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04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壮族歌圩的社会功能再思考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9-7 16:3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于壮族歌圩的社会功能再思考  
(壮侗语言文化网 2003-07-04 11:53 ) 作者:广西民族学院 王喜梅

               (注:本文为广西民族学院1998级毕业生优秀论文 指导老师 王芳 )

【提要】壮族歌圩是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历经数百年而不衰。从最初的“对歌择偶”到今天集各种文艺和商业活动于一身,歌圩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出其不可忽视性。本文将从商品纽带和活跃市场、人际交往和协调、群体凝聚和民族团结、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及文体娱乐等六方面阐述歌圩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壮族歌圩 社会功能 功能表现


  自古以来,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族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许多作品在人民中间世代相传,吟唱千百年而不辍。这固然是由壮族那天赋的喜歌善唱的民族特点所决定的,但同时也与“歌圩”这一传统风习的特定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每年的春秋佳节,人们特别是年轻人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在本地传统的歌圩日子里,或云集于山椒水湄,或汇合于城厢村寨,或簇拥于指定的会场,尽情歌唱为乐。花丛中,古树下,竹林里,果木间,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欢乐,回荡着“悠扬”的歌声。因此,歌圩是壮族人民歌唱才能的“大教场”、“大考场”,也是壮族民歌的“大宝库”。这一传统的民族文化圈,以它特有的功能,一向是壮族人们相互接触,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增进友谊的娱乐场所,更是青年男女谈爱联谊的良好机会。同时,它又对壮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特别是进步的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使得原汁原味的壮族歌圩已逐渐被融合,演变成有组织有目的的集体文化活动。但是,不管歌圩如何演变,它的社会价值还是存在的,许多学者都曾对歌圩的社会价值作过探讨。那么,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下,久经风雨的歌圩还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将在商品纽带和活跃市场、人际交往和协调、群体凝聚和民族团结、文化传播、宣传教育以及文体娱乐等几方面作初步阐述。
  一、商品纽带和活跃市场的功能
  歌圩是壮族人民所创造和喜爱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娱活动形式。过去,人民对歌圩是向往且乐此不疲的,特别是在比较偏远的山村,人民更是把歌圩当作一种盛大的风俗活动来对待。因此,歌圩到来之前,人们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姑娘们买布料做新装、绣手帕、缝绣球、纳布鞋;小伙子们购置头巾、梳子、绒绳彩线等妇女生活用品及其他装饰品;家长们则准备好蒸煮五色糯米饭、包粽粑、备好酒菜,以便来客时使用。圩集因而变得异常的热闹,商铺店肆、栉比鳞次,出集的商品琳琅满目。歌圩到来的那一天,其他聚居的各族人们也都来看热闹,顺便带上他们认为可以出售的土特产和其它商品,歌圩场面就显得更加庞大。那些从商的人更不会放过这“发财”的大好机会,从各地云集而来,各种日用百货、绫罗布匹、饮食糕点、鸡鸭鱼肉、蔬菜等,应有尽有。因此,我们认为歌圩实际上也带有几分交易会的性质,它活跃了当地的城乡经济,丰富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生活。就如忻城县城关镇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圩,由于集中于县城,因此各乡镇的人们都来参加,本就不宽敞的街道摆满了各色各样的饮食摊、水果摊、杂货摊,卖这卖那的,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常。单就1996年,据镇里不完全统计,歌圩第一天的零售业额,不少于50万元,是平时的4倍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歌圩以它特有的方式刺激城乡经济的供需两旺,商品纽带和活跃市场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歌圩对旧时社会的经济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许多地方的歌圩已逐渐消失。然而由它所演变而来的民族文化活动,还是在我们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如我们都熟悉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就是由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发展而来的。过去,它只是个单一的民族活动,后来经过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三月三”歌节发展成为全区各民族综合性的节日文化活动,再后来就发展成为今天世界民歌盛会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由于政府的组织和领导,这一盛会已成为南宁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杠杆,促成了南宁经贸、旅游活动的双丰收。就拿2000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来看,民歌节期间举办的广西投资贸易洽谈会共推出重点招商项目267个?,正式签订项目合同148个?,投资额50.87亿元?(其中外资1.4亿美元);商品展销会上,实现贸易合同50亿元?;旅游活动方面,这一节日期间有2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外宾?,国内30个省市3000名客商和从多游客光临邕城?。而同期举行的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和广西投资贸易洽谈会,更迎来了海内外数十万宾客云集南宁,大大刺激了消费和商品的流通。因此,民歌节已成了南宁市场经济发展的纽带,也已成为带动旅游业、零售业、服务业等发展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节日。
  歌圩和由其发展而来的各种集体民族文化活动,它们的商品纽带和活跃进市场的功能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文化日益国际化,这一功能将得以不断强化。利用歌圩这一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来为我们的民族经济服务,进一步发挥它的商品纽带和活跃市场的功能,我们的经济建设会更上一层楼。
  二、人际交往和协调功能
  由于地理环境所致,壮族人们居住分散,平时躬身劳作,来往甚少,历代人们都渴望能改变这种封闭的人际关系,而约定俗成的壮族歌圩给人们提供了这个机会。歌圩到来,人们不约而同前来参与,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可以自由交往、交谈。特别是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外出工作的,还是远嫁他乡的,只要一接到家乡歌圩到来的消息,人们会不远千里返回家乡,以便与亲人交流思想、联络感情。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功能:
  (一)歌圩期间,参加歌圩的不仅仅只是青年人,而且中老年人甚至儿童也来参加。人们相聚于歌圩,用歌声或其他方式来进行社交活动。例如两位相熟的老人久不见面,相遇于歌圩时就用壮歌来话家常:
(老人甲唱)相隔好久不见面,
有话难得来寒暄,
迄今子孙有几个?
入学读书得几年?
(老人乙唱)现在是个新社会,
主意不由得我辈,
年纪大大未结婚,
如何打算料你无法猜得对。?
如此平平常常、通俗易懂的歌声拉近了人们彼此的距离,让人们在轻松欢快中交流。这是乡村老人的交流方式,而城市中的人们则喜欢在歌节期间互相走访,在交谈中联络情感。
  (二)歌圩的人际交往功能尤其表现在它是青年男女社会的场所。青年人可以在这里找到诚心相待的朋友,更可以找到心心相印的恋人。平时,青年人大多忙于工作,很少想见,但歌圩到来,他们就会成群结队去参加,即使是远在外地的人,也会闻讯返回。同龄人的感情最容易沟通,他们通过歌圩场上的各种活动而彼此认识,了解,从而建立起深厚的友情。过去,青年人要自由找恋人,很多都是在歌圩场上对歌认识,进而结成美满姻缘的。如今,这种恋爱方式已被封进历史的“博物馆”,歌圩也不再是青年人“倚歌择偶”的主要场所,而成了青年人施展才华,获取知识、结识新友、探望老友的最佳时机。同时,他们通过参加歌圩的各种活动交流思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铺就一个有益的人际交往空间。单就这方面来看,歌圩的人际交际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三)歌圩的人际协调功能则表现在歌圩场上大家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对歌或其他方式来互相沟通感情、交流经验,以此来增进了解、联络友谊,协调关系。我们知道,歌圩是自发组织起来的,自愿参加的民族活动,即使现今它已变成有组织、有目的的文体活动。而且来参加的有些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是不同国界的人,但它还是为人们加强和改善人际关系提供了广阔的社交空间和难得的交往契机。歌圩期间,青年人尽情展现才能,彼此学习,互相促进;老年人久别相逢,拉家常、话时事,议将来,不亦乐乎;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代沟此时也消失了,你亲我敬,你唱我对,你问我答,其乐融融。即便是平时有过不愉快摩擦的人们,此时也被歌圩的欢乐气氛所感染,大家笑脸相迎,以礼相待,所有的怨恨都会在和谐轻松的歌圩氛围中烟消云散。
  歌圩的人际交往和协调功能,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平时代的社会环境国际化,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也将步入国际轨道,歌圩的这一功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群体凝聚和民族团结功能
  群体凝聚力是使特定社会共同体的成员集合在一个群体内的一种情感,是一种使其成员互为亲近的吸力。壮民族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习俗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而歌圩这一传统的民族盛会正是壮族人们共同意识的反映,它的举行使得壮族人们的凝聚力和民族团结得到更进一步的增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强化了壮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内部的团结。我们知道,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壮民族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日益与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但是,歌圩期间人们往往会穿上本民族的服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而一些打有民族烙印的独特的行为习惯也在这期间得到充分展现,如吃五色糯饭、抛绣球、碰蛋等,使壮族人民对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有些地方的歌圩还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开展本地民间歌手大赛,民众礼仪歌表演、民族风情表演、民间艺术大汇展等。这些活动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对自己的浸染,从而产生对自己民族的强烈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对本民族的热爱,使民族意识得到强化。
  歌圩这一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盛会,使人们自觉地在文化上互相认同,在情感上互相亲近,使壮民族成员凝聚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着民族的腾飞而紧密团结在一起。
  (二)是增强民族间的团结。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由于地处山区,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人们居住分散,民族间的交往很少。如今信息发达了,交通方便了,但由于时间和工作的限制,人们往往不能相聚同乐,民族间的相互了解甚少,歌圩给人们提供了这一大好机会。每当歌圩到来,当地的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也纷纷来参加,同时带来他们的各种特产和风情;同样,热情的壮族人民也欣然前往参加当地其他民族的节庆活动,如参加苗族的“坡会”,瑶族的“达努节”等。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这方面也给了我们很深的感受,来自西藏、新疆等各地区的少数民族文艺团体和文艺名人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民间文艺节目,与壮族的传统文化相辉映,达到了相互借鉴共同繁荣的目的,而各族人民在这些文化娱乐活动中,相互了解,同欢共乐,加深了民族间的情谊和团结,这对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具有积极作用。
  四、文化传播功能
历史上,广西原先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直到解放后的1957年,才在国家的帮助下建立了壮族文字。尽管如此,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广大劳动人民基本上也不懂得壮文。因此,很多的民族文化还是靠各种诸如歌圩这样的习俗活动得以传播下来。即使是今天劳动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了,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寻、观看电视播放的特制的民族文艺节目等方式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然而耳闻目睹不及身临其境,人们置身于实际活动之国,所受的感染自然不一样。所以,众多的民族习俗活动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功能和作用不可低估,集各种文化于一体的歌圩在这方面的功能尤为明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歌圩在壮民族文化的纵向传播上起着直接有力的功用。我们都清楚,歌圩是在壮族群众中世代相传的习俗活动,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族事象及祖祖辈辈们所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生活知识等等,都在其间得以代代相传。不必说抛绣球、碰红蛋给我们留下了诗一般的壮族文化,也不必说演戏、杂技、舞龙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了精湛的民族技艺,单是歌圩场上的对歌一隅,就足以让人们学习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经验。下面我们来看歌圩场上常唱的几组歌:
……
四月立夏小满天,
田间水面顾周全;
黄豆花生要除草,
农活重点是耘田。
五月芒种到夏至,
护理甘蔗和黄麻;
早稻追肥禾胎壮,
晚糙播种要紧抓。?
  这是表达生产经验的歌,人们在传唱中获得经验,从而能够抓紧时间及时地开展农活劳动,这对于一些不识字的劳动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农厂种禾不用泥,
专靠植物刺激剂,
栽出禾蔸高过树,
上去要坐升降机。?
  这是一首有些夸张的表示劳动技能的歌,人们从中可以得到启示,科技兴农是获取丰收的最好武器。
下面是另一首表达日常劳动生活常识的一组对歌:
唱问:什么毒在两头叮?
什么毒在凶恶心?
什么毒在口中牙?
什么毒在尾上针?
唱答:蚂蝗毒在两头叮,
豺狼毒在凶恶心,
大蛇毒在口中牙,
黄蜂毒在尾上针。?
歌圩场上象这样的歌不计其数,它们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对农事生产知识的科学总结,是传授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指导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天然教材。尽管现在各种文化下乡活动越来越多,文化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先进快捷。但是人们在歌圩场上使用本地方言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把各种民族事象传唱开来,使后代在耳听嘴唱的情况下更容易接受和记住,并运用于实践中,从而使民族传统的文化在民族内部代代相传、世世承袭。
  (二)歌圩对壮族文化的横向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哲学上说任何一种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壮族文化也是如此,从其产生、发展到形成无不与外界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除了在民族内部世代传承外,还会通过各种活动特别是一些国际性的文娱活动传播到其他民族的文化领域中。因为歌圩期间,除了壮族人乐而忘返外,周围数百千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国界的人们也都来参加这一盛会,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参与期间,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事象纷呈异姿,人们置身于民族文化的大海之中,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群体的文化产生了双向互动作用。从而使民族文化在向外传播的同时也得到创新和丰富,就这一方面来看,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算是一个精彩写照。为了让传统的壮民族文化走出广西,走向世界,组委会除了邀请国内其他民族的知名艺人来参加外,还特别邀请了国外的一些少数民族人士或团体,给民歌节注入了新鲜的异国风采。就在艺术节分会场广西民族学院舞台上,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不同民族文化的水乳交融。金发碧眼的西方人对我们壮族的抛绣球活动赞不绝口,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一个漂亮的绣球;身材硕壮的黑人朋友与我们美丽的壮族姑娘手牵手扭起了秧歌;来自美国的青年歌手用极不地道的汉语高唱刘三姐的歌;而西方的交响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多种音乐形式也注入了我们古老的民歌。同期举行的服装服饰、饮食习俗、礼仪习俗等各种表演活动也展示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使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得以交流,传播和发展。
  以上我们从纵横两方面阐述了歌圩的文化传播功能,从严格上来说,歌圩的这一功能在形式上应该更多样、内容更广泛。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功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国际文化中争放异彩。
  五、宣传教育功能
  壮族歌圩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壮族人民普遍公认的习俗活动方式,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扎根于人们的生活土壤之中的歌圩,自然就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教育作用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有人认为,歌圩是娱乐性的文体活动,宣传教育功能并不明显。其实不然,歌圩场上的各种活动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大多是比较客观的壮民族生活,其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又都是壮族人民群众自己所熟悉、所喜闻乐见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感染人、鼓舞人,具有宣传教育的作用。下面我们从两方面来做具体的阐述:
  (一)歌圩是宣传民族美德、培养民族优秀品质的场所。歌圩场上,人们通过诸如串讲政事、小品表演、唱歌等方式,把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先人后己、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和热爱生活、勇于开拓的斗争精神展现出来,用以教育后代。百色地区右江歌圩,人们常把抗战英雄韦拔群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用编故事或对歌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宣传英雄人物的战斗事迹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教育后代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新生活,以此鞭策自己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为我们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另外,一些歌圩上常唱不衰的歌,可以培养民族的美德,教育人们如何做人、怎样待人接物、如何生产当家等。如下面一首《做人歌》:
兄弟姐妹莫相争,
都共一个亲娘生;
日常有事共商量,
同样幸福往前奔。⑾
人们置身于这样内容丰富的歌圩当中,难免深受感染,并潜移默化地接受它所给予的处世道德方面的教育。
  (二)随着歌圩日益走向现代化,它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再加上组织部门的领导,歌圩也成了宣传国策民规的好场所,这对培养人们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有教育作用。例如忻城县2000年的三月三歌圩,组织部门在编排节目时,尽量结合时代的步伐,把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把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出现的新气象、新风尚融入文艺节目中。如小品《我家的电视机》,反映开放政策下人民生活奔小康后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自编自唱的民歌《我不想出国》,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而临时举行的时事政治抢答赛,则教育人们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除此之外,县委宣传部还利用歌圩做一些实际的宣传工作,树与树之间拉上了鼓舞人心的横幅;道路两旁的宣传栏贴上了国家的一些新政策或者是法律常识,、计划生育等各种宣传画。有时,组织者还会在歌圩期间安排一些引起别出心裁的领导讲话,把民族政策、地方法规等以非文件性的方式宣讲出来,普通百姓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活动,在有意无意之中让人们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和帮助,这对培养我们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
时代的春风给歌圩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的特征使得歌圩的宣传教育功能越来越明显。以上粗略论述的两点只是其中之一,歌圩的宣传德育功能还有待我们挖掘提高。
  六、文体娱乐功能
  文体娱乐功能是歌圩最基本的功能,过去的乡村没有什么娱乐节目,歌圩就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娱乐活动。现在科技发展了,农村居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更多诸如电视、VCD、文艺汇演等名目繁多的娱乐节目,然而,人们更向往的还是带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娱乐活动,歌圩是集壮族各种文化于一体的全民性的综合性活动。人们自愿参与,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展活动,具有极强的娱乐性,下面我们就歌圩的活动内容作进一步的认识:
  (一)歌圩活动内容多样,大多数节目本身就带有自娱和娱人的性质。过去的抛绣球、抢花炮、舞龙、舞狮等,现代歌圩中的民歌擂台赛、小品相声表演、球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愉悦人们的身心,使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疲乏的身体得以休息,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而且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鼓舞人们的信心,牵引人们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二)歌圩的文体娱乐功能,还体现在青年人的对歌、猜谜语等活动中。当然,现代的歌圩中真正的对歌场面几乎全部消失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演员们分为男女两组,唱唱刘三姐的歌罢了。据说柳州鱼峰山的八月十五歌圩还保留有对歌的节目。那么真正的对歌是怎样的一种乐法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两组对歌:
男女青年唱逗歌时,女的故意惹逗男的,唱道:
村背林里长大树,
量你不敢下刀斧;
多少师傅来试探,
空手逃走气呼呼!
男方听了,毫不气馁,马上回敬一首,将女方气焰压下去:
斧头磨了再加锉,
不怕大树硬如铁;
啵哩叭啦就砍倒,
解板好比破竹篾。⑿
下面是一组猜谜语的对歌:
唱问:什么有嘴不会喊?
什么无嘴喊悠悠?
什么有脚不会走?
什么无脚走几州?
唱答:菩萨有嘴不会喊,
铜锣无嘴喊悠悠,
板凳有脚不会走,
大船无脚走九州。⒀
  由以上两组对歌我们可以看出,歌圩场上的对歌曲调优美,语言精辟,比喻贴切,形容生动,人们侧耳倾听,尽情欣赏,饱享欢乐;唱到诙谐、美妙处,则全场雀跃欢笑,拍手叫绝,歌手与听众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同呼吸,共欢乐,大家陶醉在欢乐的歌声中。
壮族歌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逢圩期,男女老少,靓装艳服,云集歌场,交朋接友,对歌娱乐,已成为壮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民间娱乐活动。歌圩使人们有机会欢聚一堂,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结识朋友,增进友谊。经过世代传承,壮族歌圩发展至今已成为群众性的集体歌唱活动,它已由单纯的倚歌择偶发展到今天的既对歌娱乐,又有各民间娱乐及体育竞赛、商业贸易等综合性的大型文体活动。它不但为壮族人民所厚爱,而且吸引了其他民族男女老幼前来观赏以及开展各种经贸活动。上面,我们对歌圩在商品纽带和活跃市场,人际关系和协调、群体凝聚和民族团结、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及文体娱乐等方面的社会功能作了初步阐述。但是歌圩的社会功能远不止以上几点,实际上多功能性是歌圩的特征之一。可以想象,壮族歌圩将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多姿多样的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引着愈来愈多的各族群众。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善于发展,充分挖掘其功能,歌圩将为繁荣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数字摘自《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总第65期)第53页。
⑦《瑰丽的壮歌》黄革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2—13页。
⑧《广西歌圩的歌》黄勇刹、蓝鸿恩、陆里主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学研究会1980年10月编印,第21页
⑨同⑧,第17页
⑩同⑧,第21页
⑾同⑦第15页
⑿同⑦第16页
⒀《壮族民间文学概观》韦其麟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出版,第249页

http://www.kam-tai.org/culture/wenhuashiye/zhuanggexugongneng.htm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沙发
发表于 2003-9-11 00:17:00 |只看该作者
这篇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真真实实地反映了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说得太多可能会给别人留下“全盘否定”的印象,因此只提一点:整篇论文在哪里体现了作者的“再思考”?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板凳
发表于 2003-9-11 00:36:00 |只看该作者
看来作者应该先看一看《壮族歌圩研究》(潘其旭 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然后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再思考”。

http://www.pouchoong.com/cgi-bin/topic.cgi?forum=12&topic=42&show=50#lastviewpost 《壮族歌圩研究》目录 (及有关链接)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地板
发表于 2003-9-11 09:04:00 |只看该作者
确实没有多少自己的见解,不过本科毕业论文写成这样也还算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0

听众

8472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2-26
注册时间
2009-2-25
5#
发表于 2003-9-11 12:21:00 |只看该作者
說論文質素著實不高,似寫抒情文多於寫論文。但我想不用太介意吧,畢竟這裏談的是歌墟本身,而非民族教育。

Is-Peiq maz zaeng Hyanglgangv. Daeg Bei daj Yanghgangj daeu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2 04:41 , Processed in 0.213595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