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892|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解读五普的少数民族人口

[复制链接]

175

主题

0

听众

8472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2-26
注册时间
2009-2-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5-25 23:1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解读五普的少数民族人口 文/周 方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中国各民族在人口数量、构成、分布和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良性发展态势。这是中国政府实践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和人口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具体体现。这为21世纪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总体呈稳步增长,不同民族和地区差异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一、二号公报的主要数据,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6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26583万人的8.41%,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提高了0.40个百分点。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总人口增加152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增加人数13215万人的11.52%;少数民族总人口增长16.70%,比全国总人口增长率高5.04百分点,比汉族人口增长率高5.48个百分点;10年零4个月间,少数民族总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4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51%,比全国总人口年均增长率高0.44个百分点。

(一)按民族分布情况 从各民族人口数量看,五普机器汇总数据显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和满族2个民族,人口合计为2686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25.70%;人口在1000—50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7个,人口合计为5418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51.85%;人口在500—10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9个,人口合计为1745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15.70%;人口在100—5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4个,人口合计为244万人,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2.34%;人口在50—1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13个,人口合计为315万人,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3.01%。四普时22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中,毛南族和撒拉族五普的总人数超过了10万,进入了10万以上人口组别;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0个,人口合计为42万人,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0.40%。

表1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

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 壮族 1617.88 满族 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回族 981.68 苗族 894.01 维吾尔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布依族 297.15 侗族 296.03 瑶族 263.74 朝鲜族 192.38 白族 185.81 哈尼族 143.97 哈萨克族 125.05 黎族 124.78 傣族 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畲族 70.96 傈僳族 63.49 仡佬族 57.94 东乡族 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拉祜族 45.37 水族 40.69 佤族 39.66 纳西族 30.88 羌族 30.61 土族 24.12 仫佬族 20.74 锡伯族 18.88 柯尔柯孜族 16.08 达斡尔族 13.24 景颇族 13.21 毛南族 10.72 撒拉族 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 布朗族 9.19 塔吉克族 4.10 阿昌族 3.39 普米族 3.36 鄂温克族 3.05 怒族 2.88 京族 2.25 基诺族 2.09 德昂族 1.79 保安族 1.65 俄罗斯族 1.56 裕固族 1.37 乌孜别克族 1.24 门巴族 0.89 鄂伦春族 0.82 独龙族 0.74 塔塔尔族 0.49 赫哲族 0.45 高山族 0.45 珞巴族 0.29 从各民族人口时期增长率看,20世纪90年代,全国总人口增长率为9.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为15.37%,比全国高5.4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较大差异。 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31个民族人口增长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增幅。其中,有5个民族的人口高速增长。分别是:高山族、羌族、毛南族、保安族和土家族,增幅分别达到55.06%、54.35%、48.08%、41.27%和40.23%。 有24个民族的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且低于55个少数民族平均增幅。分别是:哈尼族、回族、普米族、傣族、佤族、哈萨克族、黎族、柯尔柯孜族、畲族、裕固族、布朗族、纳西族、景颇族、傈僳族和拉祜族。占55个少数民族的43.64%。 有9个民族的人口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幅。分别是:锡伯族、达斡尔族、满族、怒族、赫哲族、壮族、朝鲜族、塔塔尔族和乌孜别克族,占55个少数民族的16.4%。 表2 全国分民族人口时期增长率排序 单位:% 序号 族别 五普人口增长率 序号 族别 五普人口增长率 全国总人口 9.92 27 白族 16.27 汉族 9.45 28 德昂族 16.00 55个少数民族15.37 29 基诺族 15.961 1 高山族 5.06 30 鄂温克族 15.64 2 羌族 54.35 31 俄罗斯族 15.62 3 毛南族 48.08 32 哈尼族 14.73 4 保安族 41.27 33 回族 13.99 5 土家族 40.23 34 普米族 13.05 6 东乡族 37.50 35 傣族 13.03 7 仡佬族 32.22 36 佤族 12.68 8 仫佬族 29.07 37 哈萨克族 12.58 9 珞巴族 27.69 38 黎族 12.16 10 独龙族 27.48 39 柯尔柯孜族 12.04 11 土族 25.25 40 畲族 11.80 12 塔吉克族 23.49 41 裕固族 11.60 13 瑶族 23.42 42 布朗族 11.51 14 阿昌族 22.43 43 纳西族 11.19 15 苗族 21.08 44 景颇族 10.79 16 蒙古族 21.06 45 傈僳族 10.50 17 京族 20.10 46 拉祜族 10.24 18 撒拉族 19.37 47 锡伯族 9.19 19 门巴族 19.01 48 达斡尔族 9.00 20 侗族 18.00 49 满族 8.48 21 彝族 17.99 50 怒族 5.77 22 藏族 17.92 51 赫哲族 5.17 23 水族 17.22 52 壮族 4.00 24 鄂伦春族 17.02 53 朝鲜族 0.03 25 布依族 16.61 54 塔塔尔族 -3.44 26 维吾尔族 16.54 55 乌孜别克族-16.21 从各民族人口变化的特点看,一是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增幅过高,增长率在40%以上的有:高山族55.06%、羌族54.35%、毛南族48.08%、保安族41.27%、土家族40.23%。 二是朝鲜族处于零增长状态。人口规模超过190万的朝鲜族,10年间总人口增长仅为481人,增长率0.03%,其中女性比四普减少4156人。 三是乌孜别克族和塔塔尔族人口总量出现了负增长。乌孜别克族总人口减少2393人,塔塔尔族总人口减少174人,增长率分别为-16.21%和-3.44%。

(二)按地区分布情况 各地区民族分布情况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范围的人口大流动,各地区人口中的民族成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各民族人口在地域分布上进一步扩展。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住着所有56个民族人口的地区有11个,占31个地区的35.5%,而10年前四普时拥有56个民族的地区仅有北京1个;居住着5055个民族人口的地区有17个,占31个地区的54.8%,比四普时的12个地区增加了5个;居住着49个以下民族的地区有3个,占31个地区的9.9%,比四普减少了14个地区,其中拥有民族成份最少的地区亦达43个,也比四普时增加了8个民族。 与四普相比,除北京、河北外,其余29个地区的民族成份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其中最多是海南省,增加了14种;最少的是广东,增加1种民族成份。在29个地区中,增加10种以上民族成份的地区有5个;增加5-9种民族成份的地区有13个;增加1-4种民族成份的地区有11个。 表3 各地区的民族成份分布排序对照表 排序 地区 五普民族成份数 地区 四普民族成份数 1 北京 56 北京 56 2 江苏 56 河北 55 3 安徽 56 广东 55 4 山东 56 江苏 54 5 河南 56 安徽 53 6 湖南 56 四川 53 7 广东 56 黑龙江 52 8 广西 56 河南 52 9 四川 56 云南 52 10 贵州 56 山东 51 11 云南 56 湖北 51 12 河北 55 湖南 51 13 山西 55 浙江 50 14 内蒙古 55 重庆 50 15 福建 55 福建 49 16 重庆 55 广西 49 17 甘肃 55 内蒙古 48 18 新疆 55 新疆 48 19 黑龙江 54 山西 47 20 上海 54 贵州 47 21 浙江 54 陕西 46 22 湖北 54 上海 45 23 陕西 54 吉林 45 24 青海 54 甘肃 45 25 海南 53 辽宁 44 26 天津 52 江西 42 27 辽宁 52 天津 41 28 江西 52 青海 41 29 吉林 49 西藏 40 30 西藏 44 海南 39 31 宁夏 43 宁夏 35 注:为进行比较,此表将四普时重庆市的情况从四川省中摘出单列。 从各地区民族人口分布看,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少数民族人口,但呈不均匀分布。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是广西1721万人,最少的是山西和上海,均为10万人。 表4 按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分组 单位:万人 在1000万人以上的省区 广西 1721 云南 1433 贵州 1334 新疆 1143 在1000—500万人的省区 辽宁 678 湖南 658 在500—100万人的省区 内蒙古 493 四川 415 河北 291 湖北 262 吉林 246 西藏 246 青海 236 甘肃 223 重庆 198 宁夏 194 黑龙江 185 海南 136 广东 123 河南 113 在 100万人以下的省区 山东 62 北京 59 福建 58 浙江 40 安徽 38 天津 26 江苏 25 陕西 18 江西 11 山西 10 上海 10 从各地区的民族人口增长看,增长的绝对数量与“四普”相比,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共计增加1523万人,其中:增幅在100万人以上的省区有:贵州201万人、云南199万人、新疆197万人、湖南177万人;增幅在100-50万人之间的省区有:广东88万人、内蒙古77万人、四川74万人、广西70万人、辽宁62万人、河北51万人、重庆50万人。另外,有两个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减少,分别是:黑龙江减少14万人、吉林减少6万人。 10年间,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增长率水平高于全国总人口增长,也高于汉族人口的增长速度。但吉林、黑龙江、广西、西藏、新疆五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低于当地总人口增长。在不同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也出现了两极走势,如:广东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为251.43%、浙江为90.48%、上海和江苏均为66.67%、北京为43.90%;吉林和黑龙江少数民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2.38%和-7.04%。 从各地区民族人口比重的变化看,有近三分之一的省区少 数民族人口比重高于全国8.41%的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是西藏达94.0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5.66个百分点。占总人口比重最低的是江西,只有0.27%。 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比重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新疆、西藏、吉林、广西、黑龙江5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分别降低3.03个、2.11个、1.21个、0.90个和0.65个百分点;江西与四普持平;其他省区均高于四普比例,其中高出1个百分点以上的省区有:贵州、青海、湖南、内蒙古、重庆和宁夏,分别高出5.42个、3.37个、2.26个、1.34个、1.28个和1.26个百分点。 表5 按分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重分组 单位:%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0%以上的省区 西藏 94.07 新疆 59.39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0%—10%的省区 青海 45.51 广西 38.34 贵州 37.85 宁夏 34.53 云南 33.41 内蒙古 20.76 海南 17.29 辽宁 16.02 湖南 10.21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9%—1%的省区 吉林 9.03 甘肃 8.69 重庆 6.42 黑龙江 5.02 四川 4.98 湖北 4.34 河北 4.31 北京 4.26 天津 2.64 福建 1.67 广东 1.42 河南 1.22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以下的省区 浙江 0.85 山东 0.68 安徽 0.63 上海 0.60 陕西 0.49 江苏 0.33 山西 0.29 江西 0.27 从各地区民族人口变化的特点看,一是少数民族人口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西部12个省区的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28.07%,而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为71.92%。在西部以外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达10%以上的省有:海南17.28%、辽宁16%、湖南10.22%。 各民族人口在地域分布上进一步扩展。从56个民族在地区分布的平均值看,各民族从四普时平均分布在27个地区,增加到30个。有29个民族分布在全国所有的地区中,占56个民族种类的50%以上。许多民族的人口走出了原居住地,特别是人口相对较少的民族向外地流动的趋势更加明显。各民族进入了一个活跃交往时期,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同时也会给民族关系发展带来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近10年来绝大多数地区的民族成份都有所增加。各地区拥有民族成份的平均值从四普时的34.56个民族,上升为53.87个,占56个民族的96.2%。全国拥有56个民族的地区从四普时的1个,上升为11个地区,占31个地区的35.5%。许多地区民族人口的成份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没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散杂居地区的民族成份普遍增加。杂散居省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超过50万的有:河南113万人、山东62万人、北京59万人和福建58万人。 三是近10年来随着全国人口大流动,各地区民族人口的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 少数民族人口向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流动趋势明显。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比总人口增长率分别高出213.88个、77.63个、55.75个、和41.20个百分点; 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新疆、西藏、吉林、广西和黑龙江等5个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 口的比例,分别比四普降低了3.03个、2.11个、1.21个、0.90个和0.65个百分点; 吉林、黑龙江两省出现少数民族人口负增长情况。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分别为-2.38%和-7.04%,少数民族人口比四普减少了6万人和14万人。 少数民族总人口性别比有所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民族间呈高低不均状态。

少数民族总人口性别比及变化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国124261万总人口中,男性有64028万人,女性有60234万人,性别比为106.30。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10449万人,其中男性为5373万人,女性为5076万人,性别比为105.85。少数民族总人口性别比,与全国总人口比低0.45点,与四普相比,增0.74点,即1990年—2000年少数民族人口中男性比重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比。 (一) 各民族人口性别比差异较大 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数的少数民族有20个,占55个少数民族的36.4%。其中,性别比超过110的民族有8个,分别是:高山族118.36、畲族115.97、仡佬族115.17、侗族112.40、瑶族111.66、毛南族111.28、乌孜别克族110.66、水族110.38。人口性别比在全国与少数民族平均数之间的民族有2个,分别是:布衣族和东乡族,占55个少数民族的3.6%。人口性别比低于全国少数民族平均数的少数民族有33个,占55个少数民族的60%。其中,有14个民族的性别比接近或低于100,即在总人口中男性等于或少于女性,分别是:俄罗斯族89.34、鄂伦春族89.55、鄂温克族93.50、独龙族96.61、赫哲族97.18、景颇族97.66、蒙古族97.85、达斡尔族98.51、门巴族98.51、朝鲜族98.97、藏族99.25、傣族99.81、珞巴族100.20、纳西族100.72。

表6 五普各民族人口性别比(女=100) 民族别 总人口 民族别 总人口 2000 1990 2000 1990 全国 106.30 106.04 景颇族 97.66 95.52 汉族 106.34 106.12 柯尔克孜族 103.24 103.86 少数民族 105.88 105.14 土族 105.05 105.60 蒙古族 97.85 103.27 达斡尔族 98.51 101.56 回族 103.89 103.2l 仫佬族 106.94 103.41 藏族 99.25 97.64 羌族 103.92 102.98 维吾尔族 103.55 104.47 布朗族 107.18 104.04 苗族 108.73 107.87 撒拉族 105.76 103.14 彝族 105.74 103.60 毛南族 111.28 107.20 壮族 107.37 104.27 仡佬族 115.7l 115.41 布依族 106.27 103.40 锡伯族 109.60 110.52 朝鲜族 98.97 98.07 阿昌族 102.64 99.91 满族 108.05 109.46 普米族 102.94 103.04 侗族 112.40 112.23 塔吉克族 104.38 104.36 瑶族 111.66 109.10 怒族 106.87 101.47 白族 103.95 102.84 乌孜别克族 110.66 109.34 土家族 109.52 110.63 俄罗斯族 89.34 87.24 哈尼族 109.32 104.32 鄂温克族 93.50 99.46 哈萨克族 102.80 104.92 德昂族 101.45 99.75 傣族 99.8l 99.47 保安族 104.04 105.69 黎族 107.88 103.05 裕固族 102.23 100.11 傈僳族 105.71 103.06 京族 101.24 91.59 佤族 104.46 101.71 塔塔尔族 108.97 108.14 畲族 115.97 114.8l 独龙族 96.61 92.05 高山族 118.36 103.18 鄂伦春族 89.55 93.69 拉祜族 106.64 103.63 赫哲族 97.18 98.88 水族 110.38 106.65 门巴族 98.51 99.52 东乡族 106.06 106.41 珞巴族 100.20 94.47 纳西族 100.72 100.87 基诺族 102.84 101.84 与四普相比,有38个民族总人口的性别比有所上升,即男性人口增长高于女性,占55个少数民族的69.1%。除侗族的性别比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长外,其余37个民族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性别比上升幅度较大的有:高山族上升了15.18、京族上升了9.65、珞巴族上升了5.73、乌孜别克族上升了5.40、哈尼族上升了5.01。有17个民族总人口的性别比下降,即女性人口增长高于男性,占55个少数民族的30.9%。性别比下降幅度较大的有:鄂温克族下降了5.96、蒙古族下降了5.41。有4个民族由四普的女性多于男性变为五普的男性多于女性,分别是:阿昌族、德昂族、京族和珞巴族。有2个民族由四普的男性多于女性变为五普的女性多于男性。分别是:蒙古族和达斡尔族。 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变化特点 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扩大的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四普中,全国总人口性别比106.04,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为105.13。与其相比,五普全国总人口的性别比扩大了0.20,少数民族性别比扩大了0.72,比全国高0.52,少数民族性别比的扩大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14个民族的人口性别比接近或低于100,即在总人口中男性等于或少于女性,出现了性别结构的不均衡状态,特别是俄罗斯族、鄂伦春族性别比低于90。 不同民族性别比差异很大。性别比最高的高山族达118.36,最低的俄罗斯族仅为89.34,差异达29.62。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呈年轻型,面临的人口与就业压力将更为突出。 少数民族总人口年龄构成及变化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0-14岁少年儿童有29101439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7.66%,比全国高4.76个百分点,比汉族高5.3个百分点;15-64岁的经济活动人口有70256591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6.77%,比全国低3.23个百分点,比汉族低3.53个百分点;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5868084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58%,比全国低1.52个百分点,比汉族低1.67个百分点。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全国总人口比有一个成长的滞后期,处于相对年轻状态。

表7 “五普”分年龄组人口情况 0-14岁人口 占总人口 15-64岁人口 占总人口 65岁及以上人口 占总人口 比重% 比重% 比重% 全国总人口 合计 284527594 22.90 869810610 70.00 88274022 7.10 男 151296641 23.63 447271440 69.86 41707888 6.51 女 133230953 22.12 422539170 70.15 46566134 7.73 汉族总人口 合计 255426155 22.46 799554019 70.30 82405938 7.25 男 136066670 23.21 411184662 70.15 38908556 6.64 女 119359485 21.65 388369357 70.46 43497382 7.89 少数民族总人口合计29101439 27.66 70256591 66.77 5868084 5.58 男 15229971 28.14 36086778 66.68 2799332 5.17 女 13871468 27.14 34169813 66.86 3068752 6.00 与“四普”相比,少数民族0-14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下降了6.34个百分点,;15-64岁的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了5.26个百分点;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了1.18个百分点,以上各类人口比例下降或上升的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各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国总人口中,0-14岁组少年儿童占22.90%。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朝鲜族占15.79%外,其余54个民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上的民族有20个,分别是: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哈萨克族、黎族、水族、东乡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阿昌族、塔吉克族、怒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鄂伦春族、门巴族和珞巴族,其中门巴和珞巴族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最高,均占37.71%。 全国总人口15-59岁组的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为66.64%。在55个少数民族中,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比重的民族仅有7个,分别是蒙古族、朝鲜族、满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裕固族和塔塔尔族,其余48个民族的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门巴和珞巴族最低,分别占56.40%和55.72%。 全国总人口60岁以上年龄组的老龄人口比重为10.46%。在55个少数民族中,仅有壮族、朝鲜族、畲族和纳西族4个民族的老龄人口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比重,其余51个民族均低于全国,其中老龄人口比重在5%以下的有4个民族,分别是:赫哲族占5.03%、哈萨克族占4.82%、鄂温克族占3.77%、鄂伦春族占3.06%。

表8 “五普”各民族人口年龄构成(%) 民族别 0一14岁 15一59岁 60岁及以上 65岁及以上 2000 1990 2000 1990 2000 1990 2000 1990 全国 22.90 27.69 66.64 63.73 10.46 8.58 7.10 5.57 汉族 22.46 27.13 66.91 64.14 10.64 8.73 7.25 5.67 蒙古族 27.03 35.82 66.58 59.07 6.39 5.1l 3.96 3.08 回族 27.32 31.99 63.99 61.06 8.68 6.95 5.70 4.51 藏族 30.99 35.86 61.01 56.64 8.00 7.50 5.11 4.81 维吾尔族 32.97 39.42 59.63 53.30 7.41 7.28 4.77 4.77 苗族 29.80 34.82 61.67 58.77 8.53 6.41 5.42 4.10 彝族 30.27 35.36 62.10 58.11 7.64 6.53 4.79 4.05 壮族 24.43 33.64 65.47 58.64 10.10 7.72 6.79 5.19 布依族 30.87 33.74 60.16 58.82 8.97 7.44 5.67 4.85 朝鲜族 15.79 24.74 72.71 67.91 11.50 7.35 7.02 4.59 满族 23.99 30.78 67.68 62.69 8.33 6.53 5.64 4.11 侗族 27.78 32.22 62.42 61.12 9.79 6.66 6.18 4.23 瑶族 27.01 36.68 64.60 56.90 8.39 6.42 5.52 4.16 白族 27.32 32.49 63.41 60.00 9.28 7.51 6.23 4.81 土家族 26.27 29.56 63.75 62.87 9.98 7.57 6.61 4.89 哈尼族 27.76 36.66 64.74 57.10 7.51 6.24 4.67 3.88 哈萨克族 30.79 42.92 64.39 52.84 4.82 4.24 2.92 2.64 傣族 26.88 33.6l 65.08 59.35 8.04 7.04 5.41 4.47 黎族 31.09 38.93 61.56 54.96 7.34 6.11 4.77 3.87 傈僳族 28.40 37.11 63.81 56.40 7.79 6.49 5.02 4.09 佤族 29.43 38.58 64.06 56.13 6.5i 5.29 3.95 3.24 畲族 26.36 31.96 63.24 59.31 10.40 8.73 7.29 5.57 高山族 27.66 28.54 63.93 62.08 8.4l 9.38 6.05 3.82 拉祜族 27.40 37.41 65.60 56.64 7.00 5.95 4.41 3.62 水族 32.20 37.13 59.26 56.60 8.53 6.27 5.23 3.98 东乡族 33.37 36.08 59.62 58.46 7.01 5.46 4.29 3.53 纳西族 24.77 28.47 64.72 63.11 10.51 8.42 6.52 5.52 景颇族 31.08 40.32 62.99 54.53 5.92 5.15 3.61 3.39 柯尔克孜族 33.66 44.Ol 59.08 49.38 7.26 6.61 4.80 4.24 土族 29.78 34.79 64.46 60.29 5.76 4.92 3.52 2.85 达斡尔族 27.44 35.94 66.98 59.48 5.58 4.58 3.25 2.68 仫佬族 27.1l 38.21 64.07 55.65 8.82 6.14 5.86 3.96 羌族 28.49 33.76 64.16 59.91 7.35 6.33 4.52 4.15 布朗族 29.93 38.81 62.66 54.89 7.42 6.30 4.93 3.87 撒拉族 32.74 40.58 60.32 54.16 6.94 5.26 4.48 3.43 毛南族 25.33 37.83 65.33 55.86 9.34 6.31 6.01 3.99 仡佬族 32.69 34.00 58.99 59.88 8.32 6.12 5.16 3.96 锡伯族 27.26 34.37 65.93 60.20 6.80 5.43 4.44 3.45 阿昌族 33.28 39.95 60.36 53.99 6.36 6.06 4.26 4.00 普米族 29.22 35.4l 62.74 57.61 8.03 6.98 5.08 4.48 塔吉克族 35.28 42.77 57.14 50.29 7.59 6.94 5.00 4.87 怒族 30.13 40.81 61.82 52.51 8.05 6.68 5.35 4.54 乌孜别克族 29.18 38.26 64.25 56.23 6.56 5.51 3.96 3.36 俄罗斯族 25.69 31.26 66.15 64.11 8.16 4.63 4.88 2.50 鄂温克族 32.15 40.54 64.09 56.32 3.77 3.14 2.13 1.70 德昂族 31.69 41.59 61.96 52.27 6.35 6.14 4.20 4.19 保安族 33.70 31.64 58.57 62.67 7.72 5.69 4.88 3.51 裕固族 26.10 31.62 66.99 63.24 6.90 5.14 4.ll 3.32 京族 28.30 35.34 61.9l 57.18 9.79 7.48 7.17 4.93 塔塔尔族 26.83 39.44 67.26 56.39 5.91 4.17 3.37 2.45 独龙族 29.10 42.39 62.83 51.29 8.07 6.32 5.70 4.60 鄂伦春族 33.06 41.33 63.87 56.31 3.06 2.36 1.61 1.09 赫哲族 29.26 39.42 65.71 57.12 5.03 3.46 3.42 1.76 门巴族 37.7i 42.74 56.40 51.2i 5.88 6.05 3.89 3.69 珞巴族 37.71 37.8l 55.72 55.00 6.58 7.19 4.28 4.48 基诺族 28.86 34.02 63.18 58.97 7.95 7.Ol 5.26 4.43 与四普相比,各民族0-14岁组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重,除保安族上升了2.06个百分点外,其余54个民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哈萨克族、毛南族和独龙族,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降幅最小的是珞巴族、高山族,仅在1%以内。各民族15-59岁组占总人口比重,与四普相比,除保安族和仡佬族有所下降外,其余53个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升幅在10个百分点左右的民族有7个,分别是:柯尔克孜族、仫佬族、毛南族、怒族、德昂族、塔塔尔族和独龙族。各民族60岁以上组占总人口比重,与四普相比,除高山族和门巴族有所下降外,其余53个均呈上升趋势,升幅最高的是朝鲜族和俄罗斯族。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特点 在全国和汉族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型转变的同时,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与全国总人口相比有一个成长的滞后期,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高于全国,而经济活动人口比重比全国低,特别是西藏的门巴族和珞巴族最为典型,但未来少数民族人口与就业压力将更为突出。 赫哲族、哈萨克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老龄人口比重偏低,有12个民族人口的最高寿命偏低。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Is-Peiq maz zaeng Hyanglgangv. Daeg Bei daj Yanghgangj daeu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沙发
发表于 2004-5-26 08:49: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人口增长率排名全国倒数第四位,仅为4.00%,不到汉族(9.45%)和全国平均(9.92%)的一半。 这主要是当初壮族作为唯一人口超过1000万的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和汉族一视同仁的结果。 而同为僚人,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条件与壮族基本相同的布依族,增长率就高达16.61%。

其他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倾斜下增长率仍很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口会和壮族更加接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

听众

5034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2-10-3
注册时间
2003-7-23
板凳
发表于 2004-5-26 12:02:00 |只看该作者

如果汉族的人口增长率能够降到壮族的水平,中国的人口形势就不会那么严峻了,可惜啊,许多地区的计划生育落实得很不理想。

据了解,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不少毛南族人口说的是壮语,可能有一部分是壮族改报毛南族的,如此一来毛南族人口的高增长率就不难理解了。但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反映的主要是1990年至2000年的人口状况,难道九十年代还允许有成千上万的壮族人口改报毛南族吗,不是说改报民族成分主要是八十年代的事吗?如果有一两万人口改报别的民族(如毛南族、瑶族),对壮族总人口影响不大,但对于接纳这批人口的其他少数民族来说,可能就不是小数目了。


Nandao ni xianzai hai bu zhid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0

听众

8472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2-26
注册时间
2009-2-25
地板
发表于 2004-5-26 12:08:00 |只看该作者
不知貝儂所指的「毛南族說壯語」是否指他們都通曉壯語?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這看法可能有問題。因為據我所知毛南族多數在家裏還是說毛南語的,壯語是當地市面交際語,情況就如不少壯族鄉鎮市面都以桂柳話或其他漢語方言作交際語,但回到家還是說壯語的。而決定一個民族有否語言轉換,乃是看他們在家說甚麼語言,而非在街上和他人說甚麼語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6 12:09:23编辑过]

Is-Peiq maz zaeng Hyanglgangv. Daeg Bei daj Yanghgangj daeu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

听众

5034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2-10-3
注册时间
2003-7-23
5#
发表于 2004-5-26 12:41:00 |只看该作者
IhPei贝侬:毛南族人口中确有一些是以壮语为家庭用语的,这是我近期了解到的点滴情况,可能没有代表性。这部分家庭可能是族际通婚家庭,其后代报了毛南族。如果是父母、祖父母均为壮族,儿女却报了毛南族,这个情况则不太妙。

Nandao ni xianzai hai bu zhid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6#
发表于 2004-5-26 12:5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0

听众

8472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2-26
注册时间
2009-2-25
7#
发表于 2004-5-26 13:03:00 |只看该作者

不知這說法各位又如何看待:部份人為了政策上的優惠,而不管自己是否真正認同為該族,不管文化習俗語言各方面是否吻合,只要祖上略帶其他民族血統,就選擇改報一些政策較好的民族成份。漢族改報壯族、壯族改報毛南族,都是同一心理。這做法不管是從哪族改報哪族,都不可取。

但我反而奇怪為何漢族的生育率還是那麼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6 13:05:59编辑过]

Is-Peiq maz zaeng Hyanglgangv. Daeg Bei daj Yanghgangj daeu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8#
发表于 2004-5-26 13:19: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hrbmzj.gov.cn/mzbk/05/LWJC/1135.htm

壮族人口50年的变化 

壮族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国南部边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保卫祖国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壮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壮族人口为1555.58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7.04%。在55个少数民族中,唯有壮族人口超千万。壮族人口主要聚居在广西以及云南、广东、贵州和海南省。

一、壮族人口50年的变化及其特点

1.壮族人口50年的变化。壮族人口有准确的统计数据始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为691.96万人。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壮族人口为1555.58万人。1953~1990年的37年间,增加863.62万人,增长124. 81%,年平均增长1.82 %; 不含壮族的其他少数民族(下同)人口增长166.79%,年平均增长2.68%;汉族人口增长89.88%, 年平均增长1.74%。壮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总人口和汉族人口, 但低于其他少数民族人口。

1953~1964年的11年间,壮族人口由691.96万人增至838.61万人,增加146.65万人,增长21.19%,年平均增长1.76%。 壮族人口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人口、汉族人口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年平均增长分别高0.19、0.17、0.66个百分点。

1964~1982年的18年间,壮族人口由838.61万人增至1338.31 万人,增加499.7万人,增长59.58%,年平均增长2.63%。壮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总人口和汉族人口,年平均增长分别高0.53和0.59个百分点,而低于其他少数民族人口0.38个百分点。

1982~1990年的8年,壮族人口由1338.31万人增至1555.58万人,增加217.28万人,增长16.24%,年平均增长1.90%。 壮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和汉族人口,年均增长分别高出0.40和0.61个百分点,而低于其他少数民族人口2.45个百分点。

进入90年代以后,壮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1998年全国壮族人口约1730万人,同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约增加174.4万人,增长11.21%,年平均增长约为1.35%,比1982~1990年的年均增长率,下降0.55个百分点。

2.壮族人口50年变化特点。50年来壮族人口的变化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壮族人口的增长速度同全国总人口和汉族人口相比是比较快的,但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相比却比较慢。1953~1990年即一、四次人口普查之间的37年间,壮族人口增长124.81%, 比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快30.77个百分点,比汉族人口增长速度快34.93个百分点;除壮族外的54个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66.79%。壮族与之相比,增长速度慢41.98 个百分点。

第二,壮族人口增长速度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1953~1990年全国进行了四次人口普查,以1964~1982年的第二、三次人口普查期间的18年壮族人口的年均增长最快、年均增加量最多。年均增长为2.63%,比1953~1990年的年均增长快0.41个百分点。与此前的1953~1964年相比,则快0.87个百分点,同之后的1982~1990年相比,则快0.73个百分点。从壮族人口的年均增加量来看,1964~1982年年均增加27.76万人, 比1953~1990年的年均增加量多4.42万人,比之前的1953~1964年的年均增加量多14.43万人,比之后的1982~1990年的年均增加量多0.6万人,可见,壮族人口增长速度在不同时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

第三,不同地区居住的壮族人口增长速度差异也较大。壮族人口聚居最多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1990年达1421.55万人,其次是云南省,1990年为101.09万人;广东省,1990年为18.05万人。这三个省、 区的壮族人口增长速度也各不相同。1953~1990年,广西的壮族人口由649.69万人增至1421.55万人,增长118.08%,年均增长2.13%;云南省的壮族人口由48.68万人增至101.09万人,增长107.66%,年均增长2%;广东省的壮族人口(含海南岛)由1.07万人增至18.05万人,增长15.87倍,年均增长7.9%。

第四,进入8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壮族人口的年均增加量及年均增加速度明显减缓。80年代,壮族人口的年均增加量明显少于60年代和70年代,1982~1990年全国壮族人口的年均增加量27.16万人,其中广西为23.54万人。同1964~1982年的年均增加量相比,全国少0.6万人,广西少1.92万人,进入90年代后,壮族人口年均增加量仍呈减少趋势。1991~1998年全国年均增加量相比,全国少5.36万人;广西少5.84万人。80年代和90年代壮族人口基数不断增大, 但年均增加的绝对量却呈减少趋势,这在各少数民族中是比较特殊的。

进入80年代和90年代后, 壮族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1982~1990年全国壮族年均增长为1.90%,广西为1.79%。 同1964 ~1982年相比,全国壮族低0.73个百分点,广西低0.82个百分点。1991~1998年全国壮族年均增长约为1.35%,广西约为1.30%。同1982~1990年相比,全国壮族约低0.55个百分点,广西约低0.49个百分点。

为什么进入80年代后,会出现壮族人口年均增加量及年均增长速度的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显著下降。从70年代末开始,壮族地区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84年以前,着重是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生育政策上是提倡生育一孩,控制生育二孩。1984年根据国家关于1000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原则上同汉族一样要求的生育政策精神,壮族地区进一步完善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具体生育政策。1988年,壮族人口主要聚居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颁布了《计划生育条例》的地方法规,使壮族地区的计划生育有法可依。80年代,壮族地区的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可喜成绩,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1990年同1982年相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出生率从27.25‰降至20.71‰,减少6.5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1.64‰降至14.75‰,减少6.89个千分点,同全国相比,人口出生率,1982年高6.43个千分点,到1990年则低0.2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982年高7.09千分点,至1990年高0.05个千分点。

下面是壮族人口占90%以上的10个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表1:广西壮族人口聚居县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1989年总人口 1989年壮族人口县份 (万人) 比重(%)靖西 55.03 99.57天等 38.62 98.89大新 33.94 97.63德保 34.21 97.60隆安 35.01 97.27龙州 25.10 94.89忻城 38.11 91.68平果 41.39 91.53那坡 18.89 90.51邕宁 82.49 90.40

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县份 1981年(%) 1989年(%) 1989年比1981年减少千分点靖西 18.06 6.42 11.64天等 19.58 10.98 8.60大新 18.68 9.68 9.00德保 16.69 4.23 12.46隆安 20.84 11.52 9.32龙州 16.32 10.43 5.89忻城 19.17 7.87 11.30平果 25.47 8.86 16.61那坡 22.40 8.28 14.21邕宁 22.85 7.98 14.96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广西统计年鉴1990》

从表1可看出,壮族人口占90%以上的靖西等10个县,1981 年的自然增长率均在16‰以上,最高25.47‰;1989年均在12‰以下,其中7个县降至7‰以下,最低仅4.23‰。 有6 个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了10个以上千分点。

进入90年代后,壮族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

由此可见,进入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壮族人口的自然增长大幅度下降是壮族人口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并不是唯一原因。

壮族人口最集中的广西,80年代壮族人口的增长水平已接近汉族。壮族地区开展计划生育虽然起于70年代末,但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也仅仅是“七五”计划期间(1986~1990),短短的5年,成效毕竟有限, 还难以达到使壮族人口的增长水平接近汉族。可见,还有别的原因。

其二是部分壮族人口更改民族成分。80年代,在广西的瑶族、仫佬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先后成立了富川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和恭城瑶族自治县,还成立了58个瑶族乡、苗族乡、侗族乡和回族乡。上述地区多为壮族和其他民族的混合居住区,一般是壮族人口占多数。在这些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成立前后,一部分壮族更改为其他民族,致使壮族人口绝对量减少,其他民族人口增多。加之,80年代中期,国家对少数民族生育政策有了明确规定,1984年中共中央7号文件规定, 人口在一千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二胎,个别的可以生三胎。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原则上同汉族一样要求。按此规定精神,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壮族的人口在一千万以上,其他54个少数民族人口均在一千万以上,其生育政策均可适当放宽。再者,80年代开始,在壮族地区的招生、提干、招干等对其他少数民族均有一些特殊照顾,也使部分壮族改报为其他少数民族,此外,壮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混合家庭户所生的子女,多申报为其他少数民族成份,这也使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多,壮族人口相对减少。

例如,罗城县,1982年总人口29.47万人中,壮族人口12.67万人,占43%;仫佬族人口6.92万人,占23.5%。1984年撤销罗城县成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990年总人口33.97万人中,壮族人口13.51 万人, 同1982年相比,增加0.84万人,增长6.61%;仫佬族人口10.14万人, 增加3.22万人,增长46.5%,是壮族人口增长速度的7.03倍。仫佬族人口的比重上升为32.9%,上升9.4个百分点,而壮族人口比重下降为39.75%,下降了3.25个百分点。

又如,环江县,1985年撤销环江县成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自治县成立的前一年,即1984年,壮族人口由上年的22.88万人减至21.03万人,减少1.85万人,下降8.09%;而毛南族人口由3.30万人猛增至5.70万人,增加了2.4万人,增长72.73%。1984年前后成立的58相民族乡的人口变化状况也类似上述自治县。

由此可见,部分壮族人口更改为其他少数民族成份,是80年代后壮族人口总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壮族人口未来50年的发展趋势

进入80年代后,虽然壮族人口总量增长速度减缓,但壮族面临的人口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1.壮族人口速度仍然较快。就全国而言,无论是80年代还是90年代,总的来看,壮族人口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总人口以及汉族。 1982 ~1990年,壮族人口增长16.24%,全国总人口增长12.61%,汉族增长10.80%。壮族比全国和汉族分别高出3.63和5.44个百分点,1991 ~1998年壮族人口增长约11.21%,全国人口增长10.09%,壮族高出约1.12个百分点。

2.部分壮族人口更改为其它少数民族。80年代壮族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部分壮族人口更改为其他少数民族,使壮族人口绝对量减少,这种特殊情况,今后不会再出现,壮族人口绝对量不可能出现减少。由于壮族人口基数大,已超过1700万,今后每年新增加的人口规模仍将比较大。

3.壮族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仍较轻。据1990年人口普查,广西壮族地区人口中,0~14岁少年儿童占33.21%,15~59岁成年人口占58. 68%,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11%,年龄中位数为22.8岁。同全国人口年龄构成相比,0~14岁少年儿童比重高5.51个百分点,年龄中位数小2.45岁。据1995年10%人口抽样调查,广西0~14 岁少年儿童比重为31.38%,比全国高5个百分点;年龄中位数为25.52岁。比全国小3岁。壮族人口年龄构成较轻,预示着未来壮族人口仍呈增长的趋势。

4.多孩生育仍占一定的比重。据1990年人口普查,广西壮族自治区1989年的多孩(三孩及以上)率为26.83%,比全国高7.59个百分点。据1995年10%人口抽样调查, 当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多孩率还高达14.41%,比全国高6.98个百分点,几乎高1倍。

5.生育率仍较高。据1990年人口普查,广西壮族自治区1989年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2.73。比全国高0.48;据1995年10 %人口抽样调查,1995年广西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98,比全国高0.42。广西1989年育龄妇女的一般生育为94.84‰,比全国高15.39个千分点,1995年广西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61.19‰,比全国高11.46个千分点。上述壮族面临的人口形势,预示着未来壮族人口仍呈增长的态势。

未来壮族人口发展的趋势有多种,这里仅讲两种。

趋势之一:按90年代壮族人口平均增长率增长,未来50年壮族人口的发展趋势。90年代全国壮族人口增长速度是50年来最慢的时期,若按90年代壮族人口年均1.35%的速度继续增长,未来50年壮族人口的发展趋势如下:2000年全国壮族人口将达到1777万。进入21世纪后,壮族人口将有较大的增加。2010年将超过2000万人,达到2032万,比2000年增加255万,年均增加25.5万人;2020年将达到2324万人;2030 年将达到2657万人,2040年将超过3000万,达到3038万人;到21 世纪中叶的2050年将达到3474万人。21世纪的2050年同2000年相比,50 年内壮族人口将增加1697万人,增长95.5%,接近翻一番。国家计生委对我国未来50年人口发展目标的思路是:到200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到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2021年人口数量达到更好的控制,到21世纪中叶达到15亿至16亿,人口稳定下来,不再增长,人口达到零增长后继续平稳下降。按此思路,2000年壮族人口将占全国人口的1.37 %, 同1990年壮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持平;2010年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45%,比1990年所占的比重1.37%高0.08个百分点。若以21 世纪中叶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6亿,届时壮族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2.17 %, 比1990年所占比重1.37%大0.8个百分点。 若与全国总人口同步增长幅度相比,壮族则多增加1282万人。

此趋势告诫我们,壮族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人口超千万的少数民族,虽然80年代和90年代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照90年代的增长水平继续发展,其人口增长趋势仍然很猛。

趋势之二:今后50年仍保持1990年壮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实际比重1.37%的水平增长,即同全国总人口同步增长,壮族人口的发展趋势。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为1555.58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113051万人的1.37%。预计到1999年壮族人口也大致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保持此水平,即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同步。此趋势还基于下述考虑:壮族是目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唯一超千万的少数民族,按照中央规定的生育政策,“原则上同汉族一样要求。”国家计生委关于未来50年全国总人口发展目标的思路,是包括了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目标的总思路,按中央规定的生育政策,人口在一千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可适当放宽。因此,全国总人口未来50年的发展速度实际上要略高于汉族人口的发展速度。故此趋势假设的壮族人口按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同步增长,实际上也是要略高于汉族人口的增长速度。按此趋势,未来50年全国壮族人口的发展如下:2000年将达到1777万人。进入21世纪后,壮族人口将稳步增长,2010年将达到1918万,2020年将达到2065万人,21世纪中叶,全国壮族人口将达到2200万人。2050年同2000年相比,壮族人口将增加423万人。此趋势同趋势一相比,壮族人口超过2000 万的时间将推迟到2016年,推迟6年,未来50 年壮族人口将少增加1274 万人。到2050年壮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仍保持1990年占1.37%的实际水平。

为了抑制未来壮族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势头,以有利于未来5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更是为了提高壮族人口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壮族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繁荣,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实现壮族人口未来发展的这个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9#
发表于 2004-5-26 13:24:00 |只看该作者

“环江县,1985年撤销环江县成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自治县成立的前一年,即1984年,壮族人口由上年的22.88万人减至21.03万人,减少1.85万人,下降8.09%;而毛南族人口由3.30万人猛增至5.70万人,增加了2.4万人,增长72.73%。”

从这组数据来看,南岛贝侬所说“壮族改为毛南族”的情况确实存在。 不过其中又有几种可能: 1. 原本应属于壮族,为得到民族政策的优惠待遇改为毛南族; 2. 原本应属于毛南族,但被误划为壮族,在毛南族自治县成立后恢复为毛南族; 3. 原本可以算壮族也可以算毛南族(异族通婚的后代),先归入壮族,之后又改为毛南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10#
发表于 2004-5-26 14:25:00 |只看该作者

逸闻:

1971年,毛泽东在长沙问韦国清:你们那个民族,人口增加了一些吗?得有四五千万人了吧。可以编几十个师。南方几个省能打仗的,第一是广西,第二是广东,第三是湖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7-4-9
注册时间
2004-4-19
11#
发表于 2004-5-26 15:26:00 |只看该作者
有趣!可惜呀,到现在也没能达到这个目标,以后下去也只能是越来越少啦。

向布洛陀祈祷!!向侬智高致敬!!向傣僚勇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12#
发表于 2004-5-26 16:11:00 |只看该作者

原来布依族中的佯潢人也改报毛难族了。其实,改走几万个同胞,不是什么大问题,古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严重的问题反而是下面这段话的分析。

“在全国和汉族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型转变的同时,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与全国总人口相比有一个成长的滞后期,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高于全国,而经济活动人口比重比全国低,特别是西藏的门巴族和珞巴族最为典型,但未来少数民族人口与就业压力将更为突出。”

而我认为少数民族的教育资源如何现代化,同时又如何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才是大问题。大家可要注意,我国的现代教育恰恰是加速僚人汉化的罪魁祸首!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起自己本民族的现代教育体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6 16:21:44编辑过]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3#
发表于 2004-5-26 22:23:00 |只看该作者

南岛贝侬所说“壮族改为毛南族”的情况确实存在。

但这种现象不多.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202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4-5-31
注册时间
2004-5-30
14#
发表于 2004-5-31 00:20: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在现有的民族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下,是一个牺牲品,悲哀

Euh ciq Daegdaeh 倔强的蟋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15#
发表于 2004-5-31 09:46:00 |只看该作者

不必去哀怨人口的增长率怎么怎么了,提高人口质量才是正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31 9:47:58编辑过]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16#
发表于 2004-6-1 09:35:00 |只看该作者
非常同意南粤孤客的见解。
这一点上,我们恐怕要向朝鲜族学习。朝鲜族的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人均受教育程度却在全国位居前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听众

123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6-12-17
注册时间
2004-6-2
17#
发表于 2004-6-2 23:44:00 |只看该作者
  很多汉人不是改成壮族了吗?我身边就有好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18#
发表于 2004-6-3 09:05:00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汉人改成壮族,壮族的人口增长还是这么少,更说明壮族的计划生育执行得好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538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7-10-1
注册时间
2004-6-10
19#
发表于 2004-6-12 12:26:00 |只看该作者
土家族的人口暴长是必然的,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土家族的人口将会持续快速增长,因为历史的原因,至今仍然还有相当多的本来是土家民族成分的人还没有被国家恢复为土家民族成分,而这些“汉族”的土家民族认同感并不比今天的土家族的认同感差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488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4-6-24
注册时间
2004-6-21
20#
发表于 2004-6-21 12:1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威明在2004-6-2 23:44:16的发言:   很多汉人不是改成壮族了吗?我身边就有好多

不太可能吧!

就是真有改的,应该也是壮汉混血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0-28 13:16 , Processed in 0.243992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