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它帮忙
有个男人上街买了一担米,一头重,一头轻,不好挑。他抓抓头
皮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轻的一边放上一块大石头。他汗流泱背地把
米挑到家,放下担子,长长嘘了一口气道:“今天幸亏有这块石头,
不然简直没办法挑回来!”
前面也有雨
有个男人在雨里慢慢行走。路上有人见了觉得奇怪,问他道:
“雨下得这么大,你怎么不快点走?”
他从从容容地答道:“快点儿走有啥用?前面也有雨嘛!”
夏天戴毡帽
大热天,有个男人戴着毡帽在太阳下面走,走得满头是汗。遇
到一棵大树,就在树荫下歇凉。他一面脱下毡帽当扇子扇,一面说:
“要是没有这顶毡帽,真要热死我哩。”
空城计
从前,有个“三国迷”。一天,村子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空城计》。三国迷实在想看,可是家里没人看门咋办呢?失盗不是要吃大亏吗?他在堂屋里来回踱着,猛的,他一拍大腿:“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放着孔明的计策为何不用?”于是,他敞开大门,把灯笼高挑在大门口,书案上也是明灯烛火的。然后把袖子一甩,就去看戏了。原来,他用的也是“空城计”啊!
看完戏回来,把家里的东西一清点,线没少一条,针也没短一根;他赞不绝口他说:“孔明真神人也!”自此,对诸葛孔明更加佩服,敬若神明。
隔了不久,村里又唱戏。这回三国迷又点起蜡烛灯笼,敞开大门,跑去看戏,他又用上“空城计”了。
可是,他这次看完回来一看,不禁放声大哭,原来连家里的大门都被小偷卸掉了。他气得大骂诸葛亮,在书上见到孔明的名字,先是一墨杠,然后就挖掉,一本好生生的《三国演义》,被他挖得百孔千疮。
这一天,三国迷又在骂孔明,还在书上挖诸葛亮的名字,偏巧
让一个说《三国》的把式看见了,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三国迷把家里被盗的事原原本本一说,那把式捧着肚子大笑道:“孔明哪里是大蠢货,大蠢货正是你自己啊。”
三国迷问:“咋?”
把式说:“你再翻翻《三国孩义》,要是找到孔明两次用‘空城计’,我认你被偷的帐!”
三国迷听了,不知咋回答。
美学
甲:“你买了本《美学》?”
乙:“是啊,我们和美国建交以后,各方面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了,是该认真了解美国。因此,我便买了这本有关美国学问的书回来好好读一读。”
甲:“……”
腌蛋
有两个傻男人偶然在一起吃腌鸭蛋。第一个惊异地问:“我平时吃的鸭蛋都很淡,为什么唯独这个蛋这么咸?”另一个说:“我是个非常明白的人,这个事幸亏你问到了我,我告诉你吧,这咸蛋就是那腌咸了的鸭产生出来的。”
“不识数”的播音员
电视里放映精彩激烈的乒乓球赛,引起了老奶奶的极大兴趣。
看完后她啧啧称赞:“球打得好,球打得好!可惜偏偏找了个不识数的播音员!”
小孙孙听了不解地问:“人家咋不识数?”
老奶奶说:“明明是两个人在打球,他偏说是单打。明明是四个人在打球,他却硬说是双打。他少数了一半,这不是不识数是啥?”
舂米的方法
有个男人自豪他说:“我今天有了一大发明!”
“嗬,你发明了什么?”大家纷纷问他。
“我发明了一次用两个臼同时捣米!据我观察,捣米时木捶下去能捣到米,可是抬起来时,上面没米可捣,这不是浪费气力吗?若
是上面也倒悬一个臼子,那不就可以上下同时捣米了吗?”
“是个好主意。可是请问,上边倒悬的那个臼子里,怎么装米呢?”
这人听了,“嘭”地拍了一下脑袋道:
“哎呀!这件事我可没想到。”
还是步行好
有一个人买了10头驴子,当他骑在一头驴上数数时,发现只有9头驴子,当他下来数时,就有10头驴子。于是他说:“我步行就赚一头驴子,骑驴就损失一头驴子,还是步行好!”
岂不更快
有一人奉命去送紧急公文,上司特地给他一匹快马。但他却跟在马后面跑而不骑马。路人问他:“既是如此紧急,为问不骑马。”
他说:“六只脚一起走,岂下比四只脚更快!”
王老汉买驴
有一天,王老汉从集市上买了一头毛驴。在牵驴回家的路上,有两个小偷悄悄地跟上来,一个解开牵驴的绳子,套在另一个小偷的脖子上,然后把毛驴牵走了。
回到家里,王老汉回头一看,驴不见了,后边套的却是个年轻人。
“我的毛驴呢。”王老汉惊奇地问。
“是这么回事。”小偷回答道。我不孝顺父母,神仙就把我变成了毛驴,遇上你这样的好心人买了我。神仙就又把我变成了人。
“走吧!”王老汉一边解绳子一边说,“以后再也不能不孝顺父母了,不然还会变成驴的。”
第二天,王老汉又来到集上,意外地发现了他昨天放走的那条驴,一个人正在叫卖。
王老汉走过去,用嘴对着驴的长耳朵大声说:“年轻人,这回可没有人救你了!”
割了牛头砸瓦罐
有一家人养了一头牛,这头牛因为偷吃粮食,把头钻进瓦罐里拔不出来,全家急得没法,只好叫孩子去请他舅父来。舅父看了一眼就说:”这有何难!把牛头割下来。”
外甥照办,牛头割下来了。大伙儿一看,牛头还卡在瓦罐里,就又问舅父怎么办。舅父说:“把瓦罐砸了!”
外甥又忙把瓦罐砸碎。果然,牛头骨碌出来了。
全家都夸舅父有办法,这时舅父却放声大哭起来。全家忙问舅父为什么伤心。舅父抹了把眼泪,说:“我这么大年纪,还能活几天!将来我死后,你们再遇到作难的事,可找谁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