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37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小”也可以伟大

[复制链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8:1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也可以伟大

  2009年06月09日10:53   南方网  张亚中  


张亚中 (德国汉堡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兼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很多人听到“小国崛起”这四个字,总是会心一笑,然后问,不是只有“大国崛起”吗?其实,如果静下心来想想,大国由于人口多、土地广、资源丰,要崛起不是件困难的事。换句话讲,大国本来就应该崛起,即使在国家发展上走错路,也还有机会从头再来。但小国人口少、面积小、资源稀,崛起所付出的努力绝非大国可比,更何况,对小国和小民族而言,如果没有好的方向与策略,轻则永远寄人篱下,重则亡国灭族。或许,还可以想想,很多历史上的“大国”“大民族”,不都是由“小国”“小民族”开始的吗?从这些角度看,“小国崛起”不是更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吗?


何谓“小国”,何谓“大国”?笔者认为,不宜单从人口、土地、资源、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程度、国民素质等方面界定,而必须在比较的基础上思考才有意义。


另外,笔者认为真正称得上“大国”的是“能够制订规则的国家”,否则,这个国家不能算真正的大国。在商业上也是如此,“一等企业订规则、二等企业创品牌、三等企业做生产、四等企业搞代工”,没有能力制订商业游戏规则的就不能算是大企业。只有谦虚地认为自己是小国、小民族,才能韬光养晦,发展自己。笔者曾研究过威尼斯(意大利)、尼德兰(荷兰)、瑞士、普鲁士(德国)、芬兰、爱尔兰等六个国家的崛起经验,从中检视它们如何在关键时刻作出关键的抉择,并归纳出几个重要的观念——


商业至上:不玩政治军事游戏


对小国小民族而言,“以商立本”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小国小民族不应该让商业受意识形态的左右,也不可以玩大国的政治军事游戏。就如同历史上的威尼斯无法与土耳其对峙,最后也不是拿破仑法兰西大军的对手;尼德兰难以抗拒英、法等国的军事挑战。近代的小国,如瑞士、芬兰、爱尔兰,都是努力积极地从商业上寻求自己的国际定位,将意识形态放在一边。即使当代从战败中爬起的西德,也放弃了“军事大国”之梦,排除经由扩张领土求发展的国家战略,而将自己定位为“商业王国”,用科技支撑国家,用商业拓展版图,而不是用“军事强权”或参与“地缘竞逐”来增加国家威望。


20世纪前,军事是扩展国家势力的重要凭藉,意识形态是使用武力的理由。但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可以在不占领他国的前提下,依靠本国和国外的市场实现崛起。在军事领域里,往往只有第一而没有第二,但在商业领域可以追求双赢。昔日决定成败的是军事力量,当今决定胜负的是商业实力。


有容乃大:广纳人才的战略


商业不可能建立在狭隘的自我封闭基础之上,一个不开放的国家民族,不可能创造商业的繁荣。为了让自己有更强的竞争力,海纳百川的包容政策显得特别重要。


“有容乃大”这句话,不只适合于大国,还适合于小国。从尼德兰、瑞士与普鲁士的历史中,我们看到“有容乃大”如何为这些国家民族创造契机与财富,而缺少包容的国家民族却失去竞争的优势。


举例讲,当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于1685年撤销给予胡格诺教派一些政治权利的《南特敕令》后,20多万勤劳的胡格诺教徒逃到瑞士、普鲁士、尼德兰、英格兰等地,不仅为当地带去了法兰西的技术、资金,而且带去了法兰西独具一格的文化、思维与生活方式。


这群移民为瑞士带来了钟表技术,逐渐形成和奠定了今日闻名世界的瑞士钟表工业地位;另一批移民带着技术、资金来到尼德兰,为当地的丝织与手工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还有一批避难者涌入普鲁士,建立起了羊毛、亚麻等细布纺织厂,带来丝绸、金银、珠宝、帽子、手套、刺绣等几十种新行业,教会普鲁士人烤制香甜可口的法式小麦粉面包。当时的柏林有1/3的人口是法兰西人,法语和德语一样通行,为当时尚处于启蒙状态的普鲁士文化带来曙光。


如果瑞士不能包容,国内的四大语言族群一定会撕裂多元的瑞士;如果荷兰不能包容,1585年安特卫普的数千名手工业者、商人与银行家不会逃往阿姆斯特丹,使得阿姆斯特丹摇身成为世界的商业与金融中心;如果尼德兰不能包容,大批西班牙与葡萄牙的犹太商人便不会带着雄厚的资本前来。他们给阿姆斯特丹带了资本主义的工具,支撑了资本市场的汇兑与交易功能。另外,他们甚至还帮助荷兰人建立了从美洲新大陆到地中海的商业网络,为尼德兰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普鲁士不能包容,普鲁士将失去向法国学习的机会。但到了1930年代,德国不再包容了,迫使大量优秀的德意志族人远走美国。这不仅为德意志民族带来灾难,也为世界带来祸害,更使得德意志的思想学术世界领军地位转移到了美国。在这个历史阶段,德国走上了法国路易十四的老路,而美国像当时西欧各国接受法国的胡格诺教徒一样接受了大量德意志移民,这使它得以成为二战后学术思想的重镇。


大国如果不能包容都会衰败,何况小国。小国小民族既需要团结,也需要包容。历史就是如此。“有容乃大”不只是一个国家民族应有的修为,更是崛起发展的战略。


“瑞士经验”:创造被需要的价值


小国小民族要想在这个世界生存发展,不可能依靠大量资源或人口,但可以凭藉它为世人所创造的被需要的价值。


很多人在讨论小国时,经常举瑞士中立的例子,以证明小国小民族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卷入大国争执的漩涡。然而真正的瑞士经验是:能够确保其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表面的中立,而是创造被需要的价值。


近代史上,瑞士地处四个强权中间,国内又有四个不同语言的族群,所以不管瑞士站在哪一边,对外对内都是问题,这是瑞士先天必须走向中立的原因。如果没有周边强权的同意,瑞士的中立根本不可能成立。对周边的强权而言,与其说是让瑞士中立,不如说是让瑞士成为彼此权力竞逐的“缓冲区”,而且这个“缓冲区”最好还是有“武装”的,这样敌对方的军队在经过瑞士时就必须付出较大的代价。


瑞士在邻国发生内部问题时,成为少数精英的避难地,在邻国发生战争时,尽量默不作声。瑞士的中立绝对不是孤傲式的中立或所谓的国际法上有法律保障的中立,而是避免激怒或者不得罪强权的中立。瑞士在一战后让日内瓦成为国际联盟的总部;二战期间,同意德国军队穿越瑞士的隧道、为德国提供战略物资,准许德国将搜刮的犹太人财产存入瑞士银行。二战后,创造东西方对话的场域,靠着一间会议室、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成为世界外交的重要舞台,这也为瑞士带来大把钞票。


瑞士不是靠中立来保证国家的安全,而是创造了被周边国家与世界所需要的价值。从昔日的“瑞士佣兵”、“武装缓冲区”到今日的“匿名存款”制度,甚而到“观光旅游”,瑞士都在创造被需要的价值。就是这个“被需要的价值”,确保了瑞士的安全,也让瑞士成为今日耀眼的明星。


创造被需要的价值,不只是瑞士,威尼斯与尼德兰也是如此:威尼斯在伊斯兰与基督教市场之间游走;尼德兰的金融体系不只为荷兰人,也为全欧洲商人,包括为自己的敌人服务。


小国小民族要崛起,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上述几个观念性的因素以外,便是如何抓紧天时地利,如何掌握全球化给予每个人和每个国家的机会,如何充分运用地缘经济与政治所带来的优势,让自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比巨人更远。


小国小民族崛起的目标在哪里?意义应当在于为自己的民族创造幸福,为世界带来和平。正如同一个人的伟大不完全在于他的功业,更在于他的人格。小国小民族或许无法在功业上与大国大民族并驾齐驱,但可以在另一些事业上得到别人的赞赏与尊敬。人类不断前行,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有的国家民族崛起,有的衰落,有的依然在世界舞台上当一个小配角。但无论是大还是小,崛起的终极目的都是一样的——做个受人尊重的国家民族。


“小国崛起”不仅为国家民族如何崛起而写。知识与经验总是相通的。小国小民族的“他山之石”,又何尝不可以作为小人物、小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地方求发展的借镜呢?


“‘小’也可以伟大”,诚哉斯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3 14:2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我是大学生在2009-10-6 18:37:23的发言:

什么瑞士、荷兰永远只能是小国,因为他们领土面积太小了,纵使他们经济再好又用何用呢?这些国家只能生活在大国夹缝里,靠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来赢取自己生存空间,哪天大国间的天平失衡,某一个大国突然崛起,那这些小国只能划入别人版图。看看二战就知道了,什么荷兰,丹麦,比利时都抵抗了几天?一个星期不到就投降了。

话说瑞士,不是德国不敢入侵他,而是瑞士暗地里偏向等国,为德国输送战略物质打开方面之门和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这点有悖永久中立国家的形象,为此瑞士官员战后还向全世界道歉过。当然也不能怪瑞士,作为一个小国,其实瑞士自己也知道,在武力面前,“永久中立国”的帽子也不是护身符,为了不亡国,只好向当时很强大的德国妥协了。

所以说,小国其实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其实他们自己没多大主动权,只能寄望大国间互相牵制,就像当年泰国利用英法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使得自己成为缓冲地带,从而得以不沦为殖民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6 18:41:12编辑过]

另类就是另类。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7-27
注册时间
2007-4-21
板凳
发表于 2009-10-14 22:03:00 |只看该作者

小国称霸过的有英国,日本,,,,

大国没落过的有中国,印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地板
发表于 2009-10-8 18:27:00 |只看该作者

十二大著名生存法则




法则一: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著,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


    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


    对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马不停蹄、竭尽全力地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
              



法则二: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看表的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准确观念。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的一只,藏起另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企业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人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法则三: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a、价值观。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b、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c、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讲,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管理者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的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法则四: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企业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后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企业而言,一旦企业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企业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著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法则五:零和游戏原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著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法则六: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讲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小于0。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管理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一定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反而是避免内耗过多。


  还有一个邦尼人力定律:1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60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能不能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法则七: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任何团体里,几乎都存在着个别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搞糟事情。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企业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蠢驴一秒钟就能把它撞坏。如果你的企业里有这样的一头蠢驴,你应该马上把它宰掉并用以犒劳员工;如果你不忍心下杀手,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法则八:水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水桶定律与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量,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你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如果你在一个企业中,你应该:

              1、确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2、避免或减少这一薄弱环节对你成功的影响;

              3、如果不幸,你正处在这一环节中,你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改进,或者转职去谋另一份工作。


              
法则九: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上司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而对一个企业而言,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中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吸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法则十:奥卡姆剃刀定律


    复杂会造成浪费,而效能则来自于单纯。在你做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们通常隐含于繁杂的表象中,需要细心耐心留意。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活动,成功并不那么遥远。


    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法则十一:二八法则


    你所完成的工作里,有时候80%的成果,来自于你20%的付出;而有时候80%的付出,却只换来20%的成果。


              
法则十二:钱的问题

    当你的爱人告诉你:“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原则问题”时,十有八九就是钱的问题。所以,为了你的爱人,努力地赚钱吧。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5#
发表于 2009-10-7 08:32:00 |只看该作者
所谓的“大国”,并不仅仅是靠地广人多就是“大民族”“大国”了。地广人多是硬件,但软件不怎么样,还不是一样混蛋!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

听众

7061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3-8
注册时间
2008-8-12
6#
发表于 2009-10-11 08:44:00 |只看该作者
使君子推荐的这些文章都值得一看。很有裨益啊。

欢迎猛击我的博客:http://miongzrauz.blog.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

听众

6492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9-2
注册时间
2008-11-12
7#
发表于 2009-10-7 03:11: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8#
发表于 2009-10-6 20:27:00 |只看该作者

小有小做



小国崛起的大学问
作者:储昭根
来源:天益
来源日期:2007-1-18


    去年底隆重推出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所涉及的9国,其中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日本等5国都是人口不多、领土面积不大的小国,所以有人就疑问道:为什么近代崛起的都是小国?
     
    而环视当今世界,稳居“亚洲四小龙”榜首的星加坡,不过是一城之地,面积差不多为上海市的1/10。“海湾明珠”卡塔尔也只不过是天津市那么大,但其却拥有经常爆出“猛料”的半岛电视台,在其首都 多哈 经常上演“大国外交”。在短短十年间,从加入欧盟时最穷的国家,到变成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并超过美国和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出口国的爱尔兰。世界经济竞争力多年排名第一的芬兰;人均国民产值占世界第一位的瑞士;甚至 越南 现在也正从赤贫走向小康。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均是小国,但他们却也都能声名显赫地崛起。究竟什么原因促使他们的崛起?他们的崛起又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应该讲,小国的崛起拥有更大的学问。
     
    优越的地理位置
     
    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看,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小国。据估计,葡萄牙在进行第一次海外扩张时,人口总数不超过125万。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这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却在五百年前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首批霸主,其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截断了中亚商路,而红海一带的海路则向来为阿拉伯人垄断。东方商品的缺乏使得其价格水涨船高,西欧商人迫切希望找到通往东方的新途径。欧洲人在陆上武力突围失败后不得不从海洋寻找出路。这时偏居一角的伊比利亚半岛的萄萄牙和西班牙则尽显其得天独厚的地利之便。“影响葡萄牙历史的地理特点是它位于大西洋的前沿和欧洲与西班牙半岛的最西端。”葡萄牙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汇处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接合部,是地中海沿岸国家联系大西洋的要冲,首都里斯本港是西欧、西北欧各国船只进出地中海的咽喉。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葡萄牙成了航海贸易的发源地。而西班牙领土北部与法国接壤,东部是美丽迷人的地中海,西部毗邻葡萄牙,北部是大西洋。地中海和大西洋从两边将西班牙紧紧环抱。因此西班牙是连接欧洲、非洲和美洲的纽带,也是地中海的的汇合点。时至今日每年担负着全世界近1/5空中旅客出入境和中转站的重任。所处的地理位置让欧洲的海外扩张从伊比利亚半岛率先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首批称雄全球的霸主。
     
    而地处西北欧的荷兰,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广袤的整个欧洲大陆,欧洲的两条主要水道,从这里入海。为了排洪,荷兰人修建了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绝佳地理位置成为了荷兰人作为欧洲窗口的资本,并使得荷兰具备了成为欧洲新商品集散地的可能。于是,荷兰人在历史的脚步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同样的是,先前一直处于罗马帝国和欧洲边缘的英国在新航路开辟,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后,则地处国际贸易航道要冲或中心点上,导致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工业革命的发生,从而维系近两个世纪的“日不落”帝国。
     
    星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海峡的“咽喉”,居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海陆交通的要冲,被称为“远东的十字路口”。而处于马六甲海峡的优越地理位置使人口约400万的星加坡成为一个重要的中转码头,电子深加工的重要基地,世界主要金融、航运和对外贸易中心之一。
     
    地理位置的意义还在于周边关系的好坏。历史上已经证明了,一个分裂的国家,一个主权纠纷不断的国家是不可能真正崛起的。
     
    开拓精神
     
    如果仅从地理位置看待一个国家的崛起,不免让人悲观,似乎众多国家的崛起是先天注定的。但我们可以从星加坡、以色列等国看到的崛起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勤劳积极的开拓精神。如果没有国父们的艰难开拓,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以色列及星加坡。
     
    1965年8月9日,在李光耀的带领下,脱离马来西亚正式成立星加坡共和国。照顾200万人民生计的重担突然落在李光耀肩上,困难重重,前途茫茫。星加坡仅是河口沙洲上的一个小岛,什么天然资源都没有,没有一点像样的现代工业,连饮用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星加坡这个小岛国死定了。作为东南亚迄今最小的国家,星加坡如何把一群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地的移民组成一个国家;如何在强大邻国间维持主权独立;如何解决根本的就业问题,将缺乏资源、基础,贫穷、落后而脏乱的蕞尔岛国带入新局。这都是李光耀不得不面对的严苛现实。但李光耀要以超凡的智慧、纪律和创意,替代天然资源。他说:“世界犹如大海,在大海中大鱼可以生存,小虾也可以生存,星加坡就是一条小虾生存于国际大海中。”
     
    正是凭借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及开拓精神,李光耀向他的政治同僚发出召唤,一起献身于他们过去想像不到的重任:首先,净化清洁城市;接着,凭着城市卓越出色的表现,克服邻国最初的敌意,弥合国内种族间的种种分歧。这个小国经历了一个典型的麻雀变凤凰的发迹过程,成了东南亚地区的高科技翘楚、商业枢纽、科研中心。正是李光耀等建国者的强力开拓使得这个连米饭、蔬菜甚至淡水都需要进口的国家发展成为东南亚经济的命脉,常年人均收入从独立时期的1000元激增至如今的3万元,并享有“世界花园城市”的美誉。
     
    “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17岁便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者,身体羸弱的他20岁时来到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地 巴勒斯坦———他心目中的“以色列地”,决心用定居的方式来实现犹太复国主义的理想。他后来回忆说:“我发烧和挨饿的时间超过工作的时间。工作、疟疾和饥饿对我而言都是全新的,也很有趣。毕竟,这就是我来以色列地的原因。”本-古里安于1915年被奥斯曼土耳其驱逐出境。1918年,本-古里安加入犹太军团,跟随英军回到巴勒斯坦。从军团退役后,从事巴勒斯坦犹太工人联合的工作。并于1921年夏当选为犹太工人总工会的书记,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4年。长年的奔波劳碌使他的身体状况极差,不到40岁就开始歇顶,40出头已头发花白,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会使他发高烧。
     
    1937年,英国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分治的想法,即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本-古里安凭借自己的政治嗅觉,捕捉到“国家”这个词所包含的重大意义,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立刻对分治的想法表示支持。但两年后英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压缩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限额,禁止犹太人购买巴勒斯坦土地。面对英国立场的转变,本-古里安决定发展犹太人的地下武装。二战爆发后,面对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和英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压制,本-古里安权衡利弊,提出了贯穿二战的著名政策:“我们将帮助战争中的英国,就像没有白皮书一样;我们将反对白皮书,就像没有战争一样。”
     
     二战结束了,但英国并不打算在巴勒斯坦实行分治。这时的本-古里安已经预见到英国的撤离和犹太国的建立,并且预见到新生的犹太国家必定会与阿拉伯邻国发生冲突,于是他一方面组织巴勒斯坦犹太人的秘密反英军事行动,一方面竭力筹措资金购买军火。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英国的委任统治将于1948年5月14日结束。这一天,在纽约、巴勒斯坦以及所有犹太人居住的地方都举行了庆祝会,但本-古里安却意识到,有可能到来的是阿拉伯邻国正规部队的进攻。他一边派人去美国筹款,一边打着埃塞俄比亚的旗号通过秘密渠道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军火。
     
    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身高1.6米的本-古里安宣告:以色列国成立了!在场的人纵情欢呼,全国各地的犹太人通过广播收听了独立仪式,无数人失声痛哭。本-古里安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成为总理兼国防部长。
     
    建国的兴奋无法掩盖以色列严重的生存危机。建国次日,埃及、外约旦(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在东、南两翼节节败退的以色列处于崩溃的边缘。是联合国主持下的第一次停火挽救了新生的以色列。本-古里安利用停火的4周时间全力购置军火、招募新兵。当7月8日战争重开时,以色列已经掌握了主动,在10天的战斗中夺取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1949年,本-古里安策划了“魔毯行动”,动用上百架次的飞机,把近5万名犹太人从也门接回以色列。1950年的“以斯拉-尼希米行动”则将12万犹太人从伊拉克运回以色列。建国初期的4年时间里,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本-古里安一直奉行与西方结盟的政策,在1955年埃及向东方阵营靠拢之后,他更是不遗余力追随西方。1956年,埃及实行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侵害了英法的利益。经过秘密磋商,本-古里安与英法结成同盟。10月29日,以色列进攻西奈,为英法出兵埃及制造借口。虽然以色列取得了胜利,但由于美国和苏联的介入,本-古里安不得不将西奈归还埃及。表面上以色列遭到了失败,但这场战争为以色列赢得了10年宝贵的和平。正是凭借敏锐的直觉和奋进开拓的精神,本-古里安领导并创建以色列国,并成为现代“中东雄狮”以色列当之无愧的国父。当然,本-古里安只是以色列千万开拓者中一名最杰出的代表。正是凭借这种开拓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以色列在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在与阿拉伯国家长期敌对并战火不断的情况下,创造了建国以来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6%、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万美元并成为鲜为人知的高科技大国、众所周知的军事强国的“世界奇迹”。
     
    星加坡和以色列的例子可以看出小国可以依靠自身的积极的开拓而获得崛起,但要真正的崛起的话,还得依靠制度创新的“魔力”。
     
    制度创新
     
    今天的荷兰在八百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曾爆发过三次战争。荷兰人发明出 一刀就能取出鲱鱼肠子,而且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的方法,来使得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
     
    借助鲱鱼,荷兰人开始了作为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的商旅生涯,荷兰商人很快发现,在这项利润丰厚的贸易中,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英格兰商人强有力的挑战。当时,英格兰的面积比荷兰大三倍,人口是荷兰的五倍。作为大西洋中的岛国,它比荷兰有着更加优越的地理位置。于是,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尽管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价格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这种船荷兰人打败英格兰并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作为小国荷兰的当今后来者——瑞士和芬兰也是欧洲小国,但如今也依靠创新而表现不凡。瑞士仅有700万人口,4.1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也就两个北京大小。而且它资源贫乏,坐落在阿尔卑斯山中,属于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交通不是十分方便,但是人均国民产值却占世界第一位。瑞士不仅在钟表、机床、金融服务、酒店管理等行业成为世界学习的模范,而且其科技发明、大学与企业的科研水平也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瑞士获得诺贝尔奖者人均比例计算在世界也是最高。瑞士没有海洋,它的远洋船队按实力却居世界前列,它不出产可可豆,却生产出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它一年只有4个月可以放牧和耕种,其余时间都是冬季,但却拥有世界上质量最高的乳制品。深究其原因却在于瑞士的企业的技术创新——不论大小几乎都拥有自己的“王牌技术”或“技术诀窍”。瑞士更有“金融帝国”之称,因其金融业高度发达而被称为“世界的金库”。瑞士银行家协会曾透露,瑞士银行业目前掌握着全球35%以上的私人财富。瑞士依靠银行业使没有地下矿藏的瑞士,在二战后发展成继英国、日本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瑞士现在既是一个短中期资本分配中心,又是一个长期的资本市场,还是世界外汇清算中心之一及重要的国际资本集结周转站以及世界第二大黄金交易中心。瑞士银行业却是依靠严格地执行1934年制订的《银行保密法》而形成的这种完善的金融体系及闻名遐尔的“银行保密”制度,并在全世界树立起“可靠、稳妥”的品牌形象,而对国际现金的流动产生巨大吸引力。正是这一制度促使了瑞士银行业以及其自身的崛起。
     
    同样,作为一个人口仅520 万的北欧小国,一度默默无闻的芬兰自20 世纪90 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其骄人的经济业绩和闻名遐迩的国际竞争力而声名鹊起。在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表的世界经济竞争力排名中,除2002 年排第二外,2001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均排名第一,为世界上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国家。是什么造就了芬兰如此强大的竞争力?从经济方面看,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高度发达为芬兰经济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进一步的探究表明,原来芬兰拥有一个成熟发达的国家创新系统,芬兰经济的出色表现离不开国家创新制度的强力支撑。
     
    更值得思考的是,一次产业革命周期的到来,必须有制度创新。没有制度创新是不会有技术创新的,或者有了技术创新,也会因为得不到制度创新的支持而流产。“工业革命之父”瓦特从开始改良蒸汽机到最后研制成复动式蒸汽机,前后花了30多年,仅在解决活塞与汽缸之间的漏气问题上,瓦特就反复试验了很长时间。其中瓦特及其出资人还经历了多次破产,瓦特一度甚至考虑到俄国去工作。但能让瓦特继续留下来的原因,是英国早已准备好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各种制度。正是专利保护等制度如同一张巨大而细密的网,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都搜罗到了英国。正是英国的这些制度让瓦特一次又一次地起死回生,总有投资人不惧破产挺而相助,并让晚年的瓦特以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而生活非常富庶。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对英国发展影响深远,直到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这个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的国家,依然将科技创新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在全球高新产品生产国中位列第四。因此,相对于技术创新,制度的创新更显其根本性。
     
    正是通过“制度创新”才使荷兰在17世纪登上世界商业帝国的。1566年~1609年尼德兰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联省共和国,又称荷兰共和国,为荷兰在17世纪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开辟了道路。另外,荷兰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从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还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正在海洋上厮杀时,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他们是股份制、信用制、银行和证券交易等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并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正因为如此,在17世纪荷兰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并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随后的英国作为后发国家,通过学习和继承荷兰先进的产权观念和制度规定,并根据本土环境进行必要的创新,确立并发展了议会至上的“立宪君主制”。英国创立的议会民主制,是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创新,于是它奠定了英国现代发展领先的基础。英国因此获得较长时间的发展红利:称霸世界近200年!东方日本的明治维新,尽管其创新度和彻底性不如英美,但对原有的社会体制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也为社会的变革提供了动力,所以也为它们自己的国家争得了一份十分有价值的发展红利。
     
    因此,无论小国甚至还是大国崛起为世界强国,也无论是思想启蒙,还是国家主义的灌注以及在崛起的每一个节点上,最终都必须是制度的创设才得以巩固。从法国自由引导人民,到英国光荣革命之共和尝试,到美国宪政制度的创建,无不是历经伤痛、屡败屡战、前赴后继地推进制度革命而得来。而这一创新工作的成败,基本上决定着这个民族是否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没有制度创新、创设和改革,任何国家都不会秩序化地运行及持续地发展,更不可能崛起为世界大国。
     
    讲得通俗点,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无法使坏,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人。对于一个国家,好的制度能使其强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人的智慧及财富得以充分地涌流;坏的制度则会使一个国家衰落甚至消亡,让这个国家民众的才智泯灭,财富及资源的枯竭。如果通常所说大国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的话,那么在研究众多小国崛起之后,笔者惊讶地发现,国家间的竞争最为根本的却在于制度的创新与竞争!
     
    因此,制度创新是一国能否崛起的最为根本性、决定性因素。但是激励机制再好,如果缺少可以激励出杰出创造力的对象,也是枉然。知识就是力量,但要增加可激励对象,唯有使民众普遍提高知识水平,国民本身的素质就至关重要。所以有了好的制度,取决定作用的就是人了。因为人的主动创造是一切国家力量的最深厚根源。在《大国崛起》所列举的9国中,能够保持长期崛起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或反复不断崛起、跌倒后又能爬起来的国家如德、日,往往是那些重视教育的国家。可以讲,制度创新和教育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双擎”。但对于一个小国要崛起为世界霸主,还必需正确、及时地抢占世纪“制高点”。
     
    世纪“制高点”
     
    翻开世界近代史,惊讶的是,世界联结成一体的500年来,在400年的时间竟然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及英国等小国统治着世界。如果将世界比作一只大象,而这些最多就是只蚂蚁。究竟蚂蚁如何征服大象的呢?除非蚂蚁能击中大象的“害穴”,否则根本不可能。对于这些小国成为世界霸主则是正确、及时地抢占到他们那个世纪“制高点”。
     
    在14、15世纪的时候,欧洲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依赖香料。但是利润丰厚、欧洲人需求十分急迫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急于摆脱困境的欧洲人在陆地上的军事突围失败之后,不得不开始到海洋寻求出路。     
     
    葡萄牙不是第一个从事海上航行的国家,但它首先将航海发现作为国家计划。在葡萄牙王子恩里克主持下,葡萄牙先后历经近100年的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艰难探索。1498年5月,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经过四年的生死考验,终于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欧洲直通东方的新航路终于开辟成功。在欧洲的其他地区还在中世纪的黑暗中明争暗斗时,葡萄牙却大张旗鼓地进行海洋探索并从中获利的近一个世纪。掌握了世纪“制高点”的葡萄牙将人类带入大航海时代,并依靠海权的迅速崛起当时的海上贸易第一强国。
     
    到15世纪末的时候,伊莎贝尔女王用23年的时间于1492年完成了西班牙王国的重建,实现了西班牙民族国家的诞生。与此同时,历史也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统一后的西班牙开始成为西班牙远洋探险的总赞助人。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哥伦布1492年8月3日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终于10月12日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受葡萄牙在东方的成功的影响,1519年9月20日,又一个被葡萄牙冷落的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批准及资助下,带着5艘船和265名船员,在历经1080个日夜、17000公里航程之后,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从而开启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同样抓住历史先机的西班牙国力也因此达到巅峰,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继葡萄牙之后,西班牙也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而也正是伊比利亚半岛这两个小国由此拉开人类海洋时代的序幕。
     
    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本土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牙那里装载香料、丝绸和黄金,然后把它们运销到欧洲各地。返航时,他们又为这两个最早的海上霸权国家运去波罗的海产粮区的小麦、瑞典的铁器、芬兰的木材,以及自己生产的海军补给品。荷兰人成功地当上了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而随着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世界联结成一体,世界贸易必然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从而也为荷兰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此时的荷兰人又从精明的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正是抓住了海外贸易这个世纪“制高点”,在17世纪一个仅有150万人口、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的荷兰成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并左右世界的霸权。而且荷兰这个商业帝国所开创的商业规则,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世界。
     
    荷兰抓住历史先机的还有,荷兰在16世纪后半叶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而紧随其后的英国则在17世纪中叶接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接力棒,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正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新型国家。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只是局部性的胜利,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则在全国范围内结束了封建统治,建立起了代议制立宪政体,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更为重要的是,面积只有24万多平方公里,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人口在17世纪末时只有600万人,然而从18世纪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发端起并率先完成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工业革命,再次超越荷兰执领世纪之“牛耳”,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个曾被拿破仑轻蔑地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到19世纪末,已将版图延伸至五大洲,总面积达335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3亿多的人口,它就是一度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一步领先,竟称霸世界达两个多世纪之久!
     
    写罢至此,让世人不禁要问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制高点”在哪里?是知识经济,还是宇宙探索、IT技术或生物工程等等?是美国继续引领世界,还是由小国破局再度崛起为新的世界霸主?这无疑是新世纪最大的待解之迷。但研究至此,有三点启示无疑是肯定的:启示一、大国在与小国的竞争中未必就一定占上风。500年的全球史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而且在当今的世界亦有很多的例证。启示二、一个民族的付出越多,收获也会越多。当一个国家民族带领人类迈入新方向,这个国家也就会在世界获得最高的地位,得到的回报肯定也是最多的。启示三、后起霸权必定是在继承中创新。后来居上的霸权者,必定是能积极学习并吸收早期霸权者经验的好学生;而完全否定先发霸权民族经验的后发民族,是不可能崛起的。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0

听众

2104

积分

禁止访问

最后登录
2010-7-15
注册时间
2009-4-11
9#
发表于 2009-10-6 18:37: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upload=gif,bouxcuengh.gif]UploadFile/2009-10/2009108075363634.gif[/uploa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4 09:16 , Processed in 0.201833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