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1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阮西湖教授的人类学观点

[复制链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4-27 23:3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自《世界民族》2003年第1期

题:五十年学术生涯的写照——阮西湖著《人类学研究探索》评介
作者:周用宜

   在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周年之际,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阮西湖著《人类学研究探索——从“世界民族”学到都市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探索》是由阮西湖教授历年所发表的近百万字的著作中精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组合而成的,共计27万余字,是他50年学术生涯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该书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学术观点,浓缩了他数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及对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思考,按专题分为七章:种族理论的错误与种族歧视,民族理论初探,民族情况考察,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与实践,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都市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人类学的应用性研究,重视民族理论和学科的发展趋势研究以及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强调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持久发展和繁荣,是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该书可以说是中国应用人类学中重要的专著之一。
  以下将该书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较系统地研究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一词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在加拿大使用,70年代澳大利亚也提出了多元文化主义。概括起来,多元文化主义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的社会,二是指多元文化社会里的各种文化相互尊重,三是指政府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政策。
   阮西湖多次赴国外考察,率先研究和归纳世界各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并进行对比研究。他在研究了“同化政策”、“一体化政策”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后,提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符合世界民族发展的趋势。这是因为:
   1.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旦形成,就很难消失。
   2.由于国际交往日趋频繁,人员交流增多,从而造成各国民族成分越来越复杂,要使一个国家的民族成分单一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3.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和旅游业的发展,各民族的习俗、节日等民族文化和艺术活动不仅弘扬了各自的传统文化,而且使一些人增进了对本民族的情感,同时也使一些人增进了对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因此,民族文化不但不可能很快消失,反而会更加发扬光大。
  阮西湖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国民族理论的研究之中,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他提出“多元文化教育”的主张,即在我国中学开设“中国多民族常识”课,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常识教育。课程的开设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单独开课,也可以将多民族常识分别插入历史课、地理课和政治课。待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开设“世界民族常识”课。与此同时,他还建议在中国尽快开设多元文化电视频道,用我国不同民族的多种语言播放关于少数民族生活的电视节目,并配以汉语字幕,进行跨文化的教育。

二、借鉴、吸收国外经验,联系中国实际,探索中国民族理论

   阮西湖的几个重要观点是:
   其一,民族形成多元理论。民族的形成过程是错综复杂的。阮西湖从世界各国民族的基本状况出发,总结了各国关于民族形成的理论,认为民族形成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用某一个模式来套世界上所有民族形成的规律”。不管以哪种模式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均属民族。具体而言,有从部落发展为民族的模式(如中国的炎帝部落、黄帝部落发展为华夏民族),有未经过氏族阶段的民族形成模式(如因纽特人、萨尔西人、比弗尔人等的形成),有由异种族同居后代形成新民族的模式(如加拿大梅第斯人等混血民族的形成。这一模式在白人殖民时期较多),有宗教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民族形成模式(如南非的开普马来人等伊斯兰民族的形成),有政治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形成民族的模式(如由荷兰人、日耳曼人和法兰西人组成的阿非利坎人)……
   其二,在构成民族的要素方面,阮西湖在起初的构成民族的四个要素(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根据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出现的因移民潮而形成新民族的情况,提出共同的民族意识、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历史渊源是构成民族的四个要素,并且这四个要素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识别民族,而不是逐条衡量、缺一不可。这种提法不仅符合各国民族形成的实际,而且有利于移居他国的人们共同体在异国形成民族后,享受民族平等权利。此观点在国际人类学会上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评价。
   其三,不能以社会制度来区分民族类型。民族属于人类学范围,可以生存于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
   其四,阮西湖于1982年考察北美印第安人以后,提出小民族不会因实行同化政策而消失。20年来,其观点已得到证实。如加拿大的印第安人正在不断壮大和发展,而没有消失。
   其五,强调小民族对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即一国之内务民族间的帮助是相互的,并非仅是大民族帮助小民族,小民族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是阮西湖对中国和北美地区国家的民族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其六,居民具有两种属性,即国家属性和民族属性。国家属性是第一位的,要突出国家意识,同时承认居民的民族属性。一个国家对于所属公民(居民)不仅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要重视民族属性,尊重民族意识。
  其七,建议不要使用“族群”一词。不论是联合国对当代社会人类群体的划分——种族、民族,还是我国的政府文献,都使用“民族”这一术语,未见过“族群”的提法。国际上广泛使用的ethnic group不能译为“族群”,因为它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们共同体”演进的各个阶段的表述,也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对当代社会人类群体的划分,同时也有悖于世界各国人类学者所表述的“民族”的原意。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术语是无可非议的,但将“族群”作为术语使用,会使本来意见就不统一的一些术语产生歧义。因此,阮西湖建议今后不用或少用“族群”一词。

三、关于都市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人类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分支。我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方涉猎这一领域,其中阮西湖教授就是积极的倡导者与先行者。
   1988年,我国有城市432座;而至2001年底,我国的城市即增至662座,城市人口达3.6亿,城市面积达60.7万平方公里。城市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国有56个民族,90%以上的县至少有2个民族共居。少数民族地区已出现了特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城市),如乌鲁木齐。都市通过民族文化反映民族特点,各民族居民则在都市这一特定场所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来表现各民族的关系、民族的发展趋势和文化变迁等。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更要求我们从人类学的角度对城市化问题进行研究。
  阮西湖教授多次强调开展都市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性,对该学科的理论建设做了多方面的思考。在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的领导与组织下,人类学专家特别是青年学者已就多元文化、城市社区、民族关系、汉民族及少数民族、城市人口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的调查与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引进世界最新的种族理论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于1995年修正了人类生物学关于种族的概念,提出“生活在现今的所有人类属于单一人种,即智人(Homo Sapiams),并拥有共同的血统”。
   “种族”一词到16世纪方才出现,而“种族主义”一词出现的时间还要晚。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下,于5万年前逐渐形成了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蒙古人种等。目前,进步人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人种,即智人,而过去按人的肤色来区别优劣种族,则是与殖民主义者歧视、灭绝土著和弱小民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是错误的,没有学术价值。
   当今,我们宣传“人类属于单一人种,即‘智人’”,对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都具有现实意义。
  在这本近30万字的著述中,反映了被同仁们誉为“焕发青春的老一辈人类学家”的阮西湖教授那种对事业孜孜不倦的执著态度,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应用性研究的良好学风。我们期盼他的新作不断问世,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用宜,编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00720)
 [责任编辑:丁克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沙发
发表于 2003-4-28 19:32:00 |只看该作者
  长了些见识!
  多谢!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28 01:18 , Processed in 0.17481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