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广西壮文是中国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2002-11-29 21:17:19)
新桂网讯 新华网南宁11月29日电(记者何丰伦)“壮文完全是中国学者和壮文研究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研究所主任杜宰经说。1999年,中国发行的第五套100元面值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的壮文拼写方式与旧版有所不同,这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
“最明显的是旧版人民币中壮文最后一个字为manz,而新版为maenz,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不同。”杜宰经说,“这种不同源于修改后的壮文方案与原来旧方案的差异。”
据了解,1952年2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派出北京大学语言学专家袁家骅教授率领的工作组到广西调查研究壮族语言文字问题,草拟出初步的拉丁化壮文拼音方案。
1954年,袁教授与壮语工作队再次来到广西,与当时称为桂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的语言工作者一起,对壮族聚居的47个县52个点进行深入调查,反复研究、讨论,确定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壮族为标准音,于1955年制定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壮文方案》草案,1957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推行。
1982年3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壮文方案》(修订案),并开始在壮族地区全面推行。
杜宰经说:“根据掌握的权威材料,当时的壮文创字班中虽然引进了一两个前苏联语言文字专家,但他们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大量最基础的调查研究工作和民族音韵文字的理论探索工作都是中国的语言文字学家和壮文工作者完成的。”
1982年以前版本的人民币所采用的壮文是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通过的壮文方案。其中有5个字母使用不同于拉丁字母的文字,音标的标注方式也不完全来自拉丁语系。
“没有完全采用拉丁字母,因为当时发现拉丁语系中缺少与壮语完全一致的音标。”广西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专家黄如猛说,“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借用了非拉丁语系的一些音符,其中包括俄语的音标。但这完全是中国专家自发的举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壮文。”1982年以后发行的新版人民币,采用的则是修改后的壮文文字方案,完全用拉丁字母进行标注,音调的标注方法也进行了改动。
“这种变化是在民族语言发展和我们对壮文传播客观规律理解的推动下进行的。”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覃耀武说:“完全用拉丁字母有利于信息化的管理,改动后的音调标注的方法更符合壮族人的发音习惯。民族的语言文字在传播、培育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