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原本是作者在壮族在线学术篇里的一个投稿,因主题符合僚人家园相应版块,特此转载——红棉树)
谈谈壮族山歌手壮文班的教学 罗铁
山歌,也叫民歌,其实就是诗歌的一支。山歌(包括壮汉各民族山歌)讲究形式和韵律,这和汉语的古诗相似。
广西素来有“歌海”之称。自古以来,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什么情感和经验,都喜欢以歌传言,以表现其思想感情、欢庆求福、结交朋友、谈情说爱等等。他们凡事必歌,凡聚必唱,习惯“以歌代言”,这样的习俗,造就了一代代歌王、歌师、山歌手。这些歌王、歌师、山歌手正是壮族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他们都是壮族的“文化人”。
这些壮族的山歌能手,以往大部分是用自己本地的壮话来唱山歌的,也是用“土俗字”来记录和书写山歌的。但是,“土俗字”各地都不一样,有碍壮语山歌的交流和继承。为进一步挖掘、整理壮族优秀的传统山歌和山歌文化,特别是流传在民间的山歌手抄本和口头上的优秀壮语山歌,以便把壮族丰富、悠久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为此,广西区民语委在2000年冬开办了广西第一届“壮族山歌手壮文培训班”,后来又在2002年初夏在上林县开办一期(2003年10月,又在武鸣举办广西壮语南部方言山歌手壮文培训班)。前面那班有学员40人,后面这班有山歌手31人,他们通过学会壮文就能够把成千上万的壮语山歌记录下来。不但记得下内容,并且把壮语山歌的形式、艺术手法、音韵规律准确地记录下来。这样,能更好地用山歌的形式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授现代农业技术文化知识,把推行民族语文和发展民族文化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壮文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下面对如何给壮语山歌手授壮文课谈谈一些体会。
一、树立“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无论是正规学校或短期培训班,课堂教学都是获得知识最重要的手段。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组成的一个系统,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对于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这些山歌手学员,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必用“填鸭式”、“一视同仁”或“一灌到底”这种方式。因此要求老师不能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应在尊重学员、理解学员、关心学员、信任学员的基础上,尽量创造机会促进学员多动脑思考、多动嘴朗读、多动手书写。教师要围绕学员的“学”来“教”,摆正“教”和“学”谁轻谁重,启发引导学员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运用壮文的方法,以最佳的方式去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使学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和掌握壮文。
例如,学员学会壮文拼音后,教师在讲授山歌创作理论时,就以山歌手最喜闻乐见的山歌句子和山歌语言来说明,山歌是通过某些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观念、思想、感情的;由于它有一种不确定性,有时像谜一样难猜,读者(听众)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这就产生了含蓄的力量。山歌用形象方法构思,更能若即若离,余味无穷。请看例句:Eu va fwen cix heih,heuh beix bak nanz hai.这里用va 来替代爱情,这也是山歌最常见的象征表现手法。触景容易伤情,可生情却很难开口。前句陪衬后句,表达人的容貌可以画出来,但幽怨的感情却难以描绘出来。又如:Ma lajmbwn guh meh,doek ceh cix siengj va.来到世间当母亲,结婚自然是为了养育子女了(播下种子就想有一天能开花结果)。这里,doek ceh 象征"结婚""共枕",va 象征"怀孕、生子"。然后,特地叫学员们自报最熟悉的山歌例子。山歌手最热心的正是唱山歌。于是,教师的话还没说完,学员们就纷纷响应,一首首漂亮的山歌陆续吟出来,课堂上立即热闹起来,经过教师对这些自报的山歌例子的逐一评解,学员们当堂就领会了,这样不但学会了山歌创作理论,同时又加深了对壮文拼读的印象。很快,当堂就产生了这样优秀的山歌:
Duzgaeng daenj mauh hoengz, /Soengz ndaw haw cang siengq;/Duzlungz daenj buh siengx,/Ninz laj yiemh cang gungz.
用风趣的语言把那些不顾身份的人辛辣地讽刺得无地自容。
Ok nyouh dwk lauzleiz,/Lij siengj meiz nyaq ndaej;/Gaj nyungz siengj gwn saej,/Ndaek vunz neix nyen lai.
以刻薄的语言描写,把那种自私自利的人表现得"入骨三分"。这样逗趣的语句,让人有回味不尽的感觉。用学员最感兴趣的事情来引导学员参与教学,不但使他们对学习更加兴趣,而且学会更加快速,真是一举两得的好方式。
二、用感情教学,给学员和教师更好交流,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对学员的关心与照顾,不单表现在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造成一种激发学员热心学习的最佳场合。
首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试想想,一个表情严厉的教师,怎样可能讲出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如果在课堂上表情太严肃,学员就觉得这节课很乏味,于是内心就厌恶学习,就不再有“我要学”这样的心理去努力学习,而是产生“老师要我学”、“领导压我学”的心理,如此教学效果肯定不好。所以,教师应该以微笑面对学员,无论目光、语言都给学员以一种和谐可亲的感觉,给他们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学员中有老有少,要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脸上的微笑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学员与教师之间没有语言、感情上的隔阂。于是教师以典型的民间山歌语言为例:
Daengq ciuh lwg ciuh lan,/Gaej dang hangz dajgawq;/Haeuj loegnyied daihsawq,/Dajgawq dwgrengz lai.
说明山歌是使用最少量的信息,给读者产生最大量的想象;让读者借想象取得"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效果。这首山歌以现身说法劝告人们择业要慎重,寥寥数句就"说清"了择业的重要,对如今出门找打工不无借鉴意义。因为例子贴近生活,学员就感觉好像在和教师聊天,所有的拘束一扫而光。
其次,要把激情带到课堂上。在唱山歌或讲解山歌创作理论时,课堂上笑声不断,可是在上壮文课时就比较沉闷,因此教师在上壮文课时要做到精神换发,以无限的激情走进课堂,以旺盛的精神面貌来激发学员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壮语有很强的音乐美,于是教师应尽量选取最具壮语特色的词汇来引起学员的学习激情,通过Cingmingz ranzranz fwn, cinfaen daemzdaemz goep. Mox laep mbouj raen vunz, daekgum raemx fubfeb.( daekgum,水响声;fubfeb,水荡漾。) 这样的句子,告诉学员用量词或名词的重叠来概括事物的特征,用字少但含意丰富。 进而讲解壮语的重叠词,特别是三字结构。它是由一个实词紧紧结合两个同音重叠的虚词构成。它与汉语中的重叠词截然不同,与汉语中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结合的合成词也有很大区别。如"绿油油","油油"只是形容"绿"的特点和程度。汉语的叠音形式使用得当可以使文章生彩添色,但用得太滥反而令人生烦。但壮语的三字结构不仅有象声、强调、加强语气等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词义上的变化,因为它可以派生妙不可言的词义,多处的使用不仅不令人生烦,反而令人产生新鲜感。试比较:同样是描绘"旗帜飞扬",壮语各用了fouzfangfang、mbinvagvag、mbinfefe 等。熟悉壮语的都能体会到,第一个描绘表示飞扬是软弱无力、无精打采的,第二个描绘表示飞扬是气势磅礴、威风无比的,第三个描绘表示飞扬是轻飘轻盈、令人愉悦的。另外,在壮语口语化中,还有"四字结构"一说。汉语的"四字结构"很多是成语,但壮语的"四字结构"则一般不是成语,只是一种似乎随机应变的构词方式或修辞方法。它虽然不是成语,但也不胡编乱凑,它也有诸如"平上去入"、"扬抑顿挫"的语音规律,特别是语调上的自然和谐,因而颇具一种令人喜闻乐听的音乐美。由于壮语四字结构不是成语,所以运用起来极其自由、灵活。四字结构的特定组合,能产生延伸义,不再局限于单词的原义。如najriu najhai 就有"精神焕发" 、"振奋" 的延伸义;najhoengz najnyaenq 就有"窘得无地自容"的延伸义 ,等等。可见,壮语简短明快、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处处给人以清新、形象、生动的感受,在山歌创作中大有用武之地。通过这样一讲解,激起了学员的民族自豪感、对学习拼音壮文的兴趣和渴望,提高了学习效果。
再次,要把兴趣带入课堂。歌手们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他们无论唱山歌或日常谈话,其语言都是十分生动风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使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多多采用民间诸如俗语这些生动丰富的语言,把壮文知识和日常有趣的故事、趣闻紧密联系起来,多多讲解壮语中含义丰富的词汇,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动和趣味。如通过实例Vunz doek duh baenz duh,/Raeuz doek duh baenz gaeu;/Vunz bae youx doxaeu,/Raeuz bae youx doxndaq.讲解山歌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暗喻、重复、对比等,简洁、明快,短短的四句,把失恋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这首山歌Gaeqhangh caengz hwnj gaen,/Dawz bae gyaeng guh meh;/Lwgsau nienz lij deh,/Baenz meh dwgrengz lai.让学员懂得:早婚早育的害处,说起道理来,可以写成一篇大文章;而山歌采用简约的艺术表现手法,则只用短短的四句话,就能形象、生动地感染人,从而收到科学说理同样的效果。还有这样的例句Roeg'enq goj dwg roeg,/Lienh yiemh goek guh ranz;/Gvan gaeuq goj dwg gvan,/Gaej simfanz lai nuengx.让学员领会到:以燕子留恋旧屋,来规劝多心女子不要移情别恋。不说大道理,只说人人常见具体实例,分明在向当事人反问:你何必心烦意乱,难道连燕子也不如么?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就是山歌的力量!如此通俗易懂的例子和对其讲解,由于大都都有同感,立即引起学员的兴趣,不让他们学都不行。
最后,还要把美感带进课堂。教师的外貌不一定人人都很漂亮,但是教师每个人可以做到言谈、行动正派,让人们尊重;衣着合身,特别是在讲课时说话有力、明白、顺耳,这样可以得到学员的信任,从而喜欢教师,主动去听课、对学习更有信心。同时,多多讲解壮语山歌的美感,让学员多多去体会这种美感。通过山歌例句Raemx hah naz gyaj heu, dou daeuq deu ranz raemh.说明以拟人手法巧妙地把静止的景物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不说引水灌田,而说水好秧绿保护田;不说留恋山色,不忍关门,而说小门挑逗山坳把荫凉送来。又如山歌Vadauz hai hoengzbywg, /Duzroeg heuh cica,/Rwz dwiq mbouj yaep da,/Mbouj sij ma ranz naengh.让学员仔细体会这些词语hai hoengbywg、heuh cica、 rwz dwiq,都是口语化的词汇,用起来应手,读起来顺口,最容易为读者(听众)接受。这首山歌,不言人留连春光,而言莺语留人,情味隽永、通俗易懂。You cix youq ndaw saej,daej cix youq ndaw hoz.词汇Saej 、hoz在壮话口语中常用来对人心事作描述。愁在"saej"中,可见愁之长;哭在"hoz"中,可见哭声欲出。一长一短,把人的心事全盘托出。这些都是壮语的美,学员对美有了体验,就会推动他们去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多多投入情感,教师和学员就会做到情感交融,心情合一,让学员把被动求学变为主动求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以爱心为基础,待人诚恳,言谈要赋予感情,尊重并理解学生,而且多多讲明道理,让学生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上进心理,产生一种力量推动他们,这样学习起来进步就更快捷。
山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是最生动、最形象、最含蓄的语言,所以,在壮语文知识教学中要结合讲解山歌的创作知识,这比单纯进行壮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加好,这是我们以前意想不到的。事实上,不用多言也无需举例,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三、因人施教,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两届壮族山歌手壮文培训班,学员年龄最小16岁,最大74岁,其中有干部、教师、农民,文化程度从高小到大学不等。虽然他们都喜爱山歌,但是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和环境不一样,各人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他们各自的功底和学习方向也各有不同。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进行全体教学,那些文化程度低和那些年纪大的学员就难以领会,他们想学学不会,想不学心里又不服气;而那些文化程度高和那些年轻人领会教师的授课会快捷一些。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如何教学才能让这两部分人做到同步领会。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采取小组或者个别的教学形式,就是说进行整体教学一段时间后,就让学员分组认读,或者让个人独立认读,通过学员自己用心去认知知识,接受知识。让那些学习领会快速的学员带动那些学习领会较慢的学员,做到大家同步领会,共同提高、巩固、教师只有通过因人施教,用多种教学形式,为每一个学员造就锻炼自己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当中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学员就可以自我选择到最好的学习环境、最好的学习途径、最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学员李姗莹刚刚16岁,喜欢唱山歌,却不会编写山歌,但她头脑精灵,对壮文知识的领会很敏捷,一学就会;学员黄华蒂是快60岁的老人了,以前读书少,特别是对拼音文字很生疏,学壮文非常困难,但是他却是能够开口就成歌。他们两人一个坐前排一个坐后排,经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小李给老黄辅导学壮文,老黄给小李指导编写山歌,两人的学习进步很快,阶段考试时,无论壮文或者山歌创作理论,他两都考了98分。
又如,有四个女山歌手已经四十多岁,文化程度也不高,但她们是同一个乡,操同一的方言,非常喜爱唱山歌,于是她们自动聚在一处,一起唱山歌、一起拼读壮文,经常在一起共同讨论标准音和本地方言音在发音方面有那些异同,对壮文的学习进步很快,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
四、壮语标准音与各地方言对照学习是学习重点山歌手学员从各地来,操的壮话口音各自不同,与壮语标准音有很大的差异,这样给大家的交流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山歌手们平时唱山歌或者是编山歌,音、韵都是采用本地的壮话方言,因此如何掌握壮语标准音和各地壮话方言的异同,其中有什么对应规律,在编山歌、记录山歌、唱山歌时如何办好,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加以解决。
所以,教师只有把各地方言和标准音来进行对比教学,才能帮助山歌手更快掌握到壮族人民的共同语——标准壮文。
以邕江和右江为界,壮话大体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南北方言语法结构差异不大,主要是语音与词汇方面不大相同。词汇方面,南北方言相同的占65%以上,所以南部的人学习标准壮文不大困难。语音方面,南部方言声母有送气清塞音,北部方言却没有,北部方言有“r”这个音位,大部分还有“?”这个音位,南部方言则大部分没有。
这些差异较复杂,但并不是没有对应规律,如标准音的声母“r”,在龙州壮话就没有这个音位,属于这个声母的词汇,大部分分别归属“h、s、l”这三个声母,也有小部分归属“ng、n、d、t、k、ky”等声母。而且那些归属“h、d、t、k、ky”声母的词汇调号都是奇数,归属“s、l、ng、n”声母的词汇调号都是偶数。因此,教师授课时,要把这些对应规律讲解清楚。
具体来说,面对某个学员某个方言,教师应该让学员先发自己方言的音,再把这些方言音和标准音相对照,指导学员把这些词进行排列,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让学员努力去发现自己的方言与标准音有什么对应规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越学兴趣越浓烈。因此,从中获得了省力高效的方法,促进学习和掌握壮文,而且同时做到学以致用,把标准壮文用到编写、吟唱山歌中去,有利于各地山歌手以后更好地互相交流和互相学习。
例如,上林县虽然不大,但是该县北部壮话方言与县城的壮话方言发音的差异较大,交谈时大家都能听懂,可是教师以县城方言与标准音对应规律来教授拼音如何定调号时,操北部方言的学员就经常弄错,分不清如何区别标准音、县城方言音、本地方言音;以县城方言音来讲解山歌创作理论,操北部方言的学员不好理解,而以标准音来讲解,操各地方言的学员都反映难度更大。最后,教师把方言发音类同的学员集中在一起,先把本地方言发音与县城方言发音进行对应,再把县城方言发音与标准音进行对应,终于帮助学员把本地方言发音与标准音发音的对应找出来了。于是,大家心里亮堂了,在拼读壮文时,不但能读出标准音,而且很快就能转读出本地方言来,学习效果很好。
五、在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中,掌握和巩固壮文知识 山歌手来自各地,各自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各自有不同的感情方式,各自有不同的编写、吟唱山歌的方式。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这就是吟唱山歌。
这些山歌手,是壮族的“文化人”,是壮族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他们大部分性格开朗,思想活跃,感情奔放,他们喜欢聚在一起玩乐,想到什么都喜欢以歌代言,即使只有一点点空闲,比如吃饭后短暂的时间,也要吟唱山歌,“嘴巴”从不空闲。
根据他们的这些生活特点,虽然培训班的学习时间很短暂,但教师还是经常争取机会和时间把他们组织起来,或者分组对唱,或者举办晚会,或者下乡到歌圩去采风。有感触才能唱出山歌。正如人们说的"触景生情"。老行的山歌手都善于捕捉瞬间即逝的现象和思想,然后用山歌的语言定格下来。很多初学作山歌者很难发现在自己身上的瞬间感觉,寻找不到与众不同的东西,故而唱出的山歌平淡无味。为了体验如何去发现去捕捉瞬间感觉,于是培训班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员把唱过的或听到的山歌用壮文记录下来,一边记录一边复习一边巩固刚学的壮文知识,而且提醒他们在记录山歌时应该注意什么、如何记录得更好等等,这样不但在吟唱山歌时掌握和巩固了壮文知识,而且为往后收集、整理民间山歌打好了基础。
例如,上林山歌手壮文培训班学了壮文拼音和山歌创作理论后,就集体到上林风景区大龙湖去采风。那天,烈日当空,天气闷热,但是几十个山歌手却热情高涨,刚刚迈上游船,山歌声就持续不断。
首先是导游员唱起开场歌,热情欢迎众山歌手,歌唱壮乡美景如画。众山歌手听了感动又激动,感觉到仅仅坐在教室里听课还不够,来到这里才知道天美地美水美山美,于是大家唱山歌的欲望点燃了,一个个抢先站起来,有自个吟唱,有结队对唱,还有小组演唱,场面非常热烈,笑声、掌声此起彼伏。两个钟头过去了,游船回到岸边了,山歌声始终没有停歇,大家都舍不得下船登岸。贯穿活动的始终,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了壮语山歌的特点: 山歌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真正把山歌写好,确实不易。要在生活的海洋中选取一滴水,并要从这滴水中反映出整个海洋,这就要有很强的选择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于是,活动过后,学员自动送来的“习作”就不乏优秀的山歌,这里仅举几例可见一斑:
Coenz fwen bak coenz daej,saej goenq lij riengh sim. ||Daeg de sang cix sang,dungx mbang mbouj roxsoq. ||Seizcoz fwen mbouj eu/Hwnj deu song ga naet/Seizcoz mbouj doxnaek/Uengjfeiq daek gvaq cou ||Eu fwen mbouj dwg bag/Miz bak byawz mbouj fwen/Raen va hai henz suen/Byawz mbouj vuen bae mbaet
后来教师给学员出题考核:编写(或记录)你最熟悉的俗语或山歌1至3首(教师担心学员还没有掌握标准音,特意说明:不限定用壮文标准音)。收卷评分结果,全部在95分以上,而且每个人都自觉用壮文标准音来答题,很多人书写了3首以上,考核成绩非常令人满意。教师从中选出几首佳作,推荐给《三月三(壮文版)》,很快就被选用刊登出来了。
活跃在壮族社会各阶层的山歌手,能够学会和掌握壮文知识,不但对广大壮乡推行壮文有重大和积极作用,而且对收集和整理壮族史书、老山歌、古代壮诗等壮族文化遗产也有积极意义,同时对继承壮族老前辈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广大壮族民族文化,让壮族民族文化融入先进文化步入世界有着难以估量的实际意义,也对现代民族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0 0:06:3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