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65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年佚事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13:26: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8-11-4 22:34 编辑

                            童年佚事

    本文写的是,本人童年时代经过的和看到的一些事情。
                        1 课桌上的三八线
    我上小学的时候,是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四年之间。虽然新中国成立已有二三十年,由于某种原因,当时许多人的头脑中还塞满着旧时代的封建残留思想,男女之间的那些事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小学生也不能例外。在学校里,男生从未和女生一起打球,捉迷藏,女生也从未和我们一起踢毽、跳绳。在村里,成年男女之间即使擦肩而过,皆是互不搭腔,也不能四目相对,偶尔这方无意往那方身上看了,为避免他人的闲言碎语,也只是匆匆一眼扫过便收回目光。我们虽然不懂“男女授受不亲”、“非礼勿视”这些古训,但在社会舆论的氛围中,在长辈严格的监管下,男女双方都能自觉严格遵守,无特殊情况,绝不敢跨越雷池半步。
    贪玩、好动、淘气是小孩子的天性,课外时间玩耍嬉闹纯属正常,然而,上课时间,许多男生不认真听课,在下面频频搞小动作,女生也没闲着,同桌之间有着说不完的私房话。因为这样,一节课上完,许多学生都不懂老师教了些什么,考试成绩因此不太理想,老师十分恼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聪明的老师不得不使出撒手锏———安排座位时实行男女同桌制度。按照原来惯例,一个桌子安排两个座位,男生和男生同桌,女生和女生同桌。为了杜绝同桌两人搞小动作、扯大炮(方言:意思是漫无目的地瞎扯)等不良行为,老师故意把有不良行为的男生和女生的座位安排在同一桌。就这样,淘气的男生找不到玩伴,小动作少搞了,女生也因找不到“倾述对象”而不再整节课都扯大炮了。自从实行男女同桌制度以后,课堂纪律果然明显好转。
    课堂纪律的问题解决了,另一种问题也跟着来了。那时候,我们不知道有“天地尊卑、男尊女卑”的古训,但在潜意识里,我们和成年人一样,一致认为女人生来就是低人一等,男人再怎么不济,也要在女人面前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以示权威。为了显示我的绝对权威,我用笔在课桌上划了一道线,并把这道线称为“三八线”。线的这边三分之二强,是我的“神圣领土”,线的那边是我的同桌女生林小燕同学的“地盘”,只占据了不到课桌三分之一的地方。上课时间,双方从不说话,表面上双方都在各自的“领土”上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暗地里,男的时刻处于一级戒备状态,女的则提心吊胆,生怕稍有疏忽无意越过分界线,遭到男的拳头伺候。有几次林小燕无意越界了,我都在第一时间做出适当反应。尽管我知道她是无意的,是情有可原的,但我还是毫不含糊举起铁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象我这么强硬,也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象林小燕这样软弱可欺。遇到男弱女强的时候,情况就会逆转,于是,女的要么公开向男的吐痰,要么当众宣称“gou lau mwngz haenh haq(难道我怕你不成)”。面对女方的公然挑恤,男的出于本能,一般都会“自卫还击”,哪怕是象征性的。有一定实力的多少能挽回一点面子,实力不足的多被女的奚落一番,严重的还被打得落花流水惨不忍睹。从此以后,这个男的就要遭受全班男生,甚至全校男生的嘲笑。
    面对“校园龙凤斗”的桥段不断上演,老师大半是装聋作哑,只有闹得不可开交时,才会出面处理,而且多半不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就是各打五十大板敷衍了事。
    然而,凡事总有个例外,并不是每对同桌男女都是泾渭分明剑拔弩张,也有同桌两三个学期相安无事的,罗待佑和李吉吉堪称典范。当然,这也招来很多闲话,有说罗待佑不中用不配做男人的,有说李吉吉是骚货,想长大后嫁给罗待佑做老婆的。更有甚者,说老师之所以这么安排,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面对种种流言蜚语,两人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始终一付毫不在乎的模样。说来也巧,若干年后,两人果然成了一对恩爱夫妻,做媒的不是别人,而是安排他们同桌的语文老师。
    那时候,不知道始作俑者是哪个老师,利用“男女授受不亲”的主流观念安排小学生男女同桌,以达到解决课堂纪律的目的。这种现象在我们这一带许多学校、班级曾经流行过很长时间,确实收到一定效果。然而,由于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观念作怪,也衍生出一些负面问题,比如“三八线”现象。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并没有人质疑其合法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与时俱进,妇女的地位空前提高,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课桌上的,还是人们心中的无形“三八线”,早已消失得毫无踪影。
                         2 画眼镜和冲厕所
    小学四年级,我们班主任不但上语文课,连数学、自然常识、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都是由他一手包揽。
    小时候,我们农村小孩没几个不调皮的,放学后都一个劲的疯玩,可以说是毫无节制,课间,男的或打球,或互相追逐,女的跳跳绳、踢踢毽,没几个不是精力充沛精神抖擞的。
    酷热的夏季,既没有电风扇,也没有空调,人坐在教室里,都很困。然而,课余时间,我们还象往常一样尽情玩耍,根本没有“午睡”这个概念。因此,很多同学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有打哈欠的,有伏案而睡的,更有甚者还口角流唾鼾声大作,同学们见状,忍不住笑出声来。不料,笑声惊动了凌老师,于是乎,好戏开始上演。
    只见老师一言不发,从讲台上拿起毛笔、墨汁瓶,貌似神态自如走向睡觉的同学。而后毛笔蘸蘸墨汁,就往他眼眶上画个圆圈,椭圆形的,小鸡蛋那么大。按照凌老师的意图,这个圈画好后,再继续在另一个眼眶上画一个,最后是画一条杠,把两个圈连接成一付完整的眼镜。
    然而,老师的宏伟目标很少能彻底实现,往往是一个圈刚画一半,被画的同学似乎误以为有苍蝇或者蚊虫停留在眼眶上,就用手又拍又抹。同学们见了,皆哄堂大笑,把他给笑醒了。醒过来后,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却发现眼眶已经被自己抹黑。
    尽管离预定目标甚远,老师脸上依然写满成就感,却装着遗憾的样子摇摇头,以调侃的口吻说:“太可惜,本来想送你一付眼镜,可是你不想要,算了。”一边说一边拿着毛笔,端着墨汁瓶,得意洋洋回讲台。
    按照当时的惯例,老师对上课说话、搞小动作、睡觉这类的“问题学生”的处罚手段,多是责骂、罚站、罚抄书、罚扫地等,较严重的才会扇耳光、“订板栗”、禁闭。老师则另辟跷径,使用画眼镜一法,在本公社(现在叫乡镇)可谓绝无仅有,独树一帜。如果要评选本土“最雷老师”,不妨给他个“最佳创意奖”。当然,老师们的出发点固然是为学生着想,不过,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其方法方式却不宜提倡。

    我的五年级老师是小学五年级毕业,这小学还是民国时期的。虽然读书少,学历低,老师却好学上进,对我们的学习抓得很紧,是一个有责任,有抱负的老师。
    老师课堂纪律严格,课外又布置了很多作业,针对很多同学怕写作文的情绪,又要求每人必须背诵若干课文,定时检查,不按时完成任务者罚他没商量。然而,全班有四五十个学生,不可能一一检查,只能分组验收。
    所谓的分组验收,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个八个,站起来齐声背诵。一个组里,有的背得滚瓜烂熟,有的背的断断续续,也有的连一个字也记不得的。背得的顺利过关,背得不顺溜的看具体情况可以“恩准”过关,背不得的只好认罚。
    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抄书,即从某篇课文的某个地方抄到某个地方,一要字迹工整,二不能有错别字,违反者酌情返工。另一种是冲厕所,不过冲厕所的机会不是每次都有。全校唯一的厕所,分成男女两部分,每个部分设若干个蹲位,每天安排一个班冲洗。被罚冲厕所的人要么是上课打瞌睡、搞小动作、开小差的,要么是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习成绩偏差的。我们班去冲厕所的,历来都是背书背得不好的。上课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无论在哪个班,从来不用干这种又脏又累的勾当。
    当时学校还没有自来水,连几个住校老师做饭、洗菜、洗碗的水都要去村口的水井挑,冲厕所的水则到村边的池塘取。池塘和厕所隔着一块菜地和一条马路,大约20米的距离。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加上年纪小,我们都力气不大,每次只能提着半桶水,一路上始终咬紧牙关。记得当时,瘦小的我和几个“同案犯”,从池塘边提着水桶穿过马路,走过菜地,再登上几级台阶,最后进入厕所里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如此反复了N次,把“战壕”里的粪便冲净,才能“刑满释放”。

    那个爱给学生画眼镜的老师,早在十几年前退休,现在还好端端的活着。近年来,问题学生被老师罚站、罚喝尿、扇耳光的案例频频被媒体曝光,涉事老师被停职反省者、被处分记过者屡见不鲜,不知他看了以后有何感想。
    几十年前的母校,厕所虽历经N次重建,却还建在当年的地方。和当年不同的是,不但安装了自来水,墙面、地板、“战壕”还贴上瓷砖。同时,每个楼层,每间寝室都有卫生间,也就是厕所兼洗凉房。
    我不禁赞叹:时代不同了,“问题学生”不用再象我们过去那样,被老师画眼镜,被老师罚冲厕所了。(2016年6月3日12时43分)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沙发
发表于 2014-1-4 23:59:24 |只看该作者
课桌上的三八线
。。。。这个,小时候好多同学因此而打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450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7-6-22
注册时间
2010-11-19
板凳
发表于 2014-1-25 20:25: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lai raiz di hawj raeuz nae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

听众

6579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7-21
注册时间
2005-8-15
地板
发表于 2014-2-4 11:22: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让我知道了“薯粉”是怎样搓出来的。我家乡也种木薯,但没有人搓薯粉,我们用的薯粉要到圩上、商店里去买。

点评

勒布农  没有淀粉厂的时候,就是这样“提炼”的。Maengz miz dienh faenj ciengj baenz ningq,couh dwg baenz yiengh guh lor。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4 13: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5#
发表于 2014-2-4 11:27:07 |只看该作者
袋里剩下的只是一些废渣。____和弄面筋是一样的.剩下的应该是面筋,拿来炒好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6#
发表于 2016-6-19 18:49: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8-11-4 22:36 编辑

                                                     3 看贼、抓贼,和做贼
    小时候,“贼”是一个很可耻的字眼,一说到“贼”,大人们皆是满脸不屑的神情。贼有大小之分,大的如“国字号”的王、张、江、姚,林某某等,小的有夜摸(本地方言;专指深更半夜潜入他人家里偷盗财物的人)、扒手、骗人钱财等,至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中等贼,多是公社、县里的单位领导。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看贼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看大贼只有报纸上才有,而且不常有,看中贼一般是在布告上。布告贴在街道、村里的墙面上,往往只写贼的姓名、工作单位或者家庭住址、何时何地犯了何罪,被判多少年刑等,没有相片。布告上有时也有小贼,不过,想要看到真人,必须去戏台。
    记得那时,圩日跟着大人上街,偶尔总能在圩亭边的戏台下看到贼。戏台是旧时做庙会演出的地方,后来成了政府开万人大会的会场。既不演出,也不开会时,戏台偶尔也会摆上用场,如给贼站在上面展览等。
    贼站在台上,都是被绳子把双手绑在背后,也有被带手铐的。此外,每个人胸前还挂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诈骗犯”、“抢劫犯”、“盗窃犯”等字样和贼的姓名。记忆中,贼总是低着头,有的满脸愧疚,有的满脸沮丧还流眼泪,有的表面是态度和气,而透过他的眼神却不难发现,他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有种做贼光荣做贼有理的心态。看贼的人有不顾一屑的,有心怀同情的,更多的是一种“谁叫你做贼,活该被抓”的心理。

    单单看贼,已经很有意思,如果再有机会看到抓贼的场面,那更是令人兴奋的事了。
    记忆中的抓贼场面,往往是这样:圩日的大街上,突然有人呼喊:“Dawz de,ngah hawj de loet(抓住他,别让他逃脱)!”刹那间,很多人停下脚步侧耳听,紧接着有人向刚才发出声音的地方跑去,我们虽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也紧跟在大人身后前去看热闹。
    原来有个扒手,正把手伸进一个农妇的裤兜里要钱,被傍边的路人甲当场发现,路人甲立即喊叫(vunz haw Gap caek cih rongq suenj)。听到喊叫,近处的人立即围住扒手欲将之抓拿归案,远处的人也纷纷赶来帮手。扒手见势不妙,立即撒腿就跑,于是众人紧跟其后,穷追不舍,最后把他团团围住。眼看很难脱身,扒手“嗖”地一声拔出匕首,瞪着双眼作劈刺状,大有你们不让我走,我和你们同归于尽的架势。
    场面顿时静下来,静得连一枚缝衣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扒手拿着匕首,众人死死盯着目标,双方都在寻找彼此破绽。双方正紧张对峙着,突然间一个彪形壮汉高举着扁担冲进圈里,大喊:“何来的贼人,吃俺老程一斧!”话音未落,扒手的匕首已经被扁担打落,众人紧跟着上前把他抓了。据说,这个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是河对面的那利屯人,人称阿U大哥,是当年本公社鼎鼎有名的民间反扒高手。
    “光天化日,也敢在此胡闹!”有人不屑地说。
    有人更是愤愤不平:“少罗嗦,把他押往司令部。”
    于是,扒手被众人押到“司令部”——所谓的“司令部”,指的是公社大院里的派出所。

    通过多次看“贼展览”和看抓贼,让我们潜移默化接受了教育,形成“做贼可耻抓贼光荣”的正确观念。然而,长期接受过此等教育的我们却依然做了贼,而且不止一次。
    记得有一次做贼,是某个冬季的一天,我和特中(Daeg Cung)、那典(NdaekDenq)几个在野外玩耍,见到地里有一片萝卜长得十分诱人,二话没说就跑过去拔起,洗掉泥土就往嘴里塞。还有一次,我们见到放在晒谷场的柴油机,起了盗心,用刀砍下铜油管,拿回家里做枪管。
    记得那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刚刚包产到户那几年,生活不是很宽裕。为了果腹,我们不得不做贼,红薯、萝卜、柚果、凉薯、黄瓜、花生,只要能吃的都尽量去偷。而偷得最多的,就算甘蔗了。
    由于很多农户的甘蔗频频被偷,弄得户主心烦,但又不能天天巡逻。很多户主想出一个办法,在甘蔗成熟时候剥掉枯叶,再用泥浆抹在甘蔗上,但没有阻止我们再偷。眼看抹泥浆不能奏效(yingj gvaenj),又抹石灰浆,我们还是偷。抹石灰浆一招失灵了,防盗措施不得不升级一个版本:抹猪屎!有的猪屎还拌上人尿人屎。抹了猪屎的甘蔗闻起来很臭,手触摸后也跟着臭起来,那种臭真的很难洗掉,何况吃进肚子。然而,就算抹上猪屎、人尿、人屎,也丝毫不起防盗作用,该被偷的时候还是免不了被偷。这不,为了解馋,我们毫不怕臭,折断根和尾后就往嘴里塞。


    大贼、中贼,以及夜摸、扒手之类的小贼固然可耻,偷个萝卜、柚果,偷条甘蔗之类的总不能也算贼嘛。长大后读了很多圣贤书,才知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至于打鸟、抓鱼什么的,不过是种娱乐活动,刺老鼠还能为民除害,学佛后才终于明白: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而滥杀众生的生命,于情于理都不该,他日果报真的很惨!回想小时候的所作所为,我心中有愧,为了弥补过失,在此为曾经被我杀害的鸟、鱼、老鼠等众生忏悔,并借本文呼吁:请爱护众生,请勿妄开杀戒!。(2016年8月13日10时37分)
                        4 拣花生
    小时候,每年农历六月底,就是收割早造稻谷的时节。收完稻谷收花生,脱粒好的谷子在地塘上晒着太阳,旱地里的花生也刚收完。接着下了一场雨,很大很大。
    我说的故事,发生在那个大集体生产劳动,吃大锅饭的时候。
    由于下了一夜的雨,我们村东北方那块田蓄满了水。天刚破晓,生产队的社员肩扛耙子,赶着水牛下田去了。他们趁着田里有水,把田耙好,好在不久以后给那块田插上秧苗。那天是星期六,吃过午饭后,雨还在下着,我戴上斗笠,披上雨具出门去了。这时候,田里可热闹了,只见牛脖子上套着栀子,拉着耙子慢悠悠地走着,跟在牛身后的是牛的主人。主人一手扶着耙子,另一手拿着小木鞭和绳子,绳子的那一头连着牛的鼻子。牛不断地按照人的意志循规蹈矩地走,鞭打和吆喝只是象征性的,反之则不然。
    田里的水面上漂浮着一颗颗花生,像散落的珍珠一样白白的,十分耀眼,十分好看。那花生是好多天前收花生时落下的,本来埋在土里,田有水了,田里的土被耙子和成稀泥,埋在土里的花生就自然浮上水面了。收工时间到了,负责养牛的牛倌到田边把牛接去别处放养,耙田的社员洗脚上岸回家吃午饭了。趁着这机会,我挽起裤筒,在田里来回穿梭,一颗一颗把花生拣起放进竹篮里。等到田里的花生拣得差不多完了,便提着篮子唱着小曲打道回府。
    下午,父亲养牛回来了,和我一起把花生剥开,丢掉外壳,把花生仁洗净下锅。父亲是个节俭的人,每次买猪肉回家,总是割下皮,用竹篾串起来,挂在厨房里自然凉干,美其名曰“美味腊猪皮”。半年积累下来,积攒了好多块腊猪皮。父亲拿出腊猪皮洗净切成小块,和花生仁一起放入煲药用的陶罐,加盐后用木炭煲成所谓的“药膳”。父亲笑着说:“这种“药膳”是专治肚子饿的病症。”
    由于下了一夜的雨,在田里的花生仁都长出了嫩芽。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能吃上一顿用腊猪皮和发芽的花生仁煲成的“药膳”,全家人真象过年一样皆大欢喜。

    前几天心血来潮,按小时候的“配方”如法炮制了一锅“药膳”,味道确实不错,却吃不出小时候的气氛来。是多年来吃惯了大鱼大肉,还是其他原因,我不清楚。
                         5 麻雀和敲锣人
    九零后以来的人很少有认识麻雀的,很多人没见过麻雀,甚至都未听说过“麻雀”这个词。我上小学的时候,麻雀很多,灌木丛里、大树上、竹林中、田头地间、房前屋后到处都是。
    早晨,我背着书包上学去,刚走出村口,就听见叽叽喳喳的声音。村口的池塘边和田边,是大片的竹林,包括麻雀在内的很多鸟类在林子里栖息,见到我就亮开嗓子不停地唱。唱得很好听,套用现在的时尚语言来表达,那真叫天籁之音啊!
    小小的麻雀很可爱,唱歌又好听,但也有令人们心烦的时候。稻谷成熟时,整个田野是一片金黄,成群麻雀在稻田里肆无忌惮大快朵颐。社员心疼那谷子,却又对它们速手无策,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在田多,稻谷也多,小小的麻雀又吃得了多少。“由它们吃吧”,社员们都无可奈何叹道。
    每年开春和初秋,生产队里的社员们把谷种撒到秧田里,种子还未完全长成秧苗的日子里,从早到晚都有麻雀光顾,走了一群又来一批。为了防止谷种被吃光,社员们想出一个办法,用秸秆扎成人的模样,或者干脆用废弃的猪笼代替秸秆,给猪笼插上几根木棍做手脚,然后给猪笼穿衣戴帽插在田里。远远望去,酷似一个人戴着一顶草帽站着田里看守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吓唬麻雀,不让它们来偷吃谷种。没几天,这个骗局被聪明的麻雀识破了,成群的麻雀还像往常一样天天来吃谷种。社员们被惹火了,又想一个好办法来。生产队长专门委派一个社员,带着一面铜锣守在田边,见有麻雀来就敲锣。
    从此,我们村又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秧田边的苦楝数下,敲锣人坐着板凳,麻雀飞近了,他便使劲敲锣。麻雀听到锣声后飞走了,敲锣人闲着没事就抽烟,抽完烟后又唱歌。没多久,麻雀又飞来了,敲锣人又敲锣。锣声吓跑麻雀后,他又开始抽烟,抽完烟后接着唱歌。如此周而复始多次,天色渐黑了,一天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不知道敲了多少天锣,等到谷种的根须钻进土里,秧苗也长高了不少,麻雀再也不来光顾,敲锣人的任务也完成了。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麻雀一年比一年少了,以致于曾在本地绝迹过。许多人都说,它们全部飞到一个很远的地方躲了起来。个别人则认为,当人们为了搞高粮食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后,麻雀吃了田里喷过剧毒农药的谷物和中毒的天敌后,全部中毒死光了。不知两种说法哪种是对的,反正麻雀绝迹已有二十年左右。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的缘故,树木多了些,偶尔见有零星麻雀出没,但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比我小时候差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7#
发表于 2016-6-30 15:59:36 |只看该作者
课桌上的“三八线”没有了,人们心中的无形“三八线”不好说。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8#
发表于 2016-9-1 15:25: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7-2-16 21:51 编辑

                             6 搓薯粉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体,由玉米、薯类、野生橡子和葛根等含淀粉的物质中提取。淀粉的用途很广泛,如工业、医药、食品等。可能本地使用的淀粉都是从木薯中提取的缘故吧,家乡人都把淀粉叫做“薯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未满十岁时,每到冬天,家里总免不了搓薯粉。我们村是水田多,旱地少,旱地里大多种玉米、甘蔗,因此搓薯粉用的木薯大多来自外地——有时候是村里人从外地贩来,有时候是外地人开着手扶送货上门。
    每到木薯采收的时节,几乎每天都有一二辆满载木薯的手扶停在村口。村民们纷纷拿来竹篮、箩筐买木薯,有要两三担的,也有要三五百斤的。买来的木薯先把表皮刮掉,再洗去残留泥沙,然后再挑到圩场给机器捣碎,再挑回家。
    白天我们要上学,大人也下地干活,因此搓薯粉的工作一般安排在晚上。晚饭后,搓薯粉开始了。先往瓦缸里倒下半缸水,把捣碎成半糊状的木薯放进布袋里,把布袋口绑上,双手不停地搓,象洗衣服那样搓来搓去。布袋里的“薯糊”在人手不停地反复挤压反复搓揉下,薯粉慢慢地,源源不断地从布袋里渗出來溶进水里。到了最后,袋里剩下的只是一些废渣。
    经过一夜的沉淀,薯粉沉到了缸底,把上面的水倒掉,拿出薯粉放在阳光下晒干,就是薯粉的成品了。至于剩下的废渣,则是喂猪的好饲料。
    成品的薯粉大多要拿去卖的,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只留下少量自用。留下的薯粉有两种用途,一个是过年煮肉做配料用,另一个是和水加热煮成浆糊,除夕晚用来贴年画、门神、对联。
    时候的冬天真的好冷,我们穿着单薄的衣服,也不戴防冻手套,在寒冷的冬夜里,在大人的连哄带骗下,不感觉寒冷,也不知道什么叫辛苦,毫无怨言地从事着与自己年龄不符的体力劳动。

    现在,木薯仍然和水稻、玉米、甘蔗一样,成为本县农民重要的经济支柱。木薯还是用来提取淀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薯粉”。然而,我们却不用象以前那样辛辛苦苦地“搓薯粉”了。因为,我们县早已建起二十多家机械化淀粉加工厂,农民从地里挖出的木薯全部卖给淀粉厂,“搓薯粉”的古老技艺看来真的要失传了。

    童年时代,虽然物质匮乏,生活单调,我们却因单纯而充满无限的乐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时候的种种事情犹如一场场梦,不料一觉醒来,已经踏入不惑的门槛里。只因这短暂的童年实在令我难忘,便用拙笔如实记下来,与朋友共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9#
发表于 2016-9-18 08:38:05 |只看该作者
在僚区,偷瓜果人们是原谅的,偷萝卜、甘蔗却是不原谅的。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10#
发表于 2017-2-24 13:57:11 |只看该作者
Mfm1992 发表于 2014-2-4 11:22
谢谢楼主,让我知道了“薯粉”是怎样搓出来的。我家乡也种木薯,但没有人搓薯粉,我们用的薯粉要到圩上、商 ...

没有淀粉厂的时候,就是这样“提炼”的。Maengz miz dienh faenj ciengj baenz ningq,couh dwg baenz yiengh guh 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7 21:41 , Processed in 0.177608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