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继无人 壮乡千年提线木偶戏期待传承与发展
新华网广西频道12月4日电(记者吴光于 张莺)“四五人千兵万马,六七步穿州越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州的靖西县,人们这样描述在当地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提线木偶戏。
日前一个阳光宜人的午后,靖西县新靖亮表村的提线木偶老艺人黄明亮和他的同伴们在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了舞台。听说有木偶戏,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有说有笑,聚到了台前。
一阵悠扬的二胡声让现场安静下来,紧接着是铿锵的铙钹和鼓声。站在幕布后的艺人口中念念有词,熟练、巧妙地拉动手中的细线,两个木偶跃然台前。仔细一看,其中一个是头戴金箍的孙悟空,另一个是身披黑斗篷的白骨精。在艺人熟练的提拉下,栩栩如生的木偶仿佛有了生命。随着打斗越来越激烈,台下观众发出阵阵赞叹。
观众中一位退休教师黄志识告诉记者,这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亮表村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过去,这里的人们几乎都是看了木偶戏和当地流行的壮剧,才知道《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经典故事的。
“在我小时候,不管大人小孩,说起看木偶剧都欢喜得很!”今年60岁的黄志识回忆。
靖西提线木偶戏的唱词语言基本上用壮族民间诗韵格律。唱腔有采花腔、平高调、叹板、哭板等。演出时,艺人一般能用拉线控制两个木偶角色并用两种唱腔唱出台词。一些技艺精湛的艺人甚至能分饰3到6个角色。
然而,随着现代化生活元素的渗透,靖西县提线木偶剧的观众正在逐渐萎缩,会表演的人也寥寥无几。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上网、看电视了。”今年68岁的木偶艺人黄明亮遗憾地说。老人生活的亮表村福巷屯共有1500多位村民,但仅有7人会表演提线木偶剧。“我是从40多岁才开始学的,当时主要是觉得自己不学的话,这门功夫就没人接下去了。”他说。
黄志识说,现在年轻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他们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但他们普遍上网多,看书少。木偶戏里的唱词、道白都来自于古典小说,很少有年轻人耐得住性子去学习。
虽然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但是表演队依然执着于他们的演出。黄明亮说,只要是逢年过节,他们都会去附近的村子演出,一年演上二三十场,都是免费的。今年10月,靖西县在亮表村组织了首次木偶戏汇演,全县21位具备表演能力的艺人齐上阵,热闹的场面吸引了不少观众。
“我们就是图个大伙都热闹、高兴。”黄明亮一边爱怜地抚摸着手中的木偶,一边说:“现在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这门技艺传给年轻人。”
28岁的福巷屯村民李伟是为数不多正在学木偶表演的年轻人,他告诉记者:“木偶剧是我们的地方特色,是传了很多代的文化,我们有责任把它传下去。”
现在,亮表村的木偶艺人们正筹备着在福巷屯建一个木偶戏培训基地。“建基地需要不少钱,好在政府很支持我们。”黄明亮说,“等基地建好了,就可以多培养一些年轻人了。”
靖西县民族局局长李煜说,民族局目前已确立制度,定期召集全县提线木偶表演师傅到福巷屯培训,并计划带他们到福建等地学习“取经”。李煜称,对于靖西这个地处偏远、产业单一的贫困县来说,发展旅游是个很好的经济增长点,但单靠自然风光吸引游客还远远不够。靖西县目前正在筹备将提线木偶表演引入景区、县博物馆民俗表演队等,展现提线木偶丰富的壮族文化内涵。
离开亮表村时,村里的孩子们纷纷跳上了刚刚结束演出的舞台,小心翼翼地拿起木偶,爱不释手地玩起来。黄明亮充满慈爱地看着他们,一丝微笑挂在脸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