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月15日
一群不满13岁的学生组成广西第一支马骨胡乐队
□本报记者 文红芬
本报讯 一群不满13岁的学生,身穿艳丽的服饰,拉着马骨胡,那清脆、明亮、节奏欢快的乐声响起,令人叹为观止。这群学生就是白沙路学校的马骨胡乐队。据了解,这是广西组建起来的第一支马骨胡乐队。
该乐队成立于2004年,成立3个月之后,就在南宁教育系统艺术节中初露锋芒,取得了二等奖的成绩。并在当年“六一”儿童艺术博览会上获得广西少儿器乐大赛一等奖,2005年5月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马骨胡乐队凭借一曲《壮乡春早》,在“民族之花”少儿专场比赛中一举夺魁。
据了解,乐队第一批成员共17人,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也才12岁。乐队里11岁的双胞胎兄弟雷德宗、雷德昌笑着告诉记者,学习马骨胡,非但不影响功课,而且还多学到一项技能,以后还要继续学下去。
队员范馨维的家长高阿姨告诉记者,马骨胡是壮族人民自己的乐器,能把它发扬光大是一大喜事,她十分支持孩子学习。据白沙路学校的万校长介绍,马骨胡是极具乡土气息的壮族拉弦乐器,主要流行于区内西林、隆林、百色、靖西一带和云南、湖南等省。当初组成这个乐队,目的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本土民族文化,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但遗憾的是,社会对壮族音乐文化关注不够,属于壮族的曲子太少,学生来来去去拉的都是旧曲子。他希望社会能够多关注,创作出浓缩着壮族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多新曲子。
■相关新闻
马骨胡传说
马骨胡又称冉督、冉列。壮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很久以前,土司抢走了美丽的姑娘阿冉,又杀死了她心爱的马。阿冉取下马腿骨,让土司的家役帮助送给她的情人阿列。阿列把它做成马骨胡,拉起琴,声音响彻山谷。阿冉从美妙的音调中得知阿列救她的时间和办法。后来,阿列终于射杀土司,救出阿冉。从此马骨胡世代相传,为纪念阿冉和阿列,人们把它叫做“冉列”。
责编:赵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