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037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除夕与过年——壮族前商王朝太阳历与阴阳合历的科学结晶(四)(五)(六)(七)(八)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听众

301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8-15
注册时间
2010-7-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22:1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除夕与过年——
   

壮族前商王朝太阳历与阴阳合的科学结晶
   

                           罗新潮(壮族)

在商甲骨文和金文中,“舜”字写成    

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体。从商甲骨文的记载“南方曰舜”、“凤曰岑”可以得知,“舜”是南方的太阳方帝,因为所有的“凤”都是太阳。“舜”以太阳“凤”为使者,又有东南西北的方位座次,显然是太阳方帝无疑。商甲骨文金文中“舜”字的上部结构“炎”或者“匚+炎”(炎在匚的里面),说明“舜”本是“炎帝”,其中“匚+炎”(炎在匚的里面)字的半框字形结构“匚“代表神龛,更表明“舜”是在神龛里受供奉的“炎”神“炎帝”;“舜”的下半部字形结构“舛”,其词义是“相违背”、“相反”、“往返”,这些词义解释为“回归”没有什么不妥。就是说,根据商甲骨文“舜”字的字形结构的词义,可以解释“舜”字为“往返太阳炎帝”。而这个在商甲骨文和金文中字面可以解释为“往返太阳炎帝”的“舜”,
    
恰好在《山海经》里有一个关于“舜葬”的记载:在广西梧州市苍梧之野,太阳南北往返的夏至日标志北回归线上,前商王朝有在夏至日堆壅土堆(“壅,五百四旬七日至,丁亥,从,在六月。”)来标志日影以作为观测数据和夏至点北回归线观测标志点的制度或习惯,恰好又有前商王朝留存下来的一则载述“南方曰舜、凤曰岑”的东南西北四方神名和凤名,载明了“舜”是前商王朝确认、定位的南方太阳方帝,并确立了由南方的“岑”代表和代替“舜”的制度或规定。有这四方面的互相印证,即可证明“舜”最早起源于前商王朝——每当夏至日,在古苍梧现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北回归线上测定“日中无影”的地点堆壅土堆,来作为北回归线标志确定夏至日时间,这个壅土堆被民间俗称为“舜葬”。

由于“舜葬”处在历法关键部门“夏至”北回归线位置,因而成为历法中的“高祖夒”在太阳轨道黄道上最南端代表“夏至”的太阳位置。“舜”由此成为代表“夏至”,从而掌管太阳在“夏至”和冬至“两个极端之间的南北往返的南方太阳方帝太阳神之长“炎帝”。“舜”成为太阳之长“炎帝”的原因,在于如前所述:前商王朝特别重视“夏至”。前引商甲骨文“壅,五百四旬七日,丁亥,从,在六月”。就说明是以冬至日为记时起始,这样经过夏至日再返回到第二个冬至日,就已经是一年365.2422天的岁实时间。但是,前商王朝却并不以这样从冬至到冬至的一年时间来作为观测计算一年岁实的统计周期,而是再把它延长半年到547.8633天的第二个夏至日作为观测计算一年岁实的统计周期。这无疑表现了对夏至日的格外重视,因此,才一定要以包含两个夏至日的“五百四旬七日至”来作为一个观测计算周期。“舜”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个历法大神——掌管太阳南北往返,也就是主宰一年岁实的时间的“夏至”太阳神。

由于壮族和前商王朝历法星象传统都是把“夏至”作为确定一年岁实时间的科学标准,因此代表“夏至”也就掌管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南来北往来回往返;而掌管太阳的南北来回往返实际上也就是掌管年岁时间的太阳神,也就要比其他不能掌管和主宰年岁时间的太阳神高出一个等级。这个比其他太阳神高出一个等级的太阳神自然也就成为太阳之长,而这个太阳之长的“长名”或者说“官衔”就叫做“炎帝”。这就是“舜”成为太阳之长“炎帝”的因果。

在中国不是太阳之长的太阳神不能也不配称为“炎帝”,而太阳之长又必须是掌握太阳在回归线两端——南北往返,从而主宰年岁时间的太阳神才有资格充当。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太阳之长“炎帝”,也就只有“舜”。所以,“舜”本是前商王朝始祖太阳神“高祖夒”在历法太阳轨道黄道“尧天”最南边的一个太阳位置。

如前所述:“尧天”是壮族和前商王朝历法星象家根据太阳轨道黄道“夒天”为蓝本,虚构出来的一个历法太阳轨道,这个虚构的历法太阳轨道黄道“尧天”,跟实际的太阳轨道黄道“夒天”的差别是:南北方向截然相反。按照天文星象,实际的太阳轨道黄道“夒天”的具体方位——夏至太阳“帝舜”应该是在代表北回归线的最北端,冬至太阳神“帝喾”具体位置应该是:在代表南方回归线的最南端。但是从前引商甲骨文“南方曰舜、凤曰岑”的记载里,却明确地看到与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位于实际太阳轨道最北端北方回归线的“夏至太阳神帝舜”,是南方的太阳方帝;而“帝喾”却是位于实际太阳轨道最南端的南方南回归线,代表“冬至”的北方太阳方帝。

依据汉族古籍所传记载的“帝喾戴干”本是“帝喾戴子”的误写。实际上“帝喾戴子”与“颛顼戴午”是“子午”相对,是壮族和前商王朝阴阳合历中的两个季节——“端子”和“端午”的简称。壮族和前商王朝的历法,在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以前,曾经是只划分为两季。太阳历是把一岁“十日”划分成为“妲己”和“旦甲”两个季节;阴阳合历则是把一年十二个月划分为“端子”、“端午”两个季节。即:以“子丑寅卯辰巳”六个月为第一季“端子”季,以“午未申酉戎亥”
    
六个月为第二季“端午”。“子”就是一月,子是一月叫做子正历,是阴阳合历中的基础历法。因为它跟太阳历最接近,与太阳历结合观测计算就比其他历法容易。但是,它与中国的气候积温状况相差较大,所以不如寅正历以及丑正历适合中国农业使用。

由于中国传统历法自古以来都是采取“岁改易于北方”的既定方针,也就把历法一年的起始时间规定安排在北方的方位。所以,“帝喾戴子”也就由于“子”是一年的起始,从而使“帝喾”的班位列在北方。在北方的“岁改易”形式之中,有的年份会出现月初一恰逢冬至日的特殊历象,历学界把这种冬至日逢月初一的历象称为“历宗”。认为是日、月、星三天相会,行内甚至流行不知历宗在哪一年的历家不能让他修订历法的说法。所以,既然“帝喾戴子”,而“子”又最重冬至日的“历宗”,那么“帝喾戴子”同时也就是“戴历宗”,“戴历宗”也就是“戴冬至”。由此“帝喾”就是“历宗”,也就是“冬至”。这就是说“帝喾戴子”是“冬至”太阳神,并且由于“岁改易于北方”,从而成为以“冬至”为代表的北方太阳方帝。

在今天看来,人们已经没法考察到底是因为“岁改易于北方”的传统中国历法方针导致本来位于太阳轨道北方北回归线的“帝舜”反而成为南方太阳方帝呢?还是由于广西梧州市的“苍梧之野”舜葬壅土堆北回归线是在中国的南方,导致中国传统历法定义“岁改易于北方”,从而把“冬至”安排在北方的方位?也许两者是相辅相成倒还可以说得上。因为在苍梧之野——广西梧州市的“舜葬”壅土堆北回归线,地理方位是在中国南方,地球最热的赤道也是在中国的南方,所以“帝舜”作为中国的太阳之长“炎帝”,就成为跟夏至所处回归线方位不相称,南北方向完全相反的南方太阳方帝。这样一来,中国传统历法的太阳轨道黄道南北方向就与实际的天文星象太阳轨道黄道“夒天”偏离了。因此,必须得为历法虚构一个南北方向跟实际太阳轨道黄道“夒天”相反的历法太阳轨道“尧天”,所以“舜”就是这个虚构的历法太阳轨道“尧天”最南端的一个太阳位置。这个最南边的太阳位置就是夏至点,代表夏至。“舜”的发迹起源于太阳始祖“高祖夒”在历法太阳轨道“尧天”最南端的太阳位置。与“舜”相对处于“尧天”最北端的太阳位置是“帝喾”,这个最北端的太阳位置就是冬至点,代表冬至。所以,“帝喾”最早也是发迹于太阳始祖“高祖夒”在历法太阳轨道“尧天”最北端的太阳位置。

据此,“帝舜”和“帝喾”实际上就是中国最早的“夏至”和冬至“。由于前商王朝每年的夏至日都要堆壅土堆标志日影,以作为观测和统计一年岁实时间长度的科学数据,因此就格外重视夏至,所以把代表“夏至”的南方太阳方帝“舜”定义为太阳之长“炎帝”。由此,“舜”与“高祖夒”合二为一也就成为《山海经》所记载的“帝俊”。

然而,“帝俊”的出现了意味着“舜”的终结。

在神文化中使命终结的“舜”几乎湮没遗失不传。但是,战国时代庄子的《逍遥游》一文还可以作为凭证:“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徏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鹏之徏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转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段庄文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北海有鱼,它的名字中鲲。鲲的大,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它变化成为鸟,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大到在几千里。奋起腾飞,它的翅膀就如同垂到天边的云。这只鸟呀,海运的季节到来就要飞徏到南海。所谓南海,就是天池。鹏的飞徏南海呀,水花激溅三千里,龙卷狂飚冲天直上九万里,它离去所凭借的是六月夏至风那神奇的天力。”

前商王朝使用的正丑历,夏至日是在六月,所以“六月息”应就是“六月夏至风天的气息”。鲲鹏在夏至日凭借“六月夏至风天的气息”往南飞徏南溟,正与太阳在夏至日要从北回归线返回南回归线相同。而且原始宗教神话传说:太阳出身于太极阴阳鱼,又化为凤凰鸟,冬至日凤道北来,夏至日又乘风归去,这也与鲲鹏在夏至日鱼化鸟从北溟飞徏到南溟恰相一致。据此应该不难感觉到,庄子笔下所描绘的鲲鹏其实就是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的太阳,而且还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之野北回归线“舜葬”壅土堆代表“夏至”主宰太阳南北来往的太阳之长“帝舜”的一个化身。

“帝舜”之所以会在庄子笔下化身为鱼鸟互化的鱼鳞鸟鲲鹏,其实也是话说有本的。庄子所借鉴描绘的鲲鹏蓝本,来自通常被壮族民俗学界认为是壮族第一代始祖“莫渌甲”。“莫渌甲”也是男女同一人。男性化时,称为“莫一王”,女性化时称为“米洛甲”。在壮语中“渌”、“陆”一类同音的汉字记写词译成汉语词义是“鸟”;“甲”音词译成汉语词义是“鱼鳞”。所以,“渌甲”一词译成汉语词义就是“鱼鳞鸟”。“鱼鳞鸟”指的就是从“盘古”蛋里的太极阴阳鱼“文鳐鱼”变化出来的太阳鸟,也就是说壮族原始宗教神话里的凤凰本是一只“鱼鳞鸟”。

壮族南方土著的第一代始祖“莫渌甲”以及岑姓的始祖“凤曰岑”都是凤凰,也证实了壮族是以太阳为始祖,以月亮为始祖母,“莫渌甲”的女性化身“米洛甲”,译成汉语词义就是“蜕壳娘娘”。壮语音词“米”译成汉语词义是“母”,“洛”音词译成汉语词义是“蜕”、“剥”,“甲”音词的本义是“鱼鳞”,引申为“壳”。在壮族原始宗教神话里月亮是蜕壳动物的始祖。因为月亮每个月都“蜕”一次“壳”,所以月亮又别称为“蜕壳娘娘”。由于“蜕壳”也是蚕的特征,因此壮族的月神同时也充当蚕神和先蚕。“蜕壳娘娘”的释义说明“莫渌甲”只不过是南方土著壮族对壮族第二代始祖“伏羲兄妹”的别称。因为“伏羲兄妹”所涵盖的“伏羲女娲”,才是中国级别的“蜕壳”祖宗。“莫渌甲”、“米洛甲”充其量最多也只是广西级别的“蜕壳娘娘”而已。

壮族和前商王朝以“尧”或者“夒古象”为第一代始祖母月亮龙母,后来由于历法天文科学文化的进步,要求宗教政治界把月神分为月朔神和月望神。宗教政治界也由于始祖太阳神“高祖夒”的头上已经蒙上了一个太阳轨道高于并主宰太阳,致使始祖在不知不觉之中遭遇实际贬值的危机阴影,因而壮族和前商王朝改革原始宗教,把第一代太阳“高祖夒”升华成为以太阳轨道黄道为代表的“夒天上帝”,把为“商星”守国的天狗“商羊”星与月亮历结合的农时大神“伏羲”擢升为第二代太阳;又把第一代月亮龙母细分为第二代月亮“尧之二女”嫦娥与常羲。嫦娥领“西陆”为月朔神,常羲领“北陆”为月望神,合称为“娥皇”或者“伏羲妹”。

壮族罗、彭、莫、韩、田、陈、李、龙等姓氏的蓝衣壮则又称之为“柳三妹”、“刘三姐”,这样南方土著壮族也就由此称之为“莫渌甲”和“米洛甲”。到了宋、元、明三个朝代的封建王朝,壮族土司治下多瑶族,而瑶民又叛服无常,因此,壮族土司为了拢络瑶民,就把瑶族的始祖“密洛陀”认为壮族和瑶族的“共同始祖”,称为“布洛陀”。从此,在壮族土司统治的政治领域内,“布洛陀”就成为压倒一切的壮族始祖。

但是,现代壮学研究却考证出“莫渌甲”神话出现在“布洛陀”神话之前,从而不取“布洛陀”为壮族第一始祖的说法,反而把“莫渌甲”列为壮族第一代始祖,只把“布洛陀”列为第二代,“伏羲兄妹”被下推成为第三代壮族始祖。也还有的把传说的“布伯”插入为第三代,而把“伏羲兄妹”更后移为第四代壮族始祖。尽管“布洛陀”得到壮族土司的文化大力推崇,但是,在实际的流传过程中也仅仅成为壮族巫师的祖师。这是因为巫师主要依靠土司发迹,大多会成为土司文化的代言人。

“凤曰岑”跟苍梧的密切关系反映在“鼻天子”的传说上。“鼻天子”是苍梧国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汉族把“鼻天子”说成是“舜弟象”。“舜弟象”最早见于孟子“舜封象于有庳”。在古籍里“有庳”通常写成“有鼻”,指的地点也在湖南零陵九疑山。传说在“舜葬”附近有一座“鼻天子”的庙宇遗祠,汉族称之为“鼻亭神祠”。由此,就把“鼻亭神祠”所在地点称为“有鼻”。孟子故意将“有鼻”写成“有庳”,制造模棱两可的模糊效应,应属伪造。“鼻亭神祠”的文化遗存一直留存到唐代,才被流放官员柳宗元伙同另一个汉族流放官员狼狈为奸,“焚其屋,墟其地,沉其主于江”,灭绝人性地焚尸扬灰般地干净彻底消灭了。

根据商甲骨文记载“南方曰舜、凤曰岑”,可见“舜”是没有弟弟而只有一个关系密切的、在前商王朝时代通常要代表“舜”与前商王朝中央朝廷交往的南方凤凰使者“凤曰岑”。这个“凤曰岑”应该是汉族所说的“舜弟象”的来源。因为作为“南方曰舜、凤曰岑”来代表“舜”的凤凰太阳使者“凤曰岑”,显然很容易被看成是“舜”的弟弟。既然“凤曰岑”就是“舜弟象”的趋向真身,这也就是说“凤曰岑”就是“鼻天子”,既然“鼻天子”是苍梧国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那么“凤曰岑鼻天子”应该是苍梧王。在壮语中“鼻”、“比”、“卑”、“毕”、“婢”这些汉字记写的壮语同音词,译成汉语词义都是“哥哥”、“姐姐”的意思。

清代谢启昆主编的《广西通志》,就载述有壮族语言说“兄姊曰比”、“ 兄曰卑宰”、“弟曰侬卑”、“姊曰毕迎”、“妹曰侬迎””、“嫂曰达婢”。所以,“鼻天子”的词义,就是“天子哥哥”,“天子哥哥”显然是商王对苍梧王的尊称。因为“凤曰岑”就是广西的壮族岑姓。广西的壮族岑姓“凤曰岑”苍梧王跟前商王朝交往时,代表南方太阳方帝、太阳之长炎帝“舜”。因此商王就尊称苍梧王为天子哥哥“鼻天子”。这就是说,商甲骨文记载的“凤曰岑”就是苍梧王,苍梧王就是“鼻天子”——天子哥哥。同时也是壮族岑姓的祖先,而且也是人们所说的“舜弟象”的真身。汉族把“凤曰岑”说是“舜弟象”还有一个因素——“九疑山”。

“九疑山”壮族称为“夒古象”。在壮语中“夒”的本义是指“说话”。壮族和前商王朝认为“夒”是发明语言、会说话的神太阳始祖,因此“夒”也指太阳。“古象”则如前所述是“九肄”的意思。也就是说“夒古象”就是“九肄太阳山”。故“九疑山”本是“九肄太阳山”。汉族把“九肄”讹传为“九疑”,也就失掉了原有山名的本意。

湖南零陵九疑山“舜葬”是中国四千年前世界最早测量地球表面到太阳距离的天文地理座标标志,也是四千年前中国以及世界最早的、唯一的用直角三角形数学定理来标志北回归线的地理标志。

“九肄太阳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山上有前商王朝的“舜葬”夏至日壅土堆。“舜葬”夏至日壅土堆也就是神话传说中所说的“帝舜台”。如前所述,在《山海经》的记载里,“舜葬”是有湖南零陵九疑山和广西苍梧梧州市两个地点。其中广西梧州的苍梧之野的地点恰恰正好处于北纬23.5度左右的北回归线上。前文曾引述前商王朝有在夏至日堆壅土堆来标志日影数据和有周期性地观测统计太阳年岁实天数长度。“壅,五百四旬七日至,丁亥,从,在六月”的制度或者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个壅土堆恰恰位于23.5北纬度左右的北回归线夏至点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舜葬”壅土堆,显然就是前商王朝在夏至日所堆的最重要的一个雍土堆。因为在北纬23.5度左右的北回归线夏至点广西梧州市的“舜葬”壅土堆观测日影,会出现在夏至日这一天“日中(正午)无影”的特殊天文现象,这是在其他不是北回归线的地方所不具备的独特天文现象。这种独特的夏至日“日中无影”天文现象,自然是历法天文科学测定夏至日、从而测定一年岁实时间长度的最好方法和时机。本来在湖南零陵九疑山,这种夏至日“日中(正午)无影”的天文现象是不能出现的。原因是九疑山的纬度是北纬25度,是太阳直射不能达到的地方。即:在九疑山,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所以不会出现“日中无影”的天文现象。

但是,湖南零陵九疑山“舜葬”夏至日壅土堆与广西梧州市苍梧之野“舜葬”夏至日壅土堆不同的是纬度——九疑山是北纬25度,苍梧之野是北纬23.5度。而夏至日北纬23.5度的广西梧州苍梧之野“舜葬”夒土堆跟太阳视圆面中心线构成直线,此时北纬25度的湖南零陵九疑山“舜葬”壅土堆与太阳视圆面中心线构成斜线。如此一来,湖南零陵九疑山的“舜葬”与广西梧州苍梧之野“舜葬”两地的太阳视圆面中心线就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如下图11页)。

其中广西梧州苍梧之野的“舜葬”是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湖南零陵九疑山的“舜葬”是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钝角,太阳则是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因此,只要知道了从湖南零陵九疑山“舜葬”到广西梧州苍梧之野“舜葬”的直线距离,以及湖南零陵九疑山“舜葬”与太阳构成的钝角的度数,就可以根据数学的直角三角形定理计算出从地面到太阳的距离。

而湖南零陵九疑山“舜葬”与太阳以及广西梧州苍梧之野“舜葬”所构成钝角的度数,只要通过在夏至日测定九疑山“舜葬”正午无影的仰角,这个仰角与水平线构成的角度数,就是九疑山“舜葬”与太阳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钝角度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4 22:31:14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7-27
注册时间
2007-4-21
沙发
发表于 2010-10-25 19:52:00 |只看该作者

作为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的壮族竟然没有自己的历法?历史上一直使用汉族的“殷历”?

汉族先祖周人是来自西北的游牧民族,不可能产生自己的历法,灭殷商入主中原后,继承和发展了殷商文化,包括甲骨文和殷历。

殷商王朝和壮族先祖越人关系密切?我们一直都是用自己发明的历法,而发明权却被周人窃夺?可见,知识产权保护是何等的重要!

看来,水族的水书传说是真的了!殷商之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5 19:56:5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11-16
注册时间
2007-2-14
板凳
发表于 2010-10-25 21:00:00 |只看该作者

苍梧应该跟蛇有关,直到唐代永州都产“异蛇”。苍梧音标应是tang ngu,tang是蛇型的一种爬行动物,而这种动物又是蛇的别类,真真正正的“异蛇”。或者苍梧就是“蛇路”的读音。

yy我也会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5 21:01:3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7-27
注册时间
2007-4-21
地板
发表于 2010-10-25 21:01:00 |只看该作者

有专家考证,妲己是壮族人名,,,妲,北壮人称呼女性用词,,,哈哈,

己,单名,,,,

一个叫己的女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5 21:03:0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7-27
注册时间
2007-4-21
5#
发表于 2010-10-25 21:04: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0-10-25 21:00:39的发言:

苍梧应该跟蛇有关,直到唐代永州都产“异蛇”。苍梧音标应是tang ngu,tang是蛇型的一种爬行动物,而这种动物又是蛇的别类,真真正正的“异蛇”。或者苍梧就是“蛇路”的读音。

yy我也会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5 21:01:30编辑过]

有意思啊

我认为,苍是大象,梧是蛇,,,,蛇象之地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5 21:11:2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7-27
注册时间
2007-4-21
6#
发表于 2010-10-25 20:48:00 |只看该作者

“凤曰岑”跟苍梧的密切关系反映在“鼻天子”的传说上。“鼻天子”是苍梧国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汉族把“鼻天子”说成是“舜弟象”。“舜弟象”最早见于孟子“舜封象于有庳”。在古籍里“有庳”通常写成“有鼻”,指的地点也在湖南零陵九疑山。传说在“舜葬”附近有一座“鼻天子”的庙宇遗祠,汉族称之为“鼻亭神祠”。由此,就把“鼻亭神祠”所在地点称为“有鼻”。孟子故意将“有鼻”写成“有庳”,制造模棱两可的模糊效应,应属伪造。“鼻亭神祠”的文化遗存一直留存到唐代,才被流放官员柳宗元伙同另一个汉族流放官员狼狈为奸,“焚其屋,墟其地,沉其主于江”,灭绝人性地焚尸扬灰般地干净彻底消灭了。

---------心狠手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8

听众

8220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5-7-6
注册时间
2010-2-8
7#
发表于 2010-10-25 00:31: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0-10-24 23:25:58的发言:
只问一句:舜能随便从黄河流域畅通无阻地到达五岭?荆蛮楚蛮扬越干越能让他随便来打猎?估计那时候楚、越之地尚有猎人头的风俗.......

舜入侵苍梧就被苍梧越人击毙了,死在湖南江西一带,这也是壮族祖先越人的辉煌战绩!

所谓“崩于苍梧之野”就是被打死在野外,没人给他收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5 0:35:00编辑过]

Chinese said -- in the world , we are center .  
Cuengh said -- in the south  , you are hek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11-16
注册时间
2007-2-14
8#
发表于 2010-10-24 23:25:00 |只看该作者
只问一句:舜能随便从黄河流域畅通无阻地到达五岭?荆蛮楚蛮扬越干越能让他随便来打猎?估计那时候楚、越之地尚有猎人头的风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听众

301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8-15
注册时间
2010-7-15
9#
发表于 2010-10-24 22:42:00 |只看该作者

中国除夕与过年——壮族前商王朝太阳历与阴阳合历的科学结晶(四)(五)(六)(七)(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4 23:10:3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听众

301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8-15
注册时间
2010-7-15
10#
发表于 2010-10-24 22:50:00 |只看该作者

中国除夕与过年——壮族前商王朝太阳历与阴阳合历的科学结晶(四)(五)(六)(七)(八)

(接2楼)

通过这三角形,我们知道了这个钝角的度数,也就可以根据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的度数的数学定理推算出太阳锐角的度数。据此可以推知,《山海经》所记载的“舜葬”,之所以会出现湖南零陵九疑山与广西梧州苍梧之野这样两处“舜葬”地点,是因为湖南零陵九疑山的“舜葬”要设置来测量计算从地面到太阳的距离,所以,无论壮族和前商王朝的天文历法星象学家最终是否计算出了地面到太阳的距离,都可以肯定湖南零陵九疑山“舜葬”是中国四千年前最早的测量地球表面到太阳距离的天文地理座标标志,同时也是四千年前中国以及世界最早的、也是唯一的用直角三角形数学定理来标志北回归线的地理标志。

又恰好的是,商甲骨文的“帝”字偏偏又恰好就是画一个三角形写成“▽”,很显然,商甲骨文“帝”字的这个三角形,就是来自于湖南零陵九疑山“舜葬”跟太阳以及北回归线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由此,湖南零陵九疑山才被看成是中国正宗正统的“舜葬”。因为如果没有湖南零陵九疑山的“舜葬”,而只有北回归线上的“舜葬”那么就只有“舜”而没有“帝”。只有有了湖南零陵九疑山的“舜葬”,这才跟太阳以及北回归线的“舜葬”构成商甲骨文三角形“▽”的“帝”字,才能够有“帝”字和“帝舜”。据此可以肯定,湖南零陵九疑山的“舜葬”或者说帝舜台,是中国最早的“帝”字和“帝舜”产生的源头和发源地。

前文说过,在代表“冬至”的太阳位置与“夏至”太阳神“帝舜”相对应的“冬至”太阳神是“帝喾”。其根据是古籍所记载的“帝喾戴子”和“颛顼戴午”,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实际上在天文历法里“颛顼”也是一个太阳位置,只不过“颛顼”的太阳位置跟“帝舜帝喾”不是同一个系统。“颛顼”属于“北陆十二宫”,是一套类似于“黄道十二宫”的历法星象,而“帝舜帝喾”则属于“三十节气”和“二十四节气”。

古代壮族和前商王朝的“三十节气”和“二十四节气”分属于两种历法——“三十节气”属于太阳历,太阳历的时间单位是“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共“十日”。因此以“十日”的“十”为基础,在太阳轨道黄道“尧天”上等分扩展出“三十节气”;再以“三十节气”为基础扩展出“一百二十二侯”。“二十四节气”则属于阴阳合历,阴阳合历的时间单位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戎、亥”共“十二月”。
   
因此以“十二月”
   
的“十二”为基础,用“十二”
   
的等分基数“四”、“八”在太阳轨道黄道“尧天”上等分扩展出“二十四节气”,再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扩展出“七十二侯”。

两相对比不难看出,“三十节气”详尽备致,“二十四节气”却恰恰相反,简约粗疏,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三十节气”起源早于“二十四节气”。“三十节气”出现时,人们对于“节气”状况不是很了解,所以力求详尽备致;而在后来的“二十四节气”出现时,人们对于“节气”的状况已经大致了然,也就改而追求简约粗放了。在历法天文星象上,无论是“三十节气”还是“二十四节气”,都是太阳轨道黄道“尧天”上的太阳位置。所以壮族和前商王朝的历法太阳轨道黄道“尧天”上,就分布有“三十节气”和“二十四节气”的四十八个太阳位置,即四十八个太阳。之所以是四十八个而不是五十四个太阳,缘于“三十节气”和“二十四节气”里有六个太阳位置是重合的。其中有两个就是“冬至”和“夏至”,所以神话传说“舜”是“重瞳”也是有来由的。

“舜”所在的“夏至”太阳位置,是分属于“三十节气”和二十四节气的两个太阳存在,也就是说“三十节气”和“二十四节气”都有“冬至”和“夏至”。因为“三十节气”把一岁划分为“妲己”、“旦甲”两季,就是以“冬至”和“夏至”两个极端作为时间阶段等分点来划分的。而来源于“夏至”太阳位置的太阳之长“炎帝舜”,就是上述四十八个太阳的行政长官,所以得以称为“炎帝”。如前所述,“尧天”上的太阳位置除了有这四十八个太阳的节气系统之外,还有另一个系统“西陆北陆十二宫”。而“西陆十二宫”正是创造“除夕”文化的始作踊者。

为什么说“西陆十二宫”是创造“除夕”文化的始作踊者呢?

“西陆十二宫”实际就是“十二月”的太阳位置。历法上阴阳合历的时间段是用“月”来作为时间单位,而又以太阳年的岁实,也就是一个太阳轨道黄道来作为阴阳合历一年的岁实时间,所以阴阳合历的时间段“十二月”的历法天文星象,是用太阳位置来标志的。因此“西陆十二宫”虽然标注的是“十二月”的“十二个时间段,但是在太阳轨道黄道上作为辨识标准来标注的却是太阳位置,这也是壮族和前商王朝神文化太阳和月亮可以互换互代的来由之一。

“西陆北陆十二宫”历法天文星象跟“节气”系统的历法天文星象最大的差别在于“西陆北陆十二宫”并不等分太阳轨道黄道。“三十节气”、“二十四节气”都是太阳轨道黄道上等分太阳轨道的太阳位置——“三十节气”是把太阳轨道黄道划分为三十个等分;“二十四节气”则是把太阳轨道黄道划分为二十四个等分,所以“三十节气”和“二十四节气”就成为各自有自己的太阳位置。其中,只有冬至、夏至、霜降等六个节气的太阳位置有重合的现象。而“西陆北陆十二宫”不但不等分太阳轨道黄道,反而把一截太阳轨道划在“十二宫”之外,形成一条阑尾似的轨道尾巴。

由于一个太阳轨道就是一年的岁实时间,所以“西陆十二宫”的这条轨道阑尾尾巴表现在历法上,就是阴阳合历在过完十二个月354天之后,还在太阳轨道黄道上留有一条11.24天的轨道阑尾尾巴。但是,壮族和前商王朝时代的太阳年岁实,还没有计算到现代天文科学的数值365.2422天这么精确,只计算到一个太阳年岁实有365.25天。

按照壮族巫术天文历法星派流传至今的传说,壮族和前商王朝的丑正历采用“八年三闰法”,就是以八年为一个置闰周期。在八年之中设置三个闰年,增加三个闰月。每个闰月的天数是30天,三个闰月共增加90天。这样,一个闰周八年的总天数就是354天×8902922天,平均每年就是2922÷8365.25天。因此,“西陆十二宫”在太阳轨道黄道应该是365.25天,“十二宫”就是354天。“十二宫”处留出来的轨道阑尾尾巴是11.25天,这反映在历法上就形成阴阳合历每年都要有11.25天的时间在历法上没法表述。因为阴阳合历的时间单位是“西陆十二宫”的“月”,每个月的时间是由月亮的月象变化形成的天文周期时间决定的。而月亮的月象变化一个天文周期时间大约是29.5天,所以中国传统历法里“月”的时间单位取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方式,来适应月亮的月象变化一个天文周期时间29.5天。这样,月亮历与太阳历结合使用成为阴阳合历的天文星象“西陆十二宫”遗留在太阳轨道黄道上的轨道阑尾尾巴11.25天,就由于达不到历法的时间单位“月”的天数标准要求30天或者29天,从而没法收纳进历法里来表达。因为历法不可能把一个月另类化定为11.25天,这样就形成了历法如何完成表达一年实际岁实时间的问题。

外国历法采取的是打破历法“月”的时间,由月亮的月象变化一个天文周期时间来决定的传统常规格局的限制,把11.25天中的11天分别加进历法的时间单位“月”里,形成了大月31天,小月30天,不再与月亮的月象有关系的历法,余下的0.25天用每四年置闰增加一天的方式解决。

中国历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跟外国历法不同。中国历法没有采取打破月历常规的方式,而是坚持历法“月”的时间,由月亮的月象变化一个天文周期时间来决定的传统常规,另采取利用“除夕”来“设置闰月”的方式解决11.25天的历法遗留问题。所谓“除夕”和“设置闰月”,就是把“西陆十二宫”的轨道阑尾尾巴和阴阳合历的历法尾巴11.25天,都统称为“夕”,以“除夕”的方式暂时除掉,不表述进当年的阴阳合历里。因此,阴阳合历一年就暂时只有354天,而并没有实际岁实在历法上应该有的一年365.25天。这样每年“除夕”除下11.25天,累积三年就将“除夕”攒到33.75天。当每年“除”下来的“夕”累积达到30天,这就已经符合阴阳合历时间单位“月”的天数要求标准。此时就在那一年的历法“设置闰月”,增加一个闰月30天,这就是壮族和前商王朝“除夕”和“设置闰月”的来历与涵义。

对于壮族和前商王朝来说,历法“尧天舜日”是始祖太阳和月亮“祖壮”夫妻“夒古象”与“尧成汤”赐给子孙壮族和前商王朝的时间,所以在阴阳合历“除夕”暂时“除”掉太阳历岁实365.25天的岁尾“夕”11.25天时,原始宗教就必须要郑重其事地举行国家级的祭祀和祷告仪式,向始祖太阳和月亮夫妻“祖壮”汇报请示,由此就形成了中国民俗在每年的年底十二月晦日过“除夕”节的传统年节民俗文化,而且在“除夕”之后还要举行一个庆祝顺利提前进入新的一年的“过年”庆祝典礼。因为在没有“除夕”的情况下,当年本来还有11.25天都没有过完,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新的一年的时间还没开始,因为旧的一年还剩11.25天才过完呢。

这就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传统的民俗年节文化“除夕”和“过年”产生和形成的真正历史。“除夕”和“过年”都来源于壮族和前商王朝的中国历法文化,是古代壮族和前商王朝中国历法天文科学的文明结晶。

壮族和前商王朝的“除夕”仪式在《山海经》里也留存有一则遗迹记载:“有人衣青,以袂蒙面,名曰女丑之尸。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十日在上,女丑在山之上。”如前所述,从出土的商甲骨文“壅,五百四旬七日至,丁亥,从,在六月”的记载,可以看到前商王朝历法的夏至日是在六月,而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合历之中,只有丑正历的夏至日才有可能会是“在六月”。

由此可以判知,在中国历史上,前商王朝确实是使用过丑正历,而上引《山海经》里的“女丑”,就是前商王朝使用的丑正历的历法星次“西陆十二宫”。因为前文所述,“十日”是壮族和前商王朝太阳历的历法名称,这“十日”也就是“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实际上是壮族和前商王朝太阳历中的十个时间单位,就像月历中的时间单位一样。所不同的只是月历的时间单位“月”的天数——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太阳历的时间单位“日”则是——大“日”37天,小“日”36天。形成这两者不同的原因,是因为“月”的天数规定由月亮的月象变化一个天文周期的天数来决定的。而月亮的月象变化一个天文周期从朔到朔,或者从望到望,大约需要经过29.5天。由此月历采取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形式,来平均适用月象变化周期的29.5天;与之不同的“十日”的天数却是直接把太阳轨道黄道划分成为十个等分。每个等分就是一“日”36天,余下5天加进大“日”。而“三十节气”则是把一个“日”划分为三个节气,每个节气12天,“十日”就共划分出“三十节气”360天,所以把月历和太阳历表现到历法的天文星象太阳轨道黄道“尧天”上,“十日”就是太阳轨道黄道上等分的十个太阳位置。

其中如前所述“帝舜”就是轨道最南端,代表“夏至”的太阳位置,在“十日”当中属于“甲”,所以也称为“旦甲”。“帝喾”则是轨道最北端,代表“冬至”的太阳位置,在“十日”当中属于“己”,所以也称为“妲己”;月历则是“西陆十二宫”,是太阳轨道黄道上不等分,并且还留有一小段在“十二宫”之外,成为剩余轨道的十二个太阳位置。此外,还有“北陆十二宫”则是月望日的太阳位置。由于中国传统历法以月朔日为初一,所以历法只使用“西陆十二宫”,而不使用“北陆十二宫”。“北陆十二宫”只是历法家编修历法的参考数据。

既然“十日”只不过是太阳历的十个太阳位置,而并不是什么天上真有十个太阳,并且通过帝舜的“夏至”和帝喾的“冬至”,人们也不难理解“十日”这十个太阳位置:实际上是指太阳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里所到达的位置。例如夏至日太阳就到达帝舜的太阳位置,而冬至日太阳则又到达另一个太阳位置帝喾的太阳位置,所以实际上所谓“十日并出”,只不过是壮族在前商王朝时代挂太阳历的日历牌,并不是真有什么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的奇观景象。汉族古籍所记载的“十日并出炙杀女丑”以及“十日并出羿射十日”,其实都不过是汉族根据前商王朝原始宗教及前商王朝太阳历所编造出来的。

据此我们已经知道,前引《山海经》记载的“十日”本是指太阳历的一个太阳轨道星象图。“十日在上”尤其明显,这样“女丑在山之上”也就应该同样是阴阳合历丑正历的一个太阳轨道星象图,这在《山海经》的其他记载中也可以找到例证来印证。《山海经》在“日月山”的叙述中记载:“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航次。”这个记载里“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山头……以行日月星辰之航次”的形象,显然跟女丑之尸“有人衣青,以袂蒙面,名曰女丑之尸。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十日在上,女丑在山之上”的“女丑神主”形象相类似,尤其“两足反属于头山”和“女丑在山之上”显然都具有代表“以行日月星辰之航次”的太阳轨道或者天体轨道之神的特征。且“女丑”的“女”词义是“妈”和“母”,以此对照“失败乃成功之母”谚语中的“母”,显然“女丑”也就是丑正历的“妈”和“母”之意了。丑正历的“妈”和“母”又具有“在山之上”、“以行日月星辰之航次”的特征,这样“女丑”显然也就应该是主宰丑正历太阳轨道“西陆十二宫”之神的代名词也就毋庸置疑了。由此而称之为“女丑之尸”也就是“丑正历之母神主”。

据此可知,《山海经》中有关“女丑神主”的记载,实际上是前商王朝使用的丑正历时代举行“除夕”仪式,进行国家级的祭祀祷告活动,向始祖汇报请示的场面描述遗迹。

综上所述,已然证明了中国最具民族特色和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年节文化“除夕”与“过年”,是前商王朝时代壮族和前商王朝太阳历和阴阳合历的历法天文科学文化、文明的结晶。

壮族是发明中国传统历法和开创中国历史的、最早土著农业民族。 

                           

                                               ***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4 22:53:4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11-16
注册时间
2007-2-14
11#
发表于 2010-10-25 00:51: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僚园星火)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0-10-24 2...

怪不得他的后人总爱给岭南人加个狗爪旁,原来是仇恨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2#
发表于 2010-10-25 09:16: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僚园星火在2010-10-25 0:31:32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0-10-24 23:25:58的发言:
只问一句:舜能随便从黄河流域畅通无阻地到达五岭?荆蛮楚蛮扬越干越能让他随便来打猎?估计那时候楚、越之地尚有猎人头的风俗.......

舜入侵苍梧就被苍梧越人击毙了,死在湖南江西一带,这也是壮族祖先越人的辉煌战绩!

所谓“崩于苍梧之野”就是被打死在野外,没人给他收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5 0:35:00编辑过]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8

听众

8220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5-7-6
注册时间
2010-2-8
13#
发表于 2010-10-26 23:08: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称最在2010-10-25 21:04:55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0-10-25 21:00:39的发言:

苍梧应该跟蛇有关,直到唐代永州都产“异蛇”。苍梧音标应是tang ngu,tang是蛇型的一种爬行动物,而这种动物又是蛇的别类,真真正正的“异蛇”。或者苍梧就是“蛇路”的读音。

yy我也会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5 21:01:30编辑过]

有意思啊

我认为,苍是大象,梧是蛇,,,,蛇象之地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5 21:11:26编辑过]

极有可能,古代南方是有很多大象的,蛇就更多了


Chinese said -- in the world , we are center .  
Cuengh said -- in the south  , you are hek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听众

301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8-15
注册时间
2010-7-15
14#
发表于 2010-10-30 11:29:00 |只看该作者
在此牙jie代表作者--谢谢各位朋友的解读,牙jie会将各位朋友的见解汇总给作者,以慰藉作者孤独的心灵,再次谢谢各位朋友的慷慨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听众

2829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5-11-25
注册时间
2010-5-30
15#
发表于 2011-2-12 20:56:00 |只看该作者
被剽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877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3-2-16
注册时间
2012-1-15
16#
发表于 2012-9-29 17:20:00 |只看该作者
那么这个故事在什么地方说的呢?又不是南壮,

(前导)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周末看点》,传说是人们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某地的叙述,是由神话演变而来但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的故事。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听到过传说,而且许多美丽的传说让人们无法忘记,并代代相传。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一起到东兰县长乐镇境内了解一个关于山与河的传说。

这是一座奇异的山,当地人称之为鼻梁山。

鼻梁山位于东兰县老长乐镇旧址北面,距离红水河几里远。

  关于鼻梁山,人们有多种说法。有的说它是远古时代的一个恶魔,专吸人间阳气,败坏人间秩序,罪恶极为深重。后来这个恶魔被神惩罚,变为石山,永世不得翻身。但更多的人认为,这座鼻梁山本来就只是一座山,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它与一个传说有关。那么,关于鼻梁山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传说呢?

  当地群众 韦正祥:以前我们还小的时候,听说大人讲有个神仙从三旺那边牵这座鼻梁山过来,后面有三座山跟着,一共有四座独峰,第一座我们就喊作鼻梁山。

  韦正祥老人所说的“三旺”是指现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三旺乡,现在的三旺乡在远古时代时的名称难以考证,在这里只能用现名“三旺”。

  韦正祥老人说鼻梁山是神仙从三旺一带牵过来的,而且后面跟着三座山。那么人们要问,神仙为什么要把鼻梁山及其后面的三座山从三旺一带牵过来呢?

  当地群众 韦玉业:远古时代,天下大旱,有位神仙为了改变这个大旱,要把这四座山牵去堵塞红河,提高红河的水位,把红河的水改道到三旺一带,一部分灌溉我们这里。

  韦玉业老人是长乐镇的一名老教师,是土生土长的长乐人,他是镇里最了解有关鼻梁山传说的人之一,他所说的红河就是流经长乐镇政府旁边的红水河。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上游称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与北盘江汇合后始称红水河。红水河流经河池的天峨、东兰、巴马、大化、都安等县境内。

 关于红水河的得名,有这样的传说,传说与布依族民间流传故事《黄道射日》有关。据说盘古开天地后,天上同时出现十二个太阳,不分昼夜肆意烘烤着大地,以致地表草木不生,土塘溶化,岩石烤焦,居住在此的布依儿女过着悲惨的生活。为摆脱疾苦,布依部落推举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黄道担挡射日重任。

黄道先后用弓箭射落了10个太阳,剩下的两个太阳低头求饶,黄道厉声怒斥,说天上只能有一个太阳才能造福苍生,多一个都是祸害,你们俩只能留下一个,另一个到人间来造福黎民百姓吧。两个太阳经过生离死别的抉择,其中一个便纵身跳到了山脉底的沟壑中摔得粉身碎骨,飞溅的血水顿时化为了日夜奔腾不息的河流,既红水河。从此,红水河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布依儿女因靠着红水河耕种而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又称红水河为太阳河,称自己为太阳部落的子民。]

红水河由来的传说使人们对红水河产生无比的敬仰之情,因此,人们都希望红水河流经自己的家乡,用以灌溉良田。传说中,三旺一带自古严重缺水,因此那里的人们希望红水河能够改道,流经他们的土地。  
达生是传说中人们请来改变红水河流向的神仙,他用一种鲜为人知的方法来牵引鼻梁山及其后面的三座独峰,想用它们来堵塞红水河。  
当地群众 韦玉业:他开始牵时是用一条丝线来牵,每天都叫他妈妈送饭给他,头三天呢,他妈带一只小狗来,他一见到小狗他就停了,不牵了,他妈给饭给他吃后就回去了,他就继续牵。 
因为达生不想让母亲知道自己牵山堵河一事,所以他不给母亲看到自己拉动山峰的过程。正因为这样,达生的母亲非常好奇,她很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弄清楚自己的儿子到底在做什么。 
第四天早上,达生的母亲意识到,前三天给达生通风报信的是自家的小狗,因为小狗比她走得快,总是跑在前面。这一次,达生的母亲把小狗关在家里,然后才出门。

   因为没有小狗通风报信,达生不知道母亲何时送饭到达。就是在第四天的中午,母亲偷偷地来到现场,终于看到儿子达生在做什么。

  当地群众 韦正祥:发现他用一根细细的线牵着鼻梁山走,这样子他妈就讲,嗨,我的儿子哟,这座山这么重,你怎么能用这么细的线来牵,你不怕断了吗,他妈这样讲了以后那根钱果然断了。

  当地群众 韦玉业:线断了以后这四座山就退回去,他就用一只手把它抓住,形成这个鼻梁。

  当地群众 韦正祥:有个刀鞘的石头,他拿到河边倒,所以在那边不远的红水河段的一个小岛,不过现在库区蓄水了以后,已经挨淹了。

  因为母亲的一句话,用来牵引几座山峰的细线断了,达生看到自己前功尽弃,只能无耐离去。鼻梁山及其后面的几座独峰在距红水河几里远的地方停下来。

  没能堵住红水河,红水河按着原来的方向奔流。

  每次天降大雨,红水河的水都暴涨,淹没下游的良田沃土,给百姓带来灾难。为此,红水河下游沿岸的群众祈求上天,要求上天派神仙来把红水河堵住。

  为了满足百姓的愿望,达生又下到人间。这次,他偷偷地到今大化镜内以同样的方法把几座大山拉往东兰,想在东兰县长乐镇坡豪境内堵住红水河。

  当地群众 覃海龙: 我们后面这座山叫做回应山,以前这里是没有这几座山的,这几座山是从大化那边拉过来的。  这就是达生从今大化境内拉来的几座山,位于前头的这座山叫回应山,距红水河也只有几里远。那么,为什么这几座山还没有被拉到红水河边就停下来呢?

  当地群众 覃海龙: 他妈偷偷地到那里,看到他的儿子用一根细细地线,把这几座山连在一起慢慢地拉,拉得汗流夹背,后来他妈就说了傻话,讲你用这么细的线来拉这几座山,搞不好会弄断的,他妈一讲这句傻话以后绳子真的断了。

  也是因为母亲的话,达生用来牵引大山的线断了。

  两次努力都失败了,达生觉得自己对不起天下百姓,抱着遗憾以及对母亲的怨气悻悻离去。虽然他没有能够完成堵塞红水河的重任,但关于他的传说却一直流传。

  当地群众 韦正祥:这个神仙用一条细线拉这个鼻梁山,他有这种勇气,有这种看法,有这种远见,想为社会谋利益,谋幸福,造福人类,我们非常羡慕,非常敬佩,我们经常对下一代讲,达生这个神仙他一个人能够把用细线把这座山牵动,要拉去塞红水河,你们要想到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你们要向他学习。

  当地群众 韦鸿成:我们听老人家讲的这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的,因为达生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要鼓动我们青年人做什么事,都有要骨气都要有勇气,因为他能够想尽一切办法来改变大自然的面貌,把山拿来堵这个河,这个是很了不起的,所以我们长乐这一片通过这个精神来鼓舞大家,所以现在我们群众在生活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

  当地群众 覃海龙:这个精神从古代传下来了,我们也要把这种精神传到子子孙孙,来发扬这种精神,来改变大自然。

  达生的母亲为什么要两次说不吉利的话,让达生无法完成牵山堵河的任务,这在传说中没有提到。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想,达生的母亲不想让达生来改变红水河的流向,为的尊重自然规律,不让大自然受到破坏,以保持生态的平衡,如果是这样,说明达生的母亲觉悟甚高。至于达生牵山堵河的做法是对是错,传说中也没有提到,但他勇于改变大自然以造福人类的精神的确得到人们的肯定,这也正是这个传说代代流传的主要原因。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不再像传说中那样祈求上天帮助牵山堵河,妄想借助神的力量改天换地,而是相信科学,学会了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利用与改造大自然来造福人类,其中,岩滩水电站、龙滩水电站等水电项目的建设与使用就是很好的例子。而至于各种传说中的人和事是真假,人们无法考证,也并不在意了。

后导)关于达生牵山堵河的传说听来不可思议,但他却鼓舞了一方百姓,这不得不说美丽的传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希望红水河沿岸的群众都能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好,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美丽的传说

美丽的传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7 11:37:41编辑过]

    本文由★僚人家园★论坛注册用户如歌春秋发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论坛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 评论[支持者: 0反对者: 0中立者: 0] 查看评论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30 06:35 , Processed in 0.179222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