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壮锦之靖西
Day1
早晨五点,火车就到百色站了,天幕还没拉开,我循着招呼声,走进站前一家小卖部,随便要了罐八宝粥,等待去靖西的班车。天气很冷,老板人很热心,一看到车来就提醒我:你赶紧去看看是不是去靖西的车。我谢过他,说我要等6点的公交车去汽车站搭车,出门在外,还是谨慎些为好。
到汽车站的时候,天已微亮,买了最早一班车的车票。还有时间,去吃了一碗米粉。不知道是不是味道不好,有些索然。此番返桂,竟无半点乡情,之前和阿桂聊起过,为何我们都对故乡如此决绝。是故乡无可恋之人和物,还是在路上行走太久的缘故?没有答案。
下车、上车,在百色市区仅停留不到三小时。没有行走观察,只是在公交车和班车上穿行过市区主干道,没发现壮族特征,倒是随处出现的标语不时地告诉过客:这是所谓的革命老区。
途经田阳,老远就看到一处山坡下的草坪上,几个大字特别明显:壮族发祥地——田阳。大字后方,是一列长长的阶梯,目光不及,猜是纪念的庙宇宗祠。小激动了一下,以为会像藏区一样,后面的路途会伴随着干栏式建筑和蓝衣黑布,却不料随时着这几个大字的消失,我眼前又是典型的中国式小县城的形象。一幢几乎是全县最高的建筑前面,是一道半紧闭的大门,门里竖着“为人民服务”。
在爬完一段类似滇西北高原的盘山路之后,汽车驶入靖西境内。首先欢迎我的却是信发铝业的三个巨无霸大烟囱,在与当地村民的争端后,这三个烟囱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稳稳站在了靖西的土地上。不远处,一个老农赶着耕牛犁地的侧影显得尤为虚弱和无力。
靖西城里的公路到处都在挖修,汽车站却十分气派,不亚于很多市级、省级的车站,给这个总人口60万的县城,算是挣足了面子。步入车站内部,墙上贴着的几幅瓷砖贴画算是给我一路的阴郁带来了小小的惊喜,贴画是是典型的壮锦图案,然而才疏学浅的我却没办法确认它的形和意,只能速速拍照,留待日后请教行内人。宾馆的床头和凳子也有壮锦花纹,貌似云纹。
在车站旁边的宾馆落脚,拿上相机就往农贸市场去。多年行走的经验告诉我,农贸市场是最能了解当地风情和人文的窗口,市场里售卖的东西往往比旅游特产店的商品更为原汁原味。我就曾在香格里拉和丽江的农贸市场淘到当地人手工制作的黑陶和布鞋,相比古城特产店所售的那些机器所产的工艺品,不仅品质更佳,价格也更为低廉。
靖西农贸市场不大,不到一小时我就逛完了一圈,也许是期望太高,结果失望不小。我原信心满满地认为可以淘到壮锦,遍寻之下,却只看到一个老太太推着车子在卖布鞋,虽是手工缝制,但胶底和类似花纹和凤鸟纹的机织鞋面与我在丽江看到的并无多大出入,做工也较粗劣,又我的壮语和老太太的壮语完全沟通不了,只好作罢。在一个卖童装的小摊上,衣服下面的壮锦桌布让我眼前一亮,兴奋地问店主在哪里买的,被告知是她几十年前结婚时的嫁妆,现在身为靖西人的她也不知道哪里还可以买得到。
我基本已经放弃在靖西农贸市场寻找壮锦的念头了,跑到市场口的南国歌海听歌。歌海公园里有很多老人在扎堆边听边跟着哼。在老家的时候曾听过老人唱山歌,不知道为什么,母语是壮语的我自少时就听不懂山歌在唱什么,今天在靖西,我这红水河流域的壮语更是行不通了,就如阿凡达入侵地球一样,换了好几处,还是完全听不懂。走近一看,牌子上写着的几个字让我顿时对靖西的老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越南山歌,欢迎欣赏”。胡乱拍了几张照片,一个骑摩托的大叔跟了我一站路,不停地问我:这里风景这么好吗?要拍照?答曰随便拍着玩,又问:这么专业的相机不可能是随便玩的。我看了下我那陪了我五年的S9500,无语,只好一笑而过。希望明后天去壮锦厂和旧州的时候不会遭遇这样的“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