麽教杂谈——节选自《壮族》光盘(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
麽教的起源
壮族没有全民族性“单一真神”的宗教信仰,而是信仰由崇拜多神,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为综合特征的“麽教”。作为以水稻为主的农耕民族,自远古的蒙昧时代起,就对水尤为关注;对雷鸣电闪、洪水泛滥、山崩地裂等各种神秘莫测的自然力量充满恐惧敬畏并将其人格化而成为雷神、水神、山神……这种“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思想,到氏族社会初期即转化成图腾崇拜,他们将与氏族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神格化,成为图腾崇拜的主要对象。除了凶猛的自然力量和动物,壮族先民甚至对村寨边的大树巨石、深潭陡崖,也视为怪物神灵的栖息之所而加以崇拜爱护。这种“万物有灵论”的朴素宗教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壮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体现。
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之时,壮族先民对图腾的崇拜也开始转化为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于是沟通人与神、祖先与后人的巫觋(即巫婆巫公)开始在壮族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祭祀、战争、生产、文化娱乐都少不了他们。各种占卜、蛊术伴随着巫术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巫教的职能方限于祭祀、祈祷和符咒治病的范围。
------------------------------------------------------------------------------
麽教的近代形式——师公
师公教源于古老的巫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道教的部分教义、教规,并把道教的神灵和本教主神还有壮族本地的土俗神,如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布洛陀、布伯、莫一大王甚至土地、社王、五谷娘娘等一齐崇拜供奉,成为兼蓄道教部分内容的准民族宗教。入教者须经过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唱本),练习师公舞等本领后方可出师,由5-12人组成职业性的师公班,为民间做斋、打醮、驱鬼逐疫等。
------------------------------------------------------------------------------
对佛教的抵触
佛教也约在南北朝时传到广西,但发生较大影响是在唐代。当时在桂林的摩崖造像已达十余龛,两百多尊,年代均属中唐以前,可见佛教徒的力量颇为雄厚。宋元时代在桂林、梧州、柳州等地已建立不少佛教寺院,但桂西、桂西南的壮族聚居地区却很少有佛教寺院,因为佛教意识决定存在的唯心认识论,与壮族崇拜自然、崇拜多神、崇拜祖先的传统不合。壮族人民具有不畏强暴、积极劳动、向大自然索取、热爱家庭、尊敬老人、争取爱情自由等民族性格和人生观,与佛教消极忍让、禁欲苦修的为人处世观点及态度相矛盾,所以壮族人民信仰佛教的人不多。
-----------------------------------------------------------------------------
占卜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有牛肩胛骨、龟胛骨、鸡股骨、鸡蛋、茅草等,其中以“鸡卜”最著名。史书记载汉武帝信奉“越祠鸡卜”。柳宗元在柳州亲眼看到当地用鸡骨占卜年成好坏的情景,写下“鸡骨占年拜水神”之句。“鸡卜”中又分鸡股骨卜和翼骨卜,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和明·邝露《赤雅》对鸡股骨卜都有详细的描写:用寸余长的细竹签插在雄鸡的两股骨侧,通过细竹的斜直正偏来判断吉凶。竹签插得又直又正并且接近股骨,是吉;竹签插得又歪又斜并且远离股骨,
则是凶。
------------------------------------------------------------------------------
布洛陀
壮族神话谱系中的男始祖神。据说他的出生是在山脉和河、海、湖泊出现以后,由于河流冲击山脉成一个洞,他便从这个洞走出来。和他一同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是四兄弟。老大是雷王,老二是蛟龙,老三是老虎。布洛陀的功绩是安排天地万物:造太阳月亮星星,射太阳,教捕鱼狩猎,造火,种植,造动物及家畜,并制定万事之间的各种秩序。最大的功绩是人兽分家。因为他用火把雷王烧黑,跑到天上去不敢下地面来;用火烧得蛟龙焦头烂额逃到水里不敢上岸;用火烧得老虎满身斑痕不敢走出森林,人类才能在大地上安身。
布洛陀在壮族民间宗教师公经书里,是宗教的祖宗,请神时就要先请到他,才请别的神。
-------------------------------------------------------------------------------
布伯
壮族神话谱系的第三代神。传说,布洛陀老了就想在人间找个顶替他的人,就找到布伯。布伯的功绩是带领人们和雷王斗争。据说布伯带领人们生产,年年丰收。但雷王却收不到人间供品,便不下雨,人间受了干旱,布伯就仗剑上天找到雷王,把雷王打倒在地,雷王不得不答应放雨水。但布伯回到人间后,雷王便把人间通到天上的日月树砍断了,同时,还准备劈死布伯。布伯设下计谋,当雷王下来要劈布伯时,却被布伯擒拿了。雷王设计骗了布伯的孩子伏羲兄妹,逃回天上去,用漫天洪水淹死了天下人。只有伏羲兄妹在雷王报恩的预告下,在洪水中逃生。布伯在天门前骑在浮在水面上的舂杆,和雷王作战,雷王受伤后急忙退水,水一退,布伯就从天门掉到地下,碰着山头死了。但是他的一颗红心却飞上天,变成了启明星。
------------------------------------------------------------------------------
莫一大王
莫一大王是壮族神谱中的第六代神。当时,王朝的势力伸到了壮族地区,欺压壮人,莫一大王便带领壮族兄弟奋起抵抗。莫一大王法力无边。他招手能把上升的太阳压下去,藤条上可以跑马,抛出一条头帕可以化成一座桥,能移山造海,扎草成兵马,但因中了王朝暗探的奸计,被砍下了头。头飞上天去,吓退了王朝的兵马。
------------------------------------------------------------------------------
蛊术
蛊,也是壮族自古流传的一种极为神秘的巫术,《周易》已有关于蛊的记载。蛊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食人兽,所以人们谈蛊色变。蛊道巫术流行民间成为黑色术数,又成为统治者政治斗争的工具。
蛊毒是人工培养的一种毒虫,蛊毒分三种颜色,发毒很慢,其毒白色可医治,红色则不可救。制蛊的方法有多种,常用一种是将毒虫闷死晒干,碾成肥料种曼陀罗花,然后将曼陀罗花全株晒干研成粉末,制成无色无味的毒药。
施放蛊毒的方法有多种:有驯养飞鸟放毒的飞蛊;有将蛊毒藏于指甲间的弹指飞射法;有置于烟酒茶饭间的饮食置药法;有沾蛊毒于手,与人触碰的抚摸碰撞法等等。自周至秦汉,人们都在探讨治蛊的办法,秦汉时多用食疗法解除蛊毒,至今壮族民间亦积累了不少治疗蛊毒的经验。可见在图腾崇拜衰落之后,动物具有神秘力量的观念依然在壮人的精神生活中游荡,鸡卜与蛊等巫术系列即是源于图腾崇拜的动物感知信念的突出例子。
------------------------------------------------------------------------------
师公舞
是壮族民间“师公教”法事活动的祭祀舞蹈,流传于上林、武鸣、河池、武宣、贵港等地。一般由五至十二名经过职业训练的师公头戴各种鬼神面具进行歌舞表演,壮语称为“跳师”。其内容丰富,约有一百多种,形式多样,名称各异,大致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类是程式化的传统舞蹈,一般为独舞形式,以表现神的出身及赞颂其功德为主要内容,动作规范严谨、节奏平稳,充满神秘感。
第二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博采民间武术、杂技、戏曲中的动作,注意舞蹈性和表演性。如赞颂鲁班为民造福的《砍山伐木造桥舞》,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
第三类是突破传统程式化的表演,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有问有答,有歌有舞。
师公舞的基本舞姿造型是凤凰形和立蛙形。这与壮族先民的鸟崇拜和蛙崇拜的图腾信仰有关,与左江崖壁画上的立蛙舞姿一脉相承。师公舞的动作有着鲜明的动作特征:“颤”、“晃”、“扭胯蹲摆”、“悠吸点弹”及“手足顺边”等,这些动律的形式,来自壮族人民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也出自师公宣传教义的需要,如“颤”与“晃”能给人神灵附体的感觉。
戴面具跳舞是师公舞的又一特色。面具用木雕刻,师公称“木相”,民间叫“神面”、“鬼面壳”,其所敬奉的神及涉及的人物达二百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