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atou200 于 2013-5-22 20:09 编辑
5月22日,壮-布依文化推广志愿者大头恒、求醉哥、也门造访广西四海壮学研究院。研究院位于亚航财富中心21楼,出了电梯,看到门牌上写着“张声震办公室”、“广西壮学会”、“广西壮欢山歌协会”等字样,显示出这里的不平凡。感兴趣的贝侬可以到位于地王国际附近的亚航财富中心实地考察一下。
因为之前的电话联系,研究院办公室的廖主任到门口与我们亲切握手。在宽大的办公室里,廖主任介绍到:1、研究院去年5月份成立,目前想成立一些文献中心、研究中心、医药研究中心等,但没能成立。2、研究院有几百位老专家。3、研究院目前缺钱。
志愿者大头恒向廖主任介绍了目前志愿者们所做的工作,如:1、高校社团组织壮文和山歌培训班。2、年轻人通过网络相互联系,相互认识,共同推广民族文化。3、年轻人通过网络自学壮语。4、云南民大成功组织了多届的三月三晚会,广西也有三所高校成立了民族社团,并正在筹备下半年的文艺活动。大头恒还举了目前南宁一些民间的汉服社团开展汉文化推广活动的事例,以很低的成本组织面上很光鲜的活动。
志愿者大头恒也提了一些希望,1、研究者们能多与渴望学习民族文化的年轻人多交流,把研究成果多介绍给年轻人。2、希望专家们能到高校里为大学生们讲课,包括壮文和壮族文化,费用上最好是免费。3、希望研究院能接纳志愿者们为会员,并允许志愿者们以研究院的名义申报课题。
对于大头恒提出的问题,廖主任提了自己的意见:1、志愿者的工作值得称赞,但没有经济基础,志愿者活动也不会做得很长久。2、壮欢山歌协会帮助多个地方搞过歌圩,如果要搞大学生歌圩,可以跟他们联系。3、目前研究院机构设置还没做好,如果有需要,再通知志愿者们。4、做文化推广需要经济基础(言下之意是否是专家们去给青年大学生们做报告也要收费,这个廖主任没有明说,我也没有直接问)。
谈一谈我的感受吧。今天的谈话,感觉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谈话,即,没有多少交集:1、志愿者谈到在年轻人当中推广壮文时,研究院提议我们去找《广西民族报》或《三月三》杂志社的壮文高手们。2、志愿者谈到高校民族社团在筹备大学生歌圩,希望有机构能来教大家唱山歌,最好能为歌圩提供经费,或是以机构的名义来申报财政资金时,研究院提议我们找壮欢山歌协会。3、当我们提议志愿者加入研究院,以研究院名义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包括民族服饰展示、民族文化进社区),申请课题经费时,研究院把话题岔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