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6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民间文化保护开发并重

[复制链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9-7 15:0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广西是个多民族地区, 12个世居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神话、史诗、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各种艺术、技艺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这些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份,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和联系世界的桥梁。保护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薪火承传,将极大地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我区民族民间文化也面临一些尴尬局面。

       民族民间文化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些地方,如东兰、环江、武鸣、三江等县+自治县,的教育部门积极与文化部门联系,开展“乡土文化进校
园”、“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内容进教材进课堂”活动,使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绘画等在少年儿童中得以传承。我区还出版了10部民间文化集成志书,使大量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得以留存。各地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举办了一些大型活动,如蜚声中外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文化节”、河池的“铜鼓山歌艺术节”、柳州的“奇石文化节”等等,这些活动不但展示了地方的民族文化资源,宣传了地方的文化特色,还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积极性,出现了一批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典型,如临桂县五通镇的“三皮画”、灵川县江头村群众自办的“博物馆”、靖西县的“绣球村”、阳朔县高田镇的“民间雕刻”、融水县的苗族芦笙队等等。由自治区文化厅申报立项,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策划,著名导演张艺谋等众多艺术家加盟、企业投资运作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出现,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为我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也是阳朔县的一个旅游亮点,进一步带动了桂林的旅游业发展。
       2001年在全区文化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明确要求建设民族文化保护工程。之后,在有关部门的主持下,在历时两年多的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广西民族文化工程总体规划》,基本思路是:以保护机制的创新为动力-以保护项目的建设为中心-突出重点-注重特色-试点先行-统筹兼顾-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整合力量-整合资源-量力而行-讲求效益-力争今年取得阶段性保护成果。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目前文化部已经公布了全国两批共39个试点名单,我区的“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已被文化部列在第一批10个试点中。目前各地上报有“环江毛南族傩文化”、“平果壮族嘹歌”等90多个保护项目,其中靖西资源普查、宜州下枧河流域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平果壮族嘹歌、环江毛南族傩文化、马山壮族多声部民歌、梧州龙母文化等6个项目被确定为自治区第一批试点。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要得到长期有效的开展,必须有法律作为保障。目前《广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已经修改了14稿,该法规可望年内颁布。
搞好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普查,摸清家底,是做好保护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对濒危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在进行普查的过程中,要参照国际做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的建立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申报工作接轨,在国家级名录的基础上筛选出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项目。
       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一项涉及各个文化艺术门类、多种人文学科的系统工程,理论含量高,学术性也非常强,因此,需要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来保证。
       建立和完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投入机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必须有可靠的经费支持作保障,为此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支持。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建设,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
                                                 原载2004年9月6《广西日报》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2

听众

4279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5-3-4
注册时间
2003-8-17
沙发
发表于 2004-9-28 23:03:00 |只看该作者
民族民间文化应好好保护下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并以此促进旅游开发,发展经济建设。

SenYu---- 浓浓的异乡情,只因爱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21 23:25 , Processed in 0.157615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