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81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医历史》关于壮医药的节选

[复制链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 13:1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http://www.cintcm.com/lanmu/zhongyi_lishi/gudaijuan/diliuzhang/diliuzhang6.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四、壮医学   晋代的《南方草木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植物学专著,其中就记载了许多壮医用药:如“吉利草,其茎如金钗股,形类石斛,根类芍药,交广俚俗多蓄蛊毒,惟此草能解之,极验。吴黄武中,江夏李侯以罪涉合浦,始入境,遇毒,其奴吉利者,偶得是草,与候服,遂解。”清代谢启昆的《广西通志》中尚有吉利草产于壮族聚居的上林县的记载。   “蕹,叶如落葵而小,性冷味甘……南方之奇蔬也。治葛有大毒,以蕹汁滴其亩,当时萎死,世传魏武能噉治葛至一尺,云先食此菜。”壮族民间至今仍流传这一治疗经验。   “豆蔻花……旧说此花食之破气消痰,进酒增倍。泰康二年,交州贡一篚,上试之有验,以赐近臣。”交州当时辖有广西部分地区。   葛洪曾经来过广西,在北流县勾漏洞炼丹,对广西壮族先民的医药情况多有了解,因此在所著《肘后备急方》中有关岭南壮医壮药的记载不少。如书中记载了岭南地区治疗脚气病、防治沙虱毒(羌虫病)的经验。该书对岭南土人、俚人(壮族的先称)的用毒、解毒方法尤为重视,多次提及。在论述毒箭时曰:“凡箭毒有三种,交广夷俚用焦铜作镞,……才伤皮便洪肿沸烂而死。……中若有中之,即便餐类,或绞滤取汁饮之,并以涂疮上,须臾即定。”并指出,广西盛产的蓝青、藕、生葛根、干姜、雄黄、竹沥等皆可解之。广西盛产的鬼针草、生蓼、干姜、荆叶等,内服或外敷,可治毒蛇咬伤,对岭南地区毒药,记载更详:“岭南俚人毒药,皆因食得之,多不即觉,渐不能食,或更心中渐胀,并背急闷,先寒似瘴。”说明当时的岭南毒药中,缓发者危害亦不小。“若中毒微觉,即急取一片白银含一宿,银变色,即是药也。银色青是蓝药,银色黄赤是菌药。久久毒入眼,眼或青或黄赤,若青是蓝药,若黄赤是菌药。俚人有解治法,畏人得法,在外预合,或言三百头牛药,或言三百两银药。余住久,与首领亲狎,知其药并是常用。”并言所用的方药如生姜、常山、土常山、黄藤、都淋藤、干蓝实、白花藤、甘草、甘蔗、巴蕉等“岭南皆有”。   岭南地方病水毒、沙虱,射工、蛊毒、脚气病等,在《诸病源侯论》中也有专篇论述。   岭南越人是壮族先民,秦汉至隋,广西地区的大部分居民是越人,他们所掌握的药物知识和医疗技术,对壮族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壮族医学是在秦至隋时期岭南越人创立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 15:58:50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沙发
发表于 2004-12-2 13:17:00 |只看该作者

(隋唐五代时期)

...........

三、壮医药的发展   唐代,广西属岭南西道:设立桂、容、邕三管、壮族医药经过秦至隋代的积累时期,逐步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又渗透有汉医学的壮族医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文献记载的壮族医药大量增加   唐宋著名的本草学、方剂学著作及有关壮乡风土人情的《岭外代答》、《桂海虞衡志》、《岭表录异》等,都记载了大量的壮族医药经验,反映了这一时期壮族的医药水平。   唐《新修本草》共载药850种,当时,曾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标本,根据形色加以图绘,其中也收载了部分的岭南地区药物。如:   蚺蛇胆、钓樟根皮、获苓、蒜桂、滑石、黄芩、瓜芦木、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钩吻、白花藤、蛇黄、郁金、蓝实、柏实、蒟酱、莎草根、苏方木、槟榔、白兔藿、狼跋子等产自岭南地区的药物,也被收入了《新修本草》。   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在补充《新修本草》的遗漏祁纠正纷乱时,亦记载了不少壮族地区的药物。如:陈家白药相甘家白药。苍梧县,隋置,治所在今梧州市;龚州,唐置,治所在今平南县。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均是性味苦寒,但前者无毒,后者有小毒,二者均具有解药毒的特效,服之能使毒物吐出而愈。二者为当时著名的解毒药。石药。“出贸州山内石上。”贸州,即今之贺县。此外,《本草拾遗》还收入了许多产自岭南地区的药物,如鸡候菜、含水藤、赤翅蜂、独脚蜂、腆颗虫、枸橼、无风独摇草、予脂、陈思岌、草犀根、黄龙眼、万一藤、骨碎补、麂目、牛领藤、灰药、金钗股等。   唐·李珣的《海药本草》也有部分壮族地区药物的记载,如零陵香、钗子股、君迁子、蛤蚧、人肝藤、冲洞根、皋芦叶等。特别是其中对蛤蚧的记载尤详:“蛤蚧,俚人采之,割剖以竹开张,曝干鬻于市,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彼人用疗折伤,近日西路亦出,其状虽小,滋力一般,无毒,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并宜丸散中使,凡用,炙令黄熟后,捣口含少许,奔走,令人不喘者,是其真也”。记录了壮族先民加工蛤蚧及辨别真假的经验。   唐·刘恂的《岭表录异》虽不是本草学专著,但其收录的部分壮药临床应用经验,确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山姜以盐藏暴干,煎汤饮治冷气;山橘子破气,蛤蚧治肺疾,槟榔祛瘴疣,倒稔子益肌肉,羊血解治葛毒等等。   唐以后《桂海虞衡志》及《岭外代答》作者范成大和周去非虽然不是医家,但他们在广西为官多年,对当地的医药有相当的了解,并加以记录,如记载矿物药、动物药植物药品种繁多,有治疗瘴气类的有解各种中毒的,有清热药,及芳香药材等等。   从文献记载来看,壮族地区盛产毒药,壮医善于制造和使用毒药,除了与广西的水土环境有关外,尚与当时的法律未能在壮族地区全面执行有关。虽然对于买卖毒药,国家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凡是以毒药害人的都要给予严厉的制裁,或处以极刑。因此,在中原一带买卖毒药是非法的,但在偏僻的壮乡,由于交通不便,统治阶级鞭长莫及,这些法令难以生效。从《诸病源候论》记载的岭南俚人使用的五种毒药,以及《肘后备急方》提及的“俚人药毒”,充分说明了壮族地区出产的毒药,在当时已通过买卖进入了中原。

  (二)方剂学的萌芽   壮药品种的增多和使用经验的积累,为壮医方剂学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唐宋时期的方书,除了收载大量的中医药方外,也收入一部分岭南的解毒、治瘴气药方,其中包括壮医方药,显示出壮医方剂学的萌芽,《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都收有不少岭南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后,曾患过不少疾病,为治病防病,他虚心向当地人民学习,亲自种植中草药,自采、自种、自制药物。柳宗元博采当地的医药经验,结合自身的治疗经历,编纂了《柳州救三死方》,记述了疗疮、脚气及霍乱三案。

  (三)医书分类出现了”岭南方”   1161年郑樵氏在《通志》中进一步将医书细分为26类,其中岭南方类五部九卷,应包括壮族医药在内。分类中设岭南方一项,标志包括壮族医药在内的南方少数民族医药在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明确地位。据《岭南卫生方》前言,当时及随后的岭南方书有李喧的《岭南脚气论》、李继皋的《南行方》郑樵《通志》载的《治岭南众疾经效方》、《广南摄生方》等。

  (四)涌现出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壮医   宋代,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名有姓的名医,在壮族地区有两体位。《苍梧县志》记载:“宋代,邑育针灸名医梁大用,世奉洞宾,遇异人,授以白石,剖之得三针,并得针灸书,人有病患,针之无不立愈”。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壮医针灸技术之高超。《广西通志》(嘉靖十年)记载:“宋,俞仲昌,贵县东部人,少业儒,不求仕进,不趋俗好,乐施舍,精医术,治人多不责其报,乡人尊为老先生,名公硕士多为篇什以杨其美”。

  (五)对解剖及生理病理的认识   北宋庆历年间,广西宜山县曾发生了一次农民起义,统治阶级用蔓陀罗花酒诱捕了欧希范等起义首领犯人,全部杀害,并命宜州推官吴简及绘工宋景等,对尸体进行解剖,绘图成册,名曰《欧希范五脏图》。这是我国医史上第一张实绘的人体解剖图,它主要是关于人体内脏的图谱,对肝、肾、心、大网膜等解剖位置和形态的记载基本正确。

  (六)对瘴气的认识和治疗   瘴气,是古代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广西素有“瘴乡”之称,正如《桂海虞衡志》所说:“瘴,两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广西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气的主要原因,宋代壮医不仅对瘴气的病因病机有所认识,而且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运用当地的方药进行治疗。壮医所说的瘴气包括许多疾病,并不是专指某一个病,故《岭外代答》说:“南方凡病,皆渭之瘴”,瘴气,壮医按发病季节分为青草瘴、黄梅瘴、新禾瘴、黄茅瘴;按症状表现及性质分为冷瘴、热瘴、哑瘴,在与瘴气作斗争的实践中,壮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除了唐宋时期的本草著作收载不少岭南治瘴的药物外,《岭南卫生方》记载了大量的岭南人治瘴经验,《岭外代答》则记载了壮族地区使用针刺疗法治疗热瘴的经验:“南人热瘴发一、二日,以针刺其上、下唇,……发瘴过经,病已入里而濒死者,刺病人阴茎而愈”。壮医对瘴气的认识与治疗,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可以说,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壮族医学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出现了壮医理论的雏形。大约宋代以后,壮医已引进中医的阴阳概念,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及疾病的病因病机,促进了壮医的进一步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 17:05:38编辑过]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板凳
发表于 2004-12-2 13:20:00 |只看该作者

(清代前中期)

.................

四、壮医药   明清时期,广西壮族人民与外界的交往日趋密切,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这一时间的壮族医药学,除了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广西各地地方志有记载外,尚开办地方医药教育。出现了不少壮族医药家。   地方志虽然不是专门记录医药学知识的,但其中对地方上出产的药物,乃至有关药物的用法的记载,也可以从侧面一窥医药发展的情况。明代林富、黄佐编纂的《广西通志》在二十一卷食货一章下,立“属”节,记载了一百余味广西产药物。   明末清初,几乎各府县均有医学署。如郭世重纂辑的《南宁府志》记有:“本府治居城中西南……后堂设有医学”,“武缘县开设医学”,“横州治设有阴阳医学,永淳县亦有医学,上思亦有之。”道光年间,在忻城土司衙门西侧建起一练“大夫第”,莫氏土司第十九代孙莫述经就是“大夫第”里的专职医师,主管土司衙门大小官员及其眷属的医疗保健,兼理一些民间疾患。该“大夫第”即类似现在的诊所之类,亦设有“诊室”和“药房”。明清时代,广西各地创办了一些慈善机构,旨在救助孤寡老人及贫病无钱求医者。象养济院、广善堂等在许多地方志中有记载。隆林、贵县、忻城、靖西等地都有规模较大的药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药市附近的壮医药农,懂得一方一药的群众,纷纷携带各自采到的药材,到县城摆摊出售,规模最大的靖西药市,赶药市者多达万人。   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广西各地涌现出一批名医。仅据广西明清地方志记载,临床各科都有医术精湛的名医,较突出的有邓矿、傅霖、舒谧、王维相、李朝连、黄基奏等人。其中,王绍相广西白山司(今马山县)土巡检王维翰的胞弟,他从小学习汉族文化,尤喜古代医书,将歧黄、长沙、河间、丹溪、东垣诸书研玩透彻,参以当地民间秘方,形成独特的医术,成为一代名医。据《白山司志》(道光十年)记载:“尝日行田间,见男妇环器,一少年死于地。相审视,日:‘此人未死,可救也’。于夹袋中出药一九,撬其齿,以水灌之,复出末药,吸其鼻,令一人按其腹,少间腹中汨汨作响声,下部汇气如连珠,而口开目动矣,人人惊喜,罗拜去:‘人死已二时许,公能生之,殆仙乎?’相日:‘此受署,饮冷将阳气遏抑所致,通其气则生。何仙之有?’”王维相是第一个被《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志》收载的名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 16:01:03编辑过]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地板
发表于 2004-12-2 16:04:00 |只看该作者

现代

............

(四)壮族医药的发展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壮医药的研究不够重视,起步较晚。50年代末期,广西柳州地区人民医院覃保霖曾对壮医陶针疗法进行发掘整理,并在1958年《中医杂志》第三期发表了《壮医陶针考》一文。随后,在1959年出版了《陶针疗法》专著。书中绘制了常用的陶针穴位图谱,并详细列出各科疾病的治疗方法。1981年发表了《壮医源流综论》一文,对壮医的内涵及常用的传统医疗技术作了详细介绍。广西桂林铁路医院苏汉良医师曾对流传于柳州、河池地区的壮医脉诊法进行了初步整理,发表了《壮医民间脉诊的探讨》的学术论文。   这些只是出于个人对壮医的热爱,在长期从事壮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真正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开展壮医及壮医史的研究,是80年代中期开始的。   1984年6月,广西中医学院成立了壮族医药研究室。1983年5月,国家科委批准建立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1986年6月,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南宁地区人民医院改建为广西民族医院。壮医机构的建立与完善,为壮医药的发掘、整理与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985年,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室主任班秀文教授,招收了我国医史上第一批壮医研究生。   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把壮医研究列为重点课题,组织有关科研人员,从文献搜集、文物考察和实地调查等方面,对壮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对壮医验方、秘方、单方及历史文物进行搜集整理。据不完全统计,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的10年中,发表有关壮医及壮医史的研究论文近百篇,整理出版了具有壮医特色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及《壮医针挑疗法》,并创办了《民族医药报》,在全国发行。   壮医及壮医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前景令人鼓舞。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发展传统医学作为今后世界卫生保健事业的目标之一。有理由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的壮医必将自立于世界传统医学之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 16:05:08编辑过]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

听众

1404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09-7-31
注册时间
2004-2-5
5#
发表于 2004-12-2 18:55:00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原来只知道有中医、蒙医、藏医,不知道还有壮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

听众

2735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8-8-28
注册时间
2003-1-20
6#
发表于 2004-12-2 19:00:00 |只看该作者
,壮医草药利用得不错,广西地处南方,药用植物名目繁多,有地利之便

=== See me fly....看我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7#
发表于 2004-12-2 19:33:00 |只看该作者

广西是个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她为壮民族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环境基础。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4 01:38 , Processed in 0.20072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