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4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复制链接]

32

主题

1

听众

617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0
注册时间
2006-7-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17:5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追寻“民俗”的文化之根
李  舫

  近年来,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升温,民俗、民间文化也正在成为一种热潮。然而,就在唐装、舞龙、剪纸、傩戏、社火、端午祭祀渐行渐近,各种民俗村落、边地文化旅游、民间文化节目、传统庆典如雨后春笋般兴旺之际,我们却发现民俗热潮下隐藏着一种庸俗化的倾向。
  广西桂林某民俗村,一场壮族婚礼表演正在进行。身着民族服饰的表演者,唱着传统的歌谣,邀请游客参加婚礼。在送完荷包、喝过交杯酒之后,男性游客可以扮演新郎,抱起新娘走进洞房。但是游客若想走出洞房,则必须购买30元至50元的礼品――一场原本应该充满喜悦祥和的“婚礼”,变成了一场庸俗的闹剧。
  贵州某少数民族山寨前,竖着一根柱子,上面挂了很多面具,据导游介绍,这是图腾柱。民俗学家则严肃地指出,我国至今还没有发现哪个民族有图腾柱,柱子上挂的其实是傩戏的面具――一场寻宗问祖的祭祀,变成了没有事实依据的作秀。
  伴随着以民俗风情为卖点的旅游项目遍地开花,在一些地方,淳朴古老的民俗民风开始变形、变味、变调。在各个旅游景点,大大小小的“民俗村”纷纷上马,用现代材料和工艺制作的各种仿古建筑层出不穷,各地“源头”、“故里”之争日趋白热化。与此同时,“丙戌年”尤宜婚嫁、“金猪年”适合生育、“寡妇年”不宜结婚、“转运珠”能避邪、“桃罐头”能消灾……江湖琐事、流言蜚语、人情是非,都打着民俗旗号,堂而皇之地占领着人们的头脑,颠覆着人们的价值观,而且对文化建设事业造成破坏。
  追溯民俗的起源,我们不难明白,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方式,是千百年来源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深藏于人民,与人民心心相印、血脉相通的文化力量。
  在时间上,民俗要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认同、传承。在空间上,民俗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展。民俗文化具有地方色彩、民族色彩和时代色彩,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和相应的社会心理而生成、传播。唯其如此,某些民俗尽管在社会、经济、战争中受到冲击,却仍然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被保留下来,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与此不同的是,一些所谓的“民俗”,则是以商业为目的的虚假信息和作秀,对于传承传统民俗并不具有真实意义。大规模的民俗商业化、过度的旅游开发,使得“民俗保护”成为一些地方或者一些人“圈地圈钱”的口号。“伪民俗”因而滥竽充数、鱼目混珠。在林林总总的“伪民俗”中,真正的民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各民族文化交往与碰撞日益频繁的今天,每个民族都在力求从本民族文化的“根”中寻找在世界上的角色与定位。而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民俗,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是,要深深追寻和挖掘出它那背后的文化之根。否则,一些所谓“民俗”,恐怕也只是热闹一时,终究会因缺乏人们的心灵认同和情感共鸣而被历史所淘汰。(人民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心花怒放 却开到荼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沙发
发表于 2007-11-20 08:21:00 |只看该作者

广西桂林某民俗村,一场壮族婚礼表演正在进行。身着民族服饰的表演者,唱着传统的歌谣,邀请游客参加婚礼。在送完荷包、喝过交杯酒之后,男性游客可以扮演新郎,抱起新娘走进洞房。但是游客若想走出洞房,则必须购买30元至50元的礼品――一场原本应该充满喜悦祥和的“婚礼”,变成了一场庸俗的闹剧。

俺在桂林荔浦旅游时,她们说是侗族“婚礼”;在海南岛,她们说是黎族“婚礼”,在版纳,她们说是傣族“婚礼”……。民族不同,但有相同的就是,你“新郎”须付49块人民币,还美其名曰:不爱双数爱单数!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10-14
注册时间
2006-8-28
板凳
发表于 2007-11-20 09:02:00 |只看该作者

旅游开发嘛,就是这样……“新娘子”们付出了劳动,就应该有报酬的。

当然,这个报酬拿多少、怎么拿、什么时候拿,都要讲究技巧,不要让游客太尴尬。我想,好好设计,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热爱祖国,热爱壮族! 团结民主,自强自立! 坚强勇敢,尚文尚武! 沉稳求实,积极上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30 07:33 , Processed in 0.143179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