摆置一张高1尺,宽1.5尺,长3尺,四边刻有花草的石制祭桌,是清明节扫墓摆设祭器、祭品的地方,平滑光洁,民间十分少见。   土司建筑群中的石雕,除构图巧妙,雕工精美之外,寓意深刻,亦是它的所长。看完土司建筑群雕之后,也许有人会问,为何装饰那样多的石鼓?《桂海虞衡志》说:“铜鼓,古蛮人之所用”,“有鼓者号为都老”,“藏至二、三面者,即将雄居一方,僭称王号”。由此可见,铜鼓并非寻常之物,它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明清时期,铜鼓已很少人使用,但是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人们的意识中,特别是土司的脑海里,仍然十分强烈,为了表现权势,莫氏挑选了最好的石头,精制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石鼓,装饰在建筑物中,这正是土司装饰建筑群的用心之良苦。   (原载广西《民族纵横》1994年第三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5-12/200512812183381526.jpg[/img] 山清水秀在宜州,谷围高高站村头, 散开几排喝德米,人生得意亮歌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24 05:39 , Processed in 0.147955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