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83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年中国-东盟京剧艺术发展与传播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20:4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你方唱罢我登场
    
各抒已见谋戏途——

2009年中国-东盟京剧艺术发展与传播研讨会综述

土人香草

[摘要]2009101011日,由广西京剧艺术促进会、广西文化厅主办的“中国—东盟京剧艺术发展与传播研讨会”在南宁市举行。来自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的学者、京剧艺术工作者、京剧教育与推广人士、票友等,从各个的实践出发,探讨了生存生态变迁的背景下京剧艺术在中国及海外如何传承与发展等问题。

京剧有国剧之称是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海外华人还把京剧作为文化认同的象征性符号。然而,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随着文化生态的变迁,京剧艺术与代人快餐式的文化需求及审美方式间的产生了一定的距离,陷入演出市场萎缩、人才溃乏的濒危境地。这一趋势在京剧生存基础相对薄弱的广西及东盟国家华人社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实现京剧的保护和振兴成为一个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2009101011日,作为第二届中国—东盟京剧爱好者南宁演唱会的一项重头戏,“中国—东盟京剧艺术发展与传播研讨会”在南宁市明园新都酒店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广西京剧艺术促进会、广西文化厅并同主办。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中国艺术研究戏曲研究所、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京剧团等单位和部门携手支持本次研讨会。广西文化厅副厅长李格训亲自主持了研讨会,自治区原副主席、广西京剧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张文学出席了研讨会并致欢迎辞。在两天研讨会期间,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京剧人及京剧艺术教育与理论研究专家们齐聚一堂,从各自的实践经验出发,为京剧的发展献言献策,寻求京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播新路。

一、研究者视角

理论研究对京剧发展的正确导向有着指导性意义,如何把握传统文化回归的契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及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认同加强的背景下为京剧的属性作出新的定位,以重拾京剧 “天下第一团”的辉煌,并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得到传播和发展为国家海外文化发展战略作出贡献,来自北京、上海、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南宁的学者们各抒已见,通过回顾和反思京剧艺术在中国与东盟的发展与传播史,为京剧未来的走向提供理论关照。

著名戏曲研究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研究员首先作了以“当代京剧发展与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发言。刘祯谈到,当代京剧发展经历了560年代的戏改、文革样板戏的时代及2001年联合国宣布昆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京剧艺术的回归三个阶段。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显示,当下我们对京剧本体的再认识应该要有一个新的飞跃。京剧在200多个中国戏曲剧种中可以说是“第一剧种”,“第一”表明了京剧的独一无二与普及性。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表现在地方戏发展越来越京剧化,而京剧的发展也同时受地方剧种及话剧与其它舞台艺术形式的影响。这表明,京剧自身有一种创新精神和代谢机制。因此,在发掘和保护京剧传统的同时应该发扬其创新性。谈及京剧的属性及对传承的影响,刘祯认为,有些人把京剧当作纯粹“雅”的艺术,没有考虑到其“俗”的一面,京剧产生于世俗社会,它应该是“雅俗并赏”的,京剧的发展不宜提倡“雅”艺术的问题。在京剧进学校的问题上,刘祯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京剧的普及和教育应该从中小学开始,但要注意一个问题。即,中国传统剧种是非常丰富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戏剧传统,应该考虑其它剧种进当地学校的教育体系问题,而不仅限于京剧。最后,刘祯肯定地认为,多元多样的发展模式将给京剧艺术带来繁荣。

长期从事地方戏研究的上海大学教授朱恒夫就“戏曲在海外传播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讨论。他首先回顾了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朱教授认为,早在宋元之交,戏曲就随着宋军流亡南洋而开始了传播发端。19世纪以福建、广东人为主体的大量华工到北美修筑铁路,又将中国戏曲的种子播洒到北美大陆。20世纪初,梅兰芳将京剧艺术介绍到日本及美国,掀起京剧艺术在这些地区发展的小浪潮。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的戏曲通过改编海外名剧,在海外形成了一定的观众基础。总结戏曲在海外的传播史,其方式包括有:戏团(剧团)演出、票友自娱自乐、国内剧团改编海外名剧到海外演出和国外艺术团体改编中国戏剧在当地演出等。戏曲在外海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宣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和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同时对欧美国家的戏剧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全球化过程中,京剧让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戏曲在海外的发展已经成为海外华人接受本国文化的一块阵地。戏曲在海外的传播扩大了戏剧的观众群体,成为中国海外文化传播的战略之一。回顾戏曲的海外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缕出京剧的发展一些经验:一要坚持传统审美精神不变,保证京剧的正宗、正统、正派,但不固步自封;二立足本土而面向世界;三在推广过程中实行商业运作与社会运作相结合。朱教授最后展望;“在传统文化回归背景下,戏曲将会勃发生机。”

新加坡戏曲学院院长蔡曙鹏博士通过回顾京剧在南洋的传播历史提出中国与东盟京剧的传播与交流的构想。蔡博士引用旧报刊所载的关于戏曲在南洋的传播史料认为,早在1893年就有戏班子到新加坡演出,20世纪初时已形成一定规模。中国20世界50年代的戏曲电影的大量发展对新加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79年以后,一些中国剧团开始恢复到新加坡演出。针对当前新加坡京剧传播的情况,蔡博士建议在戏曲教学上应该与时俱进。最后他提出了中国-东盟京剧交流的构想:一京剧人应该多与当地华人的主流社会对话,以方便推广;二从教育系统上与东盟各艺术院校建立广泛的联系;三就新加坡商业演出的经验看,演出前的讲座、演后的与观众进行对话,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四票友社是一个很大的力量,应该充分利用;五理论可以带动戏曲的创新,研究是交流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六有可能的话在海外推行京剧考级制度;七电影是集体记忆的经验,应该考虑发展戏曲电影。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民族艺术》杂志主编、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廖明君研究员就“非物质文化视野中京剧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在京剧艺术的定性方面,京剧作为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悠久性和价值突出性。但是,文化遗产本身是活态的、变化的,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接受当下观众审美的要求而变化。对于京剧艺术的定位,廖明君赞同刘祯研究员的观点,即不能简单地把京剧定位为一种“雅”的艺术,我们的传统戏曲应该是“雅俗兼备”的,不能忽略俗的那一面。谈及京剧艺术传承与学校教育问题,他认为,艺术门类的传播与其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主张京剧艺术进校园政策的提出是好的,但不能一刀切,不如提倡传统艺术进校园。京剧进校园有两种模式,一是京剧自身专业的传承,一是观众的培养问题。京剧的传承要关注传承主体,即演艺人员、爱好者与未来观众的培养。

二、京剧人体会

京剧在当前近乎“荒漠化”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如何生存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怎么传承?传承什么?如何让看戏成为“对民族文化的洗礼、一种仪式”?长期从事京剧表演、导演及剧团管理工作的京剧人们从自身的京剧艺术实践出发,谈了自己的体会。

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刘长瑜深切体会到票友对京剧发展的重要性。她在发言中主张,应该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戏迷票友环境。戏迷票友的积极参与,是弘扬传播京剧艺术的希望所在。

广西京剧团团长顾才源在题为“广西京剧团与东盟京剧发展展望”发言稿中谈到,作为中国和东盟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广西应为中国及东盟各国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便捷的通道,搭建良好的平台。广西京剧艺术促进会、广西京剧团可以为东盟各国在京剧艺术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场地、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如果条件成熟,可以在广西举办东盟各国京剧艺术的人才培训班、人才研修班等。

原任广西彩调剧团团长、国家一级导演龙杰峰长期从事各类地方戏的导演工作,他结合艺术实践与学习,提出“京剧表演的类型化与典型化”的观点。龙杰峰认为,传统戏曲是类型化的表演形态,一招一式都有固定和程式。但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要求,戏曲的发展必须是调整与吸收为当代服务的过程。当前,戏曲的表演除了应该坚持类型化,应该强调个性化,即典型化体现,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应以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去表现人物的个性,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动作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因此,对京剧的传承而言,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双轨的,首先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很规矩地、一招一式地把原有风格一点点继承下来。同时应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加强戏剧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做到典型化的表演。

广西京剧团副团长卢浩不无担心地提出了“中国戏曲荒漠化背景下京剧的传播与发展”问题。他认为,传统的“以戏带功”、“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京剧的宗派之分及社会文化的断裂现象的存在,使得京剧出现传承方向迷失、演出主体和受众日减的的荒漠化现象。而经历过广西京剧团“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的发展过程的原广西京剧团副团长张忠安认为,尽管存在着“荒漠化”趋向,但是京剧本身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首先,京剧有政府的支持和领导的关心;其二要努力培养京剧的本职演员;其三应该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到京剧的发展工作中来,尤其应该注重对票友的培养。

三、教育与传播人士观点

京剧要传承,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当前人才紧缺成为京剧生存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戏曲教育和传播者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当前中国与东盟京剧人才培养的状况如何?如何培养京剧人才?如何更有效地传播京剧艺术?专事戏曲教学和传播工作的人士根据各国京剧传承、传播情况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马来亚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讲师周少瑜通过生动的例子以一个“苦”字概括了京剧教学在马亚西亚的艰辛。周先生谈到现在由于马来西亚年轻人对华语正音重视不够,年轻人更喜欢西方文化,因此马来西亚的年轻人对京剧不热衷。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周先生依然执著于京剧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与推广工作。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京剧推广组织主要有泰国泰中文化艺术中心、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广西京剧艺术促进会等。供职于泰中文化艺术中心的广西裔华人蒙云峰多年来致力于中泰艺术的交流工作,还开办了专门的泰华网介绍中国文化。蒙先生在发言中首先介绍了中国戏曲在泰国传播的历史。他谈到,早在1767年,就有戏班子到泰国华人社区中演出,当时以潮剧发展为主。二战前后大批福建、海南、广东、广西移民涌入泰国,推进了中国地方戏曲在泰国的传播。其次,蒙云峰先生还介绍了京剧在泰国发展的情况。目前京剧在泰国没有正规的京剧团体,由于泰国的华人移民以福建、广东为主,所以京剧只在浙江一些普通商人中流播。随着汉语教育有泰国的发展,对泰国京剧的发展应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京剧在泰国的传播会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他希望中国京剧界方面能给予支持。

旨在“广泛调动海内外力量,共同振兴京剧艺术事业”的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成立于1992年,多年来致力于京剧的教育与推广工作。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瑞康女士针对京剧的地位和进学校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京剧的“天下第一团”指的是京剧“独一无二”的意义。是世界华人都认同的一种剧种,是文化认同的符号之一。林女士又以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演出例子说明京剧推广的经验。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成立以来多次赴港、台演出,先后赴南京、上海、苏州、常州及宁波等地巡回演出,为正在坐科的京剧艺术接班人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同时向海内外展示艺术学校的教学成果与少年京剧的风采,积累了很多可以推广的经验。最后她还谈到中国戏曲到底哪些该成为保留剧目的问题。

研讨会最后,来自新加坡的票友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新加坡的王雅平先生介绍了京剧在新加坡的发展。90岁高龄的新加坡名票侯深湖介绍了新加坡票友们到中学开办京剧兴趣班等情况,他的出现引起大家的热烈的掌声。本次研讨会和演唱会的组织者、广西京剧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季桂明先生作了研讨会的总结发言。他希望这次研讨会的成果能形成论文集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以展示研讨会的成果。

四、结语

“你方唱罢我登场
   
各抒已见谋戏途”,综合与会者的发言来看,通过研讨大家达成的共识包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具有“雅俗共享”的属性。京剧的发展历程表明,京剧是一门活态发展的艺术,在坚守传统“类型化”表演的同时,应该学会借鉴包括西方舞台艺术在内的其它艺术门类的成就,在表演中注重典型性。京剧在外海华人中起着文化认同符号的作用,本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应该注重京剧在海外的推广。尽管京剧存在着生存生态“荒漠化”的趋势,但是只要加强人才培养,并拓宽教育渠道,加强演出市场的培育,注重以科学的戏曲理论作为指导,京剧将在国家加强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背景下重获春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5 20:45:25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

听众

6492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9-2
注册时间
2008-11-12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6 01:54: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板凳
发表于 2009-10-16 11:06:00 |只看该作者

曾经有人对俺说,当你能平心静气听戏曲的时候,就说明你老了。

呵呵,现在俺真的明白了。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地板
发表于 2009-10-16 11:10:00 |只看该作者
东南亚的华侨其实并不懂得“欣赏”京剧。

讲到老一辈的,他们主要看 广府“大戏”(粤剧)、闽南“歌仔戏”,京剧用四川话唱,语言上是障碍;讲到新一辈的,他们固然不喜欢看传统戏剧。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120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9-11-28
注册时间
2009-10-15
5#
发表于 2009-10-16 18:25:00 |只看该作者

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京剧这门国粹有多少人喜欢?

汉族里寥寥无几,跟别说少数民族,和在海外出生的人

老外倒是挺喜欢的,因为人家有钱,有时间享受。

说以才说精神世界时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的

如果中国人还是一穷二白,壮族会想到传统文化的流失?那群砖家叫兽会想到国学的流失?

经济发展带来的这些文化问题,最起码证明中国人有钱吃饭后,才有钱高雅!

怎样保护壮族传统文化?把整个壮区经济发展起来。怎样弘扬中国文化?把中国经济搞起来。

人家日本人在明治维新的时候也是这样,先把西方的经济文化全学过来,有钱之后才发现传统文化的流失,开始重视,

我们中国现在情况也差不多只要有心,就能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2 20:02 , Processed in 0.156614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